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职场反转计:大学优等生为何变成职场差生?

人物:鑫然

【简历情况】

985高校会计专业大三学生,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5%),在校期间曾去美国著名高校交流,也去台湾参加过暑期访学,多次参加创业比赛、案例分析比赛获奖。大三寒假,他拿着系主任的推荐信,顺利经过笔试、面试进入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如果实习表现比较好,有望大三暑假继续实习,大四刚开始就可以轻松获得人人羡慕的高薪offer了。

【故事场景】

今天是鑫然来到实习单位的第一天。他拎着电脑,穿着皮鞋,很兴奋,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带他的老师是一位高级审计员,一位精明强干的小个子女士。鑫然口口声声叫着“老师”,但实际上,她也只比鑫然大了七八岁。

“小伙子,你今天刚来,我们这个项目也刚开始。这家小公司我们不会审很长时间的。你先去帮我把这个单位的流水账导出来吧。”老师发话了。

“啊,好,可是,流水账是什么?这要怎么导?”鑫然一愣。

“流水账,就是序时账啊。你不是学会计的吗?”老师有点惊讶。

“序时账?”鑫然还是很诧异,走到这家单位的信息系统前,看着屏幕上各种按钮,一片茫然。在学校里,虽然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试成绩也很好,但那都是讲信息系统的分类,要实地操作信息系统了,倒还真没有做过。

老师走上前来:“没事,这个你很快就可以学会的。不用太担心啦。来,我来教你。”

鑫然看着老师操作,大脑却是一片空白:“怎么会这样呢?我在学校学得明明很好啊。”

终于出现了老师所要求的界面,鑫然才有了点感觉:“您说的这个,是日记账啊。”

接下来的一天,类似的事情还在不断发生着。

“小伙子,你帮我做一下这个销售费用的底稿吧”。

“啊,好,可是,销售费用是什么啊?”

“销售费用就是营业费用啊。你不是学会计的吗?”

“是,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它也叫营业费用。好,我来做。”

“小伙子,你那个底稿算平了吗?营业费用这种应该很快就弄完了吧,你都弄了快两小时了,有感觉了吗。”

“啊,好,可是,这些数据要到哪里去找?”

“我刚才不是把序时账拷给你了吗?你这些还都没填啊?”

“哦,可是我这边的数据改了,那边的怎么也变了?”

“这里有公式啊。对了,你可以高级筛选的,复制起来比较快。对了,你会用vlookup函数吗?”

“啊,这又是什么?”

“不会吧,你学过Excel吗?”

“计算机办公及其自动化这课我没选,我选了多媒体和网页制作。Excel倒是会用一点,但是没用过这么高级的。老师,您教教我吧。”

“可是现在有点忙啊,教你的这个时间,我都可以把营业费用这个科目做完了。算了,你去帮我查一下凭证吧。”

“好的,您要哪一张?”

“六月份的银付-4。”

“呃,是这个吗?”

“这是现付,不是银付的。你要看一下它前面的编号啊。”

鑫然心里开始打起小鼓,说实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凭证。在学校里,他的财务会计课成绩倒是不错。但是,那可都是在试卷上直接写“借XXXX,贷XXXX”,哪里见过真实的凭证长什么样子?但是,要怎么和老师说呢?这种“弱智”的问题,有问的必要吗?

鑫然想了想,翻找了半天,拿出另一本凭证,翻到某一页。

“是这个吗?”

“不是啊。你们学校开设过手工记账实验课吗?”

“没有啊。”

“那你们都学了什么呢?”

“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这些都学过啊。”

“你知道怎么记账吗?”

“不就是借、贷?”

“是啊,但是具体每天怎么记,账本长什么样子,凭证长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这个倒真不知道。但我们真的学了很多啊,我们不仅用中文的书,还用英文原版教材,都是砖头厚的书。我们每天学到很晚,都很辛苦的。”

“这样子啊,那你的英文一定很好喽?”

“是啊,这个绝对没问题的。我们还要经常做英文的presentation。”鑫然想起自己的托福高分,暗暗得意。

“正好它这边有很多英文的银行对账单,我自己英语不大好,你来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意思?”

这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加起来是什么意思,还真不知道。课上倒真是学过不少英文的,但是涉及到银行对账单上非常具体的东西,除了茫然,还是茫然。鑫然有一种“泪流满面”的感觉。

第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鑫然原来满满的自信,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所谓的“优秀”,反而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真想明天就不来了。但合同可是签了两个月啊,要怎么熬下去?就算这两个月结束了,毕业之后怎么办,这样就去工作能行吗,到底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呢?

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在职场获得成功,要走的路,还长着呐。

【职场解谜】

像鑫然这样优秀的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也希望自己在职场中继续保持这种优势。但在工作实践中,却处处碰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校园和职场的学习体系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学校主要还是老师教,学生只要把老师灌输的一套都弄明白就可以拿高分,但职场中很多东西没有人直接教,需要自己去摸索,并且结合自己的情况向前辈请教。

2、 在校园中的“好学生”,一般都是靠个人努力取得高分,很少有和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经历。但在工作实践中,不可能靠个人的力量获得巨大业绩突破,一般都需要沟通合作。

3、 好学生一般很轻易就可以在学术中拿高分,并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赏。而当他们犯错误时,老师出于“爱才”的心理也往往会一笔带过,不了了之。因此,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挫折能力不是很强,一旦遇到自己不能手到擒来的事情,也不太好意思放下自尊心去虚心请教。并且,和一般学生相比,好学生更害怕犯错误,一直在进步的感觉很美妙,但从高处跌落的感觉却很痛苦,比一直在低处要痛苦得多。

如果像鑫然这样的同学确定自己不喜欢搞学术研究,决定在实业界发展,有几条建议可以适当参考:

1、摆正心态,职场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0开始。

2、做好职业规划,做好功课,利用暑假寒假时间进行实习,提前了解行业所需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而不是人们眼中光鲜的行业。

3、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和快速学习能力,学会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有问题就问,不要害怕丢脸,在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中找回在学校的自信和满足。

【案例启示】

人生是一场不知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靠的是耐力,耐力来自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分数。一步成功,并不意味着步步成功。古代就有“伤仲永”的故事。在现代,对高考状元的追踪调查也发现他们大多事业平平,远远不如某些学校中的“边缘分子”。“边缘分子”所表现出的性格特质,不太被学校所要求的“乖巧、听话”的价值观所认可,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及抗打击能力恰恰是职场中的优秀品质。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如果不想在学术界发展,想要步入职场,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关注,从关注如何与同学、家人交流,到如何在别人面前恰当、得体地展现自我而又不引起歧义,还可以参与一些项目,思考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尊重他人的想法并恰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青涩而又缺乏经验,在职场中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要努力舍弃自己的孤高、桀骜。一个好员工,必须是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随着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要想成为一个受大家喜爱的好员工,职场新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努力展现自己个性化的一面,而不是以前数字化的成绩说了算,也不是靠着背“面经”得出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措辞。公司需要的,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最合适的人。

对于公司来说,明确自己现在有什么空缺职位,这一职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并加强新员工培训,也许比单纯从学业成绩判断一个人要有效得多。 9yH5R/CspFSvfm/C7+n5gZ1EnlVPnPelk7H3dcmPTFqVwQ8+kTPxCIeU9OMMlq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