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生活中的口才艺术(2)

事实令说话变得简单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很难说得明白,善用生动、众所周知的实例,从中引出一番能为人所领会和接受的道理,再依此类推,把这番道理运用于需要说明的论题,便可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哥伦布经过了十八年的准备,成功越过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伟大的创举引起举国欢腾,哥伦布因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被誉为英雄而受到崇敬。

但也有那么一些无视事实、否认真理的小人想使哥伦布难堪。在一次为哥伦布庆功的宴会上,有人跳出来发难:“听说你在大西洋的彼岸发现了新大陆,但那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样到达大西洋彼岸,并发现新大陆。这是世界上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面对小人的挑衅,哥伦布没有立刻回击,他从容地站起来,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场的客人们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把它立起来呢?”在座的宾客们一个接一个,试图把鸡蛋立起来,但鸡蛋传了一圈,也没有人能成功。这时大家都说,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哥伦布接过鸡蛋,轻轻地在蛋壳上敲出一个小坑,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顿时全场哗然。哥伦布转身对大家说:“这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吗?然而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之后,也许谁都能做到了。”

哥伦布以广博的学识、机敏的思想、简明的实例,迅速构成一个严密的模拟推理,明白指出,在一件事情未获得验证前,这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但只要有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事就变得再简单不过。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态度去应对;遇有争论、挑衅,也该针对事物的本质,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诸如哥伦布所遇到的这类越辩只会越僵的争端,还不如用个简单,却极有说服力的例子,让众人心服口服。

说话以简为美

依靠口才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好多使用结构较为简单、形式较为短小的句子。当需要表达简单的意义时,自然用字简短,而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义组合时,也尽量将冗长复杂的结构,转化成比较简单的短句。

有效的交际语,从总体上看,句子大多不长,最少的仅为一个音节,多者也不过一二十个音节。这类句子中往往又多有停顿,截分成数个语音段落,其中每段中音节都较小。此外,这类句子大多是零句(即没有主语和宾语两部分的句子),经常不用或少用附加成分,并省用连接词、介词,或隐含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当然,这些成分的简略并不能随便简化,而是凭借双方共处时的各种特定环境决定的。不过,在表达时,只要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和理解,语言形式还是以简短为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简略短句为主的特点,一方面是指句子构成上富有变化,另一方面是指运用句式丰富繁多。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谈,往往比书面字词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种口语句式丰富多样,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单句、复句等。如果经常在口语中交替使用这些句式,将会使语句表达富有变化,不仅能活跃气氛,也可以让话语更为生动活泼。

理直不一定要气壮

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误会都是由于说话不当引起的,这种沟通上的障碍也是由于说话的语气加剧的。有的人说话容易让对方接受,有的人说话却容易让对方误会甚至生气。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语气的不同造成的。同样一句话,如果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就会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效果。例如,“你好美”这三个字,如果用真挚的语气说出来,那就是满怀着对于自己欣赏的人的真挚赞美;如果用油腔滑调的语气说出来,很有可能会造成别人的反感,以为你是在戏弄人。

乐乐就很善于用自己的语气帮助伙伴们。在他的寝室里有一个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的同学,被别的同学暗自称为“弱智”,同学们跟他说话的语气也总是怪怪的。

乐乐在担任宿舍长后,就经常观察并鼓励他。有一次在课外活动时,乐乐看到这个同学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便走过去,用最贴心、最耐心的语气说:“我发现你上课听讲挺认真的,而且反应并不比别人慢,我相信你肯定比我聪明,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考在班上的前几名。”这个同学听了乐乐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乐乐又诚挚地说:“不如我们一起参加活动吧,一个人坐在这里也挺无聊的,就当陪我了?”说着就把他拉到同学们中间,与他一起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和游戏,后来,同学们也都争着和他们做游戏了。慢慢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学习也提高上去了,再也没有人说他“弱智”了。

多年后,那位曾经孤僻的同学已经成为了深圳一家大公司的销售总监。在一次同学会上,他拉着乐乐的手说:“当年你对我说话的语气改变了我的一生。”

说话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不是靠声高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气的得体取胜。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理直不一定要气壮。

事情有轻、重、缓、急,语气有抑、扬、顿、挫。只有把握好说话语气的分寸,才能被对方充分理解和接受,同时收到说话的预期效果。

当然,说话语气也要分对象,场合和时间。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切不可千篇一律地用一种语气。

