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忍一忍,前方道路更平坦

对某些不公平的事不理会、不计较,并不是窝囊,而是一种宽宏大量。懂得遇事先忍一忍的人,无疑是成熟和明智的人。

眼光放远一点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生气,在召见群臣时警告说:“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了他的衣鞋,接连三天都是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了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在于:对于人来讲,不可知的东西太多了,许多事往往用尽心思仍一无所得,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样的感慨。

假设你是皇子中的一员却不是太子,心里很想当皇帝,你该怎么办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取而代之”。你跃跃欲试、招兵买马,决定在某个绝好的时机下手,逼父皇退位,自己继承皇位,然后把兄弟打发到老少边穷地区,找机会将太子除掉,这样你就能“一统江山,千秋万代”了。

这个计划想得倒是很好,但是实际结果是你很可能以“大逆不道”的谋反罪名被拉出去砍头、全家灭门。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能够“一站式夺权”的成功者不到十人,李世民、李隆基和朱棣虽然都是幸运儿,但是夺权过程也是惊心动魄、命悬一线,除了要有军师良将,更要有天大的好运气才能成事。像这种成功率在5%以下的风险投资,最好还是“非诚勿搞”。既然直接的不行,你又那么想戴皇冠、穿龙袍,就不妨慢慢来,走“曲线救国”的路子,凭自己的办事能力和不漏痕迹的马屁逐渐得到父皇的赏识,如果还能生个“好圣孙”,就能为自己正式越级转正增添很大的筹码。总之硬得不行咱就来软的,巧干要远远胜过蛮干,有技巧地做事会让你回报颇丰。历史上,巧取皇位的经典案例,非清朝的雍正皇帝莫属。

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跟着父皇游江南,并奉旨祭曲阜孔庙、盛京祖陵,亲征噶尔丹、征掌正红旗大营,算是康熙比较赏识的一个儿子。不过康熙的孩子众多,成年的阿哥就有24个。相对于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精通经史的三阿哥、贤名远扬的八阿哥和康熙最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哥,素有“冷面王”之称的胤祯优势并不明显。胤禛很聪明,表面上韬光养晦,在父皇面前一副物欲无争的姿态,背地里却扶植自己的势力、培养“四爷党”,像“死党”年羹尧、十三皇子胤祥、舅舅隆科多,都在他获得皇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胤禛开始一系列颇有“老爸风范”的大手笔:在江南“煽动”灾民闹事,软磨硬逼掏走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追讨国库欠款,逼老臣子上吊,逼皇子王爷变卖家当;借刑部冤案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借年羹尧之手使太子再度被废。由于自己的做事魄力、人脉积累和儿子弘历深得康熙喜爱,康熙死后,44岁的胤禛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甭管是康熙亲传还是坊间谣传在隆科多的帮助下篡诏夺位,胤禛凭着自己的巧干,获得了想要的位子。这跟在职场里往上爬的技巧差不多,想一步到位、功名显赫是不现实的,你需要用“处下”的智慧巧妙赢得上级的心,再加上能力、气质和人脉的积累,时机恰当自然就能顺利出头。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公元676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禅师慧能大师决定出山弘法,他最先去了法性寺。在那里,他看到两个和尚在飘动着旗子的旗杆下面争论不休。一个和尚大声叫道:“明明就是旗子在动嘛!这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另一个和尚反驳说:“没有风,旗子怎么会动?明明就是风在动吗!”

两个人谁也不服谁,周围很快聚了一堆看热闹的人,大家都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大师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走上前去对人们说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子动,而是你们大家的心动啊!”

