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灵的修行
心灵修行,不是为了成仙得道,而是为了让自我生存得更健康,很清楚地觉察到自我的限制,让自我与超我平衡相处,这就是心灵修行的真谛。
真正的心灵修行者,一定是一个美丽的人,这种美丽是和谐宁静之美,与五官的样子无关,与衣着是否华丽或简朴无关,只与他们的内在修为息息相关。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你曾经的下级或兄弟伙伴成了你的上司,对你公事公办,你是不是感到心理不平衡?看到别人关系网庞大,找工作时不费力,你是不是感到嫉妒?看到别人功成名就,而自己还一事无成,你是不是感到自卑?
不要心理不平衡,不要嫉妒,也不要自卑。其实,机遇就在每个人身边,只是看你是否能抓住了。每个人都是金子,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罢了。在抱怨不公平时,那些已经看穿这所谓的公平与否的人,早已变成价值不菲的金子,而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只能等着被人发现。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要气馁。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波峰,也有波谷。波峰就是波谷的开始,波谷也是波峰的前夜。身处波峰时,你要谦虚一些,低调一些;身处波谷时也不要垂头丧气,要振作起来,也许意外的惊喜就在转角处美目盼兮等你靠近。不要否认,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给你开了一扇窗。
下面是一个发生在韩国的故事: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会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韩国柔道能手为师,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却只教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的招数?”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顺利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一开始,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最终,小男孩赢了比赛,获得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仅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此时,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的确,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当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千万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发现并强化自己的优点。
苏格拉底的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矮胖的身材,还有些秃顶。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的睿智同样享有盛名。人们都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可能会与幸福背道而驰。漂亮的外表是上帝在这一个方面对你的厚爱,但是,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在天堂里,一位果农遇到了牛顿。他愤愤不平地对牛顿诉苦道:“我每天都辛苦地耕耘着果园,无数次看见苹果落地,却怎么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现象。现在到了天堂,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果农。而你仅躺在苹果树下睡了一觉,上帝就赐予你一个万能的苹果,让你在瞬间就发现了万有引力现象,让你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名人,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牛顿笑着回答道:“你每天辛苦地耕耘着果园,想的是如何收获更多的果实,所以得到了收获果实的喜悦;而我每天想的是如何解开万有引力之谜,所以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一门心思想着什么,他就让你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是的,有什么样的付出就有什么样的收获。谁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谁就得到丰收的喜悦;谁要使出奸诈的手段,谁就会得到绝收的惩罚;谁糟蹋粮食,谁得到饥荒;谁珍惜粮食,谁得到温饱;谁糟蹋财物,谁丧失财富;谁珍惜财富和资源,谁拥有世界;谁糟蹋身体,谁得到疾病并失去生命;谁爱惜身体,谁得到健康和快乐;谁糟蹋信誉,谁得到报应并失去市场;谁珍惜信誉,谁得到朋友以及客户……如此而已。
其实,世上本无公平与不公平,所谓的公平与否都是人心妄生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魅力,只要我们去努力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心灵。
当下的觉醒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十全十美的事情。你不能同时得到鲜花和硕果;不能同时拥有太阳和月亮;不能同时收获冬梅和夏荷……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好处都占尽,为什么呢?因为上帝是公平的,你既然拥有了一个,就可能得不到另一个。所以,不用埋怨,我们不可能拥有一切,如果你埋怨上帝给得太少或认为上帝不公平的话,那,只是你的借口。
幸福和拥有并不成正比
幸福是什么?富有与贫乏有何差异?为什么有些人能冲出极凶险的逆境,高奏人生凯歌?为什么有些人,虽环境优越、才华横溢,人生却变成一场灾难?为什么有的人能把考验化为助力,使自己前进,有的人却通不过这个考验,以致困顿终生?是何种差异使人生如此悬殊?
