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小城故事多:一个爱音乐的台北姑娘2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邓丽君喜欢音乐是,她拥有过耳不忘的音乐才能是,甚至她遇到了恩师常荫椿也是,那么,是不是一个人的命运早已被上天做了精细的编排?但无论如何,上天是宠爱邓丽君的,也正是因为这份宠爱,她才足以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代歌星邓丽君。

3.就唱一曲黄梅调(黄梅一曲,少小名扬)

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真是难以言说,一生的道路很长,上天会安排我们遇到很多人,这些人有的成了我们的朋友,风雨相携、同舟共济;有的成了我们的恩人,慈航普渡、悬壶济世,而更多的,则成了彼此的过客,只匆匆一面便散落人海茫茫,再不相见。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懂得珍惜,珍惜彼此之间互相修来的福分。对于朋友,我们需怀抱一颗真诚的心,感谢有他们陪在身边,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于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更要将这份关怀牢牢记在心底,小心珍藏,期待有天可以如数偿还。但不免有些人,即便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回报他(她)的宽大胸怀。

茫茫人海,你我匆匆相遇,不做任何彩排。遇到就是缘,这是上天的安排:一些人出现并停留在我们身边,到一定时间他们远走高飞,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一段逝去的时光令我们回首、追忆。那人匆匆撤离我们的视线,从此海角天涯,从此关山日暮,也许很快就能再见,也许今生已然无缘。而我们只能在一切未知的情境下,悉心守护着共同度过的温馨时光,因为这必将是一生最珍贵的过往。

邓丽君在她刚刚拾起对音乐的爱好时,就在上天的善意的安排下,遇到了给她提供最大帮助的音乐伯乐--恩师常荫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邓丽君从民谣戏曲唱起,每日勤于练功,丝毫不敢有所怠慢。

辛勤的付出总能结出善果,事实证明,常荫椿果然眼光非凡,邓丽君婉转的歌喉、清丽的容貌,令每一个见过、听过她的人都感到十分眷恋。

好种子须先落到肥沃的土壤,然后依靠春天甘润雨露的滋养,生根发芽,最终吐露芬芳。

1963年的夏天,香港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执导的黄梅调故事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公映以后,当地便迅速掀起一次民众高唱黄梅调的热潮,邓丽君便是其中一个积极的响应者。天生优越的嗓音条件,加上常荫椿的悉心指教,她很快就一跃成为众多爱好者中的佼佼者。黄梅调由此盛极一时。不久, “中华电台”发现这是一个可以进行商业投资的大好时机,决定举办一次“黄梅调歌曲比赛大会。”

这一举动立刻得到大批黄梅调爱好者的一致拥护,各地参赛者如潮,邓丽君的恩师常荫椿认为,邓丽君兼具优异的演唱功底和表演才能,一定能从这里脱颖而出,便在尚未征得邓丽君本人及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代为报名。

邓丽君就这样参赛了。当时她还只是一个刚满10岁的小学生,却竟然在预选赛的前两轮,一连击败了数十名竞争对手,最终杀入决赛。可就在决赛前夕,邓父邓枢得知此事,他百般阻挠,不许女儿参加比赛,原因是邓丽君马上就要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邓丽君一时进退维谷,只好亲自来向常荫椿教授助。

常荫椿听说整个事情经过后,发出一声长叹:“丽君,要知道你已经是接连两轮取胜,又遥遥领先的选手了,如果现在你半途而废,真是前功尽弃呀!”

邓丽君心中似有难言之隐,只见她欲言又止,冷不防双手掩面,轻声啜泣起来。

“丽君,如果你要中途退出赛事,我也无法强迫你上阵。”常荫椿教授体谅地说:“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场歌赛对你来说事关一生。如果你真能登台,我敢保证你能取胜的,那么你今生也许就以此次赛事为转折点了!可是,如你情愿为迁就亲情而舍弃这桩赛事,恐怕就会铸成终身遗憾的,你可懂我的意思?何去何从,就由你自己拿主意吧!”