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都希望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日子真过得平平静静的话,又会不甘寂寞,就像那两个和尚,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心动”。

过去,这个风动还是幡动的故事,常常被当作批判唯心主义的靶子,但这其实是禅宗里面一个著名的公案。它是告诫佛家僧众,面对外面世界的精彩,要能做到熟视无睹甚至是物我两忘,这样才能潜心向佛,早成正果。

做人也大抵如此。人要在滚滚红尘里、横流物欲中、功名利禄下、美色诱惑前,保有不生气的心态、超然的情怀,视若无物,才能静下心来做事。一般的人耐不住寂寞,耐得寂寞的则不是一般的人。古往今来的智者贤者成功者,莫不是耐得寂寞、安于平静的。

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耐得二十七年的寂寞,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司马迁在屈辱中耐得寂寞,终有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史记》问世;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为了能静心完成巨著《复活》,吩咐仆人对外宣布他已死亡;作家苏童成名之后,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各种笔会、研讨会邀请如同雪花般飞来,苏童却很冷静地表示门外的繁华与自己无关;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一向拒绝采访,不出席各种会议,以至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

在喧嚣而躁动的世界里,一般人是很难耐得住寂寞的,因为滚滚红尘中有太多的诱惑,残酷现实中又有太多的羁绊,因此使得人们的心饱受世事的碾压。但是,成就一番事业又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十年寒窗、十年面壁、十年磨一剑……寂寞是锻炼人意志的一种方法,也是孕育成功的一个环境。

软件业的民族英雄求伯君当初为了编写WPS,从1988年5月到1989年9月,他把自己关在深圳某旅馆的一个房间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写。什么时候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吃方便面。在这16个月中,求伯君始终是孤独的。有了难题,不知道问谁,解决了难题,也没人分享喜悦。但他还是耐住了寂寞,完成了后来一举成功的WPS。

某文坛巨匠说:“我们有许多研究学术的,搞创作的,吃亏在不能耐得寂寞,总是怕别人忘记了他。由于耐不得寂寞,就不能深入地做学问,就难有所成。”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就是这样,虽然在29岁就登上苏联文坛,并凭借《青年近卫军》一书而当上了苏联作协主席。但是,自此以后,因为他忙着出访、开会、作报告,就再也没有写出一篇小说。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俗话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寂寞与成功的关系。名人之所以出名,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无人问津的寂寞中坚持做事情。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是一部体大思精,必然传世的学术力作,但却是他在“文革”时被下放到干校期间完成的。从1969年到1972年,整整三年的时间里,钱钟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下,一字一句地写成了《管锥篇》。

“圣人韬光,贤人遁世”,要想成才、成功、成大气候,除本身的天资、才能、毅力、见识等因素外,甘于淡泊,耐得寂寞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人生短暂,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不甘于寂寞,沉溺于花花世界之中,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作保证,就难于在学业或事业上有所成就。

明朝的文征明自小并不聪明,字也写得不好,但因为耐得寂寞、学习刻苦,最终跻身江南四大才子之列。当别人或饮酒闲聊、啸歌相乐,或品茗对弈、消磨时光的时候,只有文征明不凑热闹,独自在一旁读书写字。他每天临写《千字文》,要足足完成十大本才罢休。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文征明的书法就远近闻名,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

我们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要食人间烟火,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我们应该在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了这种平衡点,我们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安静,就不会被宴请、聚会、考察、报告、旅游这些热闹的场面所包围了,就不会被扑克、麻将、彩票这些诱惑迷了心窍。面对功利、奢华、喧嚣,保持平和与淡然的心境,这才是做事应有的心态。

傅雷先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著名的翻译大师,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术修养,被学术界称为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位的巨匠。傅雷不仅在翻译方面,而且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他自己没有弹过钢琴,却能培养出傅聪这样一位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他没有学过专业美术绘画,却能够赏识当时并不出名的著名国画家黄宾虹,显示出其独特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傅雷为什么能有如此“天才”呢?他的成功就是来源于他的寂寞。傅雷的儿子傅聪曾经这样评价他的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寂寞的先知;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至于傅雷本人,也曾一再告诫儿子傅聪“要耐得住寂寞”。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小说《象棋的故事》里面,主人公叫琴多维奇,他曾被纳粹单独关进一房牢房里面。被寂寞和孤独折磨得几乎崩溃的琴多维奇乘提审的时候偷了一本书,但是他做梦也想不到,他冒险偷来的竟是一本他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棋谱。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对象棋一窍不通的琴多维奇开始静下心研究这本棋谱,翻来覆去研究了无数遍,并自己和自己下棋。在度过了一年极其孤独的囚禁生涯后,琴多维奇意外地成为了世界级的象棋大师。

