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百思不解的政治军事谜团(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也许是你不了解的一段史实,但它们件件都与人类发展进程休戚相关。这里有滚滚硝烟,有金戈铁马,有血洒疆场……这里有成功者的辉煌和骄傲,也有失败者的落寞和悲伤……这是一个个斗智斗勇的战场!

英国曾想轰炸苏联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尽管在战前三国可能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意见,但德国等法西斯同盟的进攻使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倒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粉碎法西斯同盟。然而,人们未曾想到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曾有一段小插曲,差点导致英、苏两个同盟国反目,甚至当时丘吉尔还想过要轰炸苏联,是什么原因会使谨慎的丘吉尔差点作出这样一个不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呢?

1940年,二战刚刚开始,此时的德国正在全力对付欧洲的诸多小国,并且在吞并波兰之后,转而将兵力集中起来进攻法国。此时,德、苏之间由于苏德友好合作条约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战争。但此时,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的上空,一架不明国别的飞机正悄然飞临,并对那里的大型油田进行了偷拍。数天内,这一情况时有发生,警觉的苏联军方也已发现了这一状况,难道是希特勒反悔,撕破条约决定向苏联进攻?因为类似的情况在二战时期实在极为常见,德国曾经就用同样的方式窥探过他国的军事秘密。

苏联军方立即调集了密集的火炮准备对其攻击,战斗机也紧急升空进行拦截。但结果却并不是斯大林所料想的,因为截获的飞机不是德国的,而是英国的。英国人的飞机来这里有什么目的呢?

原来这都是苏德友好合作条约惹的祸。在条约中,斯大林同意向燃油缺乏的德国供应石油。英国等欧洲国家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不满,如坐针毡,并发誓一定要加以阻挠。英法两国都认为,苏联为德国提供的石油都被德国用来进攻自己了,所以一致认为只要阻止了德国从苏联获得石油,就能削弱德国的攻势。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切断德国石油供给呢?就是摧毁苏联这个位于高加索的大油田。

英国皇家空军基地根据高空侦察而来的图片,分析并制订出了一个绝密计划,即英国空军将对苏联高加索地区的大油田实施长达三个月的战略轰炸。二战爆发以来,德国的军队占领了波兰、荷兰、法国、比利时以及卢森堡之后,英国军方认为德国的机械化部队之所以能行动如此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攻占欧洲那么多的国家,这与其从苏联获得的供给关系密切,因此,轰炸计划便在英国皇家空军中紧锣密鼓地制订着。英国皇家空军的“布伦海姆”轰炸机群已经进驻中东,随时准备轰炸。

可是,等到二战进行到1941年,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德国进攻英国的计划受挫,在不利于继续进攻的情况下,希特勒开始着手准备进攻苏联了。得知德国想要进攻苏联,英国首相丘吉尔便向斯大林作了通报,像以往任何一次一样,斯大林以为是英国挑拨的,没有对英国方面的警告予以理睬。苏联境内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作战的准备。英国人甚至猜测斯大林可能会屈从于希特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苏联的军队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德军显然毫无准备,溃不成军,很快苏联的前线全面崩溃了。德军迅速地推进到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附近。欧洲感到惶恐了,丘吉尔也害怕了,因为他明白一旦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落入了德国人之手,势必提升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这是整个欧洲都不愿看到的。如果获得了这些,希特勒的军队就会毫无保留地向英国等国家发动更猛烈的进攻。23日,军方高级将领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对付德国占领高加索地区的严峻问题。讨论的结果是,为了切断德军的供给,一定要在德军占领高加索之前就将那里的油田彻底摧毁。与此同时,英国也在7月4日向苏联提出建议说,要在德军占领高加索油田之前就将它摧毁,此任务将由驻扎在摩苏尔一带的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作为回报补偿,英国将向苏联提供重型机械设备和油田,但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

