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第一章 长寿从五官保健开始

做好眼保健,眼睛不会花

在生活中,人们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人在年纪小的时候眼睛又黑又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老年之后,眼睛都会变得浑浊昏黄。

原因很简单,小孩子的肾气充足,身体内没有那么多脏东西,所以瞳孔会很清澈、透亮;进入老年以后,由于脏腑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多年来体内也积累了许多垃圾,而且肾气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因此眼睛自然就会变得比较浑浊。由此可见,人进入老年之后,在眼睛疲劳时就应该多做些护眼保健的运动,一方面能够松弛眼部紧绷的肌肉,加强眼部肌肉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善视力下降、眼睛发花等状况;另一方面还能防止老年性眼睑下垂,防治老年人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延缓衰老的脚步。

防眼疾、养目三法则

中医学认为“目为心之使”。简单来讲,人的眼睛能够反映出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人的瞳孔代表肾,黑眼球代表肝,白眼球代表肺,内外眼眦代表心,眼皮则代表脾。从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看出身体的健康情况。

注意用眼卫生

爱护自己的眼睛,用眼卫生是关键。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应该注意,眼睛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应该保持在50厘米以上,如果可以,最好采用下视20°的视角,向下注视荧光屏,同时,注意保持电脑周围的灯光,不要太昏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与其他人混用毛巾,尤其是不能用有眼疾的人的毛巾擦眼睛;不要用手揉眼睛,更不要用沾上灰尘等脏物的手帕去抹眼睛。在强光下最好戴上护目镜,防止眼睛受伤。

拒绝与烟“为伍”

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吸烟除了会损害肺之外,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吸烟会使眼睛内的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进而引起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以及功能的改变。另外,吸烟也会诱生游离基,降低血液、玻璃体和眼球组织抗氧化的能力。因此,吸烟人士受游离基和氧化作用的损害机会较大,眼睛可能永久受损,增加永久失明的可能。

少吃甜食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吃甜食,殊不知甜食在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人体内的钙中和,会造成血钙减少,一方面会导致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过长;另一方面会引起眼内房水的渗透压改变,使晶状体凸出,从而导致近视眼的发生。避免摄入高糖量食物,不仅有利于眼部的健康,还可以预防高血糖的出现。

最养眼的食疗妙方推荐

饮食的选择和搭配也可以保护眼睛,护眼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水果、牡蛎、蚌、猪瘦肉、鸡肉、甲鱼、蛋类和食用菌类。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食疗方法缓解眼疲劳。在这里,列举几种家常的食疗妙方,方便大家熟练掌握,并长期应用,达到保护眼睛、缓解眼疲劳的目的。

菊苗粥

材料:嫩菊花苗30克,大米60克,盐少许。

做法:将嫩菊花苗切碎,加盐少许与大米熬制成粥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羊肝粥

材料:羊肝100克,青菜、大米、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羊肝切片,与青菜烧汤食用;或者将羊肝切片与大米同煮成粥食用。每次1碗,每天2次。

功效:此粥具有养肝护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眼目干涩等。

黑豆核桃泥

材料:黑豆、核桃仁各500克,牛奶、蜂蜜各适量。

做法:将黑豆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用小火炒熟,凉凉之后研磨成细粉;将核桃仁小火炒至微焦,用手把核桃仁的表皮剥落,凉凉之后研磨成微细粉;将黑豆粉与核桃仁粉混合,放入罐中密封好。食用时,取2匙黑豆核桃粉,冲入煮沸过的牛奶1杯后加入1匙蜂蜜。早晨或早餐后服用。

功效:本品适用于经常性视疲劳者,具有滋阴润燥、活血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炒猪腰

材料:核桃仁(去皮)30克,枸杞子20克,猪腰1对,植物油、盐、料酒、冰糖各适量,葱、姜各2片,水淀粉少许。

做法:猪腰从中间一分为二,去掉中间的白色臊腺,切花刀,加盐、葱、姜、料酒入味去腥臊,洗净,加少许水淀粉抓匀。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将核桃仁炒至金黄色倒出,再将猪腰炒至白色。放入泡好的枸杞子,加盐、冰糖,炒匀,盛出,撒上核桃仁即可。

