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先秦时期(3)

张仪连横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0年,一说卒于公元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早年和苏秦一起在鬼谷子先生门下求学。完成学业之后,张仪到各诸侯国游说,希望得到重用。

张仪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秦国,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被任命为秦国的相国。当时,六国正在组织“合纵”,秦国面临危机。六国中,齐国和楚国的实力最强大。张仪认为,如果要破坏六国的“合纵”,必须拆散齐国和楚国的联盟。那时秦惠王想用秦武关以外的地方,换楚国黔中之地,于是派人通知楚怀王。楚怀王嫉恨张仪曾经蒙骗楚国,说:“我不想换地,但黔中之地可以给你,我要用张仪交换。”张仪并不害怕,还主动请求秦王同意他出使楚国。张仪刚到楚国就被楚王下到狱中,准备处死。张仪巧妙地利用楚王宠姬郑袖的关系,安全脱险,被赦免后还得到了丰厚的赠礼。

张仪劝说楚王道:秦国强如猛虎,现在各国要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那简直就是把羊赶到一起去进攻猛虎,羊再多,也不会是猛虎的对手。现在大王您不肯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一怒之下,逼迫韩、魏两国联合攻楚,楚国可就岌岌可危了。如果秦国在西部巴、蜀两地,准备战船,征用粮草,沿岷江顺流而下,战船可日行五百里,十天之内就会兵临武关。惊动了武关,人人自危,由此以东的各城都要修护城墙,准备防守,黔中、巫郡就不再受大王您控制了。如果秦国兴师动众攻出武关,那么楚国就会失去北部的屏障,秦兵再南攻楚国,三个月内就能决定楚国的存亡,而各国要来救援,楚国至少要等上半年。无视强秦的威胁,只期盼着那些弱国危难之时来救援,大王您现在的做法很让人担心啊!如果大王能真心诚意听我劝告的话,我可以说服秦国与楚国结为永久的兄弟之邦,绝不互相攻掠。

楚王并不是真心想用黔中之地来交换张仪,于是答应了张仪,退出抗秦联盟。之后,张仪继续到韩国、齐国、赵国游说,并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就到了张仪的最后一站--燕国。他对燕王说:“如今赵王想要把河间献给秦国讨好秦王,他现在已经在路上了。大王您再不行动,向秦国示好,秦国就会进军云中、九原,让赵国进攻燕国,您就会失去易水、长城了!况且,现在齐国、赵国就像秦国的附属一样,哪里敢和秦国兵戎相向。如果大王您臣服于秦国,齐国、赵国就威胁不到您了。”燕王赶紧请张仪带上恒山脚下的五个城献给秦国,表示愿意求和。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

张仪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田单退燕的连环计

燕国攻打齐国安平时,田单只是临淄市的一个小官,当时他正在城中。他料到安平将不保,于是计划如何逃跑,预先让族人用铁把车轴头包好。安平被攻破时,人们争相逃跑,混乱中碰撞,许多人的车轴碰断,使得车辆无法前进,因此被燕军俘虏。可是田单一族因为提前做了准备,用铁皮包裹车轴,从而顺利逃到了即墨。

当时,燕国将军乐毅带领燕军一连攻下齐国数城,占领了他们大部分地区,仅有莒城、即墨还未攻陷。于是,要集中攻打这两城,他把右军、前军集中起来包围莒城,左军、后军就被集中去包围即墨。即墨大夫为护城阵亡,城中百姓拥立田单为守将,带领人们抵御燕军。

一年后,乐毅和这两城还是处于相持的状态。三年过去了,两城还是没有攻下。这时燕昭王去世了。继位的燕惠王从当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田单得知后,想出用反间计离间乐毅和燕惠王的主意。于是,他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齐国已经没有君主,现在只差两座城就被完全占领了。乐毅又不被燕国新王宠信,他担心被新王杀害而不敢回国。他现在虽然声称要攻打齐国,实际是想自己在齐国称王。”燕惠王本来就不信任乐毅,听了谣言,更加怀疑他,于是将乐毅召回,派骑劫代替他担任大将军。乐毅知道燕王将他换走是别有用心,于是逃奔赵国去了。乐毅战功卓越,又忠于燕国,却被驱逐,燕军将士都愤愤不平,从此军队内部有了分歧。

