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耶鲁家训
哈耶克

第一章 善良--沁入灵魂的清香1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法国)卢梭

在困境中拯救世界

19世纪末,在英国的乡下,有个绅士带着他的孩子到溪边野餐。一不留神,孩子竟然掉到水流湍急的溪里,众人一时张惶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有个叫弗莱明的乡下小孩子,奋不顾身地跳进溪水中,两三下便将小孩子救了上来。绅士十分感激弗莱明的英勇行为,当下便给弗莱明一个承诺:愿意负担他一生所有的学费。

30年后,弗莱明凭借绅士供应的学费完成学业,在一所知名的大学里担任研究工作,负责进行有关细菌培养的医学实验。

当时一切科技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弗莱明负责的细菌培养工作,可以说是十分的艰苦,时常因为细菌保存温度的控制不当,而让培养皿中的培养液发霉,培养液一旦发霉,就只能全部丢弃,重新再来一次实验。

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弗莱明的同事们总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但弗莱明的态度则不一样,他不是将发霉的培养液一丢了事,而是不断地透过显微镜,观察已经发霉的培养液,了解为什么发霉的培养液就不能再使用。

经过不断地研究,终于,弗莱明在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侵入培养皿的霉菌正在不停地吞噬培养液中的细菌。弗莱明从中得到灵感,在公元1929年,从一个个被实验室同事舍弃不要的培养皿中,成功地提炼出可以对抗致命病菌的“青霉素”,也就是今天医学界倚赖颇深的“盘尼西林”。

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幸患上了在当时足以致命的肺炎,群医束手无策。有人向他建议,考虑试用新药物“青霉素”,可能会对他的致命肺炎有效。但一向固执的丘吉尔不为所动,坚持不愿意成为试验新药的“白老鼠”。直到丘吉尔了解到,发明“青霉素”的学者是弗莱明,丘吉尔才同意:“如果是他,我愿意试试,毕竟,在我小时候,他曾救过我一命,我想,这一次,他应该不至于害死我才对。”

从挫折中找到拯救世人良药的弗莱明,再一次救了丘吉尔的命。而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欧洲盟军,成功地遏制了纳粹称霸世界的野心。弗莱明在困境中的努力,间接影响了全世界命运的转变,成果着实非凡。

在幸运时彼此共享,在困难中彼此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彼此信赖。拥有这样一份善良之心的弗莱明救了丘吉尔,而彼此信赖的他们,一起拯救了全世界。

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人们在彼此的善良中得到好处,在互相的帮助中不断前进,在互相的支持中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一颗大号的安眠药丸

为了赚取上学的费用,吉姆找了一份照顾年迈独居的威廉太太的工作,平常也不过是做一些杂务事而已。吉姆的工作做得勤快而利索,深得威廉太太的信赖。

有一天晚上,老太太跑到吉姆房间前敲门,对吉姆说:“吉姆,很抱歉打扰你,我的安眠药吃完了,一直睡不着,不知你身边还有没有?”吉姆从来不吃安眠药,但他不愿让老太太失望,就对她说:“您先回去吧,一会儿我把药给您送去。”老太太走后,吉姆很快冲到楼下,跑到食品室取了一粒大豆回来。

吉姆知道威廉太太眼神不好,无法分清楚大豆与安眠药。吉姆对威廉太太说:“这是一颗大号安眠药丸,很管用,您服下后很快就会入睡的。”

老妇人真的服下了那粒“大号安眠药丸”,并且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她还对吉姆说,他给的安眠药真的很好用,她因此睡了有生以来最好的一觉。从此,她几乎每天都要求吉姆给她一粒那种“大号安眠药丸”,直到吉姆过了很久给她换成了真正的安眠药。

直到现在,威廉太太仍然认为,吉姆给她的是难得的“大号安眠药丸”。

人们习惯把善意的谎言比喻成白色的谎言,也许是认为它比真正的谎言要透明真实吧!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会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此类事物,毕竟它以“善”为前提。

20美元的温馨

克拉克的父亲带着他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盼到在他们和卖票口之间只隔着一家人了。这家人让克拉克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之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排成一排,手牵着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克拉克想:“想必今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他们的父母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卖票女郎问这个父亲:“你要多少张票?”

