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不生气,为小事郁闷不值得

生气,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当你为小事而生气时,不妨冷静地想一想:我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生气没有好结果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让人心情不愉快的事,这些事情多数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有时候正是这些小事却酿成一场大的灾祸。

新闻中曾报道过一起命案,事件的导火索竟然是开空调这样的小事。犯罪嫌疑人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在餐馆就餐时要求开空调,遭到了女服务员的拒绝,两人就此开始争吵。经众人拉开后,小伙子愤然离去,不过他越想越生气,冲动之下就跑到商场里买了一把钢刀,回到酒店对着这位跟自己同样年纪的女服务员连刺数刀,导致女服务员当场死亡。

这一时的生气和不冷静,毁了两个人的家庭,也毁了两个年轻人的未来。事后小伙子追悔莫及,但无奈事情已无可挽回,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临刑之前,小伙子为了表达他悔罪的心意,同时也为了警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咬破手指,在纸上写下了“生气没有好结果”这几个字。

人在生气时,交感神经兴奋,通常会肌肉紧张,毛发竖起,鼻孔开大,横眉张目,咬牙切齿,双拳紧握……总之是调动了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储备,这时的人就好比是一个炸药桶,一旦爆发,后果可想而知。

在民间,有一种“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这虽然在佛经上没有依据,却是中国人培养“做人不生气”这一好习惯的宝贵经验。男人多戴观音,是为了让阳刚之气中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像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悲与善心;女人多戴弥勒佛,是为了让阴柔之气中少一些嫉妒和斤斤计较,多一些宽容和包容,像弥勒佛一样肚量宽广。如果这一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社会不就和谐了吗,家庭不就幸福了吗。

身上不戴观音和佛像,我们也可以做到为人理性不生气。清代的东阁大学士阎敬铭为了平时能浇灭心中的怒火和怨气,就写了一首文字朴实却道理深刻的《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急则有失,气则无智”,遇事冲动、动辄生气,不仅有损身体健康,又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令自己失去金钱、友谊甚至是生命。同时,经常冲动、爱生气的人,他的心脏、大脑和肠胃都会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致死。

由此看来,生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损人又不利己的愚蠢行为。我们遇事时千万不要生气,要用平常的心态、大度的胸怀、理智的思维去对待,把“生气”这个魔鬼赶得无影无踪。这既是正确的做人之道,也是和谐的处世之法。

我们遇事时千万不要生气,要以平常的心态、大度的胸怀、理智的思维去对待,把“生气”这个魔鬼赶得无影无踪。

气坏身体损失大

俗话说:“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疾病生。”身体健康就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不管你有多么成功,拥有多少财富,如果身体不好、总是生气,日子就会过得不顺心。圣经上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只有调理好自我、不生气,保持健康的心态,你才能做什么事情都开心。

我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也想方设法地寻求健康之道。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方法固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不生气的良好心态。

马寅初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口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6亿人口正好,不能太多,人口多了以后,森林不够,土地不够,水资源也不够,粮食更不够。这个观点非常正确,结果却挨了批判,教育部部长等职被撤。要是换作另一个人,这么被打击还不要气死了?而马寅初却什么事也没有,反而写了一副对联自我欣赏:“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最后,他活到102岁,等到了平反的那一天。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说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大。那些百岁老人,尽管他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养生方法千差万别,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心情豁达、恬淡的人。所以说,不生气的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活了100多岁。据说他在109岁时写成了《备急千金药方》,139岁写成了《千金翼方》,其养生之道就是淡化对名利的追逐,内心不急不躁,保持“不生气”的心境。孙思邈认为不重视心态调节,只在服食药物等养生方法上下工夫,则绝对达不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称为“十二少”: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他认为人的七情六欲,是人难以回避的精神活动,如果放纵或者抑制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为此,要做到适度,就贵在一个“少”字上,尤其是“气”和“怒”要有所节制,不可过度。

爱生气的人,由于陷入愤怒的情绪难于解脱,极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有害的生理改变,诸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还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状。紧张的心理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危害身心健康。一旦不生气、放宽心,心理上便会经历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诸多忧愁烦闷就能得以避免或消除。

