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青年时代,独闯英美帝国

1.初入伦敦遭迷雾,求学之路难攀登

1945年,随着盟军攻破柏林,彻底宣告纳粹的终结,匈牙利也在苏联的帮助下成功解放。人们开始回到饱受摧残的家园。这一年索罗斯重新回到了学校,回到了那些经历了战争并渐渐成熟的孩子中间,此时已经没有犹太人班和非犹太人班之分了。

第二年春天,索罗斯一家再次来到洛拔岛度假,感受劫后余生的快乐。在那里,人们相互诉说着战争中的经历,谈论他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许多人开始讨论以后的计划,有人相信在政府的带领下会慢慢好起来,也有人准备出国去寻找新的发展。而索罗斯已经在心里无数次计划离开这里,去探寻全新的环境。终于,索罗斯在他17岁的时候拿到了护照,离开了祖国匈牙利,来到了一个让他向往的陌生的地方--伦敦。

在年轻的索罗斯看来,苏联人接管匈牙利后,整个国家被专制政权控制着,缺乏刺激和冒险,他认为自己的发展被限制住了,他深受父亲当年冒险精神的影响,想要自己打开一条生路。当年的索罗斯经常在广播中听到英国人的关于公平竞争意识的报道,他向往去那里找到新的生活,索罗斯最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英国。

实际上索罗斯能够来到伦敦是十分不容易的,变卖了家里许多东西,才凑足了钱,当索罗斯来到伦敦时,不得不依靠自己来谋生。面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即使可以居住在父亲的朋友家,但对于初来乍到的索罗斯来说,依然是自己人生中最困顿的时期。

索罗斯非常喜欢伦敦这座豪华并且自由的城市,但他无法去享受伦敦带给他的一切,穷困使他一直过着潦倒的生活,就算父亲也会偶尔寄些钱给他,那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这种情况并不常出现。在这一时期,索罗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但他不曾被这些困难所击倒,一直坚信自己能够在伦敦寻找到一片天地。

一个人在外乡漂泊的索罗斯,总是用坚强来勉励自己。每当夜晚来临时,他都要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在索罗斯看来,他曾经经历过比这还糟的境地,那些人生经历到可以用上的时候了。他开始在伦敦谋生了,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他所能做的只有四处做零工。索罗斯清楚地记得他在一家为有钱人和明星提供食物的高档饭店里当侍者,当时的工资甚至不够他平时吃饭的花销,所以他经常拣一些残羹剩饭来果腹,每当看到有钱人家的宠物,他甚至羡慕它们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1948年,索罗斯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到一家农场去打工,为了争取到合理的工资待遇,他组织了一次工人罢工,使得农场主不得不按照工作量发给他们工资而不是按天数发放,这使得他们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索罗斯在伦敦为了养活自己还做过许多行当,比如刷漆和摘水果等,他甚至曾向别人提到过在伦敦练就了十分了得的绘画功底。

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后,索罗斯逐渐找到了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希望能够考取伦敦经济学院。第一次考试以失败告终,尽管除英文外,其他科目都达到了及格,但还是要再考一遍。终于在1949年时,索罗斯通过了所有科目,成为了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正式学生。

伦敦经济学院是当时伦敦最大的学院之一,不少想投身于经济界的学生都十分向往能去那里学习,不管今后是当老师也好,进入社会工作也好,在那里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且这个学校也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当时的伦敦经济学院比较倾向于社会主义,著名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并兼职工党主席的哈罗德-拉斯基就任教于此。对于像索罗斯一样比较希望获得非理论的经验并渴望了解国际动态的学生,这是一所是非常理想的学校。

为了能够在伦敦经济学院学到更多的知识,索罗斯在离学院非常近的地方租了个顶楼的单间,没想到同在经济学院上学的一名学长就在他的隔壁,这让他可以随时向学长请教不懂的问题,而且还能借到许多书籍。索罗斯还找到一份游泳池救生员的清闲工作,使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即便如此,索罗斯为了维持日常的生活费用,还得考虑其他办法。因为他不属于英国政府的福利保障人员,只好向犹太人委员会求助,但被拒绝,因为学生不在他们救助的范围内。他只好在外面找一些兼职来做,但老天并没有赐予他好运。在一次搬运中,索罗斯被一箱冰激凌砸断了小腿,使他的腿骨里留下了两颗钢钉。这让索罗斯长久以来的积怨爆发了,他为了生存采取了非常的手段,利用一些虚假夸大的描述来使自己得到赔偿,最终他如愿以偿,所获得的赔偿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安心地在校学习。经历了这件事,索罗斯看到政府和民间的资助机制十分不完善,对他以后的慈善事业有很大启发。