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票和2张大人的票,我带全家人来看马戏。”

然而,得到售票员的回答后,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格。

这人的钱显然不够。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克拉克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美元的钞票拉了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克拉克的家境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了。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直视着克拉克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克拉克父亲的手,把那张20美元的钞票紧紧夹在中间,他的嘴唇在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他回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意义重大。”

克拉克和父亲那晚并没能进去看马戏,但克拉克觉得自己的收获更大。

有些时候,的确是善良之心在作怪,宁可让自己受到些损失,也不愿意看到他人失望难过。能够理解他人的痛苦与无奈,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求回报,自己也能感受到满足与快乐,也许,这就达到了至情至性的最高境界。

平分生命

男孩迪克与他的妹妹琼相依为命。父母早逝,琼是迪克惟一的亲人。所以迪克爱琼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迪克依然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可是不输血的话,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迪克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迪克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迪克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迪克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的妹妹微笑。

手术完毕后,迪克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迪克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迪克的勇敢震撼了:在迪克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迪克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迪克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迪克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迪克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后,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人最伟大的精神是爱,把爱献给自己最喜欢的人是一种幸福;人最伟大的存在是生命,把生命献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也是一种幸福。

不求回报

30年前,卡丽还是一个小姑娘,父亲是新英格兰一个小镇上的修鞋匠。每天卡丽放学以后,就到父亲的小店去帮忙,她的工作是将顾客送来的鞋贴上标签,然后把取鞋的票交给他们。在来小店的人中,有一个人令她非常讨厌,他就是布朗宁。不论春夏秋冬,他总是戴着一顶棕色的羊毛帽子,穿一件棕色的破夹克,磨损的袖子油亮亮的。他白天在街上闲逛,到了快关门的时候,他就会来占父亲的便宜。

一天,马上就到关门的时候了,卡丽突然看到棕衣人布朗宁向她们的小店走来。她急忙把窗口的牌子从“营业”换成了“休息”。希望这样就可以阻止他进来。但是布朗宁还是推门走了进来。

他用干瘦的手推了推破烂的帽檐,走过柜台。卡丽看到他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潮湿的破夹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卡丽转过身去,整理着架上的鞋。他径直走到后面,父亲刚刚关上机器。卡丽听见他用低沉的声音对父亲说:“这几天我没钱了,你看能不能借点儿钱给我买点吃的?”父亲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到柜台边。

父亲打开钱匣子,拿出两张一元的票子,将它们递给布朗宁,严厉地说:“别喝酒,给孩子们买些吃的。”布朗宁点点头,抓紧爸爸递过去的钱。父亲把布朗宁送到门口,看见他确实走进了街对面的杂货店。父亲在门口站了很久,直到看见布朗宁手里提着一桶牛奶和一袋面包从店里出来,才转身回到屋里。

卡丽在父亲鞋店工作的那些年里,这样的情景她见过无数次,为什么父亲从来不抱怨?他肯定从来没有收回过布朗宁“借去”的钱。

后来,卡丽成年了,父亲也退休了,卡丽才问他:“爸爸,那时候你为什么老是借钱给布朗宁?你知道你借给他的每一分钱,对他来说不过是又多了一分酒钱。难道你不觉得他是在占你的便宜吗?”

父亲在餐桌旁坐了下来,他盯着卡丽看了好一会儿,说:“我从来就没有期待布朗宁会还我的钱。如果他说是借钱,那是他的事。但是,从我这方面来说,我是把钱作为礼物送给他。”

卡丽听了父亲的话,突然想起父亲的小店从来没有详细的账本。

“卡丽,”父亲又说,“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老是想要得到回报。”

听了父亲的解释,卡丽才意识到父亲的做法自有他的道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都能有所回报。如果在付出的同时,你也感到愉快的话,那么,实际上你已得到最好的回报了:金钱难买的好心情。 WHU4/XppKF9Ses23Pb2oW+r4jRG5xkp8tdodcG1Oa7CGgrY1UaCrwGRO6NYON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