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朱晓平

第一章:办公室老偏方,健健康康坐办公室1

1.办公室防辐射,多吃橙子,多喝绿茶

症状: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造成的电磁辐射

偏方:每天喝2~3杯绿茶,吃一个橙子。喝绿茶时,同时加入10克黄芪,效果更佳。

我朋友的妻子是办公室文员,去年结婚不久就怀孕了。有一天,她看到媒体报道了一个消息:两名长期在电脑等辐射源环境中工作的孕妇产下畸胎……这个报道看得她心惊肉跳,生怕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她向生过孩子的女同事请教,同事们都建议她去买防辐射衣穿。我朋友一开始听他妻子说起这件事,也挺担心,他想如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电器越来越多。电脑、复印机、打印机这些自不待言,还有空调、冰箱、微波炉等等,简直是一座“电器迷宫”。用电器越多,电磁辐射也越大,肚子里的小宝宝怎么受得了呢?他越想越担心,赶紧找我来问个究竟。

我告诉他这个问题说起来还真有些复杂: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肯定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轻者,会导致人体神经功能失调,产生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神经衰弱的症状。重者,会增加患癌的几率,并可能引起孕妇肚中的胚胎发育不良,流产率、畸胎发生率升高。由于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早已将之列为“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之一”。在医院里,经常接触强辐射的人,比如医院影像科的工作人员,由于接触CT、MRI,每年都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带薪“辐射假期”,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其接触辐射的机会,避免其产生的危害。

不过话又说回来,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并不是CT、MRI这些强辐射仪器,而只是普通电器,它们会不会产生过量的电磁辐射,并对人体产生危害呢?现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不会,一方面因为每件普通电器在制作时,均经过严格检测,确保其产生的辐射量很小,对人体安全;另一方面,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也认为,日常电器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单件电器虽然产生的辐射量不大,但是如果像办公室里,复印机、电脑、打印机等多台电器同时存在,同时产生辐射量时,这时候的辐射量可能就不一定安全了;有些学者还专门在同一家医院里进行研究,把正常生育的孕妇和那些畸胎、流产、胎儿发育不良的孕妇进行对比,发现后者使用手机、微波炉等电器的频率要比正常孕妇要高。

总之,普通电器的电磁辐射是否对孕妇有害,这个问题还不能说有最终的定论,但如果问我个人意见的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让他妻子在怀孕期间尽量远离计算机、电视、移动电话、电磁炉、微波炉等各种电器,如果不行的话,提前做点防辐射措施,总是有益无害的。

朋友听完觉得很有道理,说马上就去上网买防辐射服给老婆穿。我告诉他没有必要花这个钱,因为日常电器产生的电磁波能够发生绕射,除非这件衣服能够密密实实地把孕妇从头到脚包裹起来,一个小缝也不露,否则它肯定可以从衣服的领口、袖口任何一个地方钻进去,根本起不到防辐射作用。

朋友又紧张起来,连忙问我还有其他什么好的方法,让他和妻子都不再担心电磁辐射。我告诉他,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喝2~3杯绿茶,再加上吃一个橙子。

他听了怀疑地问,绿茶和橙子真可以防辐射?我解释说,辐射之所以会导致人体损伤,是因为它会产生各种自由基。自由基在体内可引起DNA损伤,造成单、双链断裂以及碱基损伤、DNA分子交联等。研究表明,绿茶里的茶多酚成分能够有效消除上述危害,从而减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至于橙子的作用,主要是其中富含维生素C成分。每100克橙子含有33毫克维生素C。而药理学研究显示,维生素C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正好能够对抗辐射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提醒的是,吃橙子会比吃橘子要好些,因为后者的维生素C含量大概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

另外,我嘱咐他,如果可以的话,喝绿茶时最好同时加入黄芪一起浸泡,每天冲泡服用10克的黄芪即可。黄芪含有黄芪总黄酮成分,大量研究表明,它对于辐射造成的自由基有强大的清除作用,能够防护辐射引起的细胞DNA链断裂,保护被辐射损伤的脾脏组织、淋巴细胞等人体组织,甚至对于辐射引发的贫血,黄芪亦有治疗的功效。此外,对准妈妈来说,黄芪更是个好东西,要知道很多保胎安胎的方子里,都少不了黄芪。

