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基金投资当成一门艺术而不是职业
彼得-林奇在做球童的时候,就已经把基金投资定位于是一门艺术,而不是职业。也可以说,这对他在大学时期选修课程起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彼得-林奇一天只上半天学(下午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但是这却并没有影响彼得-林奇的学业,反而还让他赚够了读完高中所需要的费用。在彼得-林奇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的时候,他就是用自己在球场上赚到的钱支付的学费。
波士顿学院(BostonCollege)始建于1863年,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切尔斯纳特-希尔,是美国最古老、最大的罗马天主教和耶稣教大学。在2009年,美国新闻界对美国的大学进行了一次排名。波士顿学院在该排名榜上排在第34位。
波士顿学院有法学院、管理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护理学院等学院分科,涉及50个学术领域,这些学科大多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可以授予学生硕士、博士学位。由于波士顿学院很重视素质教育,所以无论学生是学什么专业,都必须选修一些核心的文科,譬如哲学、神学、欧洲史、戏剧等。由于波士顿学院设置的一些专业,譬如财务会计、特殊教育和护士学等在美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或许是因为波士顿学院是一所教会大学,在学校里几乎看不到热裤、拖鞋、小背心等服装,而且即使是下课时间也没有人大声喧哗。因而在外人看来,波士顿学院是一所宁静而轻松的学校。
1963年,彼得-林奇进入波士顿学院学习。刚刚进入该学院没多久,他就为自己买了第一辆汽车。当然,作为一名学生,并且还是靠自己工作才能养活自己的学生,第一辆车自然不会是一部好车,而是一部快要报废的老福特汽车。但是即使是这样一部车,也足以令彼得-林奇骄傲--这是用他自己攒下来的钱买的。其实彼得-林奇完全能够为自己买一辆更好一点儿的车。但是由他一美元一美元地攒下来的钱还另有用途--他一直希望可以攒够一定的资本去投资股票,就只好凑合了。由于这辆老福特实在太破旧了,所以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常常开到半路抛锚不说,还经常要进入修理厂去保养。更让彼得-林奇尴尬的是,当他得意扬扬地开着车带着女同学兜风的时候,这辆车还会不合时宜地抛锚。于是,彼得-林奇只得把这辆车开到旧车行,补上一些钱换了一辆价值150美元的二手车。相比之下这辆车的状况比那辆老福特要好得多。因而,大学时期的彼得-林奇一直开着这辆车。
虽然彼得-林奇买了一辆二手车,但是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全是靠着当球童赚来的钱和奖学金来支付的。由于彼得-林奇当球童的收入很可观,所以彼得-林奇成为一名大学生之后,依然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在进入波士顿学院学习后,彼得-林奇并没有选修与商业方面有关的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学习了社会科学,如地理、历史、心理学、自然学、文艺学、逻辑学、政治学、哲学、古希腊学和宗教哲学。彼得-林奇所选修的内容让乔治-沙利文感到很奇怪--他知道彼得-林奇的目标是做一名金融管理者,但是传统的从商必修课他却一门都没有选,所以彼得-林奇这样的做法让乔治-沙利文大惑不解。
或许,彼得-林奇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不过,尽管如此,也未影响到他和乔治-沙利文之间的良好关系。
后来,乔治-沙利文去球场打球的时候,聊起了彼得-林奇选修的学科问题。
“彼得,你不是很喜欢股票吗?不是想以后能够从事股票的投资运营吗?可是,从你所选修的课程中,我一点儿都看不出这是一个想要从事金融投资事业的人应该选择学习的课程。”
然而,彼得-林奇却用十分坚定并且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乔治-沙利文先生,虽然会计学和统计学更有利于掌握投资方面的知识,但是我认为如果仅仅只是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哲学、自然学、社会学甚至是心理学。这些学科要比具体的投资方式更加有用,更加有效。因为股票投资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
“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乔治-沙利文对彼得-林奇的话感到更加惊讶。
“是的,先生。”
“为什么你会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呢?”
