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赢在执行,不拖延、不抱怨

完美的执行不需要任何借口

“服从”体现了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如果上司命令把某项任务“解决了”,而执行的员工却回答说:“找不到人啊,无从下手啊,不会开机器啊,没有原料啊……”最后,上司急了:“你闪开,让我来干。”不但这样的员工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企业也会有生存危险的。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根据可靠的材料,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在等你。有一个主管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这就是执行能力。

每一个工作--不论是经营事业、高级推销工作或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要脚踏实地、懂得服从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下面这些,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懂得服从吗?”“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说做就做”。

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则前功尽弃。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婴儿食品都是一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

当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辈)时,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行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拖延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出一个普遍现象:积极行动的人都是不断主动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拖延的人都是不主动做事的人,他总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年轻的朋友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服从,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执行能力。服从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自觉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绝对服从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

喜欢橄榄球的朋友都知道,锋士·隆巴第,是美国橄榄球运动史上一位伟大的橄榄球队教练。在锋士·隆巴第的带领下,美国绿湾橄榄球队成了美国橄榄球史上最令人惊异的球队,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看看锋士·隆巴第的言论,能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对执行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锋士·隆巴第告诉他的队员:“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胜利。如果不把目标定在非胜不可,那比赛就没有意义了。不管是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非胜不可’。”

“你要跟我工作,”他坚定地说,“你只可以想三件事: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队,按照这个先后次序。”

“比赛就是不顾一切。你要不顾一切拼命地向前冲。你不必理会任何事、任何人,接近得分线的时候,你更要不顾一切。没有东西可以阻挡你,就是战车或一堵墙,或者是对方的11个人,都不能阻挡你,你要冲过得分线!”

正是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心,绿湾橄榄球队的队员们拥有了完美的执行力。在比赛中,他们的脑海里除了胜利还是胜利。对他们而言,胜利就是目标,为了目标,他们奋勇向前、锲而不舍、没有抱怨、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们是所有雇员的榜样。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懂得服从、拥有完美执行力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任何拖延和抱怨都于事无补

如果一个人习惯找借口,往往办事也会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甚至更晚,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

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延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的人往往还喜欢抱怨。也许你生活贫困、负担沉重;也许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乡他国。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你所不知道的是,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缚在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出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总在找借口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找借口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动不动就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每天做完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尽量帮同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和感谢;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戒”掉借口,提高律己力

你只有“戒”掉借口,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在公司中获得你一直以来梦想着的职位。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研究性格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的,性格与成功息息相关。因为各人的性格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各种性格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冲突。其实,仔细去探究,我们遭遇的很多困难和失败都是来自自己性格的缺陷。

什么样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处事方式。但面对同一事情,你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处理方式的。你可以选择懒惰,也可以选择勤奋;你可以选择微笑,也可以选择冷漠。不是吗?你是完全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不要一味由着自己的性格去办事。下面我们讲述一个关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曾经奇怪地觉察到他正在不断地失去一些朋友。他意识到自己不断地在与人发生争执,人际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时候快过新年了,大家都在制订新年计划。富兰克林经过考虑,开出了一张清单,清单上有他所有让人讨厌的性格特点。他把它们一一列了出来,并且把最有害的一种放在清单的第一位,然后依次排下来。他决定要一个一个地改掉这些讨厌的性格特点。每次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改掉其中一个毛病的时候,他就把这个毛病从清单上划掉,直至清单上所列出的问题全部划掉为止。他因此成了全美国人格最完美的人之一。如今在性格塑造方面,富兰克林经常被当作这方面最杰出的例子来引用。

我们可以进而想一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想到去改进自己的性格,他能取得后面那么巨大的成就吗?华盛顿总统曾经这样说:“如果让我说出我所敬佩的人的名字,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第二个是富兰克林,第三个还是富兰克林。”这句话道出了富兰克林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如果不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如果富兰克林依然热衷于与人争辩,他绝不可能成功地说服法国人来帮助殖民地,美国的历史也许就将改写。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性格的巨大力量。而且,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在富兰克林这个例子里,我们应该学习他勇于改正自己缺陷的精神。不妨这样想,连性格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找借口推诿的毛病还怕改不了吗?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烦心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律己力,往往很难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律己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动物不会考虑长远利益,只要有诱饵,就容易上当。只有人才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衡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着能理性思维,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考虑,是非轻重的衡量有依循标准,不致利令智昏,误了大局。律己力正是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不要做内在冲动的奴隶,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控制自己的内在冲动。能律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能律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律己才是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实际上,能“戒”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比如抽烟上瘾,烟瘾此时就是你的镣铐,不抽不行,你被烟瘾所控制,不得自由。只有戒掉了烟,你才砸烂了镣铐,挣脱了控制,达到了真正的随心所欲,做了自由自在的自己。

