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有些读者可能听过世界闻名的哈利-劳德的一些歌曲,特别是这首歌曲,歌曲开头是这样的:“晨曦之时,起床不错;安躺被窝,岂不更妙”。
也许“安躺被窝”的确不错--对那些遗忘昨日、不思今日、放任明日之人,的确不错;对不思进取、消磨工作、混迹于世之人,的确不错;对慵懒、漠然、从鸡蛋里挑骨头、不知世界最重要之人即为自己的人,的确不错;对不知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命运、不知自己是独一无二之人,的确不错。
我不是说,每个失败者都是嗜睡之人,但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失败者不嗜睡。
我相信,半数以上的工薪一族,特别是那些需从郊区坐火车或是轮车上班者,不到最后一刻,还是死赖于床上。闹钟一响,他们猝然惊醒,迅速穿衣,虎吞早餐,奔向车站。来到办公之处,不死即伤,心疲力竭。此等行为必然是要遭受惩罚的。与其如此,不如早睡一刻钟,早起一刻钟,岂不快哉?
艰苦的工作不会伤及任何人,身体不能胜任者除外。真正伤人心智体魄者,实为匆促与焦虑也。有序渐进的工作不会伤及人身,匆促则必然会。
若不能在早上有时间沐浴、穿衣,慢悠悠地享受早餐,或是不紧不慢走到车站的话,那么他就难有最佳状态。大多数员工在进入办公场所时,却不能为别人奉献最佳的服务。
当然,你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但不要颠倒黑白,不分昼夜。要在正确的时段睡觉,尽量早点睡觉,而不要迟点起床。早上贪婪的那一丁点儿睡眠只能让人整天昏昏恹恹。在潜意识里,你知道自己必须起床上班。这种焦虑无疑打扰了你的清梦。因此,早睡早起才是正道。
在一天之晨,你没有感到疲惫的权利。如果你深陷其中,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在迈进办公室的那一刻,你应该是精力充沛,满怀热情地希望工作,而这背后少不了一夜良好的睡眠与丰盛早餐的能量支持。
睡眠充足,给你身体一个放松的机会吧;给你肠胃一个好好消化食物的机会吧。但若你执意虎吞食物,然后冲刺二百五十米赶车,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14.保持清明适度的生活
沉迷酒色之人,眼前之世俗成功并非真实,那些自愿以各种形式的放浪形骸伤害自己身心之人,其生活无疑距正常有序的生活十万八千里。
即便是那些放荡的成功者,都不会把成功归咎于毫无条理的生活。若他们的个人习惯能值得效仿,那么在商业上或是其他方面上,他们应该会有更高的成就。
任何形式的沉迷、放荡,以及大大小小的败俗行为,都将使人付出惨重的代价,让人的心智矮化,使正常的身体机能出现紊乱。
有些人看似能够游走于极端之间,仍能保持一种均衡状态。但请在“看似”一词下面划上重标号。因为,没人能够肆无忌惮地犯错,而免于受罚。这些人迟早都是要被惩罚的。
任何一种过犹不及,无论是犯错还是过于剧烈的运动,都是以身体及大脑一定的损耗为代价的。一位著名的体育教练最近告诉我,大多数的田径运动员都有过度训练的情况存在,这种危害只有在人过中年之后才会慢慢显露出来。当然,沉迷放荡比过度的训练要更具灾难性。
惯于酗酒的雇主对于别人难有尊重可言。在酒醒一刻,他鄙视自己与别人。更有甚者,他眼里容不得有放荡的员工,并进一步要求其员工要洁身自爱。
虚假的商人身边不会留用与他彼此彼此的员工。
对于那些经常嘴叼香烟的员工,身为老烟鬼的雇主会觉得不可思议。然后他制定超出常理的“禁烟”措施,特别是针对香烟。