车祸发生时,米切尔正骑着一辆摩托车以100公里以上的时速飞驰在公路上,他只偏头看了路边一眼,就恢复了原来的坐姿。没想到就在米切尔偏头之际,原先在前头的大卡车意外地刹住了。米切尔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应变,情况万分危急。为了保命,米切尔闪电似的压下摩托车把手,侧倒滑进卡车之下。此刻,油箱盖蹦跳开来,悲剧就此发生--箱里的汽油溅出来并被火花引燃。待米切尔苏醒过来,已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动弹,呼吸困难,四分之三的皮肤被灼伤。但米切尔没有放弃求生意志,而是挣扎着活过来并重振自己的事业。不久,米切尔又遭到另一次打击:他所搭的飞机失事,自腰部以下终身瘫痪。
约翰.贝路希是一位腰缠万金、才华洋溢的艺人,拥有众多的崇拜者。22岁时,贝路希就跻身于著名的纽约第二市立剧团,是最年轻的成员。没多久,他就成为剧团中的台柱。很快,贝路希在纽约一次重要的演出里一炮而红,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伟大的电视演员之一,进而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电影红星。同时,贝路希又跨入歌唱界,也同享盛名。他有成打的名人朋友,美满的婚姻,华丽的住宅……几乎人所要的,他一样都不缺。
试问,上面这两个人让你挑,你想做哪一个?很难想象会有人舍弃后者而选前者。可后来怎样呢?
当米切尔得知自己遭到严重的灼伤时,他深知这伤可能使他致命或是痛苦一生。然而他决定告诉自己,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有其目的的,并且在未来能助他迈向成功。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他建立了信心和信念,从不悲观、妥协,终于把一场人生悲剧扭转过来。
米切尔目前还活得好好的,他住在科罗拉多州。自从那次车祸之后,他体验到的成功与喜悦远超过大多数人一辈子的经历。如今,他结交了许多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人士。事业的成功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他甚至不顾脸上的恐怖疤痕,去角逐国会席位。他的竞选口号是:“把我送入国会,我不会是另一张俊脸!”
后者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红星。他丰富了无数人的生活,但却不包括自己。在36岁时,他死于“古柯硷和海洛因的急性中毒”。当噩耗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已变成一个浮肿、药物滥用到无法自拔的人,老得跟他的年龄毫不相称。的确,约翰.贝路希在物质上是应有尽有;但在内心里,已经空虚多年。
什么是幸福?诗人说,幸福是心灵的绚丽彩霞。心理学家则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对生活满意的积极情感。在我们看来,幸福归根到底是人们心灵的自我感知,是心情的一种愉悦状态。或者说,幸福是人生怡然的体验,是生命欢畅的旋律,是心中快乐的火花。难怪著名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和声。”
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说:“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人在进取状态时,自信、坚强、快乐、兴奋,能力源源涌出,无疑是幸福的。人在“瘫痪”状态时,多疑、沮丧、恐惧、焦虑、悲伤、受挫,浑身无力……就是这样,每个人在好坏状态之间进进出出。如果你能改变心境,就能改变自己的幸福感。
调查和实验证明,幸福虽然因人而异,没有标准,却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或增加。因此,一些心理学专家曾为寻找幸福积极支招:
一是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幸福。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学会在学业、事业的追求中享受生活,呵护生活,千万不能因名利而疏于生活、损害生活。
二是缓减压力才能体验幸福。每当有压力时,我们就要及时找亲朋好友交流情感,放松心情,以减释自己身上的重负。
三是家庭温暖,它是幸福的重要源泉。因为,幸福的感觉很大部分是由家庭的和睦程度决定的。人们常说:“祝你阖家幸福!”如果一个人在融洽、温馨、和谐的家庭中生活,那么他在社会上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健康滑坡的可能性就少得多。因此,要为幸福“加分”,最重要的是要使家人互敬互爱,相扶相携,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人人期盼幸福,艳羡幸福。幸福是一种喜人的愿望,是一种喜气的向往,更是一种喜心的憧憬。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只凭大家自己去实践,去争取,去创造。思想家培根说过,“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建筑师。”幸福要靠感知、靠品尝、靠发现、靠敏悟。尤其要用豁达宽宏、洞明世事的心胸去品味人生,驾驭境遇,酷爱生活,才能得到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要想“福星高照”,就应做到胸襟坦荡,磊落大度。清清白白为人,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生活,淡淡泊泊处世,这才是幸福的真谛。
当下的觉醒
迈向卓越的关键就在于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你的行为往往就缘于你的心境。当你感到事事如意时,一切都会做得很好。想想看,如果你能很轻松地进入生龙活虎的进取状态--你兴奋、充满信心、全身焕发着活力、心智敏锐……你会如何?答案是,你将无所不能。
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好像说得有点夸张,不过欲望的确是每个人奋斗的动力。欲望是无止境的,是对现状、现在位置的下一个目标的设定。比如,当你刚参加工作,工资只有1千元的时候,你想,我要赚2千元;当你赚到2千元的时候,你会有赚3千元的想法。当你到了月薪3千元的时候,你会想,什么时候月薪过万就可以很幸福地生活了。当然,这种欲望会促进你的努力。聪明的人总是会量化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靠近目标,在实现之后再制订新的目标。
