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李杰卿 |
本书由明天远航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会隐身的乔治湖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飞鸟走兽凭借上天赐予的身躯飞翔在蓝天上,奔走于大地上,这并不足为怪,但你见过消失了又重新出现的湖泊吗?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个匪夷所思的澳大利亚乔治湖。
乔治湖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沿海大城市悉尼之间。去年我去澳大利亚旅游的时候,汽车在澳大利亚美丽的土地上穿行,桉树林一望无际,草地和偶尔闪过的牛羊以及蹦蹦跳跳的袋鼠,这些都如同一幅幅流动着的图画,美不胜收。
穿过树林,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导游指着右边一马平川的草原说:“看,这就是有名George Lake!乔治湖。”我很奇怪,看着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这怎么可能是湖呢?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导游娓娓道来。原来,乔治湖之所以有名,就是在于它“行踪不定”,因为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消失,当它消失时,这里便是此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片草原。然而,不知道哪一天,碧波荡漾的湖水又会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据统计,该湖每12年为一个周期,从干旱到水盈通常持续3~5年时间,干涸时间和丰水时间基本相当,约各占5~6年。在丰水期时,湖面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湖面平均深度为2米左右,完全是平原水库的特征。但令人奇怪的是,乔治湖并没有入湖的河流,也没有流出的水路,至今科学家也无法明白这水从何而来,又流向哪里。干旱与湖水盈满完全是偶然产生的,没有任何明显的自然变化。从1820年至今,乔治湖已经消失和复现过5次。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乔治湖就是个滴水全无的洼地,由于已有整整20年的干涸历史,湖底长起的树都有十几米高。悠闲的羊群在其中吃着茂盛的青草。谁能想到那里原来是鱼虾生活的乐园呢?科学家曾对这一奇怪的自然现象进行了多年研究。
有人认为它的消失与再现可能与星球运行有关,星球运行时,相互间的引力变化导致了湖水的离奇消失,但此说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两者之间并没有确凿的关联。也有其他的科学家认为,乔治湖是典型的时令湖,水源主要是河水和雨水,如果当年雨量少,水分大量蒸发,湖水就会干涸,因而它时隐时现,但目前研究表明,乔治湖并没有河流为它提供水源,“雨水说”也站不住脚。地区的地球板块有自动开启和关闭的“特异功能”。要不然,怎么解释湖水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甚至连湖中的鱼都无影无踪了呢?难道是被外星人一起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吗?这种种的疑问让人类无从解释,乔治湖“变幻湖”的别名真是名副其实,但是乔治湖变幻的原因一直是个问号,悬挂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的心头。
界限分明的双层湖
在同一个湖泊里,上下却是两种不同的水,你觉得可能吗?众所周知的现象是,由于风和水流的带动,湖水通常上下搅动而溶合在一起,可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和巴罗角有这么一个努乌克湖,却水层分明,保持着明显的分界线,上层是淡水,下层是咸水,在这两个水层里甚至生活着完全不同的鱼类和植物,可谓是神奇至极。
最早发现这个秘密的是一个爱斯基摩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这里捕鱼。他一网撒下去,发现竟然有的是淡水鱼,有的却是咸水鱼,这怎么可能呢?他大吃一惊,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把鱼都看错了。他仔细辨认之后,终于肯定确实是两种鱼,一种是当地的淡水鱼,一种是近海的海水鱼。他接着又连撒了几网,捕上来的还是有淡水鱼和咸水鱼。太奇怪了,怎么会有这么蹊跷的事情--在同一个湖里竟会出产两种水里的鱼,这难道不是上帝赐予我们渔民的福吗?他高兴极了,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族人,于是,人们都来到这个湖里捕鱼,看看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而事实正如这个渔民说的一样,千真万确,丝毫不差。
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各地,同样也传到了一位生物学家的耳朵里。于是,这位生物学家很快动身来到了努乌克湖。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他很快弄清了这个湖里所产的淡水鱼和海鱼的种类。可是,这个湖里为什么会产出两种鱼,一时半会儿还是弄不清楚。
这位生物学家又请来了潜水员,之后自己索性也穿上了潜水衣,一次次潜入湖底,并分层取水样,目测和取样都证实了一个奇妙的发现--在该湖离湖面2米深的地方,竟存在着一层淡水层和咸水层的分界线!