要做到恰当地运用说话语气,首先要因人而异。语气能够激发听者的情绪并影响其精神状态,用喜悦的语气就会引发对方的喜悦之情,用愤怒的语气就会引发对方的愤怒之意;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等。

其次要因地而异。把握语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速,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

最后要因时而异。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能够产生正确的效果。

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既不傲慢,也不“卑躬屈膝”。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会说话的人”。

争吵有“度”,和好有方

俗话说:“谁家的烟囱都冒烟。”即使是最恩爱的夫妻,相互间也难免发生争吵。一般口角,吵过之后也就完了,但是,如果争吵起来不加控制就可能激化矛盾,引出意想不到的坏结果。所以,夫妻争吵有必要控制好“度”,即使在最冲动的情况下也不要超越这个界限。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揭短

一般说来,夫妻双方十分清楚对方的毛病和短处。比如,对方存在生理缺陷,个子小,不生育,或有过失足等。在平时,彼此顾及对方的面子而不轻易指出。可是一旦发生争吵,当自己理屈词穷、处于不利态势时,就可能把矛头对准对方的短处,挖苦揭短,以期制伏对方。

有道是“打人莫打脸,骂人不揭短”,人们最讨厌别人恶意揭短,这样做只会激怒对方,扩大矛盾,伤及夫妻感情。

--不翻旧账

有的夫妻争吵时,喜欢把过去的事情扯出来,翻旧账,拿陈芝麻烂谷子做证据,历数对方的“不是”和“罪过”指责对方,来证明自己正确。这种方式也是很愚蠢的。夫妻之间的旧账很难说得清。如果大家都翻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页,眼睛向后看,不但无助于解决眼下的矛盾,而且还容易把问题复杂化,新账旧账纠缠在一起,加深怨恨。夫妻争吵最好“打破盆说盆,打破罐说罐”,就事论事,不前挂后连,这样处理问题,才容易化解眼前的矛盾。

--不带脏字

争吵时,夫妻双方可能高声大嗓,说一些过激过重的话,但是绝不能骂人,带脏字。有些人平时说话带脏字和不雅的口头禅,争吵时也可能顺口说出来。然而,这时对方不再把它当成口头禅,而视为骂人,因此同样会发生“爆炸”。

--不贬低对方

夫妻争吵时难免各执一词,都感到真理在自己这边,对方是胡搅蛮缠,往往使用评价性语言贬低对方。比如:“和你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你这个人四六不懂,简直不可理喻!”“你是一个泼妇!”“你是一个无赖!”这些贬低对方的话,同样容易刺伤对方的自尊,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一直争吵到底的。

--不涉及亲属

有的夫妻争吵时,不但彼此指责,而且可能冲出家门,把对方的老人、亲属也裹进来。如说:“你和你爸一样不讲理!”“你和你妈一样混账!”如此把争吵的矛头指向长辈是错误的,也是对方最不能容忍的。

总之,夫妻争吵只要把握好了度,就不会伤及感情,“雨过天晴”,两人又会和好如初。

当夫妻因事发生矛盾出现冷战局面时,到一定程度就要有一方首先打破沉默,这时另一方就会响应,夫妻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打破沉默、消除冷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直言和解

如果双方的矛盾并不大,只是偶然出现摩擦,就可以直截了当和对方打招呼,打破沉默。如说:“好了,过去的事就叫它过去吧,不要再赌气了。”对方会有所回应,言归于好。也可以假装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忘掉了,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主动与对方说话,如对方顺水推舟,可打破沉默。如上班前,丈夫突然对还在生气的妻子问:“我的公文包呢?”见丈夫没有记仇,妻子也不好意思不理睬,应声道:“不是在衣柜上吗?”这样就打破了僵局。--认错求和如果一方意识到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自己,就应主动向对方认错,请求谅解。如:“好了,这事是我不好,以后一定注意。这件事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我赔不是,你就不要生气了,气出病来,可不划算!”对方听了,一腔怒火也许烟消云散。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不在自己一方,也可以主动承担责任。--幽默和解开个玩笑是打破僵局的最佳方式。如:“我说,你看世界上的冷战都结束了,我们家的冷战是不是也可以松动一下?”“瞧你的脸拉那么长干什么!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半月过去了,月儿也该圆了吧!女人不是月亮吗?”对方听了多半会“多云转晴”。

总之,只要一方能针对矛盾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巧用言语,就可以尽快打破僵局,家庭生活就会恢复往日的欢乐与和谐。

用激将法使对方应允

某一有名的早期天才教育家,他对于不喜爱练小提琴的孩子格外有方法“驯服”他们。在教孩子们练琴时,经常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学琴意愿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个个乐意接受他的指导。你想会是用逼迫的方式吗?

