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求职:径行“职”遂3

克服面试“怯场”最有效的办法

现在,面试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初入职场必迈的一道门槛。面对这道复杂、严肃的特殊试题时,你是不是有过因复杂而“怯场”,因严肃而“缺氧”的经历呢?尤其遇到一些古怪的问题时,你是否会瞬间空白,束手无策呢?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心态在作祟。

面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顺序、思路和方法。只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这些刁钻多变的场景,棘手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面试是一种融感官与理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能考试,如何与面试官进行一次富有成效的交谈,的确存在种种技巧。现在,就以王楠面试时遇到过的几次“缺氧关卡”来谈谈他的切身感受。

2008年,王楠本科毕业于山东一所普通高校。在高压力的就业时代,王楠并没有胜人的决定性优势。在浩如烟海的招聘会中,学习工科的他却向一家招聘行政策划的外企单位投递了简历。很快,他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当天,28名应聘者中,王楠是唯一工科毕业的学生。在面试之前,行政主管向他们先做了该企业的系统汇报,然后开始第一轮面试--口试。由于面试都是采用背对背封闭形式,所以每个人的面试内容面试者都不得而知。

从一个个出来的应聘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场面试是一场信心和实力的战斗,他们都是出色的。王楠不禁心里有了一些担忧和焦虑,这种状态直接滋生了他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当时唯一的生理感觉就是口渴,头脑缺氧,这种常见的面试综合症突然暴露无疑。

幸运的是,王楠是最后一个接受口试的。

当王楠进去的时候,突来的感觉就是这场盛大恢弘的面试是专为他一个人而设的,他成了这次交谈的主角。这种阿Q的心理战术让他稍稍有了一些放松。

奇怪的是,从他一进门,其中一面试官就对着他笑,他为了礼貌,也报以自信的微笑。

面试官A:你好,你笑什么?

王楠被他直截了当的话搞的一头雾水,因为他的面试程序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计方向发展。

王楠定了定神:您好,微笑可以掩盖一个人的紧张,坦白说,我现在有些紧张。

面试官A:那你想不想知道我笑什么?

王楠思索了3秒钟:我想知道,但是在得到答案之前我可以先“预估”一下您笑的结果吗?

三位面试官全被王楠逗笑了。

面试官A:措辞挺专业的,洗耳恭听。

王楠顿了顿:有人说,微笑是一种幽默。您的微笑,直接让我忘记了我正在接受一场口试,而是让我感觉我在与一位相见恨晚的朋友谈心。现在我放松了好多,谢谢您的微笑。

在进行了几句谈话之后,王楠的缺氧状态渐渐好转,心里底气也渐渐恢复。

面试官B(很严肃的表情):你回答的很好。不过很遗憾,我想证明一点的是,他的笑是在笑你的“自不量力”,你知道吗?

他的这句话,让全场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刚刚活跃的气氛突然变地异常僵硬,王楠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王楠怔了一下,微笑道:对不起,你们只是跟我说了一句话,怎么就知道我的“自不量力”呢?

面试官B:我们看了所有应聘人员的资料,在28位应聘者中,你是唯一工科毕业的。而且他们的学历好多都是硕士,还有过这类工作的经历,最优秀的一位是商业策划师。你知道。我们现在招聘的职位就是行政策划,需要文案功底和行政能力都很强的人员。所以,你一进来,我们就想笑,像你这种拿鸡蛋碰石头的做法,我们作为企业单位是不欣赏的,这也是我们安排你作为最后一名出场者的原因。对此,你能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吗?

幸好,王楠在出场之前,已经考虑到这种尖锐的问题。而王楠秉承的原则就是:他们所有的刁难都是一种考验,做到触变不惊,宠辱不乱就好。

王楠深切地看着他们,说:是的,我也很欣赏第一位出场的,因为他是最勇敢的。可是作为最后一个出场者,我很幸运,因为我比前27位都多出充裕的准备时间。我想每个人都喜欢看压轴的戏,而我想我会尽力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不让观众失望。再有,作为唯一工科毕业的学生,我想强调一点,您刚才的说法可能有些偏颇,我们都知道感性和主观的态度在分析决策问题时,是不受用的,这也是许多文科学生的最大弱点。作为工科学生,我有严密逻辑的思维,审时度势、决策掌控的能力。再有,用工科毕业的学生去做行政策划一职,我想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打破常规的发展思路,不拘泥,不守旧。作为待求发展的企业,这些要素都是最迫切的,也是最致命的。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王楠说完后,三位面试官全都鼓起掌来,王楠起身向他们鞠了深深一躬。