“我懂我懂,可是我又不能……”邓丽君急得红了脸,但刚只说了两句,又忍不住大哭起来。常荫椿教授看了不免有些心疼。眼前的一幕使他想起,两年前因要求邓枢允许女儿跟自己学习声乐时,两人有过一次不欢而散。后来,他改向母亲赵素娃说情,最终以一片赤诚打动了对方的心,这才收得邓丽君这个好学生。

如今,常荫椿在这次关系邓丽君前程的重大抉择面前,又一次想到了她那通情达理的母亲。

那天下午,常荫椿打电话将赵素挂约出,两人在邓家附近的一家咖啡店里碰面,他先将邓丽君的参赛情况以及取得成绩告知邓母,进而恳切地说:“老嫂子,如果你当真喜爱你的女儿,那么就会在此关键的时刻,成全她的大事。休要小看这场黄梅调的比赛,丽君如真的取胜,她也许从现在起就可以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坦途!”

赵素桂默默地品了一口苦涩的咖啡,陷入沉思。身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女儿能走上一条唱歌的辉煌道路,但同时她又不得不顾忌丈夫的想法。她只好叹道:“常先生对阿丽几年来的苦心栽培,我们已经感恩不尽。本来这次比赛是该让阿丽去的,只是她的阿爸担心影响她的升学考试呀!”

“升学考试当然也是紧要的。我也会督促丽君好好温习功课,力争考上台北最有名的金陵女子中学。老嫂子,依我观察,丽君自与我学练声乐以来,学习功课更加刻苦,成绩也很有起色。你知道,参加黄梅调的比赛也不过只是半天的时间,它可是关系到她的一生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常荫椿苦口婆心,一心想要征得邓母同意。

空气突然变得沉寂。赵素桂忧郁地望着窗外街道上来来往往、穿梭如流的车辆,然后转过身,对准常荫椿轻轻地点了下头。

常荫椿顿时开心地笑了。此时,窗外正是阳光明媚,碧空千里,一片澄净。

决赛当天,台北大戏院门前人头攒动,各式大小车辆早已堆满街道。正午时分,邓妈妈携着做过精致打扮得小丽君来到大戏院。后台扮妆时,一位女化妆师为邓丽君借来一套京剧生角的精致行头。邓丽君立即穿上,她颀长窈窕的身段立即凸显出来。黑色的秀才官纱帽配一袭粉色长袍,邓丽君俨然就是梁山伯转世。她在化妆镜前看到自己,忍不住“扑呼”一声笑了,对守在一旁的恩师和邓妈妈说:“我这女扮男妆,倒还真有点像呀!”

常荫椿坐在一旁仔细端详,忍不住连连发出赞叹:此时,眼前这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古装扮相竟是如此潇洒风流、气度不凡。

正在这时,催场的铃声响了,邓丽君立即从恩师手里接过扇子,冲着两人露出一个甜蜜的微笑以示自信。

登台的这一刻,灯光耀眼,舞台璀璨。那个小小的身影身着干净的戏服,飘逸,俊秀,邓丽君的扮相瞬间惊艳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就这样沉下去,顺利地进入戏中。只见,她眉眼如画;只听,她曲调清扬,无论是观众还是评委都享受这美到极致的演出,人群中不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直到邓丽君表演结束,她对着台下礼貌地鞠了一躬,人们依旧沉浸在《梁祝》的凄美故事中。

挑剔的评委们异常的欣喜,都认为自己遇到了音乐小精灵,纷纷朝她投去赞赏的目光。最终,邓丽君一路过关斩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届黄梅戏比赛的决赛冠军。

恩师常荫椿的眼眶湿润了,他为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邓父的嘴角轻轻地上扬着,脸部的肌肉也不再僵硬,他向女儿投去一个慈爱的眼神,看到此时同样露出一脸笑意的女儿,内心顿时充满感动,是的,这是他的女儿,此时此刻,她是那么光鲜亮丽,作为这个女孩的父亲,他是成功的,但他更骄傲的是,女儿邓丽君在音乐上崭露头角,靠她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终于站在了公众的面前,并获得大家一致高度的赞扬。

对于一场比赛来说,我们都知道,一个籍籍无名的单纯只是热爱表演、音乐的人,想要瞬间引起观众注意的几率很小,而你登台表演的那一点时间几乎决定了你的整个演艺生涯。人们信赖第一印象,因此它总是重中之重。每个参赛者,机会均等,上天垂怜,邓丽君抓住了这唯一的机会。她太适合梁山伯这个角色了,当那一身淡蓝色的戏装一穿,黑色的帽子一戴,往日飘逸的长发不见了,却平添几分干净利落。再加上她那张俊美的脸庞,梁山伯不就是一副文文弱弱的书生模样?形似七分已是震慑人心,何况她的嗓子如此清亮湿润,就像山间流淌的小溪,林间奔腾的细浪,缓缓地滋润人们的心田。

这样一个飘逸俊秀的梁山伯,任谁不醉呢?

