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耳聪目明老偏方,一份清楚,一份光明

8.吃点杞菊地黄丸,水润润不眼干

症状:中老年性眼干

老偏方:到药房购买杞菊地黄丸,一次一丸,每天两次(或遵药品说明书),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虽说人老了视力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老人家千万不能因为这样就忽略了眼睛的保健。我认识的一位姓李的阿姨,今年六十多岁了,三年前她自觉眼睛开始有轻微干涩、难受,她也没去管,只是自己买点眼药水滴一滴,但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她才重视起来,上医院看眼科,结果被诊断为老年性干眼症。

干眼为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及视疲劳。干眼发病与年龄和性别有密切关系,中老年人和女性多易发病。临床调查发现,在65到84岁的人群中,有10%~20%的概率患干眼症。

李阿姨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说她干眼症已经挺严重了,只能滴人工泪液眼药水。李阿姨滴了后确实觉得很舒服,比自己买的眼药水要管用得多。但问题是需要频繁地滴,白天里平均一个小时就得滴上一次。李阿姨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经人介绍来到我的门诊看病。

我问过了她的病情,告诉她光用人工泪液确实不是个办法,只能治标而已,要治本的话,倒有个方子可以试试,不过时间比较长。就是服用杞菊地黄丸,一次一丸,一天两次,两个月为一疗程。这个一丸,指的是那种大丸包装的杞菊地黄丸,如果是小丸包装的,则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就好。

李阿姨服用两周后,反应很理想,发现滴人工泪液的频率开始下降,以往每隔一小时就得滴一次,可以下降至两小时才需要滴一次。她继续服用,滴人工泪液的频率继续缓慢减少,服用两个月后,眼睛不适基本消失,几乎不再需要滴人工泪液了。

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三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烦恼一扫光》,第32页:《电脑引起的干眼症,请用枸杞菊花茶》)中,也曾介绍过干眼症的治疗,不过那里介绍的主要是针对年轻人使用电脑后出现的干眼症,其发病原理与老年人的干眼症是很不相同的。老年人干眼症的原因很复杂,与人体衰老后,眼细胞发生衰老死亡,神经功能调节异常,以及性激素水平下降均有关联。其中性激素水平下降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原因,因为人的睑板腺及泪腺均存在性激素受体,当性激素水平下降时,就可能导致泪腺腺体分泌泪液不足,引发干眼症。近年西医的研究发现对于老年干眼症患者,适当补充性激素能够较明显改善干眼症状,但这种方法在临床上还很少开展应用。

中医称干眼症为白涩症,属“燥症”范畴,“肝开窍于目”。“五脏化液”肝为泪,故泪液濡润而目明。当肝阴充足,肝气条达时泪液分泌正常,黑睛、白睛晶莹润泽。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津液亏损。或郁热化火,上攻于目,灼津耗液,泪液减少,即出现一系列干眼症状。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应抓住肝肾阴虚的特点,以滋养肝肾,生津润燥为原则而达到治本目标。

杞菊地黄丸是很常用的一味中成药,各地药房都可以买得到。此药是在传统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和菊花组合而成,具有补肝益肾滋阴之效,正好符合老年干眼症的病因病机。

而从现代医学看,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中证实枸杞子具有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而六味地黄丸则经过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程度提高雄激素之效,而且其机理并非只是单纯地补充性激素,可能是通过良性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促进自体产生性激素。

因此,老年人服用杞菊地黄丸,可以视作一定程度地补充减少的性激素,从而重新刺激睑板腺及泪腺上的性激素受体,促进泪液分泌,这样自然就能有效治疗干眼症了。

9.担心老花眼加深?热毛巾法助您改善

症状:老花眼

偏方:

