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彦宏传
张丽

第一章 追风少年,在青春岁月里的激情奋斗1

1.李彦宏的童年往事

1968年11月17日,李彦宏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市的一个工人家庭。由于他的父母都是晋东化工厂的普通工人,所以家境一般。其实,在李彦宏出生时,上面已有三个姐姐,而由于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所以被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享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妈妈经常让姐姐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喂鸡、捡菜、洗衣服、做饭等,却从不让李彦宏干这干那,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别太贪玩。虽然如此,姐姐们却没有因为妈妈的偏心而讨厌弟弟,相反,她们也特别喜欢这个机灵的弟弟,而且无论在哪方面,姐姐们都让着弟弟。

小时候吃苹果,姐姐们会把苹果皮削下来留给自己吃,而把苹果肉让给李彦宏吃。尽管姐姐们吃的是苹果皮,但看着弟弟吃的那股高兴劲,她们还是很高兴。由于姐姐们疼爱李彦宏,所以李彦宏有些依赖姐姐们,以至于姐姐们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还和姐姐们一起玩女孩子常玩的游戏,像丢沙包、跳皮筋、过家家等。或许是受此影响,成人之后的李彦宏性格温和、细心,还有点女孩子特有的腼腆,甚至可以说,工作中他讲民主自由平等、关心员工的作风,是与他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有关系的,更与姐姐们的宠爱有关系。当然,除了和姐姐们一起玩之外,李彦宏身上特有的男孩子的天性也会促使他找一群玩伴,他们一起荡秋千、弹玻璃球、捉迷藏等,而且经常是从早玩到晚,直到姐姐喊他回家吃饭时,他才一身是泥脏兮兮地回家,然后吃饭、睡觉,次日再继续这样自由的生活。

小时候的李彦宏喜欢寻找刺激--对于每一种刺激的活动,他都有尝试的渴望,而游泳就是其中一项。在李彦宏小的时候,他家房子的外围有一个湖,每年夏天都会有许多孩子来湖里游泳,其中就有几个孩子溺水而亡。因此,李彦宏的父母从不允许他去湖里游泳。但出于好奇和寻求刺激,李彦宏还是会趁父母不在家时偷偷地去湖边玩耍,或者是到湖中游泳。也许正是由于天生爱寻求刺激的秉性,才有了今天的百度和今天的李彦宏。

孩子们的游戏对于大人们而言,可能很简单很无聊,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它们却是极有趣的活动,而且从中孩子们还能学到不少东西,而这些东西远比大人的教育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认可。而童年时代对于李彦宏来说,除了自由地玩就是玩得自由。他自己都说,小时候的他根本没有什么理想与志向,他只是和其他玩疯了的孩子一样,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但却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忙什么,只不过是“随大流”而已。

在李彦宏八岁那年,他被父母送到了当地重点小学--“阳泉一小”,但当他对这个陌生的地方熟悉了之后,父母却要搬家了,李彦宏也不得不转学。于是李彦宏被转到了晋东化工厂子弟学校,由于这里的老师们知道李彦宏是从重点小学转来的,所以特别看重他。但后来由于李彦宏的淘气和经常打架,多少让老师有些失望。

李彦宏从小被父母宠着,被姐姐们爱着,自然是受不了一点委屈,加上他身高体壮,难免会打架。但他打架也不是特别野的那种,只是淘气。由于身高优势,李彦宏成了班里的纪律委员,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长得比较高,老师觉得拿我来管那些调皮的孩子比较有效果。”

倔强的性格让李彦宏有股不服输的劲,他不想让别人对自己说“不”,不想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就是凭着这股韧劲,李彦宏拼命学习。但在李彦宏身上却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如果哪个老师表扬了他,他就会好好学习,而哪个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在课堂上捣乱。很快,这一点便被老师们发现了,为了不让他再调皮,老师们抓住他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尽量地表扬他,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无疑,学习进步了就会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而这也就使李彦宏不好意思再打架了,也因此他的“官职”不断攀升:从纪律委员到副班长,从副班长到班长,从班长到少先队队长,而这些令无数孩子羡慕的“官职”也让李彦宏很有成就感。