这成功看似来的突然,但却得益于邓丽君追随恩师,夜以继日地苦练音乐甚至学习乐理知识。如此想来,这美好的结果是她应得的。勤奋的姑娘理应获得上天的青睐有加,她或许天生就是为唱歌而生,比赛倒显得只是一个顺水推舟的成名途径。

这次崭露头角,使得邓丽君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台湾民众口中,更有众多商家纷纷邀请她登台演出,随着演出机会不断增多,邓丽君的星途也一片光明璀璨。

绚丽的演出服,瑰丽多彩的表演舞台,高质量音质音响……当她站在舞台上,仿若置身仙境,四周美的好像一场清梦,然而这不正是她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吗?不久之前,至少是没有参加这场比赛时,她还仅仅只是一个热爱唱歌但却无人问津的普通女孩,那时候,为了表演她找来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充当观众,好满足自己登台的伟大心愿。现在,她再也不用这样了,舞台下、大街上甚至是台湾人家的住所,很多人都在认真倾听她。

邓丽君终于站在了真正的舞台,从此拥有了真正的观众,真正的掌声。

4.青涩的“娃娃歌后”(“娃娃歌后”,实至名归)

我们很多人一生之中,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渴望上苍能够擦亮眼睛,看到自己的勤奋、努力,然后成全这辛劳的奔波,这奋力的拼搏,或是给予名,或是给予利。这样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也算有所回报。

就像邓丽君这样,因天分好,又肯勤学苦练,终于得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下子步入公众的视野,光明正大地从事自己喜爱的音乐事业。

幸运女神的眷顾,给邓丽君的生活带来了重大转变。1965年,邓丽君顺利升入金陵女中,与其他的初中生不同她除了上学、回家帮父母做家务,更有了一份“工作”--跑场演出。和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际遇相同,因为歌声甜美,形容俊俏,很快“邓丽君”这个名字就为大家耳熟能详了。邓丽君成名以后,更是频繁穿梭于各大电台、歌厅之间,靠演出挣了很多钱,直接导致她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个“消费者”成为供养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极大地减轻了父母肩上的重担。

丰厚的回报常常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力,随着钱越赚越多,邓丽君的身体也在不断加速消耗,她很忙,因为到处赶场子,很难抽出时间好好休息,更多时候,她总是尽最快的速度穿梭于各个表演场地,从换装到上妆,莫不如是。她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顺利演出完。有时候一跑就是一个通宵。还是少女的邓丽君,肩上背负着连成年人都难以想象的重担。

1966年,在当时声震台湾的唱片公司的盛情邀请下,邓丽君在这一年正式加入“正声广播公司”,成为公司第一期歌星接受歌唱技巧等各个方面的正规培训,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她整个歌唱事业的关键阶段,更是促使她日后在歌坛绽放华彩的重要资本。

世人喜欢美玉,皆因它们温润、纯净,经过一番细心雕琢,能够成为一代精品,万古流芳。人虽不比美玉,可以万年留存,但从本质来说,有潜质的演唱者和一块璞玉都具有成为精品的条件和资格。璞玉吸引爱玉之人,即便踏千山过万水也要求得,好的歌唱者则吸引那些早已在音乐界享有盛名的前辈。

当时,处于发展中的邓丽君,因为内心怀抱着对音乐的热忱,始终坚持。她是一块美玉,为什么不再等一等,那有缘的人?

进入正声以后,邓丽君丝毫不骄傲、浮躁,她还是那个认真对待音乐的女孩儿,因此得以在歌唱事业继续飞黄腾达,此时,一位贵人--当时在台湾很有名气的作曲家翁清溪来到了她的身边。

翁清溪曾说,台湾那时候都在口口相传“邓丽君”这个名字,他还直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音乐奇才,直到听了几次她的演唱,他才相信自己毕生想要寻找的那个“一表女才”如今已在眼前。作为一位音乐大师,他很感激上苍安排的这段相遇--没有太早,太早他不会注意到她;也没有太晚,太晚她或许不再需要他。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原本就妙不可言。他是一个好心的伯乐,待遇到他,她自然就是那匹注定要驰骋天下的千里马。毫无疑问,翁清溪是喜欢邓丽君的。

