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很不情愿地为苹果计算机公司设计了徽标的麦金纳公司恐怕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这个苹果标志会成为财富、影响力、完美的代表,成为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象征。

3.风险投资人是创业者的天使

Apple2的研制进展顺利,可资金问题又像阴影一样纠缠着乔布斯,让他头疼不已。经过改进后的Apple2,每台的生产成本大幅攀升,达到几百美元,要想批量生产,就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到哪儿去弄这么多钱呢?乔布斯终日苦思冥想,此时,为苹果计算机公司设计徽标的麦金纳公司建议乔布斯拜访一下自己公司的董事瓦伦丁,瓦伦丁是一名风险投资人,除了对麦金纳公司进行注资,他还投资了阿塔里公司。于是乔布斯马上和瓦伦丁取得了联系。瓦伦丁在乔布斯的陪同下参观了苹果计算机公司,并听取了乔布斯对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苹果电脑的介绍,乔布斯满怀信心地向瓦伦丁讲述了他们宏伟的销售计划,可是瓦伦丁听完他的话后冷淡地说:“你们根本不懂什么是营销,你们没有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也不了解自己的产品究竟有多大的市场潜力,所以你们的销售计划只是空谈。不过你们的产品确实很优秀,我会为你们介绍一位风险投资人,看他会不会对你们公司感兴趣。”

乔布斯知道瓦伦丁是自己最后的希望,于是他天天都给瓦伦丁打电话,询问他为苹果计算机公司介绍风险投资人的事进展得怎么样了,尽管瓦伦丁很厌烦这个天天骚扰自己的年轻人,可他说过的话最后还是兑现了。瓦伦丁给苹果计算机公司介绍的这个风险投资人叫麦克·马库拉。当时只有38岁的马库拉是一个颇为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并取得了电气工程学硕士学位,曾在美国休斯公司担任技术研发职位,后来在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担任营销总监。由于他的学识和工作经历,他对于电子科技工业非常了解,对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把握得很准确。他当时已认识到微处理器将成为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关键之一,随着微处理器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它将改变原来的计算机面貌,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而功能更强大,这些可能引发整个计算机领域的革命。此前,计算机的集成电路上用的都是真空管,但真空管的一大缺陷就是发热严重,当人们需要提高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时,就要增加真空管的数量,而真空管数量越多,整个机器散发的热量越大,这使计算机功能的提升因热量问题而遇到了技术瓶颈,这时,晶体管问世了。晶体管的一大优点就是在导电的同时还能大量吸收热量,于是它成了真空管的最好替代品。当马库拉的朋友诺伊斯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成立Intel公司并着手研发基于新型晶体管的集成电路(也就是微处理器)时,马库拉果断地投入了大笔资金。后来,他因Intel公司的成功上市而一夜暴富。

马库拉是当时聚集在硅谷的风险投资人中的一个代表。风险投资家们对于硅谷的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初创的高科技企业都急需大笔的资金,有的公司还处于新技术的验证阶段,有的只有在实验室里制成的模型,还没能转化为可供大规模工业制造的产品,有的还在试制样品阶段,所以这样的公司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新技术有什么样的商业前景,也没人知道他们的产品能否实现批量制造并被市场所接受,因此,传统的融资渠道自然不会对他们敞开大门,像投资银行、贷款公司等这样的金融机构要求严格控制风险,只在有限的风险范围内进行融资。只有那些追求高利润、同时愿意承担高风险的私人投资者或者他们的合伙公司才愿意投资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所以这些手里握有大量资金的风险投资家又被称为“天使投资人”,谁能得到他们的垂青,谁就可能创立自己的公司并成为亿万富翁。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那些有上市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因为这样的公司才能为他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当然,这也是对他们承担高风险的回报。