功效:这道菜的主要功效在于养血明目。

预防老花眼,多做眼睛保健操

老年人掌握一套简便的眼保健操,对消除眼疲劳、延缓老花眼有很好的作用。

按摩眼部

在眼睛上方,从眼角朝眼尾处缓缓移动手指,用大拇指的指纹面轻轻按摩太阳穴周围,伴随着每一次的按压做一次深呼吸;接着将中指放在眼尾处,由内而外轻轻提拉按摩;最后将手指放在眼睛下方,从眼尾处向内眼角慢慢移动,用食指和中指指纹面轻轻按压眼睑;如此反复操作约5分钟即可。恰当地按摩眼睛和周围的穴位,定时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视力下降。但按摩不可过度用力,以免引起眼压增高或眼底出血。

环视转动眼球

睁开双眼,环视转动眼球。睁开双眼转动眼球,由左及右,而后由右向左,如此反复10~15次;再闭上眼睛环视转动眼球,再次按照由左向右、由右及左的顺序,反复10~15次,此为一个“疗程”。如此每天做3遍左右,可有效缓解眼疲劳。

睁眼睛远视

1.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放松,收心定神,首先稍微用力闭眼,持续10分钟。2.迅速睁开眼睛,远视某一物体;接着由远及近而后由近及远;如此反复进行约5分钟。

室内活动较多的老人,要多做些室外锻炼,有规律地运转眼球和平视远处的山峰、楼顶、塔尖、河流等景物,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减轻眼睛的疲劳,改善视力。

按摩耳朵,远离老年性耳聋

耳朵位于头部左右,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朵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内耳3大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3个重要的部分,人体才会感受到这个多姿多彩的有声世界。耳朵不仅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同时它还具有感受位置变动并保持机体平衡的功能。它让人听到各种声音,收集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信息。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外窍,并且通于脑。如果肾精充沛,则听觉聪慧,如果肾精亏损,则会出现耳聋耳鸣、头晕目眩。在中国古代医典中有“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脾以充养耳,肝胆之气会影响耳”的记载。由此可见,耳朵有问题,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耳朵本身的问题,也代表着肾、心、脾、肝、胆等脏腑的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

保护耳朵从生活细节开始

不要乱掏耳朵

耳垢并不是必须及时清理掉,它对耳朵其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耳垢如果在耳朵里积累得多了,人在活动时,就会自行脱落,排出体外,所以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人为地去掏耳朵。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年人闲暇无事喜欢用掏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以把耳垢彻底清理干净为根本目的。但凡事都有个“度”,适度的清理能让耳朵更清爽,过度的清理有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

因为过度掏耳很容易使外耳道皮肤受到伤害,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外耳道发炎,甚至会造成鼓膜穿孔,引起感染,患上中耳炎,影响听力。如果耳道发痒,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也可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和鱼肝油。

绕着噪声走,防止噪声刺激

人们都清楚噪声对耳朵的危害,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噪声对耳朵(听力)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美国2800万名耳聋患者中,有1/3的致聋因素是“有害噪声”。

如今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越来越喧闹、嘈杂的世界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听力,而且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只简单地避开某一次噪声危害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离噪声”,而应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注意“规避”噪音。

比如,听音乐、广播的时候,适当地把音量调低一些;如果住所附近有工地施工,要注意将自己家的门窗关好,以避免切割物料等刺耳的声音危害自己听力。

慎用药物,预防药物对耳朵的伤害

导致耳朵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药物中毒。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是有偏性的,假如不明白其中的药理就胡乱服药,就会对耳朵造成损伤。

药之所以会产生作用,都是通过调动元气来实现的。人生病之后吃药的目的在于调动元气,让元气发挥作用来恢复脏腑的功能。如果用药不当,首先损伤的是肝肾,因为肝肾同源;而“耳为宗脉之所聚”,一旦肝肾受损就有可能会造成耳朵的损伤。

可能损伤听力甚至导致耳聋的药物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很易损害内耳、耳蜗、前庭,造成耳聋,所以在日常用药过程中,应该谨慎服用这些药物。

呵护耳朵,巧用按摩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一身之气贯于耳”。耳朵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老年人经常按摩耳朵,可以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保护耳朵。耳朵上有许多可以医治五脏疾病的穴位,所以经常按摩耳朵还可以强健五脏,延年益寿。

揉、拉耳郭

每天早上起床之前或者晚上睡觉前,躺着也好、站着也行,都可以进行揉、拉耳郭的动作。1.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双耳的上部,向上拉双耳,保持6~8秒。2.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双耳的中部,分别向左右两边拉动,保持6~8秒。3.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双耳的耳垂,向下拉动,保持6~8秒。揉、拉耳郭的动作需要每天起床之前或者睡觉前进行,并且各揉3轮,但是一定要坚持才可以出成效。

