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自我认知心理学1

解开自我密码,跨出成功长征第一步

古希腊先哲告诫世人说:“认识你自己。”然而这一告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就是过分地低估了自己。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很难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自己的先天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还要认识自我所受的教育,以及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我的思想品德,认识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专业特长和技能等等。

每一个人都必须突破自己设置的迷雾,战胜自己设置的极限,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是战胜自我、突破自我的起点。正如尼采所说过的:“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成功路上,你是否迷失了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受暗示性越强。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你也有从众心理吗?你是否也在“巴纳姆效应”中迷失自己?

自知者自明,知命者乐天

鲁迅在《祝福》里描写祥林嫂这个人物,是一个只知向神佛乞求改变自己命运的不幸女人。时至今天,还有很多人一旦在前进的道路上遭遇困难、碰到挫折、面临逆境、身处不幸之时,也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嗟叹自己的命运是如此的多舛,从而轻易把自己的失败归责于他人,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把命运的改变希冀于上帝的垂青。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有的人了解得比较清楚,有的人却从未认真想过,还不太清楚。有的人过高地估计了对自己的认识,而有的人却总是看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全在于对自己的了解上,这就是说要知命。

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种人,对自己的命运越了解,越是清楚,反而越是相信在冥冥之中有个东西在主宰自己的命运,认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是上天注定的。于是放弃抗争的努力,让很多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从身边白白溜走。不去做主观努力,只知一味地等待,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就一辈子守在树桩旁,从未想过还可以离开树桩到其他地方去抓兔子。

做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做人就应该乐天知命,知命而不信命。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历史前进的步伐就是那些从不相信命运,从不向命运低头服输的人引领着的。昔日,陈胜、吴广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先向自己的命运进行了抗争。做人更应该这样,更应该经常向自己发问:“难道我就是这个样子,不能改变吗?”人对人的超越,最主要的是对自我的超越。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出生在同样的环境中,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讲课,毕业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环境决定论所能回答得了的。这其中,显现出来的差别就在于每个人对待自己命运的不同态度。相信命运与不相信命运的人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差异。

可见,人的处境永远不是僵直呆死与毫无道理可讲的,处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机遇也会有自己的挫折,有自己的无常也会有自己的有常,有自己的顺风也会有自己的厄运。命运由我做主,幸福在于自己去寻求,无论身处逆境、顺境或是俗境,时刻以一种乐天知命而不信命的态度超越自己,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认识乔韩窗口理论,破译自我密码

美国心理学家乔和韩瑞提出的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认识自我的渠道主要有三种:

1.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

与他人的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从简单的家庭关系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我们做事的条件,还是我们做事的结果?比如有些大学生来大学学习,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如别人,开始就把自己置于次等地位,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情绪。其实我们应该比较的是大学毕业后各自所取得的成绩,而非在学校学习时所具备的物质条件;

第二,跟他人比较的标准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经常有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他们关注的常常只是身材相貌、家庭背景等不能改变的先天条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条件是很难改变的,是没有实际比较意义的;

第三,和什么样的人相比较?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亦或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社会名人甚至不如自己的人?所以,确立合理的比较对象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己,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所犯过的错误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对那些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使他们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品格特征,又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比较脆弱的人,因为只看到失败反映出的负面因素,而更使其失败,甚至陷入不断失败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常见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害怕失败的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取得成功的机会;而对于一些自大的人而言,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受更多的失败。

3.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其实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试着认识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个人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二,别人眼中的我。在与别人交往时,从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认识;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这三个我的比较分析来全面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一生成功始于正确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自我评价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选择、事业的成功。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的自我评价,一种是间接的自我评价。

1.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是认识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其次,是同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项,确定奋斗目标。美国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原想成为音乐家,也曾在大学学习音乐专业,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长处不在这里,于是便毅然转到股票投资方面的学习中去了。

2.间接的自我评价

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误。当局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相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多数人在自我评价问题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喜欢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规划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着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好琴棋书画,但酷爱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突破一定的思维定势,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的、朦胧的状态,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探索、发现和开发,从个人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魄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才能为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自己动手,在试验中解剖自己