“钞票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健康故,万事皆可抛。”即使再有权再有钱,总是生气想不开,凭你有多少钞票,也买不来健康。一场大病袭来,万贯家财就会被席卷一空。健康不存在,谈何奋斗?健康是生活快乐的基础,对社会、家庭和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因此遇事不要生气,生气时学会消消气,才是我们生活处事的基本原则。

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方法固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不生气的良好心态。

不要因为小事窝火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与摩擦。当别人嘲讽你、攻击你时,你可以反唇相讥、针锋相对,但结果肯定是大家都生气。如果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冤冤相报,是很不值得的。学会不为小事生气,用宽容的心去说服对方,你才能赢得对手与众人的尊重。

生意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和气生财”,因为做生意只有脾气好一点,说话态度和气一些,顾客才会心里舒服,愿意买你的东西。相反,总是一副生气的表情,不仅赚不到钱,也很难做成大事。这正应了农村的一句谚语:“好活计不如好脾气,好买卖全靠一张嘴。”

人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果你是一个面带微笑、讲话和气的人,别人跟你说话时也会客客气气的,语调也会很友好。如果你不会说和气话,别人也就不愿意对你态度好。

黄征两口子在一家饭店旁边开了一家小便利店。经常有顾客到黄征的店里买完东西后,就把车停在店门口,到饭店里吃饭。这天中午,黄征和妻子正在吃午饭,店门前来了一辆奔驰车,车子停到店门口,一位中年男人在黄征的店里买了一包中华烟,然后就要到旁边的饭店里去吃饭。

黄征的妻子见状,连忙跑出门叫住了那个男人:“老板,麻烦你把的车子移一下吧,你的车挡在我家的店门口了。”中年男人不想移车,随口说道:“我吃完饭很快就回来,不耽误你们做生意。”黄征的妻子听完后很生气:“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开个奔驰有什么了不起,快点把车挪开!”中年男人也不示弱:“你说对了,我就是很了不起!我爱停哪就停哪,你管得着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地吵了起来。两人越吵声音越大,周围的人纷纷驻足围观。有几个路人本来想来小店买烟,一看这架势便纷纷绕道往别处去了。

黄征一见这种情况,赶紧从店里走了出来,对妻子说:“行了,咱们开门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和客人吵架。”随后,夏征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微笑着递给中年男人:“老板,不好意思,我老婆她脾气不太好,还请您多担待。”

中年男人接过烟,没有说话。黄征接着说:“这车真不错,你一定是大公司的老板吧?”“也不算太大。”中年男人的语气已经缓和多了。“别谦虚了,您的公司怎么也比我们这家小店强,我们也就是在北京混口饭吃。”黄征说。

“都一样,大家都不容易……”那男子把手中的烟还给了黄征,看了看自己的车子说,“我的车停在这里,确实会影响你的生意,我给倒开吧。”黄征赶紧跑到车后面,指挥着“倒,倒,倒……停”,协助他重新停车。就这样,一场冲突平息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作为生意人,最忌讳的就是与顾客针锋相对地争吵。当顾客情绪激动的时候,你不应该告诉顾客他错在了哪里,而是要避其锋芒,先稳定住顾客的情绪,再让顾客心平气和地听自己讲道理。

面对中年男人的不合作态度,黄征的妻子选择用感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毫不掩饰自己的气愤,结果双方越说越僵。而黄征则非常理性和圆滑,尽管事情错不在自己,他还是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努力促使事态向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他以和气的口吻与中年男人沟通,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让步,使事情得以顺利解决,车子挪开了,生意继续做,双方皆大欢喜。

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他人的做法不合理、甚至不讲理时,如果一味地采用强硬的态度、责问的方式去沟通,只会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结果事情越闹越僵,一旦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做人,就要有好脾气,学会说软话。只要是不涉及原则利益的问题,就要使气氛尽量和谐一些,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引起冲突而影响大局。

别为自己的长相而烦恼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由于身材矮小,一直自惭形秽,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他经常穿高跟鞋走路。但是他毕竟只有一米六左右的身高,穿上高跟鞋又能有多高?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引来更多人的嘲笑。

人的相貌都是天生的,既然没有机会去选择,洒脱一点岂不更好?终于有一天,罗慕洛意外得知自己的身高超过拿破仑,之前对于身高的烦恼全都消失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现实,脱下高跟鞋,发誓永不再穿了。