马库拉驱车来到苹果计算机公司,看完沃兹用苹果计算机作的演示后,他意识到,自己对微处理器前景的认识正在一步步被人们证实,苹果计算机里装的正是这种微处理器。乔布斯向他说明了苹果计算机公司对于未来的规划,表明公司的目标是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个人计算机,要使人人都能轻松地使用这种机器,改变计算机作为计算机发烧友、会编程和学习编程的人以及企业的专属工具的现状,而Apple2正是向这方面进行努力的一个大胆尝试。乔布斯对于未来趋势的洞察力让马库拉印象深刻,他也认为未来的计算机将变得更易用、功能更多,它将走入千家万户,这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蕴涵着无限的商机。乔布斯那充沛的热情,对于成功的渴望和对目标的坚持,以及他那富有感染力的演说,让马库拉意识到乔布斯将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苹果一定能走向成功。于是他当即表示自己会给苹果计算机公司注资。不过,他认为苹果计算机公司还缺少一些东西,即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书,这能帮他们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于是他协助乔布斯制订了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马库拉将这份计划书提交给美洲银行,并用自己个人的资产向美洲银行提供担保,这样他帮助苹果计算机公司获得了美洲银行25万美元的贷款,而他自己也投资了9万美元。他把乔布斯和沃兹的资产估价为整个公司股份的2/3,自己投资的9万美元分得剩下的1/3。资金问题解决了,深谙管理之道的马库拉很清楚,年轻的乔布斯是个很有潜力的领导者,但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学训练,也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而有着技术天赋的沃兹也不能担此重任,因此,他决定从国家行政半导体公司挖走他们的行政主管斯科特,由他来担任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首任CEO。斯科特个性强硬,作风果断,又有着多年的管理经验,马库拉相信他对于刚刚创立的苹果计算机公司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将使苹果计算机公司逐步走向正轨。事实也如他所料,正是斯科特建立起了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早期框架,使其得以有序运转。同时马库拉为沃兹安排了技术副总裁的职位,为乔布斯安排了董事的职位。

为了能赶上美国西海岸首届计算机交易会,沃兹加班加点地赶制Apple2,乔布斯也想为这台梦想中最优秀的计算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没有沃兹的技术天分,只不过是想在Apple2上留下一点乔布斯的印记罢了。乔布斯整日叫嚣着要改变Apple2的外壳,他讨厌此前计算机上安装的那些笨重粗陋的金属外壳,而打算给它装上一个塑料外壳,尽管这会增加整个机器的成本,但没人能说服乔布斯。同时他还要求整个机箱的设计要足够美观、流畅,连每个接口都要达到这个要求。他还要求Apple2不能有风扇,认为风扇的噪音会扰乱使用者的心境,让人变得心神不宁。研发人员认为这个想法太荒唐了--“没有风扇散热,机器会被烧掉的!”可乔布斯对此置之不理,他整日和工程师待在一起,研究替代风扇实现散热作用的方法,最后还真让他们找到了。

乔布斯虽然并不是什么技术高手,但他却是一个令人称道的“美学家”,虽然他早期在Apple2上进行的一些设计被人们看做是无足轻重,但这种将艺术和科技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思想意识以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却是十分珍贵的,尽管在当时可能有点超前。他对于细节的完美追求让当时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受不了,但固执的乔布斯后来还是将他自己的这一个性特征深深地刻在苹果所有的产品上,并使它成为苹果计算机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产品的一大显著特点。乔布斯的固执己见,最终使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文化和作风完全体现出了他的个人风格,苹果计算机公司不折不扣地成了“乔布斯公司”。

