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慈善,那不是有钱人该做的事吗?”

--当慈善与富人狭路相逢

正说:如果有钱人都不做慈善

小A:我认为嘛,慈善这件事就该有钱人出钱,没钱的人出力。那句话怎么说的?政治课本上老写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和帮助其他落后地区的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小B:就是啊,有钱人的钱,少买一个LV包,就是一个穷孩子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钱人做慈善,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A:如果让一个工薪阶层去做慈善,他首先自己要吃饭,要养家,没准还要供房子,每个月都入不敷出的人去做慈善,是不是做到最后自己也要成为“慈善事业关照的对象”呢?

小B:你看国外大富豪,巴菲特啊,比尔·盖茨啊,都差不多捐出了自己的身家。如果有钱人都不做慈善,那么慈善事业怎么可以快速地发展起来呀?慈善不只是有善心就行,还是要花钱、花大钱的事!

想想看,小A和小B的话的确有道理啊。还好,在慈善方面,的确很多富豪尤其是国外的大富豪,都很热衷于慈善事业。我们来看看《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慈善家”排行榜:

首善:比尔·盖茨。坐拥560亿美元的资产,过去12年中,向名下的“盖茨基金会”捐出了280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慈善组织之一。之前他还决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身家财产捐出去。

第二把交椅:当属股神巴菲特。坐拥身家500亿美元的股神,至今一共捐出了8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盖茨的全球第二大慈善家。

最低调:斯托尔斯是美国互惠基金大亨。从2000年开始,他已经捐出了20亿美元。虽然不能与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比肩,但是,这个富豪至今捐出的是自己95%的身家,捐款占总财产的比例是排行榜上最高的。

唯一华人:在排行榜上,唯一的华人是香港首富李嘉诚,他至今捐出16亿美元,在排行榜在排在第11位。

总结:美国最多,19名上榜的慈善家,有13人来自美国。而且除了一位之外,其他都是从白手起家成为富豪的。这足以说明美国的慈善事业的确发达。

此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回到一百多年前,回到美国慈善之父卡耐基身上。

美国慈善之父卡耐基的故事:

这位企业家是童工出身,从小没日没夜劳动,因为他把玩命工作视作工人的天职,因而当他成为企业家的时候,他也曾经毫不留情地压榨过工人:比如让工人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破坏罢工、驱逐工会并降低工资。但是,他后半身却投身于慈善事业,并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出。有人将他的行为理解为是对自己发家时期剥削工人的赎罪。--这是对卡耐基的误解。而理解了卡耐基,我们也就能理解他为何会将一分钟一分钟压榨来的钱前部捐出。

在卡耐基做企业家的时候,他认为必须尊重市场的逻辑,因而他要利用每一分钟的价值,但大部分人的工作是不大有效率的,多给他们钱也是让他们用于吃喝玩乐上,因此,财富要让最有效率的人来使用。所以,首先,要让工人有效率地工作,就必须强制安排好他们每一分钟的工作。当他积累了财富后,他会用最优的方式重新来分配财富,比如他建了大量公共图书馆,死后也将财产全部捐出。

这是卡耐基的慈善精神:他的捐赠不是为了顺应上帝旨意,也不是为自己压榨工人的赎罪,而是为了改善受赠者的品性。因此捐赠其实是需要高度的理性,计算后果。不理性的慷慨只会助长懒惰和依赖的“寄生人”。同时,他异常鄙视那些把财产留给后代的富人,并留下了“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名言。

反说: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却是有心人的权利

我们从一个74岁的穷老头说起。

如果你身边有这么一个老头子,没有房子,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没有收入,没有存款。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人应该出现在养老院里?

他是一个英国人,没有美国护照,却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没有房子,他住在用一美元租来的一所废弃校舍里,没有床,只能睡地板;没钱吃肉只能吃素食(早饭燕麦和水果,晚上是谷物);洗澡一年四季都是凉水--用那种外国人浇花园的橡胶水管;没有爱人和孩子,他唯一的伙伴是一条收养了十二年的流浪狗,狗狗现在已经失明,每天也有人给他送点吃的,他和狗吃一样的食物。

说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头子挺可怜,是不是需要有人去帮帮他?