来到伦敦几年以后,经历了各种艰辛和困苦,索罗斯的人生走向了正轨,该好好地学习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索罗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校中,并且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听了不少学者的讲课。在当时的英国,聚集了不少二战时期被纳粹迫害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的许多观点被索罗斯学习和接受。

他旁听了拉斯基的讲座,选修了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米德的课程,尽管他曾说过自己并没有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而在伦敦经济学院,向来是以自由学术而著称,其中许多政治保守人士也在其中,比如研究自由市场经济的学者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他们两个的理论观点对索罗斯有着深刻的影响。

哈耶克在1944年曾出版过一本抨击法西斯主义的书,他在这本名叫《通往奴役之路》的书中写道:法西斯是在破坏自由繁荣的市场。他认为社会的共同利益只不过是个人追求的副产品。波普尔出生于维也纳,在当代西方哲学界影响广泛。作为一名犹太人,在二战期间为逃避纳粹的迫害而来到英国。曾著有《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代表批判理性主义。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更是社会哲学的代表作,轰动西方的哲学界和政治界。他于1950年在哈佛教学时认识爱因斯坦,并得到其赞扬。由于波普尔在学术上的成就,1965年他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的称号,并担任英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科学院的院士。

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的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关键,社会历史的发展并没有规律,人类的知识变化也是没有规律的,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成为封闭的社会,所有人只有一个信仰,另一种是开放的社会,在这里没有冲突,任何信仰和观点都可以相互融合,虽然开放社会存在不安定和不确定因素,但它比封闭社会更加先进。波普尔认为人类社会史没有规律可循。这种观点让索罗斯在以后的投资中认识到市场内部也是没有规律和理性的。

到1952年,索罗斯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学士学位的课程,他坚持在那里又多待了一年,用来完成他写的一本探索人类社会性质的书,名字叫做《意识的重负》。因为在二战中和纳粹分子有很多接触,再加上和共产党人也有过联系,他对独裁和社会形态都有独到见解,再加上在英国这几年,让他深刻体会到民主的优越,还有对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的理解,所以他想把这些都写在自己的书里。在同一年,索罗斯向波普尔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担任自己的导师,他还向波普尔提交过几篇论文。

此后的日子里,波普尔和索罗斯一起探讨了许多问题,波普尔对索罗斯的论文和文章提出了一些批评和建议,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但让波普尔失望的是,索罗斯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进行修改,为此两人之间的交流还出现了停顿。

尽管波普尔和索罗斯之间有过一些相处,但索罗斯并没有给这位著名的教授留下多大的印象,波普尔曾回忆说:“我只是静听他的看法,不会对他提什么问题,我也不清楚他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位导师,他的理论给索罗斯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教给索罗斯思考世界运行的方法和理论。虽然他教给索罗斯这些并不是想要帮助他解决生活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但在索罗斯眼中,哲学和金融正在一起相互融合,他把抽象的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当中,构筑了自己的一套金融市场的理论,他把这个理论用于华尔街的金融运作中来积累财富。1982年,索罗斯成立了第一个慈善基金,他把它取名为开放基金,而把其中的奖学金称做波普尔奖学金。

1953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顺利毕业,结束了他的在校历程。起初索罗斯一心想做一个哲学家,对工作并不放在心上,而那时他的哥哥已经在美国发展了很不错的事业。索罗斯现在毕业了,也要面对以后如何谋生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索罗斯只能先放下做哲学家的梦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要紧。经好友的介绍,他进入一家公司销售手提袋,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持续了几年,他开始觉得自己走错了方向。此后,索罗斯不断跳槽寻找不同的工作,这让他很迷茫,境况也一直没有改观。直到他停下脚步,冷静思考总结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发现自己从一开始便选错了方向。作为一个经济专业的学生,还是要投身到金融行业才行。