到了7月中旬,苏联的溃败似乎已成定局,在英国人看来苏联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了。面对这一情况,丘吉尔越来越焦急。英国方面也提出了两种轰炸油田的方案,一是由负责制订轰炸计划的石油专家贝尔图提出的,他认为英国应该乘苏联刚失去对油田的控制,而德国刚刚接管油田的混乱时期执行,但军方的肯尼迪则提出了另一个意见,认为英国应该在苏联有迹象要失去油田的时候就开始轰炸。

这时,乌克兰的首府基辅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轰炸计划已箭在弦上。尽管丘吉尔也知道轰炸高加索大油田势必造成苏联农用燃油机械全部陷入瘫痪,并将导致大批的苏联人陷入饥荒,可是战争形势迫使他必须作一个决定,因为德国的军队此时距离油田仅有数百公里了,他不得不再次呼吁斯大林将油田自行摧毁,否则这一行动将由英国军方来执行。此时,英国皇家空军已将大部分轰炸计划部署完毕,但由于无法估计苏联军方会对前来轰炸的英国空军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于是英军决定在夜间实施轰炸。但是,是否真的有必要前往另一个国家去轰炸人家的油田,英国人的心中是没有底的,至少得先找到合适的借口和时机,不能仅凭借自己的猜测就轰炸了别国赖以生存的油田。

1941年秋,基辅终于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50多万苏联红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几天之后,德军又将部队开到了莫斯科,10月20日,德军的部队已经到达距离莫斯科不到65英里的地方。与此同时,英国也在不断地向伊朗增兵,丘吉尔一再告诉斯大林,英国的军队将有效地保障苏联供给线的畅通,并可以向高加索地区派遣部队协同苏军作战。斯大林对丘吉尔的用心颇有疑虑,只是冷冷地回复丘吉尔说:高加索地区没有战争,战争在乌克兰。

一再遭到拒绝的丘吉尔十分恼怒,他埋怨斯大林不领英国的情,并责备说,正是由于苏联同德国签订了协议才导致了波兰被德国攻陷,也正是因为这样,德国没有了后方顾虑才敢向西欧各国开战。于是丘吉尔向军方宣布,不管斯大林持何种态度,英国都要作好轰炸油田的准备,只要德军向巴库地区进军,英国就要阻止他们。

在莫斯科会战中,苏联红军第9军在首战中就全军覆没,在英国方面看来,苏联人根本不可能抵抗德国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苏联的溃败是必然的。此时驻守在伊朗境内的英国皇家空军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向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实施轰炸。

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苏联战场上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机。德军在苏联境内的战斗越来越成问题,他们没有先前那样勇猛了,苏联的红军让他们觉得深不可测了,原本以为在战争初期德军就已经摧毁了苏联一半的军事力量,但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国人惶恐了,他们发现苏联的红军好像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没有战斗力、没有兵员了,相反,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战胜,德国人害怕了,难道天降奇兵?

其实,这都得益于苏军独有的“第二力量”制度,苏联似乎早就作好了战争准备,在和平时期,苏联军队的师长都有两名副手,其中一名是常规的副师长,而另一名则只有部分职责,他的主要职责便是作为第二力量的师长。当战争来临时,师长和常规副师长便带着部队出发打仗,而剩下的第二力量的师长,就将像他一样的第二力量的团长、营长等都召集起来重新组建一支部队,在战争后期不断向前线增加兵员,这便是德军所疑惑的为什么苏联红军会越战越多。