也许你还不了解这个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要想了解双层湖的神奇之处,我们得先做一个实验,先拿半杯盐水,再往里倒半杯清水,稍稍搅拌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拿起来喝一口,是咸的还是淡的呢?再拿一根吸管,伸到一半或者更深一点的地方吸一口,味道又是什么样的呢?对于这三个问题,你甚至不用做这个实验,凭着我们的常识,我们就能很轻松地得出结论--这杯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喝起来都是一个味道,带着淡淡的咸味。可是双层湖则不然,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把水一劈为两层,使淡水层和咸水层分明,这就说明了这个湖的湖水上下并不掺和。湖水分两层。上层是淡水,生活着淡水鱼类等;下层是略带苦味的咸水,生活着的各种动植物却同北冰洋的生物完全相似。上层的生物与下层的生物互不往来,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水域中。水层的分界线位于湖面以下2米处,界面十分清晰,两层湖水的颜色也不相同。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奇特的现象呢?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截然不同的水层互不“侵犯”的局面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原来这个湖泊是由海湾上升形成的,早些时候是一片低洼地,它的北部是一条狭长的陆地,像一个堤坝与北部的海水隔开。由于冬季降雪充足,大量融化的雪水在春天流入这个“口袋”里,又因为湖上气候奇寒,使这些淡水始终不能和咸水相混。有时北面海水被海上风暴激起,翻过狭窄的“长堤”,掀进湖里,而海水的比重比淡水大,所以就都沉到湖的下层去了。因此,努乌克湖底层的水比邻近海洋中的海水要咸。而且,努克湖位于北极圈内,上部两米多厚的淡水层经常冻结成冰,无法流动。这样,淡水和海水之间的界面便格外分明了。
谜底揭开,事情豁然开朗。科学研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也让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能祈雨的听命湖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入云龙”公孙胜能作法呼风唤雨,而在现实生活中,不用借助任何手段我们也能呼风唤雨。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但是到云南怒江州你就会听老辈人说起傈僳族人呼风唤雨的故事。故事说得很神奇,说是只要来到高山深处的一个湖边,大喊几声下雨,马上就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那么,这个神奇的湖在哪里,怎么会拥有这种独特的力量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听命湖的神奇魅力吧。
一说起云南,大家就会想到昆明、丽江、神奇的怒江大峡谷等,其实在一些我们很少听过的地方,还有很多神秘现象没有被我们认识,其中有一个地方生活着一个奇异的民族:傈僳族。傈僳族人生活在山区,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甚至还能呼风唤雨。传说在很多年前,有一个上山采药的人,深入高黎贡山寻找草药,靠一把砍刀开路,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湖边。就在这个湖边,采药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突然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个发现让傈僳族人相信,自己拥有了能呼风唤雨的本事,因为只要人们来到这个湖边,大声喊叫,湖边就会飘来一阵云雾,然后开始下雨。所以,傈僳族人给这个神秘的湖起了个名字,叫做听命湖,意思就是能听从人们命令的湖。
听命湖位于高黎贡山海拔三千四百米左右的地方,高黎贡山的环境保护得还很好,没有受到工业开发和人类活动的污染,是地球上唯一一个从湿润的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完整区域。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为了探访这个灵验异常的湖泊,特地组织了一个采访团到听命湖去实地探勘。他们是夜里到的,由于在漆黑的夜里找不到方向,他们就大声地向向导求助,这一喊不要紧,一会儿工夫,也就是三五分钟,就下起了一阵小雨,把他们淋得浑身湿透,可是抬头看天,天上竟然是繁星点点。难道真的就像传说中的那样,能够呼风唤雨吗?
等到天亮的时候,天空一片晴朗,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记者们开始大声呼喊,不停地喊,嗓子都喊哑了,也没看见一丝雨滴落下来。就在记者们万分失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喊声刚停下来没多久,就看见湖对面的山冈缺口处飘来一团云雾,这团云雾慢慢涌来,笼罩在湖面上。大约过了10分钟,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等到云开雾散,雨也就停了。
听命湖果然很灵验地随着叫喊声下起了小雨,但记者们觉得这很有可能只是巧合而已,会不会是因为山里空气湿润,正好在喊叫之后,碰巧下起了雨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他们又在湖边开始了呼喊。这时的时间是上午10点,喊过以后12分钟,云雾慢慢地飘过来。16分钟以后,下起了小雨。这次的小雨,下了几分钟就停了。等云雾过去,采访团的人又开始第三次呼喊,结果跟前两次一样,每喊一次,就有云雾飘过来,然后下小雨,屡试不爽,只是每次下雨的强度不同,喊声越大,云雾就越多,雨点也大一些。
这些试验确凿地证实了听命湖确实会“听从人们的命令”,让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魔力,可是,这小雨是怎么被喊来的呢?
