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气象局近日召开的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上获悉,针对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也开展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
在此次研讨会上,有气象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气溶胶(污染物)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和城郊区域。1月,异于往年的持续性静稳天气和高气溶胶浓度是雾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和凝聚,并形成更多的雾滴,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北京雾霾中含有大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燃油和居民的各项活动有关的排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介绍,在国家973项目及气象行业专项等支持下,气象部门研发了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能够通过预报6类7种气溶胶组分及其对云雾的影响,进而预报其造成的能见度损失。该系统首次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于2012年正式被中央气象台采用,进行日常业务预报,2012年秋冬季和2013年1月春季的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为决策和公众提供了有效的预报预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