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培养孩子聪明机智的300个经典故事
雅琴

第一辑 名人智慧1

狗国狗门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子虽然身矮貌丑,但是却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为人机智。

有一次,晏子作为齐国的代表,前去楚国谈判。

当楚王得知晏子要来到楚国时,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想利用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侮辱他,于是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

晏子一行到了,楚国管礼宾的小官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领他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进,看看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十分惊讶地说:“哎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不然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国管礼宾的小官被说得面红耳赤,讨了一脸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晏子走进楚宫,楚王腆着肚皮,高高地站在台阶上,傲慢地瞟了晏子一眼,问道:“你们齐国难道无人了吗?”

“臣不知大王这‘无人’是什么意思。”

楚王说:“寡人想知道你国中有多少人。”

晏子从容地回答:“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房屋一片连着一片,街上行人肩膀挨着肩膀,脚尖踩着脚跟,张开衣襟就像乌云遮天,挥把汗水有如暴雨滂沱,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拉长了脸吭了一声,又问:“既然这样,你们齐国怎么单单派你出使呢?就派不出比你更强的人来吗?”

晏子笑嘻嘻地答道:“怎么派不出呢!可是我们齐国委派大使是有规矩的,有才干的贤人派去见有才干的国王,无能的家伙派去见无能的国王。我晏子是齐国最无能的一个使臣,所以就被派来见您了。”楚王听了,又讨了个没趣,只得暂时作罢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武士们押着一个犯人从堂前经过,楚王故意问道:“这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

武士回答:“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看了看晏子说:“齐国人怎么都善于做盗贼?”

这句话引得楚国大臣哈哈大笑。这时,晏子从席上站了起来,严肃地说道:“大王,人们常说,橘子生于淮南,结的果实又大又甜;如果生于淮北,果实又酸又小。这是什么原因呢?不过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罢了。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不做盗贼,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这大概也是贵国的水土问题吧!”

楚王没有想到晏子这么厉害,只得认输,他对晏子说:“我原想取笑大夫的,没想到反而被大夫取笑了!”

大道理:人的交往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想侮辱别人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虎会答赵简子

春秋末年,晋国有个赵简子,很有作为,后来为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一次,赵简子乘车上山游猎,羊肠小道非常难走,所以同行的众臣都费劲儿地为他推车。在这些推得汗流浃背的人之中,有一个名叫虎会的大臣,只是悠闲地把戟扛在肩上,并且边走边哼着歌。

赵简子坐在车上,瞥他一眼,很不高兴地对他说:“我上羊肠山道,群臣都来推车,唯独你虎会不出力。你作为臣子,欺侮君主!臣欺君,该当何罪?”

虎会说:“臣欺君,罪该死而又死。”

赵简子问:“什么叫死而又死?”

虎会说:“自己身死,妻子又死,这就叫死而又死。”

说到此,虎会话锋一转,紧接着对赵简子说:“现在你已经知道臣欺君的应得之罪,那么,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做君主的怠慢下臣,又有何应得之罪呢?”

赵简子不耐烦地说:“君主怠慢下臣,何罪之有?”

虎会说:“做君主的人怠慢下臣,久而久之,必定有下面这样的局面:有智能的人不肯出谋划策,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自然就会灭亡;能言善辩者不肯做使臣,咫尺天涯,难通有无,就不能与邻国通好;能征善战的将才不肯破阵杀敌,将颓兵衰,弱肉强食,边界就会遭到侵犯。由此可见,君主怠慢了群臣,内政、外交、国防便无人出力,败亡的局面就会随之到来,那时便国将不国了!”

虎会的话,惊得赵简子全身是汗,他如梦初醒地说:“好,好,说得好!”话毕,赵简子急忙下令群臣不要再推车上山,然后又摆酒设宴与群臣共同欢饮。

大道理:巧问是诱导的关键环节。只要问得好,就能牵住对方的思维,进而将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方案中,让对方自相矛盾、言行相悖,最终使其自愿放弃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与百姓同乐

孟子拜见齐宣王,问:“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据实说:“我并不是爱好古乐,只是爱好一般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富强了。无论您爱好的是现在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它们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先生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吗?”

