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忽视不平等的生活--停止抱怨,凡事要想开(1)

在大草原上,狼每天睡觉前都会想:我明天要跑得更快,才能扑到食物。此时,羊也在想:我明天要跑得更快,防止被狼抓到。没有谁会去抱怨: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以致我每天都要不停地奔跑。

我们不必怜悯羊而憎恨狼。因为羊生下来就要避免被狼吃掉,而狼为了生存,它不得不吃掉羊,这是自然规律。社会中也有其“丛林法则”,即弱肉强食。

我们无法选择与生俱来的一切,但可以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把用来抱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敞开心扉,你会发现,生活可以更美好。

停止抱怨世界,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什么?是赞美,还是抱怨?很遗憾,答案是后者。抱怨已成为人们最容易产生的情绪。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4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快乐,但每个人都会觉得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点。然而,这个世界不是为自己设计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中,踏上的都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路,而是一条荆棘丛生、时时电闪雷鸣的路,而抱怨作为面对世界的应激反应,会应运而生。通过抱怨能让人内心获得短暂的平衡,从而继续前行。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会依赖上抱怨,并用它来应对世界。久而久之,抱怨便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然而,要认识到,不要抱怨生活,因为那根本没用。抱怨除了能解一时的不快之外,很多时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如果一个人把抱怨当成习惯,不但人见人厌,自己也会整天活在不耐烦之中。

对个人而言,抱怨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让人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抱怨会磨灭人的斗志,磨蚀人的动力。习惯抱怨的人,总是会否定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能通过自我改造来适应世界和改变环境。在他们心里,往往认为环境因素是不可以改变的,总是会否认外界存在的有利因素,因为抱怨会自动把有利的方面都屏蔽掉,让自己深陷自怨之中,最终伤人伤己。

对一个组织来说,抱怨更是不可具有的情绪。抱怨不但会消磨每个员工的士气,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是一个组织的腐蚀剂,把员工的思维引入歧途,最终形成一个黑洞,吞噬企业本身存在的良好氛围。

管理学家指出,企业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不同的形态,而抱怨情绪通常会从非正式组织发源,不断蔓延和渗透,最终如同染色剂一样污染企业原本良好的气氛,让企业大力宣扬的企业价值观形同虚设。而在现在这个商业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员工协作无比重要的时代,一时抱怨,最终会埋下无穷的隐患。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你对生活哭,生活也会对你哭。”想一想,我们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生活赏赐给我们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愉快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

生活由酸、苦、辣、甜、咸五味组成,当品尝过它的甜美后,你将不得不再去品尝它的咸、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让人高兴,但如果生活中只有甜,那甜就不再是甜了。咸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却能让你的意志更加坚强,思想更加成熟。没有经历过咸酸与苦辣,生活就少了很多滋味。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还记得那个牧师、男孩、地图与世界的故事吗?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自己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停止抱怨,人生的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牧师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布道。他的妻子有事出去了,小儿子在家哭闹不休,严重扰乱了他的思路。心烦意乱中,牧师随手拿起一幅色彩鲜艳的世界地图,把它撕碎并且丢在地上,对他的儿子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把这些碎片拼起来,我就给你2角5分钱。”

“这件事会花掉约翰一个上午的时间。”牧师想。但没过10分钟,就有人敲他的房门,是他的小儿子。牧师看到约翰如此快速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十分惊奇地说:“孩子,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很容易,”小约翰慢腾腾地说,“爸爸,地图的反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试着把这张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张照片拼对了,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拼对了。”牧师笑了,他一边爽快地付给小儿子2角5分钱,一边高兴地说:“儿子,谢谢你,你启发了我!明天的布道,我知道该讲些什么了--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的确,如果人们能用乐观、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那么他就会充满快乐。相反,如果人们一味地抱怨世界,那么,整个世界对他来说,都将一无是处。

在职场中,停止抱怨,同样是一条“升迁捷径”。有很多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抱怨。他们抱怨被老板盘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感叹自己才高八斗,却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抱怨工作乏味,老板苛刻……他们在抱怨中得到了暂时的快感,却关上了提升自己的大门。

其实,这样的抱怨毫无意义,最多不过是暂时的发泄,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一流员工解决问题,末流员工抱怨困难。一个将自己的头脑里装满了过去时态的人是无法容纳将来的,聪明的做法是停止抱怨,不计较过去,不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耿耿于怀,而是正视自己的工作,用实力改变一切。

资深的企业领导常常说:“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毕竟,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如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停止无用的抱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那么世界也会回报给你更多的快乐。

