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美国归来,上下求索,成就百度伟业1

1.硅谷,梦想开始的地方

1997年是互联网开始盛行的年代,许多有远见的年轻人都把目光放在了这一行业,而且对互联网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在美国和其他地方,每天都有许多互联网公司成立,同时这一行业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其实早在1995年,李彦宏就针对互联网行情回国进行过考察,而且之后每年他都会回国考察。

从1991年到1999年,在海外的这八年里,李彦宏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同时他也看到了这八年间国内互联网行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浪、搜狐、网易、雅虎在中国从无人知晓到逐渐被接受,从无名小卒到名声大振。当时,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此时的李彦宏在硅谷一家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担任首席架构师,而早已回国的网络精英张朝阳、王志东、邵亦波等人,则正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大显身手。

李彦宏刚到这家公司时,公司的股票是五美元,而到了1998年底,这家公司的股票竟然涨到了一百多美元,这让李彦宏吃惊不小。因为他手里有一笔数目不小的Infoseek股票期权,他也因此获得了一大笔收入。那时的李彦宏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生活衣食无忧,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幸福生活,可对于天生爱寻求刺激和冒险的李彦宏来说,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创业,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从而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李彦宏深知,互联网是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有一天它会像吃饭穿衣一样必不可少,甚至更重要。特别是当他看到搜索引擎技术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他有了一个梦想--用自己开发出的技术来改变中国亿万人的生活,乃至全世界。

李彦宏初进Infoseek时,是抱着让Infoseek保持世界第一的搜索技术的信念的,但后来他发现这一点很难实现。因为Infoseek公司在李彦宏刚加入的时候,是专做搜索引擎的,但后来公司决策者改变了发展策略,向传统媒体方向发展,而对搜索引擎的技术不再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李彦宏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回首已走过的路,每一次他都非常被动,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是工程师而非决策者。他认为只有自己创业,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李彦宏觉得,中国也一定会经历IT技术改变社会的过程,因此他决定回国创业。他要把自己掌握的搜索引擎技术带到国内,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而改变国内现状,促进中国的发展,而同时,这也会为自己带来无限的商机。

回国创业的愿望确立之后,李彦宏并没有立刻就鲁莽地行动,因为他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等待合适的机会。这就像打仗一样,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抓住适当的时机才能百战百胜。

1998年夏天,李彦宏受到邀请,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技术讲座。参加讲座的人员除了清华的学生、老师及相关专家外,还有搜狐的员工。大家听了他的讲座之后,都表示这项技术前景远大且市场广阔,纷纷劝他回国创业。此时,李彦宏的内心真的被打动了,但他仍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直到1999年年底,李彦宏等的机会来了。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建国50周年庆典,作为中国留学生的李彦宏受到了邀请,回国参加庆典。也正是这次回国,使李彦宏看到了属于他的机会,也就是说他等的创业时机终于成熟了。因为这时的中国人已经喜欢上了网络,并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网络的触角已经广泛延伸到了中国大地之上。此外,人们还把自己的E-mail印在名片上,有的还附上了个人网址,可见互联网的深入已悄悄改变了社会现状。

而此时迪斯尼收购了Infoseek,并再次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李彦宏看准了时机,谢绝了公司的挽留,并放弃了Infoseek的股票期权,把满腔热情投放到了回国创业之中。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大事,是一件靠科技促进社会发展、改变社会现状的大事,他想让全中国人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所带来的惊喜和新鲜体验。

接下来,李彦宏便着手准备创业之事。然而,创业仅凭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人,有团队,有资金。

当时,在太太马东敏的引荐下,李彦宏认识了徐勇。徐勇是马东敏在北大的校友,生物学博士后,当时他正在硅谷拍一部纪录片,交际比较广,认识许多风险投资商。后来,成为百度创始人之一的徐勇听了李彦宏创业的想法之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彦宏的许多想法和徐勇一致,特别是当李彦宏提及国内搜索引擎领域完全是一个空白时,徐勇不停地点头称是,并表示在国内一定会有很好的商机。于是一番谈话下来,俩人一拍即合,握手表示共创事业。其实徐勇早就看好搜索引擎了,只是自己没有技术,而现在最佳的机会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当然要紧紧抓住。一周之后,按照美国人的商业作风,徐勇在李彦宏的家里签下了一份保密协议。