松耳郭、拧耳朵

每天早上起床后以及睡觉之前,把双手的掌心按压在耳朵上,然后双手轻轻内压,然后松手;如此早晚各重复30次。做拧耳朵按摩运动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力度,以免由于用力过度损伤到耳内的皮肤。拧耳朵的时候,将食指轻轻插入外耳孔,来回转动20次;左右两只耳朵要交替进行,并且注意控制力度,速度也不要太快。

捏耳屏

耳屏就是我们外耳上一块突起的小软骨,有些人也称它为小耳朵,它也需要我们经常地进行按摩。用两只手的食指以及拇指同时捏住双耳耳屏,并且每次以30次为一轮。每天起床之前适合做这个动作,需要注意的是,捏耳屏需要长期坚持,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聪耳食疗妙方推荐

补肾核桃粥

材料:大米、核桃仁各30克,莲子、山药各15克,巴戟天、锁阳各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大米淘净备用,莲子去心,山药洗净去皮,切小块备用;巴戟天和锁阳用纱布包好备用;在沙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全部材料煮粥;加红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补肾壮阳、健脾益气、通窍聪耳的功效。

黑芝麻粥

材料: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

做法:先将黑芝麻炒熟研碎,再与大米一同煮成粥。

功效: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肝虚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花生粥

材料:大米100克,花生45克,冰糖30克。

做法:花生洗净、捣碎,加入洗净的大米,同煮为粥,将熟时加入少许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可补中益气、延缓衰老、聪耳明目。

延缓老年性耳聋有妙招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从40~50岁开始听力会逐渐下降,当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觉到耳聋、耳背,这就叫做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一般有如下表现:当别人说话时他们常打岔,常常会闹出很多笑话,使老年人感到十分尴尬;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常将音量调得很大,但此时其他的人却无法忍受;由于耳聋的影响,他们常常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别人有说有笑时,他们常常独自离开或者睁大眼睛发愣;由于缺乏与人交往,他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身心受到一定影响,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老年性耳聋开始的具体原因因人而异,耳聋发展的速度、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正值壮年,听力便开始下降;但也有不少人,虽然已年近古稀、满头银丝,听力仍然正常。这说明,只要老年人认真做好保护措施,老年性耳聋还是可以避免的。

要想年老后仍保持耳聪目明,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一切。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饮食

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多食用富含锌、铁、钙的食物,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从而有助于扩张耳部的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有效防止听力减退。

戒烟忌酒

烟中的尼古丁及慢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损害听骨、听细胞及神经中枢。烟酒均可诱发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耳内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参加体育锻炼

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如经常跑步、舞剑、打太极拳等,增强周身血液运行,以改善内耳的营养供应。锻炼最好从中年后就开始,并要长期坚持下去。

鼻子勤“洗澡”,预防鼻部疾病

鼻子位于面部中央,上端狭窄,突于两眶之间,名;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的下方有两个鼻孔,两孔间有间隔,两个鼻孔是轮流呼吸的,大约每隔三四个小时左右鼻孔就要“换班”一次。中医学认为“鼻为肺之官”,鼻是肺的门户,为“肺窍”,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肺气充满则能与鼻共司呼吸,能够帮助发音、识别气味。

鼻子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它跟人体的五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可以控制身体所有的要害系统:例如,如果长时间鼻子不通气,会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紧接着可能会出现呼吸障碍,使得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进一步诱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另外,如果鼻子不通气,还会改变胃液的酸度,减少胆汁的分泌,对肝和肾都会造成伤害。

人体的疾病都能够在鼻子上很直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医生常常会借助鼻子来判断人的身体内部是否健康,所以,鼻子是人体有机系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旦鼻子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检查、治疗。

鼻子发出的疾病信号

鼻子外观

出现鼻尖发肿,表示心脏可能肿大;鼻尖发硬,这可能意味着动脉硬化、胆固醇偏高,而且心脏脂肪累积过多;鼻子变成了红色,有可能心脏和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鼻子如出现棕色、蓝色或黑色,可能意味着脾脏或胰脏出现了问题。

鼻涕问题

流清水鼻涕,多见于伤风感冒初期;若伴有鼻塞、打喷嚏、轻微咳嗽,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白色豆渣样鼻涕,多见于干酪性鼻炎;黏液性鼻涕,可能是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前兆;黄脓鼻涕,多为鼻窦炎;红色鼻涕,多数是因为外伤、鼻腔有异物或者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K。

