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24人才重于一切

最近作了一期意义深刻的访谈,采访对象是一家芝加哥大工厂的老板,他经手上亿的美金,手下有成千上万的员工。采访期间他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因为其中包含的正是他成功的精髓。那句话就是:“人才重于一切。”

与其他著名的言论一样,这个结论也需要仔细推敲,不可以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

显而易见,许多才能卓越的人正被他们的职位所限制;更确切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职场上,机会绝对均等是不存在的。

有许多人的失败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这些人同样精力充沛,信念坚定,壮志凌云;但是,那些我们称做运气或机遇的东西,似乎在他们的面前竖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墙。他们也许还会在现实中挣扎拼搏,但显然无法轻易地克服这种先天性的不足。

但是寻根溯源,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失败还都是由于人们自身造成的,而不能怪罪于环境或其他因素。

通常来说,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这些了不起的人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为成就事业也作出了一定的牺牲。

拿普通人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似乎比较公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重任和责任都应该落在这个人的肩上,而不能怪罪于他身处的环境。

有才之人加上后天的努力似乎更容易成功。但是,再有才能的人,如果他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机遇,也不去孜孜以求新的机遇,同样会遭遇失败。不过在相同的情况下,也许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抓住了机遇并且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便成功在望。

所以总体来说,这位来自芝加哥的朋友所言甚是,人才的确比工作本身还要重要。

对于能人来说,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也能将其发掘到极致,并能取其精华,或者将它作为下一步计划的奠基石。而庸人却总是错失良机,在任何职位上都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尽管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不定期的商业萧条,还有无法逾越的先天性差距,这些看上去似乎都是拦路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般人也只能管好自己,这样仅仅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在面对更大的困难时,就束手无策了。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能够处理属于自己的一切事物。他有权利选择利用自己的权利为他自己或他所属的团体谋利;也有权利选择暴殄天物,对生命中出现的每个转机视而不见。

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我们无法再去设一个岗位然后等待招来合适的人选,而是演变成先发掘人才,再让职位去迎合他的需要。

一切要素都取决于人才,而非工作本身。

25找工作的技巧

找工作的第一步:走出门去寻找。

工作机会处处都有,它们等着你去发掘。

如果你想守株待兔的话,你永远都会处于失业状态。

工作岗位,就像机遇一样,只会待在所属之处。它们不会四处走动,而且从不表现得和蔼可亲。

我还从未见过工作可以自动送上门的。

工作岗位只会注重它本身所要求的,并且寸步不移地等人来发掘。你得自己去定位它,而且应该主动去争取;如果你不主动出击,全力以赴地争取这个机会,它定会与你失之交臂。

对待机遇要快马加鞭、步步紧逼、毫不犹豫、紧抓不放,那么这个工作机会才会成为你的囊中之物。

也许世界上没有适合每个求职者的万能职位。也许有时你的期望大于自身能力范围--这样很好。不要傻傻地等着自己想要的工作岗位,要先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韬光养晦。

与失业者相比,从业者将更容易得到另一份更好的工作机会。

请铭记在心:工作机会不会追着你跑。反之,你应该目不斜视,直奔目标。

散乱无章地射击只能打到几只小鸟;如果你有更大的目标,你就必须用真枪实弹,精确瞄准,推弹上膛,这样一来目标一旦进入视线范围,你只需扣动扳机。如果这时你才开始装子弹的话,那么在你开枪之前,目标就早已飞得不知去向了。

要全力追逐机会的脚步,因为它不会主动找上门。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地抓住机会。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因为这是痴心妄想。

不知道如何找工作的人,即使给他一份工作也会收效甚低。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一份工作,那么就认真学习找工作的方法,因为在你学会这种方法之前,永远也无法做好一份工作。

找到工作和保住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也许前者更要紧,因为没有工作的话自然也谈不上保住工作了。

不要在工作机会后头不紧不慢地散步,要加速前进。

26如何给自己定位

即使大多数的老板都是好心的、慷慨的、关爱员工的,但是“商业”仍然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字眼。