徐勇和李彦宏在性格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都拥有一种不安分的因子,喜欢冒险,希望做不同寻常的事业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社会。不同的是,徐勇热情外向,说话富有感染力,而李彦宏则内敛、沉稳,遇事喜欢思考。这两种性格的人一起合作,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这也是日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保持高度默契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搜索引擎已被普通网民熟练应用,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只要懂简单的电脑知识,就会搜索。但在当时,搜索引擎还是新鲜事物,不被人们所熟知,只有专业人士才懂。世界上第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就是在1995年年初才成立的。搜索引擎,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的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流行一些网站分类目录查询,其中雅虎网做得很有名,可谓是这一类网站的代表。网站分类目录是由工作人员整理维护的,他们选择一些互联网上有名的网站,对这些网站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按类别不同分别放到不同的目录下,等用户查询时,通过一层层的不断点击来找到自己所要查找的网站。有些人把这种检索服务网站称为搜索引擎,但其实这并非真正的搜索引擎。

互联网上的万千信息就像一个个小岛一样,毫无秩序和规律,如果人们想从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就必须使用搜索引擎。可以说,搜索引擎就像一张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地图一样,随时供人查阅。正是基于这种优势,搜索引擎才得以在网民间迅速蔓延的。

国内大大小小的网站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网站公司成立,但也有不少网站面临倒闭,有的还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李彦宏和徐勇经过一番商量,确定了公司的赢利模式--做最好的搜索引擎卖给门户网站。

此时,合作伙伴有了,公司性质确定了,下一步就是解决资金问题了。李彦宏一向不爱开车,但为了自己的事业,他每天都会开着车去找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们游说,而徐勇也介绍了很多投资商给他。可以说,硅谷是一个商业气息特别浓厚的地方,这里处处充满着商战气息,也不缺少风险投资商。总之,只要你有好的创业项目,就会有人为你投资。

在李彦宏和徐勇的努力下,他们得到了三家投资商的支持。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二人的能说会道,关键在于他们看中了百度的中国概念、搜索技术优势和团队组合。他们相信只要有这三个因素,他们的投资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最终,李彦宏和徐勇选择了诚实合伙投资和半岛基金两家投资商。另一家投资商想单独进行投资,被李彦宏和徐勇谢绝了,因为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创始人对公司的管理。这一点是李彦宏在硅谷学到的经验,而事实也证明,他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

找到了风险投资商,李彦宏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情十分轻松。回首这段历程,连李彦宏自己都说:“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时候,更多的只是面临一些选择而已。”从北大到布法罗,再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都是幸运的,他像一个幸运儿一样被上帝宠着、护着,而当机会到来时,李彦宏也巧妙地抓住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多年的付出和积累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12月24日,李彦宏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当他把行李放好之后,虽然两手空空,却感到心头压力很大,他仿佛听见了祖国热切的召唤。此时,用技术改变社会现状的强烈愿望,又一次涌上了他的心头。

2.立志创业,开启自己的IT梦想

1999年年底,李彦宏和徐勇在中关村创建了网络公司,名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为公司选址的时候,李彦宏可谓是费了一番周折,考察了很多地方,包括海龙、太平洋、北大资源宾馆等。最终,他把地址定在了北大资源宾馆。当时,很多创业公司都设在了豪华的写字楼里,然而表面的豪华掩饰不住内在的不足,最终许多公司都因资金匮乏而倒闭。这让李彦宏感到一些危机和压力,但正是有危机和压力的存在,才促使着他努力前进。

在为公司取名时,李彦宏也酝酿了好长时间,最后当他想起那句著名的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忽然灵机一动,就有了“百度”这个名字!现在看来,百度这个名字仿佛就是为李彦宏的公司而准备的。

对于融资而来的120万美元,李彦宏非常珍惜,小心谨慎地使用着,本来这些钱计划使用半年,而李彦宏却做了一年的预算。正是由于他的稳健操作,才使得他们安全度过了互联网的寒冬。

北大资源宾馆位于中关村,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显然,这对创业之初的百度非常有利。

公司成立了,李彦宏紧接着开始组建研发团队。

李彦宏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内著名搜索引擎专家刘建国。当时的刘建国还是北京大学的副教授,担任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中关村专业人士协会项目管理分会委员,曾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可以说是国内IT业的名人。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天网软件就是由他主持开发的。另外,他还主持开发了第一个面向消息的银燕软件,而且该软件被广东省多家银行使用。

