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功劳胜于苦劳,业绩胜于资历(二)

2.实实在在干工作,明明白白拿工资

从前,无过便是功;如今,无功就是过!

只有你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才会给你财富;只有你为企业创造机会,企业才会给你机会;只有你为企业创造空间,企业才会给你空间;只有你为企业创造未来,企业才会给你未来!

在职场中,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同一年进入企业的同事,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薪水会有高有低各不相同?是什么决定了薪水的高低?

世间无奇不有。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的杰克、迈克和恩里克,毕业后居然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企业!然而,一年之后,他们的薪水却截然不同--杰克的月薪是8000美元、迈克月薪3500美元、恩里克月薪1500美元。

三人在大学时的辅导老师莫瑞卡教授和三人如今任职企业的老板约翰·保罗是好朋友,当莫瑞卡得知了三人薪水的差距后,便问约翰·保罗,为什么在学校里成绩差不多的三个人,毕业一年后薪水差距会这么大?

约翰·保罗对莫瑞卡教授说,上学时,学生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学好书本知识,而在职场中,企业要求员工的主要是他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业绩和成果。学校与企业的要求不一样,员工表现得不一样也很好理解。虽然上学时学习成绩差不多,但进入职场后,为企业提供的业绩也许会差很多,而这种差异往往反映在薪水上,业绩越好薪水越高,功劳越大前途越好!

莫瑞卡对约翰·保罗讲的道理是明白的,教授不明白的是,他的三位学生为什么会在一年后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看着教授疑惑不解地皱着眉头,约翰·保罗对教授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从他们的表现,你就能找到答案。”

约翰·保罗把三人同时找来,对他们说:“在码头那里停泊着一艘装满毛皮的船,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要详细记录下来,尽快向我报告。”

过了两个小时,三人同时回到公司。约翰·保罗和莫瑞卡正在办公室里等着他们。

月薪1500美元的恩里克首先进来汇报:“我的一位老朋友就在港口那边工作,我已经给他打过电话,他答应帮我们的忙,明天就会给我答复。为了确保明天他能给我结果,我今晚会请他去吃饭,所以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每个月收入3500美元的迈克向老板详细汇报了船上毛皮的数量、品质和价格等情况。

等迈克离开办公室后,每月薪水为8000美元的杰克来到了老板的办公室。他首先也汇报了毛皮的数量、品质、价格等情况,并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地记录了下来。然后表明,他已从老板的助理那里了解到老板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因此在回来的路上,他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物的品质、价格等情况。

听到这里,约翰·保罗微笑点头,莫瑞卡教授恍然大悟。

此时,相信大家应该和莫瑞卡教授一样,明白三人的薪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了吧?

事实上,在任何一家企业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三种人。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三种人都是每个企业和组织需要的职员。只是,对于像恩里克这样的员工,在职场中不会有太好的前途;对于像迈克这样的员工,获得薪水和职位提升的机会虽然也会有,但远远比不上像杰克这样的员工快而且多!

在职场中的我们,如果在乎自己的前途,就应该问一问自己:哪一个人中有自己的影子?我们是否真正清楚我们周围那些收入高的人,为什么他们的薪水会与我们的不一样?

从前,无过便是功;如今,无功就是过

在2000年9月6日的《海尔人》报上,刊登了一篇小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员工凭什么拿工资?

以前,许多人认为,衡量上班是否挣钱的标准,是看你是否有迟到、早退或者旷工的现象。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一个月下来,工资就应该分文不少地装进腰包,少一分钱也会质问:“凭什么扣我的工资?”

很少有人会这么想:“我凭什么拿工资?”

试想一下,如果你上班的结果是没有给企业创造出任何效益,或者说你创造的效益远远低于企业给你提供的资源,那么企业还应该给你发工资吗?

这篇小文章很值得每一位职场中人反思!

每一个依靠拿薪水来让自己生存、生活和发展的人,都应该牢记“实实在在干工作,明明白白拿工资”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说:“我这一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犯错误,就算是识时务。”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本是一种消极保守的思想,却被一些员工视为明哲保身的职场哲学。只是,谁一旦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就会极大地挫伤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安于现状,从而危害到企业的效益和组织的发展。

“无过便是功”这一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过去对干部和员工的评价机制有关。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奉行着“无过便是功”的标准:一个干部,一个职员,只要他时时、事事、处处按照企业或组织的文件精神或者领导指示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管他有没有开拓、创新、进取精神,有无工作成绩,只要他工作四平八稳不出大乱子大失误,只要他和同事们一团和气,就是一个好干部好员工,就是有成绩,就是有功劳,就可以获得鼓励和奖励,就可以高枕无忧、安然迁升甚至平步青云。因此,“无过便是功”就成为了那些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干部和员工自我开脱的借口。