不!因为这种办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能力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便经常会遇到这一类情形。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很有可能是自发的,但很多时候是无法约束自己的惰性,便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他们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你若说:“难道你不喜欢它吗?”这根本毫无效用,而要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得好,因为你的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不甘认输而认真起来。

像这样的激将法,对大人或孩子并没有多大差异。若施以强迫手段,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引起对方反抗的心理。纵使就范了,也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好效果。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愈受到压迫,反抗心也愈强。

例如,在娱乐节目进行中若是规则过多,玩起游戏来“束手束脚”的,便丝毫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倒不如将规则放宽,使参与者个个都能兴高采烈。

所以当你有某事需要别人替你代劳时,千万不可用“为什么你不想做?”,而必须以“你是因为能力差,不会做吧!”来激怒他,因为前者并不能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却击中了他的要害,而对方为了挽回自尊,也得认真做出个成果让你瞧瞧。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人,若有人遇事找他帮忙,他不会轻易答应,但有一个诀窍,就是说句“我就知道你是不会做的!”。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自尊,也会勉强地答应下来。

老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般人。

对于不易接受你的要求的人,你不可说他是讨厌这份工作,而必须说他是不会做这份工作。

压制反抗心理的说话技巧

作家藤本义一先生,在日本颇为知名。一次,他的女儿半夜才醉醺醺地回来,应门的藤本夫人自是破口训斥了一顿,藤本义一本人也十分生气,面色凝重地呵斥道:“你这浑蛋!”之后就愤然离去,女儿当场来不及反应,只愣愣地站着。

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却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而晚归之事,从此便不再发生。

为人父母者,都有责备孩子的经验,多半也了解孩子可能有的反抗心理,所以要他们反省自己是相当困难的。通常会以一句“你是怎么搞的,我已经说过了多少次!”企图想让他们了解并且反省,此时他们若有反抗的举止,父母又会加一句:“你这是什么态度!”然后你的说教更是没完。

如此,愈是责备,反抗心理便愈是强烈,愈是希望他们反省,反而愈得不到效果,于是情况就会变得更糟,但藤本先生的这种做法,使他女儿的反抗心理根本无法产生,反而转为自己知道反省自己。

因藤本夫人的一顿训斥,已足够引起女儿的反抗心理,但藤本先生却巧妙地将它压制住,反而使女儿感到十分歉疚,因为父亲的一句“浑蛋”,着实胜过上百句无谓的责备,她除了感激,实在无话可说。

夫妇两人事先虽未商量要采取联合作战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付犯错的子女,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与责备无关的话,很多时候却可压制住即将爆发的反抗心理。

对失误若无其事

不管任何人,只要犯了过错,都会痛苦地反省。譬如棒球比赛时,若最后一局只须再得一分即可获胜,却因某人的失误而使对方得分,那位失误的选手必会垂头丧气,无颜见江东父老。此时如果教练一味在其他选手面前训斥他,则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他会因心理压力大而愈打愈失常。

反之,如果此时教练能够好言相劝,则他在以后的比赛中,必定会有更突破的表现。甚至到了最后还可能再见全垒打,而这完全是由于感动的心理产生的。

人都会犯错,只是程度的不同。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使下属将一时的失误转换成他们今后成功的作为。责备下属的失败十分容易,但要原谅下属就不容易了。

然而,最笨的方法就是当下属犯了一次错误便不停地加以斥责,不但使他感到厌烦并且产生反抗心理,更别谈让他自我反省了。

次数一多,你的好意却让他认为你老是挑剔,你的责备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况且如果他是在小心翼翼的情况下犯了错,也就难免会对上司失去信赖感。

处于这种状况,说服的高手倒是很会利用对方的差错,其中之一就是只留意日常生活的小差错,但是对大的失败却故意视若无睹,甚至给予多方面的鼓励,这样才不致伤害他的自尊心。

不论任何人只要是自己犯了大的过错,内心必定充满了自责,所以不需别人再予责备。在这种情况下给予鼓励,其内心的感激是不言而喻。以后如犯了小过错而受到责备,也不会有反抗心理,甚至会更听命于你。