经过这次反思之后他开始给银行或者投资公司写求职信,但并没有得到回应。虽然此后有一家金融公司为他作过面试,却并没有录用,但当时的面试官告诉了索罗斯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伦敦的金融圈,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基础是无法进入其内的。这让索罗斯想起了他当时在伦敦做牙医的表哥。最终在表哥的帮助下,一个匈牙利老板决定给索罗斯一个做培训生的机会。虽然只是一名月薪28英镑的非正式员工,但这也使索罗斯有机会接触伦敦的金融行业。

起初索罗斯在这家公司当一名记账员,索罗斯感觉自己并不适应,几乎每天都在账目上出现错误。接下来又转到黄金股的交易,给别人当助手,喜爱冒险的索罗斯又被这个需要谨慎的行业拒之门外。此后,公司只能把他调入套利部门,终于,索罗斯找到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的地方,从表哥那里借到几百英镑参与到交易中,没想到索罗斯在这里小赚一笔,这让他开始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尽管索罗斯对套利这份工作满怀期望,但他并未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这让公司开始重新考虑他的去留,索罗斯陷入悲观之中。

面对生活的残酷,索罗斯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无意间在与同事梅尔共进午餐时,受到梅尔的赞赏,梅尔极力推荐他去自己父亲在美国的梅尔投资行工作,索罗斯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准备去美国发展的索罗斯,在签证方面遇到麻烦,还要几个月才能审核下来。在这期间,索罗斯依旧在原来的公司上班,但此时,他的心态已大不一样。完全放开自己的索罗斯大胆地预测福特公司的股票在美国会远大于欧洲,并建议公司提前购买。公司把这个工作交到索罗斯手里,果不其然,索罗斯在这次交易中为公司带来高额的利润,他自己也极大地增长了信心。虽然公司在其后为索罗斯放开了交易的权限,并为他增长了工资,但他依然决定离开伦敦,前往纽约。

美国的梅尔公司听到索罗斯成功的消息,努力帮助其拿到美国签证,终于在1956年为索罗斯敞开了纽约的大门。索罗斯带着投资所赚来的5000美元利润分成,开始了自己的美国梦,这一年索罗斯才26岁。

2.纽约淘金--金融大鳄的成长历程

年轻的索罗斯怀揣他的梦想和5000美元的积蓄,来到了美国--淘金者向往的天堂。在纽约这个自由女神屹立的地方,与家人阔别十年之久的索罗斯与哥哥拥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

来到纽约的索罗斯被他的哥哥接到自己的寓所一同居住,并且进入梅尔公司做了一名套利员,但此时的索罗斯仍然没有放弃他哲学家的梦想,他打算在美国用五年的时间为自己赚到50万美元,然后用这50万美元到伦敦继续自己的哲学探索。

不同于欧洲的悠闲,华尔街上的人们总是特别忙碌。这里的人们加快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来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进入梅尔公司后,索罗斯开始从事对欧洲的套利交易业务并进行证券分析。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逐渐熟悉这里的环境后,他发现在这里无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都喜欢和本国人打交道,这让在欧洲金融圈打拼过一段时间的索罗斯看到了很好的机会。相比于其他美国的同行,他的优势非常明显。就像他自己所说:“如果我没能来到美国,依旧在欧洲继续徘徊,只能成为一个精明的金融家或是成为忙碌赚钱的人们中的一员,在那里我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在美国,我却成为少数了解欧洲市场的专家。”

凭着对欧洲金融业的了解和对国际局势的敏锐观察,索罗斯在一次重大国际事件中发掘出机会。1956年7月,英法两国和埃及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归属权爆发危机,并逐渐演变为军事冲突。作为国际原油运输的重要航线,必定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这让初到美国不足一个月的索罗斯看到利用石油股套利的机会,他急切想用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利用自己在伦敦工作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当时他从欧洲的交易所买进需要的股票,再把需要卖掉的股票刊登在纽约华尔街的行情交易表上,使证券商们看到信息,并用电话来决定买卖操作。由于欧洲和美国有五六个小时的时差,每天都要关注行情变化的索罗斯不能错过任何一点消息,任何一个疏忽都会使自己错过形势变化带来的商机。所以索罗斯在凌晨四点也就是伦敦早上九点时起来接听播报员的电话,分析数据,并且每隔一小时都要收听当时的行情。精力充沛的索罗斯也禁不起这样的劳累,所以他利用电报之间一小时的间隔来补充睡眠,等纽约这边天亮时,他又忙着给这里的经纪商推销股票。在这段时间里,索罗斯几乎连睡觉都会梦到股票。

