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人为什么会感觉头晕?

“医生,我头晕。”

“哦,您能具体说一下您头晕时的感受吗?”

“就是觉得头胀胀的,好像什么东西压在上面,并且很疲劳,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仅此而已吗?有没有觉得天旋地转呢?”

“那倒没有。”

“好的,我明白了,但是您说的这些并不是头晕。”

“?”

读了以上的这段对话,读者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说病人的这些感觉不是头晕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头晕似乎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不适感觉;而对于神经内科医生来说,在门诊时几乎天天能碰到因头晕而来就诊的病人。对于如此常见的症状,难道大家还存在误解吗?

事实上,医学上所说的“头晕”,确实被许多人误解了。平时,许多人所说的“头晕”,其实是“头昏”。这并不是咬文嚼字。医学上对“头晕”和“头昏”是必须加以区别的,因为两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反映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头昏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确切地形容清楚的头部昏胀和不舒服的感觉,但并没有天旋地转或飘忽不定的感觉,所以不是医学上所说的头晕。在医学中,真正的头晕并不是指单纯的头昏脑胀,而是指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的幻觉,是对空间和重力关系的体察能力发生障碍。如何理解呢?比方说,某人正在做一个立正动作,正常的感觉应该是躯体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位置关系;而头晕的病人则不然,尽管他处于立正的姿势,但是他错误地感觉到自己的躯体位置在不断地改变,似乎一会儿前俯后仰,一会儿东倒西歪,眼前的景象也就如同在摇头晃脑时见到的一样在发生旋转。所以,神经科医生在鉴别头晕和头昏时,必须了解的情况就是病人有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如果确实有这样的状况,则可以断定为头晕,否则很可能仅仅是头昏而已。

头晕的发生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了。就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外周到中枢一系列平衡感觉器官损害能造成头晕症状。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平衡感觉器官。所谓的平衡感觉器官,是指一组感知人的躯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器官,这些器官能把躯干和四肢在空间所处的位置报告给脑,脑在接受这些信息后,可发出指令对躯干和四肢在空间的位置进行快速的调节。譬如一个人上半身后仰而下半身不动,则身体的重心后移会让他很快摔倒,但正是由于有了平衡感受器,人才能知道自己正处于不稳定状态,脑会发出信号到相应的部位,例如做屈曲膝关节的动作,从而保持身体平衡。一旦平衡感受器出了问题,病人就会对自己躯体位置感觉发生错乱,并且出现上述头晕的症状。

行使平衡感觉的结构可以大体分成外周和中枢两部分,前者指内耳的前庭和前庭神经,后者指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与小脑。外周部分位于颅脑外,因此这些结构如发生病变,通常由耳鼻喉科医生解决;而中枢部分位于颅脑内,发生问题时由神经科医生来诊治。

门诊室里最常见的周围性头晕是美尼尔病,该病是由于供应前庭器官的血管发生舒缩功能障碍,导致前庭器官内积水,故表现为严重的头晕,伴有患耳听力下降和剧烈的恶心、呕吐。美尼尔病容易反复发作,长久后往往患侧听力可以发生永久性的下降。另外一种引起头晕的比较常见的疾病是颈椎病,这是由于发生退变的颈椎压迫供应前庭器官的椎动脉,因此出现头晕和听力下降的症状。颈椎病所致的头晕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头晕的出现和颈项转动有关,患者作头后仰或用力左右转颈时,头晕可以更加明显。对前庭器官有破坏作用的毒物,如链霉素等,可以导致可逆或者不可逆的头晕、耳聋。前庭周围结构的炎症(如中耳炎和乳突炎)如果未能很好控制,也可以波及前庭器官,引起头晕。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头晕,称为良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系由于前庭器官内的“耳石”发生移位所致,病人处在某一特定的体位时容易诱发,耳石症是不伴有耳聋的。

中枢性的头晕病变部位在颅脑内,具体的位置是在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和小脑。前庭神经核接受外周前庭器官传来的信息,然后进一步传导至小脑,可同步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如果小脑或(和)脑干发生病变,可以出现头晕,但一般中枢性病变引起的头晕往往要较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眩晕轻,而且很少影响听力,反胃的情况也不严重。常见的病变有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和脑炎等。除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外,其他的病症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头晕。因此,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头晕,尤其是首次出现头晕或头晕性质与以往不同,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BThlRAJgvd0XIouPQyCnJ8lbXarXfjsMX02jPp29qXstUIyQyv4/mkPg7VhK6al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