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化腾传
邵瑞鹏

第一章 创业前传,从平凡少年到腾讯马帮主1

1.马化腾的童年时光

1971年10月,马化腾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父亲马陈术是中共党员,马化腾出生时他正在海南儋州担任公职,因此,马化腾出生后不久,就随父亲迁到了海南儋州居住。

儋州市位于我国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是海南省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海南西部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马化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城市中充溢的现代气息,对童年的马化腾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众多的孩子一样,童年的马化腾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他的那些梦想或远大或崇高,却都和软件工程师没有任何关系。也许在那个时候,他还根本不知道软件是什么,那时他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数天上的星星。

海南的夜,纯净而明亮,纯净的是夜空,明亮的是星星,望得久了,心也会跟着纯净和明亮起来。那斑驳璀璨的星空,总能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对于一个懵懂的少年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数天上的星星更加惬意的事情了。因为这星空,马化腾养成了安静和含蓄的性格,他不像马云那么强悍和独具魅力,也不像李彦宏那样洋气和风度不凡。多年后的一次公司晚会上,一位女主持人激动地拥抱了已是社会名流的马化腾,这位曾经独自一人在海南夜空下数星星的少年,却害羞得涨红了脸。

也是因为这星空,马化腾有了自己最初的人生理想,他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因此,观察天象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中学时代,对天象已经颇有了解的马化腾需要拥有一台专业天文望远镜,但这种望远镜的价格不菲,马化腾只好求助于父母。马化腾的父母是普通国家工作人员,他们也不愿意拿出两人几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一台天文望远镜,而且在他们眼里,望远镜基本属于马化腾的玩具,因此此事就此搁浅。

马化腾无可奈何,他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不是很合理,只好接受这样的事实。在随后的日子里,马化腾在日记中写道:“父母的做法,很可能会扼杀一位天文学家。”

这本日记的内容后来被马化腾的母亲看到,夫妻俩这才意识到马化腾的认真程度,经过商量,他们最终决定为马化腾购买一架天文望远镜。马化腾得到了日思夜想的天文望远镜,自然欣喜万分,从此更加如痴如醉地观察天象。

一次晚饭过后,马化腾又抱起他的望远镜去天台,据说当日会出现罕见的流星雨天象。但是到了后半夜,马化腾的父亲还是不见他回家,于是走上天台去查看情况,这才发现,马化腾因为沉醉和劳累已经倒在地上睡着了。

多年以后曾经有人问马化腾,你做过的最值得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马化腾回答说,拍摄到哈雷彗星,而且是在学生时代(时间大概在1986年,马化腾应该是深圳市第一个观测并拍摄到哈雷彗星的人)。

后来高中毕业以后,马化腾便考虑报考天文系,但是喜欢思考的他已经开始着眼于自己长远的人生规划了。他通过了解发现,学习天文的人大多数最终都会成为地理老师,而马化腾的志趣远不在此。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马化腾最终选择了就读计算机系,但天文观测却一直是马化腾的兴趣和业余爱好。时至今日,马化腾仍然痴迷于天文观测,平时到各地出差时,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都会如痴如醉地观察当地的天象,乐此不疲。

马化腾的另一项爱好是水。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马化腾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对数字非常敏感,最有名的事情就是,他可以凭记忆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很长一段数字。

距离儋州市15公里以外,有一座非常著名的水库,它就是我国十大水库之一的松涛水库。松涛水库的山之绵亘,水之浩渺,幅员之辽阔,资源之丰富,不仅在海南省,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有能与之媲美的。童年时代的马化腾,就经常在这里嬉戏玩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普遍都没有什么玩具,更没有现在的网络和娱乐场所可供消遣,甚至连风扇都很少有,炎炎夏日,清凉透肌的水泊,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得出格也是个别孩子的天性。生活在水库周边的一些孩子,不仅毫无节制地捕捉水中的鱼虾,甚至还张网捕捉栖息在水域中的飞鸟。马化腾迷醉于自然优雅的松涛水库,更是对这里的环境和动物充满热爱。在马化腾生活在儋州的年代,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解救落网飞禽的身影。对于那些落入松涛水库的污染物,马化腾更是责无旁贷地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清理。

