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鲜父母成长攻略
复旦读墅

第一章 健康促进篇

1.如何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孩子从出生起到第28天为新生儿期。新生儿出生时,正常体重应该在2.5千克以上。健康新生儿的标志是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大声啼哭,手脚自由地活动。

1.1如何抱新生儿?

怀抱新生儿时,要特别保护头颈,并且抱在靠近心脏的部位,妈妈的心跳和呼吸有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要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体温和大、小便情况等。

1.2如何为新生儿选取衣服?

新生儿的衣着以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旧棉布拆洗干净做成的为好,应宽松,使四肢活动不受限制,要注意背部、手足的保暖。

1.3如何预防疾病?

为了预防疾病和意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婴儿的用具要专用,食具每次用后要消毒。衣服、被褥和尿布要柔软,并保持干燥和清洁。母亲在哺乳和护理前应用肥皂洗手。家人患感冒时必须戴口罩后才能接触婴儿,特别是对低体重儿。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1.4如何防止宝宝窒息?

注意防止新生儿窒息,例如在寒冷季节将婴儿包被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适当,乳房堵塞婴儿的口、鼻等,均可导致婴儿窒息。

2.谈谈孩子的预防接种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感染水痘、麻疹、腮腺炎、肝炎等传染病。这些疾病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甚至致命的。避免这些疾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预防接种。

2.1我国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哪些?

目前我国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喉、破伤风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六种。部分省市增加的免疫规划疫苗还有乙型脑炎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2.2接种疫苗的时间?

基础免疫要求在出生后12个月内完成。其他部分省份增加的国家规划疫苗: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均为在1岁以后接种。除以上国家规划或部分省份增加的规划疫苗外,目前还有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常用的疫苗可供选择。

2.3 接种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疫苗接种时,要注意小儿的身体状况,当小儿处于疾病状态时,或有严重的过敏体质者,不宜接种疫苗。患有癫痫、有抽搐史者,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流脑多糖疫苗时要慎重。有免疫缺陷、恶性肿瘤、长期应用激素等药物的小儿,禁忌接种活疫苗。严重腹泻的小儿要暂缓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须待疾病康复后再接种。有严重湿疹、化脓性中耳炎或严重皮肤病者,禁忌接种卡介苗。接种疫苗时,小儿如有疾病或上述相应的情况,家长要如实告知医生,以免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的反应。

2.4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

部分小儿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反应,多见为局部反应,即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一般在2~3天后会自行消退,不需要作特殊处理。接种卡介苗后有特殊的局部表现,一般在2个月左右结痂,形成瘢痕。个别孩子接种疫苗后可能会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甚至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度反应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反应重的须对症处理,如应用退热镇痛药等。少数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6~12天会出现发热和一过性皮疹。疫苗接种罕见的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清病、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诱发潜在的感染等。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尤其是小儿传染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其他小儿常见传染病如麻疹、乙型脑炎、结核病等的发病率也已大幅度下降。作为家长,应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的时间和禁忌症,使孩子更安全地接受疫苗接种。

3.吃奶粉的孩子还会得佝偻病吗?

3.1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儿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尤以冬、春季多见,北方阳光少的地方较多见。

3.2引起佝偻病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人体内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起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异常,以致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骨骼生长迟缓,骨质不够坚固,严重者还会发生骨骼畸形。

3.3 婴幼儿发生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

婴幼儿发生佝偻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大城市中,高大的建筑物可阻挡阳光,空气污染、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有些家长怕小儿在户外活动易患感冒或被晒黑,给小儿户外活动的时间过少,以致小儿由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不足。(2)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3)婴幼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的需要量相对增加。(4)疾病。婴儿若患慢性呼吸道疾病、胃肠道及肝、肾等疾病,都可导致维生素D吸收不良,影响钙、磷的正常代谢、吸收和利用,以致发生佝偻病。

3.4预防佝偻病的办法是什么?

对婴幼儿来说,户外活动非常重要。一般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就可有效地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应该注意的是,在家中晒太阳时必须将窗户打开,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没有用的,因为紫外线会被玻璃吸收。

因此,孩子是否容易患佝偻病,不只是维生素D摄入量够不够这一个原因,婴儿配方奶粉中虽然都强化了维生素D,且钙含量充足,但若不注意其他因素,同样容易患佝偻病。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皮肤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对生长快速的宝宝补充婴儿专用的维生素A、D胶囊,可以预防佝偻病。

4.如何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伤?

孩子的意外伤,又称意外事故,大多是由于家长平日在照料孩子时疏忽大意、照顾不周而发生的,也有是因突发的自然灾害或外界的伤害而造成的。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轻者留下一个小疤痕,重者会导致死亡或终生残疾,对儿童的健康和整个家庭和幸福都会带来影响甚至严重的的危害。

预防孩子意外伤,要从孩子日常生活照料中做起。

4.1如何预防意外窒息?