面试官B:呵呵,不瞒你说,我的确是文科出身,我做起事情来,有时过于主观,过于感性,这次,通过你的谈话,我从你的口中获取很多行业内的有效信息。谢谢你。

王楠一笑:您过奖了,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思想客观地阐释出来。作为一个企业,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寻找新鲜的血液,而不是寻求“前辈”的翻版,我想这种模式才叫发展,才叫创新,作为行政策划需要这种思想。

面试官B:既然你这么自信,我想你应该很容易找到比我们公司更好的企业吧?

又是一个诱导式的问题,王楠思考了一下,微笑说: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据我了解,贵公司的企业理念第一条就是“人才先行”,我想这样一个重视人才培养的公司,我有100%的理由珍惜。

面试官C:我很欣赏你的说话风格,从你一进来,我就注意观察,你说话之前,都需要停顿3秒钟的时间。你感觉自己反应慢吗?

王楠依旧停顿了3秒钟:我喜欢先思考后说话,而思考是需要时间的,谢谢。

面试官C:好,你与前面的那些应聘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这点,我很欣赏。现在我宣布你是第二轮面试--笔试的第一位人选。

经过面试官的商讨审核,参加第二轮笔试的人中,总共有14位,王楠就是其中一位。

笔试题目是--草拟一份《行政策划方案》。

面试官发下答题纸之后,说了一句:答题笔在铅笔盒里,没带笔的同学自己拿。

14位应聘者中,有6位没有备笔。而王楠是个注意细节的人,他在任何场合中都喜欢随身携带一支黑色签字钢笔,这次也不例外。

这种草拟方案的笔试,王楠在学生会做班委的时候接触过,所以没有很大的挑战难度,他只是在方案上强调了一名行政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唯一不同点就是,他把方案的主旨用英语翻译了一遍附在中文下面。

笔试结束时,其他13位应聘者自信坚定的神态对王楠来说是莫大的挑战。录用结果是在第二天上午通知的,上次的面试官A在电话里跟他说:“你再‘预估’一下你昨天的面试结果?你会被录用吗?”

王楠在电话里轻声说:“让我考虑3秒钟。”

结果就是,王楠顺利被那家外企单位录用了,职位--行政策划。

后来,王楠进公司的时候,当时的主考官C告诉他:“录用你,原因有三:第一,你是全场里唯一让企业看到斗志和活力的年轻人,因为你会适时地微笑,你会理性地思考,你说话之前会停顿3秒钟;第二,笔试的时候,14位中,6位没有备笔的同学全部淘汰,因为他们不注意细节。在官方文字中,起草方案必须用黑色签字钢笔,而公司为他们准备的全是蓝色签字钢笔,而你做到了有备无患;第三:你是笔试者中,唯一用附带英文草案的应聘者,因为你考虑到了我们这是外资企业,必须附带外文跟译。”

王楠最后走进人力资源办公室时,面试官B说:“你是我们公司破天荒录用的工科学士生,这始无前例。可是,我们非要打破以前只录用文科硕士的框框,这种灵感来自于你。因为能力是最高的学历,态度是最高的高度。”

其实,身入职场的过程中,风云多变,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个“showme”的时代,不妨给自己加点“氧”,提高一下自身的“缺氧”免疫力,做到游刃有余,触变不惊。这才是每个面试伯乐都希望见到的“千里马”。

殷谦点评:没有人能完全控制外界的变化,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往往能在竞争中出奇制胜。

为什么找不到真正属于我的职业?