但是,如果告诉你,你看到的这么个“最需要帮助的老人”过去的25年来,在全球十多个国家,给超过40万的穷人免费看病,提供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医疗服务,你是不是会很惊讶?

没错,穷与富的矛盾没有如此地集中在这么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被称作“当代英雄”、“圣人布洛克”的斯坦·布洛克。

也许你要问:他又会如何变得这样又贫穷又富有?

布洛克真正走上慈善之路是在1985年,在这之前,他的生活也并不平静。因为父亲在政府任职,他从小跟着父亲不断迁移;经历二战,所住的地区经常遭到轰炸;到了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被派往英属圭亚那工作,母亲也去了。某年放假,布洛克得到了一张去看望父母的免费船票,于是他去到了亚马逊地区,并且再也没有打算回去上学。

一个本该成为英国绅士的年轻人,此时成了一个牛仔。和周围的瓦皮沙纳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呆在南美,一呆就是十五年。在中南美的生活比较艰苦,大部分时候每天只能吃到一顿饭,这其实也影响了布洛克以后的生活方式。

而那件促使布洛克最后走向慈善之路的事故也发生了:有一天他在驯服野马的时候,重重撞上围栏并摔到在地,需要看医生。但当时离他最近的医生,走路需要26天的时间!虽然那次事故他最终挺过去了,但是布洛克却意识到了在偏远的地区看病是多么困难,而如果不幸有急性病症,人很可能因此失去生命。这样偏远的地区,世界上又有多少?而偏远地区往往因为不发达,人的生活都比较贫困,即使能看到医生,也许都支付不起医药费。能不能让这些偏远地区的穷人免费看病呢?

看到这里,你是否以为这个人就开始着手他的想法呢?但你要知道,做慈善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是需要花钱的。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你得有经济来源。因此,布洛克在20世纪的60年代后进入了演艺界,担任美国动物系列电视节目《野性王国》的主持人,当时甚至还想来中国拍大熊猫。后来他还拍过几部电影,他也因此迁居美国,持有美国绿卡。

这样一直到1985年,布洛克才终于创办了“偏远地区医疗志愿团”(RAM),从布洛克居住过的圭亚那开始,为穷人看病,1992年后总部搬到了美国田纳西的诺克斯维尔。RAM对于病人不作任何的甄选,只要哪个地方需要并发出邀请,他们就会前往那个地方,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不问病人挣多少钱,因为布洛克认为如果询问了太多条件的话就不能医治这么多的人。一般在周末的两天,他们治疗的平均人数是一千人左右。目前的这样的远征医疗也已经排到了2012年。

这样一个慈善组织也是需要筹款的。虽然RAM吸引了不少医生志愿者,不领报酬,也自付差旅,但是医治病人还需要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材,这些都需要RAM用捐款购买,90%以上的筹款都会直接用于组织的医疗服务上。而布洛克本人不管理账目,他的组织也没有领薪水的雇员。这也导致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各项工作越来越复杂繁琐,如果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处理事务上,势必会使得整个医疗项目效率低下。因此,12年前,布洛克又成立了“偏远地区医疗基金会”,雇佣专门的人从事筹款、会计、办公室、行政、航空机械师等工作。为了完成偏远地区的医疗项目,RAM一共有5架飞机来从事偏远地区的行医活动。

假如你在美国一所废弃校舍看到这么一个睡地板的老头子,你一定不会想到他其实是一个很“富有”的人。这是一个两手“空空”的人做慈善的传奇。穷与富,是否在此失去了意义?这是这个世界最穷的慈善家的故事,如果连这么穷的人都在做慈善,慈善就没有别的不可能性。 pjZhs1p8l+rqBelYahj+uWjbsbYsSK9bq6v+s4jV+Dkouk2RJM6QDgX3IldOgV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