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经篇1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意思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自己本来清明的本性和德行,在于(用这种德行)接近感化臣民,在于使广大臣民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出自《大学》。意思是:老百姓喜欢什么,当权者就喜欢什么;老百姓厌恶什么,当权者就厌恶什么,这样才称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比喻君民同心,共喜好,共憎恶。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出自《大学》。兴:兴起。意思是:如果君主的家庭成员之间仁爱和睦,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和睦的风气;如果君主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有礼,整个国家就会兴起谦让有礼的风气。反之,如果君主贪婪残暴,整个国家就会发生动乱。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出自《大学》。长:执掌。意思是:君主执掌国家军政大权,却一心只想着聚财敛富以为己用,一定是受了小人的影响。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出自《大学》。意思是:仁道的君主会将财富用到百姓的身上以取得美誉;不仁道的君主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聚敛财富。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出自《大学》。意思是:他在当父亲、儿子、兄长、弟弟时,其行为能够成为别人效仿的楷模,那百姓就会主动向他学习了。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出自《大学》。意思是:有道德会得到民众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能执掌一国的政权;丧失人民的拥戴,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总是首先认真地修身养性。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出自《大学》。用:开支。意思是:(君主)有好的德行就有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拥戴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有财富,这样国家就开支有余。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出自《大学》。意思是:道德是立国的根本,财富只是末枝。君主本末倒置的话,就会使百姓争利,这是对人民施行抢夺别人利益的教育。

【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出自《大学》。意思是: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能爱人民,能够果断地摒弃邪恶的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出自《大学》。意思是:君子要自己具备(某种美德),之后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具备;自己没有(某种恶习),之后才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恶习。

【君子必慎其独也】出自《大学》。意思是:君子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举止行为。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出自《大学》。润身:增强修养。胖:大、舒坦的意思。意思是:富有能使住所华丽,品德能增强自己的修养。胸襟宽广,身体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出自《大学》。恶:讨厌。意思是:厌恶自己上级的某些行为,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下属;讨厌下属的某些行为,就不用这样的做法对待自己的上级。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出自《大学》。意思是: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是违背了人的本性,一定会有祸患降临其身。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大学》。货:财物。意思是:违背道义而获得的财物,也会被别人以违背道义的手段掠夺而去。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出自《大学》。意思是:要做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不要自欺。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出自《大学》。意思是: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对你所厌恶的人,要能发现他的优点。

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中庸》。豫: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作好准备,有了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意思是:爱好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学习知识,周密地探究它,谨慎地思考它,明晰地辨别它,坚定地实行它。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出自《中庸》。事亲:孝敬父母。意思是:所以君子不可以不进行自身修养,想把自身修养好,就必须孝敬父母。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位:地位。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能得到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财富,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名望,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寿命。

【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中庸》。意思是:诚信是天道的本来原则,而要做到诚信,这也是人世间本来的原则。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出自《中庸》。均:平定治理。蹈:踩。意思是: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位和丰厚的俸禄是可以辞去的,刀刃是可以踩踏而过的,但要完全做到中庸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事,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违反中庸之道。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出自《中庸》。意思是: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出自《中庸》。素:索求。隐:隐僻之理。意思是:索求隐僻的理论,做出怪异荒诞的举动,即使能得到后世的称赞,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出自《中庸》。意思是:身居高位时不要骄傲,地位卑微时不背弃。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出自《中庸》。道:方法。意思是: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假如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言顾行,行顾言】出自《中庸》。意思是:说话时要顾虑到行为,行事时要顾虑到说话,做到言行一致。

【君子素其位而行】出自《中庸》。素:向来。意思是:君子安心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出自《中庸》。意思是:别人只用一分气力就可以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气力去做;别人用十分气力做到的,我就用一千分的气力去做。比喻笨鸟先飞,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性:本性。意思是:上天赋予的秉性,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顺应天道;能够修炼好天道甚至推广它就叫做教化。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致:达到。中和:不偏不倚。意思是:如果达到理想境界中的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那么天地间的位置就会安排得很恰当,世上的万物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了。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出自《中庸》。赞:帮助。化育:生长变化。意思是:能够帮助天地发挥对待事物生长变化的作用的人,就可以列为天地之间,造化万物。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出自《中庸》。拳拳:忠实地奉行。膺:胸。服膺:紧贴胸前,表示牢记的意思。意思是:得到一种好的道理,就牢牢地记在心上,而且永远不失掉它。