“股票投资并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如果有人把股票投资当成一门科学,那么他就会像背书一样,去吸收那些所谓的股票理论和常识。但股票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出股票未来的走势,更不可能有人准确地指出哪一年的哪一天哪只股会大涨而哪只股会大跌。所以说,股票就像是艺术一样永远充满着新奇,而不是一门有永恒规律的科学。”
“彼得,你怎么会有这么离经叛道的想法?”
“这些想法是在和您的谈话中总结出来的,也是我这些年来对股票的理解。”
“但是你不觉得你的理解实在是过于与众不同了么?这样下去,你也许不能成为一名金融专家,而是一名人文科学家。”乔治-沙利文对彼得-林奇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先生,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我一定会成为最出色的金融专家的。”彼得-林奇固执又自信地说。
虽然彼得-林奇的固执让乔治-沙利文感到有些欣慰,但更多的却是担心。因为他无法肯定彼得-林奇就是对的。
彼得-林奇认为,一个只守着呆板数字进行分析的人,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金融投资专家。如果通过数字就可以分析出选择什么股票进行投资可以赚钱的话,那么就不必用人去作调研了,直接用计算机作分析不是更快更准吗,如此一来,学习那些知识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彼得-林奇认为,股票市场的分析,不是光靠数字计算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全面素质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的。一个股票投资者可以靠直觉、灵感、技巧,甚至艺术取得成功,但是前提是要利用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去证实直觉的可靠性。换言之,要想使你的判断正确,你就必须是个科学家、艺术家。
彼得-林奇曾回忆说:“当我想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我就发现,学习历史和哲学比学习统计学对投资的帮助大许多。所以说,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受过专业化教育的人在投资中往往会比没有受过那些专业化教育的人更加不利。如果投资股票可以预测,那么我们只把时间花费在计算机上就可以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没有任何作用。我们在股票投资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已经学到了。相反,历史和哲学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知识。”
彼得-林奇很快便用自己成功投资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独特理念的正确性。
2.彼得-林奇投资的第一只股票
彼得-林奇在读大二的时候,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这是彼得-林奇用自己当球童攒下的1250美元,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购进的。彼得-林奇会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原因是,他无意间读到了一篇关于空运发展的文章,得知航空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于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他作出了购买该公司股票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就是根据他所学的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知识分析才作出来的。
通过对那篇文章的分析研究,彼得-林奇得出了一个和文章一样的结论--空运行业的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那篇文章当中,彼得-林奇知道了飞虎航空公司是一家有实力、正在发展当中的空运公司。不过在当时,人们都认为空运股票是高风险低回报的垃圾股票。尽管在二战之后,空运行业的发展迅速,很多人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但是由于当时的飞机小,安全性能低,并且费用也高,所以人们便把它列入了高风险的行业。几乎就没有人去购买空运行业的股票。由于对自己作的分析很有自信,所以彼得-林奇毫不犹豫地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购买了178股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却并没有为彼得-林奇带来什么收入。
1960年,越南爆发革命,准备推翻吴庭艳政府,结束越南南北分裂的状态,统一越南。战争开始之后,南越政府就在这场战争中节节败退。由于南越的吴庭艳政府是由美国支持的,所以为了帮助吴庭艳政府巩固政权,美国肯尼迪总统派遣一支由100人组成的代号为“绿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进驻越南。由于这是美国第一次把自己的战斗部队派遣至越南,所以这被当做了越战开始的标志。而此时彼得-林奇和所有的美国人一样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改变。
1962年,美国在越南西贡建立了指挥司令部,由保罗-哈金斯将军负责。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内部战争当中。越南内战方面,南越政府在与“越共游击队”的战斗中节节败退。为了阻断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供给,南越海军集中力量对北越沿岸的海军基地进行了偷袭。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派出舰队协助南越海军,进行电子支持。美国海军常常让自己的舰艇靠近北越的军事基地,引出北越在沿岸设置的雷达,使其暴露自己的位置,由南越海军进行摧毁。