过犹不及,即便是合法的,也是一种道德上的犯罪。雇主本身有过度行为,却又不准员工有这种行为,这实在是极尽歧视之能事,不论这是否只是限于小事。
午夜时分的晚餐,频繁地出入剧院,一周数个舞会,以及那些充斥着夜晚的种种活动,直让人神经之弦绷得过紧,人生的滑坡也就在不远处了。
在这个问题上,剥离道德的因素,让自己过上清明适度的生活,让自己的身心免受其影响,也不被各种形式的消沉放浪所矮化与伤害,这可是物超所值啊。
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工作上的资产,有助于个人的升擢,或是取得最终的成功。
为正确理念本身而正确做事,这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重要动机。没有比处心积虑、自愿以各种过度的行为或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举动伤害自己的身体,继而影响心智的行为更为愚蠢了。
不卫生的食物、缺乏睡眠、空气的不畅与缺乏锻炼等种种行为,与酗酒一样,都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好好的身体给搞垮。
若你不保重自己,清明生活,你在生活中将会付出代价。
大自然永远也不会原谅、忘记与宽恕那些违背其规律的人。
15.不劳而获不可能
那些妄想不劳而获之人,与那些企图发现永动机的秘密之人,一样让人觉得可笑愚蠢。
无因不成果,结果取决于原因。假设你真的可以不劳而获,那么,你不劳所获的东西的价值,与你为之付出的东西一样--都是一文不值。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付出某种劳动才能获得。若在毫无付出之时,却有所收获--无论是金钱还是某种能力,你都是在盗窃赃物。即便是在盗窃赃物时,你也不是不劳而获,你必须铤而走险,而这种风险可以看做是一种买进价。
或许,地球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在希望可以不劳而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取得好的结果。
比如说,你的周薪是十美元,后来你的周薪升至十五美元。若你不配领取周薪十五美元,你就不能赖在这个位置上。不恰当的升擢比不升职更具灾难性。若你身在其位,却不能谋其政,那你还不如退回原来的位置,这样自己会显得更加成熟,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
互惠是生活与商业中的一个根本原则。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恒久的事物的存在,任何事物也只能眨眼流逝。
你必须“履行诺言”,你必须做到物有所值。如果你所奉献的是少于合同要求的,你将被无情地淘汰。
骗子岂可长久。在间或一段被释放出监狱的短暂时光里,他难以有所作为。他自己没有可以在市面上立足的信誉。作为一个小偷,他注定是个失败者。
不要尝试去获得超出自己所付劳动之外的东西。在你自己未能“物超所值”之时,不要整天嚷着要加薪。成功的销售员已意识到,若想取得成功,自己就必须扪心自问,自己所卖的东西对自己、对买家的价值。如果双方不能就此达成一致,这就不能称为有价值的销售,这种销售也就难以长久。
作为雇主,无论你是在销售货物,或是存储书本,这都是一种产品。你不能妄想可以超值地推销自己的经验、能力,除非你的对象是傻瓜,打趣地说一句,傻瓜能成为你永久的顾客吗?
