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犹太人的财富思维(2)

要善于发现商机

作为一个商人,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做生意怎样才能赚到钱。犹太人作为世界上优秀的商人,他们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商业敏感,能够从别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现属于自己的商业机会,创造财富。

在太平洋上的一座岛屿住着一些人,法国和以色列的两个皮鞋公司都想在此开辟新市场。于是他们各自派去一名推销员前往该岛做市场实地调查。法国公司的那个推销员来到岛上后,发现岛上的居民都没有穿鞋,打着赤脚在路上行走,这让他非常失望,于是,第二天这位推销员向公司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本岛无人穿鞋,市场潜力不大。”接着,他就乘班机离开了该岛。

那位以色列公司的推销员上岛后看到岛上居民都打着赤脚则异常兴奋,认为这里的皮鞋市场潜力可观。上岛后的第二天,他向公司经理发去了一封充满信心的电报:“该岛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我将驻在此地。”

这位推销员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从“无”中看出“有”来,认为不穿鞋的人可以改变习惯,正因为岛上居民原来不穿鞋,没有鞋子的储备,改变习惯后,鞋子的需求量将会很可观。为了开拓这个新市场,他决意留在该岛。后来果如其愿,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岛上居民对鞋子慢慢有了兴趣,买鞋的人越来越多,这家以色列皮鞋公司独擅其利,财源滚滚而来。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会做生意的人常常是那些能够从“无”中看出“有”来的人,做生意的人需要一双捕捉信息的眼睛。

犹太大富翁洛克,生意上的事情多,工作显得十分紧张。有一次,为了放松一下,他决定去日本度假,当他把工作托付给助手后,就动身来到了日本。此时的日本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洛克不愿呆在空调房里,便去爬富士山。因为富士山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异常寒冷,而半山腰则凉爽宜人,空气特别新鲜。

洛克来到富士山的半山腰,刚吸了几口这里的新鲜空气,身上的疲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忍不住赞道:“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啊,完全没有污染,是纯自然的空气。”说着,心里便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把富士山的空气拿回去卖呢?

洛克推测会有这样一些人来购买自己的产品:那些在城市里居住,每天呼吸污染了的空气的人一定会喜欢新鲜、自然的空气。那些久病初愈的病人,肯定也需要这种新鲜、自然空气的滋润;那些对富士山的大名早有耳闻,但无缘亲自前来观光,或者来过富士山,对富士山的景色和空气留有非常美好的深刻印象,但不可能长期呆在富士山享受这里的自然、新鲜空气的人也可能会掏钱买;另外,讲究营养保健的老人和正在长身体、长智力的儿童也会对它情有独钟的。

洛克经过这么一番分析,信心倍增,马上请来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让他在这里提取空气样本进行研究、测试,然后拟出一份富士山空气对人体有哪些好处的科学分析数据报告。

洛克马不停蹄地申办了执照等开业手续,在富士山半山腰开办了一家名叫“富士空气罐头厂”的工厂。洛克的新产品很有特色,用既便宜又漂亮的包装材料做成罐头盒,外面印上富士山美丽的风景,里面充满新鲜、自然的富士山空气。

洛克的新产品瞄准那些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大城市中生活的人,推销的成功率相当高。加之它价格便宜,所以很快就打开了日本的市场。洛克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把“富士空气罐头”出口到美国、欧洲和赤道国家,也同样受到欢迎。

洛克倍受鼓舞,把空气生意做得越来越大,罐装的空气不仅仅是富士山上的了,逐步扩大到阿尔卑斯山上的空气、著名雪峰上的空气、浩淼湖面上的清新空气、原始森林中的空气,既为自己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又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洛克到日本去度假,登上了富士山,呼吸了这里的新鲜空气,似乎在不经意中又发现了一门赚钱的新生意,可以说,他的成功完全来源于他对生意机会的敏感。要知道,爬上富士山的人有很多,然而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可见,成功的商人善于从简单的商机中看出它所包含的复杂内容,并用立体全方位的手段去利用它们。

犹太人的精明

犹太人精明、干练,善于突破障碍,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做各种事情。他们的超级精明,使他们在商界如鱼得水。

使犹太商人得以精明并越来越精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极为重要且独具犹太特性的因素,这就是犹太人--包括犹太商人对精明本身的心态。

世界各国、各民族中都不乏精明之人,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其对精明本身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犹太人对精明非常欣赏、器重和推崇,而且这种欣赏、器重、推崇是堂堂正正的,就像他们对待钱的心态一样。