朋友听了我的话,就经常和妻子一起喝黄芪绿茶、吃橙子。此后,他们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一切都很正常。等到他妻子顺利产下一个八斤重的宝宝,夫妻俩才真的不再担心了。

2.做做手指保健功,防治“鼠标手”

症状:腕管综合征

偏方:(1)使用鼠标一小时后,掌心向上伸直五指,把鼠标放在掌心,五指用力弯曲抓紧,同时腕关节向掌面方向弯曲;五指放开伸展,腕关节再向掌背方向弯曲。一收一放为1次,连续做15次以上。

(2)在腕关节的腕横纹(注意是掌面下方的腕横纹,不是掌背下方的腕横纹)正中线左右,沿着腕横纹横向揉搓,注意用力要大些,力透深处,揉搓半分钟以上。如有时间,建议亦揉搓前臂正中线的区域。

(3)工作时,在上述按摩的区域贴一块伤湿止痛药膏。

写字楼的白领们,有没有经常觉得手腕僵直和酸痛?或者手指、手掌,感觉到麻木、疼痛、发冷,甚至夜间因手部的麻木疼痛而惊醒?如果有这些症状,提醒你别把这不当一回事儿,要抽空赶紧到医院做个手部检查,因为你有可能患上“鼠标手”了。

杨小姐在一家外企当综合秘书,要不是上个月遇到的那件事,她压根儿想不到自己的手会出问题。那天晚上,杨小姐像以往那样在电脑前加班,右手长时间握着鼠标。突然,她感觉右手发麻,几乎动不了。连忙放下鼠标,活动了一下手腕,才有所缓和。之后的每天晚上,她都会在半夜里突然醒来,感觉右手很麻木,活动好几分钟症状才消失。但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右手的麻木感又回来了。这还不算完,她渐渐地发现,白天的手麻木也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最后发展到只要右手握鼠标工作十几分钟,就会出现症状,得活动好几分钟才消失。后来,她只好经常用左手来操作电脑,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杨小姐有点怕了,专门请假到医院看病。医生告诉杨小姐,她可能得了“鼠标手”,建议她去做个肌电图来确定诊断。杨小姐仔细咨询了一下,得知做肌电图时需要把探测针插进手掌,被吓得不轻。这时医生又告诉她,如果确诊的话,可能要通过手术来治疗。杨小姐真的害怕了,拿了检查单就直接走出了医院。回家后她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问题应该不会那么严重。随后,她来到我的门诊,想看看中医有没有法子把这个病治好。

听杨小姐神色沉重地讲完经过,我也怀疑她的病是鼠标惹的祸,但要确诊的话,还得做个小试验。我让她模仿平常的工作状态,使用我诊室里电脑上的鼠标,自己先去看其他的患者。十分钟后,杨小姐说自己的手开始麻了,我走过去握住她的手,用大拇指紧按着她的腕关节揉搓了几下,她的麻木症状立刻消失了。杨小姐很惊讶,因为平常手麻后,她得活动好几分钟才能复原,这次怎么会如此快呢?

我笑着告诉她,肌电图检查没必要做了,这个小试验的结果,基本就可以确定她得的是“鼠标手”。这是常见的白领职业病,也是现代病的一种,日常大量使用计算机工作的群体是高发群体。有很多玩电脑游戏的年轻人,或者因其他职业原因,需要长期重复同一个手部运动的人,也很容易患病。另外,有资料显示,女性特别容易罹患这个病,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以上。

平时说起的“鼠标手”只是个俗称,专业上一般叫做“腕管综合征”,是由于人体的神经在腕关节处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现在很多上班族都需要长时间打字或使用鼠标,由于键盘、鼠标均有一定高度,手腕就必须背屈成一定角度,这时腕部就处于一种不自然的强迫体位,无法自然伸展。保持这个体位重复地、长时间地操作电脑,手腕关节反复、过度的活动,很容易导致腕关节周围软组织过度劳损,出现水肿,甚至局部组织增生,从而压迫通过腕关节处的神经。而这条神经恰恰是支配控制手指的,所以当神经受压后,轻则导致手指麻木、疼痛,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出现手指无力、肌肉萎缩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腕管综合征还有个特点:一般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麻木疼痛,另外两个手指倒较少涉及。

