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是企业形象与员工素养的问题。
这是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讲的。公关的基本宗旨就是所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公司企业都必须面对市场的竞争。竞争什么呢?比尔·盖茨先生在20世纪末到北京来,他当时曾经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企业竞争以形象取胜。企业和企业竞争到最后,拼的是形象。而员工呢,员工竞争,你能不能发展,能不能进步,或者会不会被淘汰,拼的是素质。所以员工个人素质和企业整体形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
商务礼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塑造形象的艺术,就是塑造企业和员工形象的艺术。从一般角度来讲,礼仪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技巧。进而言之,商务礼仪的作用最简单地讲,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必须强调的是:企业形象,是商务活动永恒的主题。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企业好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从理论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的形象和一个老百姓的形象不是一回事。总体来讲,企业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所构成的。我举个例子,你去吃冰激凌。如果你要渴了,完成任务那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买冰激凌大概要选牌子。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有不同的选择。但是一旦不考虑费用的时候,人们当然都奔那个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或者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它实际上是个知名度的问题。再者,还要考虑美誉度。实际上一个人的名气大,并不一定都是好名气。有的人名气挺大,但不是好人。我们知道: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因果关系,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项服务要赢得市场、赢得人心,首先得有名气。其次,得可持续发展,有好名气,要善始善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那么就有具体操作的技巧了。具体来讲,企业的形象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理念。第二,行为。第三,视觉。我们称之为CIS理论,又叫做企业形象可识别理论。
维护企业形象的三要素之一--理念。
首先,理念要可识别。什么是理念?理念即基本观念。国家也有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和平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党和政府反复强调:以人为本这就是理念。即把劳动人民,把人民群众放在国家的核心的位置。国外和国内的大企业都有其基本理念。一般来讲,如果站在公关和礼仪的角度来讲,其实还是我们上一篇讲的问题:摆正位置,端正态度。这个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从礼仪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的法则与此有关。
一个法则叫黄金法则。黄金法则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些著名的学者和专家提出来的,其中对它最关注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先生了。很多人都读过他的书,卡耐基先生用了圣经新约中的一句话来诠释黄金法则,即:“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首先去如此对待对方。”其实,这个黄金法则我们老百姓倒未必知道来自卡耐基,但实际上很多人却是懂它的,比如有句成语叫“投桃报李”,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谚语“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实际上都是黄金法则。黄金法则有两个特点必须搞清楚:第一个特点,适用范围是平等交往。第二个特点,交际的要求是自我中心。它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交往的中心,我希望你怎样对待我,我才会怎样对待你。换而言之,如果我那方面没需求的话,我也可能不如此去对待你了。这黄金法则一般是可以运用的,它主要适用于交往。
在讲到企业理念的时候,还要强调白金法则。白金法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个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亚历山德拉博士提出来的。他是搞培训的,他在总结他的培训经验时说:他一生之中的成果就是那一句话了。后来人家叫它白金法则。它是这样讲的: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那么就请你在合法的前提下努力去满足他。你要把它跟那个黄金法则比一比就会明白,它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交往以对方为中心。第二,行为必须合法。不存在我希望人家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他;而是人家希望我怎样对待他,只要合法,我就要努力地去满足他。实际上这是一个理念问题。过去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有人功利性比较强,有人目光比较短浅、素质不高,他总提这样一个问题:谁伺候谁呀?我凭什么伺候你呀?为什么你可以挑剔我呀,我就不能挑剔你呀?我有的时候到一些企业去搞调研,经常有人问我:碰上吹毛求疵的顾客怎么办?我说:在我眼里没有吹毛求疵的顾客,只有提要求提得多和不多、高和不高、严和不严的顾客。只要不违法、不乱纪,他有权力提,人家是中心。你做不到,你不要做。那怎么能叫吹毛求疵呢?实际上这是位置问题。我个人觉得在企业形象里面、在理念上是不是能以对方为中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有道是形象就是效益。为什么讲形象是效益?因为你的形象好,社会上接受你,社会公众接受你,就会跟你形成互动,就会买你的东西,认你的品牌,接受你的服务。
维护企业形象的三要素之二--行为。
行为者,所作所为也。包括:言谈、话语、举止、行动、后续服务、市场营销,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单位这个方面不大注意。比如,我买了大件电器之后,喜欢按照上面的那个维修电话打过去试试。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凡是正规军,那个电话是一拨就通的,反之则是打不通的。这个其实就是形象,是个体行为所导致的形象。再如,我们到商场去逛,有时候你感觉就会不好:一上楼那个电梯都是好的,下来的电梯则全在“维修”。其实,我们下去的时候满载而归,更需要电梯。