一个人喜欢你,必定要喜欢要心坎里去,只因从那里流转出的感情,带了最贴近心脏的体温--不愠不火,永远像冬天里的太阳,暖暖的。

对一个人的喜欢,也必定要发自内心,只有从心底流淌出的感情,才能通过时空的交错,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对方的心里,好叫她知道你是真的用了心。

显然,翁清溪做到了。他喜欢邓丽君是真正发自内心,每当看到她取得进步,脸上总会扬起会心的笑容。从接触爱徒的第一天,他不但亲自指导她唱歌,更多次免费教学。面对老师这样悉心的教导,聪明如邓丽君,岂会不懂得这份良苦用心?她只管用功练习,将这份恩情牢牢记在心底,三个月后,果然以优异的成绩从歌唱训练班毕业。

可以说,翁清溪在邓丽君早期的演艺生涯中刻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她之所以能够取得日后那隆重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老先生的栽培。然而,这只是她成长道路中的一根“拐杖”,或许是因为人们倾慕她的才华,或许是不忍上天精心塑造的音乐奇才就此凋零,在其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日后得遇更多的人提携她,教导她。此情此景真可谓繁华遍地,笙歌缭绕--左宏元老前辈就是其中极富盛名的一个。

左宏元老先生是台湾国语流行歌坛的标竿舵手,是著名的畅销歌曲词作者。他为邓丽君量身打造脍炙人口的《彩云飞》和《千言万语》,使美人再添传世之作。而令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担当完成了至今风靡全国的《新白娘子传奇》中所有歌曲的作曲,并亲自演绎经典名篇《渡情》。被他捧红的著名歌手不计其数,凤飞飞、甄妮等皆在内。

那样凄婉又带着些许淡淡哀愁的词,通过邓丽君那温柔迷人的声线演绎出来,真是令人觉得忧愁也不是忧愁,寂寞干脆就任它寂寞了。这是一种豁达的追求,也是一种沉醉的状态,人们单是听到那柔美的声线就要迷醉,而此时这忧愁的词、哀怨的曲,都变成了一杯杯消愁的酒,让人千杯不倒心自迷离。

直到今时今日,人们回忆起邓丽君的时候,还能唱响这些精妙绝伦世无双的词曲。我倒是不知道是这两首成全了邓丽君,还是这两词因邓的完美演绎才得以流芳百世?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斯人已去,这两首词还是以它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每个热爱和怀念着邓丽君的人前,千秋万代,旋律不改,每每响起,似是佳人归来。她的精神,永远被封存在美丽的旋律中,当人们怀念,还有可供怀念的契机,还有可供重温旧情的方式,这,就够了。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年轻人来说,自身的才华固然不可缺少,但成长的道路若能得遇贤人指点一二,那真好比如虎添翼,想不成名都难。

这一年,邓丽君还在母亲的带领下,报名参加了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她,不负家里每个人的期望,最终以一首韵味十足的地方小调《采红菱》,成功打败了很多歌唱界前辈,一举摘得冠军。

又一次在大型比赛中获得殊荣,使邓丽君引起了更多音乐界的关注。对于音乐来说,或许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吧,毕竟为音乐创立的比赛也是一种比赛,只有真正具有音乐潜质的新人才能顺利地脱颖而出。邓丽君、张国荣、梅艳芳,这些人的成名之路,莫不如是。

而当时还只是天真少女的邓丽君,明亮的就像一颗半掩在众多沙砾中的珍珠,那些平凡又庸俗的物质遮挡不了她的光辉,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这世界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散发着自由的光芒。

犹如这颗珍珠,光芒万丈。

受益于一位台北东方歌厅老板的赏识,邓丽君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最开始,人们都对这个个子不高,长着一副学生模样的小女生感到好奇,但她只要一站到台上张口唱歌,几乎所有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遗失在美妙的歌声中,送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因长相和歌喉十分讨巧,曾有人形容邓丽君唱歌像是黄鹂啼鸣,这比喻虽然烂俗,但几乎在所有人都知道黄鹂的叫声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

渐渐地,老板越来越信任邓丽君,开始尝试着安排她和另外一个女孩相互搭档,演唱小调歌曲。别说是在当时,就是现在也极少有戏曲是同性对唱,因此邓丽君常女扮男装,配合对方进行表演。当她以一身干净整齐的男妆亮相,小女儿家娇俏的脸庞竟也顿时多了几分男子才有的英俊,这不禁又再叫台下的人称赞连连。邓丽君的光芒越来越多。