(1)热毛巾法,每天洗脸时,把毛巾浸入热水后,稍微拧一下,折起来趁热盖在额头和双眼部。眼睛轻闭,直至毛巾温度降低后再拿开。每天进行2~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2)热毛巾法后,用双手的食指对准太阳穴,中指对准鱼腰穴,无名指对准攒竹穴,闭眼,适当有节奏地施加压力,按压时略带旋转动作,每次按摩5~10分钟。并配合按摩光明穴,每次按摩5~10分钟。

老花眼正规的医学名称叫做“老视”,一般认为是年龄老化后眼球的调节力下降而导致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老花眼,可是他们觉得这跟年轻人近视一样普通,很少人会去专门治疗。不过,若长期不重视,老花眼也有加深的可能。

我住的小区楼下有个广场,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子在那里玩耍,我丈母娘每天带着我的小孩下去,慢慢地和邻居们都熟悉了。一天,老人家回来后,告诉我隔壁楼的有位叫老王太太的想问我:她有老花眼,一直戴200度的眼镜,最近觉得老花眼加深了,问我有什么办法处理。

老王太太我认识,不过因为工作忙,很少能见面。我请丈母娘转告老王太太,可以试试热毛巾法,就是每天洗脸时,把毛巾浸入热水后,不要拧得太干,折起来趁热盖在额头和双眼部。眼睛轻闭,直至毛巾温度降低后再拿开。每天进行2~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热毛巾法后,还要进行按摩。用双手的食指对准太阳穴,中指对准瞳孔直上、眉毛中部的鱼腰穴,无名指对准眉毛内侧的攒竹穴,闭眼,适当有节奏地施加压力,按压时略带旋转动作,每次按摩5~10分钟。此外,最好再加按摩光明穴。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在四指的中指关节上度量的长度为3寸)。每次按摩5~10分钟。

大约二十多天后的周末,我带小孩在广场上玩,碰见老王太太,她告诉我老花眼停止加深了,还恢复了原先的度数,现在再戴那副200度的眼镜,看东西可清楚了。

热毛巾法和按摩这两个方法其实是我父亲教给我的,他大概十年前开始出现老花眼,买了副100度的眼镜,但慢慢地发现这副眼镜不适用了,他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他,根据我学的专业知识,老花眼除了戴眼镜或手术,是没有其他办法治疗的。老爷子不信这个邪,自己找书看,结果还真给他在旧纸堆里找到这两个民间偏方,老爷子于是每天实施,不到一个月,不但度数没有再加深,竟然还减到了50度的眼镜。后来他没有天天坚持,但一周做上一两次,一直度数也没有加深,到现在,还是带着50度的眼镜,非常稳定。这件事当时对我触动挺大,也令我对民间的偏方验方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从现代的观点看,热毛巾法和按摩眼部穴位法其原理大致可以解释为一种良性的刺激,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提高了眼睛的调节能力。至于远处的光明穴位,古人如此命名,顾名思义,这个穴位有“使人眼睛光明”之效,现代研究亦有支持,如曾有人用红外成像仪研究发现,在刺激光明穴时,眼睛区域的皮肤温度会明显上升;还有人用脑功能成像的方法检测,发现刺激光明穴时,脑部视觉中枢会被明显激活。这些研究都说明光明穴对视力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治疗老花眼还可以用枸杞菊花茶。这个方子已多次提到,不过枸杞菊花茶对于眼睛确实有益。如清代的陆定圃在其所著的《冷庐医话》一书中,最推崇的就是用枸杞、菊花作为养护眼睛的用药。当时还有一种药丸叫做枸菊丸,吃的时候拿来加水融化后服用。

各位老花眼的患者,在实行上述疗法时,不妨常喝菊花枸杞茶或用热毛巾敷眼,可有效防止老花眼加深。

10.每天三按承泣穴,不再迎风流泪

症状:迎风流泪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每天按摩承泣穴3次,每次10分钟。并配合艾灸的方法,用艾条熏烤此穴,每穴熏5分钟,每天一次,坚持两个星期。

