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红军西征时的彭德怀

1936年6月,红军西征时,彭德怀被中央委以重任,成为统领红军西征的总指挥,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的司令员。这时,彭德怀同志年仅38岁,已经经历了旧军阀、井冈山时期和长征,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他已红经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军西将领。

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彭德怀

彭德怀的出生

1898年,彭德怀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6口人,祖母、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还有没有娶妻成家的伯祖父同他们一起生活。彭德怀的父亲彭民言,秉性耿直,重义气。年轻的时候与同村人外出卖茶叶,伙伴病死途中,无钱下葬,于是,他日夜兼程,背着伙伴的尸体回家。走了一程,尸体被磨烂了,没有办法就雇人与他一起抬着尸体赶路。因此,彭民言“百里背尸”在乡里被传为美谈。而他本人也由此得了哮喘病,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只能靠装殓死人挣口饭吃。一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彭德怀的母亲身上,彭德怀的母亲是当地的一个周姓贫苦农民的女儿,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每日,她侍奉婆母,照顾丈夫,抚育孩子,从早晨到晚上忙个不停。

彭德怀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乌石峰(现依山修建了彭德怀纪念馆)

彭德怀从小就聪明懂事,父母就商量着再苦再累也要送他上学,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6岁时,母亲送他到姨夫的私塾去读书。彭的姨夫在乡间行医兼开私塾,为人善良宽厚,知道彭家困难,就免收学费。彭入学后,为了感谢姨夫,常常早起上山砍一捆柴,背到姨夫家,再去读书。到了农忙季节,要帮助母亲干活,只能在雨天去上学。他聪明好学,深得姨夫喜爱。姨母见他经常不带午饭,也常给他一点吃的。这样断断续续地读了两年的书,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字》《幼学故事琼林》和四书中的《中庸》《论语》和《孟子》。好景不长,母亲生完第四个儿子(后饿死)后,就患痢疾,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13岁时,家中生计无法维持,彭德怀只得离开家门,到煤窑做车水工,在潮湿阴暗的矿洞里,一天劳动十二三个小时,得30文工钱。干到第二年,煤矿亏本倒闭,矿主逃跑,白干了一年,散伙时每人只得了4升米。

1910年,湖南省连遭蝗灾、水患,遍地饥馑。1913年,湘潭大旱,15岁的彭德怀参加了“吃大户”“闹粜”活动,到地主家抢米,因此,招来祸端,不能在家待了于是连夜逃跑,离开了湘潭老家乌石。后来,到一个紧挨洞庭湖畔叫西林围的地方做修堤工。但是由于残酷的剥削,堤工无法生活,1916年底,彭德怀参加了要求年关预发工钱的活动,被当局认为是不安分子遭到驱逐。此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经爆发,推翻了封建帝制,征时可惜的是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袁死后,其培养的北洋军阀的彭各派势力,割地称雄,各军阀连年混战。湘军(清朝末年,曾国德怀藩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湖南建立的地方武装。此后,到北伐战争,湖南的地方武装一直被称为“湘军”)就是其中的一支。当时,正好赶上湘军成立第二师,在长沙征兵,彭德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愤而投军。此后,彭德怀在湘军中英勇善战,表现突出。在湘军中整整待了12年,由一个二等兵开始,先后升为一等兵、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排长、代理连长、连长、代理营长、营长、代理团长、团长,走过了旧军队中的每一级阶梯,他跨越的每一级都是他军事才能积累和焕发的一步。在此期间,8湘军与其他军阀一样,都陷入军阀混战中,置民于水火而不顾,这使得彭德怀大失所望,在思想深处渴望寻求新的出路,立志救国救民,他组织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的秘密组织救贫会,并开展了一些救济活动,反响很大,甚至因得罪地主恶霸不得已而暂时离开部队一段时间,后被召回。1922年8月,彭德怀考入当时的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四大教程(战术、地形、筑城、兵器)、四小教程(操典、野外条令、射击搅翻、内务条令)、军制学、马术、山野炮战术等,整整学习10个月,使得彭德怀在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相当的军事素养。