“我分明有很强的能力,可是为什么找不到真正属于我的职业?”这个问题在你脑海里出现了多少次?不断的尝试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归属。

这样想的精英们一般会频繁的更换工作,而且往往会觉得在不断的变更之后,自己的职业轨道却仍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发展,工作过程中也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满意,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已经拟订却不知道要通过怎样的规划才能达成。曾经以为不断的变换能够让自己看到更多的世界,也更容易找到自己适合的那份工作,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幸运,那些无法如愿的人处在这个关口,一切都显得比曾经预想的更迷茫,虽然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出口却始终无法自救。茫然的工作着,只求在混乱的职业思绪中找到解救自己的救命稻草,从而跳出自己已经陷入的职业怪圈,寻求一条解救自己的职业道路。

频繁跳槽的状况

其实我们往往会发现,不断的变换工作环境虽然对于个人而言确实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当事人也往往认为这样会让自己对自身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可是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不断的环境的改变对自身而言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人在不断的改变中可能激起很多改变,如果自身没有在不断的改变中做好调节,那么就有可能被不断改变的环境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一些能力,同时也容易在不经意间失去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

处在这样的关口的精英可能对自身也有些迷失,可能已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自己要进行一个比较彻底的剖析,看自己不断的改变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同时又因此而有了哪些优势;同时还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曾经模糊的理想需要做一些整理,让它再次清晰起来,如果仍然看不清楚则需要一些比较专业的帮助;之后还需要审时度势,对想要再次投入的行业做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让自己的优良的能力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得到合理的发挥。

频繁跳槽的建议

在跳槽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应该让自己清晰的看清楚一些事情,才能比较正确的分辨出跳槽的利弊因素,看清楚什么时候跳槽才是对自己最有益处的。但是我们同时还应该看清楚的一点是:很多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方面,往往不仅仅对能力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还会比较偏好那些稳定而且忠诚的人才,不断的变换工作可能让一些企业认为你的稳定性不是很强,从而对你的印象也会有些折扣,个人竞争力也在无形中降低。也就是说过多、过频繁的跳槽对于之后的求职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因此关于跳槽的决定也需谨慎。

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案例

我们最近就接待了比较多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客户,不久前,我们的一位客户就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来到了我们公司,他告诉我们他在6年的时间内换了10多份工作,过程中的原因有很多,或者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挥;或者因为所在公司环境不尽如人意;或者因为自己的上司的不够公正;又或者自己认为应该改变之前走了很久的老路,自己的生活需要一些调剂等等。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处理不够妥当,结局总是不想自己预想的那么好,甚至在之前的工作过程中有过曾经有过5000的工作,现在却因为不断的跳槽滑落到1300,另外还发现现在自己只是处在了更加尴尬的地步,因为他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发现自己在不断的跳槽中越来越弄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球当中,怎么跳也跳不出去。

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分析

面对这样的客户,我们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对他的经历做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比较深入的交流对他这6年的工作经历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对他6年来积累下来的杂乱的职场竞争进行分类规划和整合;在这过程中也让他对自身有一些更深入的了解,让这几年的不断跳槽对他所产生的改变更清晰的摆在他的面前,之后再通过一系列专业测评,让他的价值观、感知性、判断性等等都得到清晰的判断,我们再在了解了这一切的基础上找到他所适合的职业方向、职业发展轨道和当前最佳的职场切入点。在给他之后的职业发展做出一个适合他的自身条件的可行规划上,让他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念。

同学三个月来的求职遭遇

同学向我哭诉了这三个月来他的遭遇,看着这位平时很硬气的汉子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我不禁也跟着一番唏嘘。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正在求职或准备求职的新人一个忠告,使他们免于遭遇和同学相类似的事情,在求职路上少走些弯路。

同学是今年三月份开始找工作的,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是新人所以到处碰壁,现在一些公司的目光很短浅,他们招人的要求就是要有经验,而在一些正规的企业中他们最看重的是职员的潜力,其次是品质、学历,经验被放到了最后。书规正题,后来找到一个比较著名的大公司,他应聘的是企业文化专员一职,当天面试,回家后就被告知他已经通过了初试,第二天可以去复试了,同学感到很高兴,这么长时间终于有个慧眼识英的人。

第二天同学收拾利落,穿着板正的西服套装去复试。到了之后,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面试官就告诉同学:你被我公司录取了。当时同学很惊讶,因为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突然,他甚至没有心里准备,虽然如此同学还是很高兴。当通过复试的求职者被集中起来的时候,他发现一共来了20多个求职者,而通过复试的有15个之多,同学心生疑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通过率?但这种想法在心中也仅是一闪而过,因为他太需要一份工作了。在集体训话的时候,这15个求职者被告知他们要接受1个月的新人免费培训,因为公司的总部是在沈阳,所以他们要到沈阳培训,以便于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背景。公司承诺去沈阳的车费由公司报销,但要等到沈阳之后才能报,而且还要交上200块钱的服装费。当时就有一位求职者表示这样的要求他做不到,表示要考虑一下是否到公司工作。同学觉得这没什么不当之处。就欣然接受了这样的要求。