不要销售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强求一个超值的价格。
成功有赖于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销售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如果你获益少于所应有的价格,你就是个差劲的销售员;若你获益过高,你的顾客就是个傻瓜。
16.果敢为人
若你是对的,并能证明自己的立场,不要妥协,不要磨掉棱角。
世界充斥着模棱两可与漠然袖手之人,他们害怕自己与别人。
我不是说,你固执己见,将自己的观点加诸别人头上。即便你是正确的,也还是要讲究策略的。舍弃自己观点而逢迎别人,这与保持诚恳与果断的独立性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当别人问你之时,尽量要有所准备。可以回答“是”或“否”,而不要说“我这样认为”云云之类的话语。
一位成功的商人定是一位目标明确且积极向上的人。对于员工过度的干预,他是不会容忍的。而他却赞赏那些富有才华与敢于表达的员工。
当然,你不可能时时保持目标明确,积极向上的斗志。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明确支持或是反对某件事,并可以确定是否该做某事。
雇主让你做某项任务,他可能会问你要花多长时间。如果你相信自己,最好说“我会在下午两点完成”而不要说“我将试着在下午两点完成”。如果不敢确定,可以放宽一点时间,让自己有足够时间去完成。可跟雇主说“在下午四点前完成”。当然,若你在两点钟完成,那是最好不过了。
了解你自己与自己的能力是你的责任。
认识自己愈深刻,塑造自己愈完美。
尽己之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与极限,不要随便冲出自己的安全区。
当你确定之时,勇敢地说出来,不要妥协与模棱两可。勇于表明自己的立场,有助于建立起自己的声誉。若你信守承诺,人们就会信赖你。
若你相信自己,别人也会相信你。
对生活、宇宙万物有一个大概而又明确的认识。
切勿犹豫不决,畏惧责任。
若你不是墙头草,而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那就选好自己的立场,然后坚持它。
当你确定之时,不要害怕说出来,不确定之时,要像一个男人一样承认。
不要让自己成为矫揉造作的人,也不要养成病态的谦虚。
若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那就坚持自己的立场,除非被证明是错误的。
积极向上之人易于成功,尽管其人也时常遭受失败。
你不可能永远站在正确的一面。
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自己若想交朋友,就必须同意所有人,而对差异之处闭口不谈。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有脊梁骨的,并且对别人会予以欣赏的。
让自己驻足于坚固磐石之上,且要远离流沙。
17.忠于职守
我的鞋子需要修理,于是,我把它带到买鞋的那家商店,其中一位销售员已经卖鞋给我长达十余年了。当时,他忙得不可开交,我在一旁等了一段时间之后,问他“什么时候我可以来拿鞋”。
“大概星期二吧。”他回答道。
那天,我来到这家店铺。那位销售员不在。迎接我的是一位年轻人,他的头发两边对称,青涩的脸预示着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位销售员很有礼貌,但其表现得近乎谄媚。他在店铺找了一下,无法找到鞋子。然后,他说:“很抱歉,我想鞋子还没有从鞋厂送过来。史密斯先生做事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有条理,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看不顺他批评的语调,我回答道:
“史密斯先生当时很忙,而且他当时也没有明确今天可以修好,只是在情急之中可能认为今天应该可以。”
史密斯先生是一位资深的销售员,因其良好的经营记录而深受欢迎。他谙熟自己的业务,私下里与数百位顾客有来往。许多顾客宁愿多等半个小时,都要接受他的服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位初出茅庐的小职员批评自己的上司,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其他类似的情况,亦是如此。
忠于自己的雇主是不够的,这应该扩展到每一个员工的心灵。他们应该团结一致,为维护公司的信誉而努力。
做不到这一点,不仅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也是在商业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无论在什么情形下,一位职员都不应该当着顾客的面评论自己上级的是非。相反,他应该尽力去掩饰这些错误。他们应该用礼貌与热忱来接待顾客,而不是互相指责,即使有人真的值得指责。
这位年轻职员的批评完全是毫无必要的。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这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他只是“涉世未深”,过于看重自己,这是很愚蠢的表现。