看淡那些不平,心开路就开

许多人总觉得生活对他不公平,他最努力,但获得最少;他最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他好心帮助别人,却总是得不到回报……

“公平”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不公平却是客观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许多方面总有一些不如意,但只要适应它,并为改变现状而坚持到底,生活一样会对你微笑。

我们应该直面生活的不公平,承认它、接受它,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定位。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生活中某一领域的失败者,他们步入社会后经常提及这样一些问题,也经常讨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老板总是对下属挑三拣四”“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呢”“为什么他一点都不优秀却总能碰上好运气”等。

实质上,这些人的行为都在表明,世界给了他们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是在责备自己以外的世界和境况,责备他们的生活环境。其实,这根本没必要。要知道,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回避,也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也容易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比尔.盖茨读中学的时候,他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打来的电话,要他参加考试。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尔.盖茨征得了学校的同意,参加了三个月的“临时工作”。

三个月后,比尔.盖茨回到学校。他补上了三个月中落下的功课,并参加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可是结果,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原因当然不在于他考试成绩不佳,而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中被扣了分。

但比尔.盖茨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并不公平的现实,并把这种得失置之度外,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享誉全球的事业。

不可否认,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如意。但只要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人类信奉这样一句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许多人很难做到,但有更多的人正在为之付出。看淡社会中的不平等,用平常心生活,你的人生才会海阔天空。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8岁时,齐瓦勃来到卡内基钢铁公司下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当其他人在抱怨薪水太低而消极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在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只有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为什么要学那些东西呢?”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我相信不公平只是一种现象,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它。”

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了。

有些打工者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却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必须在工作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这家公司的合伙人琼斯是个天才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齐瓦勃超凡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因故退休,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

因为齐瓦勃天才的管理才能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只要你兢兢业业地工作,敢于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平,默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终能有所收获。

所以,与其用生命中的大好时光去作徒劳无益的发泄,还不如漠然视之,用这些精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们所遇到的“不公”不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尚不至于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那就不必去斤斤计较,来点“阿Q”式的自我安慰,泰然处之。况且,有些所谓的“不公平”只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而已,并不是事实。

我们承认生活是不平等的这个客观事实,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切消极的开始。正因为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用来衡量人生的,不是生命的长短

《人生宝鉴》公布了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假若一个人活了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只是个平均数。正是通过这个平均数,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想到许多问题。

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许多事情大同小异,衡量它的,不是时间的长短。生命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价值。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臧克家的这句话对生命的长短和意义做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有一天一切都会结束。不再有旭日东升,不再有灿烂白昼,不再有一分一秒的光阴。你收藏的一切,不论是弥足珍贵的,还是已经忘记的,都将留给别人。你的财富、名望和权力都将变得微不足道,不管你拥有的还是亏欠的,都不再有意义。所有的嫉恨、冤枉、挫败和妒忌终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你的希望、雄心、计划和未竟之事都将终止,曾经无比重要的成败得失也将褪色。

那么,什么变得重要了呢?你有生之日的价值怎么来衡量呢?其实,重要的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不是你学到的,而是你传授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人格;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时,有多少人感到这是永久的损失。

生命是令人敬畏的,无论是人类文明还是万千世界。人们往往惊叹生命的伟大,不是因为其有多漫长,而是因为其包含的内容无比丰富。

在非洲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动物们似乎都被太阳征服了,趴在阴凉的树荫底下休息,整个大草原呈现出一片和平与宁静。忽然,不远处的草丛起火了,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动物们纷纷出逃,只有一个蚁穴中的一群蚂蚁仍然像往常一样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虽然那里暂时还比较安全,但过不了几分钟,那里也会是一片火海。

这群小蚂蚁想必是死定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群小小的蚂蚁毫不惊慌,它们井然有序地爬到一起,然后以蚁后为中心,裹成一个拳头大小的球。虽然这时大火来到了这群蚂蚁身边,但“蚂蚁球”借着风势一点一点地向前滚动。球体最外边的工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它们没有一只当逃兵。熊熊的火焰不断烧灼着“蚂蚁球”,甚至可以听见蚂蚁被烧爆时“噼里啪啦”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蚂蚁球”越来越小,最后寥寥可数的几只兵蚁裹着它们的蚁后来到一片安全的湿地。蚂蚁的身躯虽然微小,但它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宽宏博大,在大部族面临灭亡的时刻,它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同伴的安全,部族的延续。烧死的蚂蚁生命很短暂,但换来的却是蚁族永久的生存。

