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追风少年,在青春岁月里的激情奋斗2

5.留学美国,在艰难中寻找自己的梦想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地,也一直是全球计算机学界的大本营,所以,能到这里留学对热爱计算机的李彦宏来说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在当时,能出国留学的人寥寥无几,作为北大才子的李彦宏,其实就是看中了美国最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才选择到美国留学的。于是,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位有为青年来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

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成立于1846年,1962年并入纽约州立大学系统,1989年受邀加入美国大学协会,被归为博士研究综合型大学,并被列为全美明星级大学,声誉卓著。该校是美国最早开设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校之一,早在1980年,学校就将配有大型计算机的实验室开放给本科生使用。同时,布法罗大学还是因特网发展初期美国东部的重要支点。

李彦宏初到美国当天,正值圣诞节,街上被装点得十分漂亮,大街小巷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氛,这无疑让李彦宏对这儿增添了几许好感。刚来美国,李彦宏并没急着去学校,而是在姐姐的陪同下,在美国各地游玩了一番,直到全部游览完之后,他才来到布法罗纽约大学。

作为北大骄子的李彦宏心里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并非布法罗纽约大学,而是美国计算机专业的名牌学校。也就是说,布法罗纽约大学只不过是李彦宏的一块跳板。他想先在这里熟悉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以及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然后再去申请美国的名牌大学。这就是心存高远、不甘落后的李彦宏,他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绝不输给任何一个人。

但事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学习的压力就使李彦宏措手不及。原来他认为,像英文写作、高数、历史、地理等这些基础课是自己的强势课程,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可结果一上课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自己的英语同老师的英语比起来,差别太大。课堂上老师都用英语,而且说得非常快,常常是没等李彦宏反应过来,老师就开始接着说下句。至此,李彦宏傻眼了,骨子里的优越感顿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布法罗的冰天雪地。

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方面,中国学生优于美国学生,但在计算机方面,中国学生却远远落后于美国学生。美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热爱学习,而且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极富创造性,这无疑加大了李彦宏的压力。

然而,更让李彦宏苦恼的是,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他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同样一个程序,美国同学用两三个小时就能做完,李彦宏却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很费劲地完成。面对这些,教授们对李彦宏失去了信心,感觉北大的这个高材生太一般。以前无论在阳泉一中还是在北大,都是别人向李彦宏询问答案,抄李彦宏的作业,而如今在布法罗,事情完全颠倒了过来,面对怎么也解不开的疑难问题时,李彦宏不得不请教别人。其实,对这位北大骄子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要他说一句“你帮我看看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之类的话,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但李彦宏骨子里不认输的性格却使他不允许自己落后或者失败,即只能前进不许后退。如果课堂考试不能通过,那留学生涯就会以失败告终,而在李彦宏的人生字典里还没有“失败”这两个字,所以,为了不后退,他只能努力。

于是李彦宏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像高考冲刺和备战托福一样拼命。他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然后熬夜编写程序,或者补习落下的功课。另外,他还从书店买来许多教材,开始自学。白天上课时,李彦宏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录下来,晚上再反复听录音,往往是一次录音听七八遍才能搞懂里面的内容。因此,他把吃饭睡觉的时间减到最少,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用在学习上。每到周末,同学们都出去玩,而李彦宏没有周末,陪伴他的只有浩瀚无边的书海。这是每一位想前进不想后退的中国留学生必须经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留学生涯递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虽然李彦宏把学习安排得很充实,但生活方面他却不知所措。学习对他来说虽然有压力,但他却喜欢这种压力,因为在他看来,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竞争、生存。但生活上的柴米油盐却成了他的难题,面对住房、吃饭、购物……这些烦琐之事让他应付不来。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靠自己去做,如要学会与美国邻居相处,试着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交水电费、房租,买米、盐等。如果是在中国,这些事情不用自己操办,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而在美国,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否吃饭了,是否上课了,更没有人关心你是否会受凉,会不会吃不饱、穿不暖,这所有的一切让李彦宏体会到了孤独。

此时,李彦宏特别怀念以前的日子,因为无论在家还是在北大校园里,他只管学习,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操心--在家有父母为他操心,而在北大校园里,宿舍、食堂都是安排好的,从来不需要考虑交多少水电费或者什么时间交。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的李彦宏,一个人到了国外,除了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要面对生活上乱七八糟的事情,这让李彦宏有些应付不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独力生活的能力实在太差了。对此,李彦宏不得不告诉自己,一切要从头开始。

李彦宏租住的地方是一栋拥有七八十年历史的旧别墅,由于历史久远,所以一切设施都很陈旧,整个屋里散发着一股破东西发出的怪味。一开始李彦宏从北大宽敞明亮的宿舍住到这个破烂不堪的地方,心便凉了一大截。与想象中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在美留学会住上如此的“豪宅”。就是这样的房子,李彦宏也只是住了一个小房间,其他的房间则被别人租了。所以,厨房、卫生间等都属于公共设施,同样,水费、电费、取暖费等需要大家平均分摊。但既来之则安之,李彦宏知道自己必须先学会适应。

就这样,李彦宏一方面全力以赴地应对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应对生活上的压力,但这两者却让他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多年之后,当李彦宏回忆起留学的那段时光,曾感叹道:“虽然苦,但这种苦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有了不同的体验,从而感觉这也是一种幸福。”