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更为快乐。”

孟子说:“与少数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多数人欣赏音乐的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接着说:“那么就让我和您谈谈赏乐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却都愁眉苦脸,‘我们的国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却苦到这般地步呢’,原因就在于大王只图个人享乐,而不与百姓同乐。但是,假如大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全都眉开眼笑,‘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快乐,要不怎么能够奏乐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国王与百姓能一同娱乐罢了。所以,如果大王能与百姓同乐,就可使天下归服了。”

大道理:孟子在这段话中用了因势利导的辩术。当他听说大王喜爱音乐时,就由此下手,用一个个问句,一步步疏导,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大王能与百姓一同娱乐,就可使天下归服,从而达到说服齐宣王与民同乐的目的。

墨子巧辩获胜

春秋时,公输般替楚国造云梯,准备用它来进攻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郢都见公输般,劝说他不要为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

见面后,公输般问:“先生有何指教?”

墨子故意说:“现在北方有人想侮辱我,我想借您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您一千两黄金。”

公输般很不高兴,断然拒绝道:“我是讲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

墨子见公输般口称“仁义”,正中下怀,他立即借题发挥,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但是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却拼命在战争中葬送自己本来就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更多的土地,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您却要去攻打它,不能算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身体力行,以理抗争,不能算是忠臣;抗争不达到目的就放弃,不能算是坚强;杀一个人认为不义,却去杀多数人,不能算是会类推事理。”

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只好承认自己为楚国造云梯去攻打宋国是错误的。

大道理:在这里,墨子先借请求公输般助杀他人的一番话来“声东”,诱使公输般亮出“我是讲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的观点,给墨子的“击西”提供了大前提,墨子立即抓住契机,雄辩分析,向公输般连发责难,使公输般欲辩无词,除了认错,别无他路。

触龙巧谏得援兵

赵孝成王元年,秦国攻打赵国,接连攻下三座城池。当时孝成王刚登位,太后当政,秦军加紧进攻,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国有一个要求,一定要长安君去做人质,才肯出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竭力劝谏。太后顿时大怒,明确告诉左右侍从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这时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来。触龙一进宫,就慢慢地小步走过去,坐下之后向太后请罪说:“我的脚有点儿毛病,不能快走,有好长时间没来拜见您了。我曾私下自己开脱,可又担心太后身体有什么不适,所以很想来拜望太后。”

“我是靠坐车走路的。”太后说。

“饭量还好吧?”

“靠喝稀粥罢了。”

“老臣我近来食欲不好,就勉强出来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地,食欲稍微增加了,身体也舒适些了。”

“这个我做不到了。”

太后看他不提人质的事,不悦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触龙进一步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又不争气,而我也老了,心里特别疼爱他,希望能让他补宫廷侍卫的缺来保卫宫廷,我冒着犯死罪的危险大胆地把这件事禀告给您。”

“好吧。年纪多大了?”太后惊奇地问。

“15岁了。虽说年纪还小,但我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

“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比妇人厉害。”

“妇人疼爱得更厉害。”太后笑着说。

“我私下以为太后您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

“你错了,不如爱长安君爱得厉害。”

“父母爱子女,就应当替他们作长远打算。您送燕后出嫁,拉着她的脚流泪,想到她要远走,也够伤心了。可走了之后,您并非不想她,而祭祀的时候您总祷告说‘一定不要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利益考虑,希望她的子孙一代接一代做王吗?”

“对呀。”

“从现在算起,三世以前,上推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子孙封了侯的,到现在还保存侯位的人还有吗?”

“没有了。”

“不止赵国,其他国家还有吗?”