离间计成功后,田单一方面想出各种方法来激发城内守军的斗志,另一方面麻痹城外的敌军。田单看时候已到,这时的齐军斗志昂扬,一定会拼命死战。于是带领士卒拿起板、锹一起修筑城墙,自己的妻妾也被编进军队,还把全部的食品都分发了出去,犒劳将士。他下令全副武装的盔甲兵在城下潜伏,只让老弱妇孺登城守卫。同时派人去向燕军投降,燕军听说他们要投降,都欢呼雀跃,放松了戒备。田单却在积极准备回击燕军,他搜罗了一千多头牛,将大红绸衣给它们披上,身上画上五彩天龙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而将灌好油脂的苇草绑在牛尾巴上。当晚,趁着夜色,齐军点燃牛尾,再把牛从预先凿好的几十个城墙洞中赶出去,牛群后面尾随着五千名壮士。牛尾被火燎烧灼痛,一千多头牛都疯了一样,奔向燕军大营。燕军完全没有防备,而且天黑混乱,他们只能看到牛身上有天龙花纹,碰到的非死即伤。加上锣鼓齐鸣、呐喊助威、敲击铜器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燕军无从分辨,惊恐万分,早就忘记抵抗,纷纷逃跑了。齐军对逃亡的燕军紧追不舍,并收复了那些曾经被燕国占领的城邑。田单乘胜追击,军队日益壮大,所到之处,燕军望风而逃。一直把燕军打退到黄河边,齐国失去的七十几座城都失而复得。

于是,田单到莒城把齐襄王迎回国都临淄,田单被封为安平君。

完璧归赵

赵惠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赶紧叫人把宝玉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撞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并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说:“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只好作罢。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

远交近攻

范雎(?~公元前255年),又名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当初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见到魏王,只得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着一同前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酒等物,但都被范雎谢绝了。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齐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范雎装死,才躲过这次劫难。返家后,范雎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匿,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中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难得的人才,于是将他和郑安平带回秦国。

公元前266年,范雎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对外,为达到兼并六国,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他认为秦国对齐、楚等距秦较远的国家先行交好,稳住他们不干预秦攻打邻近诸国之事。魏、韩两国地处中原,有如天下之枢纽,离秦又近,应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魏、韩臣服,那么就可以威慑北方的赵国,向南又可以讨伐楚国,最后再攻打齐国。这样由近及远,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扩张,好比蚕食桑叶一样,必能统一天下。对内,范雎主张实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坚决剥夺亲贵手中的大权。通过这些变革,消除了内部隐患,使权力集中于以秦昭王为首的中央手中,政权更加巩固。

范雎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的谋略在今天依然被政治家推崇。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赵为了争夺韩的上党郡,发生了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之战。

赵将廉颇考虑到秦远道来攻欲速战的情况,就采用坚壁高垒等到秦军疲困的时候,然后再反击的策略。廉颇坚守三个月不出击,秦军不能进。赵孝成王多次派人责让廉颇出战,范雎又派人用重金到赵国行反间计,称秦军只怕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将要降秦了。赵王中秦计,于是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兵书是读了一些,但丝毫没有实战经验,是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赵王要任他为将时,赵括的母亲不同意,赵王不听。赵括母亲要赵王保证其子失败后,不牵连她。赵王也同意了。

赵括取代廉颇后,全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针。秦国听到赵括已代替廉颇,于是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绝对保密。赵括到后,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秦将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假装溃败引诱赵军深入,一方面切断赵军退路,使赵军粮道断绝,被困在长平。赵括战死,四十余万降军被全部活埋。长平之战使赵国国力大衰。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这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贤才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和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昭王对她言听计从。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当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将那件狐白裘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并没有等两天,而是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高枕无忧

冯谖是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有一次,他自愿为孟尝君到薛地去讨债,不但没有把钱讨回来,反而把债券都烧掉了。当地的人们以为是孟尝君叫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了相国的职务,只好前往薛地,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烧债券的原因。但是冯谖却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现在您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替您再凿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说:“齐国解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使诸侯有了任用孟尝君的机会。谁如果先把他请去治理国家,一定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听到这话,就派使臣带着黄金万两和车马百乘,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冯谖又建议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的聘请,梁国的使臣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请去。齐王知道了这件事,害怕孟尝君会到梁国去做官,赶紧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仍做相国。冯谖又劝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器,以保证薛地的安全。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经凿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人们便用“高枕无忧”来形容满足现状,无忧无虑。 zq8T6/3i72KoJOuePZjQF3cZK3IiLsB6wgXpw0QjMJ1r7VxeBAIiDWBY+s1AA9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