杨小姐听到这里,有点紧张了,问我是不是真要动手术。我告诉她不用着急,她的病症才发作了一个来月,算是比较轻的,目前还不至于要动手术,扎一下针灸也能好。杨小姐连忙摇头,说她最怕扎针了,我说没问题,还有一些更简单的办法可以使用,比如腕部活动操,或者称之为手指保健功:首先,每使用鼠标一段时间,就要伸直五指,掌面向上,把鼠标放在掌心,五指用力弯曲抓紧鼠标,同时腕关节向掌面方向弯曲;然后五指放开,腕关节再向掌背方向弯曲。如此一收一放为1次,连续做15次以上。

不过这个方法起效会慢些,要更快见效的话,就像刚才我的那个按摩手法,能立刻消除杨小姐这样的手麻。具体方法如下:伸直五指,掌面对着自己的眼睛,然后弯曲腕关节,即可看到腕关节处有几道腕横纹,左右横向揉搓腕横纹的正中线处,注意用力要大些,力透深处,揉搓半分钟以上。如果有时间,建议将前臂正中线的区域也进行揉搓。

只要患者坚持上述方法,一般是可以痊愈的。因为做这个握着鼠标收放伸屈的动作,能够有效地舒缓腕关节周围疲累的软组织,防止其发生劳损,压迫神经。按摩腕横纹的区域,则能起到即刻松弛局部组织,减轻神经压迫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为了加强疗效,我还向杨小姐推荐了一个食疗偏方辅助治疗:取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6克、田七3克、大枣3枚,一起炖汤服用。黄芪、当归这两味药,相信读者朋友都熟知了,两者配合起来,其实被称为“当归补血汤”,是很有名的益气补血方子。很多白领由于工作过于劳累,属于中医所说的“气血虚弱、气虚血瘀”的状况。气虚血瘀,经络不通,就容易发生麻木、疼痛的症状,这个方子既补气血,又活血化瘀,非常对症,而且味道也挺不错。

杨小姐听完,很满意地回去了。一个星期后她来复诊,手果然好多了。我让她继续坚持,另外还可以加多个方法:用普通的伤湿止痛膏药,贴在腕横纹处,以加强局部活血化瘀的效果。两个星期后杨小姐再回来见我,说她的鼠标手已经完全好了。杨小姐还高兴地告诉我,她的同事正好也患上了这个鼠标手,杨小姐把我教给她的方法传授给同事,也同样有效。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倘若局部组织对神经的挤压较为严重,已经是重度的鼠标手,光靠自我按摩的方法可能就不够了。这时需要去医院接受针刺,乃至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所以说,不管什么症状,在初期的时候我们就要足够重视,因为初期永远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最后说一句,临床上我发现有些经常手部冰冷的患者,按上述针对“鼠标手”的方法来治疗的话,往往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分析原因,应该是这些患者手腕处的神经也受到了压迫,虽然没有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的症状,但被压迫的神经却传出信号,使手掌、手指处的血管收缩,这样自然就会手冷了。

3.电话太多手臂痛,戴个护肘很管用

症状:前臂和手指会出现灼烧样疼痛、麻刺感

偏方:(1)肘部佩戴护肘,或者用毛巾缠绕于肘部。

(2)曲肘后,在肘部内侧摸到骨头突起处,在其周围进行左右及上下深按揉搓法,每次按摩2分钟,每天3次。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人都会出现一种症状,即前臂和手指会出现灼烧样疼痛、麻刺感,这个症候群俗称为“手机肘”,医学上叫做“肘管综合征”。

