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社会功能的三种分析与博弈论在本书中,王水雄以帕森斯的AGIL理论为讨论起点,经亚历山大、卢曼、哈贝马斯等人,将博弈论和结构功能主义联系起来。这里拟循与其有所不同的一条路线,对涉及社会功能分析和博弈论分析间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加以讨论。我相信,这些讨论对于理解本书的研究是有益的。

社会学理论中的功能主义是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熟悉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无可辨析了。特别是在将其与本在其视野之外的理论联系起来讨论的时候,这种辨析工作更不可避免。事实上,王水雄在这部著作中已经着手做了这样的工作。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被人们贴上“功能主义”标签的分析中,至少可以分辨出对社会功能的三种分析,即功能解释理论、功能描述分析、功能预期假定。这三种分析在性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严格说来,最好不要将它们笼而统之地归于“功能主义”的旗帜下。在做了这样的辨析之后,我们来讨论这三种分析各自与博弈论分析的基本关系。

一、功能解释理论与博弈论分析

在所谓功能主义理论中,最具理论色彩的部分是功能解释理论。其基本特征,如弗罗门所概括:“在功能性解释中,一些(物理的或行为的)特性是由它所发挥的功能来解释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艾尔斯特所界定,功能解释指的是:对群体z而言,一个制度或一个行为模式x被它的功能y解释时,y是x的结果。(Elster,1979、1983)这一界定特别指出了功能解释与一般因果解释的不同。

事实上,在社会科学中,一些涉及功能主义理论的批评,所指的就是功能解释理论。

例如,特纳在谈到涂尔干的学说时认为,涂尔干对劳动分工的分析给人的印象是,对社会秩序的威胁或社会的需要引起了劳动分工。可以看出,在特纳看来,涂尔干是要用社会秩序去解释社会分工的存在或产生。

又如,格兰诺维特在批评新制度经济学时写道:这一学派成员认为,先前被设想为法律、历史、社会或政治力量作用的偶然结果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安排,最好被看成对若干经济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他认为,这种说法与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那种结构功能主义相似。(格兰诺维特,2008)他这里批评的是用效率去解释制度安排,所说的功能主义也属于功能解释理论。

艾尔斯特对社会学中诸多功能主义理论有效性的系统质疑,可明确地被归入功能解释理论。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功能解释理论和博弈论虽然都追求对某些稳定的社会特征的解释,但却是两个旨趣各异的理论。它们的基本差异如下。

(1)功能解释理论是从社会特征的结果来解释社会特征,而博弈论则是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来解释某些社会特征的产生、稳定和变化。

(2)功能解释理论的被解释项(某些社会特征)和解释项(社会功能)是在同一系统层次上的,而博弈论遵循的则是从低于被解释项的层次出发来解释更高层次的社会系统现象的路径。(詹姆斯·科尔曼,1992)

(3)功能解释理论绝对排斥与有目的行动有关的解释路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则功能解释理论的独有之处将被化解。但博弈论尽管在某些场合(如解释生物演化的时候,鹰鸽博弈是一个例子)并不要求假定参与者的行动都具有目的性,但绝对不排斥有目的行动假定。事实上,大量的博弈论模型都建立在参与者行动是有目的的这一行为假定基础上。

从上述这些差异来看,博弈论和功能解释理论要进行有机的衔接存在相当的难度,虽然它们可以进行理论对话,在某些具有替代性解释的场合下也能够相互竞争。

演化理论领域也许是功能解释和博弈论解释最可能建立有机联系的领域。如果将社会演化过程视为自然选择机制和适应性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将功能解释理论的某些内容融入自然选择机制,那么,或许能够得出些有意思的研究成果。

二、功能描述分析与博弈论分析

与功能解释理论不同,功能描述和分析只是说明被描述的社会系统是怎样的、具有怎样的功能,而并不试图用功能来解释一定的社会特征。

斯宾塞关于社会基本功能的论述,就是功能描述的一个例子。

(社会)有收集原料的一套机构……它有一套大大小小的传输渠道,通过这些渠道使生活的必需品得以流通……它有刺激或限制工业部门的一套装置,它有地方政治或教会的控制权力,通过这些权力,秩序得到维持,正常健全的行动得以进行。

在涂尔干的一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意识到功能描述和功能解释的差异,并认为用功能解释来代替因果解释是不妥当的。他写道: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我们应当尽量把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它所实现的功能区别开来。我们使用“功能”一词倾向于“结果”或“目标”之意,是因为社会现象的产生并不一定是为了引起有益的结果。

默顿对早期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要素--功能一致性假定、功能普遍性议题、不可或缺性结构--的质疑及提出的新研究纲领(罗伯特·K·默顿,2001),在笔者看来,实现了功能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变。在默顿的主张中,功能描述和分析被放到突出位置上,而功能解释已经不是其关注重心了。下面不妨就此进行更详细的考察。