“我没听说过。”

“这些人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远的落到子孙身上。难道是国君子孙中封位的人都不好吗?不过是地位尊贵而无功勋,俸禄优厚却无劳绩,而且拥有太多珍贵器物罢了。如今您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赐给他许多贵重器物,却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等有朝一日您离开人世,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不够长远,所以说您爱他不如爱燕后。”

太后听完,恍然大悟,说:“好,任凭你随便派遣他吧。”于是触龙为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马上派救兵来支援赵国。

大道理:劝谏别人是要讲究方式的,很多时候直截了当不如借事喻人,或借物喻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华佗拜师

东汉末年,7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去拜师学艺。见过老师之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医术精湛,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收一些聪明的孩子为徒,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跟前,指着家门前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

“那就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够想出别的办法吗?”

华佗找来了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好,很好!”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有两只山羊在庭院旁边打架。几个孩子去拉,都没有将它们拉开。

“你能够让那两只山羊不打架吗?”

华佗拔了一把鲜嫩的绿草。他把草送到两只山羊的面前。这时,山羊的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后来华佗成了一代神医。

大道理:凡事若开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是知难而退,自己只会变得更加平庸。

计诛董卓

董卓自从废少帝、立献帝后,变得更加残暴了,经常滥杀无辜。一日,他又给司空张温定了一个谋反罪,命养子吕布砍去其头颅,百官大惊失色。

晚上,司徒王允独自在家中后园叹气,一位名叫貂蝉的绝色歌伎听了,忙上前询问其叹气的原因,并表示:“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万死不辞。”

王允心中顿时有了一个计策,他看了看貂蝉,然后说:“想不到汉家天下的安危就在你的手中。”停了一会儿,王允又接着说:“董卓危害朝廷,而吕布作为一员骁勇大将却认贼作父,他俩有很强的势力,难以铲除。不过,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色。我想运用连环美人计,将你嫁吕布又献董卓,让他们反目成仇,促使吕布杀掉董卓。”

貂蝉说:“大人待我如同亲父,我当以死相报!”王允拜谢。

第二天,王允给吕布送去金冠和明珠,吕布亲自到王家致谢,王允摆下酒宴款待他。宴会中,王允让貂蝉为吕布斟酒。吕布见她长得貌若天仙,被迷得魂不守舍。王允立即提出将貂蝉嫁与他为妾,吕布大喜而去。

过了几天,王允请董卓到家中赴宴,董卓满口答应了。席间王允又叫貂蝉载歌载舞,以助酒兴。董卓见貂蝉是一个绝色佳人,禁不住连声赞叹。王允当即命人备好毡车,将貂蝉送至相府服侍董卓,董卓称谢不已。

王允亲自把董卓送回府中,返回途中,吕布一把揪住他衣襟质问,王允解释道:“这是董卓太师将小女聘回,给你做媳妇呀。我这里还准备了一些嫁妆,等到小女到你家后立即送上。”

吕布听了非常高兴,忙向他道歉,拜谢而去。

吕布来到相府中打听消息,却总是看不见貂蝉人影。实在忍受不住了,便来到堂中,询问董卓的侍女。

“太师与新来的小姐正睡在床上,至今未起。”侍女答道。

吕布又惊又怒,偷偷进入董卓卧房从后窗窥探。貂蝉正在房内梳头,见了吕布,便紧锁眉头,做出忧愁悲伤的样子,并用手帕频频拭泪,两人不住眉目传情。董卓见了非常生气,将吕布喝退。董卓被貂蝉的美色迷住了,足足有一个月没有出去。后偶患小病,貂蝉衣不解带,一直伺候。

一天,吕布来到相府向董卓问安。貂蝉在床后探出半身,深情地望着他,然后又不停地流泪,吕布的心都快碎了。董卓见吕布一直盯着貂蝉,忍受不住心中的怒火,喝道:“你敢调戏我的爱妾吗?”马上让手下人将他赶出,并下令吕布今后不许到这里来。

