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提升职场自控力第二步:告别“差不多先生”(1)

1.害死人不偿命的“差不多哲学”

“差不多”“比较好”说出来既可以不伤和气,又能在出问题的时候易于推脱,是目前职场“聪明”人士的法宝。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差不多”“比较好”的模糊心态,对于职场人士的发展危害着实不小。政策的落实和传达一级一级这样下来,就会“以毫厘之差成千里之谬”。最终为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买单的还是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前途。因此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摒弃“差不多”“应该可以”的工作态度,否则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职场的失败者。

职场上可能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每天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从不迟到,也不早退,但是却出工不出力,甚至消极怠工,缺乏高质量完成工作的积极性。此类人,表面上看来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实际上在工作中缺乏“主人翁”精神,凡事满足于应付了事,对自己要求松,干工作标准低,只管出满勤、干满点,不讲求工作成效,更不谈奉献付出。“基本上”“好像是”“大约是”“还行吧”,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美国历史上发生过震惊全球的因工作人员马虎的工作态度而造成列车脱轨的事件,这给美国铁路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列装有液化气体的罐车将要从美国东部运往西部,负责列车的司机是一名刚过30岁的年轻人,当他把列车从车库缓慢开出来的时候,在没有解除制动的情况下,就从驾驶室里面出来取放在轨道旁的物品,谁知这个时候列车的制动系统突然跳转,越来越快,这名司机很肥胖,没能在最后一刻追上列车,列车径直开出了车站,一路沿着铁路线向西开去。铁道部启动紧急预案并上报国家安全局,因为运载的液化气体一旦爆炸,足以毁掉一座城镇,并且带来的污染后果无法估计。预案启动后,沿途的铁路列车都紧急避让,并请空军进行支援,随时把司机空降到列车上,但是由于列车太快,司机根本无法空降。最后采取的方案是,一列火车头从后面追赶,然后相连进行减速拖拽,一列火车在前,减速相撞抵挡,最后在一郊区处,列车脱轨停住,随后,消防人员赶上,稀释流出的液化气体,才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此次事故牵动了美国的神经,甚至是美国总统。可见一件马虎的事情,不仅仅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可能对更多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所以对待工作,一定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马虎不得,更不能差不多,基本没有问题,出了问题有可能就是大问题。

而当今社会,像“差不多先生”这种“差不多”心态有多少?在很多公司里面,经常能听到“差不多”的声音,一部分人也总是认为凡事差不多就行:打包数量不对,差不多就行了;做出来的纸箱有瑕疵,但差不多没关系;品管人员看到一些小问题,差不多就可以了;遇事不肯认真对待,差不多就行。

朋友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讲了胡适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有一天,一个人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北京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干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西区的梁大夫。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西区的梁大夫,却把西街兽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梁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兽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差不多的心理给别人带来麻烦的同时,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是丢失了性命。“差不多先生”不少,“差不多”思想危害更大,既不利于工作,又耽误了自己。工作中有这种“差不多”的心态,自然会漏洞百出,工作标准更会一降再降,看上去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不仅会给单位抹黑,更会有损个人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彻底克服。

杰克学的是室内设计,毕业了就在一家小设计公司做设计。杰克常常会被分配到一些简单的店面做装潢,但他做事不精益求精,虽有科班功底,但总不尽如人意,在细节处理上做得不到位,客户反映了多次,都是设计总监帮忙解决。尽管如此,杰克却不以为然,觉得是客户挑剔,这些小活儿差不多就好了,太苛刻反而增加成本。

差不多的故事告诉我们:差不多先生因“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而最终害了自己。那么,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假如我们的老师凡事都以“差不多”的态度敷衍了事,那只会误人子弟。差不多先生的做法要不得,也使不得。

如果你对待什么事情都是差不多的话,你就不会有进步,你就会自我满足,你就会半途而废。这种差不多的哲学正是阻碍中国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每每比较中日发展差异的时候,就会发现日本人因为没有差不多思想的左右,所以技术发展迅速,精细加工或精工制造在世界领先。也许中国人内心本质上压根就有一种“嬉皮士”精神,什么东西都满不在乎,所以最后导致技术落后和落后挨打的局面。职场上同样如此,如果什么事情都差不多的话,只能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2.“混日子”蚕食职场生命

当前职场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里总会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不能尽职尽责。尽管身边许多同事都积极上进、努力工作,但他们却“我行我素,超然物外”,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