由于苏联红军兵员的增多,以及在西伯利亚的援军也及时赶到,加上战时已进入隆冬季节,德国军队无法适应苏联的寒冷冬季,于是对莫斯科的进攻于12月初便停滞不前了。气候的恶劣加上援军、武器和其他军用设备的短缺,德军此时陷入了两难境地,在这大好时机,斯大林带领苏联红军正式向德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迫使德军节节溃败。苏联的胜利使英国方面如释重负,但针对油田的轰炸计划却并未因此而终结,英国认为,德军的溃败只是一时的,他们知道希特勒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放弃苏联战场。果不其然,1942年夏,希特勒再次集结兵力进军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阿尔玛亚尔和麦科普还是相继落入了德军之手,高加索油田危在旦夕。而此时的英国已经无暇顾及苏联战场了,他们正因德军中具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入侵埃及,以及日本占领新加坡和缅甸而焦头烂额,此时德军似乎可以轻松夺取高加索了,但德国人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并没有夺取油田,而是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进攻。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被消灭。从此苏德战场上苏军掌握了对德战争的主动权,这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当然希特勒的这一决定,也使英国的轰炸计划没能实施。

但此后,英国的这次行动也成了苏联对西方极不信任的借口,斯大林认为德国进攻苏联的动机就是为了解除英国方面对高加索地区的威胁,当然英国也决不可能承认这一点,这种敌对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秘密“武器”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从此在苏德战场上,苏联掌握了对德战争的主动权。毛泽东点评这次伟大的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然而这次会战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苏联军民的浴血奋战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武器”在这场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秘密武器一:神秘的间谍

2003年2月2日,俄罗斯举国庆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60周年。同时在俄罗斯《真理报》上也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当年苏联之所以能够在这场20世纪最伟大的战役中赢得胜利,除了斯大林格勒全体军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之外,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功不可没。

1942年9月15日深夜,一群纳粹间谍趁着月黑风高空降至苏联的阿萨姆斯地区。可是落地后不久,他们便被当地的克格勃逮个正着,唯一一名逃离的间谍也在途中被击毙。经过多番审查,被捕的纳粹间谍交代,他们原本打算假扮成被关押在德军监狱里的苏军士兵,前往位于波兰的华沙间谍学校--那是纳粹德国的一处情报中心。而他们的秘密任务,则是通过便携式无线电发报机向德国军方通报苏联方面的各种情况,包括苏联民用和军用飞机及机场的分布,铁路和供水状况,以及苏联军民的士气等等。在接下来的审问中,克格勃从这些被俘虏的间谍口中,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在一位名叫塞门.卡拉班诺夫的间谍带动下,其他的间谍纷纷向苏联投诚,其中有四人,还向华沙间谍学校保证,卡拉班诺夫发回的那些关于苏联的“情报”全都货真价实。这样,卡拉班诺夫不仅成功地取悦了华沙的间谍中心,而且还取得了德国总部的信任。据当年负责审讯工作、现已去世的克格勃上校科恩斯坦汀.格里兹诺夫生前回忆,正是卡拉班诺夫通过无线电向华沙间谍中心发回的大量“情报”迷惑了纳粹德国,才促使战争的局势逐渐好转。他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华沙间谍学校对苏联高尔基市的机场设施非常感兴趣。卡拉班诺夫告诉他们,在高尔基市南部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型民用机场,而实际上那只不过是一个设施简陋的小型机场而已。卡拉班诺夫同时还汇报了这样一条‘重要情报’:在高尔基市东北方向有一个军用飞机场,而实际上,那也只是一个用木头搭建起来的仅供小型教练机起降的机场。”得到卡拉班诺夫提供的“情报”之后,德军飞机曾两度飞临上述机场进行侦察。不久,卡拉班诺夫从便携式发报机中收到了来自华沙间谍中心的感谢信!一年之后,当德军飞机空袭高尔基市的时候,向上述“重要地面目标”投下了不计其数的炸弹。

