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养好五脏福寿双赢

健康五脏为养生之本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中医学把人体重要的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而研究脏腑的学说就是藏象学说。藏,同“脏”,指的是人体的内脏;象,是征象或者形象。也就是说,尽管内脏藏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会有征象表现在外面。所以,中医的藏象学说旨在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特征,进而研究内脏的活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

五脏与六腑构成了藏象学

脏腑就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按照其生理功能特点、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并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为表里,经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主要指胸腹腔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其主要功能在于贮藏精气、藏而不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均贮藏于五脏,贮藏于五脏的精气,越充满越好,而不能过度耗散,故称藏而不泻。因此,《素问·五脏别论》中记载:“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脏除贮藏精气外,还藏神,《灵枢·本藏》中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故又有“五神脏”之称。

六腑包括胃、胆、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主要是胸腹腔内的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主要功能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则是指脑、髓、骨、脉、胆以及女子胞(子宫)。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中医学认为,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及传导排泄糟粕。因其摄入饮食物,在吸收水谷精微后,要及时把糟粕排泄到人体外,称为“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各司其职

心主血脉、藏神

心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形状似倒垂未开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素问·灵枢秘典论》称其为“君主之官”。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心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阳,五行属火。

肺主气、司呼吸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医贯·内经十二官·形景图》中说:“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说明古人对肺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已有较为清楚的了解。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肺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阴,在五行属金。

肝主疏泄而藏血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难经·四十二难》说:“肝……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其后历代医家都是这样来描述的,这与现代解剖学所描述的肝的部位和状态基本一致。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和主疏泄,肝在阴阳中属阴中之阳,五行属木。

脾主运化、主统血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医贯·形景图》中说:“隔膜之下有胃,生受饮食而腐熟之。其左有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说明脾与胃都位于腹腔,脾在胃的左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在五行属土,在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

肾主藏精、主水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也。”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纳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五脏谁也离不开谁

五脏学说源于古人长期以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与研究。五脏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脏与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着。

清代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辨》中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保证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需要胃的配合,还需要肝气的疏泄以及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也参与其中。

在中医整体观念中,人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把人体各部分组成了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有机整体,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以及身体的健康。五脏谁也离不开谁,五脏五行生克制化、环环相扣才是生命,因此,治病、养生一定要有整体观,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养心,心强则五脏都健康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由此可见心在五脏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如果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那么心就是国家的“皇帝”,掌管着人体中最重要的东西--神明,即人的精神、思维和意识活动。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抖擞、神智清楚;反之,则可导致精神异常,长此以往会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病症,甚至还可能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

此外,心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主管血脉。心就像一个泵,把血液送往身体的各个器官。如果心气旺盛,血液就能流注全身,面色也会变得红润有光泽;反之,则血行不畅或者血脉空虚,就会出现心慌气短的现象。因此,保养身体、健康生活,应该从心开始。

心功能自测

进入老年期,心脏功能会不断衰退,很容易发生病变。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心脏功能情况,以下5点可以帮助你进行粗略的自我鉴定。

心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率最慢不能低于50次/分钟。发热、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恐吓等均可加快心跳,这是正常的反应。有力、强劲、规则、协调的心跳是心功能良好的标志之一。

节律:健康的老年人每次心跳间隔不能大于0.12秒,明显的节律不等是心脏病佐证,如出现过度的长期间歇,很可能是各类传导阻滞。

睡眠:有一部分老年人睡到深夜突感心慌、气促,坐起后气急缓解,这是夜间性心衰表现,也是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反应,应服用药物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睡眠枕头适当增高可避免气促现象。

运动:当心脏发生某种疾病时,轻微活动就会感到气急。但是也有一部分心脏病病人在平静情况下不能显示出心脏病变,只有在增加心脏负荷情况下,才能显露出心脏病本质,最典型的是冠心病病人。

夏季是养心的好时节

在炎热的夏季尤其需要格外注意保护心脏。按照季节和五行五脏相对应的理论来看,夏季属火,通于心气。夏季万物生长茂盛,进入了阳长阴消的时期,所以有夏季养“阳”的说法。同样,对应的脏腑应该为心,所以养心也就成为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之处。

那么夏季应该如何养心呢?