邻居家的闺女小莫就曾患上这个病。小莫在一家公司从事电话销售工作,打电话就是她的职业,有时候为了冲业绩拿多点奖金,还要额外加班打电话。这样做了一年多,最近她感觉到每当打电话久了,拿电话的手无名指和尾指就会有些不舒服,有时候疼痛,有时则是麻木感,非要放下电话,休息一会儿,搓搓手指才能缓解。一开始她没有在意,但后来发现,这种麻木疼痛感开始蔓延到前臂处。这几天症状更加严重,只要用右手拿起电话几分钟,她就能感觉到无名指和尾指,乃至前臂处疼痛麻木,还伴随着一种乏力感,似乎手指都不太听自己使唤了。小莫坚持着用左手打电话工作了几天,晚上回到家跟妈妈说起了这事。小莫的妈妈知道我是医生,赶紧带她来我家,让我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问小莫做这个职业,平时每天大概要打多长时间电话。小莫说少的要六七个小时,加班就不好说了,可能在十个小时以上。我点点头,叫小莫坐下,模仿一下她上班时打电话的动作。小莫听话地坐在桌前,用肘部顶着桌面,右手握着手机放在耳边。五分钟之后,她告诉我手指开始麻痛了。我让她保持着这个打电话的动作,然后在她的肘关节处捏了两下,小莫惊喜地告诉我,手指的麻痛立即就消失了!我心里有底了,告诉小莫她应该是由于长时间打电话,肘部长时间过度屈曲,导致患上了“手机肘”,专业医学名词则叫做“肘管综合征”。

“手机肘”早期表现往往只是手指麻木疼痛,这和平常所说的“鼠标手”发病症状有点相似。不过两者其实不难区分:“鼠标手”一般是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麻木疼痛,而“手机肘”则一般引起无名指、尾指这两个手指出现不适症状。另外,手机肘主要是由于肘关节长期过度屈曲所导致的,一般多发于长时间打电话者,其他一些职业,如经常抓方向盘的司机、常用电脑键盘者,或者喜欢枕着手臂睡觉的人,也容易患上“手机肘”。

手机肘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肘部的内侧,可以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叫做肱骨内上髁。这个部位附近有一条“尺神经”经过。当人们屈肘时间过长,比如长时间拿着电话说话、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长时间开车,甚至夜晚睡觉时姿势不当,均可能使肘部处于过度弯曲的状态。这样的时间久了,就会使尺神经的供血减少,轻则导致麻木、疼痛,甚至乏力感出现。严重的话,肱骨内上髁周围的软组织可能发生慢性劳损,损伤后导致局部组织过于紧密,对尺神经产生挤压、压迫,就会产生尺神经所控制的尾指、无名指以及前臂内侧端的区域,出现麻木、疼痛甚至无力的症状了。压迫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手部和前臂的肌肉萎缩。我们试想一下,就算是一条橡皮筋儿,长时间处于极限拉伸状态,也会迅速老化,何况是人的软组织呢?

小莫的母亲听了很紧张,连忙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告诉她们不必着急,小莫这病症刚发生没多久,应该还不难治疗。首先可以像我刚才那样在肘部按摩。具体方法是:当手部出现麻木疼痛症状时,在肱骨内上髁周围按压,如果可以找到一个点,深按后能使症状发生变化(减轻或者加重都可以)的话,就在这个点进行左右及上下深按揉搓法,每次按摩2分钟,每天3次。这个方法的作用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尺神经的供血,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力深部揉搓,揉软局部紧张、紧密的软组织,解除对尺神经的压迫。

另外,还有个偏方可以一起使用:工作时在肘部佩戴个护肘,或者更简单一些,用毛巾缠绕于肘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长时间处于过度屈肘状态,保证尺神经的供血,也避免了肘部的软组织发生进一步劳损。

此外,我还嘱咐小莫,除了上述措施,近期内一定要注意工作时的窍门。比如最好采用耳机、耳麦来打电话,而不是用手握着电话放在耳边。如果无法做到的话,那么应该注意每次打电话控制在1小时之内,且每过一段时间就换只手来打。还有,其他令肘部弯曲小于90度的活动也应当避免,比如午休时枕着胳膊睡觉就是大忌。有条件的话,还应该经常用毛巾热敷肘部,效果就会更好了。

小莫听我解释完,放心地回去了,一个星期后在电梯里遇到她,问起她的病情,小莫欣喜地告诉我,手臂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了。她还告诉我,找我看病的第二天她就向领导汇报了自己的病情,按我的说法跟领导解释了这个“手机肘”的原理,领导倒也通情达理,听完后马上决定对电话改装,让她以后再也不必举着电话来工作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轻中度的手机肘患者,通过以上治疗措施,再配合足够的休息,一般可以在一两周,甚至数天内就把病治好。但是严重者,可能就要到医院采取如局部针刺、穴位注射、专业推拿甚至进行手术的疗法,千万不可大意,否则如果引起了肌肉萎缩、手指无力,再治疗就要费老大功夫了。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这句话是永远不过时的。