科学家们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通常情况下的下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上升气流、凝结核和充足的水汽。听命湖畔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满足了首要的条件:充足的水汽。由于声波的振动扰动了相对稳定的空气,湖面上产生了向上的气流,就使得降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既然声波就可以引起空气对流,那么是不是在我国南方的很多湿润地区,不论海拔高低,不论城市乡村,只要我们喊上几句,都能产生听命湖这样呼风唤雨的现象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来,听命湖的环境清洁、单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容易受到声波扰动的影响,而其他地方并不是处于临界状态。听命湖水汽饱和,周围群山环绕,环境单纯,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人们在湖边大喊的声音,就能够影响到气流的变化,从而形成阵性降雨,这喊声就是降雨的最后一根稻草了。更重要的是,听命湖处于群山环绕之中,叫喊声被山峦放大,从而达到了扰动空气的作用,使听命湖上空的气流碰撞,产生雨滴,这就是听命湖呼风唤雨的秘密。
虽然今天的傈僳族同胞已经不再认为是自己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了,但是他们还是相信,只有在他们这样纯净、美丽的环境里,才能有听命湖这样神秘美丽的湖水。听命湖就像是深山里的一处仙境,远离尘世间的嘈杂和灰尘。但愿听命湖永远保持着它那完好的生态平衡,让我们每一个去那里的人,都能体会一下呼风唤雨的力量。
中国玛珥湖之谜
湖光岩是中国唯一的、世界上最大的玛珥湖,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长期以来,这里出现了各种神秘的奇迹,比如终年落叶无踪、蛙蛇绝迹,湖心的水比湖边始终要低30厘米……湖光岩除了因风光秀丽、文化遗迹众多而闻名外,还留下了许多至今无法破解的谜团。
湖光岩是火山口湖
一般人都认为,凡是火山就都有一个高高的火山锥,像著名的日本富士山就是一个标准的火山锥,它从平地上冒升起近四千米高,端正而对称,是个很好的代表。可谁又能想到湖光岩这个并不是在高高山顶的湖却是个“平地火山湖”呢?原来,它不是岩浆喷涌而成的火山,而是地下水渗入地下,受热膨胀爆炸后形成的一个大坑,所以它不仅低于四周,甚至还低于海平面。
湖光岩的八大谜团
湖光岩有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八个谜团至今未解。湖面落叶无影无踪:玛珥湖畔遍栽水杉等树,每天都有大量枯枝败叶落湖,但湖面上找不到任何杂物。
湖心水位比湖边低30厘米:科学人员监测发现,湖心水位比湖边要低30厘米。
湖心无端喷出水柱:每年的6~8月份,夜间1~2时,湖中时而冒出水柱,最高达10余米。
湖南、湖北感觉大异:不少游客反映,进入湖的南边山顶一带感到阴阴沉沉,而在湖的北边就感觉到清醒和轻松。
软骨罗非鱼和铁骨鲤鱼:湖里的罗非鱼,骨头是软的,但是鲤鱼骨头特别硬,而把这两种鱼移到别的池塘养殖后,便与一般家鱼无异。
青蛙、蚂蝗、蛇绝迹:在由火山湖与火山岩组成的4.7平方公里的游览区内,向来就没有青蛙、蚂蝗和蛇出现。
大龟、龙鱼偶露身影:有目击者称,湖中有传说中的龙鱼和大龟出没。1998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将军班60名军级以上学员正在湖边的望海楼眺望湖光山色,猛然间,湖中央的水面出现两条巨大的不知为何物的水生动物,约两分钟后又相继出现7条四米多长的“龙鱼”,同时2只两米见方的大龟也浮出水面,这一奇观大约持续了10分钟。湖光岩一向就存在“龙鱼神龟”的传说,多年来一直陆续有人说掉入湖中后神奇遇救,许多人说脚底突然踩到一块石头,但等被人救起后,那石头却游走了等。
小湖有潮汐:众所周知,潮汐与月球的引力有关,一般来说,只有海洋和大型的湖泊才有潮汐,然而,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的玛珥湖却有着非常典型的潮汐现象。
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的神秘湖泊
看电影的时候,特别是在科幻影片里,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些很让人震撼的情节,比如,一个城市被外星人的飞船从地底连根拔起,神秘地消失了,或者是一座岛屿离奇地不见了……这些可怕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你是否想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一天会不会也遇到这种山崩地裂般的状况呢?今天,让我们来看几个真实的神秘消失了的湖泊。