读小学时的李彦宏不但喜欢数学,也喜欢文学,喜欢读书。中国古代典籍中非常有名的历史演义《东周列国志》,可能有许多成年人都未曾看过,然而他却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了。而且他特别盼望上作文课,因为老师经常把他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上阅读,读完之后,老师还会把较好的语句重点加以说明。而这些都会让李彦宏感到特别荣耀,特别自豪。因此,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就多读书,用心写作文,几乎每次他都能如愿以偿。而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李彦宏对文学的热爱也越来越浓烈。

其实,直到现在,李彦宏依然热爱阅读诗词。在每天忙完工作之后,他总会静下心来阅诗赏词,因为他认为这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也只有此时,身心才能得到完全放松。李彦宏的公司名称“百度”,就是他读到宋词《青玉案·元夕》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后偶获灵感而来的。

童年的李彦宏在学习和玩耍中不断地探索,总是会对新鲜事物抱着极大的兴趣,而且无论学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还能将认定的事情都做好。曾经他喜欢上了集邮,可以说集邮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于是他很认真地四处搜集。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在山西省举办的邮展大赛中获得了大奖。而后他又爱上了下棋,茶余饭后,他总爱挤在下棋的人群中,研究他们的一招一式,并向棋道高手请教。时间一长,他在下棋方面也技艺大长,而且在街头巷尾的人群中,他还经常给人支着,甚至为人指点迷津,由此人们也就渐渐知道了这个人小鬼大的“下棋小将”。后来,由于父亲常带他去看戏曲电影,他又迷上了戏曲,被戏曲里打打杀杀的精彩场面及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服装所吸引。从迷上戏曲起,家里的床就成了他的舞台,他在上面摆开架势,模仿戏里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停地“挥马扬鞭”,指挥着“千军万马”。虽然这个舞台很小,也没有道具服装,但他模仿得却相当认真--他把床单围在腰间当战裙,把一根烧火的棍子当作枪,一个人在小小的舞台上尽情地表现着脑海中的画面。尽管没有观众,他却也表演得十分投入。

后来,山西阳泉晋剧团开始招生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彦宏便兴冲冲地去报名。当时,老师从他的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种灵气,感觉这个孩子身上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于是李彦宏被录取了。

然而,很多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李彦宏也是如此。一段时间之后,李彦宏对戏曲渐渐失去了兴趣,但最终让他彻底转变学戏想法的,是他大姐考上大学这件事。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李彦宏的大姐经过努力学习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而这引来了众人无比羡慕的目光和赞叹。正是在人们的一片赞叹之中,李彦宏明白,学戏没有学习那么引人注目,只有考上大学才会被人们称赞。于是,他收回了浮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而且发誓一定要像大姐那样,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李彦宏不禁感叹幸亏自己当年放弃了戏曲,不然就不会有今天的百度,也不会有如今的李彦宏,有的仅仅是一个不出名的戏曲演员。用他的话说即是:“当年放弃戏曲挺好,毕竟还是技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对于李彦宏学戏曲的这段插曲,曾有人作过这样的分析--其实李彦宏内心真正喜欢的并非戏曲,而是那个能让他站在上面表演的舞台。因为只有在舞台上,他的才华才能被展示出来,得到台下观众的认可,以此感染更多的观众,而这和百度现在的理念“用技术改变生活”的道理其实是相同的。

如果用另一种思维去理解李彦宏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从集邮到下棋,然后再从学戏到学习,就会从中发现他的宝贵之处:他从童年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搜索”,认准了就去做。李彦宏的童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爱好,并且都没坚持多长时间,那都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的,直到认定了学习才是自己的最佳方向时,他便开始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

李彦宏是一位十足的名人,但他的童年却和其他的明星大不相同。很多明星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父母安排学钢琴、舞蹈、书法、小提琴等,而与之相比,李彦宏的童年是自由、快乐、轻松的--他不用被家长监督着、强迫着学这学那,也不用早早地背上学习的包袱,而是自己想学啥就学啥,全凭自己的感觉找方向,而且他的思想上没有压力,学起来就会更加轻松,从而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直到现在,每当李彦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仍是一脸的向往与陶醉。

2.中学时代,顽皮少年立下远大志向

中学是每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大部分人一生的学业都是从此时开始铸造的。总之,中学时期对人一生的影响极大。李彦宏的中学时光,就被他认为是宝贵的黄金时期。可以说,此话也确有一番道理--如果不是因为他当年的刻苦努力,又怎会有他今天的一番成就呢?