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鼻子多多“上心”,就能够通过上述症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预防,保证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还未出现严重状况的时候就得到“救助”。

鼻子勤“洗澡”,才能保健康

鼻子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一个“门户”,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鼻子既联系着外界,与自然界相通,又联络着身体内部,保证人体的呼吸;鼻子一方面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能防止外界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体内。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意和做好鼻子的卫生与保健工作。

每天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清洗鼻腔,则效果更好。浴鼻的方法是:双手捧起冷水,先让左鼻孔缓慢吸水,后让右鼻孔缓慢吸水,吸完水后,最好让水在鼻腔内滚动几下(如吹鼻泡一般),并停留片刻(闭气不息),然后再把水擤出来。抬头换气后,反复做3~5遍,以鼻有痒感或打喷嚏为佳。冷水浴鼻时,鼻部血管接触冷水收缩,离开冷水血管扩张,这样一张一缩,就是很好的“血管操”,既增强抗寒能力又增强抗病能力。另外,浴鼻后最好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用双手食指指腹反复按揉36下。

用冷水清洗鼻腔还可以有效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外界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有效预防感冒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预防鼻部疾病从按摩开始

经常按摩鼻子能够促进鼻部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鼻部疾病的发生,进而减轻其他身体器官的病发几率。下面介绍3种按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鼻子的保健。

鼻内按摩

将拇指和食指轻轻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如此重复若干次。按摩鼻内的方法可以增强鼻黏膜的抗病能力,能有效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降低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拉动鼻中隔软骨还有利于防止萎缩性鼻炎。

鼻外按摩

用左手或者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夹住鼻根两侧并用力向下拉,由上至下拉动若干次。这样按摩鼻外可增强鼻功能,有利于鼻子黏液的正常分泌,可以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

印堂按摩

印堂穴是人体面部的重要穴位,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眉心”。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点按在印堂穴,也可以用两手的中指左右交替按摩,重复若干次。按摩印堂能够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且能够刺激嗅觉细胞,增强嗅觉的敏感度,更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鼻出血的防治

老年人鼻出血往往与年龄大、鼻中隔表面黏膜的血管老化容易破裂有关,而且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全身血管硬化后,更容易出现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除了来自鼻中隔前方外,还可来自鼻腔后部的静脉。此处出血量大,病人常从口内吐血,情形让人十分紧张。其他病因,如鼻腔黏膜受浸渍破损出血、鼻腔或鼻窦的肿物引起的出血、血液疾病引起的出血、鼻咽部肿物或鼻咽部腺样体引起的出血等,常常使鼻涕中带血或反复出血不止。

由此可见,老年人鼻出血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鼻腔血管硬化、破裂导致,在合并有高血压等疾病时更容易发生。

那么,在平时,老年人鼻出血的预防处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可能引起鼻出血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可预防血管硬化。

3.适量服用维生素C可保护血管,预防鼻出血。

4.大量饮酒可诱发鼻出血,所以老年人应谨慎饮酒。

5.起床、排便、运动时动作宜缓慢,勿用力过猛,以防止血管压力突然变化导致出血。

6.反复鼻出血的老年人应尽量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以免剧烈震动,使血管破裂诱发再次出血,也不要随便挖鼻孔。

7.鼻子出血时,不要惊慌失措,因为紧张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加重鼻出血。

8.

鼻出血时应采取半坐位安静休息,可用手指压迫出血鼻孔鼻翼稍上方,双侧鼻出血时同时压迫两侧鼻孔,暂时用口呼吸;或者经鼻孔塞入棉球后再压迫鼻翼,同时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效果良好。按压时间为5~10分钟,停止出血后取出棉球。

9.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医。

清洁口腔,预防口腔常见病

每日的饮食通过口腔进入体内,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口腔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味道,品味酸甜苦辣,口腔对我们的重要程度也不言而喻。因此,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口腔的健康就成为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之一。

《黄帝内经》有“脾气通于口”的记载,意思就是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口在生理功能上与脾胃共同配合,以完成消化、吸收与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脾胃的病变,也经常累及口,如脾胃有热,则易生口疮。

口腔是否健康还会影响到牙齿。人到了老年,牙齿脱落的可能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体内含的钙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还有一部分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口腔的保健。因此,为了保证牙齿的健康,就应该多多关注口腔健康,为牙齿、为身体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腔保健,四招轻松搞定

口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预防口腔疾病应当成为每日必做的功课,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让健康的口腔享受生命的快乐。”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生活细节,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保健口腔的方法,将口腔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为身体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漱方法