有一次,一位老教师来找我看病。这位老教师姓戴,即将到退休的年纪了,可没想到这个时候,眼睛忽然犯毛病,双眼无缘无故地流眼泪。有时候在上课,学生忽然见她两眼泪水汪汪,以为她有什么委屈哭了呢,搞得她很不好意思。

刚开始戴老师觉得问题不大,拖了两个月,问题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严重了,遇风遇冷则更明显,不仅如此,她发现视力也模糊了,于是她决定上医院看看。上医院检查后发现双眼并没红肿现象,泪道也通畅。医生开了点眼药水给她,让她回去试试,如果没效果也没办法了。戴老师滴了一段时间眼药水,效果并不佳,后来她又去其他医院看,医生也给她试了一下内道冲洗等治疗方法,同样没什么效果。听她广州的亲戚介绍说我有不少对付这些问题的法子,于是她就专门从外地前来试试。

对于戴老师这个病,我当时没有太多经验,正有些犯愁,突然想起有个穴位叫“承泣穴”,就试着给她在两侧的承泣穴扎了两针,想不到的是,半小时后出针,戴老师说感觉不错,泪水马上就少了些。考虑到戴老师还没退休,又在外地,离得远,我见这个穴位有效,就建议让她不要太奔波,回去后每天按摩承泣穴3次,每次10分钟。并配合艾灸的方法,用艾条熏烤此穴,每穴熏5分钟,每天一次。坚持上两个星期再回来看看。

两周后戴老师再回来复诊,告诉我果然有效果,现在流泪已经明显减少,于是我再根据她的脉象、中医辨证情况开了些药,同时嘱咐她回去继续按摩,一个月后,戴老师的亲戚来我这里看病,告诉我戴老师的迎风流泪已经好了,所以没有再回来复诊,托她谢谢我。

戴老师得的这个病中医称之为“迎风流泪症”,是中老年人常有的眼病,又称为“溢泪症”。此病早在《诸病源候论》就载有“目泪出不止”,《银海精微》载“迎风泪洒”及“充风泪出”的论述,中医对此病的病因认为是气血不足,泪窍不密所致。《审视瑶函》载“迎风冷泪,水木俱虚,血液不足,寒药勿施,失治则重,宜早补之”。

承泣穴,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这个穴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在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将手指置于此处的眼眶边缘,然后轻轻按摩,即可感觉有酸胀感。此穴顾名思义,能够承担泪液,所以对于溢泪症正好适用。之所以加上艾灸,是考虑到戴老师有遇风遇冷加重的特点,这显然符合眼周气血不足的病因,而艾灸恰有温补气血之效,正好适用。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戴老师这个病叫做“功能性溢泪”,是指在泪道通畅无器质性阻塞或狭窄的情况下的溢泪。其原因有多方面,但下眼睑松弛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下眼睑眼轮匝肌无力而下垂,使下泪点外翻离开泪湖,影响了泪液的自动循环过程,而致眼泪从眼睑溢出。而承泣穴正好在下眼睑处,在此处进行按摩、艾灸,通过良性的反复刺激,改善了下眼睑眼轮匝肌的功能,改善其松弛状况,自然就能起到效果了。

需要提醒的是,迎风流泪症也可能由于泪道阻塞、狭窄所造成,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冲洗泪道、扩张泪道的方法来治疗,此时用承泣穴的效果就不理想了。所以有此病的患者,建议先到眼科进行检查,确定原因再行治疗。

11.巧用鱼肝油,秋天鼻子不干燥

症状:中老年鼻干

偏方:

(1)将鱼肝油胶囊打开,将内含的鱼肝油涂抹在鼻腔、嘴唇处,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2)按摩鼻腔对应穴位。

平时周末我带小孩在楼下广场玩时,会和小区里的老人家聊聊天,既是一种消闲,也可以听听他们有什么疾病,能帮的自然就帮。每逢秋冬之际,我听到他们抱怨得最多的一点就是干燥,像鼻子干燥,是他们经常反映的问题。

