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判断力”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源赖朝正在师父朗侯的花园里漫步,倾听一些明智的劝告,这些劝告是他熟知的赋予寓言吸引力的方法。这时,他突然间停下来去讨论那块被园丁略微忽视的地方。
就在这块地上,寄生植物需要依附其他植物生长,凭借卷须攀上灌木丛、紧紧捆住花的关键部位。
只有少数的寄生植物能触及一束密密麻麻的秸秆的中心,或者延伸到长在墙上结小葡萄的蔓生植物的内部。
有一株植物是单独生长着的,它的花开得有些寥落,叶子生得很粗糙,即使在精力旺盛的野生草木附近依旧茁壮繁茂,由于它的骨子里散发出一种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生命力,它看起来有效避开了那些危险有毒的寄生植物的骚扰;同时它的荫庇也不受那些有毒无用的蔓生植物青睐。
看到这些,源赖朝说道:
我的孩子,仔细看看吧,学着怎么接受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智慧。寄生植物代表着一种疏忽大意,这种疏忽大意与意图中最好的部分所丧失的力量相互抗衡着。
然而,力量可以有效地克服那种与日俱增的障碍;力量规划出在纠结里挣扎求存,在重重困难的中心崛起繁荣的过程,这个过程惊艳而强大。
在穿越艰难险阻、克服众多困难以后,野心与胆识就显露锋芒。
“判断力”并不需要努力追寻,它会在平和的气氛中彰显出来,远离难缠的障碍和网罗的纷扰。
它的花朵并不像其他植物那样招摇,但它绝对不能容忍自己被野生的枝子所埋没。
它很容易就产生了鹤立鸡群的效果,因为它与乌合之众保持距离。
它很谦逊,但很独立,小心地避免被卷进阻碍植物开花生长、有可能减少寿命的纷争当中。
有一种荒谬的偏见认为“判断力”所展现的内心素质很差。
这种错误认识来源于这种现象:“判断力”可以调整心态去适应高贵的观念,也可以习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对于那些被赋予判断力的人来说,他们得到的是一种可将任何事物归类的能力。
判断力也并非低估感情的影响,没有夸张地将感情的作用归为虚无。
判断力允许我们带有保留意见去考虑假设的原因,果断地拒绝采用虚伪的武器作为手段。
培养判断力的人不会拒绝承认错误。
人一般可以断定,有判断力的人很少走歪路,因为他们将明辨是非的能力锻炼纯熟,可以控制自己不偏离心中的看法。
这时,源赖朝没有再用他最喜欢的论证方法,而是换了一种象征的手法来对我们说明:
判断力应该怎样定义:
判断力是中心意识。判断力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印象聚集与联合成一种情绪--对真理的渴望。
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人来说,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思想:直接而单纯的爱。
所有的思想都是有关联的。这两种情绪的优势就是可以使一个人下定决心,尤其是在两种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更加使他们内心坚定。
判断力允许我们逃避那些使决定左右摇摆不定的恐惧感。除去使意志动摇的消极情绪,而且还会准确无误地指出应该培养的态度。
源赖朝的心中也豁然开朗了,他接着说:
判断力因个人的性格而异,与此人的周围环境与所受教育有关。
一个阶级中人们的判断力与相邻阶级人们的判断力不是一样的。
某种习俗在日本看来十分正常的,但对于那些西方人来说可能颇有攻击性,即使作为日本人的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偏见,也许欧洲人会适应某些习惯,但我们却会感到不舒服。
具有判断力的人,会小心不去强烈地攻击那些将自己的传统视为原则的人。
然而,如果批评直接针对的是那些信仰,会导致自己的判断力看起来不合适,那么这些批评就要有所保留,并且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因为这些批评只是一种带有建议性的责备。
判断力因外在的表现不同而有差异,这种不同产生于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一个日本王子对某事物作出的判断不可能和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的判断相同。
同一个对象由于所属的阶层不同而变得可取或者不可取。
人们必须相信判断力要被排除在两个这样的不相容意见之外吗?