1964年7月31日,当美国海军再次如法炮制地派出一艘舰艇执行此项任务的时候,遭到北越鱼雷艇攻击,这艘舰艇在航母的支持下击沉了其中一艘鱼雷艇。同年8月4日,“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埃号”在东京湾巡逻的时候,被北越海军攻击。这就是著名的“东京湾事件”。而事后证明,这不过是美国五角大楼为了扩大对越战争的规模而制造的借口。美国更是趁这个机会出台了“逐步升级战略”。尽管美国当时的总统约翰逊并不愿意派兵出战,但是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已经让他不得不向越南提供更多的军人参战。1965年年底,美军在越南的士兵人数就达到了18万4千人,而到了1966年的8月,这个数字就已经是成倍增长了--驻守在越南的美国士兵达到了42万9千人。
1965年8月,美军开始发动第一场大规模的陆战,在空军支援和炮火的猛击下,美军成功摧毁北越在VanTuong的基地。此外美军还推行了“焦土政策”和“滚雷行动”,开始大规模地轰炸越南北方。
此后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国防部助理部长麦克诺顿在新闻中表示:“美国插手越南战争的目的是避免美国蒙羞。美国已经在越南涉入太深,因此走到了现在这种大规模战争的情况当中。不离开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美国作为这些国家保护人的威严,并让世界知道,美国作为保护人是多么有力量,多么安全可靠。不退出越南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依赖于美国保护的朋友们,还为了不让共产党掠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让他们明白,他们所发动的所谓民族解放战争根本就不会起任何作用。”
自1965年开始,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就像是给美国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或兴奋剂一样--美国的股票市场开始大幅攀升,呈现出了一片大好的风景。可以说,是越南战争直接造成了美国的牛市。很快,大量的投机者就开始拥进股市。于是,在这些人的炒作下,空运类股票以及科技类股票的价格开始节节攀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股票的价格不断地被翻新,不断地创出新高。在这种情况下,恐惧和贪婪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充斥着人们的思维,不过,最终后者却占据了投资者的心,使得他们在面对高价股票时也敢买进。因为丰厚的收益使他们相信,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这些股票的上涨空间还很大。那段时间,证券交易市场天天都是排着一队队的长龙,同时新的投资基金也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
这时,彼得-林奇所持股的航空公司因为为美军运输军需品,发了一笔横财,所以,它的股票涨了五倍多。其实,彼得-林奇当初买这只股票是认为它会依靠扩展市场而发展起来,却没有想到这家公司竟然发了笔战争财。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就是典型的战时经济。可以说,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当时美国经济的繁荣出现。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步入短暂的经济萧条时期。然而,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美国会因为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使其经济又开始繁荣起来。
早在美国介入越南战争之前,就已经有迹象显示美国股票市场开始回暖。但是大多数股民在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那场经济危机后,对股市都抱有很大的戒心,并且不由自主地担心--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才会开始?会持续多长时间?又能够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对美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对股票市场又有多大的影响?就在很多股民还在考虑这些问题,犹犹豫豫没有行动的时候,彼得-林奇出手了--他购买了飞虎航空公司178股股票。
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彼得-林奇所持有的这只股票的价格暴涨,并且没有停止的意思。随着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彼得-林奇一点点地抛出手中持有的股票,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使得他不仅赚够了大学期间的学费,甚至连读MBA的费用也都赚够了。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股票市场中的股价暴涨,使得众多的投资者把资金放在短期投资上,期望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丰厚的利益。美国股市迎来个“炙热的夏天”--几乎所有的股民都在疯狂地把他们的钱投资在股票市场里。因为他们相信,股票可以带给他们可观的收入。