就这样,马化腾在海南儋州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2.不同寻常的学生时代

马化腾在1984年随父母迁居到深圳,那时的他正在读初二。迁居到深圳后,他随即被父母安排进了当地的中学就读。

当时的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全城上下都在喊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建设。

这些,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性格习惯方面,都对马化腾产生了新的冲击。多年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化腾还不无感慨地说:“那时(深圳)的上海宾馆已经算是郊区了,现在的南山区,在当时可以说是另外一个城市。”

有一些坊间流传的俏皮话,说是在深圳,早上还是平地,中午就变成一层的大楼,晚上就变成两层,到第二天晚上,大楼就已经基本完工了。这就是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深圳速度”。而在当时,作为新兴行业的计算机产业,很快进入了马化腾的世界。因此,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马化腾听取了家人的意见,并没有按照之前的既定路线报考天文系,而是选择了更加实用的计算机系。

后来,马化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当时的打算是报考天文系,因为他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希望自己将来能够研究一些“特异功能”。初中时他所拍摄的哈雷彗星还曾获奖,并有几十元钱的奖金。他以此撰文参加的比赛,甚至获得了参加更高规格比赛的资格,但是当时他正在积极备战高考,被迫放弃了参加比赛,他也与自己的天文梦想失之交臂了。最后,在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后,他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攻读计算机专业。

深圳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受到深圳总体发展势头的影响,学术气息也以实用和革新为主,并且发展迅速。马化腾受此影响,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实用主义和革新思想的熏陶。他在学校期间的成绩名列前茅,并开始对他的专业即编码和网络产生了兴趣,这也将成为他日后走向成功的必要积累。

在此期间,马化腾对网络的兴趣日益增加,他当时的目标是可以成为一名UNIX或者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为了得到上网的机会,马化腾经常以帮助清理网络病毒为由,泡在学校机房里,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为了得到充足的上网时间,马化腾很快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自己故意“种植”一些病毒到计算机里。学校的老师无奈地发现,马化腾进入学校机房后,那些病毒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而每次有马化腾在,这些病毒都会束手就擒。等到老师们弄清楚原来是马化腾在“搞鬼”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同时也认可了他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执著的学习精神,于是他便得到了难得的上网机会。

在大学期间,内向的马化腾并不是大家的核心,他的拘谨和沉默使他难以受到大家欢迎。他的专业技术也不是同学中最强的一个,他的学习方法仅仅是依靠抄写代码来积累经验。但是马化腾有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那就是能够正确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他总能找到一些与自己优势互补的人,并与之结成合作伙伴。在合作中,马化腾更是时刻保持谨慎和尊重对方意见的习惯,这样就经常使得他们的合作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马化腾之后的合作伙伴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也是在这个时期和他建立了坚固的友谊。

马化腾的各项能力就这样伴随着“深圳速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高中到大学,马化腾都没有离开过深圳。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风起云涌,深圳市的惊人发展,似乎也预示着马化腾的飞黄腾达。

1992年以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兴起,股票市场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从这一年开始,随着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股市的形势也随之急转上扬,股票的价格开始疯涨。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价格限制的15只股票,由于没有涨停限制,一日之内就上涨了105%,并且随后又飙升两日。至25日,股票行情触顶,报收1429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国股市遍地黄金,投资股票就等于捡钱,发财致富只在一夜之间。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当时的中国股价:“某人购买股票,每股的价格涨幅为,看盘时5元,购买时6元,等到该股民购买股票完毕,该股票已经涨到7元。”由此可见我国股市在当时走强的疯狂程度。

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股市自然也当仁不让,市民炒股成为风尚,全市男女老幼无一不在谈论股票。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的马化腾紧跟形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设计了一个名叫“股票分析系统”的软件,并作为毕业作品上交。

经过了四年的学习积累,马化腾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学校中,他成了各种病毒的克星,对学校的网络维护他也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我国多数大学生还对计算机惊为天物的时候,马化腾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马化腾对市场行情的敏感洞察力又近乎天生,因此他的“股票分析系统”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马化腾也得以顺利结业,取得了深圳大学的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很快,一家网络公司看中了马化腾的毕业作品,想要出资购买他的“股票分析系统”。在谈论出售价格的时候,马化腾没有经验,于是聪明地选择了让对方报价。当对方报出5万元的天价收购金额时,马化腾的IT帝国之梦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3.结缘互联网行业

