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油价祸水篇:中国是推高油价的祸水吗?

正说:油价上涨皆因“中国需求”

1.中国对石油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

从全球来看,中国对石油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增速领先于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有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5%。2010年全年石油消费量4.55亿吨,较2009年增长11.4%。预计2011年中国石油全年的需求量将增长7%。增幅上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表现强劲。

中国近来对石油的大规模需求呈现惊人态势,如过去的十年一样,中国还会继续引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IEA(国际能源署)预计中国2011年日需求量将增加57万桶,几乎是全球需求预估增幅的40%。同时从2007年-2030年,石油的世界需求增长近一半都会是中国的贡献。

2.另外,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加大。

2009年中国8-9月汽车销量环比飙升19%,2010年1-9月国内汽车销量达到990万辆。为了使中国能够尽快消耗掉本国原油的生产能力,西方国家极力鼓吹汽车的好处,大幅度地降低汽车的价格,一方面可以使中国的汽车民族工业一蹶不振,一方面还可以尽快把原油自给性连根拔掉。中国拥有新车的人数不断增多,国家经济以两位数增长,这些都刺激全国的石油消费,而炼油厂则难以增加产量满足供应。

中国对石油的旺盛需求无疑是油价上涨的强力助推器,加之石油期货炒家看好“中国需求”,这些都使得中国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反说:油价上涨另有幕后黑手

1.美国才是原油消耗大国

应该说,原油的供求情况才是影响国际油价的基本因素。

历史上,这一因素对油价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比如20世纪三次石油危机,都是中东的产油国家为了限制石油产量,导致油价大幅度提高,使得依赖这些国家石油的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都曾遭遇重创。

21世纪以来,以2002年到2007年的时间段为例,中国的原油消耗量的确呈逐年增加趋势,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美国一个国家的石油消耗量就占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换算到人均上来看,美国的人均消耗量是中国的11倍,远远大于中国。欧佩克多次强调油价上涨是美国、中国巨大需求所推动的,但是,从数据上来看,虽然中国近年来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但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反观美国,占世界四分之一的消耗量,若要从需求量上比,美国稳坐第一。而且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美国石油产量逐渐减少,为了保留其国内的资源,增加其国内的原油储备,不断增加进口量;同时不时地散布中国推手论,诸如“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中国大量石油储备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这种石油霸权战略,何等居心让人一目了然。

2.除需求因素外的最大幕后黑手

目前的石油具有三重属性,首先是一种普通商品,同时还是战略性政治商品和金融商品。我们先不谈战略性政治商品,当一种商品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对象时,它的价格就会偏离实际价值,而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实际供求状况,无论是消费的增加还是汇率变化、地缘政治、自然灾害都可能成为投机和炒作的理由。能导致油价如股票一样剧烈波动的,正是石油成为期货,成为投机者的目标。原油与金融搭上了干系,就不再仅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巨幅涨落为国际金融投机资本带来巨大套利空间。因此,近来石油价格出现暴涨或者波动,正是石油作为国际性金融商品属性的真实反映。

我们来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21世纪以来,原油的期货交易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2000年纽约商品交易所投机交易者所持原油期货市场交易合约占市场合约总量的37%,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大幅攀升到71%;正是这一年,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约2600亿美元,是2003年的20倍;也是这一年,交易量近60万手,折合近6亿桶。这一数据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油的供求量和国际贸易量。目前,国际油价的炒作“溢价”估计在20-25美元/桶。据相关统计,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美元至8美元。

为什么投机者看准了石油?

这些投机者看准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量会迅速上升,但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剩余石油的生产能力会逐步下降。需求不断上升,供给却不断减少,既然如此,石油的价格一定会持续地上涨。所以他们低价时候买进石油,然后放出一些所谓的消息、预测,推高油价,等到高位时候再抛出。或者,当局势不稳定,媒体上又宣扬着夸张的标题时,他们就会在石油的期货市场上放大恐慌。目的都是为了在短期内牟利。

而且这中间往往不是一种资本在搅动,这里面既有像德克萨斯石油期货大王皮肯斯这样的国际资本大鳄,也有像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这样的对冲基金,还有高盛这样的投行。众多资本兴风作浪,大量热钱也涌入,加剧原油价格的波动,暴涨暴跌。比如次贷危机时,投行纷纷倒塌,造成原油期货市场的资金流骤然减少,使得2008年下半年油价陡然跳水。

另外,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唯一的。从短期因素来看,一些突发的政治事件(尤其是伊拉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主要产油国政局不稳定)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冲击,美元汇率的变动(美元贬值油价上升,美元升值油价下跌)都会影响石油价格。

由此看出,那些原油价格脱离看了原油实际供需情况的波动,投机资本的炒作才是幕后黑手和致命因素。在世界石油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的中国,既无法参与世界原油市场规则的制定,也没有话语权,根本不足以对油价产生巨大影响。

本话题的辩论视频可登陆中国移动手机视频观看,“财经栏目”下搜索《中国是推高油价的祸水吗?》,可以观看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精彩辩论。 mpl7l7A2qaN9d7TUSvX2YiKIFEijwwW8zvLednT/mE8Oadhj6dX0wz4nA7pPenu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