这个故事也说明,只要能耐得住寂寞,全身心地专注于某行事业,就绝对能取得骄人的成绩。齐白石成名之后,有人就问他是如何从一个乡下木匠成为一代国画名师的,齐白石的回答是:“作画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百事可做。”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追求,需要独善其身、耐得寂寞,远离诱惑,敬谢浮名,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齐白石以及所有大师的成功之道。

忍一时者谋全局

西汉名将韩信年轻的时候,有两种爱好,一是钓鱼,一是剑。有一天,韩信带着一把长剑走在街上,忽然,一群无赖挡在了他的面前,其中一个对他说:“别看你带着剑,其实是胆小鬼一个,如果你有能耐的话,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没有能耐,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说罢,叉开双腿等韩信来钻,这群无赖哈哈大笑。韩信顿时火冒三丈,真想一剑刺死这个家伙,但他咬了咬牙,冷静下来,想了想,还是从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韩信为什么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对此,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韩信的确不是胆小鬼,试想一下,如果韩信一剑刺死无赖,就难逃一死,哪有日后百战百胜的韩大将军呢?因此忍让不是窝囊,我们要像韩信那样“忍小忿而就大谋”,这才是大智大勇的表现。

忍耐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懦弱窝囊,相反,它更需要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能以牺牲自己的小利而保全大局,善于从容退让,这不是窝囊,而是大公无私;对他人的小过失不理会、不计较,这不是窝囊,而是宽宏大量;失败后,能忍受暂时的屈辱,在暗地里默默积蓄力量,这更不是窝囊,而是忍辱负重。能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古往今来,那些最终成就大事的帝王将相,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忍让的经历。

唐朝的娄师德为人深沉,气度宏阔,有极强的忍耐力。他的弟弟做州守被罢官免职后非常恼火,娄师德劝他弟弟说:“你要学会忍让,不要因自己被罢官,就大发雷霆。”他弟弟说:“别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自己擦干总算行了吧?”娄师德说:“不可以,你自己把别人吐到你脸上的唾沫擦干了,会更加引起吐你人的气愤,你要让他自己干了。”娄师德靠这种忍让,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官居宰相之位。

能包容一切、忍耐一切,必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当环境所迫或者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理智的人总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克制,忍让忍让再忍让,一直忍到苦尽甘来的时候。

诸葛亮对孟获一忍再忍,七擒七纵,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征服了人心,保住了蜀国大后方的安宁与和平。但在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却遇到了一个更能忍的司马懿。当时,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就采取拖延战术,不出兵与诸葛亮决战。无奈之下,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的话,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没伤一兵一将,不战而胜。

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及的事业功名。”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让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

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为了实现雪耻的宏图大志,他忍气吞声给吴王喂马,当低三下四的马夫。他的妻子为吴王献歌跳舞。为了博得吴王的信任,勾践甚至尝过吴王的粪便,因此被吴王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最终一举灭吴,杀死夫差,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