对于这种互联网界的名人,李彦宏岂能错过?一心要做好搜索引擎的李彦宏决定一定要把这样的人才拉到百度,与其共同创造一番事业。

其实早在1998年,李彦宏就和刘建国有过联系。1998年夏天,李彦宏受清华大学的邀请,来参加一个讲座。也正是在那时,李彦宏无意间发现了天网,然后通过天网知道了刘建国,当时李彦宏就记下了刘建国的电子邮箱。

武林高手都希望和高手切磋,李彦宏也很希望能与刘建国这样的IT高手面对面地交流。于是,李彦宏给刘建国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极力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参加这次讲座,同时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其面对面交流的意愿。但是不凑巧,刘建国因有事没能参加。就这样,两位业界精英错过了第一次见面机会。虽然未曾谋面,但李彦宏却深深记下了刘建国的名字。

1999年,李彦宏作出了回国创业专做搜索引擎的决定之后,给刘建国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问他是否愿意加盟百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刘建国一直致力于搜索引擎方面的研究,当然十分愿意,但同时他也有些犹豫,毕竟李彦宏的百度和北京大学这所著名高等学府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百度是否值得自己抛弃北大教授所拥有的一切优越条件呢?这个难题让刘建国一时间陷入了迷茫之中。

此时,刘建国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的去向。想起自己在北大的这几年,工作并不如意。北大教授的职位虽然不低,待遇十分优厚,但总不能让自己充分地施展才华。因为学校都是论资排辈的,这一行潜在的规则限制着刘建国,不能让他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说北大这个舞台根本就不适合他发展。刘建国曾经申请了一个项目,名为“863”,为了这个项目,刘建国付出了一定的心血,而且准备十分充分,技术方面也占据优势,但是在第二轮的审核中却被刷下。这让刘建国十分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最终,别人的一句话让他如梦初醒:“你只是一个副教授,即使技术再好,也没有资格!”刘建国知道这是论资排辈惹的祸,所以他只能低头认输。虽然在此之前他研发了极具影响力的天网,虽然他已是IT界的名人,但由于国内IT水平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在国内做得再好,他也很难成为世界计算机领域的先行者。

但是,刘建国喜欢挑战,他有股不服输的劲,这和李彦宏完全相同。刘建国不甘心就这样在北大待下去,他不喜欢北大的论资排辈,他要寻找更大的舞台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去影响更多的人。当他收到李彦宏的邀请时,冥冥之中感觉到他正在寻找的这个舞台正是李彦宏的百度。舞台虽然适合,但由于不知道舞台的背景,所以刘建国也不敢贸然前往。于是,刘建国决定先考察一番,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刘建国多次给李彦宏发电子邮件,都是询问关于百度发展的一些问题的,其问题非常尖锐、直接,可谓一针见血。而李彦宏每次的回答都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超前的思维,而且每一次解答都会让刘建国感到满意乃至惊喜。在一段时间内,这两位高手不断地通信,探讨关于搜索引擎技术及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几番探讨之后,他们发现与彼此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尽管如此,刘建国依旧有些担心,迟迟未作决定。

为解除刘建国的担忧,李彦宏把自己的简历发给了刘建国。刘建国通过各种关系多方调查关于李彦宏的一切--从李彦宏在北大学习到出国留学,再到Infoseek公司,刘建国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李彦宏人品好,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全球搜索引擎技术方面享有极高的名望……这些让刘建国很高兴,而到此时,他也知道该是自己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其实,让刘建国决定加盟百度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看到了搜索引擎技术的巨大潜力以及北大的局限性,而且他认为,自己只有投入实业,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价值,也才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影响更多的人。

刘建国经过慎重考虑后,在众人的反对之下递交了辞职报告。顶着家人和朋友们不理解的目光,刘建国加盟了还一无所有的百度公司,成为了百度公司在国内招聘的第一位员工。后来,在刘建国的介绍下,天网的周利民也加入了百度。