4.按压一个穴,防治手指痛

症状:桡骨茎突腱鞘炎

偏方:找准手三里穴位,先在该点用力按压揉搓1~2分钟,再以该点为起点,以桡骨茎突为终点,按摩两点连线上的前臂肌肉区域5分钟左右。每天至少进行1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如今,大屏幕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受到白领一族的青睐。我的一位朋友,自从买了一部iPhone手机,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除了工作、睡觉,平时坐地铁、吃饭、走路,只要有空,他总会拿起手机转动大拇指把玩,连上下电梯的时间也不错过。有时朋友聚会,他看到别人还在用小屏幕的诺基亚手机,总要拿出他的iPhone,眉飞色舞地夸赞这部手机的好处。也因此,他被朋友们称为“iPhone哥”。

突然有一天,“iPhone哥”来医院找我,闷闷不乐地告诉我,最近一个星期来不知怎么回事,他的大拇指突然痛了起来。他自己拿风湿膏药来贴,几乎把大拇指缠成木乃伊了,但疼痛却一点都没有好转。他心里有点担心,就专程请了假来找我看看情况。

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大拇指,不红也不肿,看不出什么问题,就问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痛法。朋友说平常没事,但只要进行活动就有症状,尤其是把大拇指往上一翘,或者往下一弯曲,就能感到大拇指的根部有钻心的疼痛,搞得他干什么事都小心翼翼,连手机最近都很少碰了。

我听他这么一说,就马上明白了,这哥们得的是一种现代病,可以称之为“iPhone指”,专业医学名词叫做“桡骨茎突腱鞘炎”。前些年这个病有另外一个俗名,叫做“短信手”,当时手机还处于“键盘时代”,那些短信狂人花大量时间用大拇指发短信,天长日久后就会造成大拇指活动时疼痛。现在的智能手机,一般都采用灵敏的触摸屏幕,使用时非常人性化,以单手大拇指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加上这些手机功能先进,应用程序很多,人们花费在上面的精力和时间更远超短信时代,如此一来,大拇指的活动频率和活动时间比起短信时代不降反增。过去的“短信手”,也就变成了现在的“iPhone指”啦。

我对这位朋友说,他的准确的损伤部位,其实位于桡骨茎突处。桡骨茎突在哪里呢?其实很容易找,把手自然举起,将虎口处面向自己的眼睛,再把大拇指用力向上翘,就可以看到大拇指根部有一条肌腱明显的凸起,沿着这条肌腱向手腕的方向摸,可以触到一个骨状突起,这就叫做“桡骨茎突”了。此处的深层有一个“腱鞘”,里面有支配大拇指活动的肌腱通过。如果将肌腱比喻为电线里的铜丝,那么电线外面的胶质绝缘层,就可以比作“腱鞘”。平时,大拇指活动时,肌腱就在腱鞘里来回运动,并与腱鞘发生反复摩擦。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活动,并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如果拇指活动量过大,久而久之,此处就有可能出现慢性损伤,继而发生炎症。这样拇指一活动,就会引发疼痛了。

这里出现了问题,其实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按摩法治理,就是按摩肘关节附近的手三里穴。手三里穴位于手臂外侧、肘关节以下约2横指处。首先用力向深层按压住这个穴位,同时活动大拇指,如发现拇指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则证明穴位已找准。如果疼痛依旧,则可以左右或上下稍微移动手指并进行按压,直到找到一个穴点,按压后活动拇指疼痛就减轻或消失为止。找准穴位后,就用力在该点按压揉搓1~2分钟,然后再以该点为起点,以桡骨茎突为终点,按摩这两点连线处的前臂肌肉区域5分钟左右。一般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就能治愈。

我跟朋友一边解释,一边顺手在他身上演示操作了一下,几分钟的按摩下来,朋友再试着活动手指,果然转动自如,毫无障碍。这回他可服了,翘起刚治好的大拇指对我赞不绝口,说这回可真亲眼见识到中医的神奇了。