有人认定,忍受委屈就是窝囊,承担屈辱就是没有骨气,这是不对的。苏轼就批评了这种观点:“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准确地说,忍让不仅是人在困难时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种智慧,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美德。人都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难堪的事情,因此会感到很气愤,很窝火,但恰恰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廉颇和蔺相如同是战国时的赵国大臣,由于蔺相如几次为赵国立了功,赵王便封他做上卿,位置一下处于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而蔺相如听到这话,就一直刻意回避他。在街上遇见他的车子,也都躲避,甚至假装生病不上朝以免与廉颇同列。蔺相如手下的人很不理解,蔺相如解释说:“我连秦王也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忌惮我们赵国,就是因武有廉将军,而文有我啊。如果我们之间起了争斗,秦国就会乘虚而入,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赵国的利益。”廉颇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十分羞愧,就主动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的忍让使得赵国出现了将相和睦的大好局面。

“人在矮檐下,岂能不低头”,人在社会上,谁能不吃点亏,谁能不受点气,忍让一下并不是丢脸的事情。不过,忍让也要有限度和原则。对于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我们应该奋起反击。因为无原则的忍让,就是在纵容坏人或者坏习惯,这样会让好人受气坏人当道,如此的忍让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忍让也应掌握好原则,把握好尺度。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无奈:亲人、朋友、同事的误解,甚至是欺凌,面对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最后的办法就是忍耐。不生气,其实就是一颗理解、宽容的心,意味着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老话说的“将心比心”,现在提倡的“换位思考”,就是说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体谅他人的难处,理解对方那些一时冲动的言行,这样自然就能平和地看待问题,也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有了这种大度的胸襟与气度,自然就能忍耐了。

墙上草生于寸土之上,瓦砾之间,势单力薄的它们为什么还能生存,那是它们能逆来顺受,也就是随风摇摆。我们很多人的生存环境与墙上草差不多,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完全是靠自己在打拼未来。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要忍耐忍耐再忍耐,如果为一些小事情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如此一来,哪来的机会实现远大的志向与宏图大业呢?

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忍让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对待非原则性的问题,能忍则忍,能让则让,肯定会让我们心态更平和,生活更美好。

与人和睦好处多

我们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的关系是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像父子、兄弟、姐妹这些血缘关系,是属于命中注定的一种关系。而另外一些关系,比如同学、朋友、同事这些关系,却是我们在学习工作中结交的。

人会做人,百事可为。怎么才算是会做人?就是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一个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世的技巧。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必须在群体活动和交往中得到发展。一个人所遇到的困难、危机,也必须得到他人的协助、支持才能解决。因此,为人处世必须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习好如何与各种人相处的艺术。

1.与老板相处:尊敬加学习

任何一个老板能够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之处。其优秀业绩、工作经验、处世艺术、自身魅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2.与朋友相处:真诚加联络

既然是朋友,就要以诚相见,以心换心,谁愿意与虚伪的人交朋友呢?此外,朋友虽好,如果不经常联络,也有可能慢慢变成陌生人。没事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向朋友嘘寒问暖,是费不了多大劲的。

3.与下属相处:帮助加聆听

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下属工作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也就做好了。而倾听下属的心声,既能了解他们的想法,更能赢得他们对你的尊重。

4.与合作伙伴相处:诚信加分享

对合作伙伴所作的承诺,一定说到就要做到,原因不用多说。另外,有肉一块吃,有酒一起喝,有钱大家赚,如果过于刻薄,失去了合作伙伴,那是得不偿失的。

5与竞争对手相处:坦然加微笑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这是很平常的现象。所以要心怀坦然,不要耿耿于怀。同时,对他们要报以微笑,因为他们说不定哪天还会成为你的同事呢。

在人的形形色色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是同事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同学有亲疏之分,对不愿意往来的同学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朋友虽然都是与自己情投意合、肝胆相照的,但因为大家都忙忙碌碌,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一年也难见上几次面。而同事关系呢?即使关系剑拔弩张,还不得不来往,而且人的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同事。