这里就有一则体现犹太人精明的笑话。

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研制出了载人火箭之后,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也联合拟订了载人火箭飞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准备就绪,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挑选太空飞行员了。工作人员先问德国应聘者,参加太空飞行的报酬是什么。

“如果要让我干的话,就得给我3000美元--1000美元留做购房基金,1000美元给我妻子,还有1000美元留给我自己。”德国人说。

工作人员又问法国应征者,法国人答道:“我需要4000美元。1000美元归还购房的贷款,1000美元给老婆孩子,1000美元归自己,还有1000美元留给我的情人。”

最后,他们又去询问以色列应征者,以色列的应征者说:“你们必须给我5000美元。1000美元归我,1000美元给你,剩下的3000美元用来雇那个德国人开飞船。”

从这则笑话里就可以透露出犹太人的精明,他们只需摆弄数字就能与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而不必从事实际工作(开飞船),这正是犹太商人经营风格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这并不是其他民族对犹太人的精明作出的一种刻薄讽刺,而是犹太人自己发明的笑话。这多少让人有点意外。

平心而论,犹太人并没有剥削德国人,德国人依然可以得到3000美元的报酬。不一样的是,只是从工作人员那里拿到还是从犹太人那里拿到,这在钱上是反映不出来的。

犹太人非常精明,既然所得的报酬允许自己来报,那么把金额要得高一些也是可以的,这是个人的自由,就像法国人把妻子与情人在经济上一视同仁一样。

因此,在这则笑话中,犹太人的精明没有超出“合法”的界限。而且说实话,仅就结果来看,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应征者要处于这种“白拿1000美元”的位置上,心里都会感到很满意。无论在笑话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他们都不会提出像犹太人一样的要求,甚至也不会去想它,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种“过于直露的精明”在一开始就被否定了:他们会为自己的精明而感到羞愧。

从这则笑话本身来看,我们根本就看不出犹太人对自己的“过分”精明而有任何的羞愧之色,他会为他的精明而感到得意。似乎“过于直露”的顾虑一点也不能影响他们的精明盘算,更不能影响他们对精明本身的推崇。他们把精明看做一件堂堂正正甚至值得大肆炫耀的东西!可以说,对精明的态度,没有人比犹太人这样坦荡了。在为自己富有成效的精明中开怀大笑,犹太商人变得越来越精明。

在犹太民族中流传的笑话很多都是关于精明的,而现实生活中的犹太商人更多的是精明之人。

犹太富商哈同是来上海的犹太人中唯一由贫穷走向富裕的人,他的精明几乎成了一种神话,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1901年,哈同独立开办了专门从事房地产业的哈同洋行。

哈同出租小块土地和一般住房的时间都不长,一般是3~5年。租期短,既便于在每次续约时增加租金金额,又能够在需要时及时收回。在哈同的地皮上,就算是摆个摊也必须交租。有个皮匠在哈同地皮的一个小角落摆了一个摊,每月也得交5元的租金。哈同每次向他收地租时,总是很和蔼地对他说:“祝你发财。”但该给的钱还是得给。

哈同成了富翁以后,在上海滩建造了一个最大的私家花园--“爱俪园”,造价70万两银元。为了更好地管理园内职工,哈同对职工的职责和等级作了明确的规定,并让账房制作相应的徽章。但即使这样一个表明工作职责的徽章也要职工自己掏钱购买。每个徽章的“零售价”为4毛,而制作成本仅为5个铜板。

哈同的这种精明虽然需要一定的算计能力,但毕竟又用不了多少聪明,真正需要的恐怕还是一种心态,一种对于精明本身的心态。

有一个叫菲勒的犹太人,活了77岁,在他即将离开人世之时,他让家人在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说他将要进入天堂,愿意给逝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条件是每人收费100美元。

这条消息看似荒唐,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他们纷纷上门,请求他带去口信,结果他赚了近十万美元。如果他晚死几天的话,恐怕会赚得更多。

他的遗嘱也很特别,他让家人再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非常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位高贵的知识女性共居一个墓穴。结果,真有一位贵妇人愿意出10万美元和他合葬。

这就是犹太人,即使是在弥留之际也不忘赚钱。

犹太人认为,如果上帝是万物的主宰,那么金钱则是万能的上帝。崇敬上帝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么金钱就是崇敬上帝赐予的礼物。

