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如今,“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有时也会显出一副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当然,有的人的确是怀才不遇,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难道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一种不好的结局,大部分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较低的人,社会很现实,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胡乱批评,乱说一气,那你的上司怎会不打压你,而让你出头呢?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并没有才华,有的只是牢骚满腹,他们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很多在工作上没什么建树的人总喜欢给自己戴上“怀才不遇”的帽子。因为这样便可以把这份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但有时候你并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你的才能根本就还没展示出来,如何让别人去“遇”?这时候你的才能处于一种蓄势待发期,然后有两种结果,厚积不发和厚积薄发。如果你是厚积不发的这类人,“怀才不遇”根本无从谈起。

再功利的时代,都不会埋没好东西。因为好东西总是出类拔萃、少之又少的。而它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为它不功利。因此,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不要为自己的前途忧虑太多。如果你一直怀才不遇,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怀的才还不够多;二是你怀的根本就不是才。

“怀才不遇”是虚幻的梦

“怀才不遇”是人们送给失败者的最大安慰,也是最大的欺骗。年轻人不要总是发牢骚、抱怨社会没有为你提供相应的舞台,你碰不到好的机会发挥才能,完全是自己的问题。

首先,才的成色不足。许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常会碰见这样的问题,总认为领导不重视自己,很想一展身手,一旦组织交给些任务时,就会出现两种心理活动:一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干;二是盲目认为该怎么干,结果一干就错。只因这些人的才还不足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自认为才华出众,才高八斗,其实还差得远。

其次,自己的才不能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都非常之快,一个人过去掌握的熟练技能很可能转眼之间就无用武之地了,而自己还浑然不觉,还到处炫耀自己的才艺,酸腐地自称怀才不遇。作为职场中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永葆自己的才华青春。

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原一平,刚开始推销保险的时候业绩平平,甚至连房租都交不上,只能睡在公园的长椅上。后来,一位年长的客户“点醒”了他,让他先从改变自己,提升吸引力开始。他组织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个月举行一次,请五六个同事或者投保客户吃饭,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比如“你的个性太急躁了,沉不住气”“你有点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的常识不够,必须加强进修”……原一平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慢慢地,原一平把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逐渐进步、完善和日趋成熟。终于,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他保持了全日本销售第一的佳绩。

有些时候,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改变眼前的不良现状,提高自身的能力。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从现实着眼、积极行动,让自己具备“到哪里都能把饭碗端好”的能力。只有经历这种观念上和行为上的改变,你所期待的前程才不会遥不可及。

君子应厚积而薄发

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会抱怨明珠暗投而世无伯乐,害得自己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发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其实未必。有一成语“厚积薄发”,就是说扎扎实实地积累,循序渐进地发挥,那样才是做好工作,完善个人修养的方式方法。

所谓厚积薄发者,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积者,知识在头脑中的积累;发者,利用所积知识去创造价值。没有积便没有发,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只积不发,书呆子一个;只想发而不愿积累,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家。

从2006年春节开始,郭德纲成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关注的谈资。许多人看到的是郭德纲成名后的荣耀和光环,却忽视了成名前的艰辛。对于郭德纲来说,成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郭德纲在曲艺的路上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一路坎坎坷坷,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努力,从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方取得今天的辉煌。

在个人的工作生涯中,特别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必须要用积极、主动、敬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勤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在这个阶段,有的人可能会懒惰一点,不大喜欢花大力气对待自己的工作,可能就是努力那么一点点,对你的工作,对你的成长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人知识的渊博、能力的大小与否是看他在处世方面是否恰到好处,而不是看他读过多少专业、学过多少课程,而这,需要深厚的底蕴来积累,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还更多的需要实践的历练。而唯有采取“厚积薄发”的策略,才会有更冷静、沉着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把冷板凳当替补席

一个贸易公司的男职员,在刚进公司时很受老板赏识,但不知怎的,在并没犯什么错误的状况下,他被“冷冻”了起来,整整一年,老板不召见他,也不给他重要的工作,从主管的地位变成和普通员工差不多。他忍气吞声地过了一年,老板终于又召见他,给他升了官,加了薪,同事们都说他把冷板凳坐热了。