随着战事日趋激烈,卡拉班诺夫向德军贡献的“奶酪”也越来越大。其中最惊人的一则消息居然涉及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1942年10-11月期间,卡拉班诺夫向信任他的德国情报机构提供了“绝密情报”称:苏联红军的坦克梯队、大炮梯队以及其他兵种的梯队正在向莫斯科方向紧急调动。德军司令部因此判定,苏军准备在西线发起攻击。这促使德军向莫斯科发动了战争。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苏联军队正悄然开赴斯大林格勒。在得到一系类“重大”情报之后,德国政府授予了卡拉班诺夫象征最高荣誉的铁十字勋章。德国人显然有些沾沾自喜,他们庆幸因为卡拉班诺夫的“情报”而屡屡获得巨大“胜利”。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早已为苏联服务的卡拉班诺夫所提供的这些情报促使德军在苏德战场中逐渐走向失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军的重要兵团也在这些迷惑性的“情报”中走向了灭亡。

为了搞到更多情报,不久之后,克格勃又出台了另一项计划:先让卡拉班诺夫向德国情报部门叫苦,说他这边缺钱缺人手,最好能派一个助手给他。一旦助手到达,克格勃就立马将其俘虏,再从他的口中了解更多德国方面的情报。

计划从1943年2月起实施,卡拉班诺夫开始向华沙间谍学校报告说他需要钱、新衣服和新鞋子。否则为了维持开销,他就只好出去找份工作了!可是华沙间谍学校一直没作答复,只发来一份电报,建议他好歹再对付一阵子,尽量避免外出工作,但没有提到给他派助手的事。卡拉班诺夫继续坚持,却没有任何反应。德国间谍中心不上钩,克格勃只好制定最新对策--用干扰设备对卡拉班诺夫的发报机进行干扰,这么一来,卡拉班诺夫能清楚地听到德国特工的话,但是,卡拉班诺夫的话,德国特工却一个字也听不见。这个办法起效了。因为从1943年3月起,卡拉班诺夫和德国情报中心之间的联络就时断时续。德国情报中心实在没辙,只好答应给他派一名联络员乘飞机到苏联和他见面,并带钱给他买便携式发报机。这时,卡拉班诺夫的发报机已经完全不能工作了。为了“欢迎”远来的“客人”,克格勃在卡拉班诺夫的公寓中设下了重重机关。

当卡拉班诺夫打开家中书橱的抽屉时,隔壁房间的两个克格勃特工就可以听见一声钟响,这是个暗号,表示“客人”已经来到家中。然后,克格勃的特工们将冲上去,将“客人”抓捕。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客人”并未现身。

终于,1943年6月27日午夜时分,苏联上空出现了一架德国飞机。盘旋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一男子背着降落伞从飞机里跳了出来。尽管克格勃当时已经发现了这架飞机的行踪,但却没能抓住那名跳伞的神秘男子。事后证明,这名“神秘客”极有可能就是德国方面派来的联络员。两周之后,卡拉班诺夫的房东给克格勃打电话,说有个身份不明的人曾经到卡拉班诺夫家来过,但他当时没在家。随后,这个“神秘客”在大街上和一名军人模样的人一起离开了。种种迹象显示,德国人派了两名特工来找卡拉班诺夫接头。此时,卡拉班诺夫正待在他工作的地方--一个农场里。负责监视的克格勃特工估计,那名德国联络员很可能会去农场和卡拉班诺夫联络。果然不出所料,特工德刚找到农场,一见到卡拉班诺夫,就开门见山地说,此行他带来了九万卢布和四个发报机用的蓄电池,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手提箱里,埋在农场附近的树林中。他还告诉卡拉班诺夫说,他并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同伙。对于来访者卡拉班诺夫感到有些紧张,可是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他买了食物和一大瓶伏特加酒,邀请德刚陪同自己一同回寓所小聚。于是,德刚便在卡拉班诺夫的劝诱下回到了他的公寓。进门不久,卡拉班诺夫就拉动书橱的机关,之后的情节便不用说了。而另一名与德刚接头的特工罗丁,最后也被克格勃俘虏。

尽管三人的被捕经过都很相似,但最后的命运却大不同。德刚和罗丁后来被判死刑,而卡拉班诺夫却被授予卫国战争一级勋章,最终与家人团圆。他的真实姓名数十年来一直都是克格勃的最高机密,后来才公之于众。