李彦宏初中时就读于山西阳泉兵工厂的子弟学校,由于这所学校属于企业办学校,所以教学水平一般。这里的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都去上技校学一门手艺,然后结婚生子,延续着父辈的生活。对于考重点高中,他们想都不敢想。其实,不仅这些学生没想过,甚至连老师们都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会考上。

中学时的李彦宏只知道下棋、玩耍,毕竟是男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对李彦宏来说,玩是最大的快乐,阳泉一中还未深入到他的内心,或者说他根本没意识到阳泉一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赢一盘棋的感觉实在太妙了,要比考阳泉一中有意思得多。更让老师气愤的是,在临近中考的前几个月里,李彦宏还利用课余时间跑到街上和别人下棋。为此,李彦宏招来了老师的一顿痛训斥:“眼看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你怎么还不抓紧时间好好复习呢?你看别的同学上课时学,下课时也学,你却还有心思跑去下棋,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当时李彦宏还特别不服气,心想:“上课时我认真学习,下课后还不能放松一下呀?”看到李彦宏不服气的样子,老师扔下一句话就走了:“像你这样的学生,永远都进不了重点高中的大门!”

听罢此话,李彦宏看着老师远去的背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不服输的他当时就憋了一肚子气:“我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让你看看!”

后来,当李彦宏以优秀的成绩考上阳泉一中时(并且还是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进去的),这位老师感到很吃惊,当他第一眼看到录取通知书上有李彦宏的名字时,不禁擦了擦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然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位当年不爱学习的孩子,竟然用科技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现状,成为了世界级的网络精英人物。

当年,李彦宏听到老师扔下的那句话,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就抱定了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的决心,天天努力学习。他虽然表面上不慌不忙,可在背后却狠下功夫。教室里紧张的学习气氛不断地提醒着他,同学们的刻苦用功也时时激励着他。他知道,如果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不能像姐姐那样考上大学,而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自己再也走不出这个城镇,就会像父母那样,身着蓝色工作服,当一辈子工人。

想到这些,李彦宏的心里便有些沉重--他可不想当工人。面对这些压力,李彦宏的脸上再无往日的轻松与欢笑,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沮丧与紧张。

李彦宏的三个姐姐都是从阳泉一中毕业的,看到弟弟这个样子,感觉有点可笑,于是她们说道:“考阳泉一中还用这个样子吗?用不着愁眉苦脸的,我们都是从那里出来的,这么看来你真是不行!”

老师之前的那句气话,再加上姐姐们的这句玩笑话,将李彦宏的能量彻底给激发出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用实力赢得精彩,从而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而也正是这些话点燃了李彦宏的斗志,最终改变了李彦宏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彦宏从容而淡定,学习起来井然有序。他根据学科的不同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从复习到答题,都做得一丝不苟。除此之外,他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难题,他就会认真细致地多次解答,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他不求多,而是认真总结每一道题的错误,如此一来,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再出错了。

正是有了这一步步努力的基础,李彦宏最终才能扫清障碍,金榜题名。他的考分位列学校总分第二名,且与第一名仅差0.1分,这个成绩使他顺利进入了重点学校--阳泉一中。

进入阳泉一中之后的李彦宏一下子成长了许多,玩已不再是他的最爱,因为他感觉到学习才是他最大的快乐。他明白,这所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冲着大学而来的,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出局。由于努力,他的成绩很优秀,并且文科和理科不相上下,然而这却为他以后选择学科增加了一点难度。

李彦宏喜欢文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从未改变过,因而他的语言功底相当深厚。李彦宏有一个习惯,即喜欢收集优秀作品。他有一个小本子,上面积攒了很多诗人、作家的优秀作品,在学习之余,他就会拿出小本子欣赏一番,几乎每次都会别有一番感受涌上心头。但当时的社会风气重理轻文,认为学文没有前途,只有学理才能走遍天下。根据当时高校招生现状和就业形势,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选择理科,以致重理轻文思想就像重男轻女一样特别严重。当然,李彦宏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坚持让李彦宏选择理科,但李彦宏决定抛开兴趣因素和父母意愿,通过成绩单来决定到底是选择理科还是文科。成绩出来之后,文理科成绩相当,这一下可愁坏了李彦宏,自己到底该选择哪一科目呢?