【君子诚之为贵】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把诚实看成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出自《中庸》。流:随波逐流。矫:刚强。意思是:君子待人和气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刚强的表现啊!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出自《中庸》。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是谨慎检点;就是在别人耳朵听不到的地方,也是怀着戒惧心理而加以注意。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比喻那些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内心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可担忧和害怕呢?比喻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齐:看齐。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德行的人,就从内心认真地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的缺点。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取悦别人。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不同职业的工匠要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获得“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名:名分。意思是:名分不正确,说的话就不合乎道理;说话不合乎道理,事情就会办不成功。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出自《论语.子路》。苟:如果。意思是:如果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作风正派起来,这对于从事政治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己作风不正派,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正派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论语.为政》。北辰:北极星。意思是:用仁德施政,便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恒定在一个位置,所有的星星都拱卫着它。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财富平均,贫富差距不大,就不会感到贫穷;上下级之间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少;人心安定,就不会担心被颠覆。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提心的不是贫穷,而是分配不顽抗;提心的不是人少,而是社会不安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学而》。终:指父母死亡。意思是:为父母办理丧事要谨慎,要竭礼尽哀,对先人要至诚至敬地追祭,(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品德高尚。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立:立身。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要立身于世,也要使别人能立身于世;自己想达到的,也要使别人能达到。

【见义不为,无勇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应该去做的正义行为,却不肯去做,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喻:明白。意思是: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整天吃得很饱,什么心思也不动,(这样的人)真是无聊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人要是不讲诚信,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出自《论语.述而》。修:修养。意思是:不修养德行,不讲求学问,听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有了错误不能改正,这些是我所忧患的事情啊。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游:练习。意思是:要立志向道,固守德行,依靠仁义,练习六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关心道德修养的提高,小人关心土地财产的获得;君子关心国家的法令,小人关心别人的恩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患:担心。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也】出自《论语.里仁》。士:读书人。意思是:一个读书人立志于追求大道,在生活上却以穿旧衣服、吃粗茶淡饭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用违背道义的手段得到的财富和高官,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转瞬即逝的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自《论语.里仁》。道:道义。处:接受。去:抛弃。意思是: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希望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与卑微,是人们所厌弃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不会去抛弃的。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坚守住贫困,而小人贫困了就会胡作非为,坏事干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自《论语.宪问》。授:给予。命:生命。要:穷困。成人:品德完美的人。意思是:看见利益能想到道义,看见危险能付出生命,长期生活在困苦里却不忘记自己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一个品德完美的人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位:位置。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不要去参与那个方面的政事。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有危险征兆的国家不要去,有祸乱的国家,不要在那儿居住。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出自《论语.宪问》。辟世:归隐。意思是:贤德的人在政治昏聩的时候就离开官场而归隐;其次,在动乱的时候迁到平安地带;再次,发觉别人的脸色不对,礼貌不周,就避开不再见面;又次,当与人说话不合时就避开不谈了。

【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让:谦让。意思是:当遇到该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勇往直前地去做),就是老师在,也不要谦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和:调和。意思是:君子与人相处时,努力调和关系但不盲目附和;小人与人相处则盲目附和,其实内心不同。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出自《论语.卫灵公》。病:忧虑。意思是:君子忧虑自己没有能力,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主:亲近。意思是:亲近忠义诚信的人,不结交与自己不同道的人。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君子以学术、文学、艺术等与朋友聚会,以朋友的良好学识来增强自己的仁德。成语“以文会友”出于此。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论语.卫灵公》。厚:严格。薄:少。意思是: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那么别人就不会怨恨你了。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出自《论语.述而》。自行:自愿。脩:古代称干肉为脩。意思是:自愿地送给我一捆干肉,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启:开启。发:引发。意思是:不到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想说又不知道怎么去说的时候不去启发。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朝:早晨。意思是:早晨求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自《论语.泰伯》。笃:忠诚。意思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勤奋好学,用至死不渝的信念来维护真理。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仕:官宦。意思是:当官的如果处理职务游刃有余的话,就研究学问;求学的人有余力就去做官。

【女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出自《论语.雍也》。女:通“汝”,你。意思是: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一个小人式的儒者。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研究学问的人只贪图生活享受,就不能叫做研究学问的人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执政者如果自身言行正当,即便不下命令,下面的人也会去做;如果其言行不正,纵然下了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听从。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往往会破坏了大计划。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庶人:百姓。意思是:国家的政治清明,那么,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卫灵公》。以:因为。君子不因为别人说其好话就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连他所说的正确的话也舍弃掉。