首先,夏天属阳,阳主外,这时不要避汗,应该多到户外活动一下。可以选择散步、慢跑,让身体微微出汗,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颐养心神。为了避免强烈阳光对皮肤和身体造成损伤,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

其次,夏天昼长夜短,多数人会出现睡眠不足,因此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可以固心气。晚上睡不好的人可以在白天把觉补回来,入睡时间以中午11∶00~13∶00为好,睡眠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

再次,要保持心情愉快,在夏天一定要把郁滞散发出去,让自己的气得以疏散排泄,从精神上排除郁气。

最后,夏季还应该多喝水。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较多,体内的水分消失较快,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血液中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致使血液流通缓慢,造成血管栓塞,极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

人老心不衰的生活原则

保持心态平和,有助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意思是说,很多疾病都源于情志不舒,恼怒时气要冲上,高兴时气会消缓,悲哀时气会耗散,惊恐时气会纷乱,思虑时气会郁结。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这些情志都可能因为不畅而化作心火,影响我们的健康。

高兴、愉快的情绪,会对身体产生一种很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经过研究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时常保持轻松愉悦心情的人多比那些经常抑郁、情绪低落的人要长寿,并且前者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会降低很多,而后者则较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年人应该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时常保持乐观向上、愉悦轻松的好心态,让自己的心脏时刻处于愉悦的状态。

但是凡事应有个“度”,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养好心脏,要在饮食上下功夫

养心宜多吃红色食物。红色属于五行中的火,对应到人体的脏器为心脏。

最常见的红色食物有西红柿、红辣椒、胡萝卜、红樱桃等,它们都富含β-胡萝卜素、而β-

胡萝卜素和红色蔬菜中的其他红色素一起能抵抗组织中细胞的活力,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自由基、预防衰老、抑制癌症的作用。它还能激发食欲,有驱寒作用,但不可进食过量,否则会引起不安、心情烦躁、易怒。

养心宜清淡饮食。《素问·五脏生成》中有“心之合脉也……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的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记载“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因为过咸的饮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养心忌暴饮暴食。历代养生家都忌渴而后饮,主张缓进饮料、细嚼慢咽。

因为一次喝太多、吃太多,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不要特别渴了才去喝水,不要饿急了才去吃饭,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内关、神门益处多

宽胸理气首选内关穴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脉具有联络、维系全身阴经的作用。阴维脉出现的病症都是内脏病症,因此内关善于治疗内脏病症,尤其善于治疗与心脏有关的病症,是保护心脏的主要穴位。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间,两筋之间。

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律失常。具体操作方法为:手平伸,掌心向上,轻轻握拳,手腕屈曲,腕关节可见两条隆起的筋;另一只手轻轻握住手腕,大拇指弯曲,用指尖或指腹垂直按压,酸胀感明显。先按压左手内关穴,再按压右手,每手按压1~3分钟。

保养心的要穴神门穴

神门穴是心神出入的门户,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用右手的大拇指指尖稍微用力掐按左手腕的穴位;然后两手互换,再用左手大拇指掐按右手上的穴位,每侧3分钟。按摩神门穴可以调理心脏的气血,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功能,对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也很有帮助。

护肝,排除毒素一身轻

《黄帝内经》中记载:“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好比是身体的将军,力量强、火气足,不能有所阻塞;一旦碰到不通的地方,就会用自己的力量“杀”出一条血路。中医学认为,肝的主要功能在于藏血和疏泄。肝主藏血的功能在于,一方面滋养肝脏自身,另一方面是调节全身能量。人体器官的“运作”需要血液提供能量,也通过血液维系在一起。因此,肝脏自身功能的发挥也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

