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创业前传,从平凡少年到腾讯马帮主2

5.腾讯公司粗具雏形

1998年10月的深圳,天气并没有因为秋天的到来而变得寒凉。刚辞去工作不久的马化腾静静地坐在一家格调简约的咖啡馆内,细细品味着杯中的咖啡,他临窗而望,看到的是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一年,他已经27岁,大学和职场的生涯已经将他磨炼成了一个精干练达的职业青年。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他还有年龄优势,但对于一个曾经满怀理想的少年来说,却已经是青春不再。

少顷,他的同学张志东如约来到咖啡馆,二人对未来都充满了莫名的迷惑和兴奋。遥远的青春梦想,残酷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太多的沧桑,相反,他们因为接下来要商量的事情,反而显得活力四射、激情洋溢--他们终于可以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了。

首先要商量的事情就是给公司取什么名字。对于技术出身的二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名字起了无数个,最终却连一个上得了台面的都没有。二人商量的最后结果是由马化腾想办法解决,而马化腾的解决方案是回家问他的父亲马陈术。

马陈术长年在单位担任高管,阅历丰富,取个名字自然不在话下,他不仅答应给马化腾的公司取名,还一口气取了四个,“腾讯”正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这个名字并不被马化腾看好,他认为这个名字不够突出个性,也没有什么创意。但在进行公司名称注册时,他发现其他三个名字居然都已经被别人注册了。于是,1998年11月11日,一家最终改变无数中国人沟通方式的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

马陈术曾经向记者透漏,当时他为马化腾公司取的名字虽然有四个之多,但他还是希望最后马化腾选中的名字中能有个“腾”字,除了马化腾名字中有这个“腾”之外,也可以寓意“万马奔腾”,使公司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祥云在顶。而在马化腾看来,公司的名字当中最好要有一个“讯”字,这首先是他对自己的老东家“润迅”的敬意,其次也是追随当时互联网通信企业的主流名称。也许是天意所致,公司名称最终选定为“腾讯”,也就是说,马陈术和马化腾父子二人都还满意这个名字。而腾讯公司的英文名tencent,则是马化腾根据著名的通信公司朗讯(lucent)所取。因为tencent可以拆分成ten和cent,所以,当时很多人称腾讯公司为“十分钱公司”。后来腾讯在香港上市,腾讯公司所提供的短信服务收费为一毛钱一条,换算成下一级人民币单位正好是10分钱,这件事曾被传为趣谈。

马化腾的父亲为他公司的成立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忙着跑前跑后,在公司初期的经营和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马陈术多年的企业管理、经营经验,后来成了马化腾新公司扬帆远行的有力保障。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在马化腾的腾讯公司刚刚成立、还是一家小公司时,马陈术每天开着奔驰车来为他管理财务。当时公司的注册资金为50万,而一辆奔驰车的价格是20万元以上,一个公司财务负责人的座驾和该公司的市值在一个级别,实属罕见。

马化腾的公司在创建之初,也不乏母亲黄慧卿的身影。因为当时的国家法律规定,注册公司的法人代表必须有离休证明,马化腾的母亲黄慧卿就成了家中唯一适合的人选,其名义上的股份更是占到了大头,这就使她自然地成了腾讯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直到1999年腾讯公司融得第一笔境外风险投资后,黄慧卿才将自己名下的股份全部转给了儿子马化腾。

马化腾在和记者的谈话中曾开玩笑说:“当时我要成立自己的公司,我爸挺支持,但我妈反对,不过后来她听说要让她当董事长,就不反对了。公司成立之后她就成了董事长,她才是腾讯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我是第二任。只是她几乎从来没有到过公司,董事长当得要多轻松有多轻松。”

相对于母亲,马化腾在谈起父亲在创业之初对自己的帮助时,则显得很严肃,他说:“我父亲从事会计工作多年,经验十分丰富,腾讯在成立之初财务方面的事情都是由他来具体负责的。后来因为公司这边比较混乱和吵闹,父亲就将办公室搬回了家里,以至于那段时间腾讯的财务事宜都是在我家中进行的。父亲是很诚恳的人,从未在财务问题上做过手脚,后来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财务机构,父亲还总是叮咛我在财务问题上要保持诚恳,不要做冒险的事情。我也一直将父亲的叮嘱记在心里,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父亲常说,‘出事往往是在最顺利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是你最大意的时候’,这是他对我最主要的影响。”

此外,马化腾还得到了很多热心人士以及朋友的帮助,这些帮助虽然在他们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在马化腾看来,这些帮助却是弥足珍贵的,而且这些帮助在当时也确实对马化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公司正式成立后,马化腾和他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分工,马化腾为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为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为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为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为CAO(首席行政官)。在股份分配方面,马化腾也进行了精心的规划。他认为,股票持有比例要尽量与其在公司起的作用相匹配,否则矛盾迟早会发生,到时候公司内部先出问题,也就谈不上整体发展了。

在当时,就曾有人对这种分配原则提出异议,希望以出资份额决定持股比例,但马化腾坚决不同意。他表示自己的股份可以降到50%以下,以避免公司陷入独裁的局面,但同时也必须占最大比例,以免使公司失去主事者而陷入混乱。

最终,经过大家商议后决定,马化腾的股份占47.5%;张志东占20%;曾李青占12.5%;陈一丹和许晨晔各占10%。这样的控股比例是马化腾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除了考虑上述原因之外,马化腾还必须考虑众人的性格因素甚至工作性质,这些都可能影响公司将来的各项决定。

马化腾组建的这个腾讯核心团队很有意思,其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他们最终能够顺利合作,可能也要归功于马化腾在组建这个团队之初的良苦用心。

五人当中,张志东主管研发,曾李青主管运营,陈一丹主管行政,许晨晔主管公司网站,马化腾总掌全局。其中,曾李青和陈一丹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摩擦,基本上他们二人在公司会议上的观点都是对立的。技术出身的张志东比较执拗,通常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决定,所以他也总是独自坚持到最后的人。而许晨晔属于老好人,虽然看待问题比较客观,可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主意。这就造成五个人的会议上经常出现三种声音,最少也是两种声音。而马化腾则始终握有至关重要的一票。这样,会议上就既能充分讨论问题,也不会因为局面失控而导致效率低下。

就这样,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厉兵秣马,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HDtVRlYgB2wUtUGyXGZNxObhPp99fPHNCP5v1upfytcMi9rk14bVnQBJO7BSYX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