精明既不会妨碍道德,也没有违犯法律。犹太人只是用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别人认为很困难的事情,而这种精明是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大家也很欢迎这种精明。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理论。他们很实际地告诉顾客“我要赚钱”,他们让别人清楚地看着他们怎样在赚钱。

合法避税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钱可以挣,但有些是不能挣的。因此一定要守法挣钱,不能挣的钱就一定不要去挣。但对犹太人来说,挣钱还一定要合理。因此犹太人在经商的过程中,一方面信守“绝不漏税”,一方面又善于“合理避税”。这就是犹太人的护钱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民族,在各大洲,犹太人都有巨额的资产,按这些财产来收税必然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那么,有些人就会问了:“犹太人会不会偷税漏税呢?”如果让他们听到了这句话,一定会非常生气。犹太人有一句经商格言,那就是“绝不漏税”,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纳税意识。犹太人认为纳税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犹太人拥有的财富是世界最多的,但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人都重视交税。在犹太人心中,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纳税是和国家订立的神圣的“契约”,不管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自己都不能违背这个契约。谁偷税、漏税、逃税,谁就没有履行契约。违反“神圣”的契约,对犹太人来说是无法原谅的。

一个法国人到外国去办事,回来时带了一颗宝石,为了躲避关税,他把宝石藏在鞋里,结果还是被当地海关查了出来。一位同行的犹太人对此感到不可理解,问道:“为什么要逃避关税,而不依法纳税呢?”按照国际惯例,像宝石之类装饰品的输入费,一般最多不会超过8%,如果照纳输入费,光明正大地进入国境,若想在国内再把宝石出卖时,只要设法提价8%就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小孩都会。因此说,犹太人的依法纳税是非常明智的。

当然,为了多赚点利润,犹太人也会在税收上动点脑筋,从而达到合法避税的目的。

他们在长期的商场历练中总结出了一套合法避税的办法,对合法避税有着如下的认识:

(1)合法避税是决策者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水平的精彩体现。

(2)让避税行为发生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合理合法。

(3)巧妙安排经营活动,努力使避税行为兼具灵活性和原则性。

(4)避税行为围绕降低产品价格而展开,以避税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充分研究有关税收的各种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比国家征税人员更懂税收。

犹太人的这些避税方法合理合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76年,犹太富商莫蒂默.莫尼律格斯的收入为100万美元,为把本年的纳税数额减少至最小限度,他决定想一个办法核减收入50万美元。用一个什么办法呢?

莫蒂默想了好久,终于有了一个主意。他有一艘祖传的游艇,长为250英尺。如果将它核价50万美元,然后作为自己年收入的一部分再捐给一家非赢利机构,岂不是既卸下了包袱,又躲避了纳税?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因为当时的税法规定,慈善捐赠可以减免税款。这个空子是一定要钻的。

莫蒂默找了一位愿意合作的游艇核价人,这个人答应将莫蒂默的游艇核价为50万美元。因为他明白,要是做成了这个买卖,可以得到一大笔佣金。得到估价表后,莫蒂默来到了一所学校,表示愿意为学校捐赠一艘游艇。校长接过估价表后,心照不宣,马上向税务局写报告,赞颂莫蒂默先生的慷慨解囊,捐赠学校一艘价值50万美元的游艇,并说明这艘游艇的价值已经经过专家的核准。

学校得到游艇后,想尽快将它出售以获得捐款。那位精明的估价人挺身站了出来,愿意代为出售。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他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以超出15万美元的价格卖掉这艘游艇。不过还是没有关系,学校白白得了15万美元,估价人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佣金。

这位年收入100万美元的莫蒂默先生,由于纯收入减少了一半,他要纳税的部分只剩下50万美元。按照当时70%的税率,他只需要交纳35万美元税款。另一份35万美元的税款就这样被他轻而易举地躲避过了。

当然,从商者的根本目的不应该是避税,因为即使是一个天才避税者也不能够通过避税达到致富的目的。

“避税天经地义,避税合理合法。”犹太人的圣典《塔木德》早就有过类似的表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绝不漏税,同时又能够做到合法避税,这从根本上来说应该得益于由《塔木德》等犹太圣典所承载下来的智慧。

珍惜每一笔财富

金钱的积累要从每一分钱开始,不要因为钱小而弃之,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赚大钱。贪图更大的财富,结果连本来能够到手的也丢掉了。你不但要懂得如何创造财富,同时还要知道珍惜每一笔财富。

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去找工作,其中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犹太人。

他们都满怀希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有一天,他们一起走在大街上,发现地上有一枚硬币,英国青年装做没看见就走了过去,而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非常鄙视:真是太没出息了,连一枚硬币也捡!