假如说,滋养肝脏的血液不足,那么人就会很明显感到头晕目眩、视力下降。肝主疏泄的功能在于,肝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特性。肝气畅达,血液才能顺利地流向全身。如果肝气瘀滞,则血流不畅,血液不能顺利到达全身,那么就会导致全身乏力、四肢冰冷。因此,养肝、护肝已成为老年人日常保健的关键点之一。

春季养肝正当时

在阴阳五行中,肝属木,应自然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冲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里的意思也就是,早睡早起,经常散步,披头散发,穿宽松的衣物,勿动杀念,一切顺应自然,这就是春天的养肝之道。当然,不仅仅是春天,一年四季养肝都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早晨起床之后伸伸懒腰,别看这个动作如此不起眼,它养肝的效果却是非常好的。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此时流得很慢,所以清晨醒来后总会感觉浑身松软无力。伸懒腰可以行气活血、通畅经络。通过这个动作,不仅可使头脑更加清醒,肝脏功能同时也受到了刺激,从而起到很好的养肝效果。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例如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的佳品。菠菜疏肝养血,宜常吃;红枣养肝健脾,春天可常吃、多吃。此外应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能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效果。

有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抽筋、腹泻,这是因为“肝旺脾虚”。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两者是相克的关系。肝气过旺,气血过多地流注于肝经,脾经就会相对显得虚弱,脾主血,负责运送血液灌注全身,脾虚必生血不足,运血无力。出现以上各种症状时,可服用红枣、山药、薏米粥等健脾养血,脾血一足,肝脾之间便平和无偏了。

心情舒畅,有利肝气调顺

《黄帝内经》说“怒则伤肝”,不是说人一生气肝就受伤,而是说怒气会影响肝的健康。经常抑郁、大喜大悲的人,肝功能也不会很健康。肝主疏泄,人发怒的时候,内分泌就会失调,身体产生的毒素就在无形中增多,肝脏排毒的压力也紧接着增加。

所以,要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首要的就是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情的愉悦,避免发怒、大喜大悲。要知道,乐观使人健康,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是养肝护肝、精神养生的重要内容。

绿色食物养肝

中医认为“青色入肝经”。绿色食物能有益肝气循环、代谢,疏解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绿色食物主要包括菠菜、韭菜、黄瓜、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铁、硒、钼等微量元素。多食绿色食物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及排除体内毒素。绿色食物还是我们身体所需钙元素的最佳来源,是营养学家认为补钙的最好途径。

经常吃绿色食物还可舒缓压力并能预防偏头痛等疾病,对视力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太冲穴是养肝的好帮手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又是足厥阴肝经上重要的穴位。“五脏有疾,当选其原”,太冲穴是养肝的首选,是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效穴位,经常按揉该穴可以疏调肝气、疏肝养血、清利下焦。

太冲穴位于足部的大拇趾和第二个脚趾头之间的趾缝,往上1寸的地方,取穴时取正坐垂足或仰卧位。

按揉太冲,消除怒火

“大动肝火”这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脾气大。脾气大、性格急躁,其实与肝火旺盛有密切的关系。心中郁结,人体内的气血就不通畅,形成内火,内火沿肝经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怒”。

经常按揉刺激太冲穴可以理气消肝,增强体内血气供应,疏通郁结,平息内火。火灭了,怒气自然也就没有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大拇指或食指置于太冲穴上,并施力按揉,按揉力度要均匀、渗透,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3~5分钟,两侧太冲穴交替按揉。

指压太冲,调理肝气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指压太冲穴可以疏调肝气,令肝气舒畅、心情开朗,更重要的是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

具体操作方法为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摩太冲穴2分钟左右,直到产生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摩,就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健脾,调节水液代谢平衡

《景岳全书》中指出:“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五脏中,脾位居于中央,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器”,控制着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升清降浊。每天孜孜不倦地把食物中的养分传输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去滋养我们的身体。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因此,要观察脾的功能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一看自己的嘴唇就行了:嘴唇滋润、丰满,就意味着脾的运化功能好;反之,嘴唇干瘪意味着脾的功能不够健全。如果身体出现莫名的消瘦、流口水、水肿等症状,就应该意识到,有可能是脾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就医。