1977年4月17日,苹果计算机公司的Apple2以1298美元的价格高调登场。看来沃兹和乔布斯的努力没有白费,它一亮相,就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Apple2由微处理器、内存、软盘驱动器、键盘、扬声器、电源开关等组成,这些构件全部被设计在一个主机系统里,只要连上一台彩色显示器或一台电视机就可以工作了。这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创造了微机历史上的多项第一:它首次实现了无风扇设计,大大降低了噪音;首次在主板上设置了48K的内存容量;首次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像并可玩彩色游戏;首次内置了扬声器;首次装有英特尔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即RAM);首次实现了CPU和主板分享RAM的存储容量。这使其成为一台革命性的机型,一改过去的计算机笨重、操作复杂、昂贵的形象,使更多普通人能够使用。它的内部设置了一个软盘驱动器,那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存储器,此前计算机存储器都是磁带驱动器,运行很不稳定,而软盘驱动器不仅运行稳定,而且数据读取的速度更快。同时,Apple2内置了一个ROM,将程序固化在这个存储器中,这样,用户一开机,保存在ROM中的程序就会自动运行,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谓是一大福音,因为它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而此前的计算机都需要由用户将程序手动输入到计算机中,这样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把这么一长串程序一字不错地输入计算机可是个又苦又累的枯燥活,这当然会阻碍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天才沃兹在Apple2上还设置了多达8个扩展槽,这样,用户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高计算机的各项性能或者增加其用途,这种灵活的设置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大大增加了其对于不同使用者的吸引力。非常关键的是,在Apple2上,他们安装了当时由个人计算机公司开发的一款程序--apple soft,即浮点basic,这与个人计算机公司随后推出的Visi Calc(即电子制表软件)基于一个原型,这款程序使人们能更方便地处理各种数据,因此深受人们欢迎。出于Visi Calc巨大的知名度,个人计算机公司后来干脆把名字改为Visi Corp公司。由于apple soft只能在Apple2上运行,这大大带动了Apple2的销量,正是这款软件使Apple2所向披靡,让其他公司的计算机望尘莫及。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销量在1977年年底为4000多台,1978年为8000多台,1980年达到数十万台,当然,这些销量中包含Apple2的各种改进型,如Apple2e和Apple2c。到1980年,Apple2及其改进型已使苹果计算机公司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半壁江山。Apple2成为了真正的大众计算机。

Apple2的成功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影响深远,他让苹果计算机公司由“车库加工作坊”一跃而成为当时最有名的个人计算机公司,从此苹果计算机公司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其销售额很快达到了几亿美元,迅速跻身于当时美国的大型公司之列,这让休斯公司的总裁感慨万分,说道:“与苹果计算机公司比起来,我们简直就是一个小作坊,所有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埋头拼命地干活,换来的却是可怜的一点收入。”在苹果计算机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乔布斯、沃兹和斯科特都成了百万富翁,而马库拉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巨大的财富让乔布斯这个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热血沸腾。

Apple2的成功让乔布斯看到了一款成功的产品对于一个公司意味着什么,从此他就追求这种革命性的产品。他很清楚革命性的产品将为公司创造别人无法企及的辉煌,能为公司带来惊人的财富,让一个小公司在最短的时间里一跃而成为最有实力的竞争者,这是他的利器,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利器,帮助他们铲除一个个竞争者和阻碍,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他们。同时,这款革命性的产品对社会、对普通人的影响也让他们感到振奋,它让一个数年前还在讨论的概念--“个人计算机”的梦想变成现实,走进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生活,仿佛给整个社会装上了一个火箭助推器,让整个社会的科技、知识、财富、文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此美国社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Apple2的成功也让乔布斯看到了优秀软件的魔力,它让计算机更贴近日常工作和生活,变得更为实用,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处理日常的工作,这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创造了一大批新客户,让计算机的商业普及有了强大的推动力。简单、易用、人性化,这些理念开始成为乔布斯的追求,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一旦他从实践中看到了那些能真正产生神奇作用的观念、思想,他就会将其当做宗教信条一样崇拜,他将固执地坚持这些思想,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指导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发展。