听到他们说起这事,我也有很深感触。记得有一年秋天,下班时我碰到耳鼻喉科的同事,闲聊了几句,他抱怨说今天一天看了三十几位鼻出血的老年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干燥这个原因造成的出血。

秋季和冬季的气候干燥,本身就容易令鼻腔黏膜的水分蒸发,造成鼻干燥;另一方面,气温低会使鼻腔黏膜下的血管收缩,分泌黏液的腺体功能也下降,造成自身分泌液体数量减少。这两个因素合起来,就很容易造成鼻干,甚至造成鼻出血了。

其实,对付这个问题,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处理,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注意保健养生,很多人都有每天吃鱼肝油的习惯。只要将鱼肝油胶囊打开,将内含的鱼肝油用手指或棉签涂抹在鼻腔里,就能起到防治鼻干燥的效果了,一般每天一次就够了,7天为一疗程。

鱼肝油的成分很简单,简单地说,就是维生素和油剂两大部分物质。维生素能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滋润黏膜,预防干燥;而油剂涂抹在鼻腔黏膜处后,能形成封闭性油膜,可以保护皮肤黏膜,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促进皮肤黏膜水合作用,有显著的滋润和保护效果。

鱼肝油防治鼻干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果老人家因病住了院,需要吸氧治疗的话,这个方法也很适用。要知道长时间的吸氧,是有可能造成鼻黏膜干燥的症状,但如果在吸氧前就用鱼肝油涂抹一下,这个概率就会很低了。

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一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第34页:《一瓶冰可乐,迅速止鼻血》)中,还介绍过预防冬季干燥引发鼻腔出血的方法,也是可以参考的。这里如果配合“摩鼻法”,效果会更好。具体做法是按摩鼻子以及鼻周:用食指和拇指先按着鼻梁的上端,以此为起点从上往下揉搓,注意要搓到鼻翼的部位,反复揉搓,到局部发热为止。然后按鼻周,即用两根食指分别压住鼻唇沟,从上往下反复揉搓,到局部发热为止。最后用食指打横,紧挨着鼻孔,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反复揉搓,到局部发热为止。

按摩鼻子,主要目的是增强鼻子的血液循环,让气血运行通畅,从而促使鼻腔腺体分泌液体增加,充分滋润鼻腔黏膜,就更能保证效果了。

12.耳朵嗡嗡响,鸣天鼓法可减轻

症状:中老年耳鸣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1)先通过冥想和缓慢的身体运动,令双手有明显的发热、发胀感。

(2)将双掌心对准耳孔,贴紧双耳,呼气时掌心向耳朵下压,吸气抬离,如此反复36下。再将双掌掩盖住双耳,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后脑壳处,然后轻轻敲击脑壳,可听到像敲鼓一样的声音。缓慢敲击36下即可。

耳鸣是一个很令人困扰的疾病,而且病程愈久,治疗起来就越困难。究其原因,耳鸣刚开始的时候,声音一般来自于内耳毛细胞,也就是产生听觉的细胞,由于内耳受损,耳朵里的毛细胞就会产生耳鸣的信号,然后传输到大脑,患者就感觉到了耳鸣。但时间一长,耳鸣往往就和耳朵没有太大关系,或者说耳鸣主要不再来源于耳朵了。

这是因为时间一久,大脑会对耳朵产生的耳鸣声音产生记忆,在脑袋里建立起一个神经反射,最终即使耳朵原发疾病已经痊愈,耳朵不再传来耳鸣的信号,但大脑里却仍然存在着之前耳鸣的记忆,像个录音机一样把将之前耳鸣的声音在脑子里循环播放,形成“脑鸣”。

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二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第221页:《耳鸣不止,听音乐治好》)中,曾经介绍过“听音乐,治耳鸣”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蒙蔽疗法”,目的是淡化脑袋里的耳鸣记忆,使之渐渐消失。不过这种方法,一般需要坚持半年以上才能见效,临床上患者往往不能坚持下去。而采用这种鸣天鼓的方法,根据我的实践,如果患者能够配合的话,往往能在一两个月内见效。病程短些的,甚至一两个星期见效也是有可能的。