俗话说得好:“在商言商。”所有从事商业运作的人,小到咖啡厅招待,大到公司总裁,都必须对公司的直接产出或总体资产作出应有的贡献,否则只能被淘汰出局。

每个商人及其周围的人仿佛就是一件商品,一件等待交易的货物或产品。

我不是让你忘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或者忽略人性光辉的一面,因为有些东西是超出物质生活或金融数字表面的。但是,如果你想在商界游刃有余,你千万不能忘记你是一件商品,你必须一次次地剥去自己感性的外衣,把自己当做市场商品中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商业竞争,才能在某一领域如鱼得水。尽管如此,你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为经商是不进则退。

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层面组成的。失去物质基础,精神也就如同空中楼阁。

“万能”的人尚且需要在物质的支持下使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普通人就更不能忽略物质的作用,而且要利用它来铺平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曾经有一个专家对我说:“与土地比起来,我更热爱土地上的风景。”他是想让我知道他的追求远远高于物质。我则立刻回答:“你不过是一个懒鬼。”你是想在别人的土地上种下属于你的花朵,让别人替你培育,而你坐收渔翁之利。

当你寻找自己人生的位置的时候,不要忘记提高自己,但是记住衡量一个人是否提高的标准是物质,因为谁也不能不吃不喝,谁也不能衣不蔽体。

当你在未来老板面前展示你自己的时候,就像销售员展示产品一样。你就是你自己的推销员。你的才能如同你自己的产品,你要把它推销出去,就像卖面粉和沙子的推销员,他必须靠它吃饭,必须把它卖出去。

仰望天空,你可以让星星指引前进的方向,然而看看脚下,你却只能在地球上取得生活所有的必需品,你无法逃避这个现实,就是那些了不起的商品,因为物质才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基础。

生活是艰难的,但每个人都无法挣脱;你可能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其实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可能觉得没有得到平等的机遇,但其实没有人可以事事称心如意;你也可能像所有人一样,被生活折磨得委靡不振。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都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要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运用你的能力来追求最好的自己,然后在你申请某个职位的时候,像展示一件冰冷的没有生命的商品一样展示你自己。

27给自己做广告

美国商人每年至少花6亿美金给他们的商品打广告。如果广告毫无用处,他们绝不会这么做,更何况广告数量一直在攀升。

如果商品可以打广告,那么为什么应征者就不能为自己打广告呢?这样从经济角度来讲,应聘的过程不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吗?如果人们自身和他们的能力就是待售商品,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像推销其他商品一样进行展示并且做广告呢?

没有人会去买滞销的商品,也没有人愿意雇用一个对应聘岗位不屑一顾的人,更不会有人让应聘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工作。

雇主了解自己的企业,应聘者的广告象征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他们将来赚钱的资本。

懒惰的人不打广告,失败的人也羞于展示自我。

雇主不仅仅希望这些应聘者将来能够为其工作,同时也希望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不懈努力抓住机遇。

每个报纸都有招聘广告,下方是“职位要求”,这些广告都是提供给那些需要工作的人,从办公室文员到销售员,从图书馆管理员到经理。报纸可以循环利用,十分便宜,而且招聘广告只针对那些找工作的人。

如果你丢掉了工作,或者想跳槽,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去再找一份工作。

如果你被炒鱿鱼了,那么就要拿出和工作中一样的干劲去寻找工作。

如果你连展示自我,告诉别人你丢了工作,想得到一份新工作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你就失去了成功的首要条件。

你只是一个市场上的商品,你必须像推销商品一样把自己推销出去。

世界上没有比广告更好的推销方式了。

让你的广告坦白而且直达重点。几句话,告诉人们你是谁、你的经验,以及你的期望。

没有必要表明你的诚实,或者你将来的忠诚,或者你将来会以如何高效率的服务来回报,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