美国19世纪著名的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尔说:“一个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而是自己是什么。”

许多知名的企业家、作家、演员和运动员都曾经谈论过,自我形象会如何影响他们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的人说,那是人类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美国著名的整形外科马克斯威尔·莫尔兹博士发现有一些病人在做过整形手术后,会经历重大的人格变化。但是在其他的一些个案里,即使是相当戏剧化的手术结果,病人还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丑陋的或是无能的人,外在形象的改变对于真正的问题还是毫无影响。他们内在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信念,还是依然未变。于是,莫尔兹博士试着让他们忽略自己的肉体,而去改变对内在自我的态度,这也终于使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取得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成功。

你也许会说,我对自己的认识已经很清楚了。是的,透过镜子,你也许可以看到一个平时看不到的自己,却难以直视内心里的那个你。你现在应该问的是:你究竟有多了解你自己?你对自我形象的固有认识对你的成功有帮助吗?

让我们来做个试验。

首先,你需要把能够描述你自己的一切特征或人格特质,以及相信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想法都写出来。请注意:不是你认为别人会如何看你,而是你如何看你自己,把这些以任意的顺序写出来。我们的人格都有多个方向,而每一个方向对于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成就,都会有一些影响。如果你想开始得容易一点,就按下面这个技巧去做:首先写出你觉得足以描述你自己的一些词语(如“老实”或“自信”),或多字词语(如“专心致志”或“心胸开阔”)。

接着,要注意,写的时候要用你平时不惯用的那只手,例如,如果你是惯用右手的话,就用你的左手,以此类推。这样做也许会有困难,而且你也许必须要把字写得大大的,但是只要你继续做下去,你就会发现,事情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只要你在事后能够将每一个字辨认出来,你就不需要为你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而操心。现在就开始写出你的清单吧,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如果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能够保持放松的话,是会有帮助的。当你减少了有意识的左脑干扰之后,更深入的、诚实的洞察就会显现出来。

人大脑的左半边与语言和逻辑有关,而右半边则与直觉和感觉有关。你惯用的那只手和你身体的同一边,都是由你的大脑的另一边来指挥的,例如,你的右手和右半边由左脑来指挥。因此,当你在做上述试验的时候,你的左右脑中比较不惯用或属于潜意识的那一边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运用出来。这个简单的试验可以从意识下带出一些最为真实的洞察,而这些洞察,如果你用自己惯用的那只手来写的话,可能就会写不出来了。只有当它们被你发现了,你才会意识到它们是真实的。你最先所写的一些勉强可以认得出来的字,也许是可以预测的,而且也和你用较常用的手写出来的那些是一致的。但是当你继续写你的清单,并且容许你的潜意识自由发挥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更多具有透露性的自我形象的词语了。当有明显的矛盾--即与平时的印象构成巨大冲突的时候,你需要对自己完全的诚实,分辨哪一个才是真正反映自我的评价。通常使用惯用的手所写出来的那张清单,看起来会像是为了供“大众消费”而写的,并不会明确指出更深层的自我信念。例如,你用惯用的手写出来的“聪明”,在用非惯用的手来写时,就可能变成“圆滑”,甚至是“投机取巧”。在很多试验的例子中,亲戚和亲近的朋友会确认说,用非惯用的手所写出来的比较接近事实。

仔细审视你单子上所列的每一个词语,如果你不能够确定你所写下来的某一些词语的确定意义,试着把每一个词都用一个句子来加以表达--不过你要再次用你非惯用的那一只手来写。每一个词语都可以予以扩大,成为一个或更多的特定概念的叙述句。例如,“友好”可能会包括“我喜欢别人来我家做客”这个特定的信念,而“脚踏实地”则可能涵盖“我很会自己动手做东西”……这一些使用非惯用的手写下来并且扩大成为更明显的句子的信念,才是有可能解释你的行为和结果的信念,而不是那些你立刻就可以察觉的信念。

