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认识篇(2)

挣脱坏情绪的桎梏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成功的最大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情绪的主人,都不会轻易让自己被情绪所摆布。

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智商,而80%依赖情商。会控制情绪就是好情商的一种表现。要想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顺利,就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对某些事情的处理上感到棘手的时候,能够冷静地思考,不会在激动的情绪下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

一个有着良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能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的人,往往是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因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丘吉尔首相有一次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一位反感他的观众从台下传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只写着“笨蛋”两个字。

丘吉尔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知道这个存心捣乱的人在台下等他出丑,进而达到嘲弄他的目的。丘吉尔定了定神,神色轻松地扬了扬纸条说:“刚才我收到了这张字条,可惜写它的人只记得署名,却忘了写内容。”

成功者告诉我们,在被情绪干扰、难以决定重大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终止这种状态,以相反的思维或心情来调整它,比如想象自己已经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因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才能头脑冷静、理智地把事情做好。此外,在焦躁不安、心乱如麻的时候,最好不要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

一般说来,被自己情绪摆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聪明有才的人,但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让情绪左右自己,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冲动、沮丧,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结果就很容易失败。

迈克尔是一位年轻的公司职员,公司老板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高,总认为他做事很笨,因此,迈克尔常常感到痛苦,情绪也不高。但如果我们试想一下,要是迈克尔不知道自己的老板对自己的看法,他可能也就不会因此而沮丧了,因为一个人一般不会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痛苦。因此我们可以说,造成迈克尔情绪不高的原因并不在于上司对他的看法,而在于他自己的感受。此外,影响他情绪的原因还在于,他确信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如果他认为自己并不太笨,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向老板证明这一点,他也就不会因此而痛苦了。

在情绪的左右下,有的人就会反对大家的建议,也许在不久后他的情绪会好转,会选择与大家的建议相同的道路,但是一旦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还会一意孤行。就这样,他在情绪的忽好忽坏中成了情绪的牺牲品。如果不及时控制不好的情绪,那么,在心态变得积极之前,很多好的机会都会悄悄溜走,到那时,后悔也已经无济于事。

亨利和威廉共同领导着一家业务蒸蒸日上的金融公司。亨利负责外交事务,威廉负责公司的内部管理。可以说他们是真正配合默契的搭档。

事实上,威廉是由亨利提拔上来的,亨利看重的是威廉大胆果敢的行动魄力。而威廉上任后,也没有辜负亨利的期望,一直在努力地工作。两个人密切配合,为公司的发展尽心竭力。

而不幸的是,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两个人产生了矛盾,以致最后毁掉了这个公司。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客户邀请亨利共进午餐,亨利也请来了威廉。在餐桌上,亨利与客户谈笑风生,无意中将威廉冷落在了一边。这让威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怒火中烧,认为这是亨利有意而为之,故意让自己出丑。

从此以后,威廉整天板着脸,时不时地就跟亨利发牢骚,抱怨自己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甚至有时还在背后攻击亨利。过了不久,亨利从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威廉接管了公司。

可是,他的怒火仍然没有因此而平息,他将不满的情绪转移到了公司其他几位股东的身上。结果,几个月后,公司的几名重要合伙人就撤股离开了,公司变得人心涣散。

后来,情况继续恶化,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下降,最后,被另外一家大型企业所收购。一个好端端的公司就因为一点很小的事情闹到了解体。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善于控制自身情绪的人。那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也要认识到,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早日取得成功,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智、客观地处理问题。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控制不等于压抑,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人上进,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果把自己的许多精力消耗在抑制自己的情绪上,不仅容易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而且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外界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摆脱情绪的左右。

人穷不怕,心穷才可怕

有的人穷是因为他有甘于贫穷的心,有的人穷是因为自己的机遇等原因,而内心并不认为自己会永远贫穷。道理就是这样,人穷没什么可怕的,心穷才可怕。

很多人为自己的贫穷而烦恼,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贫穷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是看你怎么去面对。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会一直守着贫困,并积极想办法去改变,那就说明你不是真的贫困,因为,人穷不可怕,心穷才是真的穷。

有这样一则关于穷人和富人的故事:

富人很富有,每天在回家下车时,都会看见一个要饭人守在路边。

开始的时候,富人理也不理这个要饭人,邻居们都说这个富人心地不善良。富人说我这样做恰恰是慈善,因为他站在这里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劳动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要知道富都是被穷逼出来的。

邻居们都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是因为没有活路,如果有了活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那咱们就试试看。

第二天,富人下车后,走到要饭人的跟前,给了他三张百元大钞,说:“我最初就是用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现在我同样给你这么多钱,你自己去谋生,干点什么吧,别在这儿要饭了。”

穷人见钱眼开,满口答应,从此有半个月没有再出现。邻居们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了,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伸出乞讨的手。

