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金正昆

前 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已经蔚然成风。因此,有必要对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何要求、礼仪有何作用、怎样运用礼仪等基本问题予以明确。

一、什么是礼仪?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礼仪曾给出了众多解释,以其中的三个解释最为经典。

其一,是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礼者,履也。”他认为:礼,乃是做人的规矩。

其二,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解释:“礼者,养也。”他认为:礼,其表现的具体形式是做人的规矩;但进而言之,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

其三,是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解释:“礼也者,理也。”他认为:礼,就其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综上所述,礼仪应被理解为:人们在其具体的人际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亦即其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礼仪,实际上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教养,乃至其道德水准。

二、礼仪有何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孔子曾经有过非常明确的答案。他指出:“礼者,敬人也。”也就是说,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尊敬人。

具体而言,人们在其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首先意在尊敬交往对象。必须在此强调的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尊敬老师,是一种本分;尊敬长辈,是一种美德;尊敬同学,是一种常识;尊敬所有人,则是一种风度。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同时还须尊敬自己。汉朝文学家扬雄认为:“人必其自敬,然后人敬之。”

所谓尊敬自己,对中小学生来说,一是要尊重自身;二是要尊敬自己所就读的学校;三是要尊敬自己所处的社会与环境;四是要尊敬自己所属的国家。此四者,缺一不可。

三、礼仪有何作用?

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则指出:“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他们所强调的,都是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重要作用。

对中小学生来说,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至少具有以下作用:

其一,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养。众所周知: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既然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既然礼仪讲的是做人的规矩,那么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人,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就是一个讲文明的人。

其二,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关系。英国大哲学家洛克说过:“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美国人卡耐基则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其出色的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讲礼仪、用礼仪,无疑将有助于中小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其三,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人们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在其他人看来,一名讲礼仪、用礼仪的中小学生,就是有教养的好学生。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如能自觉地讲礼仪、用礼仪,将有助于维护其个人形象、家庭形象、学校形象,乃至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

四、怎样运用礼仪?

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倡导中小学生学礼仪,就是为了使之讲礼仪、用礼仪。

应当指出的是:要运用礼仪,首先就必须系统地学习礼仪。不知礼仪为何物,自然就难言讲礼仪、用礼仪。

《易经》上说:“君子以非礼弗履。”其含义是:对有教养的人而言,不符合礼仪的事情就不能去做。也就是说,运用礼仪的关键点是:非礼而勿为。

古人认为:“礼出于俗,俗化为礼。”也就是说:礼仪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讲究的是约定俗成,讲究的是其规范性。既然如此,在具体运用礼仪时,中小学生就必须明确“有所不为”与“有所为。”

所谓“有所不为”,就是在具体运用礼仪时应当明确: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否则即为失礼。

所谓“有所为”,则是要求在具体运用礼仪时应当明确:有哪些事情必须去做,如果真正地做到了、做好了,就是懂礼仪、讲礼仪、守礼仪。

总而言之,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从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sCmRLolFigEXHQg5WblAAG7jCIAZHBYH1L94BAXMng8SpBNhX5Bj03vTOsEiTF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