他的言行,虽然很有礼貌,仍旧让我感到很愤怒。如果这家店铺只有这一位职员,我将另觅新店了。
广大的职员们,团结起来吧。站在正确的一面,抵制错误的倾向。你们需要明白一点:自己的价值与别人是息息相关的。大家应该互助,切莫互相指责。在给别人找错之前,自己先站在镜子前,确定一下自己是否应该被批评。
18.活着就要不断地学习
教育可以分为三种阶段:第一,学校里教授的读写算这三种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没有这个前提,进一步的教育便无从谈起。第二,宽泛的文科教育,这种教育一般是在高中、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开展的,这种教育并不为某一职业作特别的准备。第三,职业教育,就如在医学、法律及技术学校等开展的教育。
在本文中,我将自己的教育研究范围仅限于第二种教育,这是介于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一种教育。
对于第二种教育,教育界众说纷纭。一些过分实际的人宣称,这种文化教育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个男孩应该从基础教育直接跳至与其未来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而也有一些教育学者则强烈推崇在大学教育中推广文科教育,认为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心智,更能为学生的未来作好准备。这些专家并没有反对职业教育,但认为年轻学生应该让自己牢牢地扎根在普通教育的土壤中,之后才接受职业教育。
许多大学现在都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并据此制定课程。在学生学习一些与其未来职业有关的课程时,可以受到更宽泛的教育。
有人说,一个人不能接受过于宽泛的教育。其实,只有当学生作出巨大牺牲并掌握必要的才能之时,这种说法才具有其合理性。
若一个年轻人初涉工作之时,他不懂得一些经典文学方面的知识或是其他纯学科的知识,非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掌握,我建议他放弃大学教育。但若他之前已接受过文科教育,不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我建议他接受大学教育。这种教育无疑会让其心智升级,在日后的时光里更好地掌握工作的技艺。
若一个人向着专业发展,这种宽泛教育更是具有直接的价值。尽管不可能完全派上用场,但心智会成为其工作的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心智的锻炼应该沿着最宽广与自由的方向前行。而在商业之上,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归根到底的是人,而不是教育。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有助于一个人成长发展的。
在总结之时,我想说,尽量多接受点教育,无论是文化性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只要这对你的健康与未来无害。若你必须要在早年自力更生,不能腾出这个时间,我建议,你可以放弃一些教育。否则,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学一点。
疑窦丛生之时,多接受点教育吧,不要自满自足。这只是一个你是否支付得起的问题。
19.业余嗜好须适度
大凡成功之人,无论是商业巨擘、专业奇才,或是其他有所成就之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对工作之外的一些事物有强烈的兴趣,这些兴趣远离了他们平时的生活轨迹,并不需要耗费心智与体力。
这些人都会有某些娱乐与消遣,帮助自己放松身心,忘记工作的责任与烦忧。这种娱乐活动可以是棒球、网球、划船或是其他体育活动。有些人喜欢棋盘的沉静,有些则是对散步有难以割舍的情愫,跑到森林,远离工作的尘嚣。若想更好地应对人生的责任,这种娱乐是必不可少的,无论这是体力还是脑力。
只要这种娱乐是有益的,不让身心劳累,其形式则问题不大。但还有一点很重要,一个人要尽情享受自己的娱乐时光。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之余,或是常规的职责之外没有任何嗜好,他会渐渐生厌,工作会变得困难起来,人也会变得郁闷与无趣。
很少有人可以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而不思其他娱乐。若他能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应该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有人说,那些最具智识与勤勉的金融家,却可以放下身段,更像一个男孩那样玩耍。那些平庸之人,却把娱乐看成不必要与没有气概的事情。如果读者能够看到杰出的教育者、著名的银行家或是商业巨擘在野餐之时的表现,会大感吃惊。在玩乐之时,他们好像重返少年,脱下皮鞋,赤脚踏地,到处狂奔。他们漫无边际地开着玩笑。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领会到了更高层次的快乐。当他们娱乐时,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走进旷野之时,一股年轻的热忱漫溢其中,忘记年龄之所限,工作抛诸脑后,人生烦扰消散无形。他们甚至为无关紧要的胜利斤斤计较,好像这就是人生的全部。