将军有了,下一步就是招兵了。最初,公司需要的都是技术人才,于是李彦宏选择到高校招聘。由于互联网行业是热门行业,所以想要招技术人才毫不费劲。李彦宏在北大和清华的论坛里发了几则招聘信息,当天下午,就有一群学生前来面试。最终,李彦宏确定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崔珊珊、北京交通大学的郭眈、北大研究生雷鸣、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王啸,他们是百度招聘的第一批实习生。虽然雷鸣现已离开百度,但他在百度时的工作却让百度人难以忘记,而李彦宏也称赞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百度公司的办公室设在北大资源宾馆的1414和1417两个房间,这两个房间都是套房,有利于办公。1417室是李彦宏和徐勇的办公室,除了办公桌之外,还有一个小会议室。而1414室则是工程师们办公的地方,该房间有一个桌子,上面常常放满了食物。虽然他们的办公场所极为简单,却充满着生机。

2000年1月3日,是百度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百度公司在北大资源宾馆召开了百度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七人,其中包括:李彦宏、徐勇、刘建国、郭眈、雷鸣、王啸、崔珊珊,后来这七个人被称为百度“七剑客”。在会上,与会者并没有大谈特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商讨了搜索引擎的框架。

用崔珊珊的话说就是,不经意间推开门,不经意间就走入了历史。从刚开始的七人,到现在的7000多人,从最初的北大资源两个房间到现在总建筑面积为91500平方米的百度办公大楼,只用了短短九年的时间,他们就缔造了一个关于互联网的神话。

3.艰难中前进,奏响创业进行曲

百度的创业就这样开始了。

李彦宏深知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就很难有好的发展。所以,李彦宏对百度的第一批员工规定了这样两条纪律--不许抽烟、不许带宠物。而这两条纪律,可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管理精髓,没有过多对员工进行束缚,从而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价值。

在美国公司,“不允许吸烟”就像在中国不带宠物上班一样不需要特别声明,美国人绝对不会在办公室里抽烟。但在中国的很多企业里,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抽烟”这一条,是针对中国国情制定的。而在中国公司里,“不许带宠物”上班就像在美国不许在办公室里抽烟一样不需要特别声明--中国员工会在办公室里抽烟,却绝对不会把宠物带到办公室里来。这区区九个字,就为百度定了位,即是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的公司。

起初,公司的结构十分简单,只有一个由刘建国领导的研发部,而李彦宏和徐勇则主要负责管理运营及销售方面的事。这样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搜索引擎的研发,尽早把产品推向市场。

但在当时,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有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了,如天网、悠游、Find等,但他们都是机器人搜索的搜索引擎,刚开始还比较实用,但当互联网信息不断增长之后,机器人搜索引擎就暴露出了许多的缺点,如速度慢、数据量少、用户耗费太多精力等。而一向追求完美的李彦宏,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创建百度的。

由此看来,百度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软件,但这在当时却存在很大困难。因为当时的百度,除了技术人员与技术理念之外什么都没有,所有的程序都要一行行地写出来,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这让百度员工感到有些沉重。

然而,百度的工作氛围非常好。公司里除了李彦宏和徐勇,其他人都刚从学校出来,思想单纯,关系也单纯,就是战友和同事,彼此之间很团结,很友好,没有钩心斗角、拉帮结派,所有的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做专业的搜索引擎,然后卖给门户网站。

可以说,创业初期没有不吃苦的,加班熬夜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通常,外面一片漆黑,而那两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却灯火通明,噼里啪啦的键盘声汇成美妙的音乐,为百度奏出了动人的创业进行曲。

毕竟人不是铁打的,一个晚上不睡觉可以,两个晚上还行吗?困得实在坚持不住了,他们就躺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如果实在太忙,又实在太困,那就用凉水冲冲脸,或者去外面抽根烟,如果大家都感觉太困,那就来个大合唱……

有时候,终于忙完一天的工作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已经进了家门,却又接到电话:快回来一下,有个问题需要解决。这时,工程师就会马上赶去公司。而有的工程师在公司一忙就是好几天,当下楼看到外面的风景时,不禁有一种重回人间的感觉。可以说,百度就像加足汽油的马达,从一开始就轰隆隆地响个不停,而且从未间断过。

小小的办公室里,凝聚着智慧的光芒、奋斗的力量。因为这是一群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有着对梦想的狂热追求,他们更是智慧的超人,不停地耕耘着思想。在这里,处处闪烁着思想碰撞的火花,郭眈曾说过,他最喜欢的就是和这里的一群聪明人说话,并会在不经意间产生灵感。正是这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无数次思想的交流,承载了百度最初的艰辛和汗水。