不是的。一个想法按照不违反公认的最合乎逻辑的原则,可以由判断力决定拒绝或者接受。
如果正如经常所见的情形,一个想法遭到拒绝只是因为它已经属于过某个特殊环境群体,那么判断力根据群体的法则,认识到想法被接受之前,这个观点必须先得到纠正。
另外,源赖朝提醒我们注意一种特殊的环境。
判断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艺术而不是制造问题的艺术。
很多人发明出独创的设计,却很少对这种设计进行试验。
但是,一旦实际需要,这种科学家和天才们发明出来的独创的设计,就会以最令人振奋的、决定性的方式介入。
判断力是辨别力的主要因素。
因此没有判断力,就不能对一个主题的问题或者重要性作出评判了。
只有通过判断力的帮助,才能够辨别问题的实质,寻求合适的分析,获得一个对问题精确完美的解析。
最后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的任何情况下,判断力都具有裁判的功能。如果没有准确性,那么判断力就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开发,因为判断力会被错误频繁地打断,这是由于缺乏在表达方面的精确性而引起的。
如果我们想知道形成判断力的主要特质是什么,我们就要翻几页读一读:
判断力是众多情绪因素的合成,许多的情绪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判断力。
第一种情绪因素是推理。
然后是自制力。
在以上的基础上还有--
洞察的能力,始终如一的毅力。
然后就是智慧能使我们从经验教训中获利。
还能加上其他情绪因素,来构成判断力。但是,其他情绪因素虽然重要,也只是我们所列举出来的因素的附属物而已。
推理是真正不可缺少的健全思想的预测。
推理方法应该是从最微小的细节采取详尽的研究,我们稍后将会讨论。
现在,我们将用列举的方法来看看“推理”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
推理是安排事物相对关系的艺术。
通过推理的手段,就可以区别对待事物,以及指出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
推理的习惯决定做什么事情是明智的,从而使我们能够判断什么事情应该放在一边。
如果没有理性之光的灯塔,我们用什么做生活的指南呢?理性之光穿透了社会无知的黑暗,它帮助我们模糊地分辨出之前被投入朦胧中的事物,这些事物对于那些没有准备推理能力这一必不可少零件的人来说是隐藏的。
那些在黑暗中冒险、随便乱走的人,突然发现自己陷入无法预见的困境中。
他发现让自己恐惧的对象的性质无法确定,还诱使他觉得刺客的轮廓只不过是树枝的影子而已,他没有认清那个站在森林角落里正在盯着他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人生与最荒凉的原野一样,总是布满荆棘的。想将其迅速检查一遍,却没有称为“推理”的火炬帮助,这样就会使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人陷入险境。
很多事物只是海市蜃楼而已,让我们将模糊不清的影子当成令人焦虑不安的现实,除非我们仔细地检查,否则我们永远也看不出其中的真相。
某些事件,乍一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当我们使用推理的手段解释这些事件时,才可能看出事件原始的真相。
如果要了解一件事的原因,就要在正式接受之前、遵从之前、拒绝之前从各个角度仔细分析检查。总之,分析一件事的原因就是按照自觉的意志力行事,意志力是习得判断力必不可少的阶段。
这一原则被承认之后,才会成为一种可供认真研究的推理方法,以下是我们对推理方法所提出的建议,但前提是要承认以下事实。
没有推理就没有判断力。
源赖朝教导我们,虽然自制力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习得判断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自制力促使我们能够控制急躁的情绪,使我们的厌恶之情平息,使我们止住狂热的行为。
当暴风雨折断了树枝、撕裂了正在攀爬的葡萄蔓、将花朵的花瓣散落、将盛开的鲜花蹂躏,你可以对园子此时的模样作出评价吗?
源赖朝喜欢借助故事来描述他所传授的内容,现在,他接着给我们讲故事。
一天,一位日本王子一觉醒来。他懒洋洋地问,今天天气如何?但是他不让仆人掀起遮阴的凉棚,那个凉棚使他房中光线黯淡,避免刺眼的阳光直射他的眼睛。两个仆人将他扶躺在长沙发椅上,然后走到隔壁房间,隔壁房间的彩绘玻璃窗上没有挂窗帘。
其中一个仆人,把他的脸贴近黄色的玻璃窗前,他欣赏到美丽的花园,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不禁感叹起来。
第二个仆人,他的目光被引到蓝色的玻璃窗前,从中心处向外望去,对他的同伴说,自己看不见阳光,天气阴沉,乌云在地平线处投下阴霾的影子。
他们每个人都回去诉说自己对天气的印象,王子很惊讶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因此,这位幕府将军得出结论,这就是没有将自制力锻炼纯熟的结果。
那些单凭一腔热忱看事物的人们拒绝承认他们可能被人剥夺了辉煌与壮丽。
另有一些人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从来没有从自身挖掘潜力,这倒也省去了给听众编造悲惨遭遇的借口了。
人们发现自己受到具有迷惑性的事物吸引,有的人向着错觉仓促行事,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想承认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两者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他们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得出了可悲的结论,因此使将来成功的可能性落空了。
根据这位日本哲学前辈的观点,洞察力并不总是天赋。他说:
这是一种少数高素质的人才会拥有的品质,但是应该通过磨炼意志以及不断地训练来增强。
人们可以努力地尝试预见当前事件的解决方案,用这种方式就能轻易获得这种品质;或者至少可以试着解释事件背后隐含的起因。