一个单位里的同事相当于是同一条船上的伙伴,关系融洽、同舟共济,就能相得益彰,共同进步。这样不但能做好工作,自己心情也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同事关系不和,甚至有点紧张,那就没有办法搞好工作,整天就会生活在郁闷之中。既然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与同事在一起度过的,那么同事关系就涉及人生三分之一的幸福,所以搞好同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诚相见,心诚则灵。同事之间坦诚相见,才会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要做到这一点,相互信任是先决条件。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如果说话吞吞吐吐,做事遮遮掩掩,必然会引起同事的戒备之心。其次要勤于做事,乐于助人。勤快很重要,懒人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很多单位早上上班都要打水扫地,这种小事没有分工,我们能主动去做,就会赢得同事的信任。

田先生性格耿直,胸怀坦荡,说话做事都光明磊落,因此,即使曾经误会过他的同事,最终还是很佩服他的为人。另外在工作时,田先生尽量多做事少说话。他认为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多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让繁忙的工作占据多余的时间,避免无聊时闲谈别人的是非。所以很多年来,他和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

第二,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在人际关系中,也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也就是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假如我们本着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原则,以诚恳、友善的态度去对待同事,给同事施加“正作用力”,同事当然也会投桃报李,给予你真诚的回报。毕竟一个单位的同事,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谁都愿意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方先生先后在七个单位工作过,无论在哪个单位,他跟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都很好,给同事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与同事相处的几点经验是:要待人诚恳、热情,要乐于帮助别人;给所有人以充分的尊重,不因为是上级就溜须拍马,或者因为是下级就横眉冷对;不要在背后议论同事的是是非非;学会对所有人微笑,所有人也会微笑着对你。

第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个体意识,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所以,与同事相处,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人一张微笑的脸;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尊重别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世,三思而后行。总之,这世上,没有谁要与你过不去,你也别和人家过不去。另一方面,我们要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别求全责备,哪怕同事有缺点,我们也要尽可能去容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宽容与理解。

南先生本来是天生的急性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立马就发脾气。刚开始工作时,由于资历最浅,又在试用期,随时有可能被炒鱿鱼,因此南先生不得不克制自己的脾气。即使遇到个别同事因为种种莫名其妙的原因拿他撒气,他也保持一脸微笑。结果久而久之,同事都说他脾气特好,都愿意与他交往,南先生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后来还被提拔成为部门主管。

第四,同事之间,相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运用在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上最适合不过。因为公司毕竟是一个成员众多,又具竞争性的组织。在一个单位共事,利益关系最为明显,冲突也最容易发生,因此同事之间难以交朋友和产生真正的友谊。既然你不可能和每个人都结为知己,就只有和他们保持泛泛之交,淡淡相处而又不至于彼此伤害,这才是明智之举。

林小姐与一新同事相处一段后,觉得此人可交为知己,就向她谈了对部门管理的一些私人看法和意见。不料对方却是一个搬弄是非的人,背地里把林小姐的话夸大兼歪曲之后四处散播,搞得林小姐里外不是人,上上下下都对她另眼相待。吃一堑长一智,林小姐的体会是,同事可以一同吃喝玩乐,不可谈任何实质问题,更不宜交心。因为说不定哪天你们的位置和关系会发生改变,到时有些往事造成的影响就很难说了。同事之间理应有互相帮助之谊,但同时又存在成为潜在竞争对手的可能,其间利害关系甚大,所以不能将朋友当作知心朋友。

第五,不远不近,若即若离。与同事相处不能太远,否则,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但也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认定你是在搞小圈子。对待所有的同事,都要保持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理想的。

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个单位中,不要结成类似“十姐妹”、“八兄弟”之类的小团体,这就是历代帝王所深恶痛绝的“朋党”,它严重威胁了帝王的权威,很多朝代的政治不稳定,就是因为“朋党乱政”。单位中这样的小团体,对老板同样是威胁;而且,还会遭受到其他同事的厌恶与排斥;再则,再坚固的堡垒也有垮塌的时候,“朋党”堡垒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破裂的。与其最后灰溜溜地散场,还不如一开始就坚持若即若离的“半糖主义”。