1968年,“越共游击队”发动了“新春攻势”。经过45天激烈的战斗之后,美伪军被歼灭很多人。这深深地打击了美国所制定的“逐步升级”战略。与此同时,不仅美军士气低落,甚至就连美国国内,人们的反战情绪也是日益高涨。但此时,美国在越南的投入已经注定了它的骑虎难下。因此,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我们注定要打一场激烈的、悲壮的、令人失望的长期战争。”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把美国股市从1930年以来一直低迷的状况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道-琼斯工业指数第一次突破了1000点。1968年,美国的股票交易更是达到了疯狂的状态--几乎每个月的成交量都能超过1000万股,而这一年每个月的平均成交量更是高达1300万股。老的股票继续在股市里呼风唤雨,各种新的股票也趁着股市这一大好形势纷纷疯狂发行,趁机分一杯羹。而很多的美国人更是将股市看成了是个稳赚不赔的市场,进而毫无理智地抢购着各种股票。
彼得-林奇无疑是这些人中非常幸运的一个。他虽然并没有估算出美国股市会因为这场战争而走出萧条,进入繁荣,但是由于他的仔细考察和细致分析,使得他坚信空运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光明,所以,在其他投资者未下手之前就已经购买了178股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进而赚取到了丰厚的利润,解决了自己的学费以及生活费,并且又增加了自己对股票投资的实际应用经验。可以说,彼得-林奇的这次投资是物超所值,收获颇丰。
3.大学时代即开始钻研证券投资
波士顿学院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也聚集了很多雄心勃勃的各类精英。彼得-林奇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美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够使自己取得成功。
彼得-林奇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名列前茅,就是在大学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再加上他出色的外表,很快便引来了一群女孩子的青睐。如果是别人,早就开始忙着追女孩子了,但是彼得-林奇却和其他人不一样,这或许是与彼得-林奇从小的生活有关。同他周围的很多同学比起来,父亲的早逝,家庭生活的艰辛,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而他现在和母亲所赚的钱也只能够勉强维持生活。由于彼得-林奇觉得恋爱是一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的事情,所以在读大学期间,彼得-林奇没有谈恋爱的打算。
美国大学生入学后是没有固定班级的,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想要学习的专业,并按照规定学科和学分的要求选择课程,同时也要自己选择授课老师。显然,这样的教育制度使得美国大学的学生流动性很大。在美国大学里,你常常能看到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既有大一的又有大三的,几乎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与中国从大一到大四一成不变的班级制度相比,显然这样的班级因为学生不固定,相对地缺乏稳定性,使得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机会,因此很难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这样流动性的教育方式,恰恰符合了美国社会对个性化的追求。虽然彼得-林奇认为这种各自为政的教育方式有些欠缺,但是它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
美国大学的课外教学活动非常多--学校常常组织各种讨论课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并且鼓励、启发同学独立思考,自己动手,深入研究。不仅如此,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更是多种多样。这不仅能够激发很多人的个人爱好,同时还有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大学里还常常开办各种学术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来传道、授业、解惑,扩宽学生们的视野,进一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彼得-林奇一进入校园就选择了那些在股票研究上很有用途的学科,一心扑在了股票的研究上面。
彼得-林奇不仅在课程上专门选择可用于股票研究的课程,就是阅读报纸杂志,他也是直奔着财经版去,首先要看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分析,找到里面所蕴涵的商机。
波士顿学院的金融教育在全美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可以说,在这所学院接受金融教育,彼得-林奇就可以学会如何从一家公司公开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资料,进而使自己可以得到对这家公司证券价值走向的正确判断。通常彼得-林奇不仅仅是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理论上,他还会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跑到股票交易市场,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股票行情结合起来,作一番论证,从中找出自己的观点、想法。
彼得-林奇在学习的时候也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会把教科书上的观点奉为金科玉律不敢怀疑,而是常常把看过的书、听过的课在脑子里思考几遍,分析出哪些是他认可、接受的,哪些是他所怀疑的。
彼得-林奇不仅是个爱看书的人,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彼得-林奇曾经开玩笑似的说:“假如说卡罗琳是我的妻子,那么书就是我的情人。”由此看来,看书就是彼得-林奇最大的爱好。在大学期间,彼得-林奇不断地自学股票理论知识。可以说,彼得-林奇一有时间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看报。一旦在读书看报的时候,遇到了有关投资方面的文章,他就会非常谨慎、认真地思考。