既然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呢?从我们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也许能获得答案。“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段名言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意义时刻告诫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而奋斗。也许会很困难,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只要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有正确的生活目标,就不会被生活拖累,不会被不幸压倒。

生命的起始和结束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我们虽然无法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无限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应该在这仅有一次的、没有回头路的生命中,活出精彩,无论你的生命还剩下多少时间。

所以,无论何时,请记住,用来衡量人生的,不是生命的长短,而是其中所蕴涵的意义。

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不能祈望总是一帆风顺。当我们的生活、工作遇到坎坷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有的人逆境而上,最后取得丰硕的成果;有的人随波逐流,最终碌碌无为。其实这取决于人们各自不同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态度去看问题,你会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要明白,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光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有一个太监为了取悦国王,把国王所有的房间都铺上了牛皮,国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觉双脚舒服极了。

为了让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感觉到舒服,国王下令把全国各地的路都铺上牛皮。众大臣听了国王的话都一筹莫展,知道这实在比登天还难。就在大臣们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劝说国王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说:“国王可以试着用牛皮将脚包起来,再用一条绳子捆紧,这样,无论走到哪里,国王的脚都不会再受痛苦。”于是,鞋子就这样发明出来了。据说,这也是“皮鞋”的由来。

那个大臣是聪明的,用牛皮包住自己的脚,比用牛皮铺满全国的道路要容易得多。按照这种办法,只要一小块牛皮,就和将整个世界都用牛皮铺垫起来的效果一样了。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许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解答。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的确,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可以说,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切失败,都是由错误的观念引发的。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有一次,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便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

整天抱怨“命运不济、世道不公、怀才不遇”的人们面对智者的建议,应该有所顿悟。人生如爬山,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现实中有太多的事情,要用爱心和智慧来解决。

人生如水,只有去适应环境,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最终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山不过来,那我们就过去。我们不能决定风的方向,但我们能改变帆的方向。

有一位客人坐上一辆出租车。这辆车的地板上铺了羊毛地毯,地毯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对司机说:“我从没搭过这么漂亮的出租车。”

“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在公司做清洁工人,我发现每辆出租车晚上交车时,车里都像垃圾堆。地板上尽是烟蒂和杂物,座位或车门把手上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黏黏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辆干净清洁的车给乘客坐,或许乘客就会为别人着想一点了。”

“当我领到驾驶证之后,就照那个想法做了。我把公司租给我的出租车收拾得干净明亮,又弄了一张好看的薄地毯和一些花。每当乘客下车后,我就会检查一下,为下一位乘客把车收拾得十分整洁。”

“从我开车以来,客人从没有令我失望过。我从来没有捡拾过一根烟蒂,车内也没有花生酱或吃剩的冰激凌蛋筒。先生,就像我所说的,人人都欣赏美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城市里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得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使用垃圾箱。”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好者更趋于变好,坏者更易于变坏。如果你不能改变周围的每一个人,那么就试着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别人。

一个人要想改变生活是事倍功半,但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应对外来的干扰。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

向右手伸出援手的是左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渡。”

这人立即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渡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渡自己,而是伞渡我。你要想渡,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这人忍不住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呢?”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的确,谁都难免会遇到困难。然而,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向他人求救,去依赖他人,而是自己设法解决,因为“求人不如求己”。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与其苦苦哀求他人,不如自己想办法。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大凡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理想与抱负的人,都是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敢于向命运发出挑战的人。这些人的成功之路也许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人自强不息。

被人们称为“史圣”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考察等工作所用的时间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的时间。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20年内出版了90多部作品,其中一些成为世界名著。他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当时,他为了完成这部巨著,奋笔疾书,有时一工作就是18个小时。他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惊人的,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最后他成功了,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海伦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失去了听力、视力和发音能力。但是,她在老师安妮.苏利小姐的帮助下,奇迹般地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并出版了14部作品。

中国的张海迪5岁起患高位截瘫,但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还翻译外文名篇,自己著书立作,被喻为“中国的保尔”。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这样出类拔萃的人,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有像他们这样勇于自救的品质相伴,成功自然不会遥远。

法国哲人蒙田曾经在《随笔集》里这样写道:“我不在乎我在别人的心目中如何,而更重视我在自己的心目中如何;我要靠自己而变得富足,而不是靠求助别人。”同样的道理,在前进或登高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希望找个扶手,以减少自己的负担。但是,即便我们倚着扶手前进,扶手终究会有尽头,而接下来的路仍然要靠自己来完成。

在西方许多国家,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帮助那些自救的人。”与这句话有着同样深刻内涵的是一则小故事。

一天,天使与上帝一同出行。路过一条河时,天使看到有一个人在水里挣扎。天使指着那个人问:“上帝,你为什么不去救那个人,难道他没有向你祈祷吗?”

