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高油价是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阴谋
早在七八年前,俄罗斯的《劳动报》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阴谋,在《石油脚绊儿》的文章中指出:高油价正是美国对付中国的经济武器。中国每天需要300万桶进口石油,主要从波斯湾进口,高油价对于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为什么这么说?
1.中国应对高油价,显得鸭梨很大。
自1993年以来,中国的净进口原油1000万吨,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到了2004年原油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35%。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或者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的时候,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变化,一涨一跌都会影响到这一个国家GDP运行,而一旦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了8000万吨后,就必须运用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来保证石油通道的安全。
可见,如果长期是高油价的格局,对中国的冲击确实比其他国家要大很多。
第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很强劲,目前也看不出转弱的迹象,如此天价的石油使中国人在原料上耗资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的需求被空前放大,原油对外依存度还在逐年攀升;
第二,相对发达国家,中国在石油资源上无优势。从表面的数据上看,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大于中国,但是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许多产油国都有自己能控制的油田,他们进口石油相当于自己买自己的油,而中国只能靠进口;
第三,中国的能源效益几乎是全球最差的;
第四,中国正在逐渐建立的原油储备,每年需要多进口上千万吨原油,目前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达到30天原油进口量,要达到2020年90天的8500万吨石油净进口量的“达标线”,如此旺盛的需求占据每年新增石油的大部分,很容易被政治对手利用。
第五,油价对其他能源价格有重要的影响。油价涨了,铁矿石、煤炭等价格也跟着上涨,一些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资源如铜、铅等,长期都处在高价位,能源与原材料的涨价,带动着产业链下游的化工、运输、食品价格的上涨,所以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都面临着涨价的压力。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能源成本高加大了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力削弱,也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并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缓。
2.美国有着操纵油价的手段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就曾以石油武器对付过前苏联。只不过当时不是提高油价,而是降低油价。当时,美国人与沙特阿拉伯联手将世界油价压低到了每桶7-8美元,使得没有石油美元就难以生存的苏联经济几乎到瘫痪。2005年7月,美国国会出面强力阻挠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计划破产,中国也只能将目光转移到美国以外的国家,这一事件体现美国在对待能源问题上的战略高度;当时,一位美国著名咨询公司负责人就曾说过:“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油价仍会保持高位,因为这有利于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
那么,美国又是如何如何操纵石油市场,维持着现在的高油价的呢?
(1)美国政府可以说服本国的石油公司限制开采量;
(2)美国有一个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为配合美国的石油战略,没有大量供给石油用以打压油价的表现;
(3)大量国际资本对石油期货的投机导致每天大量的石油期货交易,助推石油价格剧烈波动。
3.美国并不惧怕高油价
难道美国就不担心高油价吗?
(1)首先,美国经济仍在增长,但石油并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反而高油价可以刺激投资。
(2)美国近几年,尤其在2007年后,其对原油的依赖度悄悄降低并呈现多元化。数据显示,虽然美国51%的原油和石油制成品来自进口,但大部分都来自中东以外的地区。2010年美国最大的5个原油进口国分别是加拿大、墨西哥、沙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此外,美国自身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美国是俄罗斯和沙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油国。油价的上升对美国而言还会增加美国收入。
(3)美国在“替代能源”上取得快速发展,已经具备利用原油价格遏制其他国家的实力。不管是其对乙醇的大规模投入,还是立法设定了能源经济标准,其设定的在2017年前将可再生和替代能源消耗量增至1330亿升,都将使其在未来十几年内从中东进口的石油量预计减少75%。