在暑假中,他依然会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同时他也会大量地阅读有关金融投资和股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尽管此时的彼得-林奇还没有正式进入股票市场,而华尔街的人们也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但是在几年之后,彼得-林奇却成了华尔街举足轻重的人物。
彼得-林奇在大学校园里就像块海绵一样在不知满足地吸收着各种投资知识。而他平生的第一次投资不仅大获全胜,而且他还利用可观的利润回报,读完了波士顿学院的全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彼得-林奇在大学里尽管没有选择财会和数学等商业课程,但是他清楚地明白股票不是靠一堆冷冰冰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来的,除了必需的一些金融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全面地分析一只股票的好坏。因而,彼得-林奇选修了社会科学,如地理、历史、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等。尽管这些学科在当时任何人看来都不认为是一个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应该学习的,但是彼得-林奇却用自己的成功告诉了别人他的真知灼见,他的选择的正确性。
大学毕业前夕,乔治-沙利文就向彼得-林奇抛出了橄榄枝--要他去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因为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是彼得-林奇的理想之一。更为关键的是,在那里实习,不仅可以和那里的工作人员学到很多理论之外的投资知识,还能系统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验证一下自己的投资方法是否正确。不仅如此,在该公司实习还有丰厚的薪水可以拿。要知道,这些足以让彼得-林奇兴奋不已。
4.一见钟情的爱情
爱情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来临,在你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猛然冲进你的心,使你成为爱情的俘虏。彼得-林奇也一样,爱情之神同样不会忽略掉他。
因为彼得-林奇知道,要想获得成功,赚取更多的钱,自己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他在波士顿学院上学期间拼命地吸收各种知识,而且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股票的研究分析当中去了。
虽然彼得-林奇的同学在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去了,但是彼得-林奇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原因,却没有心思去谈恋爱。要知道他不愿意别人碰触自己的伤疤,更不愿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家庭,而这些在恋爱中又是一定会被谈及的,因此他压抑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把这份渴望全都转移到学习和股票的分析上去了。
彼得-林奇有着很强的自尊,这和他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是读中学还是大学的时候,彼得-林奇都显得很安静沉默,他不愿意与更多的同学接触,因为他知道自己仅仅是一个依靠捡球才能勉强维持生活的孩子,没有多余的钱请同学大吃大喝一顿。
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波士顿学院的学费又比较高昂,所以彼得-林奇必须节约自己的生活费。通常,省下来的钱几乎都被彼得-林奇拿去购买了股票类的图书和杂志。因为彼得-林奇从很早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一直在朝着这个梦想迈进。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之中,彼得-林奇的爱情悄然到来。爱情之神丝毫没有给他准备的机会,猝不及防地就击中了他的心。
一天晚上,彼得-林奇心血来潮,想要放松一下自己一直紧绷着的心。于是他就独自一人去学校附近的电影院看了一场夜场电影。电影很有趣,彼得-林奇看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但是彼得-林奇却不知道,这家电影院是一家在学生中被称为“爱情海”的电影院。也就是说,一到周末就会有大批的恋人拥进这家电影院看电影,以便为他们的恋爱增加一点儿情调、一些浪漫。
但是彼得-林奇对此完全不知情,在他看来,他周围都是自己的校友,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有。
电影结束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了,彼得-林奇和很多在这个时段看电影的人一样,决定到电影院附近的饭馆吃饭。彼得-林奇进去一看,在这里吃饭的几乎都是情侣,只有他邻座坐着一位漂亮的女孩。显然,这个女孩也是一个人在吃饭。仔细一看彼得-林奇发现,这个女孩居然是波士顿学院的同学卡罗琳。恰好在这时,女孩也认出了彼得-林奇。于是,两人互打招呼之后就坐在了一起。原来卡罗琳也是一个人来看电影的。显然,两人有了共同话题。于是他们一边吃着夜宵一边讨论着刚刚看完的电影情节,而且饭馆里不时还会传出他们两人低低的笑声。
两个人电影讨论完了后,又开始谈论起双方平时的生活。卡罗琳很是奇怪彼得-林奇是如何一边打工一边还能保持优异成绩的,于是开口问道:“彼得,我知道你每天下午都要去高尔夫球场打工,可是尽管你只上半天课,但是你的成绩却总是那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呢?”