长夏时令好养脾

中医有“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的说法,也就是说五脏都有适合自己的时令。小暑至立秋这一时期称为长夏,也就是暑热刚刚过去,开始下雨的那一段时间,这个时段的气候特点是暑湿,暑湿与脾土的关系最为密切。土要生养万物就离不开水,但如果水太多,又导致涝。脾的特性便是“喜燥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等症状。

长夏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脾此时是最脆弱的,同时也是最宜调养的。所以在长夏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的应时应季变化,以预防疾病。要多吃一些有健脾利湿功效的豆类食品,如四季豆、荷兰豆、黑豆及绿豆等。每天备上一壶绿豆汤,既可防暑又可健脾,一举两得。

黄色食物让你拥有好“脾”气

黄色属于五行中的土,对应到人体的脏器为脾胃。常见的食物有玉米、黄豆、南瓜、橙、柑、柚等,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能保护胃肠道,防止胃炎、胃溃疡等疾患发生,还能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等病症。这些食物中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有效地减少皮肤色斑,延缓衰老。

蜜饯胡萝卜粥

材料:大米100克,胡萝卜35克,蜜饯苹果脯20克,蜜饯杏脯、冰糖各15克。

做法:将胡萝卜洗净,加清水用榨汁机打碎,制成蓉、汁。将大米淘洗干净,倒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粥中加入胡萝卜蓉、汁,用大火烧沸,加入蜜饯苹果脯、蜜饯杏脯、冰糖,转小火慢煮20分钟即可。

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见食欲不振、腹胀、咳喘痰多、视物不明者。

早、晚服食或作午后点心。平素脾虚泄泻者不宜单次大量食用。

玉米芡实山药粥

材料:玉米面粉100克,芡实粉、山药各50克,冰糖10克。

做法:山药洗净,上笼蒸熟后,去皮,切成小丁备用。玉米面粉、芡实粉用沸水搅匀,制成面糊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以武火烧沸,慢慢倒入混合好的面糊,转小火,继续熬煮10分钟。将山药丁放入锅中,与面糊混合,搅匀,同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即可。可早晚随时服用。

功效:山药、芡实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与健脾开胃的玉米面共煮成粥以达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之功效。本品偏于温补,对脾胃虚寒者尤为适宜。中焦有实热,便干、便秘者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勿加冰糖。

释放压力好养脾

中医有“思虑伤脾”的说法,思虑过多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严重者可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异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健脾、养脾的关键在于避免太大的压力郁结于心,心情不舒畅的时候就要及时发泄出来,以免过多的不良情绪伤害脾脏。

懂得放下

人们之所以有烦恼、压力,之所以会心情不好,是因为有过多的执着,是因为对很多事情看得太重,或名或利或结果。因此,要避免压力的产生就应该学会放下--放下,便会自在。学会放下,你的心情自然就会平和无波,压力自然全无。

积极面对

老人在经过年轻时候的种种经历之后,对很多事情都应该积极面对。要知道,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不理,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快找到解决之道。

要知道,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一种体验,好也罢,坏也罢,看淡烦恼,烦恼也就不会再是烦恼。

学会发泄

既然压力的产生不可避免,那么就应该在压力产生之后学会及时发泄。做做简单的家务,出去慢跑出出汗,看看书或者跟人聊聊天。发泄压力的途径因人而异,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伤害他人都可以。

太白、隐白是养好脾的两大护法

点揉太白穴,远离脾虚烦恼

人体的脾出现问题时,一般多表现为:大便稀溏或便秘、肠鸣、腹胀、胃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人体上有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人们治疗吗?当然有了,这个穴位就是位于足内侧偏前方赤白肉际处的太白穴。对于脾虚带来的烦恼,只要按揉太白穴就能帮你解决。此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腧穴于一身,不但能治疗上述脾功能异常时出现的症状,而且还能治疗身体各种疼痛。

具体操作方法为:两腿盘坐,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点揉太白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太白穴交替点揉。