秘密武器二:坦克杀手--军犬

犬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它不仅是家中的重要守护者,也同样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守护者。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用犬参与作战的记载。16世纪,西班牙人成功地用狗攻克了不可一世的法国骑兵。一战中,德、法等国都建立了军犬勤务部队,利用军犬在夜间传递情报,充当“交通员”,隐蔽而有效地保证了军情的传达。二战中,被征召服役的军犬已达25万条以上,而在苏联战场上军犬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保卫者”。

二战时期,苏联有六万多条军犬参加了战斗,并建立了四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6条军犬,在卫国战争中,它们负责送情报、运弹药,荡除了703座城镇的地雷,营救负伤官兵达69万人次,并创造了炸毁德军300多辆坦克的光辉战绩。

1942年夏天,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以后,利用英美尚未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有利战机,集中600多万人,3000多辆坦克,大量的火炮、飞机,企图发动新的进攻,夺取苏联战略要地。当时,德军除了使用飞机、大炮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外,还以集群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向苏军地面阵地发起猛烈的攻击。苏联军事将领们面对德军凶猛的坦克,不知所措,一时想不出对付的良策。在这危急关头,苏军警犬学校派来了四个军犬连,共计500多条经过专门训练的军犬参与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在战局困顿之际,苏军想出了利用军犬去炸德军坦克的妙计。早在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就有意培养军犬对坦克的兴趣,他们将食物挂在坦克下面,让其去寻找,找到食物的军犬便可以饱餐一顿。经过长时间刺激,军犬一见到坦克就垂涎三尺,拼命跑过去。苏军就在军犬身上绑上炸药,待到德军坦克接近苏军阵地时,只见众多军犬如猛虎下山,有的直冲德军坦克,有的曲折腾跃扑向目标,还有的为躲避德军坦克火力的扫射,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路线,秘密地接近德军坦克,将其炸毁。军犬连在这场空前宏大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为苏军颠覆德国坦克部队的重要砝码。

正是因为军犬在二战中屡建奇功,战后才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目前,法国陆军第132团编制了“爱犬者”的部分成员。它们主要任务是在全球的战区保护重要人物、嗅查可疑人物身上的爆炸物和武器。这些军犬由军队精心挑选购入,它们一般介于18个月到三岁大,并且训练军犬时只由一名士兵发号施令,以便能建立最大的理解和使之最少机会受到扰乱和欺骗。而这些军犬的最大的犬齿通常会镶钢针。据动物牙医表示,正如人类镶假牙一样,军犬镶钢牙的原因,只是替代断裂了的牙齿。当然,动物牙医不会将钢牙磨利。训练犬所能担任的职位,与其性格和灵敏程度有关。它们普遍担任的是守卫的工作和在军事区内执行监视的任务。如果有幸升职,则会成为侦察犬,其任务是在200米内嗅出敌人,追踪犬在工作时无须用牵引带,让它们追寻最少10米外的气味,以使其在任何地形都可以保持追踪,嗅探地雷。经过全部训练后,只有少数的犬能得到晋升,执行更重要的防卫工作,所以必须配备一种用钢覆盖的武器即“钢牙”,使它们有能力击倒敌人。

著名的法国陆军第132团每次都会训练约400只军犬。这些军犬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阿尔及利亚作战期间,法国军犬的杀伤力到达了极点。当时有7500只军犬参与了严峻的山区战斗,但这次战争标志着近20年的严厉的犬只训练终于结束。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人犬结合作战才再次推行,而且军犬数目达1800只。另外,针对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日本于近几年组建了“军犬反恐怖突击队”,主要是利用军犬搜查恐怖主义者活动的地点和住宅,嗅出炸药等爆炸物品,为日本反恐怖活动提供线索,以便一网打尽。

