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人生识字忧患始(1)

运命(1)

有一天,我坐在内山书店(2)里闲谈--我是常到内山书店去闲谈的,我的可怜的敌对的“文学家”,还曾经借此竭力给我一个“汉奸”的称号,可惜现在他们又不坚持了--才知道日本的丙午年生,今年二十九岁的女性,是一群十分不幸的人。大家相信丙午年生的女人要克夫,即使再嫁,也还要克,而且可以多至五六个,所以想结婚是很困难的。这自然是一种迷信,但日本社会上的迷信也还是真不少。

我问:可有方法解除这夙命呢?回答是:没有。

接着我就想到了中国。

许多外国的中国研究家,都说中国人是定命论者,命中注定,无可奈何;就是中国的论者,现在也有些人这样说。但据我所知道,中国女性就没有这样无法解除的命运。“命凶”或“命硬”,是有的,但总有法子想,就是所谓“禳解”;或者和不怕相克的命的男子结婚,制住她的“凶”或“硬”。假如有一种命,说是要连克五六个丈夫的罢,那就早有道士之类出场,自称知道妙法,用桃木刻成五六个男人,画上符咒,和这命的女人一同行“结俪之礼”后,烧掉或埋掉,于是真来订婚的丈夫,就算是第七个,毫无危险了。

中国人的确相信运命,但这运命是有方法转移的。所谓“没有法子”,有时也就是一种另想道路--转移运命的方法。等到确信这是“运命”,真真“没有法子”的时候,那是在事实上已经十足碰壁,或者恰要灭亡之际了。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中国人自然有迷信,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坚信”。我们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烧纸钱作贿赂,佩服豪杰,却不肯为他作牺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战士,明天信丁。宗教战争是向来没有的,从北魏到唐末的佛道二教的此仆彼起,是只靠几个人在皇帝耳朵边的甘言蜜语。风水,符咒,拜祷……偌大的“运命”,只要化一批钱或磕几个头,就改换得和注定的一笔大不相同了--就是并不注定。

我们的先哲,也有知道“定命”有这么的不定,是不足以定人心的,于是他说,这用种种方法之后所得的结果,就是真的“定命”,而且连必须用种种方法,也是命中注定的。但看起一般的人们来,却似乎并不这样想。

人而没有“坚信”,狐狐疑疑,也许并不是好事情,因为这也就是所谓“无特操”。但我以为信运命的中国人而又相信运命可以转移,却是值得乐观的。不过现在为止,是在用迷信来转移别的迷信,所以归根结蒂,并无不同,以后倘能用正当的道理和实行--科学来替换了这迷信,那么,定命论的思想,也就和中国人离开了。

假如真有这一日,则和尚,道士,巫师,星相家,风水先生……的宝座,就都让给了科学家,我们也不必整年的见神见鬼了。

十月二十三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11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署名公汗,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②内山书店:日本人内山完造(1885~1959)在上海创办的书店,书店主要经营销售日文书籍。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1)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覗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2);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3),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八月七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8月20日《新语林》半月刊第四期,署名孺牛,收于《且介亭杂文》。

②扶乩:同“扶箕”,是一种迷信活动,在架子上吊一根棍,两人扶着架子,下垂的木棍在下面的沙盘上画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

③“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1934年7月25日,鲁迅在《申报.自由谈》发表了《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一文,在说到借助欧化句法来学习白话文时,批判了借口反对欧化句法来攻击白话文的人;8月7日,文公直在同刊发表致作者的公开信,说他主张采用欧化句法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

“小童挡驾”(1)

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是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但是,眼界是要大起来的,终于几条腿不够了,于是一大丛;又不够了,于是赤条条。这就是“裸体运动大写真”(2),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

为什么呢?宣传上有这样的文字--

“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说:她们怎不回过身子儿来呢?”

“一位十足严正的爸爸说:怪不得戏院对孩子们要挡驾了!”