实际上,在临近大学毕业时,马化腾便已经开始考虑自主创业,他最初的打算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热情,开办一家组装计算机的门店。但马化腾很快发现从事这种行业的人太多,市场需求也已经达到饱和,他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热情并不能给他带来太大的市场竞争力。在经过短时间的思索考量之后,马化腾终于确定了自己的长远计划。

马化腾并没有急于缔造自己的IT帝国,因为他明白,成功之路任重道远,向往成功的人千千万万,而要想品尝成功的喜悦,必先经历打拼的艰辛,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1993年大学毕业之后,马化腾实际上并没有开始自主创业,而是选择进入了“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踏踏实实的软件从业人员。马化腾的三个朋友也暂时和他分开了:张志东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到“深圳黎明网络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软件开发;陈一丹毕业后选择到“深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班,半工半读南京大学经济法学专业,三年后获硕士学位,并取得律师资格证书;许晨晔大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就读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深圳,就职于深圳数据通信局。

马化腾所在的润迅公司成立于1990年,当时主要经营的是传呼行业,算是一家比较年轻的企业。当时凭借“市场主导、技术先行”这种经营理念的贯彻实施,润迅推出的几款产品已经使它在中国南方的寻呼行业中小有名气,“一呼天下应”的广告词更是响彻大江南北。经过几年的积累,润迅有了比较充裕的资金,每年的赢利增长也能达到30%左右,这在当时的传呼行业中已属难能可贵。

马化腾虽然当时在润迅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但那时的润迅正处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各项业务风生水起,公司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好,一举成为行业中的翘楚,创造了备受瞩目的“润迅神话”。这些无疑都对马化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公司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也让他能从一个比较高远的角度审视软件行业。

在润迅工作期间,马化腾并没有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对互联网失去兴趣,反而因为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互联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互联网行业对于马化腾来说,已经超越了工作的范畴,完全成为了他的兴趣。在这段时间里,马化腾还经常到朋友的公司帮忙解决软件和网络问题,这不仅使他丰富了专业知识,也让他在业内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不错的口碑。

马化腾真正接触互联网是在1995年,这已经是马化腾在润迅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当时他在“惠多网”上摸索了半年之后,终于对网络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马化腾决定,成立惠多网在深圳的分站。就这样,在1995年的晚些时候,马化腾依靠四条电话线和八台计算机,成立了惠多网深圳分站,他则成了分站的站长。

马化腾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日后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段时间担任惠多网各地分站长的创业者,很多都成了后来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鼎鼎大名的人物,马化腾在这个时候进入惠多网分站站长行列,就使他能够和这些人物拥有同等的资历和资源。当然,这一切都和他本身的能力分不开。

1992年,罗依在北京建起“长城”站,黄耀浩在汕头建立“手拉手”站,这是中国FidoNet模式下建立起的最早的BBS(网络论坛)交换系统,也就是惠多网的雏形。马化腾此时建立的深圳惠多网分站叫Ponysoft(Pony为马化腾的英文名,整个站名译为马化腾的软件)。此外,金山的求伯君和8848的王俊涛,也都在这个时候初出茅庐,求伯君是惠多网珠海西点站长,而王峻涛则是福州站站长。

马化腾对他的Ponysoft惠多网分站非常用心,想尽各种办法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当时的各种媒体几乎都留下了马化腾的声音。在马化腾的不断努力下,Ponysoft深圳惠多网分站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作为深圳地区的代表站台面向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化腾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在圈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家都亲切地将马化腾的深圳分站称为“马站”。

在当时,BBS的最初建立并非为了寻求商业利益,而只是一群年轻人因为新奇和梦想缔造的精神乐园。在BBS上,大家可以坦率地讨论各种技术问题,也可以进行各种生活上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几根电话线连接起了各地的年轻人,使他们可以对着电脑共同倾谈、忧伤、欢笑,这种自由、开放、轻松的氛围,是当时那一代中国的年轻人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也让有机会接触到它的年轻人深深为之着迷。后来这批人对这一时期的中国互联网形成了共同的回忆,他们亲切地将其称为“孩童般的欣喜”,马化腾就是这批“欣喜孩童”中的一员。