按揉隐白穴,治疗各种出血症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中医认为“脾统血”,意思是脾可以统摄血液,使血液运行于血管内,而不溢出于血管外,故对于各种出血,该穴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女子以血为本”,当女性发生妇科疾病诸如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时,要及时掐按隐白穴。不但在月经期,在月经间隔期也应当经常掐按,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消除这些烦恼。该穴不但对治疗妇科出血有效,对治疗诸如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症也有特效。

具体操作方法为:两腿盘坐,以一手大拇指指尖掐按隐白穴。掐按的力度以能耐受为度,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两侧隐白穴交替掐按。

养肺,防病养好正气

老年养生,除了注重心、脑血管保健外,肺部也应作为重点。清朝名医江笔花有句名言:“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黄帝内经》也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注重肺部养生,实为祛病延年之关键。

人的衰老为何与肺相关呢?中医认为,肺为人体十二经脉之始,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虚衰,功能下降,必然导致气机宣降失常,影响呼吸,不仅使人气短喘促,而且易感外邪,引发疾病。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寿命长短与肺活量大小密切相关,肺活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和精力的标志之一。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肺组织肌肉和胸腔的弹性逐渐减弱,功能慢慢衰退,肺活量逐渐下降,呼吸功能减退,机体获得的氧就少,难以满足各组织器官的需求。尤其是大脑,耗氧量约占全身的25%,如果供氧不足,则影响脑组织代谢,脑细胞缺氧会失去活力,加速大脑的衰老,从而使人的寿命缩短。

老年人肺气虚,肺功能衰退,易患感冒、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症,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如何延缓肺的衰老,保持一定的肺活量呢?一句话--补肺。

秋季尤其要养肺

五行之中,肺属金,旺于秋季。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

养肺的重点时间是从立秋到立冬,这个时期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咽干、鼻燥、口渴,因此在饮食上要滋阴润肺,少辛增酸,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酸性食品以及新鲜蔬菜等。

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提出的“延年六字诀”中的“咽字功法”可收定金润肺之功。具体方法为: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高举过头,然后迈出左脚,足尖点地向前一步走;挺胸,双手向后一扬即吸气。注意用鼻呼吸,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缓缓从口呼出;呼出气时念“咽”字,或默念或轻声。此法每天做18次,长期坚持下去,可以起到清肃肺金,调护和强健肺气的作用。

三餐中的养肺经

清淡饮食养肺

以人体五脏与五行学说来说,肺属金,本性燥,与天气的燥气相应,最恶火,因为“火克金”,所以日常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生火燥热之品,多食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丝瓜、竹笋、菠菜、南瓜、黄瓜、柑橘、苹果、葡萄等,都是有利于养肺的清淡食品;此外还应少食肉食以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忌辛辣,戒烟酒。

白色食物清肺

白色属金,对应到人体的脏器为肺部及皮肤。白色食物性偏平、凉,所以具有润肺祛痰的功效,并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常见的有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豆腐、牛奶、甜瓜、冬瓜等。平时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可以强健骨骼。此外,白色食物可以给人一种纯洁、鲜嫩的感觉,常食对调节视觉与安定情绪有一定作用。

养肺呼吸操,锻炼肺部防邪气

“天气通于肺”,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全靠肺,所以除了精神上的调节之外,养肺还应该注意深呼吸。具体练习方法为:1.采取站立姿势,做原地踏步;重复操作2~3分钟。2.双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上举,同时吸气,双臂举至最高时,停顿片刻;双臂慢慢收回身体两侧,同时呼气;重复操作20次左右。3.

将口唇缩成圆筒状,先用鼻部慢慢吸气,再用口唇慢慢呼气;如此呼吸10~15分钟。做深呼吸,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多少下,可量力而行。

摩鼻、摩喉护肺法,流通肺气驱风寒

摩鼻护肺法

1.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2.