然而,在当今职场,那些奉持“无过便是功”的人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因为企业为了让自己良好地发展,必然会重用那些能够为企业踊跃立功争创效益的人。那些不能提供良好业绩、只求无过的人将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从前,无过便是功;如今,无功就是过!“无过便是功”,是对企业和组织最大的不负责任;“无功就是过”,是对员工和干部的最起码要求。

所有人都应该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

这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如今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都开始讲究能者上、庸者下了,再也没有哪一位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下面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老杨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晋升为公司的财务总监,享受上了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

公司发展得很快,一批新人又被招聘进了公司。老杨所在的财务部也引进了一位名牌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名叫简洁。老杨很快就感觉到了一种压力,因为新员工简洁工作能力极强,才华出众,不但懂得财务、营销、外语和电脑,还熟练掌握珠算。对比之下,老杨除了资历以外,其他几乎全落下风。

为了挽回“败局”,老杨针对自己暗中观察出的简洁性格柔弱内向的弱点,经过一番计划,便开始了对简洁“全面遏制”的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还美其名曰:“专人专用”。

可惜,老杨的“努力”并没有难倒她。只见她仅凭一支笔和一把算盘,便把经她之手的账目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

在老杨手下工作的前几年,简洁忍辱负重,在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老杨想抹杀都没法子抹杀得了。相反,老杨自己做的一些账目却频频出错。有一回,他做的一个重大项目的账目又被税务局指责不规范,从而使公司受到了处罚。

面对此情此景,公司新上任的领导对老杨忍无可忍,便给老杨施加压力,让简洁参与进来,全面“纠错”。不久后,公司又毅然决定,由简洁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杨调去负责公司内务。这意味着他走到了下岗的边缘。如果他不能痛定思痛,把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上去,做出应有的成绩,就很有可能要“退休”了。

这样的故事,职场中很常见。有些老员工凭着经验和资历,即使长时间不做出成绩,也有恃无恐,甚至对新职员百般刁难。殊不知,任何企业都是首先看业绩和实际能力,其次才是看资历。

资历不是能力,资历很难长久,资历更不是铁饭碗!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老员工。如果自恃经验丰富,而不重视“功劳”和“业绩”,职场之路将越走越窄。

身在职场,一定要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的生存哲学。

你只有在工作的每一阶段都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才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才会被提拔,委以重任。

只有你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才会给你财富;只有你为企业创造机会,企业才会给你机会;只有你为企业创造空间,企业才会给你空间;只有你为企业创造未来,企业才会给你未来。

一个企业要想赢利,唯一途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让顾客先获得了相应的利益,企业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只有尽职工作,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才能获得收益,否则根本无收益可言。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只需担心一点,那就是他们的赢利会多得让人无法相信。”

一个员工要想获得高薪,唯一的途径就是为企业创造利润。只有让企业先获得了赢利,员工才能获得好的报酬。

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而提供报酬的是他们的老板。因此,员工们必须把目光多放在如何为老板创造价值、增加收益上。

当员工向老板提供价值并让其受益时,是在为公司和老板创造财富,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财富。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对老板不负责,最终只会使自己一事无成。

约翰·肯尼迪在其总统就职演说里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没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职场中,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我能为公司提供什么,我能为同事做点儿什么,我能为下属做点儿什么?”很多人首先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和回报,他们错误地认为,首先从别人那里获得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如果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无视公司的利益,后果会怎样呢?

在一家设计公司里,有几个才华出众的设计人员,在开始进入设计公司时,他们都能够齐心协力,以公司的发展为目标,因此,公司的业务规模一天天地扩大。

然而,随着公司的成长,利润的分配出现了问题,这几个有才华的人都认为自己为公司创造了高利润,可是公司给自己的回报却微乎其微,于是就出现了极端的行为。

有的人因为在公司里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便到外面接私活干,其他人也纷纷效仿。时间一长,设计公司的工作便慢慢被荒废了。

公司总经理苦口婆心地劝说这些设计师,希望他们不要再干私活,但是收效甚微。最后,设计公司在总经理的一声叹息中关门了。这些设计师便开始纷纷寻找自己的客户,想要跳槽过去。但是,之前他们的这种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却令他们的客户极为反感:“你在那个公司时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了人家的倒闭;来到我们公司,难道你就会替我们公司的利益着想吗?”于是,这些才华出众的设计师,因为只顾私利而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有才华的设计师再也找不到工作,可悲可叹可深思!从员工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公司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没有了公司,自己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场所,失去了创造价值的地方,失去了工资来源,苦的还是自己。这也证明了,只有你为公司创造空间,你才会有空间;只有你为公司开拓出未来,你才会有未来;只有公司先赢,你才会随之而后赢,而不是因为自己付出很多就要赢得比公司多得多的报酬。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你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因此,替老板想着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想着自己的利益。

因此,所有明智的员工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公司先赢,个人后赢。 fN4NLEHEHQUcqwTBSyYAQBXgnGBF+om4h+Si2xDin5b/TWGttplbxhsFmdScoA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