这当然只是文学家虚拟的妙文,因为这影片是一开始就标榜着“小童挡驾”的,他们无从看见。但假使真给他们去看了,他们就会这样的质问吗?我想,也许会的。然而这质问的意思,恐怕和张生唱的“咍,怎不回过脸儿来”(3)完全两样,其实倒在电影中人的态度的不自然,使他觉得奇怪。中国的儿童也许比较的早熟,也许性感比较的敏,但总不至于比成年的他的“爸爸”,心地更不干净的。倘其如此,二十年后的中国社会,那可真真可怕了。但事实上大概决不至于此,所以那答话还不如改一下:“因为要使我过不了瘾,可恶极了!”

不过肯这样说的“爸爸”恐怕也未必有。他总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度了之后,便将这心硬塞在别人的腔子里,装作不是自己的,而说别人的心没有他的干净。裸体女人的都“不回过身子儿来”,其实是专为对付这一类人物的。她们难道是白痴,连“爸爸”的眼色,比他孩子的更不规矩都不知道吗?

但是,中国社会还是“爸爸”类的社会,所以做起戏来,是“妈妈”类献身,“儿子”类受谤。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木兰从军”,“汪踦卫国”(4),要推出“女子与小人”(5)去搪塞的。“吾国民其何以善其后欤?”

四月五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4月7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宓子章,后收入《花边文学》。

②“裸体运动大写真”:1934年3月,上海大戏院放映一部德、法、美等国裸体运动纪录片《回到自然》。此前影院为此纪录片大肆宣传,这句话以及下面引文都是广告中的话。

③张生:即张珙(君瑞),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这里引用的唱词是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一折:“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④“汪踦卫国”:汪踦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儿童,鲁哀公十一年的时候,齐国攻打鲁国,汪踦与邻居公叔禺人共同奔赴战场,保卫国家,最终阵亡。

⑤“女子与小人”: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过年(1)

今年上海的过旧年,比去年热闹。

文字上和口头上的称呼,往往有些不同:或者谓之“废历”(2),轻之也;或者谓之“古历”,爱之也。但对于这“历”的待遇是一样的: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财”!

虽过年而不停刊的报章上,也已经有了感慨(3);但是,感慨而已,到底胜不过事实。有些英雄的作家,也曾经叫人终年奋发,悲愤,纪念。但是,叫而已矣,到底也胜不过事实。中国的可哀的纪念太多了,这照例至少应该沉默;可喜的纪念也不算少,然而又怕有“反动分子乘机捣乱”,所以大家的高兴也不能发扬。几经防遏,几经淘汰,什么佳节都被绞死,于是就觉得只有这仅存残喘的“废历”或“古历”还是自家的东西,更加可爱了。那就格外的庆贺--这是不能以“封建的余意”一句话,轻轻了事的。

叫人整年的悲愤,劳作的英雄们,一定是自己毫不知道悲愤,劳作的人物。在实际上,悲愤者和劳作者,是时时需要休息和高兴的。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

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二月十五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2月17日的《申报.自由谈》,后收入《花边文学》。

②“废历”:即农历(夏历)。国民党政府曾再三下令废除农历,所以称为“废历”。

③感慨:1934年2月13日(夏历除夕),这一天《申报号外.本埠增刊》临时增加的副刊《不自由谈》上有一篇署名为非人的《开场白》说:“编辑先生们辛苦了一年,在这几天寒假里头,本想可以还我自由自在之身,写写意意,享几天难得享到的幸福。不料突然接到一道命令,说不但要出号外,并且要屁股两排,没有办法,只得再来放几个屁。”

朋友(1)

我在小学的时候,看同学们变小戏法,“耳中听字”呀,“纸人出血”呀,很以为有趣。庙会时就有传授这些戏法的人,几枚铜元一件,学得来时,倒从此索然无味了。进中学是在城里,于是兴致勃勃的看大戏法,但后来有人告诉了我戏法的秘密,我就不再高兴走近圈子的旁边。去年到上海来,才又得到消遣无聊的处所,那便是看电影。