适度的欲望可以增强人们的斗志、勇气、热情、活力和意志力。适度的欲望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原动力。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多,当然跑得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躯体,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各走各的,它只有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所以说,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世,都必须控制贪欲。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很快,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了了。当它们快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克制贪欲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放弃。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最多,而在于贪欲最少。减少私欲,适度地满足于当下,能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正是快乐的始发站。
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被人唾弃;经营事业,若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事业也难以长久。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的欲望是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从家庭和个人来看,有所欲望是正常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欲望大都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满足自己的爱好,能身体健康,一辈子无忧。
欲望有时是幸福的分母,与幸福成反比。因此,处理好幸福与欲望的关系应有一个度,即欲望要合理,有节制,因为知足者常乐。还要防止欲壑难填,很多时候,欲望无限增大会使幸福无限减少。
以下是一些满足合理欲望的小方法:
设定小目标,从马上能实现的愿望开始做起。
要激励自己,避谈虚幻、空想,追求事实和真理,挑起责任,接受挑战。
要认真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要告别悲观,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就能继续走下去。
要增强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只要有自信,就能为成功添砖加瓦。
摆脱过去,不要总是想着过往的失意。要相信,光明就在前方。
当下的觉醒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拥有某种强烈的欲望,诸如财富、权力、快乐、声望、平静、喜悦、爱、受尊敬、被赞赏……只要你发现并找到你想要的合理欲愿,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机遇会在你抱怨时溜走
人类社会是一个共生共存、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网络体系。任何一个人的事业,都离不开他人的协作、帮助和支持。做人、做事、建功、立业,无不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相融、互助友爱的人际环境。而发牢骚、说怪话、抱怨不止、议论不休,是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极大破坏,这会使你远离组织、远离朋友、远离帮助,最终远离成功,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赛娜是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员,从进超市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站得那么久很累啊,活太脏了”,“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一天,赛娜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她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赛娜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同伴和顾客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便偷懒耍滑,对手中的工作总是应付了事。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赛娜一同进厂的三个收银员,各自凭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去培训以担当更重要的职务,唯有她,仍旧在抱怨中做着让自己讨厌的收银员。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工作中,有很多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才华横溢,但却长期得不到提升。而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却总是怀疑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主动、独立地完成工作不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而与此同时,机遇也随着抱怨悄悄溜走了。
比尔.盖茨说过,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机遇、眼光和行动。可是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面对机会却无动于衷,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没有眼光,更谈不上有什么行动了。这些人整天抱怨、指责,口中喊着要机会,但是在机会面前,却又很茫然,还要说三道四。殊不知,机会常常是悄悄地来,如果你不抓住它,它就会偷偷地溜走。
菲尔德年轻聪明、拥有雄心大志。他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他渴望名声、财富和权力,因此他常常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我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我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我却总是没有人垂青?