能力再强、机遇再佳的人也不可能是一辈子一帆风顺的,如果你是为人作嫁衣裳,便有坐冷板凳、不受到重用的可能。为什么会坐冷板凳呢?有很多种原因。

·本身能力不佳。在工作中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也还没有到必须开除的地步。

·曾犯过重大错误。在社会上做事不比在学校当学生,学生犯错也不会怎么样,在社会上做事一旦犯了错误,便会让你的上司和你的老板对你失去信心。因为他不可能再次用他的资本或职位来冒险,所以只好暂时把你冰冻起来。

·老板或上司有意的考验。人要做大事不但要有面对挑战的勇气,面对繁杂的耐心,而且还要有身处孤寂的韧性。有时要培养一个人,除了让他做事之外,也要让他无事可做,一方面观察,一方面训练。这种考验事先不会让你知道,知道了就不算是考验啦。

·人事竞争的影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如果你不善竞争,那么就很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失去原有的优势,坐起冷板凳来。

·大环境有了变化。人说“时势造英雄”,很多人的崛起是由环境所造成的,因为他的个人条件适合当时的环境。可是当时过境迁,英雄便无用武之地,这时候你只好坐冷板凳了。

·上司的个人好恶。这没什么道理好说,反正上司或老板突然不喜欢你了,于是你只好坐冷板凳了。

·你冒犯了上司或老板。宽宏大量的人对你的冒犯无所谓,但人是感情动物,你在言语或行为上的冒犯如果惹恼了上司,你便有坐冷板凳的可能。

·威胁到老板或上司。你能力如果太强,又不懂得收敛,让你的上司或老板失去安全感,那么你便会受到冷冻。老板怕你夺走商机去创业,上司怕你夺了他的位置,冷板凳不给你坐给谁坐?

坐冷板凳的原因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而人一旦坐上冷板凳,一般都无法去仔细思考原因何在,只知道成天抱怨。其实,与其在冷板凳上自怨自艾或疑神疑鬼,还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好地把冷板凳坐热。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

·强化自己的能力。在不受重用的时候,正是你广泛收集、吸收各种情报,学习其他知识的最好时机,能力强化了,当时运一来,便可跃得更高,表现得更卓越!而在这段坐冷板凳的期间,别人也正好观察你,如果你自暴自弃,那么恐怕真要把冷板凳坐穿了,而且一旦出现对你不好的评价,恐怕就无翻身的机会了。

·以谦卑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都有打落水狗的劣根性,你坐冷板凳,别人巴不得你永远不要站起来。所以要谦卑,广结善缘,不要提当年勇,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对你现在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而且“当年勇”也会使你坠入“怀才不遇”的情境中,徒增苦闷而已!

·更加敬业,一刻也不疏忽。虽然你做的是小事,但也要一丝不苟地做给别人看!别忘了,很多人正冷眼旁观,打你的分数呢!

·忍耐。忍闲气、忍嘲弄、忍寂寞、忍不甘、忍沮丧、忍黎明前的黑暗,忍虎落平阳被犬欺,忍一切的一切,忍给自己看,也忍给别人看。

能有以上的作为,相信你一定会把冷板凳坐热。不管你坐冷板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都是训练自己耐性、磨炼自己心志的机会;冷板凳都坐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此外,人都好锦上添花,当你把冷板凳坐热,你自然会得到很多赞美和掌声,成为人人敬佩的勇者;如果坐不住冷板凳,那么你就被人看轻了--除非你毅然换工作!

情绪需要控制,怒气需要抑制

不能控制情绪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成熟,还没长大。不说你也知道,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说是天真烂漫,但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对这个人的精神问题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你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你还没长大。如果你还年轻,尚无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做过好几年事,或是根本已经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你“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你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这样能做大事吗?这已经和你个人能力有关了。

在社会上行走,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深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可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发生,引起了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过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呈现“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在事业上有立即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好。

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学一下“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我们应该相信人的大脑完全有能力控制你的情绪,控制你的生活。

·你有能力控制自己想些什么,每时每刻,每天每日;

·你有能力创造出一个想象的前景和实现它们的正确途径;

·你有能力去接近一个超出自我意识之外的信息源泉;

·你有能力从你的生活中消除一切消极的思想和情绪;