但不久就在书上看到一点电影片子的制造法,知道了看去好像千丈悬崖者,其实离地不过几尺,奇禽怪兽,无非是纸做的。这使我从此不很觉得电影的神奇,倒往往只留心它的破绽,自己也无聊起来,第三回失掉了消遣无聊的处所。有时候,还自悔去看那一本书,甚至于恨到那作者不该写出制造法来了。

暴露者揭发种种隐秘,自以为有益于人们,然而无聊的人,为消遣无聊计,是甘于受欺,并且安于自欺的,否则就更无聊赖。因为这,所以使戏法长存于天地之间,也所以使暴露幽暗不但为欺人者所深恶,亦且为被欺者所深恶。

暴露者只在有为的人们中有益,在无聊的人们中便要灭亡。自救之道,只在虽知一切隐秘,却不动声色,帮同欺人,欺那自甘受欺的无聊的人们,任它无聊的戏法一套一套的,终于反反复复的变下去。周围是总有这些人会看的。

变戏法的时时拱手道:“……出家靠朋友!”有几分就是对着明白戏法的底细者而发的,为的是要他不来戳穿西洋镜。

“朋友,以义合者也”(2),但我们向来常常不作如此解。

四月二十二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5月1日的《申报.自由谈》,后收入《花边文学》。

②“朋友,以义合者也”:《论语.乡党》里说:“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宋代朱熹注解说:“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朋友以义合,就是志同道合的意思。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1)

看见了讲到“孔乙己”(2),就想起中国一向怎样教育儿童来。

现在自然是各式各样的教科书,但在村塾里也还有《三字经》和《百家姓》(3)。清朝末年,有些人读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神童诗》(4),夸着“读书人”的光荣;有些人读的是“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的《幼学琼林》(5),教着做古文的滥调。再上去我可不知道了,但听说,唐末宋初用过《太公家教》(6),久已失传,后来才从敦煌石窟中发现,而在汉朝,是读《急就篇》(7)之类的。

就是所谓“教科书”,在近三十年中,真不知变化了多少。忽而这么说,忽而那么说,今天是这样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样的主张,不加“教育”则已,一加“教育”,就从学校里造成了许多矛盾冲突的人,而且因为旧的社会关系,一面也还是“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老古董。

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8)。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9)。

《自由谈》的投稿者,常有博古通今的人,我以为对于这工作,是很有胜任者在的。不知亦有有意于此者乎?现在提出这问题,盖亦知易行难,遂只得空口说白话,而望垦辟于健者也。

八月十四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8月18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

②孔乙己: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1933年8月14日陈子展在《申报.自由谈》发表《再谈孔乙己》的文章,文中对旧时书塾中教小孩习字用的描红口诀“上大人,丘(孔)乙己,代三千,七十士”等做了考证和解释。

③《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撰,也有说是宋元初人区适子所撰。《百家姓》:相传为宋代初年人撰。两者都是旧时书塾给小孩用的启蒙课本。

④《神童诗》:相传为北宋汪洙所作,也是旧时书塾中的一种简单启蒙读物。

⑤《幼学琼林》:为清代程允升等撰,原名《幼学须知》,后经邹圣脉增补,改名《幼学琼林》。旧时儿童启蒙读物。书中内容很繁多,包括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器具、技艺等多种知识典故,皆为骈文,便于记忆。

⑥《太公家教》:现存的最早的蒙学伦理课本之一,撰者佚名,其书多用韵语杂述封建社会日常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待人处世的格言。

⑦《急就篇》:也称《急就章》,西汉史游撰,亦为旧时儿童启蒙读物。

⑧学究:原是专门名称,唐代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等科目,明经中有五经(包括《易》、《诗》、《书》、《礼》、《春秋》)。应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字义上的理解,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这里所说的学究,指在某一特定的范围领域内有研究的人。