同样,你只有“戒”掉借口,学会服从,提高律己力,出色地去完成任务,才能在公司中获得你一直以来梦想着的职位。

学会自制,别在工作时闹情绪

成功者大多比普通人懂得自制,他们一致认为在工作中闹情绪是非常有害的。

美国名将罗伯特·李将军,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李将军的答案,是把带领自己历经征战苦难,最后荣获美国史上崇高地位的教条,归纳成-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从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人口中发出“自制”这一训言,真是出人意料!那个做了母亲的女子听了这话,不知将有什么感触。甚至再进一步,也有人会怀疑,这忠告会不会使当今的父母感到震惊?

美国人曾这样说自己,这些年来,无论是对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强调要如何自制。相反地,我们非常注意自己的需要。我们似乎觉得这个世界亏欠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争取,那么就虚度此生了。自律使人厌烦,结果我们美国几乎赢得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名声--这是一个大人不知满足,孩子多被宠坏的国家。

在哈佛大学,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向为大家所爱戴的教务长伯立格先生,有一次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他没有把指定的功课做好。

那学生回答:“我觉得不太舒服。”

教务长就说:“史密斯先生,我想,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由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每逢阴霾的早晨,当你因为一定要在九点钟开始工作而生气的时候,想一想这位教务长的话,这样立刻会觉得很安适,然后开始做必须做的工作。

毫无疑问,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的人,实际上是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浪费掉,而且,最糟的是,他们本身并不知道错过了这些机会。

有一位学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我站在一家商店里出售手套的柜台前,和受雇于这家商店的一名年轻人聊天。他告诉我,他在这家商店服务已经四年了,但由于这家商店的“短视”,他的服务并未受到店方的赏识,因此,他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准备跳槽。在我们谈话时,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帽子。这位年轻店员对这名顾客的请求不理不睬,一直继续和我谈话,虽然这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最后,他把话说完了,这才转身对那名顾客说:“这儿并不是帽子的专柜。”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怎么找到帽子专柜。”

四年多来,这个年轻人一直站在一个很好的机会上,但他却不知道。他本来可以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好朋友,而这些人可以使他成为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而不断回来与他交易。但是,对顾客的询问不理,或是冷冷淡淡地随便回答一声,是抓不住任何顾客的。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态度。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她,立刻主动地跟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我什么也不需要。”男店员表示,即使如此,她仍然很受欢迎。他并且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个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个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径自走了。

后来,这位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情。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向他出示了一封信,是一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苏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一所豪华住宅的装潢业务。

这位老太太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她也就是这位年轻店员在几个月前很有礼貌地护送到街上的那位老太太。在这封信中,卡内基夫人特别指定这个年轻人代表公司去接受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交易金额十分巨大。这个年轻人如果不是热情地招待了这位不想买东西的老太太,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种极佳的晋升机会。

伟大的生活基本原则都包含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同样,真正的机会也经常藏匿在看来并不重要的生活琐事中。

你可以去询问你所遇见的任意十个人,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九个人会告诉你,他们并未获得好机会。你可以对他们的行为作一整天的观察,以便对这九个人作更进一步的正确分析。我敢保证,你将会发现,他们在这一天的每个小时当中,正不知不觉地把自动来到他们面前的良好机会推掉。

不抱怨地工作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朋友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埋怨领导没有眼光,导致自己没有升职的机会;或感叹公司发展前景黯淡,工作起来实在没有动力……

一旦在工作中习惯了抱怨,习惯了怨天尤人,那么除了日复一日的所谓“怀才不遇”与暗自辛酸以外,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了。

两位美国姑娘截然不同的经历就恰好印证了这个道理。这两位女孩一个名叫露易丝,一个名叫安娜。露易丝出生在一个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则是一所著名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她的帮助很大,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露易丝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华和能力,因为她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乐于和她交谈,愿意对她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时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能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功。”大学毕业以后,露易丝在家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可是一直没有人主动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于是她变得焦急、苦闷,心情烦躁,她不断地企求上天能赐给她一个机会。可是,机会终究没有光临。她变得越来越烦躁,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抱怨别人没有意识到她的才华、给她展示才华的机会。

