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张牌 忍字当先:面子能换胜算,脸皮厚一点又何妨(2)

只有经得住批评,才能收获进步

得到称赞和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才能、成就受到社会的重视,被别人认可,希望有自己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应得的名誉,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相反的意见,会遇到批评。

有时,别人的批评不是对我们个人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我们做事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从而完善自己。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笨蛋”,史丹顿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林肯干涉了史丹顿的业务。有一次,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结果,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了史丹顿,并收回了成命。在林肯看来,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事实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他都会非常欢迎。

这个故事很能给人启发。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假如我们也面对了这样批评,应该怎么办呢?

卡耐基认为,你和我也应该欢迎这一类的批评,因为我们甚至不能希望我们做的事有四分之三正确的机会,至少,这是罗斯福说他希望有的--而他那时候正入主白宫。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思想家之一,也承认他的结论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都是错的。正如罗契方卡所说:“我们敌人的意见,要比我们自己的意见更接近于实情。”

李特尔是18世纪德国地理学的开创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轻的批评者--弗勒贝尔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李特尔非但不嫉恨和打击这位鲁莽的批评者,反而把他的批评文章推荐给一个著名的学术刊物,而且他本人还在公开发表的评论里,对这位青年学者的“敏锐头脑”和“真挚思想”大加赞扬。后来弗勒贝尔来到柏林,李特尔还热情接待,为他安排当时他极为需要的工作。

一位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如此对待一位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后生,是否会使那些害怕甚至敌视批评的人觉得汗颜呢?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只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赞美是不是公正。对大多数人来说,接受批评并不容易。然而,富兰克林说:“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只有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在弥补和改进中不断进步。因此,如果有人批评我们,请不要先替自己辩护。我们要谦虚,要明理,要去见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总之,我们要依靠自己赢得别人的喝彩。”

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挨批评。虽然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批评是提高业绩、了解实情并避免灾难性决定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提出批评需要勇气,而接受批评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能在事后感谢批评者的人,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那么,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是要坦然接受事实,大方地面对质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是难免的。犯错说明我们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但绝不代表我们没有价值。带着接纳错误、接纳自己的心态,面对别人的议论和猜疑时,就能更加坦然。

在比利时心理学家米歇尔.克莱的情感教育课堂上有这样一个活动:十几个大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轮流来到圆圈中央,其余所有人发表对他的看法、意见,中间的人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将别人对他说的话送还。这个活动试图说明,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界限,并带着勇气前行。

第二是要认识批评的积极意义。对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问题,要勇敢面对,设法解决。如能化批评为动力,积极完善自己,那么,因为批评和误解而感觉到的痛苦、焦虑也就是非常值得的了。

第三,要敞开心扉,主动交流,促进理解。在日常工作中,要利用机会和同事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彼此了解。要常常请教领导和前辈,在工作中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明确的规则;观察那些没有明说、但约定俗成的规则,及时澄清与同事及领导之间的误会。

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所以,我们必须经得起批评,虚心接受批评,才能不断收获进步。

让出功名,得益无穷

自古以来,做下属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

的确,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让人反感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的不满。有功而不贪,有能而不显,才是明智的做人之道。不论是在官场、职场,还是在学校、商界,有功而能不独揽,让给那些“爱面子”的主子,你的晋升之路就会走得平坦得多。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因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便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戚,鼓励农民垦田种桑。对那些心存戒备,依然佩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的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却终日沉溺狂欢,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来了以后,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官职。

的确,如果我们能够将功名尽可能让给外人--至少和他们共享,那么,不但能让别人满意,获取别人的信任,而且自己也会因此受益无穷。

春秋时期,齐国侵占鲁国和卫国,鲁、卫两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任郤克为中军元帅,士燮为佐上军,栾书统领下军,让他们率军出战。在战斗中,晋军将领与士兵们同仇敌忾,一起冲锋陷阵。郤克身受箭伤,仍在战场奋勇杀敌。结果晋军获得大胜,齐国献宝求和,归还了侵占鲁、卫的土地。

晋军凯旋回国时,许多人都前来迎接晋国将士。佐上军士燮却走在军队的最后面,他的父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军队立了大功,国人欢喜地在这里欢迎,我如果先进去,必将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是代帅受功,所以我不能走在前面。”父亲见儿子能够如此谦逊,非常高兴。

郤克晋见景公,景公高兴地对他说:“这次能取胜,都是你的功劳啊!”郤克谦虚地答道:“这是君主平日的训导,是其他将领们的努力,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佐上军将军士燮晋见景公,景公对他说:“打了胜仗,这是你的功劳!”士燮也谦虚地说:“这是荀庚的运筹帷幄,郤克的指挥有方,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下军将领栾书也去晋见景公,景公同样称赞他立了功。栾书说:“这是士燮指挥有方,士兵们拼命杀敌,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景公听后,暗自欣喜。这三个人,立了大功,却不居功自傲;有了荣誉,却谦虚谨慎,克己让功,实在是晋国之福。于是,对他们三个更加重用。“三将让功”的故事也从此被人们传为佳话。