吕布又气又恨,极不情愿地离去了。董卓后经部下李儒劝说,又派人给吕布送去金帛,并以好言抚慰,但吕布心神恍惚,终日只是想念貂蝉。

一天,董卓病好了,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吕布见董卓与献帝说话,便离宫来到相府,找到貂蝉。貂蝉见了吕布,哭着说道:“自从我见了将军,就已经对您产生了爱慕之情,能嫁将军是我的心愿,谁料太师顿生邪念,将我奸污。我已不洁,愿死在将军面前,以明我爱君之心!”说着就要跳下荷花池。吕布慌忙将她抱住,两人偎依难分。

董卓在朝不见吕布,心中产生了怀疑,忙向献帝告辞回府,见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抢了戟就要杀吕布,吕布忙逃走。

貂蝉向董卓哭诉道:“吕布调戏我。”董卓发誓要将吕布杀掉。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埋伏了一些精兵,唆使吕布将董卓杀死。

大道理:和强大的敌人硬拼是莽夫的行为,这样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巧用计策,从内部离间敌人,让敌人自相残杀,这比自己亲自出马要绝妙得多。

望梅止渴鼓士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为了统一天下,平定不服从统治的诸侯,丞相曹操长年领兵讨伐诸侯。

这年,曹操准备讨伐张绣,可是又怕袁绍趁他出外讨伐之时乘虚攻打许都;想攻打袁绍,又有张绣、刘表牵制,所以左思右想,举棋不定。这时谋士郭嘉献计:“主公不如命徐州刘备为左将军,吕布为车骑将军,然后下旨让二人北拒袁绍,主公再率兵南伐张绣、刘表。”曹操说:“好计,就按你说的办。”

于是,曹操统兵15万讨伐张绣。时值盛夏三伏天,骄阳如火,天干气燥,行军路上都是荒山野岭,远离水源,找不到一滴水。兵士们一个个都渴得有气无力,垂头丧气,队伍渐渐七零八落,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曹操骑在马上,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忧虑,皱着眉头,忽然心生一计。只听他拿令旗指着前方说:“将士们,坚持一会儿,再往前面走一段路,就有一大片梅子林,绿浓密荫的树上结满了青梅,又甜又酸,吃到嘴里可以解渴。快点儿走啊!”

兵士们一听,腮帮都酸了,嘴里立刻涌出了唾液,顿时个个精神抖擞,走得飞快,及时到达了战场。

大道理:在境遇十分惨淡的情况下,运用虚构的远景可以让人看到生机,激起勇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术。

“张飞一担土”

荆州古城东门外南面绿荫深处,有一个土包,高6米,长14米,状如山丘。每当月移影斜之时,远望犹如画扇,因而取名“画扇峰”。但是老百姓更喜欢叫它“张飞一担土”。

传说当年张飞协助关羽镇守荆州,曾任南郡太守。那时魏、蜀、吴三国为夺荆州,战火不断,四方百姓不得安宁。上天王母娘娘得知此事,便派9位仙女下到凡间来取荆州,免得兵家争夺不休。

这天夜里,9位仙女飘然来到关羽府邸,将来意说明,要关羽交出大印。关羽没想到王母娘娘也会来插手荆州之事,心里老大不快,本想将仙女们厉声逐出门外,但一看仙女们个个身佩宝剑,杏眼圆睁,亦非善主,便欠身拱手道:“列位仙姑请坐,娘娘有旨,关某岂敢不依?只是荆州城乃吾长兄心血所倾,一时实难割舍。容关某与列位仙姑好好议议。”

关羽心想,和神仙比武力岂不是自讨苦吃?还得用计谋来战胜她们,于是便说要跟9位仙女比赛筑城,他在东面筑,仙女们在西面筑,鸡叫为限。到时谁先把城筑起,荆州就归谁所有。仙女们想:这还不是小菜一碟,这红脸汉子算是输定了。

关羽跟9位仙女比赛筑城的时候,张飞正屯兵在江边一带,日夜防范东吴来讨还荆州。他一听说二哥正跟仙女们比赛筑城,急得连声直吼,抓起一对大筐就跑,竟把扁担忘了。眼看快到荆州城的时候,他急忙抓几把土装满筐,一手提一个筐,飞似的朝东门直奔而去。