许多人把午餐时间作为一种休息的时间。他们聚在一起,故意免谈工作,只谈一些琐碎的事情,互相逗乐,有时甚至玩乐嬉戏。
但当娱乐消遣超过一定的限度,人就会变得华而不实,失去对工作的乐趣。
如其他所有美好的东西,娱乐消遣也是有其好坏两面性的。
娱乐尽管有益身心,但绝不要过于较劲。娱乐应该让人心智放松。如果娱乐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就难以称为真正的娱乐。如果像足球那样耗费体力,或是像下棋那样消耗智力,这可能就得不偿失了。要想真正从娱乐中获得休息,就必须让自己放松起来,忘怀世界的大起大落,回到小时候玩偶与积木的纯真年代。
让我稍稍警告一下,许多人在娱乐的时候,融合了沉迷与放荡,通常是与觥筹杯盏相连接,因此,个中的益处也就流失了。许多人不喜欢户外活动,而是热衷于室内活动。偶尔,这样效果也不错。但相比来说,户外活动更让人心情舒畅。
大多数商业是在室内进行,大多数娱乐是在室外开展的。
20.老练处世
我并非说,一个人应该收起自己的主见,心中想的“是”憋出来的却是“不”或反之亦然。我并非说,一个人应该对人对事谄媚矫揉。对于那些没有主见,或是怯懦于表达主见的人,我不敢苟同。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没有自己的观点,好像大脑没有安在自己头上的人,是难以立足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个性也就无从谈起。但那些意气用事、睥睨一切的行为与适当的圆滑手段,或人称“老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记住,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别人也会一样想。别人与你的想法不一致,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啊。
你当然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想法,但除非这是一个事关诚信、道德、是非等的重大问题,我建议你永远也不要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观点,以免激怒自己的朋友、熟人或是工作的同伴。
如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观点,你对错的概率对开时,或是别人也是有理由不同于你时,你最好记住一点,自己想的不一定是正确或最好的,别人想的可能是对的,正如你也可能有时站在正确的一面。
你应该老练圆滑一点,不要激怒自己的朋友,大家应该互相交流。当你想让别人觉得他们有错误之时,也要有气度让自己接受错误。
圆滑老练是一种商业资产,正确的使用并非是弄虚作假的表现。
除非你认为自己完全站在正确的一面,并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是感到别人可以从你的观点中受益。否则绝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因为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恼怒情绪,百分之九十九伤人心的言论,都并非因其本身对错与否,而是很多自高自大之人,硬着皮头,不愿意承认一点:用一美元的火药,镇压一分钱的游戏,这是毫无意义的。
其实,每天发生在办公室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足轻重。你要么圆滑巧妙地绕过,要么激怒同事。
身处江湖之中,圆滑老练,彬彬有礼是基本素质。勇气引领下的圆滑在化解冲突中所向披靡;没有勇气的圆滑、不愿为有价值的事情挺身而出的圆滑,根本不是自主,而是愚昧透顶。
挺起自己的肩膀,不是准备随时与人决斗,而是为有价值的事物抛头颅,洒热血。
21.做职责外的事情
一位年轻女士最近成为了一家鞋厂董事长的私人秘书。她经常要独自在办公室工作。有时,她用电报或是电话都找不到董事长。她住在郊区,某天早上,在车厢里,她听到途经鞋厂所在地的一列火车发生了重大事故。
在抵达办公室之后,她马上查看装货单,发现一车的鞋子已经从工厂运往一家大型零售商那儿,而这些鞋子可能正是在那列失事的火车上。她马上打电话给货运处,但无法确定那列出事的火车是否装载着货物。确切的消息在下午四点就可知晓。她马上打电话给零售商告知其事情的发展状况。此时,她知道有些做推销的鞋子第二天必须要运到,她告诉零售商自己对一些事故的细节也不敢确定,但可以让鞋厂把一些型号相同的鞋子先用快递的方式寄出,在第二天早上就可以运送到。
这位年轻女士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职尽责,她本该向董事长或是其他上级报告,但当时他们都不在。后来,董事长对她的表现极为满意,大加赞赏。
在紧急时刻,她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信守了自己的工作信条。
当然,要想具体明确一位下属职责的精确程度,这是很难的一件事。这是一个判断力的问题。一些雇主紧握权力,一点都不下放。但大多数雇主还是赞赏员工为公司所带来的实在利益而采取的额外行动,只要员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且没有牵涉到重大的利益问题。