为了作出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他在各班作了一个调查,发现每个班里的尖子生都选择了理科,而最终在老师的建议下,李彦宏也选择了理科。李彦宏说,他之所以选择理科,是想为自己寻找一些竞争对手,因为在他看来,有对手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但这些竞争对手并非敌人,而是共同进步的伙伴,他们会给自己双倍的力量,鼓舞自己奋进。

作为重点中学的阳泉一中,配备了几台计算机以备学生学习之用,但数量有限,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所以只有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成为计算机学习小组的成员。李彦宏就幸运地在这其中。

在当时来说,计算机可谓是绝对的高科技,一般人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见过了。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李彦宏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计算机,这种喜欢远比下棋要强烈得多。坐在计算机前面,李彦宏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但一节课结束之后,他就不得不恋恋不舍地与计算机告别。与计算机亲密接触,成了他每天最盼望的事情。

在李彦宏上高二时,山西省教委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一次计算机编程大赛。其主要宗旨是为了适应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学校里计算机方面的尖子生,李彦宏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而随后又顺利进入了太原总决赛,可是在太原总决赛上,李彦宏却失败而归。

可以说这一次太原之行,对李彦宏的打击非常大。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苦心练习,为什么最终却只换来这种结果。他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太原的大街上走着,思索着到底是为什么?这时他偶然看到一家书店,便走了进去。在书店里,李彦宏看到一排排关于计算机的图书,它们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科学与技术”的书架上。两节长长的书架上摆满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书,几乎全国各地出的计算机方面的书都囊括在内,这是阳泉的书店根本没法比的。而围在书架旁边的年轻人大都和李彦宏年龄相仿,他们还一边看一边相互讨论。看到这儿,李彦宏突然明白自己这次失败的原因了--阳泉的条件太差,自己与他们相比,根本不可能取得名次。

鉴于客观事实无法改变,李彦宏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北大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但是,这种放弃只是暂时的,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也可以说,暂时的放弃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拥有。其实,他是在寻找或者创造一个更合适的平台,使每个人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骨子里好胜的李彦宏不允许自己在起跑时就落后于别人。

3.高考路上,斗志昂扬,终于圆了北大梦

李彦宏在经历了太原总决赛的失败之后,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北大!

众所周知,决心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会督促着你奋发前进,而且在面对困难时,它还会支持你、鼓励你,让你的人生放射光芒,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然而,李彦宏的决心并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的,而是先在脑海中酝酿了很久。事实上,自从考上重点高中后,他就有了这种想法,特别是当姐姐们都考上了北大之后,这种想法就时时出现在李彦宏的脑海中,并促使他最终下定了这个决心。

李彦宏的大姐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后来他的三姐又考上了北大,这些都源于李彦宏父亲的影响。李彦宏的父亲从小受过私塾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对语言和文字有着一定的修养和功底,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孩子们。就这样,李彦宏的大姐影响了二姐,二姐又影响了三姐,三姐又影响了李彦宏。

李彦宏第一次去北大是在高一暑假,他是同三姐一起去的,那种感觉是李彦宏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在那时,他就深深喜欢上了北大。几天之后,该回家了,姐姐和男友去送李彦宏,姐姐的男友由于学习紧张没有抽出时间陪李彦宏好好在北大玩而表示歉意,而李彦宏却笑着说:“没什么,两年之后我要以北大主人的身份回来,这里,就是我的梦想!”三姐及其男友听后,一起为李彦宏加油,而他们也相信,争强好胜的弟弟一定会说到做到。

一时间,考上北大成了李彦宏的青春誓言,而且为了这个誓言,他开始全力以赴。

高考,是大多数人都有的正常的人生轨迹,参加高考既是人生的转折点,又是对个人的一种考验。过了这个坎,不管进不进大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会感触颇多。可以说,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桥的对面很可能就是幸福。然而,要想安全走过这座独木桥,就必须要经过一番磨炼。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座桥上摔下来,而成功到达彼岸的却只是少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付出的越多才会收获越多,不经历风雨是看不到彩虹的。

李彦宏深知,面对高考,他只能赢不能输。天生不服输的性格也影响着他,使他坚定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赢!