他们得过且过,就像寒号鸟一样,虽然也会有计划,但一向只停留在口头上,从不付诸实践。我们称这一类人为“寒号鸟型”员工。他们奉行得过且过的人生哲学:工作上得过且过,不出大错就没有罪过;生活上得过且过,能吃饱穿暖就别无他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懒懒散散,浑浑噩噩。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飞翔。每当夏季来临时,寒号鸟就浑身长满色彩斑斓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它每天都唱着,却不知道搭窝。等到深冬来临的时候,它虽然很冷,但还是不搭窝,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脱落了。当寒风袭来的时候,这光秃秃的肉鸟无可奈何地哀鸣:“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目光短浅的人,面对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将来的一切都没有计划,他们只看现在,能偷懒就偷懒,能过去就不努力。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消极悲观。为了将来的美好,对成功和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分析,作个计划,现在就努力工作,成功一定是属于勤奋者。

现在,许多人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出现了“得过且过”的现象,总认为只要能够过得去,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思进取,敷衍了事。一些本身很简单的工作,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负累,等时间,往后靠,能混就混,不能混就应付过去。有些人认为这个工作不适合自己干,这个岗位自己不喜欢,于是就开始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在古希腊,有两个同村的人,为了比高低,打赌看谁走得离家最远。于是,他们同时却不同道地骑着马出发了。

一个人走了13天之后,心想:“我还是停下来吧,因为我已经走了很远了。他肯定没有我走得远。”于是,他停了下来,休息了几天,调转马头返回家乡,重新开始他的农耕生活。

而另外一个人走了7年,还没回来,人们都以为这个傻瓜为了一场没有必要的打赌而丢了性命。

有一天,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村里开来,村里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当队伍临近时,村里有人惊喜地叫道:“那不是克尔威逊吗?”消失了7年的克尔威逊已经成了军中统帅。

他下马后,向村里人致意,然后说:“鲁尔呢?我要谢谢他,因为那个打赌让我有了今天。”鲁尔羞愧地说:“祝贺你,好伙伴。我至今还是农夫!”

暂时满足的心态只能使你次人一等。生活中有多少人都是这样成为次人一等者的啊!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需要每天坚持,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是对自己人生的极其不负责任。

对待工作,我们必须要有责任心,因为责任心应是每个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是一个人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之一,也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一种态度。我们干好工作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切不可将工作推来推去,散漫对待,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得过且过”现象的存在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只有不断鼓励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工作才会得心应手,才能从中获得技能、知识、经验、朋友和人生价值。

曾经有一个富人十分同情同村的一个穷人,决定帮助他脱贫致富,于是送给他一匹马,希望他能够用这匹马开垦出一块致富的黄金地。穷人刚开始也满怀希望地奋斗,可马要吃草,人要吃饭,辛苦劳作了好长时间,日子依然艰难。过了一段日子,穷人想,这样致富太慢了,如果既可以一下解决当前的困境,又可以迅速致富就好了。

于是,他把马卖了,买了几只奶羊。吃了一只,剩下的几只留下来产奶。可奶羊产奶却没有销路,日子还是那么艰难。

穷人又把羊卖了,买了鸡。想让鸡生蛋以卖蛋为生,这样不但可以致富,而且可以经常有鸡蛋吃。

他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改变,庄稼成熟等待收割的时候,穷人只剩下最后一只鸡了。彻底崩溃的穷人从此听天由命,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再相信什么劳动致富了。

最后,穷人把最后一只鸡也卖了,买了一瓶酒和一碟小食,过最后一个好日子。当富人满怀希望来看望朋友的时候,却发现穷人正醉倒在他的破茅棚中。这个穷人抱着“日子不好就将就一下、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从马变成羊,从羊变成鸡,直至一无所有。人生在世不能得过且过,只有你渴望能拥有一头牛的时候,你才能得到一头羊;当你渴望一头羊的时候,你才能得到一只鸡;当你得过且过的时候,就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危险。

一个有生气、有计划、克服消极心态的人,一定会不辞任何劳苦,坚持不懈地向前迈进,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将就过”这样的话。有些人常常对他人说:“得过且过,过一把瘾吧!”“只要不饿肚子就行了!”“只要不被撤职就够了!”这种青年无异于承认自己没有生机。他们简直已经脱离了世人的生活,至于“克服消极心态”那更是想也不必想了。

职场上不进则退。无论你做什么事,打不起精神来就不能克服消极心态。你必须全神贯注,竭尽所有的精力去做它,务必使你每天都有显著的克服消极心态的进步,因为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都可以训练和发展我们克服消极心态的能力。一个人如能打定如此坚决的主意,那他的收获一定不会仅够“填饱肚子”的。