你或许听过许多良言忠告,说安分守己就是自己所有的职责所在。无疑,一位员工不能越俎代庖,超越自己的职限之外。事实上,那些中规中矩,一成不变地做着别人指定的工作的员工,是很难逃脱出现状的束缚而有所突破的。他们可能仍然是一位好职员,偶尔或有一点工资的上涨或是升职,但很难独当一面或是身居高位。
发挥判断力的机会总是有的,主动出击之人会有所收获,擢升与获得赞赏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员工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拘泥于自己既定的职责。对于自己必须所做之事,他们毫无兴趣。他们让自己机械地工作着,因此自然地,他们也是很容易被替换的。
无论自己职位多么卑微,总会有自己发挥能力的时刻,做一些“合同之外”的事情,只要是建立在良好的判断之上,这将成为自己有价值的资产。
紧急时刻无从预测,随时都可能降临。这既可能是命悬一线也可能是虚惊一场,但这些情况都必须要手麻脚利地去应对。迎接紧急情况刻不容缓,必须得到有效的应变。而在此时,判断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升薪之道
期望升薪,人之常情。工资代表着每个人辛勤工作的回报。如果你物有所值,也应该获得更多的报酬。
影响加薪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你必须物有所值;第二,你必须让雇主相信这一点;第三,雇主必须有能力支付更多的薪酬,企业必须有盈利的保证。如果这几点不能保证,那么即使你有要求加薪的这一愿望,雇主也是会不予理会的。
如何才能获得加薪呢?在多数情况下,责任在于你。如果你物有所值,多数雇主是愿意给你加薪的。若你对公司的盈利状况估计充分,可以自己好好地分析一下,细述自己的优势,就大致可以确定自己是否符合加薪的条件。除非你对自己十分肯定,否则就不要随便提出加薪。宁缓勿急,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或是企业不允许之时,静心等待。
若条件允许,一位正直的雇主不用你说,他都会帮你加薪。当然,偶尔他也会没有注意到你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自己的情形客观地讲一下,征求他的意见而不要一味要求加薪。态度要像对朋友一样。若他是公正之人,在公司允许之时定会给你加薪的。
记住,忠于职守是不够的,这很难让你有加薪的机会。要想获得升职或是加薪,你就有必要做些工作之外的事情,以此来证明自己有思想、有能力,并且渴望为公司作进一步的贡献。
一位只是履行职责的员工将难有升迁的机会,或许偶尔薪酬会有一点上调。而那些永远勤奋,挣脱自己固定工作的束缚,做一些额外事情之人,或是那些精心研究工作,一点一滴积累的人,才是升迁的对象。在一些时候,一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很难让你去注意到,自己的雇主可能也没有注意到。但是,还是要做好这些事情。这将会让你更好地应对更重大的事情,其实,当你认为一位雇主眼睛闭着的时候,他大多数情况是明察秋毫的。
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还要做一些除此之外的事情,这才是不断进步的正道。
23.别混淆工作与社交
你可能是一位记账人、速记员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职员,在办公室或是会计室工作。雇主可能是一位通情达理之人,没有对员工的自由有过多的限制,只是希望你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你不影响工作前提下,他是不会干预你与同事的交谈或是偶尔的娱乐。
也许,你有很多亲戚朋友,他们的社交性“很强”,经常在你工作之时拜访你或是在工作行将结束之时找你。而更为常见的是,他们会经常在你工作之时打电话给你。
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一般雇主都是不会予以干涉的。你不是身处于监狱,并不受一些僵硬的规矩的束缚。在不影响自己与别人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你有自由活动的权利。
成功者在工作之时,都是害怕被人打断的,他们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你忙活之时,一个社交性的电话,不仅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对于雇主而言,亦是如此。要想重回原先的状态并非易事。
我知道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职员得不到升职,完全是因为他的妻子每天都要打电话给他,并且通话时间总是在一个小时以上。
当你正在数字的“群山”中跋涉,欲登顶峰之时,“叮叮叮……”的声音由远而近,你不得不从紧张的“爬坡”中抽出来,去接这个电话。整个工作被打断了,此等损失,只有你与公司才深有体会。
你在做某件重要的工作,且必须要限时完成。正在紧张工作之际,亲戚或朋友却来个电话,你不得不抽离出来,然后匆匆忙忙地赶工,以求交差。
我犹记有一次,一位求职者的申请被拒绝,完全是因为他那健谈的亲戚在旁喋喋不休,怎不让人生厌?