把姿态放到“最低点”。如果你想要学习经商,而且没有任何特殊的优势,那么这方面说得越少越好。如果你有优势,那么也没有必要隐藏。

如果栏目里面写明“男士职位”或者“女士职位”,那么你就没有必要说明自己的性别。如果栏目开头没有性别限制,那么就要写明性别,用“男”“女”要比用“女士”“先生”更合适。

28如何回复招聘广告

每张报纸或多或少都有各种类型的求助广告。大多数地址是邮到邮局信箱或者报纸邮箱的。一般来讲,几乎没有广告商直接提供真实的姓名和地址。因此,应征者很少知道他们的信件到底邮到何处。

每个处于失业或者跳槽状态的人都应该关注每张报纸上的招聘广告,而且应该回复所有感兴趣或者有可能的工作机会。

申请表应该简单明了,最好是打印的,表述应像广告里一样清晰直接。

申请人应该简要列举自己的资质,不要忘记写上自己的年龄和经历,同时还应该写明所申请的职位,也包括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如果是辞职或被解雇,应该坦白相告,并说明原因。没有必要隐瞒任何事情,因为真相早晚都会水落石出。

需要提供证书,但不需要原件,因为收信人可能不会将其寄回。如果不提供推荐信的副本,就提供推荐人的姓名和地址,以及所在单位。例如:不要写“请参考约翰?史密斯先生,布兰克大街44号”而要写“请参考约翰?史密斯先生,史密斯制造公司主席,布兰克大街44号”。

当你回复一个招聘广告的时候,业务参考提供你的优势,不要参考超过一个的医生、部长、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因为商人知道一般的专业人士对任何人都拍马屁。如果你跟父母一起住,也要写明,别忘记介绍你的教育背景。

如果你申请一个速记员职位,那么就要展示你的速记速度。不要说你可以接受听写测试,或者你的速度很快。而是要说你一分钟可以写多少字,并且能复述你的笔记。

如果招聘广告让你提供你期望的薪水,那就说出来。如果那个广告没有要求,那写不写均可。

每一项陈述都要独立成段。

只用一页纸来写简历。

只用单面来写。

将自己的全名签上,中间名字最好用缩写。例如:不要写“乔?特?史密斯”,而要写“乔治?特?史密斯”。

如果你是女士,在你的签名上写“玛丽?特?史密斯小姐或者女士”。

在最底端左角打印上你的全名和地址,如果有电话提供电话号码。如果有推荐人,他的电话号码也需要提供。

注意你的拼写及标点符号。

用最少的语言表明你的意图。但是不要为了简便而失掉完整性。

不要这样开头:“我在看到你们的招聘广告,我急切地想应聘这一职位”。这样就过头了。不需要开头,直接就告诉对方你的情况。如果方便的话,亲自去递交你的申请;不要刻意等待消息,明天早早起床去买第一份报纸。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9避免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无论你处于什么职位,无论你是部门领导还是最底层的员工,你的工作中都有些让你觉得厌烦、恼人、无趣的事。如果工作是逃不掉的,那么越快完成它越好。如果拖延,就总是会惦记它,然后开始忧心忡忡,这太愚蠢了,就像你需要吃药,但是你倒杯水,在那一直思考要不要吃下去,而你其实很清楚早晚都是要吞下去的。

几年前,我选择了做工作负面情绪的理论研究工作,我本可以不做这件事,去找一份舒舒服服的工作来做,但是我并没有那么做。

忍受这种负面情绪的过程比实际做这项工作的过程更难熬,而且你想的时间越长,越是糟糕,它越是显得令人头疼。如果你立刻去做,当你看到它完成的时候,由于这个任务的难度还未在你脑海中膨胀,你就会从中得到满足,将来也会尝试着征服它了;然而,如果你一直拖着不做,思想的负担就会逐渐加重,这个任务讨厌的特征也会被逐渐放大。

不要以为现在工作的压力是职位低造成的,升职之后,讨厌的工作一样不会减少。

每个成功的人,甚至是一些名人,也同样要做一些不喜欢的工作。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水手,由于每天必须要清洗甲板,做一些卑微的体力活,就开始妒忌他的船长,因为船长拥有自己的船舱,而且貌似不用做任何事情。后来,这个年轻人成为一个大舰艇的海军中校,他掌控一艘价值一百万美元的舰艇和一千人的生命。很显然,他不需要做任何体力劳动,他的手和制服都一尘不染,而且一呼百应。有一天夜里,大雾弥漫,情况十分危急,海浪一次次地拍打着舰艇,他多么希望此刻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等待别人发号施令,回到过去,回到甲板上啊!