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犹太青年心中感慨万分: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工资低,工作也很累,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又在街上相遇,英国青年还在找工作,而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

“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会当老板呢?”英国青年对此感到不理解。

犹太青年说:“因为我不会让财富白白从自己身边溜走,对于每一分钱,我都会非常珍惜,而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财呢?”

英国青年并不是不在乎钱,而是眼睛总盯着大钱而不在乎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他不能成就事业的原因。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硬币”开始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财富。一个成功致富者决不会放弃每一分钱。

对金钱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人对待人生和事业的态度。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不好高务远的人,才能认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实现自己的目标。反之,不仅不能得到大的财富,小的财富也会与他无缘。

把运气变成机会

富翁家的狗不小心走丢了,于是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本人丢失一条狗,如有拾到者,请速归还,付酬金一万元。”并有一张小狗的照片充满大半个屏幕。启事发出后,送狗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捡到狗的人嫌酬金太少,那可是一只非常名贵的狗啊!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一位乞丐捡到了那只狗。乞丐没有及时地看到第一则启事,当他得知把这只小狗送回去就能够得到两万元酬金时,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第二天一大早,乞丐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酬金已由两万元变成了三万元。乞丐停止了前进,心想:时间相隔不长,酬金又增多了,如果我再等几天,说不定能得到更多的钱。他改变了主意,又返回他的破房子,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赏金果然又增加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大屏幕,当酬金涨到足够高的时候,乞丐返回他的房子。然而不幸的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是烧牛肉和鲜牛奶,根本就不会吃乞丐从垃圾筒里捡来的食物。

乞丐不渴望财富吗?当然是渴望,但是他没有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只有看着它溜走了。

犹太商人对生意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留意,善于把运气变成财气。曾经确有一家犹太人经营的服装公司--“列瓦伊.施特劳斯公司”,靠运气促成服装业的一场革命--牛仔裤的风行。

“列瓦伊.施特劳斯”这个名字已经进入英国辞典,公司的产品在国际上日益流行,因此公司的发家史也几乎成了神话般的传说,而列瓦伊.施特劳斯就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

犹太人在服装行业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他们的服装厂生产的服装曾经占据着美国男装市场的85%、女装的95%。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年轻的列瓦伊.施特劳斯也去了加利福尼亚,但已经太晚了,从沙里淘金已到了尾声,但他却“从斜纹布里淘出了黄金”。

列瓦伊.施特劳斯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想卖给制帐篷的商人,赚点钱做资本。到了那里才发现,很多人整天同泥和水打交道,裤子坏得非常快,他们需要耐穿的裤子,而对帐篷的需求却不是那么迫切。于是,从这卷斜纹布里就诞生了列瓦伊.施特劳斯的第一条牛仔裤。后来,为了增强口袋的牢度,他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了铜纽扣。此后,列瓦伊.施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非常好。很多服装商看得眼红,争相仿效,但列瓦伊.施特劳斯的企业的销售额一直排在首位,每年约售出这种裤子100万条,营业额达5000万美元。

列瓦伊.施特劳斯一直是单身,他去世后,四个外甥接管了公司。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公司继续向前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开始经营尼绒、裤子、毛巾、被里、床单和内衣。到“二战”结束,这些商品的营业额已将近总营业额的一半。1946年,列瓦伊.施特劳斯的曾外孙瓦尔特.哈斯.耶尔决定将公司的全部资金用于生产牛仔布料。

哈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会有意识地想改变公众的趣味或穿着习惯,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会引发一场服装革命。他只是作出了一项经营决策--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他只想奋力一“搏”,成败在此一举,看新布料是否能够占领市场。结果他成功了。

用新布料生产的牛仔裤特别有助于显示出人的体形,让人青春焕发,上市后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一方面,因为“二战”结束后,人口出生出现高峰,而60年代,这一代人踏上了社会,一时间,整个美国社会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年轻人也成了消费市场的大头,具有青春气息的牛仔裤自然极有市场。另一方面,60年代的人具有叛逆思想,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念受到怀疑、抨击和唾弃,而牛仔裤以其不拘形式这一最明显的特点,成了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服装。