4.对先进、完美的产品的狂热追求

Apple2的成功让苹果计算机公司上下非常振奋,人人都在憧憬未来的美好图景,马库拉为苹果计算机公司制订的销售计划超额完成了。此时,作为计算机和电子科技领域里的蓝色巨人,IBM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Apple2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成功颇为羡慕,一开始他们认为,个人计算机市场还没有形成,在个人计算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应具备什么用途,它是否真能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等疑虑都还没有确切答案的时候贸然研制个人计算机并将之推向市场确实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为慎重起见,IBM的迟疑是无可厚非的。但当IBM看到了苹果计算机的巨大成功,马上就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以抢夺由苹果计算机公司开拓的市场。

苹果计算机公司是个人计算机市场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们使计算机从一小群使用者的专属工具走向了大众。这要归功于他们的伟大冒险行动,归功于他们对于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这也是许多得到风险资金资助的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相同特征,他们手握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并确信这一技术及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然后就动手筹集资金进行冒险。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成功当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必然因素。作为这一冒险行动的重要推动者,马库拉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对于技术发展趋势判断准确的专家,所以在他带领下的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冒险并非纯粹是碰运气。乔布斯看到了马库拉的这种超乎常人的预测能力,他知道马库拉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于他对于电子科技的发展方向有着深入的认识,对于电子科技的现实运用有着丰富的经验。马库拉的这种远见卓识对乔布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乔布斯也开始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动态。

同时,乔布斯认识到许多需求并非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他们需要由企业去创造,只要企业在技术和价格等条件上做到位,就能激活潜在的市场需求,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所谓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将计算机变得更小、能耗更低,并为其开发出简单易用的软件,大幅降低计算机的价格,增加其功能,才使得计算机能够为普通人所利用和接受。

紧接着,苹果计算机公司上马了Apple 3计划,这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计算机产品,很显然,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领导层也希望在商用计算机市场复制其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巨大成功。可是Apple 3却没能让他们如愿,因为Apple 3难以撼动蓝色巨人IBM在商用机市场上的地位,而且他们在研发中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先进,忽视了成本控制,使每台Apple 3的价格达到了惊人的上万美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数字,但乔布斯显然并没有接受这个教训,在接下来的丽莎计划中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Apple2的成功让沃兹成为了整个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英雄,因为是他几乎独自一人完成了Apple2的设计,他的才能让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所有人都佩服不已,就连乔布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像沃兹这样的天才对于公司是无价之宝,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设计出先进、完美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将在市场上具有无可匹敌的超强竞争力。但年轻气盛的乔布斯很快就对这个人人景仰的天才产生了嫉妒,人们对沃兹的赞叹声成了乔布斯的心结,每听到这样的谈论,就感到自己的地位遭受到威胁。是啊,仔细想想,自己对Apple2的成功又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呢?是改变了它的外壳?还是取消了它的风扇?事实上,早期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形成了这样的分工--马库拉负责公司的战略方向的把握,而斯科特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技术方面由沃兹负责,乔布斯的分工则显得很不明确,因为他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以至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员工们都认为自己是在为马库拉或者斯科特工作,完全不知道乔布斯整天在做什么。无疑,这种现状让乔布斯非常不满,他会偶尔出现在公司,向员工发表一篇措辞激烈的不满演讲。这种可有可无的状况让乔布斯非常受不了,他那暴躁的脾气此时更是难以控制,这一切都与公司的成功紧密相关,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没有什么权力可言,但Apple2的成功成为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转折点,公司已经成为一个顶尖的计算机公司,这时,公司中的职位成了地位、声誉和财富的象征,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更不用说有着极强权力欲和野心的乔布斯了。他不能忍受自己现在毫无权力的状态,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更聪明、更伟大,他要超越别人,掌控一切,赢得比所有人更多的赞扬和崇拜。这种欲望一旦生成,就再也无法被压制下去了,乔布斯对于成功的渴望、对于荣誉的渴望让他坐立不安。他开始想方设法寻求机会去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正如他儿时知道自己被抛弃后要不顾一切地证明自己一样,他要让所有看不起自己的人后悔,让他们对自己刮目相看。