人爬得越高,责任就越大,摔得也越狠。

很多工作看似讨厌,那是因为你让它变得讨厌,因为你总是考虑,总是踌躇不前。

尊重你的工作,无论你是煤炭工人还是军队统领,你都要热爱它,这种热爱会让你苦中作乐。

30保住工作的方法

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再愚蠢的人都能赚到钱,但是想保住这些钱却需要一个聪明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创业容易,守业难。”

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能让你得到一份工作。雇主对于应聘者的了解仅限于大体情况,这些了解只要能够让他们决定是否雇用这个人就够了。一个外观形象良好,且没有性格缺陷的人很容易得到一份工作,即使他做得可能并不出色,但是可以以他太年轻或者没有机会表现为理由。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雇主是以貌取人的。

然而,有些人拥有识别面相的能力,而且能洞悉人的性格、不好的一面,以及他们的能力。这样,一个外观形象好的人就可能有双倍的机会得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一旦他得到了这份工作,这种外观形象的作用就很小了,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老板满意,否则一样会丢掉工作。

总的来看,外表的作用微乎其微,内在的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能想起来很多仪表堂堂,却保不住自己工作的人。他们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总是保不住工作。因此,我对我的雇员说:“不要依赖外表,不论你有多么惹人喜爱,都不要因为你长相好看或者穿着美丽大方而夜郎自大。”

诚然,让人赏心悦目的外表对业务也是有所裨益的,大方得体的穿着也是被鼓励的,但是它们都不是根本的内在价值。业务对于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一个形象好且穿着得体的员工,自然优于一个跟他有着同等能力,却性格古怪又邋遢的人。

正如水有水平线,人也应该具备与自身职位相符的能力。具备了能力,加上运用能力的意愿,才有晋升的资格。

员工应该像当初努力得到工作一样去努力守住工作。不应该把工作看成铁饭碗,也不能以为有了铁饭碗就怠慢这份工作。

如果不能坚持将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行到底”,那么良好的开端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刚刚工作的人,这些理论对你可能没有用,你只需要在开始工作的时候证明你的实力,但是在你得到这份工作之后,如果想保住这份工作,切记一定要努力证明你是真材实料。

我再一次热切地期望我的读者知道,坐吃山空的人在任何市场上都是毫无价值的。停滞不前的能力就如同滞销的商品。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他将来的潜力,而不是他眼前的状态。

31失业也是机会

成千上万的失业大军中包括了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人,这样的结局追根究底是由他们之中有一些员工无法胜任工作,欺瞒公司或有过其他的不当行为造成的。

商场在遇到金融风暴或货币贬值的时候,常常迫于无奈永久性或暂时性地进行裁员。

所以,受聘者必须得面临这样的困境,并相应地承受这一切。即使这个员工能力超群,工作效率很高,也常常会面临这种遭遇。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精通业务的员工通常会被留到最后,而且他更有优势找到新的工作。不过,有时即使有能力也会被炒鱿鱼。这种时候就应该顺其自然,尽力抵抗负面情绪,鼓励自己去寻找工作机会,有机会便去尝试,在努力干好现有工作的同时发掘新岗位。

失业时,应密切关注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登求职广告,并告知朋友帮忙留意,通过写信或者打电话与可能有空缺的公司保持联系。运用所有资源,即使这样做可能会令朋友厌烦。而失业时间越长,找到新工作也就越难。