这场服装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从不同方向使服装不再能显示穿着者的身份。如果说,原先批量生产的服装使一个公司的推销员穿得像老板一样,而牛仔裤则使老板穿得像推销员一样,而且牛仔裤男人女人穿得完全一样,是不分性别的。牛仔裤也没有新旧之分,甚至旧的更好。这本来是因为布料容易旧,但公众由于过于喜爱牛仔裤而把它的缺点一起喜爱上了。“生产旧裤子,甚至破裤子”的工厂由此而出现了,那经过褪色、磨损和打过补丁的牛仔裤,销路却更好,价格也不低。

就此而论,瓦尔特.哈斯.耶尔的这一冒险之举只不过是利用服装行业的一般冒险行为而把它加以扩大。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一冒险竟抓住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还方兴未艾的大时尚,如果从列瓦伊.施特劳斯的第一条牛仔裤算起,则已经近一个半世纪了。在一个批量生产的时代,能找到一个在如此长的时间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所喜爱的商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在特定的时间里,各方面因素达到有力的结合,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有利条件抓住,运用手上的资源进行投资,谁就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财源也就滚滚而来。这里所谓的有利条件便是机会,一个高明的商人懂得掌握这些得到财富的机会。

要想赚钱,必须先拿钱投资。同样,想获得机会,就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这种牺牲包括时间、收入和享受等等,随时做好准备,当机会出现时,迅速出击,将它抓住。有的人往往靠运气创业致富,而运气不是机会,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导致判断错误,给自己带来损失。

运气具有偶然性。有个人去摸奖,结果中了2000美金,这是运气。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原意是要培养葡萄球菌,霉菌的出现出乎他意料之外。对他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中奖与发现青霉素的区别很大,中奖完全是一次意外,靠的就是运气;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外蕴藏着机会。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的反应可能有两种: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挠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视做累赘,并不加以重视;二是觉得好奇,对它进行研究。如果弗莱明采取第一种态度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发明青霉素了。弗莱明能够及时把握机会,结果他就获得了成功。

在致富的过程中,对机会和运气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不排斥运气,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储蓄难以致富

有一个叫井上多金的日本人,10年前结了婚。由于夫妻俩节衣缩食,把每月赚到的大部分钱都存入了银行,现在,他们的存款已经达到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经常对他的朋友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犹太人富凯尔博士是心理学专家,一年前来东京经商,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非常惊讶。

富凯尔博士对井上夫人的这种做法并不赞赏,他讥讽道:

“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把物质看得这么重,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生的价值在哪儿呢?男人每天为了生计在外面不停地奔波,女人则每天考虑如何能够省下更多的钱,人的一生要是这样过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了。可悲的是,不但大部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国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犹太有一个罗斯查德家族,它是世界闻名的富豪家族,这个家族自拿破仑时代起就一直维持巨富的地位。你们日本人恐怕找不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来吧?”

“认为储蓄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积下去,就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了吗?再说,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把钱存在银行里,光靠利滚利而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富翁的?”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反对储蓄。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存到一定的数目时拿出来活用这些钱,使它能够赚取更多的钱;我还反对银行里的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心里相应地有了一种安全感,觉得有了保障,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不少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够得到利息,这样做是最合理的,已经尽到了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升值,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想通过储蓄致富,比登天还难。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不能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无非是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但事实上,把钱长期存在银行里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通常贫穷人家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正面的看法是将其归之于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们克勤克俭,较负面的想法是将其归之于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但这些人却不曾想到,财富之所以与他们绝缘,是因为他们的理财习惯存在着问题。因为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不同,穷人的财产多是存放在银行,富人的财产多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

犹太商人认为,投资者想跻身于理财致富者之林,要能跳出传统的思考模式。

有一个大人不会骑自行车,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借给他一辆自行车作练习。在路上,他看到一个小孩子正在骑,于是非常羡慕地看着他,说道:“小孩子之所以会骑车,是因为他们身手敏捷。”这话被小孩子听到了,他不以为然地说:“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会骑车。”于是小孩子教这位大人骑车,大人也很快学会了骑车。当大人愉快地与这个小孩道别回家时,却习惯性地推着车走路回家。这就是无法突破惯性的框框。

手段要干净

“投机”这件事,不管它属于哪一类型,如果想依靠它来致富,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犹太商人认为,做投机生意,也许开始还能赚得一些钱,可是最后还是亏本的居多。到那时不仅会损失自己赚的钱,甚至会弄得血本全无。

一位商人到银行去申请贷款,银行总经理问他最近生意如何,他回答说最近生意不错,赚了很多钱。这位经理想了一会儿,说:“你这个人真是太贪心了,既然赚了很多钱,为什么又来贷款购买废铁?你想再大赚一笔,对吗?要是我就不会这么做!如果我的生意不好,也许会奋力一搏,但是生意做得那么好,为什么还那么贪心呢?”