Apple 3的市场销售一直非常低迷,苹果计算机公司需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他们还没有找到新的项目。这时乔布斯提出了“丽莎”计划。丽莎本是乔布斯跟他的女朋友生的女儿的名字,自从乔布斯知道他的女朋友怀孕之后,就一再要求她打掉肚子里的孩子,因为乔布斯不想和她结婚,更不想现在就抚养一个孩子。可他的女朋友同他一样倔犟,她不顾乔布斯的一再恫吓,坚持生下了这个女孩。但固执的乔布斯拒绝抚养这个孩子。此时,他将自己提出的研制更强大、更先进的计算机的计划称为“丽莎”计划,使所有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但这个更强大、更先进的计算机应该如何设计?此时,苹果计算机公司有工程师建议乔布斯到施乐公司位于帕洛阿尔托的研究中心去看看,告诉他在那里或许会找到研发方向。

这个研究中心是施乐公司为研究未来计算机技术而设立的,施乐公司在这里会聚了美国许多计算机领域的精英,共同研发未来的计算机技术。施乐公司并不要求他们的技术能够马上用于生产或投入市场,研发人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开发最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期望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技术上的优势。后来,这里成了当时顶尖计算机专家的天堂,许多技术天才都希望能到这个技术研发中心工作,而这里的工程师们确实创造了许多第一流的软硬件技术,但同时,这个研发中心对外高度保密,只有少数特殊身份的人才能有机会参观,因而这里成了颇具神秘色彩的计算机研发圣地。

乔布斯为了实现到施乐公司的计算机研发圣地参观的愿望,提出如果施乐公司允许他及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部分人员参观这个研发中心,则施乐公司可以获得苹果公司价值100万美元的投资许可。当时的苹果计算机公司正如日中天,成功上市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到那时,这价值100万美元的股份将获得拆分而且会大幅升值,这么好的投资机会施乐公司怎能错过呢?于是欣然应允。就这样,乔布斯和他的同事获得了两次参观施乐公司研发中心的机会。

1979年11月,乔布斯和斯科特、计算机专家比尔休·阿特金森等一起走进了位于帕洛阿尔托的施乐研发中心。在这里,工程师们向他们展示了一台名叫Alto的样机,正是这台机器让乔布斯和他的同事激动不已,甚至认为价值100万美元的苹果股份(这让施乐公司觉得捡了个大便宜)这个交换条件付出得非常值得。这台样机的界面首次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即以后被微软借用的视窗操作界面的原型),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使用者不用输入难以掌握的文字指令就能操作计算机,实现了使用者与计算机的非指令形式的互动,使计算机变得更加容易操作。这台机器还使用了一个被称为“鼠标”的部件来用于各种命令的输入与计算机互动,这个灵活的鼠标与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一下子使计算机变得非常简单,非常人性化,以至于一个没有学过程序知识的人都能进行计算机的操作,这个创举让试用了这台机器的乔布斯兴奋异常,他和他的同事不停地向演示机器的施乐工程师提问。后来,这位施乐工程师在回忆当时参观的情景时说:“他们非常感兴趣,而且他们的提问总是切中事情的要害,我意识到他们与此前走马观花般的参观者是不同的。”这台机器还首创了弹出菜单、移动窗口和滚动条,而且几台相同的Alto还可以通过线缆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互通,这算得上是最早的局域网。这些创造性的软硬件技术都充满了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性,可以说Alto已经为现代PC机构造了基本雏形,可施乐公司的领导者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天才般的创意的巨大商业价值。看完施乐工程师的演示,乔布斯跳来跳去地嚷道:“你们怎么不用这些技术呢?你们怎么不拿这些做点什么呢?它们是革命性的。”乔布斯当时就意识到了这些先进技术将带来什么,回到公司后,公司领导层果断决定“丽莎”以Alto为研发标杆。同时,苹果计算机公司把Alto上的技术复制到“丽莎”上并将之推向市场的决定,吸引了许多在施乐研发中心工作的工程师转投苹果计算机公司。