同学到了后,发现培训的地方是在郊区,环境非常的差,教官待人非常粗鲁,动辄骂人,还称是军事化管理。当初承诺的每顿五元的伙食费还不到两元,食宿条件非常的差,跟当初承诺的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同学还了解到被带到这里培训的最后也并不一定进公司,而且承诺的报销车费一直也没有得到兑现。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好几人因为受不了这样的缺乏人性化的管理而离去,同学的毅力还算坚定,一直坚持到最后。

培训结束后,同学却被安排做业务,公司的说法是:进入公司的每个人到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业务训练。同学每天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跑业务,忍受白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做成了一笔数万元的买卖。同学很高兴以为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谁知道等到发工资的时候,还只是可怜的几百块钱。后来同学了解到连公司的一些中层管理人员都是这样被对待的,当他管理一个地区的生意刚刚起步时,就又被调到一个烂摊子,所以又很多管理者受不了这样的待遇而纷纷离职。同学到现在才真正看清了这个公司的面目,下定决心离开公司,另谋生路。

当同学再次到人才市场的时候,那个公司还在招人。据了解这个企业每次招聘会都在。如果你看到一个企业天天都在招人的话,那它的企业制度一定在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人才的外流,对于这样的企业一定要充分了解后再决定是否去应聘。

这就是同学在求职期间的经历,虽然谈不上是血的教训,但也是经验之谈,希望同学花三个月得到的教训能给正在求职路上行走的人一些启迪。求职路上并非一路太平,希望各位走时能眼观六路,到达心中的目的地。

应付7种“问题老板”的办法

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遭遇“问题老板”无疑是很痛苦的事情,仿佛升职从此无望,快乐也将远离。事实上,在与“问题老板”周旋时,只要你有勇有谋善依然可以在“问题老板”的羽翼保护下平步青云。

其实与上司的交往,就像是一场艰难的踩钢丝表演,冷静、协调与平衡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也是职场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你从“问题老板”那里得到的是大把大把的机会还是无止境的噩梦,全在于你自己是否能掌握“人际”钢索的平衡。

对于更多不同类型的“问题老板”应当怎样对付呢?长期从事公共关系研究的德国明斯特大学阿尔弗雷斯·格贝特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40%多的人觉得生活紧张、工作时间长,害怕失去手头的工作,常常处于焦虑状态。而且,这种焦虑大多是老板造成的。想想看,现代白领们每天要有那么长的时间同老板打交道,更何况是老板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因而,能否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就成为现代白领生活中的大事情。

格贝特教授认为,要想使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充满快乐,首先必须对老板进行仔细观察,了解他的性格。然后,对症下药,琢磨出应对的办法来。他还根据自己对现在社会上老板的了解,总结出对付七种常见“问题老板”的办法与建议:

一是固执己见式老板:这类老板尽管令人难以接受,但始终大有人在。这类老板对自己的领域非常了解,他坚信每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就是他自己的解决办法。在他看来对本部门、本专业的了解就是权威。他们不了解全局,囿于自己的学识经验,往往固执己见,听不进去不同的声音。

殷谦建议:你应该采取行动,给他以切实的帮助,但是一定要审慎行事。如果他认真对待你的帮助,你就有可能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切忌以说教的方式对待他,这样只能产生更多的不愉快。

二是家长式老板:这类老板多存在于手工业工厂和食品加工厂等传统工业,他们以家长自居,喜好协调,同时又担心被别人冷落。当然他们也知道自己并不是百事通,只不过他们喜欢剽窃下属的创意,据为已有,夸夸其谈。

殷谦建议:你不妨对老板这样说,谢谢您采纳我的想法,并且使之得到改进提高。如果老板邀请你一起出席公司的庆祝活动,千万不要推辞。否则,你就可能被认为对企业不忠诚,在老板眼中就会逊色。另外,老板还喜欢别人送礼,哪怕是自己做的小手工,在他眼中也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是监工式老板:这类老板是现代奴隶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他们的口头禅。他们在企业中就像黑社会老大一样建立了严格的监控制度,下属的一举一动很难逃过他的眼睛。他们最大的心理弱点是“害怕失控”,不准员工私下交谈、工间休息不能超时、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等。上述做法表面看来显示了他们的个人威严,实质上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老板本人没有分身术,不可能监控每一件事情,而且最终还会招致员工的不满。