如果完全是因为上班注意力不集中、欺瞒公司或其他的公然犯罪行为被解雇的员工,找到新工作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他们无法克服自身的缺陷。如此一来,信誉良好的老板不大可能为这位员工写推荐信,而绝大部分的公司也不会接受没有前雇主推荐信的应聘者。

我建议有这种情况的应聘者在应聘时最好据实以告,因为欺骗行为会导致应聘失败。虽然很难开口,但是应聘者还是应该实话实说,并向应聘单位保证,虽然他之前犯过错误,甚至于罪行严重,但他已有所悔悟,希望改过自新,从过去的错误中借鉴,走好将来的路。

虽然许多老板对有“前科”的雇员心存偏见,但如果这些人直言坦诚,并拿出改正过往的决心和证明,还是有公司愿意给他们一次机会。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你因为酗酒被解雇了。虽说一个醉鬼在哪里都不受欢迎,但是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再也不会沉迷于酒杯,自然会有人愿意拉你一把,而不是落井下石。你可以说是一件“已损坏”的商品,所以不能在正常柜台上出售。你必须得另行出售,并降低价格,以补偿你因为轻率造成的后果。

清楚地认识到你现在的价值和过去的价值,下定决心提高自己,将自己摆上货架待价而沽;千万不要找借口,这样于事无补;要把你自己公正坦诚地展示出来,寄予过去,着眼未来。

32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没有人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也无须去尝试做到无所不能。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要你掌握了生活的基本常识并且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你就完全可以有所期遇,有所收获。

得己所欲的能力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它与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同样重要。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问题都能通过电话咨询或是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甚至在字典中找到答案。你只需稍有耐心就能马上定位哪个人或者哪本书上可能会有你要的答案,抑或是寻觅到能够顺藤摸瓜为你作出解答的资源。

打个比方,假如你想知道一个银质的盘子的平均厚度,打个电话咨询一下珠宝商或是银匠,他们一定能替你解惑。你并非是做银器生意的,所以这类信息对你来说无足轻重,要是你一定要记住它,就有些不知变通了。

也许你想找一本书,其作者和出版社都毫无名气。但出版社的编辑部部长甚至任何一个编辑都能助你一臂之力,或者可以直接告诉你在哪能找到那本书。

如果你的老板想在他办公室的椅子上装个软垫,而他需要的可能是耐用的仿真皮垫。这时你打电话给任何一家皮革或者家具制造商便能问出结果。

如果你希望得到特殊教育或去夜校学习,地方教育官员或者州教育委员都会乐意之至地帮助你找到最好的学习机构。

你或你的老板也许想知道胶水是怎么做成的,而任何一位文具商都会对此知之甚详。

你在找寻一些历史数据的时候,图书管理员对史料可以脱口而出,找到具体位置更是易如反掌。

若你想买一套最先进的文件归档系统,向行业领先的制造商索要商品目录,再去使用过这类系统的地方咨询一番,你一定会收获颇丰。

当你需要一些关于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也许你需要的信息已被整理成文本材料。图书管理员或者商贸委员会的官员、领导们都能帮你答疑解惑。

在你碰到问题时,打电话,写信,或者直接拜访那些有能力为你分忧的人,或者追根溯源找到能提供答案的书或人。而不要把什么事情都记在脑子里,你也无法记住那么多。只要学会在你需要时如何才能找到所需信息,就会让解决问题的过程轻松省事。

别忘了还有字典。它的信息量可是深藏不露。我建议在你闲暇之时尽量熟悉字典,做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你应记住,即便一堆悬疣附赘,需要时亦应寻之有道。

33社会是个大课堂

不论学业教育或是普通学校教育是多么进步高效,一切都必须从基础抓起,这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与工作场合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至少要比没受过这种教育有所进步。但是我们认识到迫使普通学校或者高等学府的课程超出这个底线,从学校教育中期待得到更多也是不切实际的,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

学无止境。如果因为自己受过高中教育,或是拿了大学文凭,博士学位就觉着高人一等,这样的人便是书呆子。他们没有能力担负责任或者从事超过学术范围之外的事,甚至会自动自发地把他们接受过的“填鸭式”教育再苦口婆心地说教给身边的人。