后来马化腾回忆起那段时光时,仍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幸福,他自豪地说:“我最早在1995年底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还只能通过电话线拨到香港进行接入,我记得那时的浏览器还是Mosaic,而不是现在的Netscape。我后来做IM工具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的灵感,主要得益于一位南京朋友的提示。说实话,我真要感谢那段时光,一直到现在我也只有在网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而据马化腾的家人回忆,他们在此期间也帮了马化腾不少忙。当时安装一部电话需要4000元,而马化腾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好在马化腾的姐姐当时在电话局工作,再加上马化腾要一举安装四部电话,使他最终申请到了半价的优惠。而马化腾的母亲因为当时已经退休在家,就担任起了为他维护系统的工作,这也是马化腾得以一边工作一边创业的原因。

马化腾为他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奔波劳碌,那段时间,他除了每天完成润迅的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惠多网分站的建设上。这一年,马化腾虽然劳碌,但却无比充实。当时的惠多网聚集了中国最高端的互联网人才,马化腾也是通过这个圈子接触到了世界上的互联网前沿信息,还是因为这个圈子,马化腾最早接触到了改变他人生的ICQ软件。

马化腾说:“一接触这个软件,我就知道它的奥妙,因为这与我当初所设想的IM工具完全吻合。在中国互联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一定会有它的用武之地,所以我当时就产生了推动它在中国IM领域发展的念头。”

马化腾的预想没有错,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也确实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1995年末,中国第一位互联网大亨王志东身赴华尔街,拉开了中国互联网与世界接轨的滔天大幕。

马化腾此时的目光还没有放到国际舞台上,但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研发了一款属于他自己的科技产品。有了之前“股票分析系统”的软件支持,在那之后,马化腾对研发和销售已经是信心十足并且轻车熟路。在结识了一些专业的硬件人才后,马化腾充分利用资源,和这些朋友合作开发了一款可以实时观看股票走势的电子设备,取名“股霸”。对当时的股民来讲,股霸是非常先进的科技产品,大概相当于今天受到都市白领热捧的Ipad。此产品一经推出,销路很快被打开,这让马化腾的资金积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马化腾将自己积累起来的10万元钱正式投资股票,因为当时的股票走势实在太好,而且马化腾也在股票投资上下足了功夫,他的10万元投资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截至1998年,马化腾在炒股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这无疑为他的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冥冥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马化腾要自主创业,但马化腾知道,独立创业的时机尚未成熟。

4.脱身打工行列,寻求发展空间

1995年8月9日,网景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刚刚成立两年的“网景”还很年轻,但这并不能遮挡新兴行业所赋予它的独特魅力,网景股票一经上市,票面发行价格从每股28美元一路飙升到71美元,整个纳斯达克为之沸腾,这也标志着网络经济正式进入了实体市场。

网景的上市是一个历史时刻,是全球网络经济的一个拐点,从这一天开始,全世界的人都将为之改变,互联网的从业人员,更是为之疯狂。

1996年4月12日,杨致远和好友共同创办了“雅虎”,网站一上线就有5000万用户注册,每年仅仅商业广告一项收入就可以达到4亿美元。雅虎股票在纽约上市时,股值为13美元,但开盘就报价25美元,上市的当天,股票价格上涨了四倍。截至1998年初,雅虎的股票价格已经上升至110美元,总体价值突破40亿美元,一举跻身全球500强企业的行列。

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4月20日,国家计委利用国际专线开通了与世界互联网的连接。此后,中国互联网很快进入商业化。

然而,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商业化道路并不顺畅,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前官员曾说过,当时京广两地的网络互访需要拨长途电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接近于奢侈的消费,因此,当时我国接触互联网的人数还不足10万。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最早是想通过ISP(Interneting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网络服务供应商)来进行普及,而实践则已经证明,在中国电信完全垄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必然使中国互联网行业陷入绝地,“瀛海威”就是一个例子。