·你有能力去扮演想成为的角色,也有能力去获得想具备的能力和性格。

千万不要逞一时意气之快

一匹马找到一块肥美的草地,常到这里饱餐一顿。可是后来,一只鹿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就趁马不在,也跑来吃草。马发现了这件事,觉着鹿侵占了自己的利益,想报复鹿,但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去请人来帮忙。人说:“我也没办法,除非你套上辔头,我骑上你,才能追上它,惩罚它。”马不得已同意了。

于是,人骑着马,惩罚了鹿。之后,便把马拴在了槽头。这时,马才省悟过来,长叹道:“我真傻,为着一点小事而图报复,反而使自己沦为奴隶。”

马终于意识到:逞一时意气之快,睚眦必报根本就不可取。为了打击报复又不择手段,终会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

遇到问题不要逞一时意气,要学会心平气和,下面这位小贩就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水果摊小贩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3元吗?一斤2元,不然我不买。”小贩微笑着说:“我一斤卖你2元,对刚刚买的顾客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

“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就要5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小贩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样亲切。客人虽然嫌这嫌那,但最后还是以每斤3元买了。

有人问小贩何以能始终面带笑容,小贩笑着说:“只有想买货的人才会指出货如何不好。”小贩完全不在乎别人挑剔他的水果,并且一点也不生气,不因一时意气没有与客人吵嚷,也没有对客人冷淡,最终做成了生意。

很多人真的比不上小贩,平常有人说我们两句,我们就会憋一肚子气,更不用说微笑以对了。

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棋后,往往会有意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上一两盘。为人处世正像下一盘象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小青年,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

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在遇到不如意的人,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你若是有理,却表现得谦逊,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怒气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地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止不住地流下来。

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都围了上来。骆驼很害怕,不顾伤势狂奔起来,血也越流越多。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加之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仓皇中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临死前,这个庞然大物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过不去呢?”这只骆驼控制不住自己,在受了一系列的伤害后走向了毁灭。

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常常说:“我过去经常发火,自从得了心脏病我才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动肝火。”请不要等到患上心脏病才想到不发火,要想克服爱发怒的坏毛病,就从今天开始吧。

工作中的挫折、生活中的困难、同事间的摩擦、邻里之间的纠纷、被人冤枉、公共场所被羞辱、家庭不和,等等,都可使人生气、愤怒,甚至暴跳如雷。但是,一定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怒气,等你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改变跟人抬杠的说话习惯

抬杠,就是指两个人或一大帮人在一起就某件事情争论不休,各持己见,谁也不肯服输。爱抬杠的人,一般表现为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并经常对别人说的话发表不同意见,其实这是一种自恋和逆反心理的表现。有自恋心理的人特别在乎自己的感觉,不会换位思考,更不会替他人着想,自己往往喜欢扮演一种救世主的姿态,觉得什么事都应该自己说了算,别人都应该听他的。和人抬杠的习惯会让你做起事来处处受阻,时时遇难,何必把精力浪费在和人争论上呢?这只会给你增加办事的难度。记住,说服别人的秘诀,不是对他说“不”,而是对他说“是”。

某公司有一个难缠的客户,这个客户太仔细了,负责联系这个客户的业务员,简直烦透了,两人为了一个细节问题通了12次电话,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那个客户扬言以后不想再用这个公司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业务经理去拜会了这个客户,两个小时后,经理满脸喜悦地回来了:客户接受了产品,还表示将续约。那么这位经理做了什么呢?他只是静静地听完了客户的抱怨,轻声地附和他的意见,也就是说,整个谈话过程中,他没有和客户争辩一句。

生活中,如果你听到有人对你说:“你错了!”那你会有什么感觉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反驳,这样一来双方自然就不会有统一的意见,如果你有与人抬杠的习惯,那么做事不顺利也就不奇怪了。事实上,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

许多人在与人交谈中,习惯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样非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要知道池蛙长鸣,不为人注意,而雄鸡则一鸣惊人。这就说明过多地“说单口相声”是不能交流思想的。此外,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两情相悦。

美国著名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的确,不管你有多少话题,口才多么好,如果不顾对方的想法,只管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独白,势必会引起反感。