若你怯弱,情感深沉,不善外露,或是过度谦虚,站在雇主面前,你就难以双脚不发抖,若是身边没有亲戚朋友的陪伴,你定会落荒而逃。此种人的确不是雇主所需的。
雇主要的是你,不是你的亲戚,或者朋友。
在工作之时,让你的亲戚朋友远离一点,当然偶尔的紧急情况除外。
若你有爱管闲事的朋友,不懂得尊重你的工作,你可以柔和而坚定地告诉他,自己在朝九晚五这段时间并非可以随心所欲。
当然,父母、朋友对你很关心,但在你工作期间,他们也没有权利打扰你。除非有紧急的情况,否则频繁的拜访只会打扰与影响你的工作。
如果你与朋友约好一道回家,一定要在工作之后。当你忙活之时,朋友却在接待室烦躁不安地等你,这会让你如何专心工作呢?
社交生活为一码事,工作为另一码事,不要将其混淆。它们的构成元素是不一样的。两者很难交融,并期望产生好的结果。即使有,也不是属于你的。
24.人可以老,但不能服老
年龄是相对的。许多六旬之人,在心智与体魄上,优于不少二八少年。
俗语有云:人之所老,窥之动脉。此言正是。但豆蔻之心,却是岁月所不能剥夺的。
谁又能阻挡时间脚步的前进?但只要愿意,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我们却还是可以葆有一颗年轻的心。
历史往往在昭示一个事实:超凡伟业完成之人的年龄介乎五十与六十岁之间;第二个发展期在六十与古稀之间;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四十至五十岁之间。智力之高峰,似乎皆于半百之刻骤然而至。人过中年,心智愈发成熟,思想愈发活跃,情感愈发丰富,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人生之初的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似乎皆为训练之期。俟后,开花结果,名声、幸福、顺意则接踵而来。此等收获,非一初涉世的乳臭孩童所能撷也。
于体表,五旬之人或不长于长途之竞,横跨江河。但倘其心智自律,其亦更具弹性、其精力更为充沛。其力实不输于少年。
身体机能,非人所能控制。心智之所属,则在人彀中。个性、幸福之情,皆储于大脑之中,而非驻足于四肢或是远处的枝丫。汝之所想,汝之所为,当年岁如冰冷的雨雪无情地拂过身体时,内心却仍可犹如炉火冉冉,烧得通红。
智力上乘者、成伟业者,内心俨然一孩童也。其与孙子玩弹珠之游戏,怡然自得。虽体魄不宜劲舞一曲,心智之乐,亦是痛快。于旷野之间、深林之僻,常见其身影出没。肩背鱼线,鱼饵系之。静坐于老旧而苍白的茅舍,静忆半生光阴潺潺流晃。其忧者,竟为挤羊奶、晾干草。其喜于负桶出门,归来之时,腰酸背疼,却得满桶浆果。此景之所获,非华尔街呼风唤雨之乐所能及也。
其喜于漫步于年久的老渔村,与不期而至的水手漫无边际地交谈;或于粼粼波光的水面,轻棹扁舟,静观水破浪涛。心惊骇,城廓闹市之热闹,怎可与比?其童真之心,熠熠生辉,一如潋滟的波光。
葆怀童心之人,有福者也。虽逾古稀之年,仍是一老顽童也。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曰:能,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