我曾用这个方法治好不少耳鸣患者,周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周女士57岁,是一名退休干部,两年前由于亲人去世,情感低落,一年前她的右耳无缘无故开始耳鸣,于是去耳鼻喉门诊就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鸣”。她的耳鸣在夜间尤其严重,白天时也偶尔可以听到“嗡嗡”声,曾服用过多种中西医药物,也未见好转。后来,周女士来到我的门诊,由于她住的地方离医院很远,所以我建议她采用鸣天鼓法来自行治疗。

读者可能听说过鸣天鼓法,不过,这里讲的鸣天鼓有点不同,需要融入一定冥想法和身体运动来做“引子”。不过方法也不复杂。

第一步,预备放松:坐姿或卧姿,以自己能够舒适、放松为度。闭眼,全身放松,尽量排除杂念,冥想“听力正常,耳鸣消失”,时间约2~3分钟。

第二步,意守丹田:两手掌上下相搭,掌心相对,隔约10厘米的距离,两掌均如托球状,意念集中于小腹处,想象那里有一团“火”,缓慢呼吸,吸气时把气吸到小腹处,令这团“火”烧得更旺。这样做5分钟。

第三步,双手做分合动作。如果时间长了,或者比较敏感的人,经过以上的步骤后,会感到小腹发热,双手掌有一种发胀发热的感觉,此时再将双手掌慢慢分开,分开时吸气,呼气时合拢。细细体会双手掌发胀发热的感觉。如此分合9次即可。

经过以上的练习,此时双手会有明显的发热、发胀感,接下来正式进入鸣天鼓法,将双掌心对准耳孔,贴紧双耳,呼气时掌心向耳朵下压,吸气时抬离。如此反复36下。再将双掌掩盖住双耳,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后脑壳处,然后轻轻敲击脑壳,可听到像敲鼓一样的声音。缓慢敲击36下即可。

明眼人应该可以看出来,我这里讲述的鸣天鼓法,实际上是以气功为引子。要知道鸣天鼓据说由唐代汉钟离所发明,记载于《援生四书》。汉钟离,名权,字云房,京兆成阳(今属陕西)人,传说为八仙之一,是气功家,传说其气功功法传自于吕洞宾。一般文献介绍的鸣天鼓法只是将双手掌搓热,放在耳部,然后叩击后脑壳。但如果知道鸣天鼓的来源,就能够明白,如果该法是一位气功师发明的,又怎么可能没有气功的训练作为基础呢?

周女士按上述方法自行回家练习,每天均坚持一次,每次约花20分钟左右。两周后,她打来电话告诉我说耳鸣开始减轻,一个多月后,她的耳鸣已完全消失了。

鸣天鼓这个方法也挺难用现代科学机制来解释,不过其操作方式与西医治疗慢性耳鸣颇有相似。西医目前治疗慢性耳鸣,一般认为需要采用习服疗法,习服疗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蒙蔽(如以前介绍过的听音乐,就是一种蒙蔽疗法);第二,松弛训练;第三,转移注意力;第四,心理调节。而本文介绍的鸣天鼓法,其实与西医习服疗法的第二、三、四条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冥想、放松与习服疗法中的第二条“松弛训练”是一致的;意守丹田、体会双手掌发胀发热则与第三条“转移注意力”相符;练习完毕后,患者一般会觉得全身放松,头脑清醒,心理上会有明显的良性调节效果,这自然就符合第四条“心理调节”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西医这个习服疗法,其科学机制也不是解释得很清楚,中医这个鸣天鼓法,原理更加不好用现代术语描述,但起码在慢性耳鸣这个病上,中西医殊途同归,走到了一块,医学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E0evSLoJZ2UskJ4SaHCJSMifOLwBJbW/FJAUU39jKRCFtkkC2uBSa/4U+yeLBl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