名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在东方歌厅的客串使邓丽君获得了更多名气,也为她带来了更多的财运,那时候,因很多商业巨头的争抢,她的出场费已经涨到新台币一千到两千之间,这几乎等于是台湾一户普通人家的半个多月的生活费。

这期间,台湾飞速发展,台北似乎是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各种歌厅、夜总会犹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瞬间将整座城市装扮成一个漂亮的梦工厂。

而邓丽君无疑就是这座“梦工厂”最重要的一张底牌。

为了保证歌厅卖座,各个歌厅纷纷花重金聘请邓丽君到他们那里登台演出,才上初一的邓丽君,因为有了这么多商业的邀请而身价大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的名字都排在海报最显著的位置,顿使同行觉得“后生可畏”,又让外行感到由衷钦佩,因此,人们便封了她一个有些奶气但仍不失真趣的称号--“娃娃歌后”。不管哪家歌厅,只要歌后登场,绝对座无虚席。

邓丽君火了。

有人说,上天总是公平的。它在给予人一份好处的同时,也会悄悄拿走你的另一份便利。在这里,这个所谓的便利具体是指,邓丽君的学业。成名的邓丽君,不再是当初那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除了功课她有更需要自己上心的歌唱事业,而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她无法同时兼顾学业和唱歌。

1967年,邓丽君所在的金陵女中终因她无暇顾及学业,对邓丽君下了最后通牒--要她在读书和唱歌之间做个抉择。邓丽君的父母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女儿是继续读书还是坚持唱歌迟迟无法做出决定,这使家里的每个人都有点不知所措。断断续续,经过三个多月的思想挣扎,在邓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邓丽君最终选择辍学。

失去学业的邓丽君似乎并没有太多伤心,也许在她幼小的心灵,唱歌始终是最重要的。而母亲此时大概已经尝到了女儿成名后带来的种种“甘甜”: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比以往不知好了多少;而作为一个母亲,她清楚女儿很享受站在舞台镁光灯下的感受,一个母亲永远会这样觉得:女儿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女儿的所求,就是她毕生的追求。这真是应了那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学校办了退学手续,邓丽君很快便加入宇宙唱片公司,正式出道成为一名歌手,当时她只有十四岁。这年9月,经过锻炼有素训练的邓丽君,在公司的大力包装下即推出个人演唱事业的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这标志着她开始正式踏入歌唱生涯。

多年后,已是世界知名的唱片歌手邓丽君再回首自己当初在歌厅演艺的经历,她不无感慨:

“在成名前,特别是在以台语歌曲为流行趋势的台湾南部,我也曾捱过一段整天盼着有歌唱的苦日子。到成年多少年后,我还不能忘记年幼时所遭遇的人情冷暖,也始终都记得,当时很多老板只要一看到红牌歌星,就会支开我这种小牌新人的委屈。”

5. 她的光芒雪藏不住(暂处低谷,星光难掩)

耀眼的光芒,注定了她要极致绽放。

1968年,邓丽君在台湾拥有了更大地知名度,其歌艺备受肯定,遂获邀参加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群星会”,这一年邓丽君刚满十五岁,这是她第一次上电视台表演。

“群星会”是当时台湾唯一一个歌唱节目,同时也是受众最广的电视歌唱节目,每个台湾歌坛的实力派新星都是从这里走上自己辉煌的演艺事业,在台湾,这档节目就是权威,就是说服力。所以,很多红遍东南亚、港台的歌星,都是已然在演艺圈里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才有资格前来参加节目。

灯光、音响各方面准备就绪,邓丽君和其他几位新兴歌手一同站在舞台中央,虽然此前已经有过多次表演经验,但毕竟这是她第一次面对摄像机,那个黑黑的摄像孔似乎能轻易窥探到她兵荒马乱的内心世界,也许是脑子太乱,当时她真的太紧张了,以至于歌曲旋律响起,轮到她开口唱时,只空空地张大嘴巴,却没有一个熟悉的音符从里面跳脱出来。

这一幕把在场的所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吓坏了,当年没有先录像后播出这回事,一切都是现场直播,一个质量高档的节目发生这样的丑事,制作人慎芝急得猛拍脑袋,恨不得把仍旧站在台上不知所措的邓丽君生拉下场。