就在索罗斯拼命忙碌时,他的父母从匈牙利来到了美国。本以为因为当时美国的铁幕政策,会使自己和父母还要分开几年时间,没想到他们能这么快来到这里。索罗斯感到惊喜万分。虽然索罗斯因为工作的原因并没有及时到码头接船,但他还是得到了父母的原谅,他太忙了,到纽约这么久,他甚至没有时间去四处走走。这时的索罗斯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寓,他把父母接到家中,然后自己睡客厅的沙发。这时再也没有能够让索罗斯牵挂的事了,他把所有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上。

苏伊士运河上紧张的局势一直持续到1958年才得到缓解,令人狂热的石油交易逐渐冷却下来。索罗斯在这段时间的疯狂工作,给梅尔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让索罗斯在新公司中小有名气,并开始取得了公司的信任。

索罗斯事业的转机出现在1958年,当时一家叫北班的加拿大铀矿企业需要融资来开发新的矿场,他们发行了一种可以让认股权转变为股票的债券。当时索罗斯很看好这种把债权和认股权分开的交易,他可以把债券卖给别人然后得到一种凭证,使得债券变为股票时能流回自己手里。虽然这样的交易在当时已经形成,但却不太受欢迎,这使得索罗斯在其中获得许多机遇,在认股权凭证交易中开始迈入华尔街的核心。

面对华尔街这个庞大的市场,梅尔这个只属于柜外交易的小公司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索罗斯开始寻求和其他的大型证券商或投资银行来合作交易。在与这些大公司的成功合作中,索罗斯的名气也开始在华尔街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开始找上索罗斯一起合作认购股权凭证,这时的索罗斯已经能够感觉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同时也感到梅尔公司带给他的束缚越来越强烈,索罗斯和梅尔先生终于在一次谈话中摊牌,索罗斯决定离开公司。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索罗斯获得了一些闲暇的时光,这让他可以跟父母多待一些时间,去看看在康涅狄格州的哥哥。在索罗斯忙碌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在尝试着自己去发展一些事业,但结果并未能如愿。父亲狄华达开过一家咖啡馆,但因生意不好而关门了,显然狄华达对美国的生活并不太适应。而索罗斯的母亲则很快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因为她英语比较好。而索罗斯也在这段时间结交了一位德裔的美国女孩,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安娜丽丝。

1959年,索罗斯转到维特海姆公司,凭借在业界的良好记录,他做到了公司海外交易部门的主管助理职位。当时的维特海姆公司不但规模和资产比较大,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内部公司,并且是美国少数几个在海外投资的公司,这让索罗斯十分欣喜。

作为华尔街的一个经常在伦敦做套利的交易员(事实上那时整个华尔街就只有三名),索罗斯又在他的头衔上加上了股票分析师的名号,这对索罗斯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时的欧洲企业可不像美国一样透明,他必须通过调查来分析一个公司的资产是否和他的年报一样,这使他必须经常和一些经营阶层的人来往,这在当时非常罕见。

来到维特海姆的索罗斯没过多久就送给他的公司一份礼物。当时索罗斯在对德国的阿里安兹公司作一些调查,他偶然发现这家公司正在大量抛售自己的股票,索罗斯感到奇怪,随即又调查了这家公司的业绩。但从数据上显示,公司在房地产经营上业绩一直不错,并且还在稳步上升。抛售股票的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可能是个人原因。所以他把这个情况上报给了公司,公司决定支持他的观点,大量买入阿里安兹公司的股票,此后大赚了一笔,从此维特海姆公司对索罗斯的印象大为改观。

索罗斯在使用他调查分析的技巧获得一次成功后,更为自信,又相继找到几个被严重低估的欧洲股票,比如德国的德利银行。索罗斯在调查德利银行时并没有把目光放在一堆数据上,他亲自跑到德国实地走访,得知虽然德利银行的的业绩并不出众,但它拥有十分庞大的产业组投资组合,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西门子。这些发现再次给维特海姆公司带来大笔的利润,也让索罗斯赢得了大笔的收入和声望。

1960年的索罗斯已经在为不少客户提供投资报告,为他们赢得大笔的投资回报。他身兼多职,既是业务员又是销售员,还是分析师。他的话已经可以引起许多大的投资公司的注意。索罗斯在考察研究安联保险时,对人们断言这家公司的股票会有大幅上涨,后来果真翻了三倍,有许多公司从中受益,可以说索罗斯成了人们心中的风向标。他的言论甚至能够影响像摩根这样的大银行。在1961年圣诞节前,索罗斯开始对安恒集团作调查,他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他向摩根的主管表示希望能在圣诞节后再作报告,但对方却反问索罗斯:“为什么要作报告,我们不能现在就买吗?”