个人有时候也有这个问题。比如,我和别人打交道时,交换名片,我是强调一定要看它的,而且我喜欢看的一个地方:跟公司的员工打交道,其座机号码是不是规矩,绝对能看出来这个人交际圈的大小。怎么看呢?内行看门道,看其座机号。如果这个人是以国际社会为自己的贸易对象的话,座机号码前面必有中国区代码0086。但有的人仅有本市代码010,那么我们有数,此人的活动主要在国内。有的人还更神呢,他没出村,他的名片上的电话号码连个010都没有。有人名片上的地址都是这样的:上面连北京市都没有,上来就是什么什么区,什么什么路,有的时候连什么什么区都没有。这种行为,它会给别人一种感觉。你说它跟知名度、美誉度有没有关系?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维护企业形象的三要素之三--视觉。
视觉识别,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是一目了然的事。当然从企业形象的角度来讲,也有很多东西,比如,职工的制服,企业的那个厂旗旗帜、标志,产品的商标,这些都是视觉可识别的。国外有的企业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因为它的市场经验比较丰富,一些知名品牌的商标、广告都很有特点,相反我们有些企业在这方面稍显不足。
我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一家商场当导购,假定你是卖高档品牌服装的,那么现在有顾客向你走来了,你也不可能问顾客带多少钱,能买得起什么东西?内行看门道,你能不能看出这个顾客生活的圈子或者说消费层次?他是公务员还是老板,是大老板还是一般的小老板,你能看出来吗?在非常正规的场合,行话叫什么呢?男人看表,女人看包。讲究的男士,大企业家、社会名流,他出席重要场合,他对手表是很在乎的。那有人说你为什么不看车?我不看车,车可能是借的,表则很少会是借的。表其实是有身份的男人身上最重要的饰物,是有身价的男人身上最重要的装饰。手表不仅有其实用功能,而且也是一种装饰,类似女同志戴那个项链和戒指一样,它是为男人扮靓的东西。同样的道理,手表的品牌实际上是跟自己的身价有关系,与自己的消费能力有关系。女人看包:包的色彩有讲究,包的内容有讲究,包的款式有讲究。讲究的话,我穿套裙时,女包的颜色应该跟皮鞋一个颜色,这是最正规的了。
判断一般人看什么?行话是:女人看头,男人看腰。打量一位女性,实际上第一是看发型,第二是看化妆。看发型实际上是了解这个人对时尚的把握,一个女人如果家庭生活比较美满,她会热爱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活的温馨,捕捉生活的美感,美化自我。倒过来说如果一个女人生活不大幸福的话,其发型往往不讲究。另外,看女性要看其化妆。在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工作的人都知道:重要场合外出社交,一定要化妆。首先,化妆是一种教养,其次,还须掌握基本的化妆技巧。男人看腰,看什么?看其腰带上挂不挂东西?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出来的时候,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
在实践中,企业形象和员工素质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个人素质在人际交往中就会转化为自身形象,所以我们倡导:企业维护形象,提倡员工提高个人素质。
一般而言,形象的重要作用有四:
首先,宣传。企业要有一种宣传意识。在商务交往中,既要了解客户,也要被客户所了解、所接受。严格讲,目前,多数企业主动宣传自己的意识不强,好的形象有赖于宣传,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宣传。
其次,展示。宣传是一种主动进取的状态,展示则是一种平等交流的状态。你不可能天天见到谁都去展示,有的时候你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这样的话就会在无形之中展示你的团队形象。说实话,一个人仅懂礼仪不行,还需要全体员工令行禁止、整齐划一、训练有素。这个作用我们称为展示。
再者,互动。我反复强调人际交往重在互动。在人际交往中,你讲黄金法则也好,你讲白金法则也好,都意在互动。企业形象好,就容易赢得市场,容易赢得人心。因此说形象是金。为什么说形象是金?形象是一种宣传,它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形象是一种效益,知名度、美誉度提高了之后就能够占领市场,就会带来经济效益。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赢得社会效益。
最后,服务。现代社会强调服务。你的形象好,你的服务就容易被接受了。反之,你的形象不好,就有可能拖累你所提供的服务。因此,形象亦即一种服务。
那么如何来维护自身的形象呢?维护形象要注意以下两大问题:
一方面,必须树立形象意识。你首先要有一种形象意识。任何事情,你要不重视它,它肯定就不是这回事。如果你重视它,那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要有这种形象意识,要意识到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的主要的内容不一定是产品,不一定是服务,而是形象!因为形象好,会带动你的产品和服务。形象不好,你的产品、服务则会大打折扣。从理念的角度来讲,企业实际上推销的是形象,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
在树立形象意识时,一定要注意一些最重要的规则。
其一,首因效应。它强调:初次打交道的时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产品的第一次出厂,人和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往往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产品第一次登陆不成功,以后就难以翻过身来。你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不好,以后就不一定喜欢他。
其二,近因效应。如果说,首因效应主要是关注初次交往的话,近因效应则关注最近的这一次的接触与交往。它强调:在常规交往中,人们更关注其交往对象最近一次的表现。
其三,定型效应。什么是定型效应?就是一旦人家对你得那个产品,对你的那个服务,对你的个人印象形成之后,往往就不大容易变了。简言之,人们业已形成的某一印象很难改变。
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员工素质。员工个人素养实际上涉及方方面面。它包括:政治的素养,业务的素养,人际关系的素养乃至职业道德的素养。一般而论,从员工培训的角度讲,我们通常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点,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都是在特定的组织中活动的,故此需要进行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的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其个人是一个英雄好汉,但是一到团队里去,便不善于和别人和睦相处,形成了非良性的互动,没有形成更好的合力,反而造成了内耗。
第二点,要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爱企业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的教育,都是要讲的。社会公德是要强调的。每一名员工不仅在单位要遵法守纪,到社会上去也要遵法守纪,因为员工个人的形象在社会上就是企业的形象。
第三点,要处理好个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意识到:他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的水,地球的空气,地球上的任何资源,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直接、间接地和他有关系。所以人要热爱生活,人要热爱社会,人要热爱国家,人要热爱他人,人要热爱环境,人要热爱自然界,人要热爱这个世界的一切。这是一种必要的互动。
在进行员工素质教育时,这三种关系是人人都要处理的,而且必须努力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