因此我们说,做事不能做得太满,对待功劳也不能独占,适当地转让功劳,对自己的发展将利大于弊。即使你凭一己之力得来的成果,也不必独享,要让给那些“重要”的人。让予那些属于同一部门,曾经协助过你的同事,或者一直在背后支持你、鼓励你的老板。

别担心你所扮演的角色会被人遗忘,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眼中瞧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一味揽功于一身,不懂得谦虚与分享,会让人觉得十分无趣。相对的,如果大大方方地和别人分享功劳,一方面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另一方面上司和下属也会认为你很懂得搞好人际关系,从而给你更高的评价。

要记住,功劳不过是一时的虚名和奖赏,把功劳让给别人,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信任和褒奖,有机会他们一定还会给你更大的实惠。而贪婪是人最大的敌人,千万别以为什么东西应该是自己的,非自己莫属。因为,如果你执著地追求虚浮的东西,就会失掉真真正正的利益。把功劳让给有用的人,就像种下种子一样,必会结出累累硕果。

略微妥协一下,目标更近一些

提到妥协,许多人会想到屈服、软弱或者是投降。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才能体现个人精神,才能显示英雄本色。其实,妥协的意义并非如此,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是片面不全的。事实上,有些时候,妥协反而会让你离目标更近一些,会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顺畅。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品,应该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卫像。

然而,当米开朗基罗刚雕好大卫像的时候,主管这件事的官员跑去看,竟然不满意。

“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基罗问。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员说。

“是吗?”米开朗基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着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当当地修饰起来。

随着米开朗基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

过了一会儿,米开朗基罗修好了,爬下架子,请那位官员再去检查:

“您看,现在可以了吧!”

官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啊!好极了!这样才对啊!”

送走了官员,米开朗基罗先去洗手,为什么?

原来,他刚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改动原来的雕刻。

但是,各位想想,如果米开朗基罗不这样做,而是跟那位官员争,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吗?要知道,在沟通的过程中,许多事情是抽象的。它不是一斤、一两,有个标准可以遵循,而常常是凭感觉。

所以说,“感觉”在沟通中非常重要。常常是表示妥协了,主动让一步,对方的感觉就好了,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庄子.齐物论》里的故事。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果子,黄昏给四个果子。”猴子们都不高兴。但是当养猴子的人改口说“这样吧!早上给四个,黄昏给三个”时,猴子们就都开心了。

其实,“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有什么分别呢?

要明白,世事多波折。有时,适当地妥协,弯一下腰,可以省掉不少麻烦,更容易实现目标。

张之洞深谙妥协之道,他不仅善于委曲求全,还深刻理解“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他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逞一时之强,而是委屈自己以适应现实的需要,等到为自己积累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

比如,他与李鸿章早有嫌隙,在政见上多有不同,但他同时也明白,李鸿章多次在人前贬抑自己好大喜功。

他认为,李鸿章毕竟位高权重,自己如果一味地同他僵持下去,两个人之间就会由嫌隙转化为比较大的矛盾,那样对自己的前程将极为不利。于是,他决定在不牵扯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对李鸿章虚与委蛇,尽量不贸然得罪他。所以,他在李鸿章母亲八十寿辰时就送去寿文,李鸿章本人七十寿辰时,他更是连着熬了几个晚上,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寿文送给李鸿章。在寿文中,张之洞赞扬李鸿章文武兼备,统领千军万马,还赞美李鸿章德高望重、勤于国事,美好的品性深得天下人的敬佩。这篇约五千字的寿文成为李鸿章所收到的寿文中的压卷之作,琉璃厂书商将其以单行本付刻,一时洛阳纸贵。

要知道,忍耐、克制不仅是安家治国平天下的策略,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人的一生,会面临种种的机会与选择,也会遇到许多的冲突与挑战。一个人不可能得到自己全部想要的,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得不对自己的某些利益忍痛割爱。

再拿张之洞为例。当初,他被委任为山西巡抚即将启程时,山西籍富商、泰裕票号的孔老板,拿着一万两银子来贿赂他--他想为张之洞解决差旅费。张之洞当时婉言谢绝了孔老板的这笔钱,可是当他来到山西,深为山西罂粟的种植之多而震撼,他决心铲除山西罂粟,让百姓重新种植庄稼。而改种庄稼,就需要帮助百姓买耕牛、买粮种,但山西连年干旱、歉收,加上官府的中饱私囊,拿不出救济款发放给老百姓。不得已,他决定向商号老板募捐,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老板。