殷谦建议:一定要按照他的要求小心行事,当然也可以在没有老板耳目的情况下偶尔发发牢骚。

四是杂乱无章的老板:这类老板的创意、点子层出不穷,而且大多数是好的。但是他本人却为此分散了过多的精力,整日为新点子奔忙,手头具体的工作杂乱无章。另外,正因为创意不断,也可能招致不同意见,对付这些批评意见又耗费了他们很大的精力。

殷谦建议:认真思考,用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控制无休止的讨论,赢得时间尽快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否则,只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如果可能就向老板提出建议,请他把工作依照轻重缓急分类,这样就控制了局面,也不再手忙脚乱了。

五是企业奴隶式老板:从表面看来,这类老板为公司牺牲了一切,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他们看来只有公司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以节约资金为要务。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企业的奴隶,而是企业的精英。如果他们在公司提出的建议得不到响应,那么公司里的所有人都有可能遭殃,受到惩罚。

殷谦建议:同他们接触时务必讲究策略,尽可能让他们想起过去大家共同取得的成绩,努力使他们平静下来。另外,如果可能就争取寻找一个只有你自己才能弥补的市场缺口,例如找到一个只有你才能对付的客户,或展示你对公司发展必不可少的独特素质和才能,力争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六是以胜利者自居型老板:这类老板可能30岁甚至更年轻就进入了最高领导层,他们灵活机智,工作积极投入,很快就出人头地。不平凡的经历使他们坚信天道酬勤,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而自己足以成为很多后来者的榜样。他们心高气傲,很多人因而离他们而去。

殷谦建议:他们具有很强的虚荣心,所以你应该对他们和他们的决策意见表示赞赏。当然只有在真正取得成绩时才能这样做,不适当的赞颂之词可能很快被识破,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七是喜欢吹嘘自己的老板:这类老板喜欢以外表博得别人好感,他们身穿名牌服装、鞋子,乘坐宝时捷牌汽车,出入于高档消费场所,喜好到处吹嘘自己的成绩。

殷谦建议:其实从根本上说,这类老板缺乏自信,对未来没有安全感。但是他们现在处于领导地位,你还得与其共事。所以应当适当对他进行夸奖,这里分寸把握十分重要,切忌使他觉得你在有意识讨好他。如果这一点奏效,你就可以放心安稳地工作,你的生活大概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当然,你千万不要去学他的作派。毕竟,名牌服装和昂贵的汽车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得起的。

职场:新手上路准备好了吗

每个人都面临严酷的职场竞争力大考验,企业在员工淘汰上不再留情,新人的“阵亡率”不断攀高,那么,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该怎么做?

简单来说,一个人没有专长很难成功,但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成功还需要很多配合条件,这些条件就是你的“竞争力”。

专家认为,以踏入社会的新人来说,应该在25岁前积极强化下列两种能力:硬件能力和软件能力

Hard Skill

学历

所谓学历,包括学校、科系、学位。若本身学历不好,一个补救方法是出国留学或报考国内硕士班,用最高学历“勾销”先前较差的学历。尤其现在国内研究院所广开大门,从“硕士在职班”到“产业硕士班”,想要拿个好学校热门科系的硕士学位,各种渠道多元畅通。另一个补救方法,是选择学历门坎较宽的工作,例如部分服务业、成熟期的科技公司、或西北的地方企业,由于在人才竞争上处于劣势,对学历也不敢要求太高,不妨先在这类工作累积一定的资历,因为“资历”要比“学历”更管用。

证照

除了法律、会计、医疗等行业要有证照才能执业,目前包括金融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美容业、餐饮业、健身业这7个行业,以及制造业的环卫部门,也都逐渐走向“证照化”。如果你的学历条件较差,专业证照可弥补学历的不足。

专业技能

在校期间所培养的专业,只是你踏上专业之路的第一步,许多行业所特有的专业技能,学校无法提供,只能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以,在最初的“学徒期”,薪水待遇是其次,学习机会才最重要,要把工作当成学校的延伸,把主管和资深同事当成良师,像海绵般虚心学习,专业技术的“马步”才扎得稳。过去所谓的“一技之长”,现在成了“一技之短”,因为单一技能的人才过剩,如果能跨领域培养多重专长,将可拉开你的领先距离。