不要让婴儿和家长同睡在一个被窝内或同床睡。不要在孩子哭闹、嘻笑和跑跳时给孩子喂食物。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花生、瓜子或硬性豆类以及果冻等食品。教育孩子不要将玻璃球、别针、纽扣等小物品放入口中。

4.2如何预防溺水?

严禁孩子单独外出玩水、游泳。不要让幼儿到池塘或沟渠周围玩耍。不要让孩子单独到卫生间玩耍。

4.3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牵住孩子的手,不要让孩子单独在路上奔跑。教育大龄儿童走路要走人行道,横穿马路要看红绿灯指示,不可随意横穿马路,不要在公路、铁路上踢球、游戏、追逐、奔跑,不要跨越马路上的护栏或隔离墩。对不满十二岁的孩子,要教育他们不要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家长不要带着孩子骑自行车。

4.4如何预防坠落伤?

在家中,桌椅、床铺的放置均不要靠近门窗,以免幼儿攀登上去。婴幼儿的小床四周要有床栏。楼房阳台及楼梯口一定要有结实的护栏,楼房的门窗和阳台门的插销要安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爬树、爬电线杆等。

4.5如何预防中毒?

家中的药品、洗涤剂、消毒剂等应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或放在柜子里,柜子上锁。

4.6如何预防烧烫伤?

不要让孩子进厨房,热水瓶、热水壶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饭桌上不要用边缘垂下的台布,以免孩子拖拉台布,使桌上的热饭菜、汤水洒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洗澡时,应先倒冷水,后加热水。冬季取暖时,所用的红外线取暖器应加护栏,给孩子用热水袋时水袋不能过烫。不要让孩子独自放鞭炮、玩火柴或打火机。

4.7如何预防动物咬伤?

家中有小儿时不宜养狗、猫。养狗、猫的家庭不可让孩子单独和狗、猫一起玩耍,并要对狗、猫进行狂犬疫苗注射及定期到防疫站检疫。带孩子郊游时,要有一定的防护和安全措施,避免被毒虫叮咬或毒蛇咬伤。

4.8如何预防触电?

家中的电器开关、插头应安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在高压线下或变电器周围玩耍。告诉孩子在外出时如遇到雷雨,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或高楼屋檐下避雨,以防雷电击伤。

5.宝宝与谁睡觉更好些?

充足的睡眠是大脑发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宝宝体格生长的重要保证。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睡眠都非常重视,让孩子睡得好、睡得踏实,成为父母关心孩子成长的一件大事。

5.1宝宝应该与父母同床吗?

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婴儿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对此人们都习以为常,认为父母和婴儿同睡有利于照顾孩子,殊不知其中有很大的隐患。婴儿和父母同睡一床,很容易影响睡眠质量,不管是父母睡梦中的活动还是孩子睡梦中的活动,都会影响到对方的睡眠。英国新近有一项调查证明:婴儿和父母同睡一床,容易引发猝死。英国婴儿死亡调查小组在调查中发现,猝死婴儿中四分之一是和父母同睡一床,没有任何征兆,因发热、窒息而死。因此,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就自己独睡。父母可以和孩子睡在同一间卧室,但是必须让孩子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5.2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要孩子睡得好,关键是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⑴了解宝宝的发育特点

宝宝出生以后,大脑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兴奋的特点,因此在宝宝入睡前1小时应尽量避免激烈活动或给宝宝讲惊险的故事,而可以安排做一些睡前常规的准备工作,如洗脸、刷牙、洗脚、上厕所,接着脱衣服上床,然后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妈妈也可以给宝宝朗读一个小故事,让宝宝慢慢自动入睡。⑵了解宝宝睡眠的特点。

宝宝在睡眠过程中,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直呼呼大睡直到醒来,而是有深有浅,深、浅睡眠互相交替,平均2~3小时为一个交替周期。在浅睡眠过程中,宝宝会出现一些翻动身体、轻微哭吵、嘴里嘟囔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一般情况下,这些现象持续时间不长,宝宝会从浅睡眠转入深睡眠状态。因此,父母夜间关注宝宝睡眠,若看到以上这些现象,不必过分着急,如果又哄又抱,只会将宝宝从朦胧的浅睡眠中唤醒,使其夜间睡眠质量下降。

再者,父母应明白每个孩子自己的睡眠特点。一般说新生儿宝宝每天需睡眠18~20个小时;6个月的宝宝睡14~16个小时;1岁宝宝睡12~14小时;2~3岁宝宝睡眠时间约12小时,这些只是个平均数。其实,睡眠时间的个体差异相当大,有些宝宝虽然睡得少,但依然精力旺盛,生长正常,那么家长就不必忧虑,强迫宝宝睡觉,有时效果会适得其反。⑶适量运动。

要求让宝宝在白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身体,尤其是户外活动。许多宝宝睡眠不好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过少的缘故。安排宝宝在晚上6点以前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宝宝晚上有个香甜的睡眠。 XrBz3geBCiSGQHw25LkW/fdneeDyu6DWutvpzEZz0q5NNi7UHm9KmLPsQiD3Qg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