我提醒他别高兴得太早,回去后还得继续自行治疗几天,每天至少治疗一次。同时注意,治疗期间拇指活动不要太频繁,这样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完全治愈。他连连点头答应,回家之后按着我的方法去做,也尽量不在无聊时用手机打发时间。几天后接到他的电话,说拇指原先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没再复发了。

明明是手腕的毛病,为什么要在几十厘米开外的“手三里穴”进行治疗呢?在中医理论里,这叫做“远端取穴”。中医认为,局部的疼痛,是因为经气阻滞,不通则痛。治疗时,不能把视野局限于局部的疼痛,而要放眼远处,重视整条经络的气血畅通。在远端取穴按摩,相当于加强了远处经气的强度。当强大的经气向远端流动时,就会冲破桡骨茎突患处的经气阻滞,令经络畅通,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种“远端取穴”的思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在桡骨茎突处的肌腱,直接连接着“手三里穴”附近的肌肉。当桡骨茎突处发生炎症时,就会导致“手三里穴”的肌肉发生痉挛。“手三里穴”的肌肉发生痉挛后,又会反过来加剧桡骨茎突处的肌腱炎症,如此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桡骨茎突处的疼痛久久难以消失。按压“手三里穴”的目的,就是放松这里的痉挛肌肉,打破恶性循环,进而让肌腱炎症渐渐消散。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专业名称,叫做“肌肉起止点疗法”,效果非常不错。

最后说一下,“iPhone指”虽然好发于玩手机的达人身上,但经常使用大拇指活动的其他人群也有可能出现。另外,此病在早期及时治疗并不困难,但如果久久得不到正确治疗,桡骨茎突处就有可能出现软组织的粘连,严重挤压局部的肌腱、神经,这时候只用以上方法效果就不理想了,可能需要通过专业的针灸、推拿,甚至手术治疗方能去除病患。

5.戴耳机引起耳鸣、头痛,银杏茶让您快乐无忧

症状:长期佩戴耳机造成的耳聋、耳鸣、头痛、头晕等症状。

偏方:(1)张开口,用手指不断按压耳屏前方的凹陷处,按压2~3分钟后,再用手掌心在耳道口连续做一压一松的动作3分钟,每日进行3次。

(2)每天取干的银杏叶3片,泡茶饮用。

(3)戴耳机听音乐的同时嚼口香糖,或者吃点零食。

现在有许多白领,上下班的途中,总喜欢戴着一对耳机听音乐。这样做看上去挺有范儿,但危害其实不少。它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据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的统计报告显示,仅2004年就有16名佩戴耳机步行的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或重伤,到2011年时这一数字增加到47人,增幅很大。至于骑车时戴耳机,事故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只有更高。美国甚至有议员提出,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这种行为,以减少意外发生的数量。

也许你觉得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极低,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即便如此,长期用耳机听音乐还会损害耳朵的听力,导致耳聋、耳鸣,甚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等疾病。这种危害出现的几率就大得多了。

我认识的一位年轻人小陈最近就吃到了苦头。因为刚出来工作薪金较低,他在市区工作,住在房租便宜的郊区。由于路途遥远,每天上下班花在地铁、公交车的时间加起来起码有两个半小时以上。为了打发时间,他上下班时都经常戴着耳机听歌,回到家躺在沙发上看书时也经常戴着耳机。结果不出半年,他就发现耳朵出了问题,经常出现嗡嗡嗡的声音,听力好像也下降了,还经常头晕、头痛。这种情况维持了一个星期还没有好转,小陈以为是上班太累导致的,专门请假休息了两天,结果症状依旧。这下他有些害怕了,赶紧来找我看病。

我告诉他,佩戴耳机这种事,必须有个度。耳机直接插入耳孔,声音不易扩散,接触时间过长、音量过大,就会使听觉系统受到损害,严重起来,甚至可能导致耳聋。有学者专门做过研究,发现如果每天用耳机听音乐3小时以上,每周听4~6天,持续一年以上的话,即便患者自身还没有出现症状,但采用仪器测试听力,就能发现他们的听力全都已发生损伤,损伤程度竟然和长年在充满噪音的车间里工作的人员相近!小陈听了我的话,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连连表示以后再也不敢用耳机了,又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治疗耳鸣。我笑着说,也不必因噎废食,等这个病治好后,耳机还可以继续听,但是使用要得法。每天听耳机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且音量不可过大,以听些轻音乐或古典音乐为宜。听耳机时,可以嚼一下口香糖,或者吃点零食。研究发现,戴耳机时嚼东西,内耳测量到的声音压力会降低,从而达到保护听力的效果。这与飞机起降时吃点东西或者咽咽口水,就能缓解耳朵疼痛是一样的道理。