本来,仙女们满以为运用神功,每人兜一裙土就可以筑一个城垛,因此气定神闲。谁知关羽棋高一着,早有盘算。他先命关平带兵用芦苇和竹片编好北面城墙,并搭起城门。随后他又命周仓悄悄到鸡笼边学公鸡叫,当即鸡鸣四起,远近皆闻。9位仙女一听,慌了手脚,抬头看关羽那边,黑糊糊一座城池分明已经立了起来,再看看自己筑的城池,还差得远呢!于是一个个羞红着脸,转身钻进了她们筑的城垛里。

待张飞赶到东门外马河边时,满城鼓乐齐鸣,东门城楼上旌旗招展,关羽正喜气洋洋地捻着长须在欢庆胜利。张飞一看,喜不自禁,不禁双手一松,两筐土呼啦一声倾倒在地。于是留下了“张飞一担土”之说。

大道理:强弱不是绝对的,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由弱变强,取得最后的胜利。

草船借箭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到江夏投靠了刘表的儿子刘琦,而曹操还在率兵继续追赶。

为抵抗曹操,刘备就让军师诸葛亮到江东说服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当时孙权手下有一员大将,姓周名瑜字公瑾,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军事家。同时,孙权也很依赖他。

当孙权同意了孙、刘联军共同对抗曹操以后,就封周瑜为大都督,让诸葛亮到大都督的营里出谋划策。

两军之间只隔一条大江,江这边是曹操所率领的83万大军,江那边是周瑜的5万军士,两军相差悬殊,但谁也不敢先动一步。曹操虽然兵多,但是都是北方人,不会水,坐到船上就晕船,曹操只能抓紧时间练兵。

于是,两军就这么相持了将近两个月。

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经过他多次跟诸葛亮的接触,认为诸葛亮的智谋深不可测,觉得他有一天会妨碍到自己,于是他总想找机会算计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对副将鲁肃说:“诸葛亮是人中之龙,其计谋在我江东恐怕无人能及,若不为我所用,日后恐怕会影响到主公。为除后患,我应该先除掉他。”

鲁肃说:“现在大敌当前,如果先除掉孔明的话,恐怕刘备会和曹操联手对付我们。”

周瑜笑着说:“我自有办法,你不用多管。”

第二天,周瑜邀请诸葛亮到他寨中商议事情,诸葛亮坐定后,周瑜问道:“有件事情想向军师请教,敢问大江之上当用什么兵器?”

诸葛亮说:“大江之上,当然是弓箭为先。”

周瑜又说:“现在军中缺少箭,有劳军师督造10万支箭,此系军务,请勿推辞!”

诸葛亮说:“既然是军务,我当竭尽全力督办此事,但不知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说:“10天之内,能完成吗?”

诸葛亮说:“两军相对,怎么能等那么长时间呢?到时候,岂不是延误军机了?”

周瑜一听,心想:这可是他自己寻死。

于是问道:“那依军师之见,几天可以办完?”

诸葛亮说道:“今日不算,从明日开始,3日内就可以办完。都督要是不相信,我可以跟都督立下军令状。”

周瑜大喜,就叫鲁肃取来笔纸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搞什么名堂,就叫鲁肃去诸葛亮的营中再探消息。

鲁肃来了以后,诸葛亮先发话:“子敬(鲁肃字),你今天可得帮我,要不然我就没命了。”

鲁肃说:“你自己取祸,为什么叫我帮你?”

诸葛亮说:“公谨要让我督办造箭,这么短时间材料肯定都准备不齐全,这分明是想让我送死,我只希望子敬能够借我20只船,每只船要50个草人和30名军士。但是有一点,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公瑾知道。”

鲁肃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就说:“好,既然这样,那我就帮你一把。”

鲁肃回见周瑜,果然没对周瑜说诸葛亮借船一事,只说,他不用翎毛、竹竿、油漆等工具就可以造成箭,周瑜大惊,说道:“好,那看他3天后怎么交差!”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晚上,诸葛亮才邀请鲁肃到船中喝酒。

鲁肃被他这些莫名其妙的举动给弄蒙了,就问道:“先生这是带我到哪里去?”