第六,经济往来,AA最佳。同事之间肯定会经常聚会,郊游、烧烤、蹦迪、泡吧或者结伴旅游什么的,经济上的来往较多,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AA制。免得因为斤斤计较而伤了和气,这样大家心里头没有负担,而且经济上也都承受得起。

在一个单位一起工作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缘分,要坦诚以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一个不会合理、妥善地与同事交往的人,是很难立足于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的。

一位名人说过:“其实,人一辈子活的就是周围那么几个人。”同事就是这重要的“几个人”的一部分,与同事交往,能做到平等、淡然、和睦相处,既有利于取得工作业绩,还能体验到同事间才有的乐趣和友谊。

踏实努力,不攀比

经济学家认为,人们越来越富,但就是体会不到幸福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呢?就是人与人攀比之心在使坏。攀比心一起,心理必然失衡,幸福感大打折扣。

在外打拼多年的李先生因为升职为主管薪水加了不少,年薪达到了6万多元,于是在春节的时候,他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10万元左右的小汽车,与妻子、女儿一块,风风光光地回老家过年。

没想到,在年前参加同学聚会时,李先生良好的心情一下子就不复存在了。原来,聚会同学的小汽车绝大部分在20万元以上。传杯把盏时再一打听,在场的同学年薪几乎都在10万元以上。相比之下,李先生属于穷人了。因此整个聚会时间,李先生闷闷不乐。回来到家后,心想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仍然落在同学后面,他一个晚上也睡不着觉。第二天,李先生就带着一家人回公司了。但同学们的风光还是不断刺激着他,使得他在整个春节期间都郁郁寡欢。

“人比人,气死人”,像李先生这样盲目与人攀比,结果只能是自讨没趣。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我们如果发现身边的张三升官了、李四发财了、王五中大奖了、赵六买了汽车了、钱七买房子了,李九评职称了……这样的信息总会强烈地打击着我们的自信,使我们感到郁闷无比。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话虽然消极,但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实在没有必要用别人作为自己的参照对象。如果失去了这种不生气,总是和别人较劲、攀比,越比就会觉得缺少的东西太多,越比就会对自己越没有信心,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自寻烦恼。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够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的近旁耸立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可怜的茅舍模样了。这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都怕攀比,一攀比问题就出来了。

丈夫王亮和妻子朱婷原本是大学同学,两人的收入都还不错,也买了房买了车,应该说小日子滋润得很。但也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朱婷看到过去成绩、能力不如丈夫的男同学,一个个发了迹,而那些远不如朱婷的漂亮的女同学也一个个都嫁了有钱人。与他们一比,王亮和朱婷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了,只得悻悻回家。回家后还没完,朱婷到家后就脱口而出:“怎么嫁给你了?”这句话更刺痛了王亮的自尊心,两人开始争吵起来,最后闹到要闹离婚。

过日子是自己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因此不应该将什么东西都放在比较的天平上晃荡。攀比不仅会给人增添许多的烦恼、痛苦和折磨,给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会引起很多疾病,譬如十二指肠溃疡、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病;还可造成身心失调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现实虽然生活衣食无忧,工作也挺稳定,但是每当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朋友开着私家车进出豪华公寓,再想想自己住的小而拥挤的家属楼,他的心里总是有一股难言的惆怅。为了不让别人看低自己,他狠狠心、咬咬牙、跺跺脚,按揭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本以为这样心里就踏实了,殊不知烦心事还在后头呢。物管费、分期付款、车库钱、电梯费,从此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整日处于巨大压力下的他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上班时总觉得没有精神,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而晚上则常常失眠、心悸。到医院一检查,心理医生诊断他患了焦虑症。

什么是不生气?不生气就是能平静地面对一切,做到浮沉不乱、宠辱不惊,坦然接受自身的现实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做人没有这种思想境界,就会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或者死要面子地盲目攀比,结果只能是劳心伤神,疲惫不堪,这又何苦来着呢?