1923年,彭德怀在湖南省陆军军官讲武堂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活动转为地下。此间,彭德怀部的一些活动和个人的积极思想引起了中共地下组织的注意和重视。中共地下组织派张匡同志接触彭德怀,彭德怀向张匡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经联系,由段德昌同志正式介绍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此时的彭德怀已经是团长了,很快秘密成立了独立五师党支部,彭德怀为支部书记,支部成员有彭德怀、邓萍、张荣生和李光。由此开始吸收党员扩大影响,逐渐在独立五师形成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后来,由彭德怀率领的湘军独立五师一团成为中共工农红军第五军的前身。1928年7月,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残杀工农群众的行为日益猖獗,各地军阀加紧破坏革命的同时,彭德怀等人率领湖南陆军独立五师一团800人,全副武装,颈系红带,精神振奋,集合在平江城东门外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即平江起义。愤怒声讨国民党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群众的罪行;揭露军阀克扣兵饷,使士兵一贫如洗的腐败现象。大声疾呼:“我们再也不为军阀卖命了!”庄严宣布:“我们起义了!”高呼口号:“打到国民党政府,打倒土豪劣绅!”“解除反动武装,建立红军,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工农政府,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拥护中国共产党,为工农征时大众利益而奋斗!”彭德怀的彭号召全体士兵勇敢地站起德怀来,参加革命,为夺取工农革命最后胜利而斗争。宣布起义后的第一个行动时立即出击,全部消灭城平江起义内民团、警察、警备队和师直属队。起义胜利后,1928年7月24日上午,举行士兵委员会联席会议,会上宣布成立红军第五军,彭德怀被推选为红五军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为军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全军连同新参加的工农群众共2500余人。10彭德怀与滕代远、黄公略一起发动和领导的平江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页。它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之际,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对国民党的血腥镇压的又一次反击。此后,由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走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革命道路。

平江起义

平江起义以后,遭到敌人的疯狂反扑,湘军10多个团在平江、浏阳集结,向红五军进攻。为了避免同优势敌人硬拼,彭德怀率领队伍,挥师江西攻占修水,并在修水建立了临时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这时,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红五军避免与敌人主力部队作战,设法与井冈山红四军取得联系,自此,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开始向井冈山进军。他们不畏艰难万险,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历时近5个月,终于实现了上井冈山与朱德、毛泽东会师的愿望。

井冈山位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湖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骨干部队。朱德、毛泽东获知彭德怀部队南进的消息后,派何长工和毕占云率领200余名战士下山,等待迎接红五军。红五军于莲花城北九都与前来迎接的红四军何、毕率领的部队会合,两军相见,分外喜悦。在何长工带领下,彭德怀部经三湾、古城到达宁冈县城,与红四军胜利会师。这时,彭德怀与久仰的红军创始人朱德第一次见面。与他非常敬仰的毛泽东第一次见面,也从此开红始了他们二人长达30余年共同战斗的历史。

《革命摇篮井冈山》(李可染绘山水画)

红军两大主力会师,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蒋介时的石的国民政府大为不安,调动湘赣两省6个旅,约3万兵力,以彭德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何键、金汉鼎为副总指挥,分5路怀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会剿”,声称要把红军“一网打尽”,把井冈山夷为平地。为此,1929年1月,红四军前委、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红五军军委以及中共各县县委领导人在宁冈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由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红四军撤离。最后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红五军历尽艰险突破重围,在井冈山失利。但是,他们却拖住了来犯敌军的大部分兵力,掩护了红四军顺利向赣南转移。1929年4月,红四军12从福建长汀开至瑞金,与撤到此地的红五军实现再次会合。会合后,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雩都召开,决定了红军的行动方针,同意了红五军返回井冈山,恢复湘赣边界,巩固和扩大罗霄山中段根据地,并向粤赣边界发展,与闽西相联系,配合红四军各部建立湘赣闽粤根据地。这时,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一年多的艰难战斗中,锻炼的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它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验,为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1930年,国民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蒋介石和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了,即中原大战,各派军阀无暇他顾,减轻了对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在这次大战中,蒋介石击败了冯玉祥、阎锡山两个对手,十分得意。这时,他的心腹之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1930年12月,蒋介石到南昌召开“剿匪”会议,决定在南昌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任命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调集1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妄图歼灭红军。这时,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经过改编为红一方面军一、三两个军团,其中,红三军团的主力仍然是过去彭德怀指挥的红五军。两个军团共5个军,4万余人,发起进攻,活捉了总指挥张辉瓒,俘敌9000余人,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紧接着,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第三次“围剿”,都以敌人的失败而告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版图得以扩大。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在中央的领导下,彭德怀亲自指挥了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在与国民党部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智慧和指挥才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三省的侵略。同时,军阀内部矛盾日趋尖锐,蒋介石不得不暂时停止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围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紧接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