(4)美国应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增强。就算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其购买能源的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经从1981年的8%以上降到了2007年的5%以下。
显然,与美国相比,在应对高油价方面中国显然准备不够充分。在战略石油储备、多元化油源渠道问题、参与全球石油期货市场的问题上,都没有掌握主动权。
反说:高油价对美国并无好处
1.美国对石油依存度很高
我们知道,中国和美国都是石油的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对石油依存度很高。事实上,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美国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和股价都造成过影响。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建筑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许多家庭都使用着大排量的汽车、SUV、越野车等。无论是高油价,还是每一次的油价上涨,自然会直接造成到每一个家庭能源费用不断上涨、不断超支的情况。而任何经济价格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个人消费和投资的变化,然后蝴蝶效应般地影响整个经济系统。此外,美国的航空公司正面临全面的亏损,卡车司机工会也在不断罢工造势。如果美国人只是为了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伤及它自身及其利益集团,就好比杀敌1000,却自损800,是非常得不偿失的阴谋。
2.美国官方不存在刻意拉高油价以遏制中国的明显意图
首先,世界市场的石油供应来源现在愈来愈多样化,美国恐无充分实力通过操控石油市场的供应来操控油价。一方面,俄罗斯和南美一些国家都在增加石油产量,且俄罗斯自2004年以来依靠石油出口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在增加。另一方面,沙特是OPEC成员国,且行为是要受OPEC的约束的。而OPEC是独立于美国官方的决策之外的。所以,目前并无充分数据和案例能够说明美国官方能够有效地、长期地操控世界石油市场。
其次,美国工业化程度远高于中国,其人均能源消耗量高出中国许多,其人均汽车拥有量、发电消耗石油量高于中国,油价高企对美国经济的总体冲击会大于对中国的冲击。如果坚持收看美国NBC的节目,就会发现,油价稍微高一些,美国媒体就会长篇累牍地报道,认为这会进一步拉高通胀,怨言不断,这对官方决策会形成很大压力。
3.我们再来看美国的阴谋对象--中国。
中国的石油消耗,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化工原料使用的,这些原料是有对应的国际价格,企业可以从国外采购,也可以从国内采购,对于中国境内大量的以出口市场为主的企业来说,本来就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原料成本的增加不会单方面抑制中国的利益。相反,可能会增加中国政府控股的三大石油公司的收益,以及税收收入。此外,中国发电消耗油量不大,交通消耗油量也远不如美国,同时还有至少50%的石油可以自给自足,整个经济体系对于石油的依存度远不及美国,美国对于这些情况也一定是了解的,不可能做那种损人没损到多少,但是还不利己的事。
而且,油价的上升虽然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负面因素,但同时也显现了积极的信号。现在的中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节能,比如,前几年两会高票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为乙醇等代用燃料扫清了道路。一些电动汽车已经推出,环保节能的理念也在不断推行。中国还在加速建设大型的石油战略储备设施,以遏制国际炒家热炒石油期货。同时,加快建设“煤代油”项目,推广甲醇等替代燃料。在买车者中,小排量的节油汽车大受青睐……
由此可见,高油价对于美国来说,并无什么好处;用高油价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愚蠢的手段。
本话题的辩论视频可登陆中国移动手机视频观看,“财经栏目”下搜索《美国用高油价遏制中国?》,可以观看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精彩辩论。
正说:油价上涨皆因“中国需求”
1.中国对石油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
从全球来看,中国对石油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增速领先于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有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5%。2010年全年石油消费量4.55亿吨,较2009年增长11.4%。预计2011年中国石油全年的需求量将增长7%。增幅上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表现强劲。
中国近来对石油的大规模需求呈现惊人态势,如过去的十年一样,中国还会继续引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IEA(国际能源署)预计中国2011年日需求量将增加57万桶,几乎是全球需求预估增幅的40%。同时从2007年-2030年,石油的世界需求增长近一半都会是中国的贡献。
2.另外,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加大。
2009年中国8-9月汽车销量环比飙升19%,2010年1-9月国内汽车销量达到990万辆。为了使中国能够尽快消耗掉本国原油的生产能力,西方国家极力鼓吹汽车的好处,大幅度地降低汽车的价格,一方面可以使中国的汽车民族工业一蹶不振,一方面还可以尽快把原油自给性连根拔掉。中国拥有新车的人数不断增多,国家经济以两位数增长,这些都刺激全国的石油消费,而炼油厂则难以增加产量满足供应。