卡罗琳的话一下子触动了彼得-林奇,这是他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谈起的事情。但彼得-林奇在心里想了一下,还是很坚定地说:“嗯,是啊,我几乎每天都会去高尔夫球场打工,但我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丢人的。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样做的?”
卡罗琳幽默地回答道:“难道你一边抱着书本,一边工作。”她看出彼得-林奇有些紧张。其实,在学校里卡罗琳就已经很关注这个腼腆、安静、沉稳的同学了。
听卡罗琳这么一说,又看到她做鬼脸似的朝自己眨了眨眼睛,所以本来有点紧张的彼得-林奇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并哈哈大笑不止,惹得饭馆里所有人都朝他们这里看过来。
“我在球场上从来不想功课方面的事情。在球场上的时候,我会想着这位先生再击出几个臭球吧,这样我能在给他把球捡回来的时候,多得些小费。”同时,彼得-林奇也礼尚往来地朝卡罗琳眨了眨眼睛,又说:“这样算不算秘诀?”
卡罗琳看着彼得-林奇学自己眨眼的动作,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要是那些先生一个个都是高尔夫球高手,你不就没有机会去给他们捡球,更没有那些小费可得了吗?”
彼得-林奇很平淡地耸耸肩,说:“即使是这种情况也无所谓,那些先生往往会在自己发挥得很好的时候更加喜欢交谈,而此时,倾听他们的谈话更是我吸收知识的最佳时刻,这些知识可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非常有实用价值。”
“是什么知识能让你这么兴奋?”卡罗琳很是好奇什么样的知识能让这个学习名列前茅的同学这么感兴趣。
“他们之间交流的是股票信息,而且还是最新的股票信息,还有他们的投资经验,都是我需要学习的,更是我所欠缺的。”谈起这件事情,彼得-林奇的眼睛似乎瞬间亮了许多。
一番谈话下来,卡罗琳不禁对彼得-林奇暗暗产生了钦佩之情。在美国,一个大学生靠自己打工赚钱来支付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事情对于每一个靠自己的劳动念完大学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没有人会把它看成是一个耻辱。要知道,自己从小自力更生是美国传统精神中的一部分。同样,卡罗琳对于那些依靠自己的劳动支持自己念完大学的人也很是敬佩。
卡罗琳突然想起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证券交易所的时候,看到过彼得-林奇几次,于是她问道:“你是不是在投资股票?我在证券交易所看见过你。是不是那些客人向你透露了什么内部消息?”
彼得-林奇挺起胸膛,很是骄傲地回答:“我从来不需要借助内部消息去买股票。我有一个可以替我赚钱的大脑,它所作出来的各种分析比那些所谓的内部消息更加可靠。”
卡罗琳看到彼得-林奇如此自信,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你一向都是这么有自信吗?”
“那当然,不自信怎么会选对股票。”
“那你毕业之后想要做什么工作呢?”
“当然是做一名金融管理员,从事股票投资行业。如果你以后想买股票,可以来找我,我保证给你介绍那些稳赚不赔的股票。”说这话的时候,彼得-林奇的眼中闪现出了光亮。
彼得-林奇这是第一次单独和女孩子相处,当然这时他们二人谁也没有想到对方将是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虽然这是第一次与女孩子单独相处,但是彼得-林奇表现得却一点儿也不拘谨。因为他的经历以及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思想可以使他很好地面对卡罗琳。
直到饭馆里的其他人都走光了,两个人还在热火朝天地聊着。饭店的老板虽然不好意思开口赶他们走,但是又不希望这两个人白白坐在这里,于是便吩咐服务员去问他们还需要点些什么东西。
“请给我们两杯咖啡,不加糖,谢谢。”彼得-林奇没有征询卡罗琳的意见,就自己做主点了咖啡。
卡罗琳很是惊讶,问道:“你怎么会知道我喜欢喝不加糖的咖啡?天哪,这真是太神奇了。”
听卡罗琳这样说,彼得-林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咖啡,但是我想我们第一次交谈就这么默契,你应该跟我一样也喜欢喝不加糖的咖啡。所以,我就自作主张要了两杯不加糖的咖啡。”
卡罗琳笑着说:“万一我不喜欢喝不加糖的咖啡,那你打算怎样挽救?”