尽管军犬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战争初期苏军也因为这些身系炸弹的军犬损失了不少兵力。起初苏联军方训练军犬时用的均是自己的坦克,当绑好炸弹的军犬一上战场,面对德军坦克的疯狂射击时,竟转头向苏军坦克跑来并炸毁了多辆。经过分析,苏军才发现原来是在训练中出现了失误,这些“军犬敢死队员”只认得苏军坦克,不认识德军坦克,因此才会在战场上倒戈相向。后来苏军改变了训练方法,把坦克模拟成德军坦克,军犬才在保卫苏联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炸毁了德国300多辆军用坦克。

秘密武器三:老鼠

军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能够充当重要的保卫作用,是在于它本身忠实于人类,并且也易于训练,但小小的老鼠又能在如此宏大规模的战役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1911年人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兔热病”的病菌。接触到被感染的动物后的人也会因此而被感染。感染此病后,人将出现头疼、疲劳、恶心、食欲下降、肌肉疼痛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据报道,苏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对德军保卢斯军团使用过这种“武器”。而充当这种病毒传播者的就是小小的老鼠。

这种特别“武器”取得的效果非常惊人:在病毒的影响下,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不得不停止了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苏联科学家在二战后继续对兔热病病菌进行了研究。军事生物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使这一病菌更加完善,其毁灭力也大为提高。但俄罗斯医学专家则并不认为“兔热病”病菌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武器在战争中得到运用,因为如果这一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人体就会产生一种终身的免疫力,再次感染也就不可能了。此外,病毒感染也不会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因为阳光的直接照射能够在30分钟内杀死这种病菌。而病菌在沸水中一两分钟内就会死亡,而且消毒液也能够在三至五分钟杀死病菌。目前使用的抗生素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病菌。并且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又发现了兔热病病菌中含有世界其他有机体中没有的基因,而且科学家已经解密了这种基因,他们相信人类很快就能研制出对付兔热病的疫苗。这也将使兔热病很难成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然老鼠还可以作为传播其他疾病的媒介在战争中被利用。

谁缔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神话

1939年德国轰炸波兰,紧接着以非凡的速度攻占了法国,随即又向英国发动了进攻。在西欧战场上,法军与英军几乎是一溃千里。德国的闪电攻势发挥了神奇的效果,随后德军直扑布列塔尼半岛,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除非出现奇迹,否则被层层包围的英法盟军将全军覆没。然而,奇迹真的就发生了。

来自希特勒的奇怪的命令

1940年5月23日,德军古德里安上将的第19装甲军离敦刻尔克仅有16公里。5月24日,古德里安上将早上部署好了坦克群,决定给英法联军最后一击,希望将英法联军摧毁在包围圈中。但是,12时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进,撤回先头部队,只准许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的部队继续前进。接到命令的古德里安大为吃惊,于是马上询问总部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为何将轻而易举就能战胜的敌人放过呢?他得到的回答却是:“元首的命令不可更改。”

成功撤退,创造神话

48小时后,他再次接到希特勒的命令:继续前进。但在战场上,48小时,让几十万英法联军有了绝好的逃生机会,他们在敦刻尔克加强了防御力量,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而这时,英法联军的唯一生路就是敦刻尔克40公里长的海岸线。5月26日18时57分,拉姆齐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从而拉开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序幕。

那时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英国军队只能通过三条航线返回英国,再加上德军的炮火封锁,唯一能够使用的只有Y航线,全程近76海里,需要6小时才能到达英国。Y航线航程是原计划的两倍多,要想撤出同样多的人,就需要两倍以上的船只。时间紧迫,焦急的英国人不得不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国呼吁,号召所有拥有船只的人都来加入撤退联军的舰队。数以千计的民众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闻讯赶来。至6月4日14时23分大撤退结束,联军共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拉姆齐也因为这次撤退而名扬四海,但不得不让人奇怪的是:希特勒为何会下达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