首先咬紧牙关,做漱口动作,同时用舌尖在牙齿的内外上下进行按摩;漱口时口内多生唾液,等到感觉到口内生出满口唾液时,再分几次慢慢下咽。鼓漱主要是为了增加口腔内的津液,以帮助消化并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同时,可以提高牙齿的抗病能力,使牙齿更加牢固健美。

鼓腮方法

紧闭嘴唇向外吹气,使腮部鼓起来;用手指轻轻按摩腮部,既可防止口腔肌肉萎缩,还有利于脸部肌肉的健美。

搓唇方法

将嘴唇自然闭合,用手指轻轻在嘴唇外部搓擦,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每天坚持搓唇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及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强口腔和牙齿的抵抗力。

运舌方法

舌头在口腔里上下、来回转动,等到唾液增多时鼓漱10余下,再分几次咽下。运舌运动对防治老年人口腔内黏膜病、舌体萎缩有很明显的作用;能刺激涎液的分泌,滋润胃肠;无形中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进而防止口苦、口臭等疾病的出现。

三味丸药助解决口腔异味

口唇是脾之官,口腔有异味多是因为脾胃出现问题,单纯地清理口腔的味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腔问题,而是应该从调理内腑入手。

清胃黄连丸赶走口臭烦恼

口臭实际上是胃的腑气上逆,消化功能出了问题。胃气是以降为和,如果胃气总是往上壅,腑气上逆的话,就会形成口臭。常服清胃黄连丸就可以起到很明显的作用。清胃黄连丸是由黄连、栀子、桔梗等中药制成的,最主要功效是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只要连续吃上几天,口臭的症状就会减轻很多。

龙胆泻肝丸解决口苦问题

有些老年人早上起床会出现口苦的现象,这是胆气上逆所致。《素问·痿论》中就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记载。因此,口苦的时候,吃点具有清热、去火、散风作用的龙胆泻肝丸就可以了。

山楂丹栀丸解除口酸之苦

口酸的原因很简单,是肝气上溢的结果;如果情况严重到浑身乏力、情绪低落,那就是肝郁脾虚了。对于这种情况,也不要心急,吃一些大山楂丸或者丹栀逍遥丸就可以了。由于口酸是肝气上溢的结果,所以一旦出现口酸就最好不要再吃辛辣食物,以免情况变得更恶劣。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味丸药,要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服用或遵医嘱。

正确刷牙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是消化系统的门户。食物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被消化吸收,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人进入老年之后,身体各项器官逐渐衰老和退化,口腔组织和身体各部组织一样,在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也随着衰老而逐渐有所改变,甚至还会产生一系列老年口腔疾病。因此,重视老年人口腔保健,对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老年人口腔保健要注意什么呢?

每天早晚刷牙

老年人的口腔自洁能力较差,刷牙对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非常重要。刷牙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软垢及菌斑,因此,尽量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要选择保健牙刷和适宜的牙膏

保健牙刷选用优质尼龙丝有利于清洁牙齿同时又容易保持刷毛干燥;保健牙刷刷头大小适宜,可以进入到口腔内各个部位,清洁每颗牙齿。试验证明含氟牙膏对于老年人的根面龋也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可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对于牙齿敏感的老年人可以选用脱敏牙膏。

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方法如果不正确,不但达不到清洁牙齿的目的,反而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如牙龈萎缩、牙颈部楔状缺损、加速牙体和牙周组织老化等。很多老年人习惯用自然形成的横刷法刷牙,即左右拉锯式刷牙,这样刷牙不但不能将牙齿缝隙中的软垢刷洗干净,时间长了,还会损伤牙齿。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短横刷法和竖转动法。

短横刷法:短横刷法用短颤的横刷动作最能洁净菌斑,故又称为沟内刷牙法。置刷毛毛尖与牙齿、牙龈面成45°角而轻度加压,刷毛顶端部分进入龈沟,而部分在沟外,然后作前后向颤动6~8次,颤动时刷毛移动仅为1毫米。刷上下前牙的舌腭面时,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头竖起作短横刷颤动。同时还应拉刷后牙面,清洁面的窝沟点隙。