接下来是“自我催眠”,将每一个信念都放在你的心里来加以测试。

首先,先选择一个你认为是正面的信念,然后想象你自己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实际发生的状况,而且在这个状况里,你的这个信念正在付诸实现。举例来说,如果你很擅长于吸引儿童的兴趣,比如讲故事、唱儿歌,你就想象你自己正在这样做,而且正在享受自己做得很好的感觉。这个例子也许正是受到你的清单上“友好的”或“令人喜欢的”这些词语激发而产生出来的。为了让感受更真实,你需要想象一些视觉上的东西--可以是小孩的脸、故事书以及你周围的任何事物。如果你可以感觉自己听到的任何声音,包括你自己讲话、唱歌的声音,或是体验到任何与你正在做的事情有关的感觉,那么这种真实性就更为强烈了。换句话说,你最好动用起自己的感官,必要时五种都要用到,其中视觉、听觉和感觉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感觉很像是自我的催眠,你必须让自己先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

接下来将情景转到一些不会令你觉得喜悦的事情上,也就是那些负面的自我信念。举例来说,你的同事正在热烈讨论着什么,但你却插不上嘴,你不喜欢看到自己正在这么做或处于这样的状态。这也许就是“拘束的”、“害羞的”、“难以交流的”这些词语所激发出来的。你可以回想一次过去不好的经历,也可以去想象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个事情,如同上面一样,把它感觉得越真实越好。

通过上述的两个步骤,你已经体验到自己的两个不同的形象--正面的和负面的,分别反映出某一个特定的自我信念。把这两种想象加以比较,你会开始看到一些差异。这并不是指这两个情景在内容方面的差异(如讲故事、唱儿歌和难与同事交流两个事情上的差异),而是视觉、听觉和感觉等方面的差异。

也许这是你第一次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感觉,了解你的自我形象。在重新审视之后,你就可以运用那些令人产生力量的词语,创造你希望拥有的信念,改变那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信念,进而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来。

你就是一只翱翔于天空的雄鹰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个淘气的男孩,他的父亲有一个养鸡场。有一天,他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去,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偷了一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母鸡来孵。小鹰就在一群小鸡里出生、长大,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发现了与伙伴们的不同。它内心里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但是,它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直到有一天,当小鹰看到一只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它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异的力量,感觉到胸膛里心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着老鹰,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应该呆的地方,我要像它一样飞在蓝天上。”它展开双翅,虽然它从来没有飞过,但它内心有着飞翔的力量和天性。终于,它先飞到一座矮山顶上,又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蓝天,到达了高山的顶峰。它终于证实,自己是一只鹰!

也许你会说:“我已经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来就是鹰,不是鸡,它才能够飞翔。而我,也许本来就是一只鸡,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事实,而且,这是问题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

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的潜能已经苏醒了,有的人的潜能却还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会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主动开发自己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你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任它沉睡,那你只有叹息命运的不公了。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积极的力量,并且因此产生有效的行动,直至引导你走向成功。

自我发掘的决心,自我依靠的习惯,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拐杖是为跛足者而不是为强壮的年轻人准备的,无论是谁,如果企图依靠精神上的拐杖走过人生,他一定不会走得很远,他也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成功殿堂的大门,不是任意通行的,每一个进入者都拥有自己精心打造的钥匙。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必须由你亲自来锻造。锻造的过程,就是释放你的潜能、唤醒你的潜能的过程。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有类似的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了,你对事情过于谨慎和“考虑”得太多,限制了你潜能的释放。“压抑个性”是对个人潜能的一种压抑,具有“压抑个性”的个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因而显得停滞、退缩、禁锢、束缚,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于内心深处,思维也几乎陷于停顿。这样潜能不但没有释放,反而消耗在终日疲惫不堪的状态中。

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人能够左右你的成败,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支持你迈向成功之路。