很多时候明显的效果是由看来不起眼儿的缘故引起的,因此需要持续不断注意的正是对这些重要细节的深入洞察。
几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可以充当仔细研究的对象,政治事件或者使家人朋友感兴趣的事件都可以当成话题来认真地分析考虑。
如果我们将这些思考局限在去分析那些我们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话题上可能效果会更好,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习惯冷静而又无私地对人和事作出判断。这种特质对于完善洞察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热情使思绪产生混乱,那么理解力的清晰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样不断恶化下去,判断的顽固性就会逐渐消除判断力的显现。
始终如一的毅力更难以把握,因为它是前面提到的各种特质的综合体。
始终如一的毅力是从推理能力中得到的启示,没有自制力它就不会存在了,而且始终如一的毅力意味着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洞察力,因为始终如一性一定要在确信是对的基础上才会发挥作用。
如果你长时间击打一片铁皮最厚的地方,不久后它就会变得像精美的字画一样薄。
我们无法给始终如一的毅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始终如一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又不能与之混为一谈,因为始终如一的毅力有着自身的逻辑,这个过程不是产生一个简单的行动而是产生一系列的优势相互依存,但总是彼此具有推断关联的行为。
始终如一的毅力摒弃了所有与问题中主题相悖的想法;完全是内心授权的情绪,集中于一个独特的目标。
因此目标很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这个目标,可是主导思想将会永远指向连续的成就,在其不同表现形式下--尽管有时各种表现相互矛盾--其实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着一个共同的主导思想,这个主导思想的最高权威性与决定性的成功紧密相关。
这位哲人继续说道,我们在这里也要说说智慧,因为智慧是我们分析以前经历的先驱者。
正是生活这个永无止境的课堂把岁月赋予人的智慧教给了我们。
但是为了从经验中获益,达到衰老的时刻是真的很有必要的过程,经验在当时没有用,因为它是一个牺牲后的战利品。
趁着自己头发乌黑心存希望,这时候努力实现愿望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把智慧和经验的特权给了年长者呢?
这是与明显错误斗争的最好时机。
让这样的天赋显得一文不值,这不是最大的讽刺吗?
如果从经验中所获得的智慧不能保护我们年轻时免遭种种的不良诱惑,那么智慧又有什么益处呢?
为什么智慧的美丽只对那些无法从中长久获益的人显露?
这是源赖朝的观点,他说:
我们会怎样看待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双臂但是却很自豪自己拥有手镯的人呢?
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年轻人从智慧和经验中有所收获,但更重要的是,向他们阐明怎样做会导致这些教训。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拥有漫长回忆的长者会比一个年轻人更清楚生活的陷阱。
但是,他总能进行公正且毫无偏见的判断吗?
这个人难道不会为自己曾经的错误找借口掩饰,或者夸大自己的成就吗?而这些成就可能只是由于机会或者环境因素而造成的。
因此,年长者不能判断他在二十岁时的情绪,除非有记忆的帮助,也许稍纵即逝,否则他只是凭借一种程度上已经被无限减弱了的感情再现来回忆。
这种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很容易逐渐变弱,记忆的完整性也会越来越不精确。
然后,在萧条的日子里,一些关于最初想法的细节渐渐变得不再生动清晰,因此削弱了推理的力量,这也是行动的借口或者根源之所在。
虽然我们很崇尚年长者的智慧,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将这种智慧习得,使其成为生活的助力并且实践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那些坚信什么都无法与个人经验相比的人,我们需要再次展开讨论,提醒他们考虑一下我们前面说的几句话,请他们注意只有在讨论时抛开个人偏见才能够形成公正的看法。
那么,真的有必要经历痛苦才能避免痛苦或者使以前经历痛苦的伤口痊愈吗?
大多数心理学家本身并没有患上他们所处理的心理疾病。
这个事实不是可以说明,利用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法能够预防疾病吗?
而且既然我们在讲判断力,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及时使用判断力,我们也会很快看到它的效果。
那么,既然生理上可以用这种方法抵御疾病,精神层面也可以。
首先是从书本,然后从生活经验教训,医生才会学到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的原则。
真的非要先使自己中毒才知道某种植物是有毒的,而另一种草药可以解这种毒吗?
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其他人的经验与我们的教训一样有用,那么其实我们也许已经拥有智慧了。
源赖朝提到,我们周围发生的事件对于当事人来说,都可以是开发他心中完美的推理能力的机会,机会的开始就是从各种前提得出所有分析结论的时候。
知识就是从反复出现的事件中、相互的关系中、等效的事例中、相类似的情况中获得的,它可能会产生美好的结果,也与任性的情绪被克制的程度成正比。从经历中获得智慧的过程比较缓慢,判断力会以平静而显著的方式彰显出来,判断力总是致力于圆满的成功,同样,它也为变成力量与和平的化身付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