1933年,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次调集30多个师共16万的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企图一举歼灭红军和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及时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在这次反“围剿”战斗中,彭德怀继续率领红三军团,在中央红军的统一领导下,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取得了较大胜利。第四次征时反“围剿”胜利后,中央决定以红一军团为主组成中央军,把守的彭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以红三军团为主组成东方军,入闽作德怀战,计划从两个方向打击敌人,实现革命在江西的首先胜利。彭德怀被任命为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为政治委员,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东方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战胜了酷暑、疾病、缺粮、疲劳等困难,连战连捷,取得了入闽战争的胜利。恢复了上(杭)、新(泉)、连(城)各县苏区,发展了泉(上)、清(流)、归(化)纵横数百里的新苏区。在实战中,彭德怀创造条件,调动敌人,围城打援,于运动中巧妙歼敌,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蒋介石第四次“围剿”惨败后,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14略的扩大,积极进行第五次“围剿”准备,他一面向美英帝国主义大量借款,购买飞机、大炮,一面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培养“围剿”军事骨干。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此时,中央苏区和红军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下,抛弃前几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执行李德等人提出的“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失寸土”的错误方针,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与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正面迎击。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持续一年之久,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给国民党军队以重创。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鼎力支援战争。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战略方针,使得这次反“围剿”战役遭到严重失败,迫使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向西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8.6万人,以红一、红九军团为左翼,红三、红八军团为右翼,红五军团为后卫,掩护庞大的中央纵队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向南突围,然后沿赣、粤、桂边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作为掩护中央撤离的右翼部队之一,于10月17日踏上征途。向西挺进中,红三军团首先突破粤军在信丰、安远间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占领新城。然后向湘南开进,接近并突破汝城。随后,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不顾艰难险阻,昼夜行军,英勇作战,突破湘粤军在粤汉铁路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攻占宜章城,保证了中央红军的顺利西进。11月,中革军委通令嘉奖:“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两个封锁线时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

在英勇与敌战斗、突破重重封锁线的同时,彭德怀作为中革军委的副主席和红三军团的总指挥,曾就当时红军的行军战略和路线,提出许多符合实际的合理化建议,但当时的中央对彭德怀等人的建议不予理睬。

之后,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迅速进入广西,西渡灌江,向灌阳逼近。紧接着,为了掩护中央大部队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军团进行了异常顽强、激烈的战斗。经过这次湘江战役后,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到渡过湘江,只剩下了3万多人,所带辎重,亦损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受到了强烈的怀疑和不满。广大红军指战员觉悟到,红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错误路线所致。当此危机关头,被排斥的毛泽东根据敌人大量集结,阻击红军去湘江,而红军又在突破红第四道封锁线时大量减员的情况,力排博古等人坚持原计划的意征见,主张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以甩掉敌人,使部队有时的彭个休整补充的机会。这一观点使彭德怀看到了希望。紧接着,彭德怀德怀参加了红军长征时期扭转时局的遵义会议。在会上,彭德怀批评了李德在军事上所犯的严重错误,拥护毛泽东的讲话。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的错误,撤销了博古、李德等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遵义会议会址总的责任。不久,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活动。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以后,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参加了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遵义大捷等胜利,但是红三军团在娄山关、遵义城、老鸨山诸战斗中,减员很多,损失惨重。遵义大捷之后,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把敌人抛在了金沙江以南,取得了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此后,红军渡过大渡河,开始翻越长征途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过雪山中,彭德怀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从大局出发,与广大指战员共同抵御困难,相互鼓励,扶持前进。紧接着,过草地,广大红军指战员不仅要与大自然做殊死搏斗,还要同饥饿作斗争。此间,在供养严重不足的茫茫草地上,彭德怀与大家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川甘边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一方面军和军委纵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五人团进行军事领导,成员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会上还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决定》。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渡过白龙江,勇夺天险腊子口,中央红军顺利翻过岷山。之后,毛泽东、彭德怀率陕甘支队在敌人的尾追下,连续突破西(安)兰(州)大路和会宁、静宁间公路及平凉、固原间公路的封锁线,翻越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进到环县。随后,毛泽东、彭德怀先后率部到达陕北吴起镇(今陕西省吴旗镇)。至此,中央红军胜利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到吴起后,彭德怀又率领红军击溃了马鸿宾、马鸿逵和东北骑兵的进犯,经过此次战斗,结束了敌人的追剿。就在此时,毛泽东写诗赠送彭德怀,赞扬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

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尔纵横。

谁敢横刀勒马,唯我彭大将军。

此时,37岁的彭德怀,经过了井冈山及长征中无数次战役的考验和磨炼,已经成长为我军卓越的军事领导人,他本人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更加成熟。这首诗是在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毛泽东对彭德怀军事才能的经典总结,是彭德怀红军长征时期的生动写照。也是红军东征、西征时彭德怀的真实写照。 H/Qxnw0Gdp/kCTHbZhN8WZjiEUmeQf1QNwnEhcMdFtycdEe1DLXBAOJ85Yifi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