即使是功成名就,大器已成的人,也永远不会自诩已经从社会大学毕了业,因为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当社会大学生,夜以继日地学习,随着岁月流逝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不论他们处在生命的何种阶段,也不论他们在工作中是地位低下,人微言轻或身居要职,肩负重任,他们都无时无刻不在吸收新的知识,受着真正的教育,这才能成就他们孜孜以求的优势。学术上的教育背景让他们更加自主地接受社会大学教育,并从中获益。

他们将生命中每一个遇到的人都当做老师,不论是建筑小工还是铁道负责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命运的多舛教会了他们如何趋利避祸。

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达观的,当消极避世对抗积极向上,通常来说积极的结果必占上风。

在学习研究之后,他们对与自己生存环境相关的一切事物越发熟悉,不时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算算自己知识货舱里还有多少储备,这样才能对自身能力更有把握。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他们从不旷课。同样也不会请假或逃学,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工作,以及在社会实验室里坚持不懈地实践,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不论你已受到过何种程度的教育,都不要停止学习,即使已经拿到了学位证也要坚持下去。你在普通学校或高等学府学到的知识,对于你来说可以价值连城,也可以一文不值;除非你继续做一个虚怀若谷的学生,拜世界万物为师,并且在有生之年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生命终止的时刻,学习也就自然停止,因为当人类自认为无所不知或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与行尸走肉无异。

世界就是一所大学堂,孜孜求学,值得拣选的人就是这座学堂的门徒。

34别靠证书证明你的价值

年轻人在求学路上应该走多远?

答案是:有生之年。

从小学,中学,技术学院直到高等学院毕业,学生并不能凭借一纸文凭或学位便能具有在社会这个大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资本。基础学科教育确实必不可少,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就永远不能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走出普通学校,高等学院,我们迈进世界大学的大门,这所大学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在此之前在学校中积累的知识让我们为接连不断的挑战作好了准备,但是任何学校所教授的全部知识都无法满足社会大学的需要,更无法使一个人在社会大学里总是拔得头筹。

出外闯荡,远离父母的庇护和学校的保护,再也没有年少时师长们循循善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自立自强。我们定会碰到强敌甚至遭遇不公平。对于将来的道路,我们要靠自己打桩设标,决不留恋从前的舒适。

不论你受过何种学校教育。如果你未曾踏入世界大学,你便不会得到成功;师从世界大学,即使还未获得学士学位,更应求知若渴,从身边的人或事上汲取知识的养分。

我并不是在贬低学术教育的价值。虽说从未接受过这种教育的人也能取得成功,但是他们也就此远离了对那些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来说触手可及的好机会。

好的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一个人如何更好地融入身边的环境,教会他如何自我教育。

实际上,许多工业巨头甚至杰出的专业人士,他们也没有显赫的教育背景,但这并不能证明学校教育是失败的。

仅仅依靠自己所受的学校教育,而不愿成为世界大学的学生,这样的人终将遭受挫折,一败涂地;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除非你知道如何运筹帷幄、授业解惑,否则任何教育都分文不值。

满足于学校给予的教育,一离开学校便放弃继续学习的人,就好比一潭死水,白白占据一块土地,却再也不能为世界贡献美好与价值。

生活就是一所大学,你的需求将成为你的老师。你会勤奋学习并以之为生,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满足于你的学历,是选择吃老本还是求新知呢?

年轻人,当你手持学位证,头戴学士帽,身披学士服,刚刚从学校拿到学位的时候,务必要为你手中的那一纸证书而感到自豪,因为它代表着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它也仅仅是展开人生即将开始学习并经历的前奏。

世界大学不会用任何证书来衡量你的价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英雄莫问出处,关键并不在于你学了多少,而在于你能运用多少! Pisoa5759NwPdf9bLgyDvgmlYq4ezWPdqh8zRluqm9yEOxLQnAKuav38x510wF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