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摩鼻1~2遍。经常摩鼻能有效预防伤风感冒,对体质差、冷空气过敏的人非常有效。

摩喉护肺法

1.端坐,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

2.按摩完之后,重点刺激锁骨上的天突穴(在喉咙的下面,两锁骨中间凹陷的地方)连续做1~2遍。这种方法可以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以笑养肺,何“忧”之有

养肺的方法有很多,“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还能扩大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让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因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所以火旺对肺脏不利,心脏不好自然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笑则气缓,紧张的气氛消失了,悲哀的情绪自然也被抑制住了。

笑还可以消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发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气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松。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调和心肺气血、稳定情绪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笑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过分地笑,失常地笑,对心肺都有害,也会伤气。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长寿的秘诀:一不能生气;二要保持开心。这样心情好,人体五脏强盛、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健康长寿。

养肾,精气充足不衰老

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位于腰部,在腰椎骨的两边,左右各一个,因此《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也。”

人如果没有肾那么就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

肾的主要功能,一是分泌尿液,排除代谢废物、毒素;二是调节体内水和渗透压的平衡;三是调节电解质的浓度以及酸碱度的平衡;四是分泌内分泌激素。肾的这四大功能相互结合、相互扶助,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肾被称为“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根。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之功能。如果辛劳、困倦、性欲过度,或者久病失养、耗损精气,则会出现肾虚表现;肾亏精损之后,身体的其他脏腑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身体状况只能越来越差。

肾气足,福运长寿来

肾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也是人们抗衰老、关心身体健康的焦点。肾气足,才长寿。

肾是影响衰老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虽然导致和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但由于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在衰老这一渐进过程中,五脏功能的减退是主要因素。在五脏之中,肾与衰老的关系最为密切,故许多养生学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肝与衰老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人之衰老,肝为先导”,由于中医又有“肝肾同源”之说,因此,探讨肝肾与抗衰老的关系,对于探索衰老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人以五脏为本,而肾为五脏之根。肾所藏之精气为生命的基础,在人的生长壮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故《灵枢·天年》说:“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所以,健康意味着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和调,精神内守,形神合一。人的脏腑气血盛衰,直接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

肾是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男八女七为计算方法。在生命的发育阶段,“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在身体的壮盛阶段,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都说明了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命的根本,所以《中藏经》才说“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

补肾能治疗生长发育障碍。补肾填精还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中医学历代文献中,延缓衰老的方剂以补肾者居多。藏惜肾精为养生之重要原则。

从肾主水液判断是否肾虚

肾脏在身体内是主水液的主要脏器,从肾主水液就可以判断你的肾是否亏虚不足。

肾主水液是什么意思

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水液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

水液代谢有赖肾的气化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这些均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

肾的蒸腾气化使肺、脾、膀胱等脏腑在水液代谢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

被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清中之浊者)从三焦下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再通过三焦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得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肾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始终,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有“肾者主水”、“肾为水脏”之说。

肾虚则水液代谢障碍

病理上,肾主水功能失调,气化失职,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常,关门不利,阖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若开多阖少,又可见尿多、尿频等症。

如果经常尿少,甚至伴有脚肿或腿肿现象,属肾亏虚症状。如果经常尿多、尿频,白天小便次数多,量大,晚上起夜多,也说明肾亏虚。

冬季尤其要养肾

冬季主藏,有人会问,人体冬天要藏什么呢?藏精!只有把我们的精气藏好了,来年春天才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黄帝内经》认为,肾主藏精。打个比方来说,精好比是我们人体的粮食,肾就是藏精的仓库,如果我们的仓库有问题了,那么粮食肯定就会藏不住,所以说冬季要把肾精潜藏起来,这样才能免受寒毒的侵袭。如果冬季养不好肾精,来年春天便很容易得病。

那么如何才能养好肾精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搓擦腰眼

两手搓热之后紧紧按住腰部,然后用力搓30次,以达到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作用,对于女性来说,搓腰眼还能疏通带脉,预防妇科病。

鸣天鼓

鸣天鼓也是护肾养耳的好方法。把两手掌紧贴两耳,压紧外耳道,然后以中指和食指交替弹击后脑,每日2次,每次30下以上。练习时所做的掩耳和叩击会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