然而,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百度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软件终于问世了。值得高兴的是,这比李彦宏当初承诺投资人的六个月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产品出来之后就要找市场了,于是李彦宏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寻找自己的客户。经过多方努力,百度找到了第一家客户,那就是著名的硅谷动力。其实,李彦宏选择硅谷动力是有一定原因的,就像当初选择融资一样,他看中的是企业背后的价值。硅谷动力作为当时最著名的网站,具有一定的实力,李彦宏相信它一定能为百度带来无形的资产--硅谷动力一旦使用了百度的技术,就相当于为百度作了推广宣传。

2000年5月,当硅谷网站即将使用百度的搜索技术时,百度的全部人员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眼睛紧盯着显示器,屏住呼吸,因为他们知道,验证自己是否向成功迈出第一步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当第一个用户出现时,百度人异常激动,他们的办公室里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至此,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劳作,他们终于收获了果实,即他们有了实实在在的技术。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作产品推广了,于是李彦宏决定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2000年6月,也就是百度成立半年后,百度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为了确保本次发会布的万无一失,百度事先作了充分准备,但谁也没有想到,网络方面会出现问题(负责这次发布会的人员没有亲自确认网络是否畅通,造成了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尴尬)--就在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的时候,网络突然中断,而失去连接的网络就等于废物。

没有了电脑的演示,仅凭李彦宏的一番介绍,是无法让原本对搜索引擎一头雾水的记者们明白的。此刻,百度人员心急如焚,李彦宏更是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在接下来的记者提问时间里,尽管主持人一再提示,还是没有记者举手发问,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搜索引擎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李彦宏到底是做什么的。所以,他们也就不知道该问什么,该写什么。百度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就以这种局面结束了,而这一次新闻发布会也被载入了百度的历史。

但新闻发布会的失败并没有动摇李彦宏及百度人前进的决心。虽然百度将这次打击看做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从此以后,百度每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李彦宏都会想起让他难忘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之后,百度把全部力量都放在了对产品和客户的拓展上。2000年8月,百度成功拿下了作为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站,紧接着新浪、网易、263等大中型门户网站都成为了百度的客户。

至此,百度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满怀信心高唱凯歌,并信心十足地准备迎接最亮最美的明天。

4.在寒冬中绽放春意

在2000年左右,计算机“千年虫”(Y2K)的出现为各行业带来了一片恐慌。银行等金融机构率先提高了对IT的需求,紧接着各个企业对IT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此种状况引发了一大批网络公司的成立,从而加速了互联网泡沫的累积。许多刚刚成立的公司都尽量让自己和网络沾上边,无论企业的真正业务是什么,都要在公司名字后面加上“.com”,或者在公司名字前面加上“i”或者“e”。

虽然现在看来这有点幼稚可笑,但在当时,这却为很多企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样做能使企业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而且能够快速上市,甚至使新股票热销,股价不断上涨。这是因为,新企业成立之后,会加大公司各项支出,并且大量地招聘员工,不惜一切代价地提高公司的营收数字,而有了这些他们就可以申请上市,然后再抛出股票套现,从而套得一笔惊人的财富。正是由于这些所谓的“.com”公司的不断成立和上市,造成了网络泡沫的破灭。

2000年,对于互联网来说是个寒冬之年。从3月开始,纳斯达克股市开始急剧下滑,3月超过5000点,6月却跌到了3000点,到了年底则跌破了2000点。至此,美国股市开始崩溃,各大门户网站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曾被投资者当成宠儿的网络股再无人问津,本来计划有11家互联网企业上市,但最终上市的只有两家,其他九家由于销售额度或资金不够而无限期延长了上市计划。中国的新浪、搜狐等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也遭到狠狠的打击,而网易的股价也是一跌再跌。许多风险投资商倾家荡产,输得惨不忍睹。美国各大互联网公司也大举裁员,以致成千上万的IT人才失业在家。

受国外互联网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也进入了寒冬季节。一些新开业的中小网站经不起寒冬的摧残,纷纷关门大吉。中国互联网业呈现出一片冷清惨淡之象。

然而,此时的百度看起来还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员工们埋头苦干,认真研究,一切运作正常。但李彦宏知道,这一切都不会太长。由于不停地扩大市场和公司一系列的运作,最初融资的120万美元快用尽了,如果在此之前融不到第二笔资金,刚有业绩的百度无疑会后路断绝。因此,李彦宏认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进行第二次融资。