6.漂在华尔街,三年不虚度

大多数留学的学生都会在暑假里选择打工或者实习,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更为关键的是,这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大部分的留学生都家境优越,从小没有吃过苦,而打工则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为他们以后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李彦宏的选择则都带有目的性,他不仅是想挣钱,更是从长远发展着眼,选择那些能锻炼自己才干的实习机会,最好是与计算机有关的,而不是单纯出卖体力。当然,也有一些留学生选择去餐馆刷盘子,每小时挣六美元,一天下来收入非常可观,而李彦宏却没有这样选择,虽然他也需要钱。

他每天都会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只有看到适合自己的公司,他才会投简历,不像有的学生那样乱投简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之后,他找到了一份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待遇也不错,而后来李彦宏才知道,这家公司原来属于日本松下公司。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个人的一些独特见解,松下公司总裁感觉到这个中国留学生不一般。但真正引起松下总裁重视的,是他在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特殊贡献。因此,在李彦宏结束实习要回学校的时候,松下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做兼职。后来,李彦宏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发表了光学字符识别效率算法的相关论文。而在实习期间就有如此成就的李彦宏,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在其他人的眼中,像李彦宏这种人才,以后的路就是一条光明大道--博士、教授、学术权威人士。这条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甚至为了能走上这条大道,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但是,李彦宏不想顺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他意识到自己不喜欢理论性的东西,而是喜欢一些实际的研究。在松下实习期间,他就喜欢看商战故事,比如IBM、微软等巨头企业之间的“战争”。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这正是李彦宏喜欢的,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刺激和冒险。

出国留学拿到博士学位,获得一份收入可观而又稳定的工作,这正是中国的许多留学生所盼望的,但李彦宏却放弃了攻读博士的机会,而是在1994年,开始进军工业界。当然,作出这种选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而李彦宏也是在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他说,在学术界研究的东西仅有少数人能懂,而在工业界做出的东西则能让5000万人来使用,两者相比,工业界更能让人产生激情。其实,这也正是李彦宏后来提出的“技术改变生活”的精髓所在。

李彦宏把自己放弃读博士而投身工业界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导师,这位开明的导师并没有阻拦和劝说他,而是同意了李彦宏的选择。之后,李彦宏离开了学校,进入了道·琼斯子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在学术上具有较深的造诣,并曾在贝尔实验室作过多年的研究。当时他看中了李彦宏的技术实力,对李彦宏非常赏识,并极力邀请。于是,李彦宏便应邀进入了这家公司,担任高级顾问之职。

当时正是全球互联网行业开始商业化之时,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网络系统,而李彦宏的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当时他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非常火爆。至今,华尔街的各大公司网站还在应用这套系统。

正是由于当时的李彦宏接触了大量的金融新闻,才使得他具备了商业思维,拥有了商人的智慧。不知不觉中,他学会了用商业的眼光去衡量一切事物,包括自己的人生和价值。他坚信技术可以改变生活,而也正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他获得了超链分析专利。

1996年4月,李彦宏参加了一次关于信息检索方面的学术会议,但他对这次会议的内容毫无兴趣可言,虽然表面上看他是在倾听,实际上他却在思考自己的问题。突然,他两眼放光,整个人显得很激动,因为一个灵感闯入了他的脑海,那就是超链分析,即把科学引文索引的机制跟web上的超级链接联系起来。会议结束之后,他马上开始了这项研究,而经过一番努力后,他把想法变成了现实,并做出了一个搜索引擎的演示版。这在当时轰动不小,美国各大媒体都作过报道。

对此,李彦宏感到很兴奋,他仿佛看到了这项技术带来的无限光明。于是他告诉老板,应该做搜索引擎,这个市场非常广阔。可老板虽然为了不让一脸兴奋的李彦宏扫兴而口头答应,却并未付诸行动。当时李彦宏所在的公司已被道·琼斯收购,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做《华尔街日报》网站,而李彦宏则负责《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老板认为,编辑和记者是公司最重要的部分,相比之下,软件设计和技术工程师就不那么重要了,技术工程师在这家公司的发展是受限的。

直到1999年7月6日,这项超链接技术才获得了美国专利。超链分析是新一代搜索引擎的关键技术,现已被世界各大搜索引擎所采用,而李彦宏则是这项技术的唯一持有人。

1997年,李彦宏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正是这次会议,让他的才华充分展现在了众人面前,促使他登上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参加这次会议的成员,都是来自微软、Infoseek等公司的互联网专家。李彦宏为了向业内人士分析超链技术的广阔前景,把自己的演示系统带来了。他一开始演示就引起了各位专家的兴趣,所以此时专家们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李彦宏身上--他们意识到这套系统威力无比,因为它不但带有极强的指向性,还能自动摒弃垃圾网页,从而提高浏览网页的速度。而这项技术在当时的互联网领域,是绝对领先的。

经过这次展示,李彦宏备受关注,并受到众多互联网公司的邀请。最终,李彦宏选择了Infoseek公司。这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老板一语道出了李彦宏的心声--他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最大的荣耀就是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使用自己的技术,用技术改变生活。这些话正合李彦宏的心意,从而打动了李彦宏。接下来,李彦宏便去Infoseek公司进行讲演。一场精彩的讲演下来,李彦宏感受到了众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在以前的公司从未有过的--这是对技术创新的尊重,也是对他本人的尊重。

1997年夏天,李彦宏满怀信心地来到了Infoseek公司,他要在这里大干一场! QV9Qq7sPu5Koa84hzZbawpRsrtsC850QWU6cJU1ozpIVgDd4ORQ0iBX9sDjKKQ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