1961年对于索罗斯来说,是甜蜜的一年,他不但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还和心爱的安娜丽丝结为了夫妻,也是在这一年他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他在郊区买下一大片地盖了一座别墅,和妻子一同搬了进去。当然1961年对索罗斯而言也不全都是好事,比如换届后的美国肯尼迪政府,施行了新的税收政策,加大限制投资者的发展,使他们不能自由地到外国投资,这对索罗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于是,索罗斯又在心中燃起了他的哲学家梦想。在这一年索罗斯把很多精力放在了他的《意识的重负》一书中,每一个傍晚和周末他都在思考哲学和修改自己的著作。终于在1963年,他把手稿寄给他在英国经济学院的老师波普尔,希望得到他的点评。

但波普尔却断送了一个可能会出现的哲学新星,而把索罗斯推向了金融家的巅峰。在接到索罗斯的手稿时,波普尔已经不记得索罗斯是谁了,还以为是一个可以理解他著作的美国人。这让他十分高兴,因为他想,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集权统治的美国人,能理解他的书是很难的,所以在一段时间对索罗斯的手稿极度关注。但后来他渐渐了解到索罗斯不但来自于共产党人统治的东欧,还和纳粹接触过,这让他很是失望,对索罗斯的手稿不再作过多的关注,只是鼓励他要继续思考。

这件事对索罗斯的打击相当大,并使他搁置了自己的写作计划,回到华尔街继续赚钱,从此很少再提他哲学家的梦想。这对于索罗斯来说,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起码他的故事还没有完结。

到1961年,索罗斯已经来到美国五年之久,在这五年里他所创造过的交易佳绩数不胜数,一次次的成功无论给公司还是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推动了索罗斯的成长,使他在股票交易的市场上越走越有信心。

哲学家的梦想暂时被搁置起来,索罗斯再一次把自己投身到股票中去,忙碌的他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刚出生的儿子罗伯特。在这一时期,索罗斯又找到一个更加赏识他的新公司,爱霍德-布雷切尔德公司,在这里索罗斯专门负责经营国外证券交易,这正是他拿手的。他开始做一名分析员,专门分析国外证券。

做这样的工作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超人的胆识和魄力,相对来说美国人这两样都非常缺乏,但索罗斯却是两种都具备。而且美国人大部分只熟悉本土的公司和股票,对于欧洲一无所知。但索罗斯多年来从事国外证券的分析和买卖,使他在欧洲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索罗斯还擅长法语、德语和匈牙利语,这些使他不但知道欧洲的每一家公司,还知道谁是他们的老板。这使他能一直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位置,几乎成为了公司的中心。

在工作中索罗斯是一个“有开拓精神和创意的人”--索罗斯的同事们经常这样形容他。他尽量不让自己做相同的事。索罗斯把自己每一次的投资都划分开来,尽量寻找那些有价值的股票来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设法开展新业务。索罗斯还和许多客户保持定期的联系,希望能得到反馈的消息,从中找到经验,这时的他能够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构想。

索罗斯的合伙人是这样评价索罗斯的:当你和他接触时就能明显感觉到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思维也相当清晰,同时很守承诺。但你无法猜测出他在想什么,他就好像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对于许多事情都很敏感。在私生活方面,他从来都不让别人知道,有时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会用一种十分严肃的语气去表达一些没有任何结论的话,总之,索罗斯是一个复杂和神秘的人。

也许,在现实中,索罗斯并不是一个可爱的人,但他确实是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曾经和索罗斯在一起共事的亚瑟-勒鲁对索罗斯印象深刻。他们经常讨论股票投资的事,而索罗斯经常把狭小的投资话题转移到像世界形势那样的大话题上。

50年代的索罗斯,在股市上是一个出色的领路人。他后来的助手斯坦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对这一时期的索罗斯评价道:“他在50年代开始做的事一直到大约二十几年后才被人们慢慢接受,一直到6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对欧洲证券市场还没有什么概念。”