很多事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艰难。为了目标,李彦宏付出了双倍的努力。

临近高考时,李彦宏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勤奋--当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他已早早地起床看书,而当其他同学上床休息时,他却依旧在挑灯学习,直到深夜。此外,他还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在计划中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几点开始读书,几点睡觉,一天做多少道试题,复习什么内容等,都有详细安排。他用知识武装自己,做到满怀信心地迎接每一场模拟考试。仅半年时间,他光是用来总结错误的本子就用掉了五六本,并且都是那种大本子。在当时,这些大本子可是他的一笔财富。

有一次,李彦宏感冒了,吃过药之后,他仍然坚持上课。因为上午有一次模拟考试,他想知道自己付出的汗水到底能收获多少,就拖着病重的身体咬牙坚持,比别人提前十分钟交了卷。而交了卷之后,他就一下子趴在桌上再也不想起来了。最后,他被老师和几位同学背回了宿舍,但这一次他的考试成绩却是名列全班第一。在得到这样的结果之后,李彦宏深知,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而多一些付出就会多一份回报。

很难想象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就是当年那个在下课后和别人下棋、打闹的小学生。现在的李彦宏已经真正长大了,他像个男子汉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着,奋斗着。他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完成每一次作业,梳理好每一次考试思路,他像所有积极向上的学生一样耕耘着自己的梦想。记得一首歌中唱道:“即使没有人为我鼓掌,我也要歌唱,即使我没有坚硬的翅膀,我也要飞翔。歌唱,才能拥有希望,飞翔,才能找到光芒……”面对高考之路,李彦宏唱响了自己的人生赞歌。

任何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同样,李彦宏在一番付出之后,也收获了美好的回报--他以阳泉一中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在誓言兑现的当天,李彦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跳了起来。尽管他知道当初的誓言一定会实现,但当它真正到来的那一天,李彦宏还是很激动、很高兴。

想着即将要投入北大的怀抱,李彦宏失眠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值得怀念和回味的。然而,考上北京大学则是他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北大,那个让李彦宏充满太多憧憬的地方,正张开臂膀等待着他的到来。

4.北京大学,奋力拼搏的新地方

1987年9月,李彦宏以北大学生的身份来到了著名的北京大学,成为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87级的一名新生。

再次来到这里,李彦宏感觉好极了。上次他是以游客的身份来这里观光旅游,而此次却是以“主人”的目光打量这里。他穿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天格外蓝,云格外白,而他的心情也格外舒畅。自此,梦想可以在这里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而这些光彩则会让他充满成就感。

有人说,选择春天虽然拥有了明媚的阳光,但同时也得忍受刀一样的春风;选择秋天虽然拥有了硕果累累,但同时也得忍受痛苦的煎熬。可见,任何选择都会有付出,就像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一样。有人认为只要迈进大学的校门,特别是全国有名的北京大学,就不需要再继续努力了,因为这就是成功。的确,进入北大是人生中的一大成功,从这里毕业之后不用为工作而愁,不用为生活而愁,下半辈子也有了保障。但对于一向要强的李彦宏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生的成功,它仅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小部分成就而已。所以,他需要继续努力,而且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青春最庄严的洗礼。

从了解到熟悉,此时的李彦宏不再对北大感到那么新鲜了,他开始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作规划。他深知,人生就像一根燃烧着的火柴,它不管你是否已经找好定位,转眼之间,它就燃烧完了,留下的或是满足或是悔恨。四年的大学生活与漫长的人生相比,更是短暂得不值一提。因此,李彦宏抓紧为自己寻找合适的舞台,因为他要利用这四年的光阴,把自己的人生打造得更加完美,让青春绽放得更为亮丽多姿。

当时,北大校园内有一个宣传栏,上面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海报,有讲座、文艺活动、招聘信息、广告……这是一个信息集中地,被学生们称为“三角地带”。而“三角地带”经常会聚集许多学生,他们搜寻着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李彦宏也经常去那里,他收集的主要是讲座信息--各种讲座他都去听,无论与专业是否有关,因为这些讲座的主讲人都是各领域的知名人士或权威学者专家,听他们的讲座百利而无一害。这些听多了,自然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李彦宏不仅限于课堂和讲座,他还想寻找一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以使自己得到锻炼。