【近者说,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说:同“悦”,高兴。意思是:君主向近处的百姓施惠,使其欢悦,那么远处的百姓也会纷纷前来归附。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自《论语.为政》。错:放置。枉:不正直。意思是:将正直的人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心服;将不正直的人置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有所不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做工的人要想做出好的器物来,就一定要先将他的工具搞好。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脍:生鱼肉片。意思是:粮食不嫌舂得精细,鱼肉不嫌切得细致。原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学而不精,可乎?”后将前两句用于讽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虑重重。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子路》。泰:泰然,镇定。意思是: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能泰然自若。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凡是那些花言巧语,貌似可爱的人,很少有仁慈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与朋友交往,一定要说话诚实讲信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人要死的时候,说出的话是善意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逝:过去的,这里指时光。斯:这里指流水。舍:停留。意思是: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走!比喻人生如流水,时刻不停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思是: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笃:一心一意。敬:谨慎。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忠诚守信。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越发。钻:钻研。意思是:越是抬头仰望,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心钻研,越觉得深奥。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孔子道德、学问的赞叹。后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学习就好像是在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总是怕追赶不上,等追赶上了,又害怕会失掉它。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人家使自己清洁以求进步,就应赞赏他洁净的一面,不应总是记着他以往的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敬鬼神而远之】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敬重鬼神,但要远离他们。比喻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既不得罪,也不靠近。成语“敬而远之”即由此而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愠:恼怒。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此句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自《论语.里仁》。躬:指身体,引申为亲身。逮:赶上,不逮,即赶不上,做不到。意思是:古人不轻易说话,怕说了以后又做不到,这是很羞耻的事情。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论语.卫灵公》。矜:持重,谨慎。群:合群。党:指结党营私。意思是:内心矜持,但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此句原是讲学问标准,后人常将其作为君子的品行标准。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仁人志士,不能为了求生而损害仁义,而应做到为了仁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出自《论语.公冶长》。杇:同“圬”,泥瓦匠抹墙的工具,这里指粉刷墙壁。意思是:腐烂的木头不能再用来雕刻了,用粪土垒成的墙不能粉刷了。比喻对无法造就的人,用不着再去培养他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问为耻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发奋读书,便忘记了吃饭,学有所得就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了。形容学习之勤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故:指旧知识。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领悟,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军队的统称。意思是:军队可以丧失自己的主帅,但却不能让一个普通人丧失自己的志向。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微子》。谏:挽回,改正。意思是: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说明人应抓住以后的时光,奋发努力,而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时间在不断地溜走啊,岁月不等我呀!劝勉人们应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三思:指经过多次考虑。意思是:做事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去行动。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只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成语“欲速则不达”即由此而来。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八佾》。咎:追究。意思是:已经做成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决定的事就不要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责怪了。成语“成事不说”、“既往不咎”即由此而来。

孟子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志:思想意志。暴:损毁。意思是:思维意志,是气的统帅;气,充满体内,让身体活动。意志是最高的,而气则次要一些。所以说,人一定要保持坚定的意志,才不会损毁正义道德的骨气。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应该以舜为榜样。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出自《孟子.尽心上》。科:坑坎。章:花纹,引申为显著成就。意思是:流水这东西不把坑填满,是不会再向前流的;君子有志于洞悉圣人之道,没有一定的成就,是不能到达圣人的境地的。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古代的贤人,得志的时候,就为民造福,不得志的时候,就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德望昭显于世。窘迫潦倒时,就完善自身的修养,顺利亨通时,就为天下人多做好事。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自身弯曲不正的人,从来不能使别人变得正直。说明正人必先正己。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一个人必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说明自甘堕落的人才会被人看不起。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对人友好但别人对自己不领情,要反问自己仁爱做得如何;管治别人但管治得不好,要反问自己是否有智慧;对人礼让但别人不答理,要反问自己是否敬重别人。比喻多作自我批评。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万事万物、美德、真理都蕴涵在我的天性之中,反求存在于自我的本心,按本心诚实地去做,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了。尽力按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快捷的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亲:父母。意思是:没有人存有仁爱之心而抛弃他的父母和亲人的;没有人存有正义之心而不先考虑他的国君的。比喻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保证稳定的根基。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出自《孟子.离娄上》。三代:指夏禹、商汤、周武三个王朝。意思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主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他们有仁爱之心;他们的末代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们昏庸无道,没有仁爱之心。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句话是孟子盛赞伯夷、伊尹、孔子这三位历史人物时说的。意思是:(叫伯夷、伊尹、孔子)去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情,去杀一个无辜的人,因此得到天下,他们是都不会去做的。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高高在上的人不讲究礼义,下层的百姓就没有学习的榜样,就会趁机作乱,那样国家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一些官吏)明明知道君主有过失却不加以劝谏,这种人的罪过还算小;(有些官员)当君主的过错并未发生时,诱导君主去犯错,这种人才罪大恶极。