至于他的耳鸣,幸好他来看病来得早,从出现症状到现在才一个星期左右,用以下两个小方法估计就能治愈了:第一个方法是:张开口,在耳屏(俗称小耳朵)前就可以摸到一个凹陷处,用手指在这个凹陷处不断地挤压2~3分钟,然后再用手掌心在耳道口连续地做一压一松的动作3分钟,每日3次。

耳屏前的凹陷处其实是中医针灸学中的听宫穴,听宫穴垂直稍微往上一点就是耳门穴,往下一点则是听会穴。这三个穴合称为“耳前三穴”,有助于改善耳内血循环,促进听觉功能恢复,是针灸学治疗耳朵疾病几乎必用的穴位。由于耳前三穴挨得非常近,用手指在耳屏前凹陷处按摩时,基本上就把三个穴位都刺激到了。

第二个方法是:每天取干的银杏叶3片,泡茶饮用。长期佩戴耳机之所以会造成听力损伤,是因为长时间的噪音会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还导致耳蜗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继续对听觉功能结构产生损伤。而传统医学认为,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则证实银杏叶中含有黄酮甙和银杏内酯等有效成分,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目前,已有多种以银杏叶为原材料制作的注射针剂、口服药物应用于临床,其治疗耳聋、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小陈听了很是高兴,按我介绍的方法回去试了一个星期,他耳鸣的情况就明显好转,两周后就已完全治愈。有过这次教训,小陈不但自己注意合理用耳,遇到整天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同事,他还会上前劝说人家,并向他们介绍我的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银杏叶不建议从路边银杏树上摘采,原因是未加工过的银杏叶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而且路边的树通常会被管理部门喷洒上农药,直接饮用的话对身体可能反而有害无益。而中药房里出售的银杏叶经过科学加工,已基本去除了毒性,使用起来非常安全,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6.佩戴小香囊,“空调病”不用慌

症状:密闭空调环境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

老偏方:将等量艾叶、冰片、藿香、佩兰、薄荷烘干,混合后磨成细末,取5克磨好的细末用薄棉布装好,即制成中药小香囊。白天将香囊佩戴在脖子上,不定时拿起来用鼻子嗅吸,晚上可取下放在枕头边上。待药粉气味变淡,再重新装入新药。

空调,可以说是上班一族又爱又恨的东西。人们喜欢它,是因为它能在炎炎夏日送来一室清凉,使工作环境更舒适。人们厌恶它,则是因为空调在调节气温的同时,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最常见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空调病”。

邱女士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每逢炎炎盛夏,公司的办公室就会关紧窗户,把空调从早开到晚。空调送来的风虽然很清凉爽快,但由于门窗紧闭着,办公室面积又不大,邱女士待久了就觉得憋气,想打开窗户透透气吧,没开多久被路过的领导看到,就批评了邱女士一顿,说她没有节俭观念。被训过一次后,邱女士再也不敢偷偷开窗了。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年纪较大的邱女士很容易就患上感冒。她知道自己的体质差,上班时总会多穿几件衣服,但感冒还是反复地来。这两天她又犯病了,自己吃了感冒药没见好,于是来找我开中药治疗。

我帮邱女士检查了一下,只是普通感冒,告诉她不必担心,吃点中药很快就能痊愈。为她开药的时候,邱女士顺便聊起了自己反复感冒的烦恼,问我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我告诉她反复感染的原因是“空调病”,要知道密闭的空调环境很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一方面空调房里都是门窗紧闭,空气只在房内进行循环流动,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感冒,身上带“毒”,他身上的病毒或细菌很快就可以借助空气传播给房间里的其他同事;另一方面,很多空调机内部管道可能长期都没有清理,里面早已滋生了大量的病原体,这样当空调机一开,病原体就会随着徐徐的凉风散布于整个房间。此外,空调房里除了温度低,空气也会比较干燥,这都会使人体鼻腔的免疫防御功能下降,这样如果免疫力本来就差,自然病毒细菌就容易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最终就会导致感冒了。

邱女士听完,说她完全明白了。他们公司用的是柜式空调,办公室又小,无怪乎自己会反复感冒。不过他们公司下个月就要搬家了,要搬去一个大型写字楼,办公场地大了几倍,用的还是中央空调,到那个时候应该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冒了吧!