3.有效率才能玩转职场

职场不是游乐场,你不能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等不起,慢不得,更应该坐不住。很多人都有“等、慢、坐”的习惯。因“等、慢、坐”而失去了机会,失去了财富。如此工作的人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事实上,正是这种工作作风直接导致了行动的失败,无数次晋职加薪的机会就在“等、慢、坐”中悄悄溜走。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给那些行动缓慢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立刻行动起来”。结果,官员们一改拖沓的习惯,按时完成每天的工作,并且有条不紊。其实,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虚位以待。资历很好和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即立即行动的能力。在工作中,我们等不起,慢不得,更应该要坐不住。

职场中,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职责,只有干起来,才谈得上履职;不干,就是失职。能完成任务当然好,但是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把任务完成好了才是最重要的。把想完成的任务做成、会完成的任务做好,这是工作的目的。要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理念。工作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更要完成得到位。一个人的执行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完成任务的效果。一个懂执行、能执行的人更有能力去担当,其中,行动力就是关键。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坐不住”的心态。

庄子曾假借孔子、颜回之口说出了坐忘的理念。

一日颜回说:“我有进步了。”

孔子问:“你的进步指什么?”

颜回说:“我已经忘却仁义了。”

孔子说:“好,不过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拜见时说:“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这指什么?”

颜回说:“我忘却礼乐了。”

孔子说:“好,不过还不够。”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我‘坐忘’了。”

孔子惊奇地问:“什么叫‘坐忘’?”

颜回答道:“我忘掉了自己的形体、甚至忘掉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坐在那里,精神和大道合为一体了。这就是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坐忘’。”

孔子说:“你果然是贤人啊!我愿意来学习!”

可以看出,“坐”是和“忘”密切联系的,之所以能“坐得住”,是因为心灵在“忘”中返璞归真、空空如也了。与坐着想事情、越想脑子里事儿越多,完全是相反的思维方向。

中国哲学之源《易经》里有一卦叫渐卦,就是告知我们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假如跨越了事物的成长阶段,就会呈现欠好的终局。事实也证实,想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为本身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屋一样,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成长才会快速,大楼才会盖得既坚固又高峻。

因此,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具有功利性很正常,追求金钱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可以理解,但是前提是要有基本的原则,过了这个度就不好了。我在很多场合都不避讳谈一个人的功利,但是我永远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可以追功逐利,但不能急功近利!一个人要把眼光放长远,如果只是盯在一些蝇头小利上,那些真正的财富永远不会属于他。

职场人士在利益和职位面前,一定要积极争取,但也要保持一个度,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会。如果一味地“坐得住”,就会让你在职场中错失良机,不得反失。

古代有个叫养由基的人精于射箭,有箭无虚发的本事。有一个人决心要拜养由基为师,经几回三番的恳求,养由基终于同意收他为徒。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他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处所,成天盯着看针眼;又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练臂力。这个人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却让我成天盯针眼、端石头做什么?于是很不服气,不肯再练。后来这人终没有学到射术。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能诗,全乡秀才赞赏。有的人请仲永父子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不是去认真培养孩子,而是认为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结果仲永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作的诗不能与他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几年,仲永完全如同常人了。这都是仲永的父亲急功近利的结果。

《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旨在告诫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不要盲目自信,要稳住阵脚。虽然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但是由于急功近利遭受失败的事例在生活中却不少见。

两只天鹅和一只青蛙是要好的朋友。有一年闹干旱,天鹅必须飞到有水的地方才能生活,可青蛙怎么办呢?于是,青蛙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找来一根绳子,让两只天鹅各咬一头,它咬着绳中间,这样天鹅就可以带着它飞了。

一路上,动物们听到这件事后,觉得这个办法好。并问:“是谁想出来的好主意?”小狗说:“肯定是天鹅想的办法。”小猪说:“那么我们应该选天鹅为最聪明的动物。”青蛙一听,急得大喊:“这是我的功劳。”由于它张嘴一喊,一下子从绳子上掉了下来,顿时摔得昏过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反害了自己。是你的终归是你的,如果一味地追求表面的荣耀,过分贪功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最终一事无成,因此做人还是要踏实些。

做人、做事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目的性太强、功利性太盛,否则人生会吃大亏。事实证明,想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需要有“坐得住”的心态,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 OG6p0o2KKQPi0L2uTiufbIVqM5HC1NTRLjWQs5DwX1xsSrzwth2T2Xcwr2qoqf5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