安娜的情况和露易丝截然不同。安娜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就顾不上她。安娜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父母的工资除去全家开销以及母亲的医药费,几乎所剩无几了。于是安娜白天打工,晚上就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夜校。安娜和露易丝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拥有相同的理想,安娜也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毕业以后,安娜不像露易丝那样被动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一个地方所给出的答案都令她十分失望:“我们只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可是,这个要求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合理,不给工作的机会,又怎么能获得经验呢?安娜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着。

虽然此时的安娜得到的结果和露易丝一样,但是她并没有像露易丝一样只是不切实际地等待。她开始主动为自己创造机会。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地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报纸和杂志,她还四处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性。北达科他州在美国的北部,那里经常下雪,气候非常寒冷。安娜是很不喜欢雪的,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想到那里去。她想:只要工作能和电视有关,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是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在北达科他州工作了两年以后,安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到洛杉矶电视台应聘的时候,几乎是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安娜得到了提升,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而此时的露易丝依然心怀主持人的梦想,却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她从来不肯为主持人这一目标积极行动,而只是抱怨别人没有发掘她的主持才能……

从安娜和露易丝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所决定的生活轨迹。面对同样的问题,安娜懂得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会,积极行动,不断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最终进了梦寐以求的洛杉矶电视台。露易丝则一直停留在无边的抱怨与幻想中,她坐等机会,期望机会从天而降。然而,时光飞逝,她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抱怨别人没有给她机会。

机会与成功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如果只是被动等待,而不积极地行动,那么最终只能是在抱怨心理的作祟下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面对问题,不抱怨、不畏惧,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地追求,孜孜不倦地努力,那么就能拥抱希望与成功。的确,真正优秀的人不会感慨生不逢时,不去抱怨命运不公,他们把宝贵的时光用来充实自我,不断提高,从而把握了成功的主动权。

巴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经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我要提拔人的时候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比如我说:“伙计们,我想要在仓库的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然后我就走进一个带后窗户的仓库,通过窗户来观察他们。我听到他们有的说6英寸还不够当火炮掩体,有的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有的则说太冷,有的军官还会抱怨他们不该干这种体力活。最后,有一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说:“不要再抱怨了,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生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有关系。”

巴顿将军以后在回忆中写道:“这个伙计最后得到了提拔,因为我必须挑选不找借口、不抱怨、不拖延地完成任务的人。”

抱怨心理是非常可怕的,它不但耽搁工作的进行,拖延工作的进度,而且一旦形成抱怨的习惯,就会在自己的精神上常常堆积出许多负担,影响我们走向成功。

在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胜任工作的知识、才能、技术等,但却依然不能升职、加薪、走向成功,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抱怨心理导致我们的行动速度落后于人。只有不抱怨地工作,迅速反应,立即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

不要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

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老板交给我的任务这么难,让我怎么做啊?”或者直接推诿:“我可没有能力做好啊,还是交给老王来做吧!”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很多被我们认为是“难于上青天”的工作最终都被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攻克了,难道我们在心底真的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吗?认为自己的能力真的大不如人吗?答案理所当然是否定的,可是到底是什么使得我们总是对稍有难度的工作持以抱怨、推诿、拖延等态度呢?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内心,无形中我们把困难放大了不知多少倍。真正的智者都知道,在关键时刻,只要鼓足勇气,克服抱怨、退缩、畏惧的心理,积极地采取行动,一定能换来有意义的结果。

《明星报》的记者琼斯在刚刚参加工作时,上司交给他一个看似很艰难的任务--采访大法官布兰代斯。像众多新人一样,第一次接到如此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琼斯并没有表现出激动兴奋的神情,他为此而愁眉苦脸、烦恼不已。

起初,琼斯总在想:自己所任职的这家报社又不是当地知名的报社,大法官会同意接受采访吗?即使勉强同意,可自己也只是一名刚刚出道、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大法官又怎么可能让自己去进行采访呢?同事史蒂芬知道了琼斯的苦恼之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想法。现在让我来打个比方吧,这就好比是躲藏在一个阴暗的屋子里,你感觉到黑暗寒冷,如果再想象着外面的阳光是多么炽热,那么你就会被自己的想象所控制,只会感到越来越黑暗、越来越寒冷。可是,你坐在这间屋子里一直这样想象有意义吗?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屋外跨出第一步。”

说完这些,史蒂芬拿起琼斯桌子上的电话,查询了大法官布兰代斯办公室的电话。很快,他就联系上了布兰代斯的秘书,接下来史蒂芬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请求:“您好,我是《明星报》新闻部的记者琼斯,奉命采访大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呢?”