上帝回答说:“不,他向我祈祷了两次,但我也救了他两次:第一次我让一根圆木从他身边漂过,他没有去抓。第二次我让一个人划着竹筏从他身边经过,他又不肯去抓那个人向他伸出的手。你让我怎样去救他,难道非得我亲手去把他拉上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乏机会,但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它。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要寄希望于他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

有人说,生活不是梦,而是双手托起的一片晴空;生命不是玩笑,而是一次庄严的旅行。在生命的时光中,每天黎明过后就是清晨的苏醒。在人生旅途中的每个驿站,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它可以照亮你的前途。要保持这盏灯的光明,需要你有理性的思维、超凡的勇气和一切靠自己的信念。

成功要靠自己拼搏。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亲身体验到失败,才会寻觅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就像初学溜冰的人免不了多次的摔跤,但他们正是靠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掌握溜冰的技巧和禁忌,最后平稳地滑行在冰场上。所以说,爱拼才会赢,唯有在拼搏中才能碰上机遇,才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晋级,最终抵达成功的巅峰。

苦难要靠自己摆脱。产生苦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疾病、灾难等,但你不要灰心,要给自己信心,因为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远离苦难。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在无数次坎坷面前,强者会找到新的起点。我们可以在往事中省悟,但不可以在往事中痛苦。为了明天,必须勇敢地接受今天。或许我们活得很平凡,但不要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看自己,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足够了。要知道,一切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小伙子郁闷地在路边坐着。他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好几天了。城市的繁华并未带给他淘金的机会,而他的盘缠却已经所剩无几。

他蜷缩着身子,抵御着冷风的侵袭。他感觉自己像个可怜的乞讨者,不知前方的路在何处。

正在茫然时,一张钞票出现在他的眼前--

“你饿吗?”

旁边擦皮鞋的女孩把一元钱递了过来:“你去买点吃的吧!”

立时,年轻人的内心涌起了阵阵波澜。他先是悲哀,觉得自己竟然沦落到被人当做乞丐对待的地步。接着,又产生了一些感激,因为此时,困窘的他的确需要帮助,哪怕是一元钱……

于是,他伸出了手……

可是,那女孩却又抽回了拿钱的手。

“你真的想要这施舍?”

施舍?年轻人愣住了。他看着女孩,女孩清澈的眼睛中带着些狡黠的光。

一瞬间,女孩的目光让他突然醒悟:是啊!自己怎么能轻易地接受施舍呢?他努力恢复起自信的姿态,对女孩说:“谢谢!我不需要施舍,不要!”

女孩笑了,说:“可是,我看你确实需要帮助。既然你不肯接受施舍,那我就把这擦鞋的摊位借给你10分钟。10分钟,你就可以挣够一顿饭钱了……”

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沉默片刻,年轻人同意了。

果然,年轻人在10分钟内挣了几元钱。

年轻人当时不知道,就是这10分钟的“租借”,改变了他的一生。

后来,年轻人和女孩一起摆摊擦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结婚成家……

再后来,他们开了一家皮鞋加工店,而且生意兴隆……

最后,他们开了一家皮鞋厂……

当年困顿街头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了。

女孩用实际行动告诉小伙子,生活要靠自己,凡事要自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获得成功。

生命坚韧而又脆弱,但你必须坚强,必须为自己喝彩。没有人能承受得了你的眼泪,天大的悲伤,自己可以为自己扛。不要指望别人给你安慰,给你力量,给你依靠,给你安全感,给你快乐,给你所有你希望的一切,这些希望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实现。

逆境的肥料营养价值更高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顺境,也会遇到逆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却并不现实。因为“人生逆境,十之八九”。环境是变化的,今天处于顺境,明天也许就会遭遇逆境。因此,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逆境,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或失败。

许多人抱怨逆境,视其为成功的敌人,却不知逆境对人生的科学价值更高。对此,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智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而剑桥大学教授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也说道:“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这正如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强一样。逆境磨炼意志,激发才华,这就是逆境造就人生的真正含义。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多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17岁时又患了伤寒和天花病,26岁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倒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那以后,他的画更多地表现了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很多作品都成了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可否认,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矢志不渝的决心和百战不殆的意志,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相反,当你身处顺境、春风得意时,也许危机正向你袭来。