广西一山湖百亩水面离奇消失
先来说说发生在国内的一件奇事吧。“山湖的水突然不见了,湖底塌陷了!”这一句话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碝姚村附近传得沸沸扬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该村方圆两公里内,只有一个山湖,2004年5月24日上午10时许,一个村民正在玉米地里施肥,突然听到旁边的山湖发出“轰”的一声巨响,湖底居然不断塌陷,紧接着,这满满一湖水竟奇迹般在他眼前渐渐消退,只剩下一摊污泥。湖水消失的整个过程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整个过程虽然缓慢但声势惊人。10时30分左右,湖底突然传出巨大的轰鸣声,一声大过一声,连远在一公里外的地方都能清楚地听到。之后湖水便急剧消退,而湖底也开始出现一个几米大的坑。到了中午12时左右,山湖西边的一排石头缓缓塌了下去,塌陷处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三十米、深几十米的大坑,坑底可以看到一个直径两米左右的漩涡。据围观村民证实,湖里的水和石头就是从这里消失的。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村民们纷纷反映这个湖一直都很平静,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异常,怎么就突然间坍塌下去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百亩水面突然消失的,至今还是个谜。
美国一湖泊的湖水一夜之间消失大半
无巧不成书,让我们再到美国看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儿。在密苏里州,切斯特菲尔德湖的湖水一夜之间消失了大半,这件奇怪的事情发生在夜里,静悄悄地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水是怎么没了的。发生这样的怪事儿以后,地质专家们在湖底发现了一个约十五米宽的地质下陷带。他们估计,这个地质下陷带是因为最近的一次强烈雷阵雨而形成的,而湖水很可能就是经由这个地质下陷带,流到了6公里以外的一个地上喷泉。
俄罗斯一处天然湖一夜之间神秘消失
俄罗斯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当地一处天然湖在一夜间神秘失踪。这处天然湖原本位于下诺夫哥罗德州的博罗特尼克沃村,原来美丽的湖现在竟变成了一个荒芜的大土坑,而在该村附近也没有出现任何新的“水库”,几百万立方米的水居然在一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湖年代久远,形成于俄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1530~1584年)统治时代,曾经出现过其他一些怪现象。例如,原来湖旁建有一座东正教教堂,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塌陷并被湖水淹没了。70年前,村子里也有许多房屋突然塌陷并“钻”到地下了。即使之前已经出现过种种怪现象,但突然间消失的湖泊还是让村民们大吃一惊。
经过调查,一些地质专家们认为,博罗特尼克沃村一带地下可能存在中空地层,天然湖正位于中空地层的一处断面上,湖水消失是中空地层再次发生塌陷造成的,而塌陷地层处可能和某条地下暗河相连接,因此湖水全部被迅速“吸”到地下了。
神秘的银川沙湖
簇苇、鸟岛、娃娃鱼、沙山、七彩山龟……当这些名字放在一起,在我们脑中浮现的就剩下一个地方:银川沙湖。沙湖,南距银川市56公里,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著名景区,被誉为塞上江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上。这是个神秘的地方,谜团重重,尽管有不少猜测,可到现在还是没有权威的解释。
奇特的簇苇
芦苇的根茎粗壮发达,四处延伸很快,往往数株芦苇,几年就可发展成一大片,时间久了会浩浩荡荡,按理说水下有肥沃的泥土,使苇根可顺利地繁衍,到处伸张,很快就将湖泊造就成绿海碧波。可沙湖中的芦苇,不知为什么,从来都是一簇簇地立在那里,既不像江南的芦苇密密麻麻,也不像北方的芦苇成片相连,别有一番风韵。这儿的芦苇,大多一簇簇、一丛丛地生长在水中,看上去犹似铺洒在湖面上的硕大睡莲,又像点缀在水中的大小不一的无数绿色宝石。或许上天就让这儿的芦苇分割而居,不得逾越;或许这儿的芦苇满足已有的领地,不愿再迈出寸步了;或许这儿的水土特别,只让它们在有限的地方生长。