诸葛亮说:“去取箭,子敬别问那么多,到了你就知道了。”

于是他们坐着船一直走,江上起了大雾,又走了一段,诸葛亮命令停船,并让所有军士击鼓呐喊。

鲁肃伸出头去看,只见他们离曹操的水营已经不远了,吓得他喊道:“这可是曹军水营,万一曹军出来,你我的脑袋还不得搬家?”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你放心吧,大雾之中,他们肯定不会出兵的。”

于是他一边和鲁肃喝酒,一边叫军士继续呐喊。

这时已经是凌晨了,曹操正在熟睡当中,突然有两员大将进入帐内,说道:“启禀丞相,吴兵来偷袭我军水营,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外面情况怎么样?”

二人说:“江上一片大雾,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请丞相定夺。”

曹操说:“迅速调集两万弓箭手向呐喊处放箭。”

于是,曹军都在水寨边上向诸葛亮的船放箭,一会儿的工夫,船上的草人身上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令军士把船掉过头来,让箭往船另一侧射。又过了一会儿,箭又满了,诸葛亮就令军士齐声喊“谢曹丞相箭”。

于是600军士齐声喊道:谢曹丞相箭!谢曹丞相箭!

曹操听到后,后悔不已,想派人追赶,可是对方的船凭借顺风已经行出几十里了。

在回去的路上,鲁肃问诸葛亮:“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可是您怎么知道今天有雾呢?”

诸葛亮说:“为将之人,不懂得天时、地利、人和,不明八卦,不晓天文,不知奇门遁甲,那是庸才。我命系于天,公瑾怎么能害得了我?”说罢,哈哈大笑。

两人一同到江东,命令军士把插在草人身上的箭全部取下来,每只船上约有6000千支箭,20只船就有10多万支箭。

周瑜听到这件事之后,暗暗惭愧。

大道理: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可以化解一切困难。

张辽善以静制扰

三国时代张辽曾驻兵长社,当时军中有人居心叵测,暗持兵器准备造反,想趁夜里制造惊慌动乱,一起火,全军为之纷扰。

张辽见此情景,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妄动,最好按兵不动,等待情势稳定。一定不会是全营的人都造反,必然只有少数要作乱的人想借此扰乱人心罢了。”

于是下令说:“不造反的人安静地坐下。”

张辽就带领亲信兵士数十人,站在营阵当中。过了一段时间,情势终于安定下来,轻而易举就抓到了为首的人,把他们绳之以法后,全军都安定了下来,再没有人敢造反了。

大道理:遇到突发事件,不能自乱阵脚,有时候静观其变,方能解除危险。

七步成诗

东汉建安二十六年,曹操身死,其子曹丕继承你位,文武百官都来朝贺,只有三弟临淄侯曹植和四弟萧怀侯曹熊没来。

曹丕大怒,令御前护卫军统领许褚领3000护卫军即刻前去捉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萧怀侯曹熊听说这个消息,就畏罪上吊自杀了。

许褚领兵来到曹植的府邸,只见曹植和他手下的几个谋士都已经醉倒在院子里,许褚命士兵将他们全部绑起放在车内运到王宫的大殿。

曹丕和曹植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听说曹植被曹丕抓了起来,生怕他会把曹植斩首,就跑到大殿对曹丕说道:“你们两个是一母同胞,你弟弟因为胸中有些才华,所以不免有些放纵,爱喝些酒,这也是情有可原,你可千万不能把你亲生弟弟杀死啊!”说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曹丕看到,也有一些不忍心,于是就说道:“母亲放心,便是他有再大的错,他也是父王生前的宠子,儿怎么能杀他呢?不过是想教训他一下,让他以后不敢再犯。”

他母亲听到后,就放心地走了。魏王手下有一个叫华歆的大臣,对魏王说:“刚才太后来这里是不是劝大王不要杀子建?(曹植字)”

曹丕说:“是。”

华歆说道:“当初先王在世时,很喜欢子建,而且子建并不是池中之物,今天要是不杀他的话,恐怕以后是祸患,请大王三思。”

曹丕说:“但是母命不能违!”