听说读写算

在日本,教导上班族如何培养“作文力”、“语学力”、“算术力”的书籍,这几年大行其道;而传授上班族“得体的话术”、以及教你使用敬语和打电话的书籍,也成为畅销书。甚至搭地铁时,也可看到上班族埋头在读一些类似儿童智力测验的图册,据说有助于大脑活性化,可提升逻辑思考力与数字运算力。

听说读写算,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培养的基础能力,从生活到工作都离不开这5种能力,但新生代在这方面却有“退化”的现象。很多主管抱怨新进员工的电子邮件辞不达意、不知所云;行销主管也发现年轻一代虽然创意十足,但连象样的文案都写不出来。此外,做事情“无厘头”、没有逻辑,谈吐应对粗俗无礼,也让主管为之瞠目结舌。

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算,办公室文书软件的运用,也成为新的基础能力要求。很多企业以为新生代是计算机时代,征才条件通常不会注明要熟悉办公软件,等到录用后才发现不懂Powerpoint、Excel的新人,竟然为数还不少,有人甚至用Word绘制简单的图表都不会。

总之,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数字能力、逻辑思考力、办公室文书软件运用能力,是你不可小看的职场基础能力。

Soft Skill

除了专业技能的“Hard Skill”之外,“Soft Skill”也不可或缺。不论你是工程师或业务员,任何工作都需要做报告的能力,要懂得如何进行一场会议,要会做基本的企划提案,在工作上要能创新思考,遇到问题要有分析解决的能力,对内外部客户要掌握服务的技巧、具备良好的说服力。一名外商银行主管表示,他用人一定用国外留学归国的MBA,因为即使国内名校出身的商学院研究生,上台做报告的表现也普遍欠佳,要如何去跟客户提案?做口头表达,在国外教育是家常便饭,但国内学生却不太习惯,学校教育也不重视,令他感到不可思议。

性格特质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新人求职上,再贴切不过了。很多企业主领教过“草莓族”的不能吃苦耐劳、抗压性与挫折忍受度低、缺乏小组合作精神、忠诚度与责任感低、追求卓越的成就动机不足,因此在新人的筛选上,更加重视性格特质,并且采取“3QVeryMuch”的准则,也就是说IQ(智商=专业技能)、EQ(情绪商数)、AQ(抗压性)三者并重。而从性格测验、社团活动纪录、面试表现,都不难看出性格的端倪。

虽然科技业用人,基本上是技术挂帅,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经常要不眠不休完成使命,因此工程师的毅力与抗压性很重要。在服务业,性格特质更决定了服务质量,多数服务业都希望员工具备细腻敏锐的同理心、阳光般的热情开朗与亲和力、以及不耐其烦的沟通协调能力。

历练

跨国公司栽培高级人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轮调”,让你在不同部门与国家之间培养阅历。历练的多寡,决定你究竟可成大器,还是一颗小螺丝钉。对社会新人来说,包括社团活动、打工实习、校内外比赛、海外游学、项目研究,都是有用的历练。而对职场新手来说,对于上司交办的高难度陌生任务,不可视为畏途,反而应该积极争取参与各种项目,以及外派出差的机会,给自己更多职场历练。

人脉

人脉,往往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提供你意想不到的一臂之力。但是“贵人”不会无端从天掉下来,平时就要勤于耕耘,而且眼光不要“看高不看低”。人脉是一种相互牵成的“共荣”关系,在你利用别人前,要先创造自己的“可利用价值”,一定先有付出才有回报。此外,人际关系学的另一门功课,在于建立360度的圆融关系,包括了面对同事、主管、部属、客户,就算不是朋友,至少不要树敌,卷入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中。

形象管理

除了研发工程师每天面对机器外,诸如业务销售、行政、法务、公关、教育训练……绝大部分的职务都是属于“人对人”的工作,因此个人形象管理格外重要。

根据“7:38:55”法则,人们对你的印象有55,来自你的外形与举止,只有7取决于你说了什么;就算专业也要靠形象来包装,形象攸关专业说服力。即使各行业所要的形象不同,但“品味”是共通的原则。 HFtoYmwSsY+Za5j9W0shSGamx2DOPBjM1LhHtKmlg7eKo1F5PrPDuE+BKnxUtU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