(1)功能一致性假定,即假定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功能的高度一致性。默顿主张,应将注意力放到分析社会整合的类型、方式、程度、范围以及社会事件的各种影响上来。事实上,功能一致性假定(特别是假定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少数几个功能),正是为了便于建立功能解释理论体系的安排。按照默顿的主张,各种社会系统究竟是怎样的及其功能如何,恰恰是有待考察和发现的。

(2)功能普遍性议题,即认为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系统中,如果有一个社会事件长时间存在,那么这个事件对社会系统整合一定具有正功能。默顿主张,要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功能,包括正功能和负功能、显功能和隐功能等。显然,在默顿的主张中,社会事件的结果和功能,正是待考察和待分析的事项。

(3)不可或缺性结构,即认为存在某些满足系统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决定性结构。默顿主张,应对各种功能选择物、功能等价物、功能替代物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默顿是要把系统中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都放到分析的视野中来。

在功能描述和分析中,对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其运行结果(功能只是诸结果中对系统本身发生作用的部分)之间关系的探讨,与对一般因果机制的探讨并无不同。而如前所述,功能解释的特征恰恰不同于一般因果机制解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对于把这样的分析与功能解释一起归到“功能主义”旗下,很有保留,因为这样做会引起理论脉络的混乱。

与功能解释理论不同,功能描述分析和博弈论之间,没有两个解释体系因内在严格逻辑所导致的那种紧张。笔者认为,功能描述分析对博弈论的研究至少在以下方面会有所助益,即它可以使博弈论研究中增加对功能意义维度的考虑。

假设我们把一个n人博弈看作有n个行动主体参与的系统,那么,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博弈均衡、非均衡、唯一均衡、多均衡等状态,对系统的不同维度的功能,具有怎样的意义?如果像王水雄曾研究过的“镶嵌式博弈”那样,使若干博弈镶嵌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那么局部的均衡、非均衡等状态在大系统中将形成怎样的状态,这些局部的、总体的状态具有怎样的系统功能含义?逆向思考一下,一个单纯的博弈均衡,是否可能有多个功能?这些问题,或许都是可以加以研究的。

三、功能预期假定和博弈论分析

使用“功能预期假定”这个概念,在某些功能主义研究者那里,是不被接受的。

在功能解释理论的研究者中,对于何谓“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具体而言,如果把在社会群体z中社会现象x所产生的结果y称为x的社会功能,那么x的参与者是否意识到y的产生会影响对社会功能的界定?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的处理。

一种处理是,x的参与者是否意识到y的产生,不影响对社会功能的界定。也就是说,x的参与者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有意识到y的产生,但这并不影响y被界定为社会现象x的功能。默顿在评论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理论时提出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的区分,便是这种理解的代表。

另一种处理是,在进行功能解释时,y成为社会现象x的功能,一定是没有被参与者意识到的。艾尔斯特在对功能解释加以探讨时,强调了这种理解。

对第二种处理的根据,笔者充分理解。如前所述,这是功能解释理论中的关键构建,否则,功能解释理论就可能被其他基于有目的行为的理论所替代。但是,考虑到我们在这里不是研究功能解释理论,所以笔者仍然坚持采用“功能预期假定”这个概念。

事实上,使用这个概念主要是基于熟知功能主义理论的社会学家对经济学家的批评。比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格兰诺维特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分析落入了过时的功能主义的陷阱。那么,他所说的那种功能主义是什么呢?是社会学家早已熟知的、用社会系统层面的事项解释社会系统层面现象、排斥理性选择行为的功能主义吗?

显然不是,因为那绝非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基本思路,毋宁说那是他们反对的思路。如果说,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的滋生是应对更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那么,其中的机制是什么?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家的思路,一定要和个人预期净收益的考量联系起来。无论是将制度的建构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结合起来,还是把制度的滋生和博弈论分析结合起来(安德鲁·肖特,2003),都是如此。

笔者尚未读到格兰诺维特在批评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功能主义时对这种功能主义所做的更深入的剖析,但从他的批评中受到一个启发:如果博弈的参与者不仅注意到在现有制度下各自的收益,而且注意到存在可能的新的制度安排,而这种制度安排的功能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那么他对新的制度功能的认知将会影响他的预期收益,乃至改变他的行动。这种关于个人对系统功能的预期能够影响其行为决策的假定,就是这里所说的“功能预期假定”。

谢林在有关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的讨论中曾谈到一种情况,即个人有时会根据他对宏观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来做出微观决策(托马斯·C·谢林,2005)。“功能预期假定”与此思路是相通的。

假定个人对系统功能的预期影响着他的情境定义,影响着他对对手策略行为的判断,影响着他的收益函数,那么,这样显然就影响着博弈。这或许也可以作为功能分析和博弈论分析相勾连的一条路径。

以上所谈是基于过去多年中时而出现的一些零星想法。水雄要我写序的提议促使我把它们简要整理出来。既然以之代序,也算是参与水雄开辟的有关博弈论和功能主义这一议题的讨论吧。

刘世定

2012年9月25日

于深圳大学城 LlqE3jUfWj+0YzH59Gd4CRl33qnWEUmFfg27yyhala3ps6WuZX53dpxs3MCRP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