要科学地回答沙湖芦苇成簇状分布的谜题也许并不很难,可从芦苇自身、水质、泥土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加以解释,但难以解释的是它的独一无二。芦苇在世界各地并不少见,但像依沙山生长在水中的众多簇苇,却是极其罕见的。人们说,大自然给人类创造出无数的奇迹、无数的谜团,让世人永远求索,惊叹不已。
神秘的鸟岛
沙湖是鸟类的天堂,这里有一个神秘的鸟岛。虽说是岛屿,其实是由数十片各不相连的芦苇组成的鸟类栖息地,面积尽管不大,可居住的鸟类却非常多。每年3月底后,就有一百五十多万只、近百种鸟类来到这里,它们中不乏名贵鸟种,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鹃、白尾海雕等4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大小天鹅、灰鹤等13种。和国内诸多的鸟类保护区相比,这里的鸟儿不仅数量众多,品种也十分珍稀。
在这神秘的鸟岛上,有一种鸟是很值得一提的,它叫角,是一种原始的瓣足泽地鸟,虽经七千多万年的漫长进化,可身体结构还是原样,被称作“活化石”。还有中华秋沙鸭,雄鸟长着通红的嘴巴,雪白的翅膀,看上去十分漂亮,将鸟岛点缀得分外斑斓。这些国家级保护鸟类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沙湖作为它们栖息的家园,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很久。
鸟岛是神秘的,不仅是因为这很小的地方来了这么多的鸟,而且这里也少有人进入。因为这个“岛”几乎没有陆地,都是扎在水中的芦苇,只有划着小船,才能穿梭岛间。为了让鸟儿安静地生活,保护区一般不让游客进入。
惊人的娃娃鱼
在沙湖游览区里的一个展览室里养着三条大娃娃鱼,引来无数游人的惊诧。见到它们,你很难想象,这种通常情况下在南方气候条件下才能生存的动物,却出现在这寒冷的大西北。这三条娃娃鱼是1992年从湖中打捞上来的,现在大的已有1.5米多长,其他两条也都有1米多长,即使在南方也很难看到这么大的娃娃鱼了。
那么,它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它们生长了多少年?它们如何适应了西北的气候?无论问谁,都摇头不知,导游、管理人员无人知晓,只说这是一个谜。娃娃鱼是两栖动物,极少在江河湖泊中发现,更没听说在大西北别处发现过。沙湖出现罕见的娃娃鱼,无疑是一个奇观。
有人说这三条娃娃鱼大概是有人从南方带到这里的,也有人认为很可能是若干年前,这里曾经适于娃娃鱼的生长,虽然大西北的气候后来变得恶劣起来,但有的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并逐步长成了庞然大物。孰是孰非,还有待于科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怪异的沙山
沙湖号称“前沙后湖”,在湖泊和绿地之间,横亘着一座硕大的沙山,其面积有22.52平方公里,最高处距湖面40多米。这沙山非常奇怪,在大西北的狂风中它却能保持着自己的原样,既不往后沾染一点绿水,也不往前侵扰一点绿地,数百年来就这样和绿色相依着,将大漠风光和江南的自然风光融于一起。凡是走进沙山的人,无不啧啧称奇,赞叹这沙山的怪异,这景色的神奇。
沙山是怎么形成的,细如面粉的黄沙从哪里飞来?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有的说,它是自然长成的;有的说,它是风吹来的,因为贺兰山另一侧是广袤无垠的毛乌素大沙漠,狂风将沙子吹起,在空中过滤,吹向这里,使这里逐渐堆成了沙山。可是在这偌大的地方,只有那惟一一座沙山,如果是风吹形成的,别处怎么没有,沙山千万年来怎么又被风吹得变形了呢?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人们只能将它归之于大自然的造化了。
银川沙湖的神奇之处并不局限于这些,站在湖畔,远处的贺兰山形似一尊惟妙惟肖的睡佛,口、鼻、眼、耳清晰可见,难道它就是沙湖的保护神,让沙湖得到安宁,生灵繁衍不息?1995年,人们还从湖中打捞出一只在万里之外的热带国家巴西才能见得到的七彩山龟……这些谜团都等着人们去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包治百病的圣泉
圣泉,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神奇疗效的泉水。全球各地有很多“圣泉”,本文所指的圣泉位于法国境内,传说在泉水中浸泡能够“包治百病”,这样神奇的效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前往圣泉,接受圣泉水的沐浴、洗礼,以求得疾病的痊愈和心灵的洁净、安康。你相信真的有“治百病”的圣泉吗?