在爱霍德-布雷切尔德公司的成绩让索罗斯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也让索罗斯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信心,从那一时刻起,索罗斯就开始筹划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来赚钱。

3.双鹰出世--白手起家创立基金

1967年的索罗斯,凭借过人的才能晋升为公司的主管,而且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投资分析师,在不断创造新业绩的同时索罗斯还把眼光放在了基金上面。在尝试之前,他打算先说服公司的老板设立一个基金用来让自己尝试着操作。由于索罗斯的提议十分吸引人,使得爱霍德-布雷切尔德公司决定开展第一个名为老鹰的基金,并把经理的位置交给了索罗斯,让索罗斯可以大干一场。

但就在这一年,索罗斯的父亲狄华达因为腹腔癌要做手术。但索罗斯并没有把亲情放在第一位,他仍然专注于基金的运作。狄华达于1968年2月22日去世了。索罗斯在人生的奋斗阶段对于父亲的衰老和死亡无法做到充分的关心,他在繁忙中保持紧张有序,只得把丧父的痛苦藏在心里。在这一时刻,索罗斯开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基金管理人,老鹰基金被索罗斯运作得非常成功。

1969年,索罗斯终于和他的合伙人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基金--双鹰基金。这个基金主要从事的领域是对冲基金即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在一开始索罗斯组织基金并不容易,为了能够购买到更多的股票通货和金融债券,索罗斯开始使用股票、公债作为辅助工具。开始创立基金时,索罗斯一共只有25万美元,而且当时还在爱霍德-布雷切尔德公司里任职。

在60年代的华尔街,套头交易还不被人们所了解。事实上早在1957年沃伦-巴菲特就开始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投资,但一直到90年代才开始逐渐盛行起来。从某个方面来看,索罗斯算是这种交易方式的先驱了。索罗斯之所以常用套头交易这种投资模式,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也使得索罗斯成为最有争议的投资家。

什么是套头交易呢?套头交易起源于1949年,创始人是温斯诺-琼斯。他是一名大学教师,在他开始投资时发现,一个公司中,有的部分运作很好,但有的部分运作相当差。因此他发明了限量投资,即对投资规定一个限度。如果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行情持乐观态度,那么他会增加原有资产的80%进行投入,减少20%对其他的投入。但如果投资者对股市的行情持悲观态度的话,他将减少对原有资产75%的投入,增加对其他25%的投入。

刚开始的时候,套头交易只是局限在股票投资中,索罗斯寻找相似的股票来进行投资获利,后来慢慢地这种投资方式开始扩展到其他的范围,从各个领域寻找赢利的机会。当索罗斯的双鹰基金开始发展起来以后,很多美国当地的富人想在这个基金投资,但都被索罗斯拒绝了。索罗斯清楚他的基金可以吸引欧洲的一些客户,尽管这些人有的很轻浮,有的自命不凡。但基金中巨大的收益可以使他们对索罗斯完全忠诚。果然,不久之后,很多欧洲的投资者也包括一些美洲的投资者都被索罗斯的双鹰基金成功地吸引过来,这使得双鹰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00万美元。

作为一个唯一得到批准建立基金的美国人,索罗斯积极参与许多人们驻足不前的领域。当人们还在考虑是否要涉及新的领域时,索罗斯已经开始全情投入进去了。为了增加收益,索罗斯把他的双鹰基金注册到库拉索群岛上,这是位于安的列斯群岛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岛,而索罗斯却在纽约进行操作。这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免去资本收益的税收和躲避美国证监会的监督和管理。

看着双鹰基金的一天天成长,索罗斯的野心也在一天天增加。在那段时间里,索罗斯开始把他的金融市场投资策略与曾经学过的哲学相互糅合起来,开始广泛地运用它此前发现的盛衰反射定理,而他的哲学思想也开始慢慢发挥出它的作用。

索罗斯的哲学观点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每个人所思考的事物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参照物,他想象的事物一定源自于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索罗斯把市场的完美形态定义为:高效率股市,这是他假设的一个可以如实反映股息的股票市场。