对于史蒂芬如此直接的言语,旁边的琼斯着实吃了一惊。

史蒂芬则一边听电话,一边抽空对着目瞪口呆的琼斯扮着鬼脸。接着,琼斯听到了史蒂芬的答话,一句令他心潮澎湃的话:“好的,谢谢你,明天1点15分,我准时到。”

“你看!直接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吗?总是坐在那里而不去行动,只会把困难想象得越来越大。”史蒂芬向琼斯扬了扬手中的话筒,“明天中午1点15分,你的约会定好了,准时去。”刚开始还惊奇不已的琼斯,此时面色缓和,似有所悟。

多年以后,曾经羞怯腼腆的琼斯成了《明星报》的台柱记者。而对于史蒂芬所教会他的,他始终铭记于心,“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方法。虽然做起来不易,但是真的很有用。永远不要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学会克服心中的畏怯,我们很容易就有可喜的收获。”

的确,很多时候那些被无限放大的困难只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假象,我们只是被自己的畏惧心理绑架了,一旦真正地行动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鼓足勇气去做,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约翰是一家保洁公司最年轻的职员之一,工作非常勤奋努力,但是和其他有经验的老职员相比,约翰似乎真的略显稚嫩。由于业务不断增多,公司准备开拓一个新市场,但是新市场的负责人迟迟未能确定下来。

新市场选定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而在这样的地方开辟市场是一件具有相当困难的事。很多人都怕到那里是徒劳无功,或嫌弃那里恶劣的环境等,最终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

公司负责人曾物色了很多人选,但是统统被他们以各种理由推托了,无奈之下,公司的负责人只好退而选其次,派了默默无闻的约翰去执行这项任务。约翰接到公司通知时没有任何怨言,带着公司生产的产品样本就立即出发了。

经过四个月的不懈努力,约翰终于在那个人人都觉得产品很难打开市场、很难有销路的地方使公司的产品站稳了脚跟。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约翰认为那里的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当约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带回公司时,那些老职员们惊奇地问他是如何看到那里的发展潜力的。约翰微微一笑,说道:“其实在出发之前我也没有信心,但是我必须服从公司的安排。而到了那里后,经过实地调查,我发现很多居民还是很喜欢我们的产品的,只是心中稍有疑虑而已,根本就不是我原来所想象的毫不理会、毫无兴趣。于是,我作出相应的对策,全力以赴地去努力,结果我成功了。”

的确,作为员工,应该坚决服从公司的安排,如果工作中确实遇到困难,切忌拒绝面对、停滞不前,而应战胜胆怯心理,立即执行。俗话说得好:“如果你不敢去跑,就永远不可能赢得竞赛;如果你不敢去战斗,就永远不可能赢得胜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战胜困难,不敢迎难而上,并不是因为那些工作真的“难于上青天”,只是无法逾越自己畏惧困难的心理鸿沟而已。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深受胆怯之害,屈服在所谓的“困难”之下--从未操作过的项目种类,看似没有潜力的市场,似乎非常难搞定的客户……可是,当其他同事将这个项目圆满完成,将这片市场成功开发,让客户心悦诚服签下单子,那时的我们是否在心底叹惜自己因为胆怯、因为畏惧困难、缺乏勇气而与良机失之交臂呢?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恐惧、胆怯等错误的心理是导致我们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应当谨记一点:任何困难都是一时的,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能过了自己这一关,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与信念,那么克服再大的困难也都是易如反掌。永远不要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勇敢战胜自己,战胜胆怯,拿出自己的勇气与魄力,终会有所成!

马上行动吧

我们正处在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思,在片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

如果将成功者的成功仅仅归功于深思熟虑的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就失之片面了。他们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然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这才是他们出类拔萃、自居实业界最高最好职位的原因。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就付诸实施是他们共同的本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今天所想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实行。而与立即行动相反的是“拖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的习惯,想得好好的事,就是迟迟不能付诸实行。“等明天”“等合适的时候”“等条件具备才干”“等找到工作”“等结婚”“等小孩子长大”“等退休”……这样等下去,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等到下辈子吧”。

安东尼·吉娜是纽约百老汇最负盛名、最受人们欢迎的演员之一,她曾经在著名的脱口秀节目《陕乐说》中讲述了她的成功之路。大学时的吉娜是学校艺术团的歌剧演员,毕业的时候,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璀璨的梦想: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到百老汇去拼搏,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明星。

吉娜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问道:“你到欧洲旅游之后去百老汇,跟一毕业就去有什么差别?”吉娜仔细一想:是呀,赴欧洲旅游并不能帮助我争取到百老汇的工作机会。于是,她决定几个月之后就动身去百老汇。老师又问她:“你几个月以后再去和现在就去有什么不同?”吉娜有些激动,想到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然后马上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为什么非要准备一个星期呢?”吉娜终于双眼盈泪地说:“老师,你真的认为我可以吗?”老师坚定地看着她说:“你当然可以!”