有了这一次不光荣的表演纪录,从那之后,邓丽君被各个电视台冰封冷冻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世事无常,任凭上天再多垂怜,一个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多掌握演唱技巧才能绽放更多的精彩。

如果,邓丽君没有喜欢音乐,只是长了一张清秀的面孔,生了一副甜美的歌喉,却完全没有喜欢音乐,也就无法遇到那些疼惜她、指导她的人,她的一生(至少是童年),就如同其他的客家小朋友一般,晨起到林间沐浴新鲜的竹风,黄昏挽着父母平凡却幸福地行走于回家的路。

虽然,那样的邓丽君不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的家境依旧贫穷,她没法站在闪烁的镁光灯下,为梦想高歌。但她自会有命运为她安排的,另一种幸福,虽平淡,却也是山野田园,星海月河,拥有那来自于农家庄园的真实欢乐。

或者,她从来不曾来过台湾,她就出生在那个与台湾相去甚远的偏远山区,童年乃至少女时代,始终守着那幢老旧的宅院。她是否甘心放弃自己的音乐才华,找一个凡夫俗子,与之共沐晨昏,一起携手穿越每个春夏秋冬,渐渐老去。想那景象,必定是深深庭院,雕花木窗,一面绿色的墙壁爬满青苔,木栅栏里种几树桃杏,徒步树下,远远就嗅到扑鼻的清香,这种流水的日子,是一种简约的美丽。她会是个凡人的妻,在慵懒的阳光下,一针一线小心翼翼地缝制爱人的衣裳。

等到了傍晚,他们吃过晚饭,或者坐在桃花树下,对赏天边晚霞;或者携手穿过,村前屋后,聆听溪流那清浅的欢唱;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只是坐在屋子里对望,任时光如梭,那个男子温和的目光,一直紧紧盘桓,不曾远离。

然而,这一切只是假想,现实永远最大。温柔婉转的邓丽君,才华横溢的邓丽君,拥有美丽声线的邓丽君,注定要惊艳世人的目光。也许吧,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更爱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但命运却执意要她走上一条奇异香艳的明星路。此一去,红尘万里,纤衣飘飘,再不能回头。

既然注定惊艳,一次“雪藏”怎能掩映她的光芒?凭借自己突出的唱腔,邓丽君最终顺利成为“群星会”节目的固定班底,这代表说她的歌艺表现已经完全获得全台湾最具权威的歌唱节目肯定,更值得骄傲的是,她算是“征服史上”年纪最小的一位红牌歌星。

不刻意去追逐潮流,总能令自己寻到一片干净的天空。当时,很多明星在上台表演之前一定要浓妆艳抹,好突出演出效果,但邓丽君因为年纪小,加上她从来都喜欢保持淡雅,故在观众看来,她倒是一群人中最为突出和容易辨认的那个。在一群妖冶的成年女性人群中,邓丽君以一枝小荷的清新姿态,屡次出现在电视机观众的视线里。这枝小荷很懂得沐浴阳光,吸收雨露,每一天都在茁壮成长,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群星会”最受欢迎的明星。

人间,因为懂得感恩,变得美好、丰满。你还记得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红楼梦》吗?林黛玉原本是一颗绛姝仙草,为了还尽贾宝玉一滴甘露的恩情,下凡投胎化身他最爱的林妹妹,为他伤心、伤情,至死方休!

这就是报恩。

邓丽君在成名后,也一直都怀有这种感恩的心情,始终记着那些旧日曾提拔自己的恩人。一次,“群星会”的制作人关华石、慎芝夫妇身体状况欠佳,偏又遭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际遇,邓丽君得知这件事,特地返台探视,给予温情关怀。在慎芝的印象中,邓丽君是个喜欢吃各种零食的小姑娘,在这点与其他同年龄段的女孩并无不同。而她本人的一句话更令慎芝记忆尤深,她说,“吃零食好像人生一样,应该要样样尝试。”可见还是一个小女孩的邓丽君,就已经显出早熟的一面了。

婉约清丽的外貌、青春缭绕的歌声,使得邓丽君迅速成为华人文化圈中新一代的青春偶像,为她日后的赴日旅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KK03oyULSEri5sL5MGNc1/v0HOw1nqfpjW74rUGKa6i6q6fsg7+dB9ATAGXFof6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