华歆道:“这简单,素闻子建才华出众、出口成章,大王可以考他,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他能作出诗来,就贬低他的职位;要是作不出来,就杀了他,以绝后患。”

曹丕说:“好,看来只有这样了。”

于是就宣曹植上殿。

曹植到了大殿,还没下拜,曹丕就说:“你我虽是兄弟,但亦属君臣。你怎敢抗拒国法?”曹植下拜叩首:“臣弟昨因饮酒误事,还请王兄恕罪。”

曹丕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常夸你的文章作得好,今天我就考考你,如果在七步之内能够作出,孤王就免你一死,否则斩首。”

曹植说:“请赐题目。”

当时,大殿的墙上有一幅画,画着两头牛在山上决斗,后来一头牛掉入土坑的情景。曹丕指着那幅画对曹植说:“就以这幅画为题目,诗中不准出现‘一牛坠井死’的字样。”

曹植便开始在大殿内踱步,七步走完,诗已作成: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下山,歘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文武百官大惊,曹丕说:“你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作出诗来,孤王有点儿怀疑,你能再作一首吗?”

曹植说:“请赐题目。”

曹丕说:“你和我是兄弟,就以“兄弟”为题,诗中也不许有‘兄弟’字样。”

曹植略加思索,其诗已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到,潸然泪下,他母亲也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厉声对曹丕说道:“都是一母所生,哥哥何必逼弟弟这么厉害?”

曹丕说:“国法不可废。”随即下旨贬曹植为安乡侯。

曹植拜谢而去。

大道理:有时候你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是危及生命的事,只要你肯动脑筋,就可以转危为安。

赵咨巧舌对魏帝

三国时吴国人赵咨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对他以礼相待并问道:“吴王是怎样一个君主?”赵咨说:“是一个聪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魏文帝问赵咨为什么这样说,赵咨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吴王把鲁肃从常人中选拔出来,由此可见他的聪颖;把吕蒙从一般军官中提升上来,由此可见他的明智;抓获于禁而不杀害,由此可见他的仁德;夺取荆州而不用武力,由此可见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由此可见他的雄才;屈身而从陛下,由此可见他的谋略。”

“吴王懂得学习吗?”魏文帝嘲讽地问。

“吴王有战舰万艘,战士百万,他任贤使能,志在经略,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从中学习常人看不出的知识,不像平常儒生只会寻章摘句而已。”

“吴国可以征伐吗?”

“大国有征伐的强兵,小国却有牢固的防御。”

魏文帝紧接着问:“吴国感到魏国的压力了吗?”

“吴国有战士百万,以长江、汉水为城池,哪会有什么压力?”

“吴国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个?”

“聪慧、明智、通达超群的人有八九十个,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赵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魏文帝驳得无言以对。他多次出使北方,魏国人对他深表敬佩。孙权听说后越发喜欢他,任命他做了骑兵都尉。

大道理:聪敏过人的头脑,不卑不亢的态度,能言善辩的能力,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

“湖”与“河”

王羲之在某地当官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衙门向他告状。

经过询问,王羲之很快就了解了案情。原来年轻人家境贫寒,一无所有,父亲临死前曾向当地的乡绅要一小块荒地,用来埋葬自己,乡绅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讲明只须拿“一壶酒”来报答自己。没过多久,老人便死了,年轻人很快送去一壶酒,作为对他的酬谢。谁知乡绅蛮横地抢过年轻人手中的酒,将它扔在地上,并冲着他大吼:“明明说好了,要用‘一湖酒’来报答我,怎么只送‘一壶酒’?”