竖转动法:能有效地去除菌斑及软垢,且能刺激牙龈角化,维护牙龈外形的正常。刷唇颊面和后牙舌腭面的动作是将刷毛与牙的长轴平行,贴向牙面,刷毛指向龈缘,加压扭转牙刷,使刷毛与长轴成45°角,转动牙刷,即刷上牙时刷毛顺着牙间隙向下刷,刷下牙时从下往刷。注意动作稍慢一些,带一点震颤,同一部位要反复5~6次。刷前牙舌腭面用上述相同的转动动作,牙弓狭窄者可将牙刷垂直,部分毛束压在牙龈上,顺着牙间隙向冠方拉刷,同时拉刷后牙的面。

一般可供选用的牙刷范围较广,硬毛、中硬毛牙刷均可,但老年人或牙周病手术后应选用中硬或软毛牙刷。

老年人要适当应用牙签和牙线

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牙齿松动,牙齿间隙更容易嵌塞食物残渣,适当应用牙签和牙线可以清除这些部位残留的软垢和食物残渣。要选用硬质不易折断的牙签,表面光滑,没有毛刺,无论木质或竹质的,其横断面为扁圆形或三角楔形。牙签适宜于牙龈萎缩和牙间存在空隙的情况下;如果牙龈未萎缩,则选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使用牙线时注意牙线要顺着牙缝的方向进入牙齿邻面,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损伤牙龈组织。

每日叩齿,牙齿坚固胃口好

正如一句广告语说的:“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拥有健康的牙齿就意味着拥有良好的胃口,意味着拥有健康。因此,保持牙齿的健康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一个人的牙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肾精是否充足有很大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明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着牙齿的生长发育与枯槁脱落。人体的肾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少,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牙齿就会慢慢脱落。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节情控欲,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防肾精损耗,从而导致牙齿过早脱落。

牙病也是病,决不可小觑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可见,牙齿的健康与否跟人是否长寿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对牙齿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一颗小小的牙齿根本不会影响什么,殊不知如果牙齿出现问题,首先会影响食欲,最后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衡,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对于牙齿的问题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牙疼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疼可分为寒性和热性两种,治疗时也应该“因牙而异、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热性牙痛俗称“胃火”,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舌头和牙龈呈红色,舌苔发黄,有时牙龈会发胀。如果是寒性牙痛,患者的舌头和牙龈颜色较浅,一遇到凉的东西,疼痛就会加剧。

对于热性牙痛,患者可以用升麻、知母各15克,煎汤喝。如果是寒性牙痛可以用细辛5克煎汤漱口,或直接将细辛放在患处。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治牙疼的方法:取10克花椒,加入适量的开水泡约5分钟,加入1两左右的白酒;待完全凉后,将花椒过滤掉;把白酒花椒水倒入玻璃瓶中备用。牙疼的时候,用棉签蘸点白酒花椒水放入牙疼的部位咬着,很快牙就不疼了。当然,如果牙疼很厉害的话,还是应该去就医。

牙龈萎缩

如果人的血气不足,气血不能到达牙龈,就会导致牙龈萎缩,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牙龈萎缩是“虚证”,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调理脾胃、补充肾阴就成为重中之重了。多吃一些补充气血的食物,比如阿胶、红枣等,保证自己的气血充足可以到达牙龈,以起到滋养牙龈的作用。

坚固牙齿,试试叩齿法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代百岁寿星冷谦在谈长寿秘诀时,也强调“齿宜常叩”。可见,叩齿对牙齿保健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经常叩齿可增强牙齿的坚固,使牙齿不易松动和脱落,加强咀嚼力,促进消化。

具体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叩击时,要稍用力使其“嚼嚼”有声,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咬伤颊黏膜和舌部,力量不宜太大,以不致引起疼痛不适为度。早、中、晚各叩齿一次。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你远离牙病

拒绝吸烟

吸烟不仅使牙齿变黑,而且会使牙槽骨受损。牙槽骨的受损情况在吸烟人当中比不吸烟的人要多,且受损发展又快又严重。可见不吸烟对保护牙齿是有益的。

坚持早晚刷牙

刷牙可把牙缝中的残渣、牙菌斑、牙面色素渍刷干净,防止牙龈上牙石的积累,减少细菌繁殖、发酵产酸侵蚀牙齿的机会,保持了口腔的清洁;刷牙的机械刺激,对牙齿、牙周组织起到按摩作用,按摩可增强局部抵抗力和血液循环,使牙周组织更健康。

保持情绪乐观

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也可引起牙痛,医学上叫做“心因性牙痛”。因此,老年人凡事想得开,遇到困难挫折能正确对待,心情舒畅有益于牙齿的健康。 CgAmqbCGwK6xvCJhzfZpoVAzg7GrJOKcH+NTiLbVoMeueg1YTvINXB1ZM6do96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