我告诉邱女士,照她的体质看,前景也不容乐观,中央空调其实并不见得比柜式、窗式空调好多少。早在1976年7月,美国费城一间旅馆内举行了一次退伍军人会议,期间近200名与会者患上一种前所未见的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病,最终导致29人死亡。后来人们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耗费200万美元,才发现原因是旅馆的中央空调多年未经清洗,滋生了一种叫“军团菌”的细菌,这个致命的杀手沿着中央空调的管道蔓延至整个旅馆,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邱女士听完,脸上显出悲观的神色,说自己的身体本来就差,要提高免疫力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上班关空调吧,同事们又不愿意,这样下去,岂不是整个夏天自己都要在反复感冒中度过?我告诉她办法是有的,体质确实不能够短期内提高,但可以用一个简单而又雅致的方法来迅速解决邱女士的烦恼,那就是佩戴“香囊”。邱女士一听是香囊,就问是不是端午节的那种,里面装着雄黄的?我告诉她,形式上差不多,只是里面装的东西有点儿不同。这个偏方香囊,要取等量艾叶、冰片、藿香、佩兰、薄荷烘干,混合后磨成细末,取5克磨好的细末装入一只薄棉布制的小布袋里,即制成中药小香囊。白天将香囊佩戴在脖子上或者装在前胸的衣袋里,总之是放在尽量离鼻子近的位置,并注意不定时地把香囊拿起来用鼻子嗅吸,晚上可取下放在枕头边上。待药粉气味变淡,再重新装入新药。如此每天进行,就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反复发作了。

佩戴香囊,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在古代,香囊除了有类似今天的香水般的功效外,其实还有药用价值。佩戴香囊来防疫辟秽,预防外邪之气入侵体内的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装有佩兰等中药的辟邪香囊。在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以辟邪驱瘟,祈福平安的习俗亦是源远流长。这里介绍的偏方香囊中,艾叶、冰片、藿香、佩兰、薄荷这些中药均有明显的芳香辟秽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所含的桉树脑、龙脑、薄荷油等挥发类成分,能够抑制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且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高呼吸道黏膜上免疫蛋白的数量,从而减少感冒的发生率。现代的研究者还把这个方子专门在容易犯感冒的幼儿园孩子身上作过临床试验,一部分孩子佩戴这个偏方香囊,另一部分不戴,最后总结疗效发现,戴香囊用药组感冒的发病率,要比不戴香囊的孩子们低上一半!而且研究还发现,佩戴香囊的孩子们在感冒后的痊愈速度也要快上几乎一倍。

邱女士听完我的解释之后,对于佩戴香囊这条偏方非常感兴趣,请我立即给她开些偏方里的中药,回到家她马上就连夜加班,缝一个漂漂亮亮的香囊。我提醒她,香囊的作用主要在于治疗,所以制作所用的布料密度不能过高,也不能太厚,否则不利于药效挥发。我还提醒她,在空调房里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既然干燥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那么改善湿度当然就没错了。

秋天时我又见到了邱女士,这回是她带了一位朋友来找我看病。我问她近期身体的情况,邱女士说自从戴了我教给她的香囊后,她几个月来只感冒过一次,比起以前每过一两周就头痛脑热一次的情况好了太多。她还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公司的同事,现在几乎每个女生都在办公桌上放一只香囊,一上班就戴着,连几位男同事也受她们影响,让她们帮着做香囊呢。

这里,我还想提醒一下,其实香囊不仅是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适用。像私家汽车、公交车、地铁这些交通工具,在夏天也是长时间紧闭窗户,长开空调的,而且空间面积比办公室更小,更容易导致感冒的发生。在这些环境中,不妨也试试用一下这个偏方香囊。 UIxG48nKjvpepFUec4yn7MQzKH2xhnrrqSwHggx41ivOoLn8aW+eyUxqBh3AJc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