当罗慕洛不再计较自己的身高之后,便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联合国的发起人之一。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再为身高生气时,罗慕洛坦率地说:“如果我长得高大英俊,那我讲出的话不管多有水平,人们都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现在其貌不扬,别人很容易认为我没有什么水平,这时候我再讲出有水平的话,别人就会大感意外,对我刮目相看了。”

白皙的肌肤、清秀的容颜、丰腴的胸部、优雅的表情、匀称的身材加上残缺的双臂,这就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维纳斯的雕像是一件不寻常的杰作,在古代西方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就是因为那残缺的双臂,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彰显出一种神秘感,透出摄人心魄的缺憾美。

生活中,人人都有缺陷,事事都不完美。如果做人做事都追求完美,就无异于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找对象。进门后,男人看见面前有两扇小门,一扇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面前又是两扇门,一扇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了“年轻”的门,面前又有两扇门,一扇上是“聪明的”,一扇上是“不太聪明的”……就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了8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前时,门上只写着一行字:您喜欢的女人过于完美了,还是到天上去找吧。

这个笑话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因此,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尤其是对于自身的相貌。

有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捡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玉,他非常喜欢。但是,让樵夫觉得可惜的是,这块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樵夫心想,如果能把这些小瑕疵去掉的话,这块玉就完美无瑕了,到时候就会非常值钱了。于是,他把玉敲掉了一个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最后,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离破碎了。

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也正是在这种爱美之心的驱使下,不断完善自己,使镜子中的那个人看起来越来越好。但凡事都要适度,对长相上的缺陷耿耿于怀或者暗自生气,就大可不必了。要知道,完美只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是一个漂亮的陷阱。

大度的人不生气

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大度”,年少轻狂时,好胜心极强,什么都要和别人比高低、争输赢;

第二阶段是“比较大度”,人生经验丰富之后,开始知道“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等至理名言的深奥之处,于是学会了对人对事宽容大度;

第三阶段是“非常大度”,阅历更丰富,心态变得平和,真正明白了“大度为上”的人生哲理,因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虚怀若谷与豁达开朗。

从以上三个阶段不难看出,若想做人不生气,只靠智慧和机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如果一个人心胸大度,凡事以大局出发,就能够博得众人的认同,事业上便会前途似锦。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明争暗斗,鲍叔牙与管仲各事其主,一个帮助小白,一个帮助公子纠。双方智斗时,管仲还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令小白险些丧命。后来小白抢先回国,做了齐国新国君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鲍叔牙心胸宽广,坚持把好友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并解释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利,我不如他;讲究忠信,使百姓为国家效力,我赶不上他;制订礼仪,使各国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英勇,我不如他。”齐桓公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不记私仇,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内政、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在数年之间就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齐桓公也因此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

古往今来,那些能干大事、能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大度的人,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以德报怨,是他们的共同品质。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离任时,他兴致勃勃地出席告别宴会,频频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挥一挥礼帽向大家告别,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的维农山庄。

大度是大气、大方、大量,是开阔的胸襟、博大的胸怀,是用不生气来笑看成败得失,容忍冷嘲热讽。“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三国时,袁绍手下的谋事陈琳写了三篇檄文,不但把曹操本人臭骂一顿,而且骂到曹操的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当时气得火冒三丈,但是袁绍兵败后,曹操不仅没有杀掉陈琳,反而不计前嫌,委以重任。曹操,因为有善纳言、心胸广、能容忍的大气度,让一大批文人武将聚集到了自己的身边,为雄踞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胸怀大度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是智慧、人格、品德和情操相结合的产物。大度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能对误解、诽谤不生气,付之一笑。这种心胸,正是干大事者所必备的素质。

有理也应让三分

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时,要学会以理服人,没理时不能蛮不讲理,有理时不要得理不饶人。没理时还蛮不讲理的人,似乎很少见,许多人或许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无理”,才会趾高气扬。

“小姐,你过来一下!”一位顾客高声喊道,指着面前的杯子生气地说,“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这杯红茶糟蹋了!”

“哎呀,真对不起!”女服务员赔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上的一杯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子上面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跟之前的一模一样。小姐走到顾客面前,轻声地说:“先生,喝红茶时如果同时放入柠檬和牛奶,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说着,小姐亲自示范了一下,果然牛奶结块了。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不自然地喝了一口红茶,尴尬地对服务小姐说:“明明是我错了,你为什么不明说呢?”