小时候的李彦宏也有一个舞台,就是那张小小的单人床,他在舞台上唱戏曲,模仿电影人物的动作和对话,台下的观众除了爸爸妈妈就是姐姐,每当看到家人为自己鼓掌时,李彦宏就有一种自豪感。在北大,李彦宏希望能有个大舞台,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机会总是垂青于身怀抱负的人。当时全国高校大中专辩论赛在全国大中专院校上演,场面十分激烈。李彦宏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和辩友们共同作战,与对方辩得不亦乐乎。通过辩论赛,李彦宏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用他的话说就是,他感受到了一种思维的力量,而正是这种思维的力量对他日后在美国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彦宏经过了众多社团的洗礼之后,开始为自己的未来作规划了。年轻的李彦宏凭借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的性格,为自己打造着更高的平台,因为他要赢得更精彩。

但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李彦宏也走错了一步棋,即他选择了信息管理专业。因为他发现,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北大根本没有地位--通常都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才被转专业过来的。而李彦宏的第一志愿就是信息管理专业,这让他感觉置身其中很没面子。更让他苦恼的是,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很简单,都是一些表面而肤浅的内容,而这对喜欢计算机的李彦宏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种折磨。

那么,为什么喜欢计算机的李彦宏当初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没有报计算机专业而选择了信息管理专业呢?那是因为,李彦宏想当然地认为,信息管理专业除了要学习信息检索的理论之外,还会学习一些计算机数据库的知识,而且在他看来,这些知识要比计算机系更加专业,更加深奥。

而现在看来,这只是李彦宏的个人认识罢了。信息管理专业只学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这让喜欢计算机的李彦宏大失所望。面对让他失望的专业,他该怎么办呢?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呢?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李彦宏知道了如何应对大学中的每一天,并且走好自己的路。一方面,他继续收集各种各样的讲座信息,以此来构建自己的思维大厦--其实,也正是这一场接一场的精彩讲座,才塑造了李彦宏深邃而专注的思维模式。从顶尖专家学者身上,李彦宏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学习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借鉴了他们的成功方法,通过这些来逐渐完善自己的思想帝国。另一方面,他重拾对计算机的热爱,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决高低。在他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没放弃学习信息检索。由于对信息检索的热爱,李彦宏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经过思考之后,李彦宏认为在信息检索中,搜索引擎的技术指标除了已具备的“查全率”、“查准率”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查新率”。这个看法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吃一惊,他们不得不佩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

就这样,李彦宏每天畅游在书海中,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一边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信息检索,一边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技能,并且在这两者之间孜孜不倦。也许李彦宏自己也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会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打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舞台,实现他的个人梦想。

当时,各大院校都流行出国留学,不想在原地打转的李彦宏也有这种想法,特别是当他的三姐从北大化学系出国之后,李彦宏更坚定了出国的决心。

自从有了出国留学的决定之后,李彦宏便像四年前准备高考一样,开始为留学而冲刺。李彦宏深知,凡事只有下定决心认真去做,才能做好。既然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成大事。

为了留学,李彦宏过上了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图书馆看书。其实,图书馆的小道上也有星星点点的学友,他们和李彦宏有着同样的目标--考托福。李彦宏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上午,直到吃饭时间才快步来到食堂,狼吞虎咽地吃完之后,又赶回图书馆,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而备战的学友们通常也都这样,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因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背后,其实是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他们都想让自己成为高高在上、引人注目的大赢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勤学苦练。有时困得实在受不了,他们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或者站起来看书,又或者洗洗脸之后继续看书。通常,李彦宏为了不让自己产生困意,会站在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看书,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双手和双脚都被冻伤了。可比起远大的理想,这点又算什么呢?他苦中作乐,学着累着并快乐着。

考托福,对于很多国内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大难题。为了学好英语,李彦宏一有空就到北大英语听力教室,反复练习听力。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李彦宏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许多。

日子虽然过得累了点,但李彦宏却觉得很充实。1991年,正值硕果累累的金秋,李彦宏的辛勤耕耘也大获丰收--他收到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未来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李彦宏再一次整装待发,向着梦想中的港湾前进…… tqurQhaABNlTXXS81h1l0XgtQ+XmkRkGgcEdc1S0QXOUvhd2lXGEgeukKgXHqA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