【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菜任土地者次之】出自《孟子.离娄上》。上刑:最重的刑罚。意思是:最善于领兵打仗的人应该服以最重的刑罚;联合诸侯发动战争的人应该服次一等的刑罚;为开拓疆土而战并以收取沉重的赋税为战争提供后勤支援的人应该服再次一等的刑罚。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同情心。端:开始。意思是:同情之心是仁德的开端;羞耻之心是道义的开端;谦让之心是礼义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慧的开端。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出自《孟子.离娄下》。几希:稀少。意思是:人和禽兽的区别是很少的。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出自《孟子.尽心上》。穷:不得志。达:得志。意思是:读书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不丧失道义,在得志的时候不背弃道义。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出自《孟子.尽心上》。殉:为某种目的而死。意思是:天下政治清明时,可以牺牲自己的主张保全自身;天下政治不明时,可以牺牲自身以保证主张的纯洁。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播:传播。意思是:缺乏仁爱之心的人在统治者的位置上,这等于在民众中间传播他的恶劣思想啊。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出自《孟子.万章上》。文:文字。意思是:不要因为文字而曲解了词意,也不要因为词意而曲解了全文的本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登上东山就感到鲁国太小了,登上泰山就感到天下太小了。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以后,用很少的话把道理表达出来。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思是: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没有人才可用。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方法了。说明眼睛是心灵之窗。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孟子.离娄下》。土芥:泥土、小草。意思是:君主将臣子看得像草芥一样低贱,臣子就会将君主看成敌人。说明君臣关系当中,君主如何看待臣子,臣子也会用相应的态度对待君主。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出自《孟子.尽心下》。政事:施政。意思是:不勤于政事,国家的财政就会不足。说明政治对国家的财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依靠自己的德行让人信服的,人们才能心悦诚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尊敬、敬养。幼:第一个“幼”为动词,爱护。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将这种尊敬也推及到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并将这种爱护推及到别人的孩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使百姓定居于国内。封疆:边疆。固:使……稳固。兵革:指武器装备。意思是:让百姓安居在国内不能光靠疆界,让国家稳定不受外侵不能光靠地势的险要,让天下臣服不能光靠武器装备的精良。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应靠的是仁政。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察:考察,了解。意思是:全国的人都说这个人是贤才,那么就去考察他;见他果然是贤才,那么就要任用他。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用社稷指代国家。意思是:人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国家,而君主是最轻的。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百姓想要的,就替他们聚集起来;百姓所厌恶的,不要强加于他们身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快乐的,人民也会因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为人民的忧虑而忧虑的,人民也会因为他的忧虑而忧虑。用于规劝为政者应多关心百姓,与百姓共甘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形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意思是:有良好的时令,不如有有利的地势;有有利的地势,不如有团结一致的人心。说明人心是最重要的。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出自《孟子.尽心上》。游于圣人之门:在圣人的门下受过教育。意思是:曾经观看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受到别的水流的吸引;曾经在圣人的门下受过教育的人,也很难有什么言论能吸引他了。用来比喻阅历丰富、眼界高远、见过大场面。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出自《孟子.告子上》。苟:如果。养:滋养。意思是: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亡。

【彼一时,此一时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那是一个时候,现在是另一个时候,时间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了。用来说明时势不同,情况也随之改变,不能再相提并论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书:这里专指《尚书》。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里的话,还不如没有《尚书》。现多指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被书本所束缚。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如果是自然所造成的灾害,还可以躲避;但如果是自己种下的罪孽,则是不能逃避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规:圆规。矩:曲尺。意思是:不使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用来比喻行事如果没有准则,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出自《孟子.告子上》。规矩:法则。意思是:高明的工匠教授别人,一定会按照法则,而学习的人本身也应当遵循法则。

【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教育别人就像教别人射箭一样,只将弓拉满,但不发箭,只做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比喻教育要善于启发。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出自《孟子.尽心下》。近:浅显。指:同“旨”,意义。意思是:语言虽然浅显,但意义深远,这才称得上是“善言”。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暴:同“曝”,晒。意思是:即便天下有一种东西容易生存,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那它也就不能生存了。比喻学习应持之以恒。后常用“一暴十寒”形容人没有恒心。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弈:下围棋。数:技艺,技术。意思是:下棋虽然只是一门小技艺,但如果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也学不会。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心:古代人认为心脏是用来思考的。官:功能。意思是:心是用来思考的,思考了就会有所收获,不思考就不会有所得。说明学习应善于思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出自《孟子.告子下》。拂:违背。意思是:上天要将重大的责任降临给某人时,一定会先让他的内心经受痛苦,让他的身体经受劳累,使他经受饥饿、经受贫穷,使他的所为遭受不顺。说明做任何事都要经历一番苦难。 lXZit4rp69DOMvo4TkwcyVwE9S/cYe2tX5jwx0u4WbZihlOtdig8ipf9GyUy95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