“毕竟您是客人嘛。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努力让客人满意,更何况这件小事也用不着大声嚷嚷,这样让您多不好意思呀!”服务小姐微笑着说。

在往后的日子,这位客人经常会来店里喝红茶,并且和颜悦色地与服务小姐寒暄聊天。

不急不躁的解释,远比反唇相讥效果更好。许多人在没理的时候会低下头,但在有理的时候却不依不饶。其实,“理直”的情况下,更要用“和气”来化解矛盾和误会。“理直气和”更见涵养,更显风度。

故事中的服务小姐轻声提醒顾客,点明了“牛奶变质”的真实原因。顾客本来是在气头上,经过这一点拨,马上觉得自己理亏,气便很快就消了。试想,如果当时服务小姐理直气壮地跟顾客说理,顾客还会愿意听她的解释吗?结果必然是顾客不仅会偏执不信,还会更加气愤,这样一来餐厅会从此失掉一位顾客,也间接影响餐厅的口碑和生意。

所以说,遇事时无论对方有没有道理,我们都要摆出先礼后兵、不气不恼的态度,争取最佳的沟通效果。

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忍让。国与国之间没有忍让,就会兵戎相见;人与人之间没有忍让,就会拳脚相加;夫妻之间没有忍让,总是为小事计较不已,再深厚的感情也会渐渐消失,又岂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一位老妇人在自己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容忍和原谅他,即使他真的做错了。”

有人问老妇人,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老妇人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五十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非常生气的时候,我就会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无论是在婚姻的旅程中还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磕磕绊绊,如果能像那位老妇人一样,学会有理也能让三分,学会真心宽容和包容,幸福就会一直陪你到老。

解气的方法有很多种

生活中,对于他人的冒犯,我们不仅要学会不生气,更应当以智慧的方式予以还击。

在北京的一个批发市场里,有一对湖北来的两口子服装生意做得特别好。周围的服装摊贩都嫉妒他们,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湖北两口子的店门口。湖北两口子只是笑笑,把垃圾都扫到自家的角落里。旁边批发鞋帽的摊主观察几天后,忍不住问:“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啥不生气,反而把垃圾都堆到自己屋里?”

湖北两口子故意大声地说:“在我们老家,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代表赚钱越多。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们这里,怎么好意思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

这番话传出去后,垃圾就不再出现了。既然送垃圾就是“送财”,周围的服装摊主当然不愿意“送财”到湖北两口子家里。这对湖北夫妇用他们的智慧,巧妙回击了别人的恶意。

该说的留一句,不该说的千万莫开口。在发表态度、观点之前先克制怒气,冷静下来,考虑周全后再说,不轻易说出伤害他人的话,更不能骂人。一旦开口辱骂对方,“人民内部矛盾”便容易直接转化为“敌我矛盾”,使关系进一步恶化。

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少引起矛盾、多化解争执,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办事也容易成功。相反,如果你总是出口伤人,凭一时之气大吵大闹,不仅容易破坏人际关系,还会阻断财路。

富弼,是北宋年间与包拯、欧阳修、胡暖齐名的政治家。富弼为人胸襟开阔,当了宰相后,经常教育子孙说:“做人要大度,‘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哪一事办不好呢?所谓‘相’就是像土地那样要包容万物,像妇女一样忍耐持家。”富弼就是靠着这个“忍”字,在宰相的位子上坐得四平八稳。

有一次,同朝的一个官员因为某事辱骂富弼,骂得非常难听,而富弼却像没有听到一样,专心地做自己的事。一个与富弼关系很好的官员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对富弼说:“你一定要好好整治他一下,出出这口恶气!”富弼满不在乎地说:“他是在骂别人吧!”这位朋友很不理解地问:“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富弼轻描淡写地说:“那也不一定啊,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后来,这个辱骂他的人知道了此事,感到非常羞愧,主动向富弼道了歉。

被人当面骂,却听而不闻,富弼的这种“忍耐”真的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试想,如果那人骂一句,富弼回敬一句,如此唇枪舌剑、“礼尚往来”,必然会加剧矛盾,也有损富弼的形象。用这种熟视无睹的方式,既能让对方自惭形秽,又能维护自己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KGCXctD2nFI4/lPlcaeluq+3V3YFipcYG8LtiTptgqfxFpz/ngf9jKXUpRes3o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