乔布斯在这次参观中可谓大开眼界,这也让他认识到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重要意义,他越来越自觉地开始用更加开阔、更加开放的眼光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从Alto身上乔布斯仿佛看到了未来“丽莎”的身影,他一心想把所有这些天才般的创意都用到自己的“丽莎”身上,让它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个人计算机,为苹果计算机公司创造比以往更耀眼的辉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巩固自身的地位。

他驱策着“丽莎”项目组的成员拼命工作,像一个伟大的领袖一样在他们面前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激发他们的斗志。“我们要以‘丽莎’为傲,它将是我们最伟大的作品!”“我们要将施乐公司放在实验室里的Alto投放市场!”“你们能做到,只要你们想得到它!”“你们将成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功臣!”乔布斯不停地叫嚣着,鼓动员工忘我地投入到“丽莎”的研发中。可是整个项目组却显得一片混乱,乔布斯一心只想着把Alto的所有先进技术都放在“丽莎”上,制造出一个完美的“丽莎”,却从不考虑成本,整个项目组毫无成本控制计划,使得此前制定的售价2000美元的指标变得毫无意义。一位工程师指出,如果把图像用户界面、鼠标、局域网、下拉式菜单、可重叠窗口都研发出来并用在“丽莎”上,那么丽莎的售价将不是2000美元,而是10000美元。同时,整个项目进度缓慢,这么多新技术想同时研发出来必定需要很长时间,这会使“丽莎”的上市变得遥遥无期。可乔布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停地催促着整个项目组成员,妄图通过催促尽早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员工们忙得昏天黑地,对乔布斯越来越厌恶了。

1980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员工已经超过了1000人,人员相当庞杂,而乔布斯在“丽莎”项目组不停地折腾,公司已经被他搅得乱成一锅粥。在斯科特看来,乔布斯并没有多少项目管理能力,他只知道吼叫,只知道不停地追求完美的技术,最终可能使“丽莎”计划夭折,浪费公司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于是斯科特决定借改组公司架构的机会让乔布斯远离“丽莎”项目。他将苹果计算机公司改组成四个部门,一个是组件部,一个是磁盘驱动部,一个是个人计算机系统部(由Apple2和Apple 3两条生产线合并而成),还有一个是专业系统管理部,这个部门被用来专门管理丽莎计算机的研发。由于公司上下抱怨不断,斯科特借此机会宣布:乔布斯将不再担任专业系统管理部的任何领导职务,而由负责软件开发的副总裁约翰·库奇领导这个部门。

这个决定对乔布斯来说犹如一声晴天霹雳,要知道他一直都认为自己将全权负责这个新组建的专业系统管理部,因为“丽莎”计划此前都是自己在领导。对于斯科特未与自己商量就剥夺他“丽莎”项目的管理权一事,乔布斯显得非常愤怒,他感到自己被严重伤害了,因为斯科特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剥夺了他的管理权,这让乔布斯觉得蒙受了巨大的羞辱,他与斯科特从此结下了解不开的心结。乔布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原来自己在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地位是如此不稳固,要知道他可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缔造者,一个公司缔造者居然连管理一个项目的权利都被人剥夺了。

乔布斯知道自己的“丽莎”计划已成了泡影,他失去了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人人都认为他乔布斯很糟糕,一无是处,他在公司似乎已无立足之地。乔布斯决定反击,他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他很快就从这种深受打击的悲伤、痛苦心情中解脱了出来,他要证明自己、搞垮对手的愿望更强烈了,他深信他将实现这个愿望,没人能阻止他。