中国对石油的旺盛需求无疑是油价上涨的强力助推器,加之石油期货炒家看好“中国需求”,这些都使得中国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反说:油价上涨另有幕后黑手
1.美国才是原油消耗大国
应该说,原油的供求情况才是影响国际油价的基本因素。
历史上,这一因素对油价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比如20世纪三次石油危机,都是中东的产油国家为了限制石油产量,导致油价大幅度提高,使得依赖这些国家石油的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都曾遭遇重创。
21世纪以来,以2002年到2007年的时间段为例,中国的原油消耗量的确呈逐年增加趋势,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美国一个国家的石油消耗量就占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换算到人均上来看,美国的人均消耗量是中国的11倍,远远大于中国。欧佩克多次强调油价上涨是美国、中国巨大需求所推动的,但是,从数据上来看,虽然中国近年来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但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反观美国,占世界四分之一的消耗量,若要从需求量上比,美国稳坐第一。而且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美国石油产量逐渐减少,为了保留其国内的资源,增加其国内的原油储备,不断增加进口量;同时不时地散布中国推手论,诸如“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中国大量石油储备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这种石油霸权战略,何等居心让人一目了然。
2.除需求因素外的最大幕后黑手
目前的石油具有三重属性,首先是一种普通商品,同时还是战略性政治商品和金融商品。我们先不谈战略性政治商品,当一种商品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对象时,它的价格就会偏离实际价值,而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实际供求状况,无论是消费的增加还是汇率变化、地缘政治、自然灾害都可能成为投机和炒作的理由。能导致油价如股票一样剧烈波动的,正是石油成为期货,成为投机者的目标。原油与金融搭上了干系,就不再仅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巨幅涨落为国际金融投机资本带来巨大套利空间。因此,近来石油价格出现暴涨或者波动,正是石油作为国际性金融商品属性的真实反映。
我们来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21世纪以来,原油的期货交易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2000年纽约商品交易所投机交易者所持原油期货市场交易合约占市场合约总量的37%,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大幅攀升到71%;正是这一年,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约2600亿美元,是2003年的20倍;也是这一年,交易量近60万手,折合近6亿桶。这一数据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油的供求量和国际贸易量。目前,国际油价的炒作“溢价”估计在20-25美元/桶。据相关统计,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美元至8美元。
为什么投机者看准了石油?
这些投机者看准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量会迅速上升,但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剩余石油的生产能力会逐步下降。需求不断上升,供给却不断减少,既然如此,石油的价格一定会持续地上涨。所以他们低价时候买进石油,然后放出一些所谓的消息、预测,推高油价,等到高位时候再抛出。或者,当局势不稳定,媒体上又宣扬着夸张的标题时,他们就会在石油的期货市场上放大恐慌。目的都是为了在短期内牟利。
而且这中间往往不是一种资本在搅动,这里面既有像德克萨斯石油期货大王皮肯斯这样的国际资本大鳄,也有像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这样的对冲基金,还有高盛这样的投行。众多资本兴风作浪,大量热钱也涌入,加剧原油价格的波动,暴涨暴跌。比如次贷危机时,投行纷纷倒塌,造成原油期货市场的资金流骤然减少,使得2008年下半年油价陡然跳水。
另外,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唯一的。从短期因素来看,一些突发的政治事件(尤其是伊拉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主要产油国政局不稳定)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冲击,美元汇率的变动(美元贬值油价上升,美元升值油价下跌)都会影响石油价格。
由此看出,那些原油价格脱离看了原油实际供需情况的波动,投机资本的炒作才是幕后黑手和致命因素。在世界石油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的中国,既无法参与世界原油市场规则的制定,也没有话语权,根本不足以对油价产生巨大影响。
本话题的辩论视频可登陆中国移动手机视频观看,“财经栏目”下搜索《中国是推高油价的祸水吗?》,可以观看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精彩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