从此以后,富人的车还是照常开过,但再也没有理睬过这个穷人。

从上面这则故事可以看出,穷人有两种类型:一是人穷,一是心穷。

故事中的富人起初也是穷人,创业之初也仅有300元的家当。可他人虽穷,心却不穷。在他的心里,装满了理想与目标,装满了精神与意志,装满了力量与智慧……因为他的内心富有,所以他以后成了富人。可见,他当初只是人穷,心却极其富有。可故事中的乞丐就不同了,由于富豪的施舍与恩惠,他同样具备了300元的创业资金,却仍然回到了他原来的位置,继续乞讨度日,可见他是属于心穷的人。这样的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可以说,心的穷富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他们生存的质量和价值。通常情况下,思想深刻、智慧非凡、抱负远大的人,能在各自所从事的领域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反之,庸俗愚钝、精神空虚的人,很难成就大事。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生最怕心穷,心穷则无力。

美国黑人格雷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但他不甘于此,6岁开始赚钱养家,14岁时便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成了有名的商界神童。

格雷说,由于小时候看到母亲非常辛苦地工作,他便有动力早早地赚钱致富。一开始他只是想尽可能地让生活变得不再那么艰难,计划是利用能够利用的资源,比如在大街上发现的石块。“我把这些石头涂上颜色,然后敲人家的门说:‘你愿意买这块石头吗?它可以用来镇纸、压书、压门。’人家会问:‘这是不是原来的石头?’我说:‘没错,但现在它已经不同了。’”

8岁时,格雷创建了“城市邻里经济企业俱乐部”,请当地的生意人捐助经费、提供交通工具和会议室,以便让参加项目的孩子们学着做生意。

他说:“因为我要向别人要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得面对别人的拒绝。许多人都对我说‘不’,但如果他们拒绝我,我会让他们介绍可能会同意我的5个人,这就是我所谓的‘五人策略’。”最后他终于筹集到了1.5万美元,开起了商店,出售甜饼和礼品卡。

后来,格雷的商业技巧和交际能力引起了媒体的注意。那时他12岁,但是口才很好,当地电视台在邀请他参加了一次脱口秀节目后,干脆请他参与节目主持。人们开始请他到处演讲,出场费达到数千美元。

不仅如此,格雷还善于利用自己最了解的东西来赚钱。他曾经帮祖母做饭,看她制作果汁,于是自己尝试研究配方。在读了一本关于市场营销的书后,他开办了一家食品公司。靠着这家公司,加上其他资产,格雷14岁就赚到了100万美元。

有人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成功者都认为,人受点儿穷,特别是小时候生活贫穷没什么不好,因为那个时候的苦日子能激励人一生去奋进。如果不完全是外部力量或者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导致贫困,那么穷人就应该为自己的贫穷负责。而要想真正成为成功的人,就要从内心给自己决心和力量,摆脱贫穷,从头做起。

竭尽全力才能把事做好

人不是有智慧就可以成功,还需要99%的汗水。只要做事竭尽全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要想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仅仅做到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竭尽全力才可以。

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国畅销书作家哈尔.厄本博士在其畅销书《成功加油站:步入成功的20个建议》中对此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尽力就是成功。

他认为:“我们若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我们便是成功的。生活并不要求我们永远崭露头角,仅仅要求我们在生活的不同层次上尽自己所能。这正是成功人士在生活中某些最重要领域的行动秘诀。”在哈尔.厄本看来,“尽力”不仅仅是“尽自己所能”,而且是充分发挥自我的天性,是充分运用自我的潜在能力。

成功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做事全心全力,他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有所成就。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着手做某一项工作时,就要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去做事,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你早晚会为此付出代价。

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公司想作一个小规模的调查。朋友希望年轻人出面,把业务接下来,然后由朋友自己去运作,最后的调查报告由年轻人把关。

那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年轻人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作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的一天,年轻人与别人组成了一个项目小组,一起去完成北京新开业的一家大型商场的整体营销方案。不料,对方的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年轻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换人。原来,该主管正是当年市场调查项目的那个委托人。

也许,年轻人只是偶然地遇到这两件事便失去了自己的发展机会,但这种偶然性当中其实已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都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也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年轻人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反之,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1903年,帕特.奥布瑞恩在纽约参加一出名为《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

由于这出话剧的反响不够理想,剧团后来移到一家小剧院去演出。演员的薪水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减,他们的前途一片暗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帕特养成了“凡事尽力而为”的习惯,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个身心都融合在角色中,从场上下来时总是满身大汗。

半年后的一天,帕特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电影《扉页》的拍摄。

原来,《扉页》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偶然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边与人争吵的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推荐帕特在《扉页》里类似情节的一场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这是帕特.奥布瑞恩银幕生涯的起点。日后,他成了非常有名的电影明星。

我们常说做事要尽力而为,其实,要想采摘到成功的果实,有时并不是说尽力而为就可以的。如果没有竭尽全力的劲头,没有全力拼搏的勇气,是很难得到成功的眷顾的。

在美国,有一个卖汽车的业务员的销售成绩总是在公司排名第一,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第一名?”他回答说:“因为我每个月都设法比第一名多卖一台车子。”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这样简单的一句回答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成功道理--永远比第一名还要更努力。

有一天,年轻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将军。在谈话中,将军总是问他一些问题,他每次都被问得直冒冷汗,于是他明白,自己自认为懂得许多东西,但实际上懂的很少。

在谈话的最后,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成绩怎么样,卡特自豪地说:“将军,在全班820人中,我排第59名。”

将军皱了皱眉头,问道:“你竭尽全力了吗?”