俗话说“知足常乐”,对现状不知足,无疑是自寻烦恼。在工作中、学习中,我们可以拿自己与优秀的人做比较,这样才能见贤思齐。但在生活中,我们则应该经常与那些不幸的人相比,就发现自己生活得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去去三个平时很少去的地方,就会发现自己原来生活在天堂里。

一是贫困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生存的困难,当你看到贫困地区的贫困面貌后,看到小孩渴望的眼睛与老人呆滞的神态,心里会产生一种震撼,就知道能吃饱穿暖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二是监狱。去看看那些被剥夺自由的人吧,你就会觉得在大街上闲逛、在电视前面发呆不再是苦恼了。三是殡仪馆。上帝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人都会死亡。想想那些不可一世但又已经故去的人们,就会知道活着才是真实的,其他全部是虚无的。

攀比实际上是一种欲望不满足的心理过程,人的欲望又是没有止境的。有了几百万,见到上千万的会痛苦,有了上千万,见到上亿的又不舒服;当了处长见了局长会自卑,当了局长见了部长又会不安。因此,攀比的最终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并因此而愤愤不平,这于己于人于家庭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倘若与远远强过你的人相比,你就会觉得生活不幸福,并为此烦恼不已;如果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指数就会突然增加,因为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攀比别人是成反比的。所以:

如果今夜失眠,想想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吧;

如果开车遇到堵车,想想许多还没有汽车的人吧;

如果今天工作不顺利,想想下岗在家的人吧;

如果与老婆吵架了,想想还有那么多人打光棍呢;

如果在周末感到无聊,想想有的人比孙子还忙呢……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理智务实的人生态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分量,就能安于平淡,安于平实的生活。

北宋宰相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不在于你在哪里生活,而在于你怎样生活。生活就得像相晏这样过,有钱过好一点,没钱就过紧一点,始终不与他人攀比。少一些攀比,就会少一些烦恼、少一些浮躁,这样就能活得潇洒自在,活出一种真正的大气度。

离不良嗜好远一点

嗜好就是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人生在世,谁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自己的嗜好,或嗜吃、或嗜穿、或嗜酒、或嗜烟、或嗜书、或嗜游,如此等等,都算是嗜好。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即使在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仍然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从事自己的小爱好--集邮。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让他忘记周围的一切烦心事,让心情彻底放松,让大脑重新清醒起来。更夸张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喜欢的是一个须臾不离其手的大烟斗。后来因为医生让他禁烟,这位科学巨匠居然时常偷偷溜出病房,在大街上拾取烟蒂以填充烟斗,让人不可思议。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愁与恨、悲与苦、烦恼与失望等诸多的不如意。良好的嗜好不仅能让我们忘记这些烦恼,打发多余的时间,还能充实生活的内涵,让自己身心都感觉愉快。加拿大有个著名的医生叫威廉姆·奥瑟拉,他这样表达了嗜好的价值:“没有嗜好,人们不会真正感到幸福或安全。”明代名士张岱《陶庵梦忆》中甚至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嗜好的话,就没有人情味,就不能与他交往。

人有嗜好很正常,也应该要有一点嗜好,良好的嗜好可以带来愉快、友谊、知识,既益于身心健康,也有益于工作事业。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名人伟人们,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嗜好。比如,毛泽东喜欢看书,朱德喜欢品格高洁的兰花,叶剑英喜欢钓鱼,陈毅对围棋情有独钟,梅兰芳喜种牵牛花,胡适爱搜集火柴贴花,巴普洛夫喜欢游泳,丘吉尔最另类,喜欢织毛衣。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嗜好也有好坏之分、雅俗之别。良好的嗜好能养性益智、陶冶情操,有时候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而庸俗有害的嗜好则会使人玩物丧志、倾家荡产。《菜根谭》说:“不良嗜好对人的危害有如烈火,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使他粉身碎骨,早晚有一天也必然会像引火自焚般把他毁灭。”我们要学习那些名人伟人,培养良好的嗜好,远离不良嗜好。