所以,我们应该纠正“一言堂”式的说话习惯,多给别人一些说话机会,这样做,说不定会获得令你惊喜的结果。

生活中有时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渴求平等”的行为。你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存在许多这种行为的缩影。下面是一些较为常见的例子:

·抱怨别人与你干得一样多,但工资却拿得比你多。

·认为那些歌星影星收入太高,这实在不公平,并因此感到恼火。

·认为别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时总是可以逍遥法外,而你却一次也溜不掉,因此感到十分不平。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于时时处处去寻求一种公道与正义,一旦感到失去了公正,他们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寻求公道就像寻求长生不老一样。

我们来看一看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不公平现象:

教育上的不公平--无论是硬件还是师资,城市优于农村,东部优与西部,本地人优与外地人。

医疗上的不公平--同样是人,公务员、职工、居民、农民之间都存在着一些不公平,换句话说,各人医保卡里的钱不同,报销额度不同,接受的医疗条件也不同。

住房上的不公平--“房姐”可以拥有几十套住房;普通百姓购房倾囊而出,还要背上“房奴”的称号;民工购房是个梦,工资还常拖欠,温饱还是问题。

休假上的不公平--有的单位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某些单位只有“双周休一日”,节假日只能意思意思,平时工作是没完没了。什么加班工资等,有些地方则是画饼充饥。

孩子们总是喜欢公平的游戏规则,成年人希望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然而现实世界存在着不公平,人世间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自己尽量变得强大。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在这里,没有公平的法官出席。也许,它给别人的全是玫瑰花,而给你的则是刺人的荆棘。能够理解并热爱生活的人绝不会强求生活给自己玫瑰,而是把自己手中的荆棘变成玫瑰。在这个过程中,有挣扎却没有痛苦,有眼泪却不会有呻吟。

生活有时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承认这个现实并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不要心理不平衡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豪车,某人出了国,某人住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

北京市交通局前副局长毕玉玺,常常“与同事比,觉得自己资历老却升得慢,心理不平衡;与上司比,觉得自己水平高却屈居其后,心理不平衡;与大款富豪比,觉得自己辛苦半生贡献不小,全部家财却比不上人家一个零头,心理更不平衡……”于是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大肆收贿达1300多万元,终于锒铛入狱被判死缓!

一位老师原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但当眼见身边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富起来时,心理也不平衡起来。单位要集资建房,口袋里没有钱,眼巴巴地望着别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自己却仍然要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对比之下倍感自己的寒酸清贫。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学生就吃学生。这样,他先是暗示学生家长节假日送礼,接着便是公开的索要,再后就干脆勒令班级几十名学生晚上到家里补课,每人每月收取几百元补课费,收入既可观又合“情”合“理”。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挣钱不少,住得好了,吃得好了,房子也买了,小汽车也买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之时,他得到了学校的处理,被开除了。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们总是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失衡。但与谁比、比什么,这是感觉“失衡”与“平衡”的关键之点,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且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心态放平,就一切都会顺风顺水了。

只有解决了同什么人比、比什么这两个问题,我们才可以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和不安分的人生败局。

不要抱怨生活不公平

当今,不少年轻人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大款或官员家庭,抱怨自己为什么出生在农村或小城镇,抱怨家长没有本事。在他们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自己和同学在找工作上的难易不均。其实只要你努力,不说一定会富有,小康生活还是可以达到的。

这个社会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但绝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差。虽然社会制度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方面,但从另一角度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况且,有些不公平未必不好。没有一些不公平的存在,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就会裹足不前。试想一下,人们都生活在一帆风顺的世界里,个个都丰衣足食、腰缠万贯,个个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简单与公平,社会谈何发展?人们谈何进步?正因为社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才迫使人们为追求公正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这样一来,不公平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原始的动力,为人类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公元前1世纪,小亚细亚奴隶起义,提出建立一个“没有富人和穷人,没有奴隶和主人的太阳国”;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主张“均贫富,等贵贱”;孔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孙中山则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然而,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信念,它无疑是合理的,将来,也许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目前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又是无法真正做到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强求平等。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

如果你背着对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会背对着你。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然而,只要我们能够以恰当的态度对待命运,命运也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了。 YVHxbaOMp3Lc++FWKOVzhnY3x9PS7u5MWryFUTUrz/KUF273G8OiB0E/2O4gwn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