对于小差错可予以责备,但对大失败则尽量若无其事,如此对方会更死心塌地地听命于你。

说服父母有妙招

许多子女与父母因为年龄的原因产生代沟,加之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分歧缺乏交流的艺术,双方经常产生摩擦。解决起来不大容易。而偏偏长辈大多固执,后辈又执拗,他们觉得自己正确的时候,往往靠争辩解决问题,这就更加激化了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说服父母,就需要一定的技巧。说服父母是一种特殊的交流和沟通过程。

--献殷勤,套近乎

献殷勤,不是虚情假意,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孝敬父母。虽然父母有许多缺点,可做儿女的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和健康,为他们分忧解愁。有了这个心理,你就会有许多“献殷勤”的办法,加上诚恳、礼貌、亲切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会讲得动听,父母也听得顺耳。

需要提醒的是,当父母问你什么事情时,这是送上门的“献殷勤”的好机会,你一定要耐心、认真地正面解答,这样一定会换得父母更多的怜爱。长辈总想更多地了解晚辈的生活,你只要耐心地陪着他们就足够了。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子女对父母更应该如此。而这种尊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经常向老人请教和商量问题。除了那些自己能够预料到的肯定与父母的观点存在明显分歧,而又必须坚持己见的问题之外,其他的事情,则应该经常及时地与父母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无疑是有好处的。即使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父母的观点绝对一致,也不妨走走过场,以求得意见一致给他们带来愉快心情。

--利用类比讲明道理

在说服过程中,可以巧妙地把父母的经历和自己目前的状况类比,以求得他们的理解,使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

比如,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想到南方闯一闯,家长不同意,他这样找理由说服父亲:“爸,我常听你说,你16岁就离家到外地上学,自己找工作,独自奋斗到今天!我现在比你当时还大两岁呢,我是受你的影响才这样决定的,我想你会理解和支持我的。”

这样一来,父亲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儿子便成功地说服了父亲。

一般情况下,做父母的都有自己认为辉煌的过去,难免以这些资本教育子女。对于已成年的子女,如果要干一番事业但受到父母的阻挠时,就可以拿他们的经历作为论据,进行类比,这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以父母的期望作为自己的旗帜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未来都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他们常常教导子女要敢闯敢干,将来要做一个有作为、有成就的人。

在说服他们时,只要你提出的意见与他们的目标一致,就可以抓住这面旗帜,作为有力的武器,为己所用。

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工作,而父亲不同意儿子的选择,正在托人给他联系某机关单位。这个年轻人说:“这个公司我了解过了,很有前途,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和我学的专业很对口。再说,机关单位好是好,可是人才济济,我到那里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恐怕机会不多。可是,在这个公司就不同了,我去那里,总经理要我马上把技术工作抓起来,这是多好的机会。我从小就依靠你们,没有主见,我现在长大了,觉得你说得对,这个决定就是我自己独立思考定下的。我想你一定会支持我的。”

听到这里,父亲还能说什么呢?

一般说来,父母也都有尊严,对过去说过的话不会轻易失信,而且会及时兑现。所以,在说服他们时,就可以适当利用这种心理,用他们的话作为自己的旗帜,很容易就会成功。

--发挥坚决态度的震撼力

子女在说服父母时要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选择是慎重下了决心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动摇,即使决定错了,也准备独自承担责任,决不后悔。

这种坚决的态度具有以柔克刚的作用,对于父母有强烈的震撼力。父母从中可以看到子女的主见和责任感,就不会硬顶着把事情搞僵,反而还会顺水推舟,同意子女的意见。

一位女孩的父母不同意女儿和那个男孩谈恋爱,她对父母说:“在这件事情上我决心已定,希望你们能理解女儿的心思。以后吃苦受累我也心甘情愿。如果你们硬不同意,那也没有办法,就当没有生我这个不孝的女儿吧。不过,我是多么希望你们能理解和支持我呀!那样,我会感谢你们的。”

话说到了这里,父母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并不想失去女儿,既然女儿已经铁了心,为什么还要苦苦相逼呢?这个事例中,女儿的决心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自己的意见不正确,甚至完全错误,那就不是说服父母的问题,而是应该愉快地放弃自己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意见。当然,这同样也需要勇敢和理智。

让语言擦出爱的火花

第一次同情人交谈是需要技巧的,它直接决定你们以后感情的发展。它能使你在情窦初开时,把丰富的思想、微妙的心声用妥帖的话语表达出来,和对方的思想情感碰撞,擦出爱情的火花,点燃炽热的熊熊烈火。但是,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也是一个难题,正如恋爱没有固定的模式一样。

--同“搭桥式”恋人交谈

一般来说,经人介绍,发生恋爱关系的双方,大多是些恋爱无方、忠厚老实、性格较内向的人。赴约时候容易忐忑不安。但是,初次见面不应羞羞答答,木讷寡言,而应该落落大方,主动启齿。

如何展开交谈呢?