为了安抚这个苹果计算机公司的缔造者,董事会决定让乔布斯担任董事会主席的职位,乔布斯在马库拉和斯科特的劝说下接受了这个安排,因为尽管乔布斯很痛恨被别人摆布,但董事会主席的地位和权力还是让他无法抗拒,他很清楚只要自己有权力,就一定能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财富来临,一夜之间

身价亿万

1.财富面前彰显的不同个性和选择

正当乔布斯的“丽莎”计划化为泡影、万般无奈之时,苹果计算机公司却迎来了它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1980年12月12日,苹果计算机公司顺利上市,它的上市在当时开创了一个奇迹。

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股票以22美元的价格开盘,一天之内,总计460万份公开股被人们抢购一空,当天,股价以29美元收盘,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市值达到了17.78亿美元。此后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跻身全球五百强之列。与此同时,乔布斯作为公司最大的股东,其资产超过了2亿美元,乔布斯曾说:“23岁时,我身价达到100万美元,24岁时则超过了1亿美元,而到了25岁时,这一切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我所做的绝不只是为了钱。”马库拉的700万股票折合成市价使其在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资产也达到了2亿美元。苹果的上市非常成功,创造了公开上市公司的许多纪录,它的首次公开募股所融到的资金仅次于福特,同时苹果的上市还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这在当时是个奇迹,因为以往上市公司从没有创造过这么多百万富翁,通常情况是上市带来的巨额财富仅属于几位创始人。这一成就大部分要归功于沃兹。在苹果上市前,公司的几位创始人和高层领导几乎控制着全部公司股份,而其他员工都没有公司的股份,这意味着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上市带来的利益全部被创始人、少数高层和其他持有公司股份的机构(如施乐公司)所占有,这让很多员工非常不满,但马库拉坚持认为只有那些有大学学历的高层管理人员才应该得到公司股份。乔布斯也不打算与其他员工分享自己的股份,苹果计算机公司就是他的生命,他当然不愿意把自己的股份分给别人,那样将大大削弱自己在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地位,降低自己在苹果计算机公司中的影响力,只有获得足够的股份,他才能确保自己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控制能力。对自己地位的不安全感不允许他与别人分享股份,他在握有大量公司股份的时候尚且被人剥夺了权力,如果股份被分割,那么自己的地位将更加岌岌可危,这不是他想看到的,他要的是掌控苹果,他要让苹果所有员工都听命于自己,毫无阻碍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马库拉和乔布斯的做法不仅让苹果计算机公司内的新员工没能在上市前获得一定股份,而且连与他们一同创业并为苹果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都没能得到股份,乔布斯少年时的朋友费尔南德斯就是其中的一员,这让费尔南德斯很不满,他说:“我简直是一头蠢驴,在苹果计算机公司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到头来还是一个技术员。”结果,费尔南德斯成了第一个从苹果计算机公司辞职的老员工。

而沃兹认为苹果计算机公司不应该如此对待自己的员工,尤其是那些为苹果计算机公司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员工,于是他决定向一部分同事转让手中的部分股份,并将之称为“沃兹计划”,由此,很多人才得以从沃兹手里以很低的价格购得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股份,结果,苹果公司上市时凡是手中持有超过1000股苹果股份的人都成了百万富翁。苹果计算机公司上市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乔布斯25岁时就成为了亿万富翁,引来了全社会的惊羡,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人。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亲自接见了这位身价过亿的年轻人,里根称乔布斯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美国的年轻人都渴望自己能像乔布斯一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抓住机会,一举成功。乔布斯的成功有个人因素的作用,也有美国经济环境的因素,美国的金融环境支持创新和冒险行为,如果没有这种金融机制,像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就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充足资金,就不可能开发出先进的技术并将之商品化,也就不可能为美国社会的进步作出如此大的贡献了。乔布斯的一举成名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美国梦”。 dffon+gddBNZThefEhJaix9dVpK3OvThJgqpUwg64nv3bHuZAdeWyL+dKbxpF2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