利用自己的哲学观点,索罗斯推翻了许多现有的投资市场定义。比如经济学中认为在理想环境中市场总是供求平衡的。而索罗斯在投资市场上却一直遵循着“市场是不平衡的”的理论,并且他认为在经济运行中不存在理性,金融市场的变化毫无规律可言。而那些持相反态度的投资者,他们认为股市的未来发展是可以被准确预测的。但事实上,带有这种片面性预测的投资者,往往在投资时会产生偏见,从而影响市场的发展。那些追寻价格的投资者无法认识到价格永远是错误的。

索罗斯在他的“反馈”理论中谈道:“一方面,投资者们的偏见会让他们看到自己正在参与市场未来的假象,利用市场所提供的相当不负责任的预测,来揣摩未来的走向。另一方面,投资者的行为也在影响着市场,然而一旦市场开始重回正轨,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害。”根据这个理论,索罗斯得出:无论投资者们对一种股票是持正面的预测,还是持反面的预测,都将会引发股价的变动,而这样的变动又会引发投资者大量买进或全部抛出的行为,它们相互发生作用。

在这样的作用下,股票的价格就不会是由市场的真实情况得来的,而是多出了许多感情因素在其中,就像炼金术一样,一旦事物中加入了有思维的参与者,事物就不会被简单地局限在客观现实上,而是包含了许多有思维的参与者的情感,这样事物开始偏离原先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事实。这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中被提到。市场参与者所付出的价格不是简单消极地反映价值,而是还考虑到股票价值的积极组合。

索罗斯关于投资理论的第二条便是错觉在事物形成时也起到某种重要的作用,他把这种错觉称之为参与者的思想与客观事物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虽然有时因为差距很小,可以自动地修正过来,带到索罗斯称的准平衡;但有时差距会很大,无法自动修正,远离了平衡。这是由于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虽然错觉和事实相背离,但实际的情况比较稳定;另一种是实际上情况并不稳定,变化的速度很快,投资者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而后一种情况,就是索罗斯经常利用的变化。

对于索罗斯的这些理论,不同的投资者反映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这一理论很精妙,而另一些投资者则认为这些理论太过复杂,无法理解。就连与索罗斯共事很多年的罗伯特-米勒也加入了后者。对此,索罗斯出版了一本叫做《点石成金》的书。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详尽的解释,他在书中解释说:“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与实际的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便是赚取利益的关键。而我所发现的反馈理论在任何时候都很适用,投资者对股票的价值带有很强的偏见,这样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股票的价格。这样的价格一方面反映着市场的基础,另一方面自己也在成为基础,从而形成新的价格。”

索罗斯的这一观点被他曾经的助手亚瑟-勒鲁所理解,他说:“索罗斯在很早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投资者的思维要放眼于全球,而不应该仅限于某个区域。只有人们具备那种联系的观念,才不会受到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能把从不同地方得来的消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制订出有效的计划来。”

亚瑟-勒鲁早在爱霍德-布雷切尔德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担任索罗斯的助手,后来还帮助过索罗斯管理投资公司。当他回忆给索罗斯工作的日子时,勒鲁把它形容成一段既让人疲倦又让人着迷的日子。他把索罗斯形容成一个十分严厉的监工,时刻在督促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总能预测到将要发生的事,这是索罗斯给勒鲁最深的印象。

尽管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索罗斯都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从他初到纽约时就开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真正能够理解他的人,却是少数。就连他的助手勒鲁在看完他的书后,也坦白地承认自己并不能理解书中的意思。当时的勒鲁认为,在书中,索罗斯的表达能力明显不足,让人无法找到他的理论观点,即使查阅了许多字典,勒鲁一直到20世纪末也没能弄明白“反馈”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他甚至向索罗斯建议,让他去找个专业的编辑来帮他表达自己的思想。但索罗斯拒绝了,他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当人们还在为索罗斯的理论争辩时,他已经开始用这套理论来实践了。索罗斯相信这些理论能使他在市场中取得胜利,对此他自信地说过:“我会在最有把握的时候来作投资,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既定的计划,我相信我的智慧。而事实证明,我在运用我的理论时,是那样地得心应手,而且取得了那样好的效果。可以说,正是这些理论帮我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给了我不少鼓励。”

在1969年的这段时间里,索罗斯开始把他的理论用于那些市场繁荣的集团公司上,使他无论在其上升时期,还是下降时期,都能很好地保持赢利。而他的双鹰基金也在这段时间快速发展着。 HL7btiBsnfzYI+wSEu8tMFdA9wx0HyHar6sUbbOS8nmMUfwpaVygKfmXGBui3y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