上帝想成全菲尔德,于是,也照样给菲尔德掉下一个苹果,结果菲尔德把它吃了。上帝决定换一个方法,在菲尔德闲逛时将硕大无朋的卡里南钻石偷偷地放在菲尔德的脚边,将菲尔德绊倒,可菲尔德爬起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上帝干脆就让菲尔德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拿破仑一样,先将菲尔德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菲尔德身无分文地抛进塞纳河边。就在上帝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菲尔德投河自尽了。
菲尔德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其实,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时,我们不妨先试一试,一旦感觉这样的机会适合自己发展,再付出巨大的行动。如果对一个新的机会开始就说“不”,“我不行”,甚至看都不看一眼,那这样的人一生中都不会有辉煌和成功,因为他选择的是平庸。
那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幸运之神的宠儿,而只是一些工作在平凡岗位的普通人。但不同的是,他们从不抱怨,而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终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当下的觉醒
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而应该扪心自问,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认真分析过你的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就吗?你认真思考过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成为行业精英吗?你是否把对别人职位和薪水的羡慕,转化成努力工作的动力,而不是抱怨呢?
很多时候,“宝贝”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而改变自己的机会就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你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进取、全力付出,相信机会降临在你头上的时候,一定不会轻易溜走。
嫉妒,不会让他贫穷,更不会让你富有
关于嫉妒,哲人们对它有过很多深刻的论述。
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更大,因为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
雨果说:“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残酷。”
一个被嫉妒烧昏了头的人,内心的痛苦肆虐奔涌,他恨不得自己的头颅就是一块陨石,好把别人深深地砸倒在地。
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对嫉妒都进行了抨击。但丁说它是“灾星”,培根称它是“恶魔”,希腊的安提斯德把它贬为“腐蚀剂”,我国诗人艾青比喻它为“心灵上的肿瘤”。
嫉妒是一种情感状态,是把强于自己的人看做为对自己的威胁,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而对他感到不悦,甚至产生愤怒、怨恨的紧张情绪。嫉妒可以模糊认识,使认识变窄。如果这种情绪不断地加强,会使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
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转念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那么我的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么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他想来想去,总不知道该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但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只眼珠吧。”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嫉妒心太强,嫉妒使其行为变得毫无理智,甚至表现为一种心理变态。
嫉妒者往往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为重。鄙夷、诋毁、诽谤他人的成就,而自己又求而不得。这样的人自己做不出成绩,也不让别人有所得;自己是庸人,也不许别人施展才华;甚至会做出害人害己之事。
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较高。于是,它找到猎人,对猎人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天空中高飞的老鹰射下来。”猎人说:“你要是提供一些羽毛,我就能把它们射下来。”于是,老鹰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直到将身上的大部分羽毛都拔下来了。此时,它已丧失了飞行的能力。猎人转过身一把抓住它,它成了猎人的一顿美餐。
有人请教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不快呢?”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本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就。”
嫉妒常潜藏在人们的内心中,而人们不承认自己在某种事情上有嫉妒产生,总是有意无意地掩盖它。结果使嫉妒者整天处在被揭露的焦灼不安的、备受折磨的痛苦中。
被嫉妒心所支配的人,没有进取的愿望和行动,他们对被嫉妒者每一次的成功都感到不舒服。因此,他们内心总是处于极度的压抑状态。嫉妒者总是把自己的心思用于窥探他人的“隐私”,整日寻找别人的挫折和失败。这种无谓的消耗,怎么能活得不累?易嫉妒者,长时间处在紧张的体验之中,结果积愤成疾,严重地损害了身心健康。
那么,该如何对嫉妒心进行调控呢?
首先要防止自私之心泛滥,从“小我”中解放出来。嫉妒心较强者总爱把自己放在与别人对立的位置上。他们目光短浅,气量狭小,似乎他人获得成就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为此,从“小我”中解放出来,拓宽眼界,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理性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心底无私天地宽”来鞭策自己,能以对社会进步,对国家做贡献的角度看待他人和自己的进步,就会消除威胁感,达到抑制嫉妒心理的目的。
其次,要对自己有恰当的认识和评估。一个人对某人嫉妒时,总是为该人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吸引,而自己在这方面恰恰处于劣势。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转向自身的优势上,在竞争中使心理重新得到平衡,这将有助于稳定紧张的情绪。
嫉妒,既不会使他人贫穷,更不会使自己富有,那又何必耿耿于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