这位总经理决定不借钱给他,商人只好气呼呼地走了。

两个月后,这位商人去拜谢他,银行经理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感谢我呢?当时我并没有借钱给你啊。你把我搞糊涂了。”

这位商人答道:“废铁的价格跌得很厉害,大约跌了30万元,正因为你当时没有把钱借给我,所以我现在没有蒙受任何损失。”

赚钱已成为很多人的人生追求,这也无可厚非,特别是美国,因为它是一个靠“刚毅独立”和“自我奋斗”为开国传统的国家,很多人都相信“目标就是求胜、发财和求取权力,此外无他”。

大家都有机会致富。这种机会以前从来没有过,结果很多人的求富梦想被紧紧包在现实原则中。但现在人人都可以达到致富的目的,虽然实际上幸运者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些人,但致富的远景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在大都市的商业中心,金钱已成为人们崇拜的目标,正如在每一种宗教里,拜神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很快成为一种仪式。赚钱在非常高尚的形式下,它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举动。

但人们不能通过不干净的手段获得财富,当一个人通过不干净的手段获得财富时,他必然会面对惩罚。

通过不干净的手段获得钱财的人会有一种负罪感和羞耻感,在他们每多得到一分钱时,他们的人格就多损失了一分。他们得到了很多的钱财,却失去了人格和信念,成为堕落的衣冠禽兽。

欺骗行为终究是会暴露的。所以,即使从利害这方面盘算,诚实也是一种最好的策略。没有私心、不为利动的名誉和价值,要比从耍手段中得来的利益大过千倍。

有两个男人来找拉比,一个说:“我的这个朋友忘恩负义,当初他有急事需要钱用,我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等到还钱的时候,他竟然说只向我借了20万元,而我明明借给他50万元。”

而另一个却说:“我向他借了20万元,他竟然一口咬定是50万元,这也太离谱了吧!”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拉比先与他们分别进行了一番谈话,然后三人面对面,拉比说:“明天你们俩再来一趟,听我裁决。”

这两个人走了以后,拉比找来了很多书进行查阅,想对这两个人的心理作深入的研究。因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心理入手。在犹太社会里,借钱是不立借据的,双方口头商定的就是协约。要有借据的话,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了。

拉比推测,如果第一个人没有借他50万元的话,为什么一口咬定是50万元,而不是60万元或者70万元呢?如果那个说只借了20万元的人是蓄意抵赖的话,他大可以说一分钱也没有借。《犹太法典》中记载的教训是,说谎者一定会把谎话说到底。如果有人稍微说些不利于己的谎言,他的话将比较容易为人相信,而其中多少也含有一些诚实的成分。当两个当事者面对面争辩时,撒谎的程度将会减轻。拉比又想,假如借钱的人当初借了50万元,可是还款期限到了手边却只有20万元,所以只说借了20万元,这种可能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是,债主的记性不太好,错把20万元记成了50万元。

第二天,两人再次来到拉比那里,拉比问借钱人:“你确定只借了20万元吗?”

借钱的人点了点头。

拉比听了,沉思不语。

过了一会儿,拉比说:“你的朋友非常富有,他并不缺钱,也就没有必要通过那种方式弄钱。但是若有第三者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说做生意缺少资金,而去向他借钱时,只因为你的背信而使他不再相信别人,你是否仍然坚持说只借了20万元?”

借钱的人依然没有改变他的立场。

“你敢不敢到礼拜堂去,把手放在旧约圣经上发誓,说你只借了20万元钱?”拉比进一步逼问。

借钱的人突然俯首承认,他确实借了50万元。

对犹太人来说,最庄严的事是到礼拜堂去,把手放在旧约圣经上发誓。在旧约圣经和神面前撒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人,恐怕只有职业罪犯了。

想赚钱的人必须确定自己的着眼点,凭自己的力量去求取,这会让钱来得令人心安理得些。这是犹太商人重要的生意经。 QaF+/K5ux99fEYs0QecGY5jB5fb0oE2fPZTvDK9kV8ESFC3xu44QMaoYMLd7OB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