年轻人被逼无奈,只好到王羲之处告状。

“你说的都是实情?”王羲之再次问道。

“不敢有假。”年轻人回答说。

王羲之略作思考,就让年轻人回去了。

第二天,王羲之带着几个下人来到乡绅家。乡绅盛情款待,并提出让他写上几个字。王羲之并不推辞,马上拿起笔写了几个大字。乡绅非常高兴,为了表示对王羲之的谢意,乡绅问应送点儿什么礼品。

“只要一活(当地“活”、“河”同音)鹅。”王羲之顺口说出。

“那算得了什么?”乡绅暗自高兴。

第二天,乡绅便提着一只活鹅送到官府,王羲之马上拉下了脸:“当时说好是一河鹅,现在怎么仅送来一只鹅?”

“大人,鹅是不应该用‘河’计数的,而应该以‘只’计数!”乡绅辩解道。

“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是用‘湖’来计数的吗?”王羲之反问。

乡绅恍然大悟,从此再也不敢向年轻人讨酒了。

大道理:对付蛮横无理的人,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富贵与贫贱的原因

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特别喜欢听和尚讲述佛经,一次,萧子良像往常一样举行宴会,在座的有达官显贵、名人学者和精通佛法的和尚。刚吃完饭,萧子良请和尚讲述某些观点。其中包括人能思想、会说话,就是因为有灵魂附在身上,而人的灵魂永远不死,即使躯体消灭了,灵魂还是存在,只不过是附到别的东西上了。

萧子良一边听,一边左顾右盼。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一个人身上,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因为此人一副嘲讽的神色。萧子良忍不住大声问道:“范缜,你觉得法师讲得不对吗?”

范缜微微一笑,说:“我不懂他们讲的,我只知道人的精神和形体分不开,有了形体才有精神。人死了,身子都烂了,精神也就没有了,哪还会有什么来生呢?”

萧子良十分生气:“你不要信口胡说,如果没有因果报应,这世上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享福,有人受苦呢?”

范缜听了,从容不迫地指着庭院内的花草树木,说:“人生就像树上的花,有的被风吹到了屋里,有的落到漂亮的座垫上,有的却飘过篱笆落到粪堆里。难道说花也有行善作恶之分吗?其实这完全是自然的事。殿下您生在皇族,享尽富贵,好比飞进了屋内的花。像我一生不幸,就如同落在粪坑中的花一样。您富贵,我贫贱,只不过是遭遇不同,怎么能说是因果报应呢?”

范缜的一番喻证批驳,把萧子良驳得哑口无言,别人更是不能做声。

大道理:在辩论中,运用生动的比喻作为论据,将精辟的论理寄寓于摹形拟象的描绘之中,或状客观之景,或寓物外之理,既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又能给人哲理上的启迪。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尽言理之深蕴,并能以一当十,收到深入浅出、雄辩有力的效果。

切勿竭泽而渔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位以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他曾问魏征,皇帝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昏庸。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是一位敢于说话而且善于说话的大臣。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18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现在把不满18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魏征先后500余次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均得到采纳。

大道理:魏征巧用比喻,一针见血,让唐太宗也心悦诚服,而且对这样的贤臣愈加敬重。

十里桃花万家酒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汪伦,他年轻的时候家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小镇。他十分仰慕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只可惜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目睹一下这位“诗仙”的不凡风采并交个朋友。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方法能够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想起李白生平有两大喜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他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封信以后,一看,正合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赶到桃花潭来见汪伦。

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酒的。”

这时候,汪伦才告诉李白:“十里桃花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坡,万家酒店是指万家潭西一个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

李白听罢,才知自己上了汪伦的当,大笑不已,并称赞汪伦的聪敏。

李白在汪伦家居住数日,临别之时,李白感激汪伦一片盛情,特作了《赠汪伦》绝句一首相赠。

大道理:汪伦利用李白爱桃花、爱喝酒的特点,说暗含歧义的话,让李白始料不及,乖乖地上了当。 XP1lUFZ4aA5jHtqc7p0voJCHM5zL1V6PB8JXJyOpWxMSlVpoQYM00Q1TC1q56V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