旁观者清,以人为鉴反观自我

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世上的人看月亮,有人喜欢月圆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象征圆满;也有人喜欢弦月,可能是因为富有诗意;不一样的人看月亮,就会对月亮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不管人们对于月亮是什么样的想法或观感,月亮终究还是得循着自己的轨迹前进,反正它永远也无法满足所有的期盼。更何况,人要怎样看月亮,对月亮有怎样的想法、观感,反映的是人们自己的状态或需求,未必是因为月亮才这样想的。至于别人对我们的眼光,常常反映的也是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人就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看谁都不满;有人过于主观,常是以偏概全,彼此认识没有三分钟,就对对方抱有成见了;还有人根本不在乎别人,对这样的人而言,你怎样表现都好,也怎样都不好,反正他是看自己心情说话的人。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这些人的想法,只会显示出对自己太没有自信,更是徒增自己的烦恼。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比如父母、长辈或是朋友,他们是真心关爱、在乎我们的人。如果用心聆听他们的想法或建议,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助益,因为他们是真心为我们着想的人。不过,即使是做父母的也未必能够完全了解自己小孩的需要,有时候父母也常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对小孩有着某种过度期待,更别说是其他人了。所以,即使是那些爱我们的人,我们虽然能够了解、体会他们的心情,但是对于他们所做的建议、分析,还是得要经过自己的检讨、过滤才行。毕竟,要对自己负责,最了解自己的,往往还是自己。

这倒不是说,那些不是为我们着想的人,我们就不必在乎他们的想法了,只是说我们得清楚地知道别用情绪来回应别人个性、习惯上的不圆满,才能平心静气去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建议。至于对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彼此的关系应该是分享与聆听,并不是遵从对方的期待而改变。对于那些真是不能接受或是无法达成的期待,还是得要适时地拒绝才行,否则就容易成为关系中造成决裂的隐藏炸弹。也有些时候,我们的理想与那些关爱我们的人相抵触,或许自己非常清楚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清楚地知道将来的发展,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如果我们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也得要尽力沟通清楚才好。

总而言之,与他人的互动中,别人对于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我们聆听别人意见时,先要了解他们对我们的心情是什么,然后再仔细考量他们的建议是否适合。我们总是应该要听听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或建议是什么,但是永远要记住的是,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而且最终的目的,是透过别人像是照着镜子一样地看清楚自己,然后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一味地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眼中完美的形象。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人性优点弱点并存,要接纳自己

谁都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们总期望着自己更漂亮些,更动人些,因为美丽不仅带给人们感官的愉悦,还能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个人接纳另一个人很难,但一个人接纳自己更难。我们时常对自己不满,为自己的缺点懊恼与烦闷,千方百计想掩饰。面对自己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惧怕与悔恨中不能自拔。

但是,自己又不像别的物件,不喜欢了就可以随时扔掉;也不和别人一样,合得来便相处,合不来便分手,用不着去委曲求全。我们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扔掉,除非自己结束生命。自己随时都在纠缠着自己,无论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满意时,它和你在一起,不满意时它同样不会离开你。生命的无奈也在于此。

有的人很早就接受了自己,有的人至死都无法接受自己。尽管我们知道,相貌、性格和生命一样,都是我们所不能自由选择的,然而,对于自己的不满意,却时刻折磨着我们。丑陋使我们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仰起头走路,不敢面对他人的注视,在美丽的人面前,我们更本能地感到自卑。总希望有一天,魔镜会突然出现,告诉你是天下第一美人。

性情也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虽然我们并不对自己的容貌与性情负完全的责任,但我们却不得不每日面对它。苏格拉底能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才宣称自己自知其无知。我们虽不能像苏格拉底那样,自知学浅,但接受自己是无知的,却是可以做到。

接受自己,有多种方式,有的人对自己的优点,不去自己挑明,而千方百计诱导别人说出,虽然只是说的人不同,可这其中的奥妙就很深了。自己说的,那叫自我吹嘘,叫逞能;别人说的,是“客观”,是“实事求是”。聪明的人最善用这一招,临了还会让对方说一句,你真谦虚。