那么,为什么要在钱还没有用完的时候就准备融资呢?对此李彦宏表示,如果等你把所有的钱花完了,那么在你急需用钱来救命的时候,就很难与投资者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那时你的地位、身价等一切都会低人一等。

在当时互联网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融资无疑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几乎所有的投资人对互联网行业都不屑一顾,甚至避而远之,因为这是个无底洞,谁也不愿意再投钱。前几个月还一片风光的网站,几个月下来不是处于半睡状态就是趁早关门,因为它们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撑。

面对这种情况,李彦宏十分镇定,他没有像其他老板一样不顾一切地一味追求融资金额。他说,百度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毫无选择地融资,否则,最终受伤害的还是百度。因为投资商投钱进来之后,就会拥有一定的股份,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运作。所以一定要全方位地慎重考虑,不能仅仅为了取得眼前的融资,而忽略了以后事关公司发展的长远大计。

每一位投资商都有精明的头脑,在当时互联网行业的恶劣环境下,谁也不想让自己的钱打水漂。因此,想让他们掏钱投资百度,其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但李彦宏还是不断地向他所选择的投资商们苦口婆心地介绍、劝说,用各种方式证明百度的潜力及未来的美好,而换来的却只有投资商们的摇头摆手。

对此,李彦宏有些失望,他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他还是咬牙挺过来了。

诚实合伙投资公司出于对李彦宏的信任和对百度未来的判断,为百度找到了第二笔融资的公司,即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该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对百度进行了一番细致、全面的观察之后,决定把资金投给百度。喜讯接二连三,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确立了投资意向之后,又有一位投资商IDG也要投资百度。李彦宏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百度美好的明天。

2000年9月,李彦宏收到了由德丰杰和IDG共同投资的1000万美元。德丰杰的负责人称赞李彦宏的百度是一家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公司;IDG的负责人说:“我相信李彦宏的魄力和能力,在他的领导下,百度一定能够发展起来。”事实证明这两家投资商的眼光没错--后来百度上市之后,他们获得了百倍的回报。

收到这笔资金之后,李彦宏就召集了公司全体人员,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在大家一阵欢呼之后,他又马上宣布了更让人激动的消息:公司的全体员工涨5%的工资!从此以后,员工们的干劲更足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百度发展了,个人才能更好地发展。

虽然资金到位了,李彦宏却又为公司缺少搜索引擎技术人员而发愁。当时在中国,真正懂得搜索技术与产品的人才并不多,百度作为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相当专业的队伍。但如何寻找这方面的人才来组建队伍呢?李彦宏把这个重任放在了王湛身上。王湛当时是百度的市场经理,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及制定百度现有产品的改进策略等工作。为尽快搜索到这样的人才,王湛提出在网上成立一个由关心中国搜索引擎的网友组成的搜索俱乐部,以此为平台,共同探讨中国搜索引擎的发展,从而笼络一部分人才。

这个成立搜索俱乐部的计划很快得到了李彦宏的同意,于是王湛给所有员工发邮件,招募俱乐部成员,同时在百度网页服务器上架设了论坛。经过一番筹备,搜索俱乐部开始运作了。

结果也正如王湛预料的一样,搜索俱乐部为百度聚拢了一批对搜索引擎技术及产品感兴趣的中国网友。他们在俱乐部上发表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看法,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让王湛受益不小。百度前任产品副总裁俞军,就是通过这个搜索俱乐部被王湛发现,从而加入百度的。当时,俞军的网名非常显眼,叫“搜索引擎9238”,他经常在搜索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对百度提出了不少建议。王湛把他写的建议转给百度的技术员,根据这些意见修改百度产品。王湛知道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搜索引擎技术天才,后来当王湛看到“搜索引擎9238”写的极度热爱搜索引擎的求职信时,便邀请他加入了百度。

面对互联网的寒冬,百度阔步向前,在寒冬中绽放春意。此时,好产品有了,好团队有了,而且产品销售量也在不断提高,百度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但世事难料,谁也无法预知明天,等待百度的将会是什么呢? yEyhMd/p9YRrt6KEoAK/uKW/qZ60SpyxzOu952DF1R8157/PYoHiB3273M5016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