“没有。”卡特坦率地回答,“我并不总是竭尽全力的。”

“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将军大声质问。这句话如当头棒喝,给卡特带来了终身的影响。此后,他做事一直竭尽全力,不懈努力,最终成了美国总统。

成功学者认为获得成功的秘密在于全力以赴。是的,谁想获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经营何种事业,都应该全力以赴。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成就人生的原则。彼得.德鲁克曾说,全力以赴做事的人,是唯一能够真正取得成就的人。

在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做事竭尽全力,踏实用心,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超越自我才能飞得更高

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命的实质就是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局限。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人会感到畏惧。其实,多数人并不清楚,许多的困难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而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有句话说得好:“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胜利者一般都是倾向于不断自我挑战的人,因为人生到处充满了挑战,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敢于接受挑战,战胜自我。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地倾听他的弹奏。

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在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都来听你弹奏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都已经很熟悉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如果唱歌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怕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

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成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

而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从而获得成功的故事。纽曼曾是美国著名的影星,他有着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饰演了许多影片,如《上帝喜欢我》、《漫长的夏日》、《在阳台上》以及《骗》等,都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1986年他61岁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名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他也喜欢表演。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于是,在众多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将生意转让给弟弟,一心一意投身到了演艺界。1986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使他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发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食品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是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食品公司,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保罗.纽曼的人生之路告诉人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迎接挑战,才能保持住生命的创造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事的事业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工作。当我们熟悉了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害怕变化,结果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才华。成功者告诉我们,开拓视野,多去尝试一下,或许你会在别的领域做得更好。作为期待成功的人,要时时以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直面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强大,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做成功者队伍中的一员

在成功的诸要素中,环境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身处何种环境,与何种人交往,能对人的思想或行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环境可以使你更上进,也可能使你更消沉,因此,要想成功,你就要与成功者为伍。

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你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跟成功者在一起;你想要成为顶尖人物,就必须跟顶尖人士在一起;你想要成为音乐家,就必须跟音乐家做朋友,你想要成为运动员,你必须跟顶尖运动员在一起。”

人们常说环境塑造人,虽然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他树立理想和取得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周围的环境是愉快的还是不和谐的,身边的朋友是经常激励你还是经常打击你,都关系到你的前途。

成功学者认为,人体内大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大多数时候都在酣睡着,而一旦被外界的东西激发,就能做出惊人的事情来。

然而,可以激发一个人潜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它也许是一句格言,也许是一次讲演,也许是一则故事,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朋友的一句鼓励……

贝尔28岁时拜访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准备跟他谈论“多路电报”试验,但亨利对此不感兴趣。贝尔又提到他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把包着绝缘材料的铜线缠成螺旋状,有间隔地通电,就能听到线圈上的嚓嚓声。这回,亨利打起精神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在谈一个有价值的现象。于是,他要亲眼看看贝尔作这个试验。

那天,他们听到了电流通过铜线圈时发出的声音。贝尔觉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让电报线传递人的声音,但他又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电学知识,因此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一设想公之于众,让电学专家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时,亨利鼓励他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电学知识,那就去掌握它。你有发明的天分,好好干吧!”

后来,贝尔写信给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简直无法向你们描述这两句话是怎样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电报线传递声音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不值得费时间去考虑。”几年后,贝尔又说:“如果当初没有遇上约瑟夫.亨利,我也许发明不了电话。”

言语不仅能激励别人成功,也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任何场合遇到成功人士、听到别人成功的事迹,很多人就会扪心自问:“我就不能做到吗?我就不能有这一天吗?”这样,你就会带着新的目标、新的想法、新的信心投入自己的事业中。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在开始创业时并不是非常顺利的,但在拜访过业内的佼佼者或者听到或看到他们的一些事迹后,就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因为那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刺激了他们的进取心。

成功者总是与成功者交友,失败者也总是与失败者为伍,不幸的人吸引不幸的人,而散漫者的圈子里也都是散漫的人。

在一则报道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在印第安人的学堂里刊登着许多印第安青年的毕业照片,他们的神情与刚刚离开家乡时迥然不同,显得器宇轩昂、才华横溢,看起来能做一番大事业。但是在回到部落中后,大部分人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能够激励自己的环境,他们的潜能被埋没了。

因此说,在你的一生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进入能够激发自己潜能的氛围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你日后的成功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9b6F0qzMfujn9W+yRmZMrZ5fJQ47PdHeimGUfvyOqmK1J+U5b1xBb6v5ftSp9P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