开始时,张之洞觉得孔老板当初是拿银子来贿赂自己,目的当然是想日后从自己这里得到好处,现在要他把银子捐出来,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他未必会同意。但有些商人更看重名和位,愿意以银子换取。孔老板会不会是后一种人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自己可以和他商量一下,拿名位来跟他换银子。

孔老板果然很乐意,他表示愿意捐五万两银子做个道台。虽然说名义上做了道台,他依旧要做他的票号生意,并不会等着去补缺,也就不会去抢别人的位置,所以对孔老板来说,不过是得了个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规定,捐四万两银子便可得候补道台,孔老板捐五万两银子,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数目,给他个道台的虚名,于情于理都不为过。于是,张之洞答应了孔老板。

当然,妥协总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代价有时是脸面上的,有时是物质上的,但这种代价不可能是无偿的,主要还是因为这种妥协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人不会只图虚名,只有具备能在小处妥协、包容的心态,才能在大处取胜。

总之,在妥协基础上确立的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容易,而一个目标实现了,可以再制订新的目标,这样就可能有持续不断的发展--这是妥协的积极意义,也是它的普遍价值。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有时,我们不妨略微妥协一下。

忍住寂寞,走上事业成功路

成功的人,当你了解他时,你会发现他的奋斗史既是成功的历史,也是一部辛酸史。很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旅程中,并非每一步都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行进和苦苦的奋斗。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人羡慕成功者,关注他头上的光环,但很少去了解他的过去和奋斗历程。

很多人都熟悉王国强这个名字,不错,他是北京四达邮币社董事长兼总经理。他集投资咨询、集邮者、邮商、集邮网站运营人的身份于一身,被称为全国邮市“一号人物”。但你了解他的过去吗?要知道,他的奋斗历史也是曲折的、不平凡的。

1991年10月,曾经当过国家干部、也做过国企领导的王国强遭遇了下岗,于是他以手中仅有的一万元积蓄,在北京月坛邮市租下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商店,创办了“四达集邮服务部”。

入行后,王国强才明白,邮市的水深着呢。做邮商,自己根本是个外行,邮市的三个基本功--邮识、真伪鉴定、市场规律,自己一律不懂。但他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一定也能做到。不懂的东西,可以学。于是,他开始恶补。他找到《集邮杂志》、《中国集邮报》这样的报刊仔细看,常常在30倍的放大镜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直至深夜两三点钟。他每天工作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小时,直到1993年年底,王国强才感到心中有了数。

那时,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邮识和鉴定造诣,在邮票投资、经营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也正是那一年,他选准了第一个时机,成功地淘到了进入邮市后的“第一桶金”。

可以说,他进入邮市的前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论和信念,最终走向了成功。

我们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寻成功的真谛,但就是找不到。其实,不是找不到,而是做不到。因为我们害怕孤独、寂寞,因为我们不愿意付出辛苦。我们喜欢手里拿着成功的圣经,脚却停留在原地--试想,这样我们能成功吗?

没有孤独,没有痛苦,就不会有幸福、成功。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要耐得住寂寞,得有“十年磨一剑”的胆量和勇气,得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

能耐得住寂寞的,是勇者,更是智者。古今中外还有多少科学家、伟人、名人,他们在无数个日子里耐住了寂寞,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赢得了人生的辉煌,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的功勋们深居大漠,甘于寂寞,才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数学家陈景润数年寡居陋室,才有了“哥德巴赫猜想”。努力地走出浮华,沉潜下来,不计得失,性静情逸,朝看晨露早霞,暮观流云夜月。没有心累神疲,没有追随的劳碌,世事于我如浮云。如此寂寞着自己,该是何等的境界。

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毕业后,在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就因家贫辍学,但仍刻苦自修数学。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首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但这许多的苦难并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愈加坚强,愈加刻苦学习,默默忍受着孤单和寂寞,不断攀越着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最终,他在数学领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也是这方面的典型。在父亲的影响下,邓亚萍五岁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曾一度被拒于省队、国家队的门外。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却步,相反,她耐得住一个又一个寂寞漫长的日子。经过无数次的流汗,终于浇铸出一个永不言败,一切追求最高、最好、最快的巾帼英雄。

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总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即便是那些在普通人看来风光无限的人也是如此。而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遇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你就是那风光无限的人。你没能过得去,你就只能平淡无奇。

那么,该怎样跨过挫折这道门槛儿呢?概括出来道理其实很简单,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忍受寂寞,卧薪尝胆。

要知道,软弱的人才总是喜欢把一切归结于命运,并只靠相信奇迹求得解救;而卓越的人则是相信自己,并在寂寞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二者的命运便由此注定。所以说,不要羡慕别人一时的辉煌,不要眼红别人的成功,只要你能忍受寂寞,满怀信心地去开创,默默付出,相信生活也同样不会放弃你,因为,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t5x8eKYUO07Z0fCR0f5UBMt9bKmmpEo3rnlY5ZtZ1J+/ywUG71mHhlJwcMWi3Hn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