⑨“其功德,当不在禹下”:出自韩愈《与孟尚书书》:“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禹是一条虫”,出自史学家顾颉刚在1923年讨论古史的文章,他对禹做完考证后,以《说文解字》训中“禹”为“虫”的解释作为根据,提出禹不过是“虫”的论断。这一论断震动了史学界。虽然后来顾大师自己也否定了这一论断,但由于鲁迅、陈立夫等人或恶意或善意的传播,这一论断反而更有名了。

中国人的生命圈(1)

“蝼蚁尚知贪生”(2),中国百姓向来自称“蚁民”,我为暂时保全自己的生命计,时常留心着比较安全的处所,除英雄豪杰之外,想必不至于讥笑我的罢。

不过,我对于正面的记载,是不大相信的,往往用一种另外的看法。例如罢,报上说,北平正在设备防空,我见了并不觉得可靠;但一看见载着古物的南运,却立刻感到古城的危机,并且由这古物的行踪,推测中国乐土的所在。

现在,一批一批的古物,都集中到上海来了,可见最安全的地方,到底也还是上海的租界上。

然而,房租是一定要贵起来的了。

这在“蚁民”,也是一个大打击,所以还得想想另外的地方。

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生命圈”。这就是说,既非“腹地”,也非“边疆”,是介乎两者之间,正如一个环子,一个圈子的所在,在这里倒或者也可以“苟延性命于×世”(3)的。

“边疆”上是飞机抛炸弹。据日本报,说是在剿灭“兵匪”;据中国报,说是屠戮了人民,村落市廛,一片瓦砾。“腹地”里也是飞机抛炸弹。据上海报,说是在剿灭“共匪”,他们被炸得一塌胡涂;“共匪”的报上怎么说呢,我们可不知道。但总而言之,边疆上是炸,炸,炸;腹地里也是炸,炸,炸。虽然一面是别人炸,一面是自己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则一。只有在这两者之间的,只要炸弹不要误行落下来,倒还有可免“血肉横飞”的希望,所以我名之曰“中国人的生命圈”。

再从外面炸进来,这“生命圈”便收缩而为“生命线”;再炸进来,大家便都逃进那炸好了的“腹地”里面去,这“生命圈”便完结而为“生命○”。

其实,这预感是大家都有的,只要看这一年来,文章上不大见有“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套话了,便是一个证据。而有一位先生,还在演说上自己说中国人是“弱小民族”哩。

但这一番话,阔人们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不但有飞机,还有他们的“外国”!

四月十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4日的《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后收于《伪自由书》。

②“蝼蚁尚知贪生”:出自元代马致远《荐神碑》第三折:“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也有用到:“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师傅你过山。”意思是说连蝼蚁都爱惜生命,何况是人呢?现在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轻生,好好活着。

③“苟延性命于×世”:出自三国时代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且,生存之意。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1)

中国的自己能酿酒,比自己来种鸦片早,但我们现在只听说许多人躺着吞云吐雾,却很少见有人像外国水兵似的满街发酒疯。唐宋的踢球,久已失传,一般的娱乐是躲在家里彻夜叉麻雀。从这两点看起来,我们在从露天下渐渐的躲进家里去,是无疑的。古之上海文人,已尝慨乎言之,曾出一联,索人属对,道:“三鸟害人鸦雀鸽”,“鸽”是彩票,雅号奖券,那时却称为“白鸽票”的。但我不知道后来有人对出了没有。

不过我们也并非满足于现状,是身处斗室之中,神驰宇宙之外,抽鸦片者享乐着幻境,叉麻雀者心仪于好牌。檐下放起爆竹,是在将月亮从天狗嘴里救出;剑仙坐在书斋里,哼的一声,一道白光,千万里外的敌人可被杀掉了,不过飞剑还是回家,钻进原先的鼻孔去,因为下次还要用。这叫做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所以学校是从家庭里拉出子弟来,教成社会人才的地方,而一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还是“交家长严加管束”云。