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取名瀛海威。这家公司在全盛时期,在北京中关村众所周知。在当时互联网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时候,瀛海威已经开始提供上网服务。但实际上因为电信的垄断,瀛海威在和它竞争的同时还在租用它的网络,这就相当于和它打仗却要购买它的武器。因此,仅仅过了一年,瀛海威就被收购,再过一年,张树新辞职,瀛海威的命运就此终结,树立在中关村白颐路上的瀛海威广告牌,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早期的冰冷记忆。

瀛海威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潮中仅仅是沧海一粟,在计划经济、官本位完全压倒市场经济、商本位的当时,大批的自主经营企业都惨遭失败。但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也为后来者起到了“雷”的作用。

瀛海威败下阵去的同时,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前身)、搜狐等网络公司开始崛起,中国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然而这些互联网企业早期的成长却充满了偶然性。首先,资产数千亿的电信部门并没有十分在意互联网市场,新闻和文化部门也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会对市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科技部门更是将全部目光放在国家项目上;其次,国内的一些商业巨头,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钢材、水泥、进出口等行业。根本没人在意互联网这块“小小的蛋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投资互联网就是“烧钱”。

因此,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要得益于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对互联网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对国外的一些投资者予以肯定,这些人不但提供了当时中国所稀缺的资金,也带来了当时中国更加稀缺的管理经验。

1998年的时候,马化腾就在考虑将互联网引入传呼领域,甚至已经成型了一个“网络传呼”的概念。在当时,移动电话的出现对传呼行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当时润迅的主要收益就来自传呼,马化腾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当时的润迅摆脱困境。而实际上,马化腾已经意识到,手机和手机短信的普及必然造成传呼行业的灭亡,传呼行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马化腾当时的做法也仅仅是希望能够延缓传呼业的衰落,拯救润迅。但很可惜,他的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润迅高管的采纳。

同年,美国在线(公司名称)收购了ICQ,并将其推向全世界。首次接触到ICQ的马化腾受到了IM模式的启发,开始考虑将传统的传呼产品和IM联系起来。这就是IM工具首次在马化腾脑海中成形的过程。

IM(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翻译成中文为“实时信息”,是指能够实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信息的网络业务,是最早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之一。自1998年发展至今,IM已经发展成为集众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信息平台,其中包括电子邮件、网络视频、博客、游戏、信息和电子商务等等。

世界上最早的IM软件为ICQ(I seek you,简称ICQ<后面两个缩写字母为音译>),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找你”,最初由三名年轻的以色列人开发出来。这三名以色列人的最初想法并不是研发产品,而是方便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这个小软件很快受到众人的青睐,于是他们便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于1996年发布了ICQ的最初版本。其后,在短短半年时间内,ICQ就拥有了85万名用户。随后,雅虎、美国在线和微软都推出了同类产品。

马化腾充分了解了ICQ之后,又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向润迅高层提出了推出同类产品的建议。但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高管们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小东西”不可能带给他们收益。而更加让马化腾感到绝望的是,润迅的很多人仍然对传呼行业抱有希望,这让马化腾终于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马化腾后来曾回忆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中国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这种高速度的变化。”当时,传呼行业的辉煌还没有在人们眼前消散,这个行业就已经进入了绝地,这就造成从业者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应有的市场洞察力,以致形成了整个行业对市场形势的误判。2000年传呼市场进入冰点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袄”。2001年到2002年之间,传呼行业彻底走入了“坟墓”,大批的传呼企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灭。润迅最终也放弃了继续发展传呼业,剩余的客户资源也转赠给了中国联通。

1998年,软件巨头微软发布了windows98操作系统,以更稳定的性能和更便捷的操作为“利器”,全面冲击互联网市场。而在此时,美国网络门户之间的火并已经开始,美国在线(AOL)和雅虎(YAHOO)打得如火如荼,NETSCAPE、微软、LY-COS、EXCITE也都先后卷入战火。