彼得-林奇也笑了,很是自信地回答道:“我想你会装做很喜欢,勉强地喝下去,而不会让你的同学难堪。毕竟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聊天,但是却相谈甚欢。”
卡罗琳假装有些生气地说:“你太自以为是了,甚至可以说是霸道。”
“我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霸道。我的自信是有根据的--源于我对股票的分析。我们的这次相遇就像是一次投资一样,自然不会因为价格在短期之内有所波动而抛出自己十分有信心会给自己带来丰厚收益的股票。”
卡罗琳听了彼得-林奇的解释,万分惊讶,她说:“我们的邂逅在你看来就像是股票投资一样?”
“是的,股票和邂逅一样都需要投资者、参与者慢慢发掘其中的潜力,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购入、卖出。如果投资者所选择的时机不正确,那么他也只能自己为自己的错误判断埋单,而绝不会有人因此为他埋单。”
卡罗琳摇摇头,“你对股票的态度已经不能用痴迷来形容了……”
彼得-林奇手舞足蹈地说:“我喜欢数字,喜欢证券交易所里一排排或绿或红的数字。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优秀的金融管理员,从数字的变化中赚到财富。”
卡罗琳看着彼得-林奇谈起股票表现出的兴奋样子,继续问:“如果你发现自己选的股票选错了--这么说吧,就是你给我点的咖啡并不是我喜欢的,你会怎么做?”
彼得-林奇略微沉思了一下,很自信地回答:“如果我发现你不喜欢,我会像刚才那位毕恭毕敬的侍者那样为你加上方糖。”
“你处理危机的方式居然和解决一只被套的股票一样简单。”卡罗琳小心地翻了翻白眼,没有让彼得-林奇看出来。
“这是我最诚实的想法。”彼得-林奇很诚恳地说。
这次的邂逅,令两个人心中的爱情有了小小的萌芽--他们在分开前,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彼得-林奇和卡罗琳便确定了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但是,彼得-林奇和卡罗琳谁也没有因为恋爱就放松了对知识的渴求。
波士顿学院的教育很符合彼得-林奇的需要,他能在这里学到所有他想学的东西,因此彼得-林奇总是会融入到波士顿学院的教育氛围当中,并且总是能从中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大学毕业前夕,彼得-林奇报考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MBA课程。尽管彼得-林奇在波士顿学院学的是文科课程,但是由于他成绩出色,平时经常对金融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很快彼得-林奇就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录取了。
卡罗琳知道这一消息后,由衷地为彼得-林奇感到高兴,并说道:“你可真是一个天才。”
彼得-林奇虽然也很开心,但是很快因为想起高额的学费就有些忧虑。
“你怎么了,彼得?”卡罗琳看出彼得-林奇脸上有些忧虑的神色,关心地问。
“我打工的钱根本不够读MBA的学费,还不知道怎么能够筹到那么多钱呢。”彼得-林奇越想越沮丧。
卡罗琳听后松了一口气,说:“你不是还有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吗?把它卖了,学费不就有着落了,而且这样你也不用去高尔夫球场继续打工了。”
彼得-林奇听了卡罗琳的建议后,说:“我不会一次全部把这些股票抛售出去的,如果一次都抛出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我读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MBA课程,我得一点点地抛售才行。”
卡罗琳听到彼得-林奇要一点点抛售该股票,说道:“这得需要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才行。”
彼得-林奇很自信地回答:“那是当然的,这只股票肯定会具备这样的潜力。”
事实证明,飞虎航空公司股票的发展潜力很是巨大,而靠着这只股票,彼得-林奇不仅得到一笔高昂的“MBA学费”,同时这只股票的收益还为彼得-林奇提供了在沃顿商学院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