希特勒命令的缘由

原因一:诱降英国的政治目的

希特勒一直想诱降英国。无论是在二战爆发之前还是在战争初期,他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诱降英国的打算。在他的纳粹种族理论里,希特勒认为英国人是高等人种,不是他征服和消灭的对象。希特勒是英国殖民政策的一大崇拜者。1926年,他对他最亲密的追随者说:“我希望大英帝国的王冠上的珍珠一颗也不掉,否则那将是人类的一大灾难。”而且他还一再强调想和英国结盟。他曾说:同英国结盟是统治全球的最理想的方法。英国舰队和德国陆军被他视为足以重建世界、奠定新基础的力量因素。甚至在1940年,当意大利与德国签署了著名的“钢铁条约”(《德意同盟条约》)的时候,希特勒还在宣扬自己愿和英国结盟的想法,他说:“我宁可与英国人签订同盟条约。从人种的观点来看,他们比拉丁人更接近德国人民。”可见自始至终,希特勒就没抱有与英国为敌的打算。他还曾批评过威廉二世,认为他要是不推行“世界政策”,不和英国为敌的话,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不会失败。希特勒直言不讳地说:“英国人应该把黑暗与欧洲留给我。”然而,一再示好并没有得到英国方面的回应,那个被他骂为只知抽雪茄的乡巴佬--丘吉尔根本不买他的账。

战争爆发了,德国的军队以迅猛的攻势攻陷了波兰和法国,而此时他们已经把英法联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这个被希特勒视为和德国人民最接近的民族的存亡就掌握在了他的手里,但一次犹豫,一个命令造成了他在西欧战场上的失败,这是他没有料到的。

原因二:希特勒的疑虑

尽管希特勒早就开始准备发动这场战争,但成功对他的军队来说似乎来得太过容易了。西线作战计划开始以来,德军节节胜利,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接着又用“闪电战”的方式轰炸并占领了波兰,紧接着法国也被德国攻占。如此的进攻速度快到不仅打乱了英法联军作战指挥的时间表,而且也出乎德国人的预料。希特勒与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都担心部队大纵深推进后,后勤补给跟不上,部队的两翼可能遭到法国境内的英法联军的南北夹击,从而使德军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此德军将腹背受敌。两人在交换意见之后决定,先由侦察部队探明被围联军的情况,然后再作打算,于是便向古德里安的部队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原因三:帮助戈林树立威信

赫尔曼.戈林在纳粹德军中是仅次于希特勒的一位人物。希特勒也十分信任戈林,并有意让他继任自己的职务。1941年6月29号希特勒曾经颁布过一个指示说:当他不在的时候,可以由戈林来承担起他对国家的责任。

在西线战役中,戈林担任的是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在英法联军陷入包围之后,他便主动请缨,由他率领德国空军去解决敦刻尔克包围圈的英法联军。而希特勒当然很愿意让戈林通过这次机会来巩固他在纳粹党的副领袖的地位。于是,命令陆军停止前进,而指令戈林的空军向包围圈内的英法联军实施强大的航空火力突袭。戈林的空军部队整天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空盘旋俯冲,大批轰炸机不断骚扰。但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德国空军并没能发挥出它全部的力量,一些德国将领甚至说希特勒如同制止地面部队一样制止了德国空军。由此看来,前两个原因应该是牵制希特勒下这一决定的主要因素。

如果希特勒没有作出过这个奇怪的决定,也许历史将被改写。不管怎样,希特勒的民族政策和他的疑虑最终让他作了这个决定,也许正因为如此,德军从这一刻开始走向不幸,而对英法联军来说,这个奇怪的决定使他们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他们成功地从德军的包围之中撤退了出来,33万8千多人在绝境中撤回了英伦三岛,进而为后来的盟军大反攻储备了有生力量。真不知道这次战争奇迹是英法自己创造的还是希特勒“赐予”的,或许真有神灵佑护吧! Pj4xH+hVSsG66aQhwfOLyUvvZxS41MYVknwoyfiWPzi/wnxY7WvkjZhdJNN2H0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