随着战火的升级,门户概念很快波及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所有的网络公司都开始全力向门户类网站靠近,搜狐、网易、利方在线(新浪前身)无一例外。而在中国大众眼中,此时的互联网还仅仅局限于电子邮件,很少有人愿意尝试其他的东西。此后,随着各大网站的相继转型,论坛和新闻终于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无论对网络是否了解,上网已然成了时尚,中国的网民数量在这一年很快突破200万。1998年2月,丁磊因为资金问题将网易免费邮箱及163.net域名卖给飞华网,成交金额达到120万元。

马化腾时刻都在关注着互联网市场的风吹草动,琢磨这一系列的起伏变化。最后,马化腾终于看清了形势,树立起了自己创业的信心。他知道,互联网必将在中国形成一股巨大潮流,并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于是他不再犹豫,向润迅公司递交了辞呈,并很快正式离职,开始筹划组建自己的公司。

1998年4月22日,搜狐首先获得来自国外的200万美元风险投资,随后网易融资超过1000万美元,而后新浪更是融资达9000万美元,中国互联网一举进入门户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很快引发了和传统行业的矛盾,新闻传播行业率先发难,互联网界积极应对。政府方面经过研究,决定使中国的门户网站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互联网的发展予以了肯定,门户网站因此得以顺利上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当时的北京,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网站注册诞生,各种关于互联网的信息更是被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免费邮箱、网络论坛以及电子书下载纷纷进入人民大众的生活。

这些信息都让当时的马化腾应接不暇,着实让他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在当时,马化腾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是将他所熟悉的传呼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借以寻找可以发展的空间。后来马化腾在记者采访中曾经提到:“1998年我从润迅辞职之前就已经决定自己创业,但当时还没想好具体做什么,所以有点迷茫,这种迷茫也随着我从润迅离开后而开始增加。不过由于当时中国互联网大环境的走好,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在那之后我也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大方向,就是利用自己在传呼行业积累的经验和对IM产业的兴趣,全力跟紧形势,争取找到市场突破口。”

在被问到公司经营性质的时候,马化腾表示:“我不是商人,也不做商业公司,我所做的就是技术服务。我的家人对我的评价是书呆子,这我也认同。我对倒买倒卖那一套生意经一窍不通,而且也没有丝毫兴趣。这和传统的商人格格不入,但却和互联网这个与传统市场处处相悖的行业很合拍。而且,我对自己的技术实力很有信心,股票分析系统和股霸已经作了很好的证明。”

此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又略感迷茫的马化腾,想到了他的好友张志东。在经过简单的交流之后,张志东对马化腾的想法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不但同意和马化腾一起创业,还毅然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和马化腾一起奋斗。随后,他们又联系了另外两位好友陈一丹和许晨晔,二人也对马化腾的想法大加赞赏,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二人当时并没有马上辞掉工作,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帮助马化腾打理公司事务。

马化腾后来回忆说:“我对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判断都很有信心,但我也知道经营一家公司是必须要靠一个团队精诚合作的,而在当时,我要创建一个优秀团队的困难也不小。公司成立之初资本有限,薪酬方面没有任何保障,但仅凭着一份交情和共同的梦想,我还是找到了几个优秀的骨干力量。这几个人,都是放弃了原本优厚的待遇,仅凭对我的信任就加入了我的团队,对于他们,在我心中更多的是感激。”

包括马化腾在内,四人当中除了陈一丹之外都是技术型人员,而陈一丹是法学出身,只能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宜,因此,四人中没有一个可以担起销售的重任。谁都知道产品销售对于一个公司生存的重要性,于是,产品对外销售就成了摆在四人面前的主要难题。在寻找销售负责人的过程中,马化腾可谓煞费苦心,因为他知道,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可以顶得起公司的半边天。但好事多磨,马化腾一直没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销售人员。

一次,马化腾和时任深圳数据通信局局长的许文艳聊天,无意间提到了自己的困惑。许文艳却是眼前一亮,随即向马化腾推荐了一个很好的人选。此人当时也在深圳数据通信局工作,对互联网和电信业务非常熟悉。当许文艳说出此人的名字时,马化腾不禁笑了,因为此人他也认识,他就是腾讯的五位创始人之一,在1999年到2007年担任腾讯首席运营官,现任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的曾李青。 mwUdA63l/z0f6MWMAHULXic72O05BJeCAbOuyJNlfu0t6cBPCCPdghXD9AkW6G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