“好的,我明天就动身。”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马上帮你订好明天的机票。”第二天,吉娜就坐飞机到了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纽约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上千名各国演员蜂拥而至,应聘该片主角。

按照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选十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按剧本的要求表演一段主角的道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艰苦角逐。吉娜到了纽约后,没有急着去漂染头发和购买衣服,而是马上从各个渠道设法找到将要排练的剧本,最终她从一个化妆师手里拿到了剧本。在以后的两天中,吉娜闭门苦读,坚持排练。初试那天,当其他应聘者都按常规介绍自己的表演经历时,吉娜却要求现场表演那个剧目的道白,最终她以精心的准备出奇制胜。

就这样,吉娜来到纽约的第三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演艺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吉娜在老师的追问下,不拖延、不耽误、及时行动,迈开了脚步;在百老汇艰难的角逐中,不抱怨、不后退,最终收获了成功。

若想做出一番事业就一定要能够做到不拖延、不抱怨,马上行动!

马上行动吧!

这句话是一个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总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正受到怠惰的钳制,那么不妨就从碰见的任何一件事着手。是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烦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当你养成“现在就动手做”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义。

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报酬和职务。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并且乐此不疲的人,往往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远大前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用这种态度做事。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们觉得生活正如莱特所形容的那样:“骑着一辆脚踏车,不是保持平衡向前进,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他们确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并且强迫自己在预期内完成。即使你的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也应该经常训练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时,一定会惊讶不已的!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点一滴地奠定基础。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实达到之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

现在就动手做吧!停止拖延,按照本书的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以下是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探讨:

1.增强自信心。立即将要做的事作个规划安排,能马上做的就马上做,不能马上做的,定下明确具体的时间。

2.增强规划自己的能力。每天检查自己的得失,做出第二天的行动计划。

3.提高策略水平,多想办法和计谋。比如将繁杂的工作适当分解为许多小的行动步骤,一次做一点。

4.限时完成任务,给自己一定的激励和约束。

5.破釜沉舟,自断退路,自我逼上梁山,阻断借口。

6.寻求帮助,找合作伙伴或取得别人的支持。

7.不要追求十全十美。

下列是几种克服拖延的实用小技巧,很有参考价值。

第一,分类找原因技巧。

是什么原因使我无法做某项工作?寡断?害羞?无聊?无知?散漫?恐惧?疲倦?无法忍受不愉快?缺乏必备的工具?一字一句具体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区分类别。如能正确地认清问题,则解决方法就会变得相当明确。如信息不足,则可以开始寻找必须的资料。

第二,大腊肠切片技巧。

工作似乎相当艰巨,则稍稍暂缓,拿出纸来做思考,记下完成工作的所需步骤,步骤的幅度愈小愈好,即使它们只需花费一两分钟,也须分别记下。这个艰巨的工作就像一条未被切割的大腊肠,庞大、皮厚、油腻,难以入口,但若切为薄片,则相当引人垂涎。将艰巨的工作分开看待,即是每个小小的即时工作单,就像可以马上享用的腊肠片,而非整条腊肠。

第三,引导式工作。

假设想拖延写信,不要试着去强迫自己(因为已经试过,且没有效果),只要采取一小步骤,当做完此步骤,便可以决定是否要继续去写信。这步骤可能是看看信的地址,或将纸转入打字机,或取下纸来,或写下想提出的要点。任何事皆可,只要是明显的身体行为。这是打破内心困顿的方式,其理论基于:事物静止时依旧是静止着,运动时依旧是运动着。

第四,5分钟计划。

有些工作难以分割成小块,如想清理积压如山的公文,大约需要一小时,实在很难将它简单分割成“即时工作”。这时,可试试5分钟计划,和自己做个约定,允诺以5分钟做这工作,时间一到,便可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或是继续5分钟。不管工作多么令人厌烦,仍须常常去做5分钟。5分钟后,若不想接着继续干,则不要干,约定就是约定。在将工作撇开之前,记下另一个5分钟工作的时间。

此外,记日记,和自己对话,利用录音机和自己对话,让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固定时间督促检查你的工作,这些方法可克服拖延。 h4AKm5kkFB/KMO91gLhyjGDepckesDugHrW1yGy8XnkSehVXFwfYGmku+GGVQR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