对于自己的缺点,我们难以接受,更不愿意被别人指出,尤其是当众指出。领导每次作完报告都要说“欢迎批评指正”之类的话,你可千万不要当真。这意见不能“指”,更不能“正”,只能当作没有,最好本来就没有。不然,你肯定会免费获得许多“小鞋”穿。

比较聪明的一种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知道了,自己觉察出问题,神不知鬼不觉地改掉,这才是上上之策。

明智的做法就是,三缄其口。不要那样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那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一味地想要改变自己,求全求多。内向的人,希望自己能开朗些,外向的人希望自己深沉些,直率的人希望自己圆滑世故些,圆滑世故的人希望自己简单快乐些,都是没有意义的。

做人不要掩饰自己,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不要我行我素,刚愎自用。接纳自己,实质就是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我们便多一分自信,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便多一点理智。表现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平和、不做作、不炫耀。

接纳自己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接纳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长大、成熟的过程。这当然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因为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不是那样完美,也不可能变成理想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直面自己的优点需要勇气,直面自己的缺点更需要坦诚,需要包容。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想做的不一定就能做,明白自己做的不一定全能做好,我们便会自信、自制、自强,生活便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相反,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不原谅自己的失误,则会使我们沮丧、自卑。

现实粉碎着我们的理想,也粉碎着自己的梦。接受真实的自己,客观地对待自己,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本色做人,泥土里面有黄金

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事,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随意问一个从你身旁擦肩而过的行人:你活在自己真实的生命里吗?对方给你的也许是一脸的茫然。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许多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当儒雅的学者离开大学讲堂到潮起潮落的商海里去搏击时,当富于激情的诗人丢下自己的笔沉浸于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时,你不仅要问:他们快乐吗?他们有自己的归属感吗?当他向你呈上前缀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头衔的名片时,你是羡慕他的成就,还是遗憾他的缺失?

一位作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到一所寺庙里去吃了一次斋饭。席间,他问僧人寺庙的斋饭为何这般清淡?为什么不多放一些作料?为什么不把油盐放重一些呢?这位老僧指着桌上的一盘青菜笑着说:世上人人都吃青菜,可是又有几个人品尝出青菜的味道。要想品出青菜的味道,只要将其洗净放在清水里煮便可,这样我们吸取的才是青菜真正本色的营养。而世人席间所吃的青菜,看似做法讲究,五味调和,味道鲜美,其实,他们尝的不过是青菜的作料的味道而已,满意的不过是厨师的精湛的技术而已,至于青菜的味道和营养,他们并没有品尝到。

老者的一席话,道出了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所疏忽和遗忘的本色。是啊!在如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人人为了保护自己,都刻意地给自己加点“作料”,粉饰自身。虽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然而,正因为人人都戴着面具,我们正渐渐地失去做人真实的一面,很难体会到真实给我们带来的美。

真实是保持做人本色的本真体现,做人就应该讲究真实。真实是难得之美。

当我们与自己内心和谐一致的时候,当我们与同样真诚直率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真实的。真实就像循环的能量一样帮助我们充满活力。在儿童故事《棉绒兔子》里,玩具兔子问道: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自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玩具皮马给它解释说。

除去面具,回想你觉得自己“真实”的时刻。想一想你有哪些尖利的、脆弱的,或者需要小心保存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容易发火、受惊或者期望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改变这些行为的一个办法是把它们说出来。我们不一定要做完人;相反,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实,也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保持做人的本色,就是不要丢掉自己真实的一面,用你真实的一面去体察,你就能够透过肤浅的表象,看到一个人的实质。

随着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真实,我们看到表面之下的灵魂,不再担心年龄、外表和日渐稀疏的头发。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精神的美,那是由亲密而生的温暖所滋养的。一个人最为看重的幸福和成功只能从自己生命的本色里去获得。富翁看重金子,而本分的庄稼人却看重脚下那片拴紧他们灵魂的土地,因为他们深信“泥土里面有黄金”。

失去本色的人生是灰色的、无光泽的人生,做人,就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 IO1sIjJQJesSxrQ5rTsCbo8sRwdaq2AKwLUIbep8oFbZmjXPiaHfzDLVlZIFGW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