圣泉坐落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上一个叫做劳狄斯的小集镇上,这个集镇附近遍布着岩洞,圣泉也就是在其中的一个岩洞中,终年流淌着,从未停止。圣泉的传说可以追溯到1858年,有一个小女孩在岩洞中玩耍的时候,圣母玛利亚忽然在她面前显圣,告诉她洞后有一眼清泉,能治百病,说罢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每年有将近四百三十万人赶到劳狄斯,其中不少人身患疾病,有些甚至已经病入膏肓了,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在圣泉中浸泡一下。浸泡后,很多人第二天就觉得舒服很多,病情减轻了不少,还有的干脆就不药而愈了。这一百多年间,圣泉已经为无数人减轻了病痛,圣泉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通过口耳相传被广为人知,一名意大利青年的病例也被媒体广泛传播着。
法国某学术杂志曾经报道了这个名叫维托利奥.密查利的意大利青年,他21岁应征入伍后发现左腿持续疼痛,经过诊断后发现他得了一种罕见的癌症,癌细胞彻底破坏了他左髋骨部位的骨头和肌肉,仅剩下一些软组织束同骨盆相连,看不到一点骨头成分。在很多医院住院治疗了半年之久,束手无策的医生预言他至多能再活一年,这个可怜的青年并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他听说了圣泉的故事后,发誓要去碰碰运气。
1963年5月26日,他在母亲的陪伴下,长途跋涉来到劳狄斯,受到了圣泉接待人员的精心照顾。这些接待人员都是一些志愿者,以感谢圣泉治愈了他们。密查利由几名这样的志愿者服侍着浸泡在了冰冷的泉水中,此后,奇迹出现了--被病魔折磨得毫无食欲的密查利突然间胃口大开,不仅如此,回家几个星期后,他突然产生了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强烈愿望,而且果真拖着那条打着石膏的左腿从一头走到了另一头。此后几个星期,他继续锻炼着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到了年底,疼痛全部消失,身体也越来越健壮。1964年2月18日,医生们再次为他进行X光透视,片子明确显示他那完全损坏的骨盆组织和骨头竟然再生了。医生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还以为拿错了片子呢。此后,密查利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工作,身体十分健康,在他身上你完全看不出他曾经是一个快要死去的人,他健康幸福地生活着。
这个不可思议的病例不胫而走,人们都疯狂了,但是这并不是个别的例子,像这样的医疗奇迹,在有资料记载的124年中达到了64例,他们都是已经被现代医学宣判了死刑的人们,结果却完全恢复健康了。这并非人们以讹传讹,而是经国际医学委员会严格审定过的,这个设在劳狄斯的医疗机构是由三十多名顶尖的医疗专家组成,这些专家们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圣泉这种“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
虔诚的信徒认为圣泉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让人类享受到幸福和恩典。这样的说法受到了信徒的追捧,但是科学家并不相信。有法国科学家认为,很多病例其实不是绝症,纯粹是因为庸医的误诊而已,这些病人当然能“不治而愈”;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神奇的治疗效果是因病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许多到劳狄斯的病人都是虔诚的信徒,对宗教的信仰和全身心托付,这种心理唤起了身体器官内的免疫系统,于是他们的病情就减轻了。然而,以上这两种科学家的观点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论据略显不足,毕竟那64例绝症都是由顶尖的医生经过严格的程序核实的,误诊之说无从谈起。
迷雾重重,但也许有一天,人类能够探究清楚最根本的原因,解开这个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