一是远离酗酒。无论度数高低,酒都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而酒精是一种能够刺激和麻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的物质,进入口腔后,经过人体的胃、小肠,渗入到血液中,再由血液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每一次的暴饮,往往带来一系列危害。比如酒精过量,会程度不同地造成心率加快,皮肤升温,神志不清,控制力减弱,动作不协调,或出现疲劳、恶心、头痛、呕吐,严重的还会出现酒精中毒现象。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脏,造成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并可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的下降,还易引起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饮酒还会增高咽喉、食道、口腔、肝、胰腺等部位癌症的发病率。

酗酒还容易惹是生非,比如说酒壮怂人胆,有的人在醉酒之后往往借酒闹事,危害社会治安,我国每年因酗酒肇事立案的就高达400万起。酒精会让人反应迟钝,影响运动功能,从而容易造成意外事故。我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车祸,而1/3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酗酒及酒后驾车有关。此外,酒后误事、酒后失言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二是远离吸烟。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全世界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50万之多。烟草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就不说了,吸烟容易导致哪些疾病,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也不再罗唆了。这里只说个小典故,这或许更有助于我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

万宝路香烟的形象代表是美国西部牛仔。一个满面春风的西部牛仔、骑着骏马,抽着万宝路香烟,其英俊潇洒、粗犷豪迈的形象进入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万宝路牛仔们为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赚得巨额财富的同时,他们又无一例外地成了万宝路香烟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有6位万宝路牛仔相继过早地离开人世。其中一位在51岁时就死于肺癌,临死前他良心发现,声泪俱下向世人痛彻忏悔:“我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家,我后悔。我劝你们:为香烟花钱,不值得;为香烟去死,更不值得。我劝你们不要吸烟。”

三是远离赌博。“一心赢钱,两眼熬红,三餐无味,四肢无力,五业荒废,六亲不认,七窍生烟,八方借债,久陷泥潭,十成灾难。”这首《十字令》将赌博者的心态、状况以及恶果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读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赌博,事后,他十分后悔,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这事。他父亲不动声色地听儿子忏悔之后,关切地问:“结果你有没有赢钱?”阿西莫夫痛苦地说:“输掉二角五分……”父亲这才如释重负地说:“谢天谢地!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赢了二角五分,那有多可怕?”

有的人为什么喜欢赌博而不能自拔,就是一个“贪”字在作怪。英雄难过美女关,赌客难过贪婪关,这个小故事说明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心存贪念,早晚就会走上赌博这条不归路。

赌与贪是互为因果的,有赌必贪,有贪必赌,几乎形成了定律。贪婪,几乎是所有赌徒的共有心理。未赌时想赢,赢了之后想再赢,所以越玩越大,狂赌不已。而在输了之后,贪婪的欲望不时在牵着他的鼻子继续“捞本”,如果“扳”回来了,便认为“时来运转”,想继续再赢;如果“扳”不回来,下的赌注就更大,希望能一把捞回……结果只能是越陷越深。

十赌十输,一个人沉溺于掷骰子、赌马、赌球、轮盘赌、六合彩、老虎机等种种的赌博之中,那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不但影响工作、影响学习,还助长不劳而获的习气;不但影响家庭和睦、破坏人际关系,还容易引发偷盗、诈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更严重的会导致倾家荡产、杀人越货、家破人亡这些惨剧。

人这一辈子,就要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有益的事情多干,无益的事情少做,有害的事情不做。因此,对于酗酒、吸烟、赌博以及好色、吸毒等不良嗜好,我们要忍一忍,离得远远的。离得越远,自身及家人才越安全。 Rq6lE35xBg54jo+0T2JP68rOBAaZRM8EJrjaDEYIY+wHWFYwR9VsAAOS3K3RNZ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