“骨肉归于土,命也;若夫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2)一个人变了鬼,该可以随便一点了罢,而活人仍要烧一所纸房子,请他住进去,阔气的还有打牌桌,鸦片盘。成仙,这变化是很大的,但是刘太太偏舍不得老家,定要运动到“拔宅飞升”(3),连鸡犬都带了上去而后已,好依然的管家务,饲狗,喂鸡。

我们的古今人;对于现状,实在也愿意有变化,承认其变化的。变鬼无法,成仙更佳,然而对于老家,却总是死也不肯放。我想,火药只做爆竹,指南针只看坟山,恐怕那原因就在此。

现在是火药蜕化为轰炸弹,烧夷弹,装在飞机上面了,我们却只能坐在家里等他落下来。自然,坐飞机的人是颇有了的,但他那里(4)是远征呢,他为的是可以快点回到家里去。

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

十二月十六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1月15日的《申报月刊》第三卷第一号,署名罗怃,后收于《南腔北调集》。

②“骨肉归于土,命也;若夫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出自《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魄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意思是人的肉体重归于土,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灵魂则游走于地上,无处不可到。

③“拔宅飞升”: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里面说到东晋许真君在蜀地做官,因见晋国王室混乱,于是弃官东归,其“学道有术”,在“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④那里:即“哪里”。

捣鬼心传(1)

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爱看古树发光比大麦开花的多,其实大麦开花他向来也没有看见过。于是怪胎畸形,就成为报章的好资料,替代了生物学的常识的位置了。最近在广告上所见的,有像所谓两头蛇似的两头四手的胎儿,还有从小肚上生出一只脚来的三脚汉子。固然,人有怪胎,也有畸形,然而造化的本领是有限的,他无论怎么怪,怎么畸,总有一个限制:孪儿可以连背,连腹,连臀,连胁,或竟骈头,却不会将头生在屁股上;形可以骈拇,枝指,缺肢,多乳,却不会两脚之外添出一只脚来,好像“买两送一”的买卖。天实在不及人之能捣鬼。

但是,人的捣鬼,虽胜于天,而实际上本领也有限。因为捣鬼精义,在切忌发挥,亦即必须含蓄。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故不如含蓄之深远,而影响却又因而模胡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之所谓“有限”者以此。

清朝人的笔记里,常说罗两峰的《鬼趣图》(2),真写得鬼气拂拂;后来那图由文明书局印出来了,却不过一个奇瘦,一个矮胖,一个臃肿的模样,并不见得怎样的出奇,还不如只看笔记有趣。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我觉得最可怕的还是晋人所记的脸无五官,浑沦如鸡蛋的山中厉鬼(3)。因为五官不过是五官,纵使苦心经营,要它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浑沦得莫名其妙,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然而其“弊”也,是印象的模胡。不过较之写些“青面獠牙”,“口鼻流血”的笨伯,自然聪明得远。

中华民国人的宣布罪状大抵是十条(4),然而结果大抵是无效。古来尽多坏人,十条不过如此,想引人的注意以至活动是决不会的。骆宾王作《讨武曌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狂飙文豪”(5)高长虹攻击我时,说道劣迹多端,倘一发表,便即身败名裂,而终于并不发表,是深得捣鬼正脉的;但也竟无大效者,则与广泛俱来的“模胡”之弊为之也。

明白了这两例,便知道治国平天下之法,在告诉大家以有法,而不可明白切实的说出何法来。因为一说出,即有言,一有言,便可与行相对照,所以不如示之以不测。不测的威棱使人萎伤,不测的妙法使人希望--饥荒时生病,打仗时做诗,虽若与治国平天下不相干,但在莫明其妙中,却能令人疑为跟着自有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在--然而其“弊”也,却还是照例的也能在模胡中疑心到所谓妙法,其实不过是毫无方法而已。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十一月二十二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1月15日的《申报月刊》第三卷第一号,署名罗怃。后收于《南腔北调集》。心传是佛教禅宗用语,师徒之间只靠心的交流来传承思想,而不著述立经写传。

