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一生情痴《断肠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朱淑真在千年之前就与这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意悄然契合。朱淑真活着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理解她、爱护她、欣赏她的人,至亲如父母,对女儿的心思和志向也是完全不能理解。在她死后,父母痛心不已,认为都是那些诗词文字惹的祸,于是,他们按照佛教的方式,居然将女儿毕生的心血和创造连同她的遗体全部一把火“荼毗”(焚烧)了。

虽然如此,朱淑真的诗词并没有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命运。父母烧毁诗稿后,她那“百不存一”的诗词作品,却在当世其他文人一些笔记和文集中保存下来。到112年(淳熙九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在《断肠集》的序文中,魏仲恭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这个生前没有知音的孤寂女子,一生的痴情语、伤心话,总算集结成一本《断肠集》,从而让这位真实地活在人间的红颜的诗词作品得以流传后世,让更多的后世人传诵知晓。

朱淑真的《断肠集》诗词,表现的是发自女性内心的感受,描写她敏感心思的无尽的寂寞生活。朱淑真在自己的作品里建构了一个幽、静、深、远的世界,具有女性诗词所独有的特色。朱淑真的闺中主题,绝大部分是个人生活的反映。她对自然时序非常敏感,每天阴晴晨昏细微的变化,都牵系着她的感情脉动,都在她的心灵世界里投下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影像。

如今,朱淑真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像早已模糊不清。由于历史资料极为有限,我们对她的了解远不如对李清照那样详细具体,甚至对于她的籍贯、家庭、父母和婚姻的情况都是雾里看花。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品读她的那些清丽婉转的文字中来还原她的音容笑貌和气质仪态,从而理解、把握那一颗充满爱的激情和幻想的红颜幽心,进而体味那种深入骨髓的断肠之痛。

其实,所谓“断肠”正是古今文人一种深深的忧伤情结。古往今来,断肠诗词多矣!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冷寂宫苑里,老迈的唐明皇对着如水月华,想念那飘荡在马嵬坡的香魂艳魄,垂泪到天明。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李季兰携琴登楼,迎风而奏,孤灯一盏,芳心如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黄昏时,无依的天涯游子怅望夕阳西下,枉自断肠。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西风落尽梧桐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诗句。”

……

断肠之痛,如同独自伫立于一场燎天大火焚烧过后的荒野之上,四面扑来的是无言的凄凉与孤独,一种绝望与颓败的气息。

数百年后,在一本清代笔记《湖壖杂记》中,出现了朱淑真的神异传说。 wqf4hXvX2FyG15kKS9/oytvqQSvZUB5ccztmMH21baLH3o7J1CpknWOaMxnHDR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