老年人养肾三重奏

多吃黑色食物

黑色属水,对应到人体的脏器为肾脏及骨骼。经常摄取黑色食物,能促进肾功能正常,排出多余水分。黑色食物主要包括:黑米、黑芝麻、黑豆、乌骨鸡、海参、紫菜、黑木耳、黑枣等。现代医学认为,黑色食物不但营养丰富,还能补肾、防衰老、乌发,常吃黑色食品可增加人体血红蛋白,调节各项生理功能。

适当的运动

肝肾支配了身体关节、筋骨等组织运动,因此要养肾、护肾还应该多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功效。进行运动锻炼的时候,最好辅以适当的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必定会事半功倍。

适当节制性生活

人体的衰老、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中指出:“精者,生之本也”,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的充盈与否,也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长寿。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适当节制性生活,以免精气流逝过多而有碍“天命”。

肾虚各不同,对症进补很关键

肾的精气可分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肾虚是通过中医辨证来确诊的,而仪器检查不出来。如果确诊为肾虚,还需分肾阳虚与肾阴虚来区别对待。肾阳虚在症状上多表现为腰膝冷痛酸软,四肢发冷、畏寒,尤其是腰以下发凉,平时总比别人穿的厚,夜尿频多,精神疲惫,阳痿,水肿,小便清长、失禁或不利,舌淡苔白等阳虚内寒的症状。肾阴虚在症状上多表现为五心(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口干舌燥,盗汗,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大便秘结,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鹿茸、肉苁蓉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肾阴虚可以吃黑木耳、黑芝麻、枸杞子、甲鱼、石斛、玉竹、女贞子、西洋参等进行食补,药物则有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值得注意的是,六味地黄丸作为一种药品,在服用上也有禁忌。例如,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的肾阳虚、脾阳虚人群不适合吃它;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适合服用它,这是因为它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以滋阴药为主,久服、过量服易滞脾碍胃,导致脾胃失和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要谨慎。另外,体质较好或湿热较重的人,服用后还会上火,并且会加重内热,以致影响消化功能。另外,在服用滋肾阴药品如六味地黄丸的同时,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宜吃优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吃温热香燥、煎炸炒爆、性热上火的食物。

肾气虚以面色淡白、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听力减退,小便频而清,滑精或早泄为主症。老年肾气虚,还可见气短,动则气喘等。肾气虚可以用黄芪、党参、山药、胡桃仁、芡实等进补,药物则有大补元煎丸、秘精丸等。

五种招式养好五脏

健心法

自然站立,左手轻握右手背部,置于胸前,然后沿胸壁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右臂贴胸,向右移动时、左臂贴胸;左右分别重复10次,之后双臂交替前伸后甩,同样重复10次。坚持每天做,就能保证自己心脏的健康。

健肝法

自然站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交替向下按压,意念到达掌心及指尖,各做30次;然后双手置于胸前,手心向内,意随手走,重复3次;再以双手向身体两侧平衡,意念把身体浑浊之气通过双手推至体外。长期坚持下去,便可达到养肝、护肝的功效。

健脾法

保持立正姿势,双臂同时向一个方向摇摆;手摆向左侧,头要转向右侧,意念从胸至左足;反之,手摆向右侧,头则摆向左侧,意念从胸至右足;如此反复做30次。坚持每天做,健脾、养脾即可实现。

健肺法

保持立正姿势,双手掌心向后,俯身擦足3次;接着双手掌心向前,俯身擦足3次;如此重复做10次。每天坚持做,拥有健康的肺脏不再是难题。

健肾法

自然站立,两手握拳,紧抵左右腰部,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接着以双臂伸直下垂,右手覆盖于左手之上,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同样每天坚持做,肾虚、肾亏必然不会出现在身体上。 b2zNhIE7LVqkae1q43GosTKFfXCqL84nLFxALcRg2tXhwM0ZLQS+JzYfueGjhe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