②罗两峰:即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清朝扬州人,画家,金农入室弟子,“扬州八怪”之一。所作《鬼趣图》,讽刺世态,针砭时弊,别出心裁,为许多文人所题咏。

③此处晋人所记山中厉鬼,出自于南朝宋人郭季产的《集异记》,里面说道:“中山刘玄,居越城。日暮,忽见一人著乌袴褶来,取火照之,面首无七孔,面莽傥然。”(据鲁迅《古小说钩沉》)

④这讲的是孙中山申讨满清的十一条罪状书。十一条罪状如下:

(一)满洲人的行政措施,都是为了他们的私利,并不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

(二)他们阻碍我们在智力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发展。

(三)他们把我们作为被征服了的种族来对待,不给我们平等的权利与权益。

(四)他们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五)他们自己从事于、或者纵容官场中的贪污与行贿。

(六)他们压制言论自由。

(七)他们禁止结社自由。

(八)他们不经我们的同意而向我们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

(九)在审讯被指控为犯罪之人时,他们使用最野蛮的酷刑拷打,逼取口供。

(十)他们不依照适当的法律程序而剥夺我们的各种权利。

(十一)他们不能依责保护其管辖范围内所有居民的生命与财产。

⑤“狂飙文豪”高长虹:高长虹(1898~1954?),本名高仰愈,山西盂县人,中国现代作家。他因当年与鲁迅的交往和后来交恶而为人所知。1927年1月,高长虹在《狂飙》第十七期中发表了《我走出了化石的世界》中说:“若夫其他琐事,如狂飙社以直报怨,则鲁迅不特身心交病,且将身败名裂矣!我们是青年,我们有的是同情,所以我们决不为已甚”。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鲁冲突”,冲突主要是起源于1925年8月,《民报》刊登广告说要增设副刊并约中国思想界之权威者鲁迅、钱玄同等人撰稿。高长虹对“思想权威”的广告十分恼火,以为鲁迅默认了这种提法,于是迁怒于鲁迅。加之《莽原》周刊最后四期无高长虹的作品刊登,并且《莽原》改半月刊后接连不断地减少“狂飙”社成员向培良、高歌等的作品。于是,高长虹就在《狂飙》周刊上发表对鲁迅先生不满的文章《给鲁迅先生》,“高鲁冲突”导致高长虹众叛亲离,最后沦为悲剧人物。

人生识字糊涂始(1)

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2),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人们学话,从高等华人以至下等华人,只要不是聋子或哑子,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的再来重复的说一句罢,大约仍然胡胡涂涂的还是很不少。这自然是古文作怪。因为我们虽然拼命的读古文,但时间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说话,整天的可以听见;而且所读的书,也许是《庄子》和《文选》(3)呀,《东莱博议》(4)呀,《古文观止》(5)呀,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胡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胡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然而无论怎样的胡涂文作者,听他讲话,却大抵清楚,不至于令人听不懂的--除了故意大显本领的讲演之外。因此我想,这“胡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崚嶒’的,那山是‘巉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钞来的,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的考查,就糟了。此外如“幽婉”,“玲珑”,“蹒跚”,“嗫嚅”……之类,还多得很。

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通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这是另一问题,在这里不说它了。

四月二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5月的《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号“文学论坛”专栏,署名庚,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

②“人生识字忧患始”:出自宋代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中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③《庄子》和《文选》: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主要思想体现在著作《庄子》中。《文选》:《昭明文选》,由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自秦汉至齐梁的诗文总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④《东莱博议》:又称《左氏博议》,为宋代吕祖谦著,选取《左传》中的史事加以评论,通过透彻的分析,明达的议论,表达了他卓越的史学思想。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由于其伯祖吕本中被称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被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就均称为“东莱先生”了。