先谈些闲话,进而转入正题,开门见山、有所修饰地自我介绍一下,诸如年龄、文化、工作、脾气、嗜好、家庭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向往等等。接下来说些双方都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对于感情方面的表白,可委婉、含蓄些,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交谈的内容,必须注意对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然,对方就难以明白你的意思,甚至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如果认为自己是看上他(她)了,那么,就可直言不讳地说:“我觉得今天与你认识很愉快,你呢?”如果双方或一方需要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考虑,那你可以说:“我希望我们的谈话以后能继续下去……你有这个意思吗?”如果双方或一方感到不满意,可以委婉地表示:“让我们都慎重地考虑考虑吧……”或者说:“我将征求我父母的意见……”以此作为托辞,努力避免不满情绪的流露,保持交往的礼仪,互相尊重。

--同“一见钟情式”的恋人交谈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是个朴素热情、富于幻想、热爱自然的姑娘,她见到男主人公奥涅金后就立即爱上了他,并大胆地写诗向他表白,诗中写道:

我知道,你是上帝派到我这里来的,你是我的终身的保护者……

你在我的梦里出现过,虽然看不见,你在我面前已经是亲爱的……

达吉雅娜见到奥涅金,真可谓是“一见钟情”。平时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的爱恋,是由双方的直觉感官产生的,是由对方的形象、印象引发的,如外貌、风度、言谈等等,男女双方的“情”就产生于“一见”之际。

1920年,在巴黎的一次舞会上,上尉戴高乐邀请汪杜洛小姐说:“小姐,认识你我非常荣幸,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荣幸……”

而汪杜洛则说:“不是吗,上尉先生,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你的话更动听,比此刻的时光更美丽的东西……”他们一边跳着舞,一边倾诉着,当跳完第六支舞曲时,两人已经山盟海誓,定下终身。这闪电式的恋爱,的确是一见钟情!

由于人们的个性不同、职业各异、文化修养和气质有别,因此同一见钟情的恋人进行第一次交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表达方式、言谈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总体的原则是:在理想上要谈得远些;在学识上要显得渴求些;在心灵上应流露得美好些;在感情上要表达得丰富些;在语气上要表现得谦虚些;在情态上要表现得诚恳些;在情爱上要表达得含蓄些。

如能这样,同恋人的初次交谈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让对方知道你的爱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男人:他们在社交场合妙语连珠,海阔天空。与其说他们关心的是谈话内容,不如说是在意谈话中的自己。在他们看来,谈话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这种时候,妻子则可能因为丈夫从未如此兴致勃勃地对待自己,而感到自尊心大受伤害。

丽贝卡与丈夫斯图尔特应该说是幸福的一对。即便这样,他们也有各自的烦恼。丽贝卡对别人抱怨说,当她对丈夫谈起自己的思想感情时,丈夫总是一言不发地听着;当她想听听丈夫的看法时,他就是三个字:“没什么。”

向亲人和朋友吐露自己的心声对丽贝卡和许多女人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这意味着相互关心,融入彼此。但对于斯图尔特和许多男人来说,谈话的目的是获得信息,感情应该深埋在心底。

首先,夫妻之间说话时,相互尊重不可忽视。

“去买瓶酱油来!”或“把房间打扫一下。”

夫妻在日常生活中,一方对另一方用命令的口吻分配工作或下达任务,是常有的事情。这种命令式的语言毫无商量之意,只有理所当然之感。过多地这样做,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在对方情绪不佳时,尤其不顺耳,甚至会成为发生口角的导火线。如果多商量少命令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能抽出时间去买瓶酱油吗?”“一会儿打扫一下房间好吗?”这样就顺耳多了。即使对方手中正忙着什么,也会愉快地应允。这样,才有利于维护夫妻关系。