科学家曾进行过一个著名的青蛙实验。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滚烫的开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在15℃的水中,它可能会待着不动,慢慢地把水温升到20℃,它会更加怡然自得。然后缓慢不断地升温,最终会发现,青蛙会一直待在水中到煮熟为止。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舒适安逸的环境使青蛙变得反应迟钝。

人生同样如此。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找工作都想去所谓的好地方,待遇优厚,轻松自在。时间长了,就养尊处优,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畏首畏尾,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你想成长、成材,就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和品质。

除此之外,逆境对人生还有很高的道德价值。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面对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从道德修养而论,后者比前者更为可贵。”

顺境虽然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顺境对于个人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逆境对于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的人来说,是磨炼、是促进、是有益的砥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所以,请别抱怨逆境,“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我们征服坎坷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幸福,这幸福又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去追寻远方绮丽的人生风景。所以,去经受风雨的考验吧,从风雨中走出来的人才可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不为失败托词,只为失败总结

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大多数人在遭遇失败或者被批评时,总是为自己找理由,因为他们害怕承担错误,害怕被别人笑话,或者只是想得到暂时的轻松和自我解脱。上班迟到了,可以说是因为堵车;工作出错了,可以说是领导决策失误;客户不满意,可以说是对方过于苛刻;升不了职,可以说是领导偏心……种种借口成了一部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

许多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认为找到借口,就仿佛在冰山寒雪中找到了一张温暖的大床,可以驱赶严寒,得到暂时的温暖。殊不知,这样的借口使多少成功化为泡影;殊不知,这样的借口又吞噬了多少机遇,将希望无形掩埋。

相反,如果在遇到问题时不去寻找借口,生活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找借口,生活中你可以与热情为伴,走向成功,也可以抓住希望的翅膀,继续飞翔。不找借口,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挖空心思,编织花言巧语为自己开脱,就会义无反顾、积极主动地去面对。那样,我们将永远充满热情,也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不找借口,你就比别人多了思考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你可以去熟悉你的工作,改正过去的错误,设想你的未来。利用这些时间,你可以去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不找借口,意味着你比别人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意味着你可以全力以赴地做事,没有私心杂念;不找借口,意味着你可以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不找借口,意味着你的生活从此没有对抗,只有一个目标,简单明了;不找借口,意味着你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

不找借口,看似没有后路可退,看似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生活中,无须找寻任何借口,失败也罢,做错也罢,让借口沉默,就能与成功结缘。

美国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时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决不妥协的毅力。它让每一位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据美国商业年鉴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可口可乐公司、通用公司、杜邦化工都有他们的毕业生。任何一所商业学院都没有像西点军校那样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要知道,任何一个优秀的员工都不会给自己的任何失败寻找推托的借口,他们会努力完成任务,会在事先做好计划,会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全力以赴地排除困难,不言放弃。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再美妙的借口也于事无补。所以,不如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工作中来,仔细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去做。”反过来说,面对失败,应该多做总结,找出原因所在,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功。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1994~1995年赛季的最佳新秀杰森.基姆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历时说:“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打保龄球。我打得不好,便总是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打不好。父亲就对我说:‘别找借口了,这不是理由,你保龄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能总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他说得对。后来我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努力改正,决不找借口开脱。”达拉斯小牛队每次练完球,人们总会看到有个球员在球场内奔跑不辍一小时,练习投篮,总结投球失败的原因。那就是杰森.基姆,因为他是一个不为失败寻找理由的人。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的事却随时会有。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训,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成功的大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是老生常谈,然而却是一个被验证了无数次的真理。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失败,因为宇宙万物都在时时变化,日日不断地茁壮发展。这是个大原则,不论如何失败,都是茁壮发展的过程之一。在某个时期或许算是失败,但过后,依然是一片无限生机。”另一位哲人也说:“人生就像洪水奔流,如果不碰到暗礁与岛屿,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我们怕的不是失败,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支持。战场上没有永远胜利的战士,失败了爬起来,接着努力拼搏,就是一种胜利!其实,跌倒了,能勇敢地爬起来的,就已经是勇士了。

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每次失败,我们都能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它既向我们指出了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失败时,不要懊恼,不要沮丧,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而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出病症的原因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踏着失败的基石走向成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TKVeuehul0OQqXFUqlxyazO79iqP6DyHpGICEInR/koo8Ip0dbZ6wwPHUUpIX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