⑤《古文观止》: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收录《左传》、《国语》、《公羊传》、《礼记》等至明人的文章220多篇,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男人的进化(1)

说禽兽交合是恋爱未免有点亵渎。但是,禽兽也有性生活,那是不能否认的。它们在春情发动期,雌的和雄的碰在一起,难免“卿卿我我”的来一阵。固然,雌的有时候也会装腔做势,逃几步又回头看,还要叫几声,直到实行“同居之爱”为止。禽兽的种类虽然多,它们的“恋爱”方式虽然复杂,可是有一件事是没有疑问的:就是雄的不见得有什么特权。

人为万物之灵,首先就是男人的本领大。最初原是马马虎虎的,可是因为“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缘故,娘儿们曾经“统治”过一个时期,那时的祖老太太大概比后来的族长还要威风。后来不知怎的,女人就倒了霉:项颈上,手上,脚上,全都锁上了链条,扣上了圈儿,环儿,--虽则过了几千年这些圈儿环儿大都已经变成了金的银的,镶上了珍珠宝钻,然而这些项圈,镯子,戒指等等,到现在还是女奴的象征。既然女人成了奴隶,那就男人不必征求她的同意再去“爱”她了。古代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俘虏会变成奴隶,女俘虏就会被强奸。那时候,大概春情发动期早就“取消”了,随时随地男主人都可以强奸女俘虏,女奴隶。现代强盗恶棍之流的不把女人当人,其实是大有酋长式武士道的遗风的。

但是,强奸的本领虽然已经是人比禽兽“进化”的一步,究竟还只是半开化。你想,女的哭哭啼啼,扭手扭脚,能有多大兴趣?自从金钱这宝贝出现之后,男人的进化就真的了不得了。天下的一切都可以买卖,性欲自然并非例外。男人化几个臭钱,就可以得到他在女人身上所要得到的东西。而且他可以给她说:我并非强奸你,这是你自愿的,你愿意拿几个钱,你就得如此这般,百依百顺,咱们是公平交易!蹂躏了她,还要她说一声“谢谢你,大少”。这是禽兽干得来的么?所以嫖妓是男人进化的颇高的阶段了。

同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却要比嫖妓更高明。这制度之下,男人得到永久的终身的活财产。当新妇被人放到新郎的床上的时候,她只有义务,她连讲价钱的自由也没有,何况恋爱。不管你爱不爱,在周公孔圣人(2)的名义之下,你得从一而终,你得守贞操。男人可以随时使用她,而她却要遵守圣贤的礼教,即使“只在心里动了恶念,也要算犯奸淫”(3)的。如果雄狗对雌狗用起这样巧妙而严厉的手段来,雌的一定要急得“跳墙”。然而人却只会跳井,当节妇,贞女,烈女去。礼教婚姻的进化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男人会用“最科学的”学说,使得女人虽无礼教,也能心甘情愿地从一而终,而且深信性欲是“兽欲”,不应当作为恋爱的基本条件,因此发明“科学的贞操”,--那当然是文明进化的顶点了。

呜呼,人--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自注:这篇文章是卫道的文章。

九月三日。

注释: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9月16日的《申报.自由谈》,后收人《准风月谈》。

②周公孔圣人: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曾制定周的礼乐典章制度。孔圣人即孔子,名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儒家经典“六经”中的《礼记》(又称《礼经》、《小戴记》或《小戴礼记》,收录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四十九篇)为周公所作,也有说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礼记》中关于旧时婚礼的详细规定,长期影响着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礼记》中的《士昏礼》专讲婚礼和婚嫁后的各种规矩,妇女必须要遵守。

③“只在心里动了恶念,也要算犯奸淫”:此语出自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五章,里面说到:“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Svfhl5NldsNhAGY3RNlMYrHfzqPMSpFWBBknOAO+SHiNtotjUDlzXrwl1oZayz3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