但是,这种商量的语气也不是对每个丈夫都适用。

戴安娜喜欢用这样的语气对自己的丈夫说话:“我们把车停到那儿吧。”“我们午饭前打扫卫生吧。”

这语气让她丈夫内森很是恼火。内森把戴安娜的“我们这样吧”、“我们那样吧”当成了命令。同很多男人一样,内森讨厌受制于人,但是,对戴安娜来说,她并没有指使,只是建议。同许多女人一样,戴安娜竭力避免正面冲突--她把要求化做建议而不是命令。可是,对有些男人这种委婉的方式反而更糟。一旦他们意识到别人用含蓄隐蔽的方式指使他们,就会感到受人操纵而恼怒,他们宁可接受直截了当的要求。

作为丈夫,要对妻子多加赞美。在众多的赞美话中,女性最爱听的,必定是出自丈夫口中的赞美了。“你今天烧的菜真好吃”,“谢谢你把我们的家整理得如此井然有序”,“你穿围裙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没有比这些赞美话更令妻子心动的了。相信听到这类赞美后,妻子会更乐于操持这个家。

夫妻双方应该多说“我爱你”、“我喜欢你”,千万不要有“即使自己不说,对方也能感应到”的愚蠢想法,也千万不要认为时常将“我爱你”一类的话挂在嘴边,是件肉麻的事,有损自己颜面,这是错误的观念。多多表达自己的情感,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如果你足够聪明,就应该表现出自己的爱,并且让对方知道。

有些话父母要忌说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对孩子说话也不能随随便便。因为,孩子与父母在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不注意这一点,对孩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势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措辞。

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有所忌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忌说损伤话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动辄损孩子。什么“你这个笨蛋”、“一点出息也没有”、“活着干什么,还不如死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

“你怎么不像你姐姐?她门门功课都拿满分!”这样的话语,无疑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给孩子造成了不安的情绪。“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样?父母不喜欢我了。”他的反应往往是:第一,觉得遭到了贬黜,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摆脱人见人爱的姐姐;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愤愤不平。

这时,更为恰当的表达是:“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记住:你俩各有所长。我们也很看重聪明的孩子,你们各有惹人疼爱的优点。”

--忌说吓唬孩子的话

“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个人抛在这里!”你真会这么做吗?孩子当然希望你不会当真。因为小孩子最怕单独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已对此充耳不闻了。这种争执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一旦你失去控制,孩子就赢了。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他太出格时,你把他抱起来。这样,他就会明白你不允许他在公共场所胡闹。

--忌说命令话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耍威风,没有一点民主空气。有的家长一味限制孩子,什么也不准。说话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学后不许与同学玩,不许到同学家里去,不许把同学带到家里。”“你每天除了学习,别的什么也不许干。”由于孩子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会变得迟钝,没有创造力。

--忌说气话

有些缺乏修养的父母,稍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在家没好脸,说话没好气。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去去去,滚一边去”、“不要说话,给我装哑巴”。孩子有时问点事情,也没好气地说:“不知道,别问我。”“老问啥,没完没了的……”这些使孩子横遭冷落的气话,是父母应该忌讳的。

--忌说侮辱话

有的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端”,则认为大逆不道,不是冷静地弄清情况,而是凭主观臆断,说什么“你这个不要脸的小畜生”、“小流氓”……

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现象,弄得孩子反驳也不是,解释也不是,只好委屈地忍受着。有伤孩子心理的话,也是父母与孩子交往时应该忌讳的。

--忌说埋怨话当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感到很无助。“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

他后悔当初没听从父母的话。就在这时,妈妈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会这样。”转眼间,孩子的无助就变成了自卫。出于反抗母亲轻蔑的语气,出于摆脱自视蠢笨的自卑,他开始辩解。要么在绝望中屈服,要么在愤怒中反叛,两样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较好的表达方法是,妈妈说:“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忌说欺骗话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骗孩子的话一般有:“听妈妈话,明天给你做好吃的、买漂亮衣服。”

“好好念书,考好给你钱。”这些话不落实,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这种话比没说的后果还坏。--忌说宠爱话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爱子女。常常听到什么“你是妈妈的心肝儿”、“命根子”、“眼珠子”。有时孩子耍泼,要什么,“好,妈这就给你换。”甚至骂自己也笑,打自己还说“好”。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坏毛病,应该改正。 ZWGmjDz0RwMxKK+5/RSZB7qVUZmV1nPZQ/HNnLeR+YKVvEldYk791pLaNO1EtQ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