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想要获取成功,先要学会拥抱失败(2)

屈从于现状,将会导致更大的失败

屈从于现状,受制于环境的人是弱者。总是屈从于情绪、屈从于现状、屈从于命运的人,其才华势必是要被埋没的,因为他不会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而这些事往往都潜藏了自己的能力。相反,成功的人就不会屈从现状,就像贝多芬说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是举世瞩目、受人敬仰的大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时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22岁时,他已经在维也纳开始从事音乐教学和演出活动。

贝多芬自幼就表现出不凡的音乐素质。17岁时,他上门向音乐大师莫扎特求教。经过莫扎特的指导和专心致志的勤学苦练,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就失去了听觉。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意味着将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简直比判了死刑还要痛苦,但是贝多芬以“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的声音来告知世界他不会屈服。

于是,贝多芬又开始了与命运的长期抗争。除了作曲外,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结果在第一次演奏时弄得大乱--他指挥的演奏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别人写给他“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此时的他,痛苦至极,不言不语。

即使是经历这样的打击,也没能使他消沉,他又以极大的意志力对抗耳聋。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喝彩。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了,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近乎狂热的反应,令贝多芬惊讶不已。

1827年,贝多芬不幸去世。他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乐,其中尤以《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响乐》、《合唱交响乐》最为著名,此外还有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曲协奏曲等,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贝多芬是个了不起的人。耳聋的现实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为了自己执著的音乐事业而不向现实屈服,不向耳病屈服,而是以惊人的毅力追求着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老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的确,人不能向现实屈服,但凡屈从于现实的人,纵使有多么超人的才华,也无法发挥出来。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当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成功。就像捕鱼的老人,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时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屈服、妥协和投降。

人性是强悍的,但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是对未来的勇敢追求,是对现实、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服。

人生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是对幸福生活、对成功事业、对兴趣爱好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就要热切地去追求。虽然这条追求的道路是漫长、艰难、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不向现实、困难屈从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你可以相信命运,但不应臣服于命运

在自然界中,强风暴雨吹倒了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使它们再也不能继续生长。但也有一些树木,却因为那些风吹雨打的考验,而让生命力愈加顽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它们的根扎得更深,它们的树干更粗--那些原本脆弱卑微的生命力,变得如此的顽强,如此的坚忍不拔。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时常遭受到暴风雨的打击,但为什么有的人会因此失败,有的人反而获得了成功呢?难道是命运在作祟?为什么有些人经过挫折后变得懦弱,有些人却变得更坚强呢?

人生犹如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蜿蜒崎岖,也会受到风雨的来袭。但真正有毅力的人终会将其战胜,走出自己的精彩。

海伦.凯勒的名字在全世界都不陌生。

她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1882年,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7岁那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的用心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感知别人说话时的唇形,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就这样,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在导师安妮.沙利文的努力下,她学会了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自己的爱发扬光大。

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人士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海伦把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海伦.凯勒终生致力于服务残障人士,她一生写了14本书,处女作《我的生活》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让世界为之感动。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当我们再次回顾海伦.凯勒所经历的风雨考验时,我们可以想象,她要以多大的勇气来面对人生的风雨,要以多大的毅力、信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风雨考验,在人生道路上所遭受的风雨是磨砺我们意志的体验。当我们失败或不顺的时候,如果坚信再试一次,也许就能看到雨后的彩虹。那么,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阻碍我们前行的脚步了。

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经历风雨是必然的。假如没有经历过挫折、苦难,我们是不会成长起来的。没有感受到苦难,就会不思进取,就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误解,以为人生就一定是顺顺利利的,这样下去,有一天,当我们体会到人生坎坷的时候,我们就会屈服于困难与阻碍,不能以坚强的意志来面对,或是抱怨上天:为什么幸运之神总是不眷顾自己?这样,只会使我们碌碌终生,毫无建树。而只有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我们才能更勇敢、更坚强,我们的人生才更壮美,更有意义。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败。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也许我们会伤心、气馁,甚至想到要放弃。但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每个人都要经历很多风雨,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跌倒和彷徨的时候。如果一次次地放弃了,那么,我们的意志将越来越薄弱,再多的考验也经受不了。当遇到不顺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坚强起来,不要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因为这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只有勇敢地面对风雨,才能摆脱命运加在我们身上的层层枷锁,才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摔得越狠,反弹的高度越高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样去面对“失败”。可以说,对失败处理得好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要记住这句话:“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

有些人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失败后便开始消沉,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种消极的信念蔓延开来,让他觉得无力、无望,甚至是无用。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企望的美梦,就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因为那会扼杀你的潜能,毁掉你的希望。

像这样具有摧毁性的心态在心理学上叫无用意识,这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失败的次数太多,便自暴自弃地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从此便停止任何尝试。

其实,人生之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对每次跌倒能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是无所谓失败的。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而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在艰难前行的人生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

有时候,成功的秘密并不深奥,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鼓起你的勇气,乐观面对每一天。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流浪者。

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

流浪者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没有希望,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它使我产生了新的看法。这本书为我带来了勇气和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就一定能帮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流浪者,发现他茫然的眼神、满面的皱纹、纷乱的胡须以及沮丧的神态,这些向罗伯特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罗伯特不忍心对他这样说。罗伯特请他坐下来,要他把自己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

原来,流浪汉是因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因而悲观绝望。

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流浪汉提出这个要求,表明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罗伯特拉着他的手,带着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看起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罗伯特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

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只要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你要当做你从前并未认识他,否则,你只能跳进密西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流浪汉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过了一会儿,罗伯特领他走出电梯间,送他离去。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他说,他感谢罗伯特先生,让他找回了自己,并很快找到了工作。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如今,在很多的成功训练课里,都有这样一个“照镜子”的课程。每位失败的朋友和追求成功的朋友,进去“照一照”,定会与你以往出门前“一照”的效果大不一样。

当一个人相信困难会永远长存时,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药,你别指望他会拿出任何力求改变的行动。同样,当你听到别人跟你说这个困难会没完没了的话时,可千万别轻信,最好离他远一点。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不顺的事,你都一定要记住:“这件事迟早是会过去的。”只要你能坚持下去,终会有云散天开见月明的一刻。

人生中的赢家与输家、乐观者与悲观者的一个差别,在于是否相信困难的“无所不在”。乐观的人从不相信人生处处都是困难,因而不会单为一个困难便把自己绊住,反而会把困难视为是一种挑战。

那些悲观的人,只因在某一方面失败,便一意孤行地相信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结果就真的如他所想,在金钱方面、家庭方面、工作方面乃至人际关系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他们既无力管好自己的信念,当然对其他的事情也就无能为力。相信困难“永远长存”且“无所不在”是很伤人的,所以,当你碰到困难时,一定要确信自己能找出解决之道,并且立刻拿出相应的行动,相信必然能很快地消除这些消极的观念。 WiN6bD5Mqc8zbkA1mKcUEl9ho8yofATqAJZijzwh4WMzJFpO8VuclS2zuv5xiMN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